资治通鉴

读典籍

周纪

卷1 周纪一

周室衰微,三家分晋标志礼制崩坏;智伯败亡揭示德才之辨,魏文侯用贤强国,吴起变法显才德之论,田氏终代齐。

周威烈王三家分晋礼制名分智伯赵襄子豫让魏文侯吴起田氏代齐

卷2 周纪二

战国中期诸侯征伐,重点记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强秦,苏秦张仪纵横捭阖,齐魏争霸关键战役及重要人物事迹。

商鞅变法合纵连横诸侯争霸秦孝公苏秦张仪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徙木立信孟尝君魏惠王

卷3 周纪三

战国时期列国征伐频繁,纵横家张仪、孟子论政、燕赵变革等事件交织,展现权谋与思想碰撞。

战国争霸合纵连横张仪游说孟子论政秦灭蜀燕国内乱宜阳之战胡服骑射鸡鸣狗盗白马非马

卷4 周纪四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重点记述赵国内乱、燕齐争战、秦楚交锋及著名历史事件,展现权谋斗争与军事智慧。

楚怀王赵主父乐毅田单蔺相如沙丘之乱火牛阵渑池之会合纵连横权谋

卷5 周纪五

周纪五记载秦赵争霸,范睢献策远交近攻,长平之战坑杀赵卒,信陵君窃符救赵,吕不韦奇货可居等重大事件。

范睢平原君长平之战远交近攻窃符救赵吕不韦白起毛遂自荐

秦纪

卷6 秦纪一

记载秦昭襄王至秦始皇时期秦国扩张、权谋斗争及诸子思想交锋的历史进程。

应侯蔡泽荀卿临武君仁义之兵李牧吕不韦荆轲刺秦逐客令李斯

卷7 秦纪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集权政策,内部矛盾激化,陈胜起义标志着秦朝崩溃的开始。

荆轲刺秦王翦伐楚焚书坑儒沙丘之变陈胜起义秦灭六国郡县制长城修筑阿房宫项燕

卷8 秦纪三

秦末天下大乱,陈胜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崛起,赵高专权杀李斯,巨鹿之战破秦军,最终子婴诛赵高,秦朝崩解。

秦二世李斯赵高项羽刘邦章邯陈胜巨鹿之战指鹿为马督责之术楚怀王张耳陈馀宋义郦食其彭越子婴吕臣田臧项梁

汉纪

卷9 汉纪一

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霸,鸿门宴险象环生,韩信投汉,楚汉战争展开。

刘邦项羽鸿门宴韩信约法三章分封诸侯楚汉相争萧何张良彭城之战

卷10 汉纪二

楚汉相持关键阶段,韩信破赵伐齐,刘邦智斗项羽,谋士献策决胜千里。

韩信刘邦项羽井陉之战背水一战荥阳成皋反间计蒯彻鸿沟之约

卷11 汉纪三

汉高祖五年至七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分封诸侯,处理功臣,制定礼仪制度,并与匈奴发生冲突。

垓下之战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分封诸侯田横五百士匈奴冒顿张良退隐韩信被贬叔孙通制礼白登之围

卷12 汉纪四

汉高祖刘邦晚年平定诸侯叛乱,推行和亲政策,诛杀功臣韩信、彭越,吕后干政,临终托付后事,惠帝继位后吕后专权。

汉高祖吕后韩信贯高匈奴和亲谋反诛杀刘敬陈豨彭越英布陆贾周昌栾布樊哙萧何曹参

卷13 汉纪五

吕后专政封吕氏为王引发朝堂斗争,陈平周勃联合诛灭诸吕,迎立汉文帝稳定汉室。

吕后诸吕之乱朱虚侯周勃陈平文帝陆贾郦寄灌婴白马之盟

卷14 汉纪六

汉文帝年间淮南王叛乱始末,张释之执法严明,贾谊献策削弱诸侯,文帝治国宽严相济。

汉文帝淮南王袁盎贾谊张释之周勃匈奴诸侯法令日食

卷15 汉纪七

汉文帝时期贾晁献策安内攘外,徙民实边废肉刑,周亚夫治军冯唐直谏,文景之治奠基。

汉文帝贾谊晁错匈奴徙民实边削藩和亲肉刑改革周亚夫缇萦

卷16 汉纪八

汉景帝时期晁错力主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周亚夫平定叛乱,展现中央集权与诸侯矛盾。

七国之乱晁错汉景帝周亚夫削藩吴王刘濞袁盎窦婴梁王诸侯王

卷17 汉纪九

汉武帝初期推行儒学改革,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窦太后压制儒生,闽越叛乱引发军事行动,内外政策逐步成型。

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太学闽越之战窦太后卫子夫汲黯和亲李广

卷18 汉纪十

汉武帝时期内外政策及重大事件,包括对匈战争、推恩令改革、方士活动、游侠现象及西域开拓。

汉武帝匈奴主父偃推恩令马邑之谋灌夫案张骞通西域郭解公孙弘李广

卷19 汉纪十一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大规模征伐,卫青霍去病屡立战功,淮南王谋反被诛,朝堂争议与货币改革并行。

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匈奴淮南王公孙弘汲黯封侯谋反张骞李广经济改革儒学酷吏西域

卷20 汉纪十二

汉武帝推行货币改革与盐铁专营,平定南越叛乱,通使西域,重用方士求仙,并举行封禅大典强化皇权。

汉武帝五铢钱西域通商南越之战盐铁专营巫蛊之术封禅大典霍去病张汤汲黯

卷21 汉纪十三

汉武帝频繁祭祀征伐,治理黄河决口,平定朝鲜与西域诸国,改革历法与官制,同时民生困顿,酷吏横行。

汉武帝公孙卿朝鲜匈奴西域楼兰李广利苏武李陵司马迁太初历宣防宫均输法刺史大宛乌孙卫满瓠子河盐铁封禅

卷22 汉纪十四

汉武帝晚年内政动荡,巫蛊之祸致太子自杀,对外征伐频仍,临终托孤霍光,政策转向与民生息。

汉武帝巫蛊之祸太子刘据江充霍光李广利匈奴轮台诏钩弋夫人方士

卷23 汉纪十五

汉昭帝时期霍光辅政,平定燕王旦及上官桀谋反,处理假太子事件,苏武归汉,盐铁之议起,匈奴渐衰。

霍光上官桀燕王旦苏武盐铁之议隽不疑桑弘羊傅介子匈奴谋反

卷24 汉纪十六

汉昭帝崩后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霍氏专权及后续政治变动,兼记边疆战事。

霍光昌邑王贺汉宣帝废立霍氏专权巫蛊之祸夏侯胜龚遂许皇后匈奴

卷25 汉纪十七

汉宣帝削弱霍氏权力,霍氏谋反被诛,推行司法改革,整顿吏治,巩固边疆统治。

霍光霍氏汉宣帝魏相丙吉立太子霍显路温舒赵广汉龚遂盐铁西域霍氏谋反张安世萧望之黄霸司法改革曲突徙薪疏广车师

卷26 汉纪十八

汉宣帝时期赵充国平定西羌叛乱实施屯田,郑吉首设西域都护,匈奴内乱频发,韩延寿以德化民治理地方。

赵充国羌人叛乱屯田策略汉宣帝西域都护匈奴内乱韩延寿盖宽饶乌孙和亲政策

卷27 汉纪十九

汉宣帝时期政治清明,匈奴内乱呼韩邪归汉,酷吏严延年被诛,黄霸治郡受赏,杨恽案引发党争,麒麟阁绘功臣像。

汉宣帝匈奴单于黄霸严延年呼韩邪单于杨恽张敞萧望之麒麟阁十一功臣常平仓

卷28 汉纪二十

汉元帝初元至永光年间,天灾频发,朝政围绕节俭改革、权臣斗争、边疆治理展开,萧望之被迫自杀标志儒宦之争激化。

汉元帝贡禹萧望之石显自然灾害节俭政策西域屯田宫廷斗争地震日食匈奴珠崖郡

卷29 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时期政治斗争频发,石显专权致忠臣蒙难;军事上诛灭郅支单于,昭君和亲维稳边疆;儒家改革与灾异论争交织。

石显专权匡衡谏言京房考功课吏郅支单于诛杀昭君出塞冯婕妤挡熊宗庙改革盐铁官复日食灾异黄河决口

卷30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时期外戚王氏专权,天灾频发,朝政动荡,陈汤平叛、河决治理等事件交织。

外戚专权天灾异象政治斗争河决日食匈奴陈汤王凤谷永匡衡

卷31 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时期外戚专权,王氏奢僭,赵飞燕入宫乱政,昌陵奢建引谏争。

王凤王音赵飞燕昌陵奢僭灾异外戚刘向王氏五侯废后

卷32 汉纪二十四

汉成帝时期灾异频发,王氏外戚专权,朝廷围绕立嗣展开斗争,忠臣直谏与权谋博弈交织。

灾异王氏专权立嗣日食刘向谷永王莽淳于长朱云乌孙

卷33 汉纪二十五

汉成帝驾崩后哀帝继位,外戚傅氏与王氏争权,涉及丞相自杀、灾异示警、治河争议及后宫阴谋。

汉成帝汉哀帝王莽傅太后丞相灾异外戚治河三策礼制赵昭仪

卷34 汉纪二十六

汉哀帝时期傅太后专权,朱博、董贤受宠,官职频繁变动,天象灾异频发,朝政动荡与匈奴外交交织。

傅太后朱博董贤星孛官职变动天象异变尊号之争外戚专权匈奴灾异丞相更替七亡七死鼓妖甘忠可西王母筹鲍宣扬雄息夫躬王嘉丁傅宗族

卷35 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时期董贤专宠乱政,王嘉忠谏被诛,王莽借机重返权力中心,逐步掌控朝政奠定篡汉基础。

董贤王莽日食丞相王嘉大司马灾异弹劾赐死篡权傅太后鲍宣谏言外戚专权

卷36 汉纪二十八

王莽通过权谋与符瑞逐步篡汉,建立新朝,期间镇压反抗,制造天命舆论,最终完成政权更迭。

王莽太后安汉公篡位符命孺子婴翟义起义九锡新朝卫氏吕宽之狱班固赞金匮图太皇太后周公居摄

卷37 汉纪二十九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推行全面改制引发社会动荡,对外与匈奴冲突不断,内政外交陷入危机。

王莽新朝改制匈奴符命货币改革刘氏五威将班固土地政策

卷38 汉纪三十

王莽改制失败引发社会动荡,天灾频发民变四起,赤眉绿林起义动摇新朝统治。

王莽改制匈奴赤眉军绿林军天灾民变赋税六管饥荒

卷39 汉纪三十一

王莽末年群雄并起,刘秀昆阳大捷后崛起,更始政权内斗,刘秀经略河北终成气候。

刘秀王莽更始帝昆阳之战邯郸赤眉军绿林军南阳河北隗嚣邓禹冯异朱鲔王郎宛城洛阳长安铜马军谢躬萧王

卷40 汉纪三十二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称帝,平定赤眉、更始等割据势力,通过关键战役与政治策略巩固政权。

光武帝赤眉更始政权邓禹朱鲔刘盆子隗嚣洛阳长安建武元年称帝大赦谶记战役降伏权谋冯异寇恂彭宠宋弘

卷41 汉纪三十三

建武三年至五年间,光武帝平定赤眉、张步、彭宠等割据势力,收服隗嚣窦融,巩固东汉政权。

光武帝赤眉军冯异邓禹隗嚣窦融张步彭宠耿弇刘永董宪苏茂庞萌岑彭吴汉关中崤底之战黎丘之战桃城之战不义侯

卷42 汉纪三十四

东汉初年刘秀平定隗嚣、公孙述割据势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展现军事谋略与治国智慧。

刘秀隗嚣公孙述东汉统一战争陇西天水荆邯冯异来歙马援岑彭吴汉政治改革铁钱日食温序刺客窦融图谶

卷43 汉纪三十五

光武帝平定公孙述统一巴蜀,整顿内政处理边疆,推行文治巩固汉室。

光武帝公孙述吴汉成都之战窦融马援度田匈奴西域董宣

卷44 汉纪三十六

汉光武帝晚年至明帝初年,处理匈奴分裂、南征武陵蛮、马援蒙冤、封禅泰山等军政要务,展现治国策略与权力交接。

匈奴分裂南单于马援武陵蛮封禅光武帝明帝谶文梁松朱勃

卷45 汉纪三十

汉明帝时期政治军事要事:东平王辅政、边疆战事、佛教初传、楚王案、水利工程与西域经略。

汉明帝东平王苍北匈奴班超佛教传入楚王英窦融耿恭西域度辽营汴渠哀牢内附日食祥瑞司徒司空尚书令侍御史

卷46 汉纪三十八

汉章帝时期处理旱灾、西域战事、外戚问题,召开白虎观会议统一经义,推行宽厚政治。

汉章帝西域外戚白虎观会议耿恭班超窦宪马太后法律改革旱灾

卷47 汉纪三十九

汉章帝时期颁布惠民政策,窦宪专权北伐匈奴,班超平定西域,邓训以德服羌,展现东汉中期的内政外交与权力斗争。

汉章帝窦宪北匈奴南单于四分历西域窦氏专权邓训治羌班超袁安诏令边疆战事礼仪改制外戚政治

卷48 汉纪四十

汉和帝时期窦宪专权引发政治斗争终被诛灭,班超经营西域羌人屡叛,自然灾害频发,邓太后掌权宦官势力初现。

窦宪汉和帝郑众班超羌人日食地震窦氏之乱西域邓太后王涣迷唐匈奴自然灾害宦官专权边疆战事政治斗争礼制改革皇位继承皇后废立

卷49 汉纪四十一

东汉殇安时期太后主政,外戚专权与羌乱频发,天灾人祸交织,能臣武将应对时局。

太后临朝羌乱自然灾害官员任免杨震拒金虞诩用计西域都护鲜卑寇边三辅屯兵减赋诏令

卷50 汉纪四十二

汉安帝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自然灾害频发,邓氏家族兴衰与西域政策调整交织。

地震羌叛邓氏家族西域鲜卑杨震班勇太后尚书鲜卑寇边

卷51 汉纪四十三

汉安帝驾崩引发宦官与权臣斗争,孙程政变拥立济阴王,朝廷权力更迭频繁,边疆战事与制度改革交织。

汉安帝阎显孙程济阴王宦官专权政变西域地震察举制度虞诩

卷52 汉纪四十四

东汉顺帝时期天灾频发,边疆战事不断,官员谏言改革,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朝政腐败。

东汉顺帝自然灾害羌族叛乱宦官专权梁冀周举张衡李固谏言边疆战事

卷53 汉纪四十五

汉质帝因指称梁冀跋扈遭毒杀,梁冀专权立桓帝,李固杜乔忠谏被害,外戚宦官乱政致朝纲崩坏。

梁冀李固杜乔质帝桓帝宦官太学毒杀立嗣专权朱穆崔瑗灾异党争封赏冤狱荀淑陈寔鲜卑匈奴

卷54 汉纪四十六

东汉桓帝时期,梁冀专权,宦官势力膨胀,边疆叛乱频发,忠臣抗争,灾异不断,最终梁冀被诛,五侯当道。

梁冀宦官日食蝗灾改铸大钱边疆叛乱陈龟张奂段颎皇甫规五侯太学生灾异征辟

卷55 汉纪四十七

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斗争加剧,名士清流遭党锢之祸,郭泰、李膺等士人彰显气节,展现朝野动荡与士风坚守。

郭泰李膺党锢之祸宦官专权名士风范徐稚吊唁度尚平叛陈蕃谏言范滂刚直张奂御边

卷56 汉纪四十八

汉末党锢之祸激化,窦武陈蕃谋诛宦官失败,段颎平定羌乱,清流士人遭残酷镇压,天象频现昭示国运衰微。

党锢之祸宦官专权段颎平羌窦武陈蕃政变范滂就义张俭逃亡士族清流天象异变太后临朝边疆战事

卷57 汉纪四十九

东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引发朝政腐败,窦太后葬礼争议、蔡邕谏言刻经、阳球诛杀王甫等事件频发,内外战乱不断。

窦太后蔡邕曹节王甫宦官专权党锢之祸鲜卑入侵熹平石经阳球诛宦赵苞忠孝

卷58 汉纪五十

汉末宦官专权,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平叛过程中暴露出统治危机,凉州叛乱持续,政治腐败加剧。

黄巾起义汉灵帝宦官专权张角皇甫嵩朱俊十常侍凉州叛乱卖官鬻爵天灾

卷59 汉纪五十一

汉末宦官专权,董卓废立皇帝引发诸侯讨伐,迁都长安致天下大乱。

董卓宦官废立刘焉刘虞何进袁绍曹操黄巾余贼州牧西园八校尉迁都长安诸侯讨董吕布公孙瓒韩遂盖勋皇甫嵩蹇硕灵帝

卷60 汉纪五十二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诸侯讨伐引发群雄割据,王允设计诛董,李傕郭汜反扑,中原陷入混战。

董卓袁绍曹操孙坚王允吕布刘虞公孙瓒李傕郭汜关东诸将冀州讨董卓诛杀青州黄巾凉州兵变传国玺挟天子令诸侯军阀混战

卷61 汉纪五十三

汉献帝兴平年间,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李傕郭汜内斗劫持天子,孙策崛起江东,天灾人祸交织。

曹操吕布袁绍陶谦李傕郭汜孙策饥荒兖州张邈荀彧程昱典韦汉献帝长安董卓刘繇臧洪公孙瓒笮融

卷62 汉纪五十四

汉献帝迁都许昌,曹操迎奉天子,吕布反复败亡,袁术僭号称帝遭群雄围攻,孙策平定江东,形成曹氏势力崛起格局。

曹操吕布袁术刘备孙策汉献帝迁都许昌徐州争夺辕门射戟袁术称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宫郭嘉荀彧张杨董承韩暹杨奉太史慈屯田制

卷63 汉纪五十五

建安四年至五年间,袁绍与曹操争霸,官渡之战爆发,孙策崛起江东,刘备周旋其间,公孙瓒覆灭。

袁绍曹操公孙瓒官渡之战孙策刘备关羽乌桓江东许攸

卷64 汉纪五十六

201-205年间,曹操击败袁氏势力,逐步统一北方,期间袁绍病逝引发内斗,刘备投刘表感叹髀肉复生,孙权巩固江东,张鲁割据汉中。

曹操袁绍刘备刘表孙权官渡之战冀州邺城袁谭袁尚审配荀彧张鲁益州乌桓杜畿徐氏复仇髀肉复生兄弟相争河北平定

卷65 汉纪五十七

建安十一年至十三年间,曹操平定北方并州乌桓,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格局。

曹操刘备孙权赤壁之战乌桓诸葛亮周瑜荆州并州田畴

卷66 汉纪五十八

建安年间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军事博弈,重点描述合肥之战、周瑜病逝、刘备入川等关键事件。

曹操孙权刘备周瑜合肥荆州益州濡须马超韩遂

卷67 汉纪五十九

建安十九年至二十一年间,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在凉州、荆州、汉中等地展开军事政治博弈。

夏侯渊韩遂吕蒙刘备诸葛亮张鲁曹操孙权荆州合肥之战

卷68 汉纪六十

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曹操与孙权战于濡须,刘备取汉中,关羽北伐威震华夏,终被孙权袭杀失荆州。

曹操孙权关羽刘备吕蒙曹丕汉中之战濡须之战荆州之战魏王称制孙权称藩周泰定军山司马懿威震华夏

魏纪

卷69 魏纪一

魏文帝曹丕受禅称帝,建立九品官人法,平定河西叛乱,与吴蜀展开军事外交博弈。

魏文帝曹丕孙权刘备贾逵司马孚陈群九品中正制夷陵之战禅让陆逊张飞关羽于禁杨彪黄权散骑常侍山阳公日食河西之乱

卷70 魏纪二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军事交锋与内政调整,重点记载诸葛亮辅政、曹丕伐吴失利及重要人物更迭。

诸葛亮曹丕孙权朱桓濡须江陵董昭孟获七擒七纵孙刘联盟曹仁蒋济陆逊司马懿董允顾雍吕岱韩当钟繇陈群

卷71 魏纪三

诸葛亮首次北伐失街亭,曹休中计兵败石亭,东吴称帝与蜀汉结盟,魏国应对多方战事

诸葛亮街亭之战马谡曹休司马懿陈仓北伐孙武赵云郝昭

卷72 魏纪四

记述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军事对抗与内部政治,重点为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应对、吴国外交及曹魏内政,展现人物权谋与战略。

诸葛亮司马懿孙权北伐木牛流马五丈原曹植刘晔公孙渊吴蜀联盟满宠蒋琬姜维李平张昭虞翻魏延杨仪曹真陆逊

卷73 魏纪五

魏明帝大兴土木,群臣屡谏不止;天象示警,朝政争议频发,终致国力损耗。

魏明帝劝谏大兴土木天象异变考课法高堂隆杨阜陈群司马懿宫殿修建

卷74 魏纪六

魏明帝遣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吴国内部权争频发,曹魏政权逐步转入司马懿与曹爽辅政格局。

司马懿公孙渊孙权曹爽陆逊辽东之战吴国内政辅政之争吕壹蒋琬

卷75 魏纪七

魏国权臣曹爽与司马懿权力斗争激化,最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曹爽,吴蜀亦有内政军事动荡。

曹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诸葛恪姜维费祎蒋济管辂东兴之战王凌

卷76 魏纪八

魏吴权臣更迭,诸葛恪北伐失利遭诛,司马师平定淮南叛乱,姜维屡次西征未果。

诸葛恪司马师姜维孙峻丘俭费祎郭循陈泰寿春之乱狄道之战

卷77 魏纪九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方军事冲突与内部权力斗争交织,突出司马氏专权、诸葛诞反叛及吴国政变等重大事件。

姜维邓艾司马昭诸葛诞孙峻吕据王祥洮西之败段谷之战寿春之围吴国内乱禅代争议孝行典范权谋斗争

卷78 魏纪十

魏国司马昭遣钟会、邓艾伐蜀,蜀汉灭亡。姜维诈降引发钟会谋反,邓艾被诛。刘禅降魏,吴国震动,后续权力更迭。

姜维钟会邓艾蜀汉灭亡刘禅司马昭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黄皓谯周阴平剑阁乐不思蜀钟会之乱

晋纪

卷79 晋纪一

晋武帝受禅建晋,吴主暴虐失政,晋吴对峙中展现德政与权谋。

晋武帝吴主禅位陆抗羊祜三年之丧西陵之战交趾谶纬奢侈

卷80 晋纪二

晋武帝时期内外政事,包含邓艾平反、吴主暴政、伐吴争议、边疆战事及重要人物事迹。

晋纪吴主邓艾陆抗杜预羊祜伐吴日食司马炎孙皓陈骞刘渊韦昭山涛贾充王浚司马督谥法大赦凉州

卷81 晋纪三

晋武帝太康元年晋军灭吴统一全国,记述战争过程及后续政治变革。

晋灭吴王浚杜预孙皓铁锁横江破竹之势九品中正制贾充张华羊祜

卷82 晋纪四

西晋末年权力更迭,外戚专权引发八王之乱,边疆民族问题加剧,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交织。

晋武帝杨骏贾后慕容鲜卑分封制度八王之乱政变刘渊匈奴清谈流民齐万年张华荀勖傅咸石鉴司马亮司马玮楚王

卷83 晋纪五

晋惠帝时期贾后专权引发政治动荡,徙戎论未受重视,太子被废引发赵王伦政变,八王之乱序幕拉开。

徙戎论贾后乱政太子被废赵王伦政变孙秀八王之乱江统张华裴頠鲁褒钱神论索靖铜驼淮南王允石崇潘岳绿珠刘颂九锡李特益州之乱

卷84 晋纪六

赵王伦篡位引发三王讨伐,权力更迭频繁,李特率流民起义,晋室动荡加剧。

赵王伦篡位三王起兵孙秀专权李特起义八王之乱

卷85 晋纪七

晋太安二年,李特起义遭镇压,张昌聚众叛乱,刘渊建汉称王,宗室内斗愈烈,中原战乱频仍。

李特李雄罗尚张昌刘渊晋纪七太安二年建初流民叛乱赤祖江夏成都荆州益州洛阳邺城皇太弟匈奴五部

卷86 晋纪八

晋惠帝永兴至光熙年间,八王混战持续,诸王割据、流民起义、外族入侵交织,最终司马越掌权,怀帝继位,中原局势进一步崩坏。

八王之乱张方司空越刘弘石勒陈敏顾荣张轨刘琨羊后河间王颙成都王颖流民起义鲜卑凉州并州邺城怀帝即位江东割据五胡内迁

卷87 晋纪九

西晋末年永嘉年间,汉赵政权刘渊攻晋,石勒崛起,洛阳陷落,政治动荡与天灾频发加速西晋衰亡。

汉主渊石勒洛阳永嘉之乱迁都刘琨王弥何曾司马越自然灾害

卷88 晋纪十

晋末群雄割据,汉主聪荒淫暴虐,石勒用张宾计定河北,刘琨失晋阳,祖逖渡江誓复中原。

汉主聪石勒刘琨晋阳葛陂张宾段氏鲜卑祖逖纳谏王浚

卷89 晋纪十一

晋末政权动荡,石勒智取王浚,刘琨联胡抗汉,汉国内政腐败,天灾人祸频发,最终长安陷落。

石勒王浚刘琨汉主聪拓跋猗卢政权更迭军事策略天象异变饥荒晋愍帝

卷90 晋纪十二

晋室南渡建康称帝,北方混战不休,刘琨遇害,汉赵内乱靳准弑君,各族势力相互征伐。

晋元帝建康愍帝刘琨石勒靳准劝进称帝凉州平阳

卷91 晋纪十三

东晋与北方诸政权纷争,石勒建后赵,祖逖北伐,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东晋后赵石勒祖逖刘曜慕容叛乱政治斗争战争民族融合

卷92 晋纪十四

东晋王敦举兵叛乱,引发朝野动荡,忠臣义士或死节或周旋,最终王敦掌控朝政。

王敦叛乱郭璞卜筮甘卓犹豫谯王固守周顗戴渊之死元帝忧愤陶侃救援陈安败亡张茂称藩赵主曜

卷93 晋纪十五

东晋太宁至咸和年间王敦之乱平定、苏峻起兵及后赵侵扰的军政大事。

王敦沈充苏峻陶侃温峤庾亮后赵东晋内乱征讨政治斗争

卷94 晋纪十六

东晋咸和年间苏峻叛乱,陶侃、温峤联合讨伐,经历激烈攻防最终平定叛乱,展现忠臣义士气节。

苏峻陶侃温峤庾亮建康石头城后赵叛乱平叛东晋

卷95 晋纪十七

后赵石勒去世引发权力斗争,石虎篡位掌权;慕容皝平定辽东叛乱;陶侃病逝东晋;成汉内乱频发;各国军事交锋不断。

后赵石勒石虎慕容皝陶侃权力斗争军事冲突篡位辽东成汉

卷96 晋纪十八

后赵与燕国争战,成汉内乱称帝,东晋权力斗争,慕容部崛起北疆。

后赵段辽成汉李寿慕容皝石虎庾亮东晋称帝战争谋反迁徙邺城棘城宇文部龚壮刘翔龙城士断

卷97 晋纪十九

晋成帝至穆帝时期的权力更迭、北方军事征伐与后赵暴政

庾冰桓温慕容翰赵王虎谢艾北伐政变暴政凉州燕国

卷98 晋纪二十

后赵内乱频发,石氏诸子相残,冉闵篡位建魏,慕容燕国乘势崛起,桓温北伐中原。

后赵石虎石宣石韬冉闵慕容俊桓温李农邺城襄国

卷99 晋纪二十一

晋纪二十一记载苻健称秦王、冉闵与慕容恪决战、桓温北伐等重要事件,展现十六国时期群雄割据的复杂局面。

苻健冉闵慕容俊桓温姚襄殷浩称王北伐襄国之战传国玺

卷100 晋纪二十二

前秦苻生暴政引发内外动荡,燕国扩张与凉国内乱并行,桓温北伐与王猛改革交织。

前秦苻生慕容恪张祚凉国桓温姚襄王猛暴政天灾叛乱权力斗争燕国东晋星象巫蛊弑君改革洛阳匈奴

卷101 晋纪二十三

晋穆帝至哀帝时期,燕国内部权力更迭,慕容恪辅政平乱;秦国整顿内政,代国与匈奴交战;桓温北伐争议,谢安初仕晋廷。

燕主俊慕容恪慕舆根桓温吕护迁都洛阳谢安沈劲秦王坚代王什翼犍

卷102 晋纪二十四

东晋桓温伐燕失败,前秦趁机灭燕,慕容垂投秦,王猛辅佐苻坚奠定北方统一基础。

桓温慕容垂王猛前秦燕国北伐邺城襄邑之战苻坚郗超

卷103 晋纪二十五

东晋桓温废立皇帝,前秦苻坚扩张疆土,王猛治国,吐谷浑内乱,代国继承风波,展现南北朝前期权力博弈。

桓温苻坚王猛废帝前秦东晋吐谷浑代国谢安郗超

卷104 晋纪二十六

东晋与前秦苻坚军事对峙,凉州陷落,代国内乱,苻坚决意南征引发争议。

苻坚谢安凉州代国淝水之战北府兵慕容垂桓冲张天锡朱序

卷105 晋纪二十七

前秦苻坚大举南侵东晋,淝水之战惨败,慕容垂趁机复燕,谢安从容应对奠定胜局。

淝水之战前秦东晋苻坚谢安慕容垂桓冲朱序风声鹤唳围棋赌墅

卷106 晋纪二十八

东晋太元十年北方诸国混战,前秦苻坚败亡,后秦、西燕崛起,慕容垂复燕,吕光割据凉州。

前秦后秦西燕慕容垂苻坚姚苌长安邺城五将山吕光

卷107 晋纪二十九

东晋末年北方诸国混战,燕慕容垂扩张领土,后秦姚苌与前秦苻登持续对抗,凉州吕光平叛,北魏崛起兼并部落,内部权力斗争频繁。

慕容垂姚苌苻登后秦前秦燕国北魏吕光翟辽乞伏国仁谢玄刘显凉州中山滑台称帝叛乱结盟弑君迁都

卷108 晋纪三十

晋末诸国争霸,后秦与燕国征伐不断,参合陂之战改变北方格局,内部权力斗争频繁。

后秦燕主垂参合陂之战西燕苻登姚兴北魏桓玄权千成吕光

卷109 晋纪三十一

晋隆安年间燕魏争霸,慕容宝屡败失中山,凉州内乱迭起,各方势力角逐中原。

晋纪三十一慕容宝拓跋珪柏肆之战中山龙城王恭王国宝凉州沮渠蒙逊

卷110 晋纪三十二

晋隆安二年北方诸燕政权更迭,北魏扩张,王恭叛乱引发东晋内斗,各方势力角逐。

慕容德北魏兰汗叛乱称王迁都王恭桓玄段业吐谷浑

卷111 晋纪三十三

晋隆安三年至四年间,北方诸国混战,南方孙恩叛乱,桓玄割据,凉国内乱频发,北魏扩张,刘裕初显战功。

晋纪三十三孙恩叛乱凉国内乱北魏征讨南燕扩张桓玄崛起秃发乌孤慕容盛谢琰刘裕

卷112 晋纪三十四

晋隆安五年北方诸国权争,凉国内乱频发,孙恩起义动荡东南,桓玄蓄谋篡权,刘裕崭露头角。

河西王利鹿孤凉王纂沮渠蒙逊孙恩刘裕桓玄北凉南燕后秦政变征伐叛乱结盟饥荒权谋

卷113 晋纪三十五

桓玄篡晋称帝,刘裕起兵讨伐,历经峥嵘洲决战终复晋室。

桓玄刘裕晋室篡位起义卢循峥嵘洲之战九锡文京口建康

卷114 晋纪三十六

晋末群雄并起,刘裕平定桓玄余党,慕容超继位南燕,各国混战征伐不断,权力格局剧烈变动。

刘裕桓振慕容超秃发檀乞伏乾归江陵建康南燕后秦凉州称帝叛乱封赏结盟北伐

卷115 晋纪三十七

晋义熙年间刘裕北伐南燕,慕容超拒谏失策致广固陷落;卢循乘虚袭建康引发连锁战事,各方势力角逐中原。

南燕主超刘裕慕容超卢循徐道覆姚兴乞伏乾归韩范崔浩桓谦

卷116 晋纪三十八

晋末群雄割据,刘裕平定内乱,与刘毅权力斗争激化;乞伏炽磐崛起吞并南凉,北方诸国征伐不断。

刘裕刘毅卢循乞伏炽磐沮渠蒙逊南凉后秦北魏政变征伐权力斗争弑君鲜卑柔然统万城

卷117 晋纪三十九

东晋末年刘裕征讨司马休之,后秦内乱频发,北魏应对叛乱,刘裕北伐后秦,各方势力角逐中原。

刘裕司马休之北魏后秦征讨权力斗争内乱叛乱联盟预言

卷118 晋纪四十

刘裕北伐灭后秦,赫连勃勃趁机取长安,内部权力斗争致关中失守,北魏崔浩献策观变。

刘裕姚泓赫连勃勃王镇恶潼关长安北魏东晋沈田子崔浩

宋纪

卷119 宋纪一

刘裕受禅建宋,北魏扩张,凉州蒙逊崛起,虎牢关血战,佛道之争初现。

受禅刘裕傅亮北魏凉州虎牢关崔浩柔然谢晦毛德祖

卷120 宋纪二

宋文帝继位前后的权力斗争,徐羡之等人废弑君主,谢晦起兵被平,北魏与柔然战事频发。

废立谢晦徐羡之傅亮檀道济柔然北魏刘义隆营阳王阿柴折箭

卷121 宋纪三

北魏与夏国交战,宋北伐失利,崔浩献策定策,各方势力角逐中原。

北魏赫连昌崔浩安颉蒙逊暮末柔然滑台

卷122 宋纪四

南北朝时期宋魏战争频发,檀道济智退魏军,北魏修订律令,凉州政权更迭,谢弘微廉洁治家,杨难当割据叛乱。

檀道济滑台之战北魏夏主刘义隆崔浩法律改革谢弘微杨难当

卷123 宋纪五

元嘉年间宋魏权争,檀道济被害引发边疆动荡,北魏西征凉州平定河西,刘湛乱政终致义康失势。

檀道济北魏刘湛义康元嘉之治凉州杨难当高丽柔然吐谷浑

卷124 宋纪六

北魏与刘宋征战频发,内部叛乱与政治斗争交织,文化改革与宗教冲突并存。

北魏刘宋元嘉沮渠无讳杨难当盖吴静轮宫佛教灭法元嘉新历陆俟范晔谋反宗悫古弼太子晃崔浩李宝仇池杏城吐谷浑卢水胡

卷125 宋纪七

北魏与刘宋军事对峙,崔浩修史被诛,元嘉北伐失利,盱眙血战守城。

北魏刘宋元嘉北伐滑台之战崔浩沮渠牧犍货币改革盱眙防守沈庆之王玄谟

卷126 宋纪八

元嘉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北魏与刘宋爆发激烈战争,盱眙之战展现臧质智勇;宋廷内斗频发,义康被赐死,巫蛊案动摇储位;北魏经历世祖去世、宗爱弑君、高宗继位等政变。

北魏宋文帝盱眙之战巫蛊之乱宗爱政变臧质义康赐死元嘉之政

卷127 宋纪九

刘劭弑父篡位引发内乱,武陵王刘骏举兵讨伐终登帝位,展现南北朝权力更迭的残酷性。

太子劭严道育弑逆武陵王骏政变沈庆之柳元景废立之争建康刘宋

卷128 宋纪十

南朝宋孝武帝时期臧质、刘义宣联合叛乱始末,涉及政治斗争、军事征伐及制度改革。

臧质刘义宣鲁爽孝建四铢钱谋反沈庆之高允颜竣柳元景宗悫

卷129 宋纪十一

宋孝武帝大明年间竟陵王刘诞叛乱,沈庆之率军平定,期间涉及多起政治斗争与残酷镇压。

刘诞沈庆之宋孝武帝广陵之乱宗悫蔡兴宗颜竣北魏竟陵王京兆王

卷130 宋纪十二

宋废帝暴虐无道,引发权臣倾轧与湘东王政变,终被弑杀,刘彧即位,内外动荡持续。

泰始元年废帝乙浑戴法兴沈庆之湘东王颜师伯柳元景鬼目粽二铢钱鹅眼钱山阴公主宗越蔡兴宗袁顗何迈谢庄竹林堂政变子勋起兵三王受虐

卷131 宋纪十三

泰始二年刘子勋称帝引发内战,各地将领响应,朝廷通过军事策略与政治分化最终平定叛乱。

刘子勋邓琬薛安都殷孝祖沈攸之蔡兴宗寻阳建康赭圻钱溪

卷132 宋纪十四

泰始三年宋魏激烈交战,慕容白曜连克多城,沈攸之败退失地,北魏逐步控制淮北四州。

宋魏战争慕容白曜沈攸之青州彭城历城东阳尉元崔道固裴子野论

卷133 宋纪十五

宋明帝晚年猜忌诛杀宗室,北魏军事频繁,南朝政局动荡,萧道成崛起平叛。

宋明帝猜忌忍虐宗室相残北魏敕勒叛乱萧道成褚渊桂阳王休范沈攸之刘休范

卷134 宋纪十六

刘昱暴虐被弑,萧道成掌权平定沈攸之叛乱,逐步掌控朝局,奠定篡宋基础。

萧道成刘昱沈攸之政变弑君北魏冯太后黄回袁粲褚渊阮佃夫杨玉夫权力斗争叛乱废立黄钺刘秉王敬则柳世隆建康

齐纪

卷135 齐纪一

萧道成代宋建齐,通过禅让完成政权更替,实施政治军事改革,应对北魏入侵,展现新旧王朝交替的复杂局面。

萧道成禅让刘宋灭亡齐朝建立北魏入侵官职调整政治改革军事冲突褚渊王俭

卷136 齐纪二

南齐与北魏政治军事动态,涉及佛教辩论、均田制改革及官员任免,范缜神灭论引发争议。

八友神灭论均田制三长制范缜萧子良李彪柔然俸禄改革王俭

卷137 齐纪三

北魏南齐边境冲突频发,萧子响叛乱引发政治动荡,冯太后去世触发北魏丧礼制度变革,南北外交与法制改革并行。

北魏南齐子响之乱冯太后丧礼五铢钱吐谷浑律令修订祭祀制度

卷138 齐纪四

北魏孝文帝借南伐迁都洛阳,南齐内部爆发王融政变未遂,郁林王继位后引发权力更迭。

魏主迁都洛阳王融政变郁林王继位竟陵王子良西昌侯鸾尚书李冲任城王澄刘悛贪腐案

卷139 齐纪五

南齐萧鸾篡位诛杀宗室,北魏推行改革并谋划南征,展现南北朝权力斗争与制度变迁。

萧鸾郁林王北魏废立诛杀典签韩显宗迁都南征宗室

卷140 齐纪六

北魏南侵与南齐军事对抗,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姓元氏,引发内部矛盾与权力斗争。

北魏南齐战争迁都洛阳汉化改革门阀制度太子废立军事冲突文化融合

卷141 齐纪七

北魏与南齐权力更迭,魏主南伐引发军事冲突,王晏谋反被诛,李彪与李冲矛盾激化,反映南北朝政治动荡。

北魏南齐王晏李冲萧遥光政变诛杀南伐叛乱权力斗争

卷142 齐纪八

南齐东昏侯暴政引发内乱,北魏趁机南征,陈显达北伐失利,宫廷权斗频发,最终导致政权动荡。

东昏侯陈显达崔慧景北魏南齐彭城王勰冯后宫廷政变北伐废立萧遥光徐孝嗣任城王澄孝文帝刘暄沈陵萧衍诛杀大臣均口之战悬瓠

卷143 齐纪九

南齐末年东昏侯暴政引发裴叔业降魏、崔慧景叛乱、萧衍起兵等一系列事件,终致朝代动荡。

东昏侯裴叔业崔慧景萧衍北魏叛乱废帝战乱权谋朝代更迭

卷144 齐纪十

萧衍起兵伐东昏侯,北魏内乱频发,南朝政权更迭与军事对抗交织。

萧衍东昏侯北魏郢州建康政变军事部署权力斗争荒淫暴政

梁纪

卷145 梁纪一

萧衍受禅建梁,整肃朝纲,平叛陈伯之,制定《梁律》,与北魏军事对峙,展现开国气象。

萧衍禅位沈约范云北魏陈伯之梁律宝寅逃亡吉翂代父任城王澄

卷146 梁纪二

南梁北魏争夺汉中至钟离,邢峦平叛献策,韦睿智勇守城,萧宏洛口溃败,盐禁政策引发朝议。

南梁北魏钟离之战邢峦韦睿夏侯道迁萧宏汉中盐禁儒教复兴

卷147 梁纪三

北魏与南梁政权交替中的权力斗争、军事冲突与制度改革,突出高肇专权引发的政治动荡及边境战事。

北魏南梁高肇叛乱制度改革彭城王勰朐山之战柔然封禅九品中正制

卷148 梁纪四

北魏政权更迭,胡太后掌权,内部权争频发,外有军事叛乱与浮山堰工程灾害。

北魏胡太后崔光于忠高肇浮山堰大乘之乱权力斗争军事冲突佛教

卷149 梁纪五

北魏天监至普通年间,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官员选举弊端频现,胡太后专政引发叛乱,柔然归附与六镇起义加剧社会动荡。

北魏胡太后元义崔亮停年格六镇之乱柔然选举制度高欢张彝

卷150 梁纪六

北魏六镇叛乱爆发,朝廷内部权力斗争与军事镇压交织,叛乱波及西北多州,最终导致北魏国力衰退。

六镇叛乱破六韩拔陵莫折念生李崇元义崔延伯北魏萧宝寅尔朱荣贺拔胜

卷151 梁纪七

北魏末年政局动荡,各地叛乱频发,梁朝乘机北伐,内部权臣倾轧,最终导致北魏分裂。

北魏叛乱杜洛周葛荣萧宝寅鲜于礼元略湛僧智尔朱荣胡太后

卷152 梁纪八

北魏末年权臣尔朱荣崛起,通过河阴之变掌控朝政,平定葛荣叛乱,引发政治格局剧变。

尔朱荣葛荣胡太后河阴之变北魏内乱元子攸杨津柔然盐池税六镇起义

卷153 梁纪九

北魏内乱,北海王颢借梁兵入洛称帝,陈庆之北伐显威,尔朱荣反攻复国,魏梁政局动荡。

北海王颢陈庆之尔朱荣荥阳之战神主迁庙邢杲河内永安五铢钱

卷154 梁纪十

北魏末年尔朱荣专权讨伐叛乱,孝庄帝设计诛杀尔朱荣引发尔朱氏反叛,最终导致北魏政权崩溃。

尔朱荣贺拔岳尔朱天光万俟奴萧宝寅孝庄帝高欢尔朱兆宇文泰河桥之战六镇余部洛阳政变契胡北魏分裂

卷155 梁纪十一

北魏末年尔朱氏专权,高欢起兵讨伐,击败尔朱氏,拥立孝武帝,开启新政局。

尔朱氏高欢禅让广陵王尔朱兆韩陵之战北魏权谋废立六镇

卷156 梁纪十二

北魏末年权臣高欢与宇文泰权力斗争,魏主西迁长安致东西魏分立,军事政治博弈贯穿全篇。

高欢宇文泰魏主贺拔岳侯莫陈悦尔朱兆洛阳长安晋阳迁都

卷157 梁纪十三

南北朝时期东西魏权臣高欢与宇文泰激烈对峙,沙苑之战宇文泰以少胜多,苏绰改革制度奠定西魏基础。

高欢宇文泰苏绰东魏西魏沙苑之战刘蠡升王罴娄妃窦泰

卷158 梁纪十四

南北朝时期东西魏争霸,重点记载邙山之战、玉璧攻防及双方政治军事动态。

东魏西魏高欢宇文泰侯景邙山之战改元大赦柔然玉璧

卷159 梁纪十五

南北朝时期东魏西魏军事对峙,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经济改革与谏言争议并存,展现乱世政治生态。

东魏西魏高欢侯景贺琛韦孝宽玉壁之战苏绰柔然货币改革佛教谏言叛乱联姻权力斗争

卷160 梁纪十六

侯景叛东魏降梁,引发梁魏战争与内部权谋斗争,导致梁朝陷入危机。

侯景叛变高澄继位东魏梁朝权谋斗争军事冲突权力交接政治联盟内部叛乱外交策略南北朝争霸

卷161 梁纪十七

侯景叛梁,诈取寿阳,勾结萧正德围攻建康,梁廷内部分裂,守将羊侃力战,各地援军纷至但调度不力。

侯景寿阳建康梁武帝朱异羊侃慕容绍宗涡阳叛变围攻东魏高澄萧正德和谈台城援军韦黯柳仲礼邵陵王纶江子一

卷162 梁纪十八

侯景叛乱围攻建康,梁朝内部矛盾致台城陷落,梁武帝忧愤而死,诸王割据混战。

侯景之乱台城陷落梁武帝求和柳仲礼邵陵王纶王伟陈霸先东魏西魏

卷163 梁纪十九

梁末侯景叛乱引发政治动荡,北齐高洋篡魏称帝,各方势力混战割据。

侯景之乱陈霸先高洋称帝湘东王绎萧纶祖皓洗氏杨忠宇文泰禅让

卷164 梁纪二十

侯景之乱中梁朝内斗,王僧辩与陈霸先联軍击败侯景,景败亡后被分食,湘东王绎称帝。

侯景王僧辩陈霸先湘东王绎巴陵之战郢州建康徐文盛陆法和溧阳公主

卷165 梁纪二十一

梁朝内乱外患交织,魏齐军事博弈,江陵陷落梁帝遇害,政权更迭频繁。

梁纪王僧辩陈霸先尉迟迥陆纳武陵王纪宇文泰江陵之战柔然突厥益州蜀地降伏焚书九命之典

卷166 梁纪二十二

梁末陈霸先与王僧辩权力斗争,联合北齐建立后梁,最终陈霸先篡位建立陈朝。

陈霸先王僧辩北齐篡位结盟战争宇文泰梁朝禅让政权更迭

陈纪

卷167 陈纪一

北周建立与陈朝代梁,王琳举兵抗陈,周齐权斗激烈,南北军事冲突不断,暴政与忠谏并存。

周王即位陈霸先篡梁王琳叛乱宇文护专政吐谷浑入侵侯安都欧阳纥北齐暴政高演劝谏苏琼平冤

卷168 陈纪二

北齐与陈朝的政治军事斗争,重点描述王琳兵败、北齐宫廷权力更迭及周陈关系变化。

北齐陈朝王琳侯瑱高演杨愔宫廷政变水战斛律金大赦

卷169 陈纪三

南北朝时期陈齐周三国权争,涉及军事征伐、政治权谋与律法改革,重点描写侯安都骄横被诛、虞寄十谏陈宝应及周齐突厥混战等事件。

南北朝权力斗争军事冲突政治改革突厥周陈战争虞寄谏言侯安都斛律光天嘉四年

卷170 陈纪四

陈朝安成王顼政变夺权,北齐内部权争激烈,周陈军事冲突不断,展现南北朝后期政治动荡格局。

安成王顼刘师知韩子高华皎和士开斛律光政变周陈交兵废帝北齐内斗

卷171 陈纪五

南北朝权力博弈:周主诛权臣宇文护,齐斛律光遭谗灭族,陈吴明彻北伐破寿阳,祖珽陆令萱乱政致齐衰。

周主诛宇文护斛律光被害祖珽专权陈伐齐突厥和亲兰陵王避祸王琳忠义陆令萱乱政三贵蠹国周灭佛道

卷172 陈纪六

北周谋伐北齐,齐主昏庸失政,周师克晋州,齐内乱终致亡国。

周主齐主伐齐朝政腐败韦孝宽樊毅陆令萱晋州之战无愁天子宇文忻

卷173 陈纪七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周主礼贤改革,宣帝暴政亡国,隋基初显。

北齐北周高纬宇文邕禅位邺城沧州太庙突厥傅伏

卷174 陈纪八

北周末年周天元昏暴失政,杨坚逐步掌握大权,平定尉迟迥等宗室叛乱,为隋代周奠定基础。

周天元杨坚尉迟迥韦孝宽政变篡位叛乱北周隋朝军事冲突

卷175 陈纪九

隋朝建立初期政治改革、突厥侵扰应对及法律体系构建的核心过程

隋主禅位突厥苏威李德林法律改革独孤皇后宇文氏高颎迁都

卷176 陈纪十

隋朝与陈朝对峙,隋主整顿内政、修建工程,陈后主荒淫误国,突厥归附隋朝,隋制定灭陈方略。

隋主陈后主突厥广通渠义仓平陈之策张贵妃狎客玉树后庭花江总

隋纪

卷177 隋纪一

隋军分兵合击攻灭陈朝,贺若弼韩擒虎破建康俘陈后主,完成南北统一。

隋灭陈贺若弼韩擒虎陈叔宝采石之战钟山决战任忠降隋建康陷落洗夫人杨素

卷178 隋纪二

隋文帝时期权力斗争、法律改革、营建工程、突厥外交及宫廷事件,展现隋初政治与社会变迁。

隋文帝苏威贺若弼高颎杨素律法改革突厥长孙晟仁寿宫均田制朋党案大义公主猫鬼案征高丽赵绰张胄玄独孤后府库充盈历法争议音乐改制

卷179 隋纪三

隋文帝晚年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杨素弄权,突厥犯边,朝堂权谋交织。

隋文帝杨广杨素废太子突厥权谋夺嫡杨勇独孤后史万岁

卷180 隋纪四

隋文帝驾崩后杨广篡位,平定汉王谅叛乱,大兴土木营建东京,修订法律,与突厥互动,展现隋炀帝统治初期的重要事件。

隋炀帝杨素汉王谅仁寿宫篡位叛乱营建东京大业律突厥长城

卷181 隋纪五

隋炀帝大业年间大兴工程、征伐四方,激化社会矛盾,最终引发民变与征高丽惨败。

隋炀帝永济渠西突厥吐谷浑高丽大业四年巡游征伐民变裴矩

卷182 隋纪六

隋炀帝二次征高丽引发杨玄感叛乱,各地农民起义蜂起,隋朝统治根基动摇。

隋炀帝杨玄感叛乱征高丽农民起义骁果军张须陀李密来护儿瓦岗军雁门之围

卷183 隋纪七

隋末民变四起,李密翟让建立瓦岗军,炀帝昏庸拒谏,各地割据势力崛起,李渊太原起兵拉开唐朝序幕。

隋炀帝李密翟让瓦岗军起义东都江都苏威宇文述洛口仓李渊李世民突厥裴仁基张须陀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杨义臣虞世基

卷184 隋纪八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太原起兵,联合突厥,西进克霍邑,智取长安,奠定唐朝基业。

李渊李世民突厥隋末起义霍邑之战李密长安刘文静裴寂窦建德

唐纪

卷185 唐纪一

隋末唐初权力更迭,记载宇文化及弑君、李密与东都对峙、唐朝建立及各地割据势力的动态。

唐王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隋恭帝皇泰主政变禅位割据骁果

卷186 唐纪二

唐初群雄割据,李密与王世充激战溃败,薛仁果困守降唐,各方势力归附或反叛交织。

李密王世充薛仁果李世民归降洛口仓偃师之战周公庙计虎牢窦建德

卷187 唐纪三

唐初群雄割据,王世充篡位称帝,窦建德征讨逆贼,刘武周叛乱,李轨覆灭,政策调整巩固统治。

王世充窦建德李世民刘武周李轨租庸调法禅让宇文士及朱粲食人夏侯端

卷188 唐纪四

唐初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宋金刚势力,与王世充、窦建德展开中原争夺,展现军事策略与人物事迹。

李世民刘武周宋金刚尉迟敬德窦建德王世充柏壁对峙美良川之战洛阳围攻突厥

卷189 唐纪五

记述唐初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的关键战役,展现军事策略与政治斗争,并涉及突厥侵扰及后续叛乱。

唐纪五李世民窦建德王世充武牢之战洛阳围城突厥刘黑闼降伏战略

卷190 唐纪六

唐初刘黑闼叛乱与唐军征讨,突厥侵边及内部权力斗争,最终平定各方势力。

刘黑闼李世民突厥反叛投降罗士信辅公祏李艺窦建德旧部均田制

卷191 唐纪七

唐初权力斗争激化,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期间突厥屡犯边境,朝廷经历迁都争议与宗教政策调整。

玄武门之变太子建成秦王世民突厥入侵迁都争议傅奕谏佛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

卷192 唐纪八

唐太宗贞观初年推行开明政治,注重纳谏任贤,改革律令制度,处理突厥问题,奠定贞观之治基础。

唐太宗魏徵突厥纳谏贞观之治法治科举官吏考核封建制度礼乐

卷193 唐纪九

唐太宗贞观年间推行仁政,重视纳谏,平定突厥,任贤用能,完善制度,开创贞观之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魏徵突厥纳谏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封德彝温彦博戴胄卢祖尚康苏密薛延陀颉利可汗突利可汗死刑五覆奏州县分置科举制度马周

卷194 唐纪十

唐太宗贞观年间君臣互动,魏徵直谏封禅与法制,吐谷浑战役展现军事策略,反映贞观之治的治国理念。

唐太宗魏徵封禅吐谷浑贞观之治谏言突厥九成宫长孙皇后法制改革

卷195 唐纪十一

唐太宗贞观年间纳谏治国、调整分封制度、处理边疆战事,体现贞观之治的治理特点。

唐太宗魏徵谏言贞观之治分封世袭水灾吐蕃高昌之战氏族志守成

卷196 唐纪十二

唐太宗贞观年间内外政务要录,包含吐蕃和亲、薛延陀战争、太子失德、魏徵谏言等重要事件。

唐太宗吐蕃和亲薛延陀突厥魏徵太子承乾谏言叛乱高丽

卷197 唐纪十三

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子承乾谋反被废,立晋王治为储,处理边疆薛延陀和亲及征讨高丽等重大事件。

唐太宗太子承乾侯君集长孙无忌褚遂良薛延陀高丽谋反废立征伐

卷198 唐纪十四

唐太宗亲征高丽,历经白岩城、安市城等战役,虽胜但未能彻底平定,班师后处理内政与边疆事务。

唐太宗高丽安市城白岩城薛延陀李世长孙无忌薛仁贵契何力投降战役战略班师封禅突厥辽东平壤驻骅山张亮回纥

卷199 唐纪十五

唐太宗晚年东征西讨,房玄龄谏言;王玄策破天竺,李君羡谶言案发;高宗继位后武昭仪上位引发政争。

唐太宗房玄龄王玄策龟兹高丽西突厥李君羡武昭仪长孙无忌高宗

卷200 唐纪十六

唐高宗时期武后崛起引发的政治清洗与边疆军事行动交织的历史画卷

武后立后王皇后废黜西突厥李义府许敬宗苏定方长孙无忌褚遂良宫廷斗争军事征讨

卷201 唐纪十七

唐高宗时期内外政务频仍,武则天逐渐掌权,对外征讨高丽百济,与吐蕃突厥冲突,李义府等权臣兴衰,刘仁轨治军有方,最终平定高丽。

唐高宗武则天李义府刘仁轨吐蕃高丽百济封禅熊津都督府上官仪李勣薛仁贵契何力吐谷浑突厥安东都护府麟德历乾封泉宝白江口之战大非川之败

卷202 唐纪十八

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掌权,边疆战事频繁,涉及吐蕃、突厥、新罗等势力,宫廷斗争激烈,太子废立风波不断。

唐高宗武则天吐蕃突厥新罗裴行俭黑齿常之太子李贤贺兰敏之刘仁轨

卷203 唐纪十九

唐高宗晚年至武则天称制期间的政治斗争、边疆战事与徐敬业叛乱等重大事件。

唐高宗武则天裴炎徐敬业突厥叛乱废立酷吏告密改元

卷204 唐纪二十

武则天巩固权力,镇压宗室叛乱,任用酷吏,营建明堂,最终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

武则天明堂突厥酷吏宗室叛乱狄仁杰来俊臣周兴黑齿常之改朝换代

卷205 唐纪二十一

武则天巩固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异己,狄仁杰智斗诬陷,平定契丹叛乱,兴建天枢明堂彰显权威。

武则天酷吏狄仁杰来俊臣契丹叛乱试官制度天枢明堂徐有功突厥

卷206 唐纪二十二

武周时期内外叛乱频发,酷吏当道,狄仁杰辅政安民,突厥契丹战事不断,最终庐陵王复位。

武则天突厥默啜契丹来俊臣狄仁杰娄师德张易之吉顼和亲叛乱九鼎控鹤监庐陵王酷吏河北安抚姚元崇刘思礼王孝杰武三思李楷固

卷207 唐纪二十三

武则天晚年重用狄仁杰等贤臣,张易之兄弟专权引发神龙政变,中宗复唐。

武则天狄仁杰张易之张昌宗吐蕃突厥神龙政变魏元忠苏安恒韦安石唐休李峤张柬之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桓彦范崔玄袁恕己杨再思

卷208 唐纪二十四

唐中宗复位后武韦集团掌权,五王遭清算,太子重俊起兵反武三思失败被杀,朝政混乱。

中宗复位武三思韦后干政五王被害太子重俊之变唐周交替神龙政变铁券安乐公主上官婉儿

卷209 唐纪二十五

唐中宗景龙年间韦后乱政、奢靡成风,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御突厥,最终李隆基发动政变清除韦氏集团

韦后安乐公主斜封官三受降城宗楚客李隆基唐隆政变佛寺营建吐蕃上官昭容

卷210 唐纪二十六

唐睿宗至玄宗初年权力更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权争,最终玄宗即位,整肃朝纲。

睿宗太平公主玄宗政变斜封官节度使姚元之宋璟窦怀贞李隆基韦后谯王重福崔日知刘幽求张说卢藏用司马承祯飞骑万骑突厥

卷211 唐纪二十七

唐玄宗开元初期整顿吏治、改革礼乐、抑制佛教、处理边患,展现清明政治与贤相辅佐格局。

唐玄宗姚崇卢怀慎突厥吐蕃佛教沙汰按察使蝗灾薛讷营州

卷212 唐纪二十八

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改革、边疆战事与礼仪制度调整实录。

玄宗宋璟张说突厥吐蕃括户封禅禁恶钱和亲御史台

卷213 唐纪二十九

开元年间唐朝边疆战事频繁,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制度变革与外交博弈交织。

唐玄宗张说宇文融吐蕃突厥节度使开元礼安西都护府王毛仲高力士

卷214 唐纪三十

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斗争、边疆战事与制度变革,展现盛唐气象与危机萌芽。

玄宗张九龄李林甫安禄山契丹突厥吐蕃太子废立铸钱争议科举改革节度使和籴法开元盛世神仙术丧服制度

卷215 唐纪三十一

唐玄宗天宝年间节度使势力扩张,李林甫专权排除异己,安禄山谄媚得宠,杨贵妃家族显赫,边疆战事频发。

天宝节度使李林甫安禄山杨贵妃边镇党争谶纬赋税吐蕃

卷216 唐纪三十二

唐天宝年间权臣专权、边将骄纵、制度崩坏,揭示安史之乱前夕的政治军事危机

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节度使叛乱府兵制杨贵妃哥舒翰高仙芝吐蕃

卷217 唐纪三十三

安禄山起兵反唐,朝廷应对失措,河北军民奋起抵抗,唐朝陷入安史之乱。

安禄山杨国忠唐玄宗哥舒翰颜杲卿颜真卿范阳潼关河北叛乱

卷218 唐纪三十四

安史之乱中潼关失守,玄宗西逃蜀地,肃宗灵武即位重整军力,张巡死守雍丘,李泌献策稳定大局。

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杨国忠李泌张巡郭子仪李光弼唐玄宗肃宗马嵬驿潼关灵武范阳河北长安雍丘朔方回纥蜡丸书

卷219 唐纪三十五

唐肃宗至德年间,安史之乱持续,睢阳血战、太原坚守与朝廷权力斗争交织,李泌献策破敌。

肃宗安禄山史思明张巡李泌睢阳陈涛斜范阳节度使回纥

卷220 唐纪三十六

至德二载唐军联合回纥收复两京,张巡死守睢阳,史思明降而复叛,展现安史之乱关键转折。

安史之乱睢阳保卫战回纥援军香积寺之战史思明归降

卷221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时期史思明叛乱,李光弼与郭子仪军事对抗,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最终史思明称帝建立燕国。

史思明李光弼郭子仪安庆绪邺城河阳鱼朝恩李辅国朔方军回纥

卷222 唐纪三十八

唐肃宗时期史朝义叛乱延续安史之乱,官军联合回纥平叛,朝堂权力斗争激烈,最终史朝义败亡。

史朝义叛乱李光弼安史之乱回纥仆固怀恩李辅国郭子仪范阳洛阳肃宗

卷223 唐纪三十九

唐代宗时期吐蕃入侵长安,郭子仪力挽狂澜,仆固怀恩叛变引发边疆危机,朝政腐败与军事斗争交织。

吐蕃仆固怀恩郭子仪回纥程元振鱼朝恩长安叛乱和亲漕运

卷224 唐纪四十

唐代宗时期藩镇割据加剧,吐蕃频繁入侵,朝政腐败,郭子仪等将领平乱,元载专权引发政治斗争。

郭子仪崔旰元载吐蕃节度使兵变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赋税改革国子监

卷225 唐纪四十一

唐大历年间藩镇割据加剧,田承嗣叛乱,朝廷征讨未果,吐蕃回纥屡犯边境,元载专权终被诛。

代宗田承嗣郭子仪李宝臣藩镇割据吐蕃回纥元载李灵曜杨绾

卷226 唐纪四十二

唐德宗即位后推行两税法,调整官员,应对吐蕃南诏入侵,展开权力斗争与财政改革。

杨炎两税法吐蕃崔宁李晟刘晏德宗乔琳节度使回纥漕运沈太后卢杞朱泚李正己藩镇宦官选举议刘文喜曹王皋

卷227 唐纪四十三

唐德宗建中年间藩镇割据叛乱频发,朝廷调兵征讨,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名将郭子仪逝世。

德宗节度使藩镇叛乱李希烈田悦马燧朱滔郭子仪杨炎卢杞

卷228 唐纪四十四

唐德宗时期李希烈叛乱引发连锁反应,泾原兵变导致德宗出逃奉天,忠臣义士抗贼事迹贯穿全篇。

李希烈颜真卿朱泚泾原兵变奉天之难段秀实卢杞德宗吐蕃间架税

卷229 唐纪四十五

唐德宗建中四年朱泚叛乱围攻奉天,李晟等将领率军解围,陆贽谏言改革朝政,最终朝廷平定叛乱。

唐德宗奉天朱泚李怀光李晟陆贽浑瑗卢杞云梯叛乱

卷230 唐纪四十六

唐德宗时期藩镇叛乱,李晟等将领平定李怀光、朱泚之乱,陆贽献策稳定政局。

李晟李怀光朱泚吐蕃陆贽宁陵之战东渭桥奉天节度使铁券

卷231 唐纪四十七

唐德宗时期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叛乱,陆贽献策应对吐蕃,李泌智取陕州,朝廷处理李怀光叛乱及内部权力斗争。

李晟浑瑊吐蕃朱泚陆贽李怀光李泌颜真卿长安河中凤翔叛乱谏言收复粮饷节度使回纥韩滉卢杞陕州

卷232 唐纪四十八

唐德宗时期平定李怀光叛乱,应对吐蕃威胁,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及军事经济改革。

李怀光马燧浑瑊吐蕃河中叛乱盟约府兵制李泌张延赏

卷233 唐纪四十九

唐德宗时期吐蕃屡次入侵,李泌力谏稳定朝政,促成回纥和亲,处理内部叛乱与赋税问题,展现君臣博弈。

吐蕃回纥李泌德宗和亲太子节度使赋税叛乱宰相

卷234 唐纪五十

唐德宗贞元年间,朝政动荡,藩镇兵变频发,陆贽力主财政军事改革,吐蕃屡犯边疆,云南异牟寻归附唐朝。

德宗陆贽窦参吐蕃节度使兵变财政改革盐铁使防秋兵制云南归唐

卷235 唐纪五十一

唐贞元年间藩镇权力更迭、朝臣党争、边疆战事及财政腐败的政局实录

裴延龄陆贽王虔休元谊异牟寻韦皋李说阳城董晋张滂昭义节度使吐蕃宫市节度使叛乱进奉藩镇割据

卷236 唐纪五十二

唐贞元末至永贞年间,德宗驾崩顺宗继位,王叔文集团掌权推行改革,遭宦官与藩镇反扑最终失败,宪宗即位终结乱局。

德宗顺宗王叔文韦执谊宦官节度使吐蕃盐铁监军太子

卷237 唐纪五十三

唐宪宗元和年间平定西川刘辟叛乱,强化中央集权,处理藩镇问题,整肃吏治,展现中兴气象。

宪宗杜黄裳高崇文刘辟李师道藩镇节度使讨伐叛乱元稹白居易谏官沙陀税制改革监军

卷238 唐纪五十四

唐宪宗时期朝廷与藩镇博弈,围绕王承宗事件展开政治军事斗争,展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宪宗李绛王承宗吐突承璀白居易藩镇宦官御史节度使魏博

卷239 唐纪五十五

元和年间朝廷处理魏博归附、淮西叛乱及藩镇问题,展现权力斗争与军事策略。

魏博田弘正李绛淮西吴元济节度使讨伐宦官藩镇割据裴度武元衡李师道刺杀军备神策军赏赐党争回鹘吐蕃营田

卷240 唐纪五十六

唐宪宗时期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平定淮西,裴度统筹全局,韩愈谏佛骨事件。

李愬吴元济裴度蔡州淮西宪宗藩镇雪夜奇袭董重质韩愈

卷241 唐纪五十七

唐宪宗时期平定李师道叛乱,刘悟倒戈杀师道,田弘正助朝廷收服淄青,结束藩镇割据。

李师道刘悟田弘正宪宗藩镇叛乱节度使朝廷淄青诛杀

卷242 唐纪五十八

唐穆宗时期河朔藩镇连年叛乱,朝廷征讨无功,财政困竭,最终被迫妥协授节。

幽州兵变成德兵变王庭凑裴度韩愈两税法河朔三镇朱克融田弘正田布牛元翼宦官藩镇割据军乱财政危机宰相党争吐蕃会盟盐铁专卖李光颜穆宗

卷243 唐纪五十九

唐穆宗至文宗年间政治动荡,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交织,藩镇叛乱频发,朝政腐败,最终文宗励精图治推行改革。

牛李党争宦官专权穆宗敬宗文宗裴度李逢吉刘栖楚张韶之乱藩镇割据

卷244 唐纪六十

唐文宗时期藩镇叛乱频发,牛李党争加剧,南诏入侵西川,宦官专权乱政,朝政动荡。

唐文宗李德裕牛僧孺李同捷藩镇割据南诏入侵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维州事件杜牧

卷245 唐纪六十一

唐文宗时期李训、郑注策划甘露之变欲除宦官失败,引发朝廷清洗,宦官专权加剧,朋党之争持续,皇权衰落。

李训郑注甘露之变宦官朋党仇士良王守澄李德裕李宗闵文宗王涯舒元舆刘从谏宋申锡贬谪朝政政变昭义节度使左神策军右神策军

卷246 唐纪六十二

唐文宗后期政局动荡,宦官专权与朝臣党争交织,回鹘入侵与边疆危机频发,太子废立引发朝局震荡。

文宗李德裕仇士良杨嗣复回鹘太子宦官党争甘露之变吐蕃黠戛斯节度使宰相废立藩镇祥瑞诗学士刘沔李珏郑覃

卷247 唐纪六十三

唐武宗时期,回鹘入侵被击退,泽潞刘稹叛乱引发朝廷讨伐,李德裕运筹帷幄,最终平定叛乱。

回鹘刘沔石雄太和公主黠戛斯李德裕刘稹泽潞仇士良幽州

卷248 唐纪六十四

唐武宗时期平定泽潞刘稹叛乱,李德裕运筹帷幄,郭谊叛杀刘稹,战后清算与牛李党争激化。

泽潞之乱李德裕刘稹郭谊昭义节度使王协卢钧武宗宣宗党争

卷249 唐纪六十五

唐宣宗大中年间边疆战乱频发,宦官与朝臣权争交织,张义潮归唐收复河湟,党项叛乱与治理并存,政治经济改革逐步推行。

唐宣宗党项吐蕃节度使宦官张义潮回鹘白敏中令狐科举边疆战事赋税佛教藩镇割据

卷250 唐纪六十六

唐懿宗时期裘甫起义被王式平定,南诏屡犯安南,朝廷内部权力斗争频繁,军事政治动荡。

裘甫起义王式南诏安南夏侯孜刘邺高骈康承训徐州兵变李德裕

卷251 唐纪六十七

唐咸通年间庞勋率戍卒起义,攻占徐州,与官军激战终败,反映晚唐军政危机。

庞勋起义徐州康承训泗州定边军桂州戍卒张玄稔诈降沙陀骑兵唐懿宗藩镇割据

卷252 唐纪六十八

唐懿宗至僖宗年间,南诏屡犯西川,高骈筑城退敌;朝廷内斗频发,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唐末乱局初现。

南诏成都节度使卢耽高骈王仙芝黄巢突将蛮寇朝廷和谈叛乱流民佛骨藩镇

卷253 唐纪六十九

唐僖宗乾符年间黄巢起义席卷南北,南诏求和,沙陀叛乱,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藩镇割据加剧。

黄巢王仙芝南诏沙陀节度使起义和亲尚让宋威高骈

卷254 唐纪七十

黄巢起义攻陷长安,唐朝内部混乱,各节度使割据抗贼,僖宗出逃,最终形成多方混战局面。

黄巢潼关田令孜僖宗神策军节度使朱温郑畋高骈王重荣

卷255 唐纪七十一

中和二年至四年间,黄巢起义军与唐廷及藩镇势力激烈对抗,李克用率沙陀军破黄巢,朱全忠崛起,藩镇割据加剧。

黄巢李克用高骈朱全忠阡能陈敬王铎镇南节度使中和二年沙陀勤王宣武节度使蓝田陈州雁门鹿晏弘行营都统韩简高仁厚魏博

卷256 唐纪七十二

唐末黄巢败亡后藩镇混战加剧,朝廷权争与地方割据交织,朱玫废立引发动荡,李克用、朱全忠势力崛起。

黄巢李克用朱全忠秦宗权田令孜藩镇割据节度使唐僖宗王建高仁厚

卷257 唐纪七十三

唐末淮南地区权力更迭,毕师铎联合郑汉章起兵诛吕用之,杨行密趁机入主广陵,朱全忠与秦宗权争霸中原。

高骈毕师铎吕用之杨行密朱全忠秦宗权淮南节度使广陵兵变孙儒

卷258 唐纪七十四

唐末藩镇混战,朱全忠、李克用、王建等势力争夺地盘,朝廷与宦官权力斗争激烈,社会动荡。

唐纪七十四朱全忠李克用王建杨行密孙儒藩镇割据节度使征讨宦官专权

卷259 唐纪七十五

唐末藩镇割据加剧,李茂贞、杨行密、朱全忠等节度使互相攻伐,朝廷无力调解,政权更迭频繁。

李茂贞杨行密朱全忠李克用王建藩镇割据节度使彭州邢州淮南招讨使孙儒李存孝朝廷调解战争叛乱

卷260 唐纪七十六

唐末藩镇混战,董昌僭号称帝引发钱镠讨伐,李克用勤王平乱,朱全忠扩张势力,朝廷在藩镇夹缝中艰难维持。

唐纪七十六李克用朱全忠董昌称帝王行瑜叛乱钱镠讨董杨行密藩镇割据朝廷政变昭宗

卷261 唐纪七十七

唐末藩镇割据加剧,韩建囚禁诸王,朱全忠扩张中原,李克用与刘仁恭反目,杨行密崛起淮南。

韩建朱全忠李克用王建杨行密刘仁恭昭宗藩镇割据清口之战潞州

卷262 唐纪七十八

唐末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交织,朱全忠与李克用争霸,引发多次政变与军事冲突。

朱全忠李克用崔胤宦官刘季述藩镇废立凤翔河中河东

卷263 唐纪七十九

唐末朱全忠与李茂贞争霸,宦官专权引发凤翔之围,李克用退守河东,各方势力割据混战。

朱全忠李茂贞李克用凤翔宦官河东王建杨行密韩全诲司马光

卷264 唐纪八十

唐末朱全忠专权,诛杀宦官,联合崔胤控制朝政,最终迁都洛阳,引发藩镇混战,唐朝名存实亡。

朱全忠崔胤李克用杨行密王建迁都洛阳凤翔淮南藩镇宦官

卷265 唐纪八十一

唐末朱全忠弑君篡权,藩镇混战,白马驿屠杀清流,最终建立后梁取代唐朝。

朱全忠唐昭宗藩镇割据宫廷政变白马驿之祸杨行密王建李克用节度使九锡

后梁纪

卷266 后梁纪一

后梁代唐立国,各地割据势力混战,朱温称帝引发诸侯反抗,晋、蜀、淮南等势力博弈激烈。

后梁朱温杨渥刘守光潞州之战淮南兵变契丹蜀王称帝李克用李存勖

卷267 后梁纪二

后梁时期各方势力混战,淮南与吴越交战,晋梁柏乡决战,燕王暴政,政权更迭频繁

后梁淮南吴越晋王刘守光柏乡之战迁都洛阳节度使沧州杨师厚

卷268 后梁纪三

后梁内乱频发,燕帝刘守光僭越遭围,蜀岐大战持续,晋赵联合抗梁,朱氏兄弟相残致梁室动荡。

后梁太祖刘守光称帝晋赵联盟蜀岐战争杨师厚朱友珪弑父周德威王建徐温吴越

卷269 后梁纪四

后梁与晋争霸,晋灭燕擒刘守光,魏博叛乱归晋,契丹崛起介入中原,各方势力混战不休。

晋王刘守光契丹幽州魏博霍丘之战周德威徐温李存审杨师厚

卷270 后梁纪五

后梁贞明年间晋梁争霸,契丹侵幽州,蜀国内斗,吴越建国,各方势力纵横捭阖。

后梁纪五晋王契丹幽州之战蜀国吴越徐温刘知俊李嗣源张承业

卷271 后梁纪六

后梁与晋持续争战,契丹介入,藩镇割据,权力更迭频繁,晋王势力扩张

后梁晋王契丹节度使战争张文礼李嗣源徐温蜀主劝进

后唐纪

卷272 后唐纪一

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经郓州、杨刘等关键战役,重用李嗣源、郭崇韬,终克汴梁,梁主自杀,后唐立国。

后唐庄宗李嗣源郭崇韬王彦章梁主朱友贞郓州之战杨刘之战枢密使节度使契丹卢程豆卢革段凝康延孝敬翔李振伶官迁都洛阳

卷273 后唐纪二

后唐庄宗时期权力斗争激烈,郭崇韬辅政遭宦官排挤,孔谦敛财致民怨,李嗣源御契丹,最终决策伐蜀引发连锁反应。

后唐庄宗郭崇韬孔谦李嗣源契丹宦官专权伐蜀租庸使刘皇后王宗弼

卷274 后唐纪三

后唐庄宗平蜀后内乱频发,郭崇韬被诬杀,李嗣源因兵变崛起,最终取代庄宗。

后唐平蜀李嗣源郭崇韬魏王继岌王宗弼邺都兵变宦官专权庄宗失势孟知祥

卷275 后唐纪四

后唐明宗继位前后政局动荡,包含庄宗遇弑、李嗣源监国、权力重组及藩镇叛乱等重要事件。

后唐明宗政变李嗣源安重诲孟知祥契丹监国庄宗遇弑高季兴权力斗争

卷276 后唐纪五

后唐明宗时期权力斗争频繁,安重诲专权引发内乱,王晏球平定定州叛乱,徐知诰逐步掌控吴国政局。

后唐安重诲王晏球徐知诰节度使契丹定州孟知祥高季兴叛乱赐死权力斗争吴国荆南夔州枢密使赵凤孔循李嗣源冯道

卷277 后唐纪六

后唐长兴年间,孟知祥与董璋联合抗命,安重诲专权遭诛,石敬瑭征蜀失利,两川割据格局形成。

后唐孟知祥董璋安重诲石敬瑭两川权力斗争叛乱藩镇割据征讨

卷278 后唐纪七

后唐明宗时期藩镇割据加剧,权力斗争激烈,涉及李从荣叛乱、孟知祥自立及契丹边境冲突。

后唐明宗节度使藩镇割据权力斗争李从荣孟知祥石敬瑭契丹叛乱册封

卷279 后唐纪八

后唐潞王起兵夺位,朝廷内斗频繁,最终政权更迭,展现五代十国动荡政局。

潞王后唐徐知诰石敬瑭凤翔兵变传禅康义诚闵帝李专美

后晋纪

卷280 后晋纪一

石敬瑭借契丹之力反后唐,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皇帝,后晋建立,后唐灭亡。

石敬瑭契丹后唐晋阳割地称臣幽云十六州张敬达刘知远赵德钧李崧吕琦薛文遇桑维翰杨光远范延光和亲晋安寨龙敏自焚

卷281 后晋纪二

后晋初期政局动荡,藩镇叛乱频发,契丹势力渗透,徐诰建南唐,内外矛盾交织。

后晋高祖契丹范延光桑维翰徐诰杨光远吴权张砺安重荣藩镇叛乱

卷282 后晋纪三

后晋朝廷权力更迭,安重荣叛乱引发战事,闽国内乱频发,契丹外交压力加剧,吐谷浑归附与吴越政权变动交织。

后晋高祖安重荣契丹闽国节度使叛乱吐谷浑吴越枢密院权力斗争

卷283 后晋纪四

后晋天福至开运年间,内乱频发,契丹南侵,诸国暴政迭起,权力斗争激烈,民变不断。

高祖契丹杜重威景延广闽主曦唐主张遇贤刘知远安重荣赵延寿天福七年开运元年叛乱赋税割据

卷284 后晋纪五

后晋与契丹连年征战,内部权力斗争激烈,闽国政变频发,最终晋军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国力大损。

后晋契丹节度使戚城马家口澶州青州闽国景延广桑维翰刘知远李守贞杨光远朱文进卓岩明

卷285 后晋纪六

后晋朝廷腐败,契丹南侵,杜威投降导致后晋灭亡,张彦泽劫掠京城,景延广被俘,刘知远崛起。

后晋契丹冯玉桑维翰杜威张彦泽景延广刘知远李守贞吴越福州建州投降内乱腐败军事冲突天灾宫廷斗争

后汉纪

卷286 后汉纪一

契丹灭后晋,刘知远称帝建后汉,中原动荡,契丹暴政引发反抗。

契丹主刘知远晋主赵延寿后汉藩镇打草谷黄龙府杜重威李太后

卷287 后汉纪二

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后,平定契丹残余势力与内部叛乱,处理权力更迭,最终病逝传位幼子,展现五代政权动荡特征。

后汉高祖契丹刘知远杜重威冯道苏逢吉郭威麻答白再荣史弘肇天福十二年镇州邺都大梁皇位继承权力斗争叛乱政变赦令军事征伐

卷288 后汉纪三

后汉乾祐年间,河中、永兴、凤翔三镇叛乱,郭威率军平定,期间穿插朝廷权力斗争与边疆战事。

后汉叛乱郭威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三镇契丹朝廷斗争

卷289 后汉纪四

后汉隐帝时期权臣争斗,郭威起兵夺权,马希萼兄弟相争致楚国内乱,最终后汉灭亡。

后汉隐帝郭威史弘肇苏逢吉节度使兵变契丹马希萼刘审交冯道

后周纪

卷290 后周纪一

后周太祖即位,改革前朝苛法,与北汉、契丹交锋,平定内乱,南唐介入楚地纷争,展现初期政局动荡与权力更迭。

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北汉契丹刘崇慕容彦超马希萼改革刑法晋州之战湘阴公李骧

卷291 后周纪二

后周太祖至世宗时期,记载与契丹、南唐的军事冲突,内部权力斗争及赋税政策调整,突显世宗军政改革与高平大捷。

后周契丹刘言王逵边镐冯道折从阮冯延己高平之战军政改革

卷292 后周纪三

后周世宗显德年间军事征伐与改革,包括破北汉、南征淮南、整军铸钱、政治革新等重要事件。

后周世宗北汉契丹高平之战军事改革淮南之战王朴献策刘仁赡赵匡胤符彦卿

卷293 后周纪四

后周世宗南征淮南,与南唐多次交锋,攻克寿春等要地,唐主请降割地。其间涌现忠烈守将、智勇战役及朝堂权谋。

后周世宗寿春南唐割地求和刘仁赡柴克宏赵匡胤白甲军紫金山涡口浮梁

卷294 后周纪五

后周世宗显德年间南征北战,克淮南、收江北,改革内政,奠定统一基础。南唐臣服,吴越归附,契丹北退。

周世宗南唐北伐淮南之战契丹吴越均田租铸大钱宋齐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