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宗朝政局与藩镇动态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长兴三年(壬辰、932)
后唐纪七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秋,
秋季,
七月朔,
七月,辛丑朔(初一),
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
朔方上表奏报:夏州党项来侵犯,
击败之,
击败了他们,
追至贺兰山。
追击到贺兰山。
己丑,
己丑(初九),
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元守中书令。
加封镇海、镇东节度使钱元守中书令。
庚寅,
庚寅(初十),
李存至成都,
李存到了成都,
孟知祥拜泣受诏。
孟知祥拜泣着接受后唐明宗诏书。
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以湖南比年大旱,
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因湖南连年大旱,
命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门,
下令关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的大门,
竟不雨。
到底没有下雨。
辛卯,
辛卯(十一日),
希声卒,
马希声去世,
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镇南节度使希范于朗州而立之。
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请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于朗州而拥立他为主。
乙未,
乙未(十五日),
孟知祥遣李存还,
孟知祥让李存回洛阳,
上表谢罪,
向朝廷上表谢罪,
且告福庆公主之丧。
并报告福庆公主的丧事。
自是复称藩。
从此又向后唐朝廷自称藩属。
庚子,
庚子(二十日),
以西京留守、同平章事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
任用西京留守、同平章事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
废武兴军,
废除武兴军,
复以凤、兴、文三州隶山南西道。
恢复凤、兴、文三州隶属于山南西道。
丁未,
丁未(二十七日),
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凤同平章事,
后唐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凤以同平章事衔,
充安国节度使。
充当安国节度使。
八月,
八月,
庚申,
庚申(十一日),
马希范至长沙;
荆南马希范到达长沙;
辛酉,
辛酉(十二日),
袭位。
承袭其兄马希声的职位。
甲子,
甲子(十五日),
孟知祥令李昊为武泰赵季良等五留后草表,
孟知祥让李昊为武泰赵季良等五个留后起草表章,
请以知祥为蜀王,
请求朝廷封孟知祥为蜀王,
行墨制,
行使墨书制命的权力,允许他自行委任将吏,
仍自求旌节,
同时为他们自己请求朝廷赐给节度使的旌节,
昊曰:
李昊说:
“比者诸将攻取方镇,
“近来诸将攻取一方军镇,
即有其地,
就占有其地域,
今又自求节钺及明公封爵,
现在又自己要求给予旌节斧钺以及您的封爵,这样,
然则轻重之权皆在群下矣;
职位轻重的权衡就都落在下属部众之手了;
借使明公自请,
假如您自己请封,
岂不可邪!”
岂不更好!”
知祥大悟,
孟知祥一下明白过来,
更令昊为己草表,
便让李昊替自己起草表章,
请行墨制,
请求施行墨书制命,
补两川刺史已下;
可以补授缺额的两川刺史以下的官职;
又表请以季良等五留后为节度使。
又上表请求朝廷任命赵季良等五个留后为节度使。
初,
起先,
安重诲欲图两川,
安重诲图谋占取两川,
自知祥杀李严,
自从孟知祥杀死李严,
每除刺史,
每次任命刺史,
皆以东兵卫送之,
都用东方的军队护送他们赴任,
小州不减五百人,
小的州府不少于五百人,
夏鲁奇、李仁矩、武虔裕各数千人,
像夏鲁奇、李仁矩、武虔裕,都各领数千人,
皆以牙队为名。
号称牙队。
及知祥克遂、阆、利、夔、黔、梓六镇,
及至孟知祥攻下遂州、阆州、利州、夔州、黔州、梓州六镇,
得东兵无虑三万人,
得到护从东兵不下三万人,
恐朝廷征还,
怕朝廷征召东兵返回,
表请其妻子。
就上表请求允许他们的妻子到驻地来。
吴徐知诰广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吴国徐知诰扩建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夏州与契丹边境争端
初,
起初,
契丹既强,
契丹已经强大,
寇抄卢龙诸州皆遍,
把卢龙诸州都抢掠遍了,
幽州城门之外,
幽州城门以外,
虏骑充斥。
到处是契丹的骑兵。
每自涿州运粮入幽州,
往往从涿州运粮到幽州,
虏多伏兵于阎沟,
契丹兵众大多埋伏在阎沟,
掠取之。
进行掠夺。
及赵德钧为节度使,
到赵德钧为节度使时,
城阎沟而戍之,
在阎沟筑城守卫,
为良乡县,
设立良乡县,
粮道稍通。
粮道略有通便。
幽州东十里之外,
幽州以东十里之外,
人不敢樵牧;
百姓不敢打柴放牧;
德钧于州东五十里城潞县而戍之,
赵德钧在州东五十里建立潞县城,加以守卫,
近州之民始得稼穑。
靠近州城的百姓才得以进行农耕种庄稼。
至是,
到此时,
又于州东北百馀里城三河县以通蓟州运路,
又在幽州东北百余里处,建立三河县城来疏通蓟州运路,
虏骑来争,
契丹骑兵来争夺,
德钧击却之。
赵德钧便把他们击退。
九月,
九月,
庚辰朔,
庚辰朔(初一),
奏城三河毕。
奏报三河县城建设完毕。
边人赖之。
边民赖以生存。
壬午,
壬午(初三),
以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为武安节度使,
任用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为武安节度使,
兼侍中。
兼任侍中。
孟知祥命其子仁赞摄行军司马,
孟知祥命令他的儿子孟仁赞代理行军司马,
兼都总辖两川牙内马步都军事。
兼任都总辖两川牙内马步都军事。
李从荣权力膨胀与冲突
冬,
冬季,
十月,
十月,
己酉朔,
己酉朔(初一),
帝复遣李存如成都,
明宗再派李存赴成都,
凡剑南自节度使、刺史以下官,
凡是在剑南的将吏,从节度使、刺史以下的官员,
听知祥差署讫奏闻,
听凭孟知祥差派任命后,向朝廷奏报即可,
朝廷更不除人;
朝廷不再另行任命别人;
唯不遣戍兵妻子,
只是不让戍兵的妻子去戍所,
然其兵亦不复征也。
然而对那些兵众也不再征召东还。
秦王从荣喜为诗,
秦王李从荣喜欢作诗,
聚浮华之士高辇等于幕府,
聚集浮华放荡的文士高辇等人在幕府中,
与相唱和,
同他们相与唱和,
颇自矜伐。
很是标榜自夸。
每置酒,
每次设宴摆酒,
辄令僚属赋诗,
往往让僚属们吟赋诗篇,
有不如意者面毁裂抵弃。
有作得不如意的,当面撕毁丢弃。
壬子,
壬子(初四),
众荣入谒,
李从荣入朝谒见,
帝语之曰:
明宗对他说道:
“吾虽不知书,
“我虽然不识文字,
然喜闻儒生讲经义,
然而喜欢听取儒生讲说经文大义,
开益人智思。
可以开发人的智识和思考。
吾见庄宗好为诗,
我见庄宗皇帝喜好作诗,
将家子文非素习,
武将家的儿子文墨不是素所研习,
徒取人窃笑,
只是白白让人背地笑话,
汝勿效也。”
你不要效法那个。”
丙辰,
丙辰(初八),
幽州奏丹屯捺剌泊
幽州报奏:契丹人马屯驻捺剌泊。
前彰义节度使李金全屡献马,
前彰义节度使李金全屡次向朝廷献马,
上不受,
后唐明宗不接受,
曰:
并说:
“卿在镇为治何如?
“你在镇所治理得怎么样?
勿但以献马为事!”
且不要只做献马这样的事!”
金全,吐谷浑人也。
李金全是吐谷浑的人。
壬申,
壬申(二十四日),
大理少卿康澄上书曰:
大理少卿康澄上书启奏:
“臣闻童谣非祸福之本,
“为臣听说,童谣不是祸福的根据,
妖祥岂降替之源!
妖祥岂能当做兴变的本源!所以,
故雉升鼎而桑谷生朝,
商代出现飞雉落于鼎耳而鸣、桑谷共生于朝的祥瑞,
不能止殷宗之盛;
不能中止殷王宗庙之盛;
神马长嘶而玉龟告兆,
晋朝发生神马长嘶、水涌石龟的异兆,
不能延晋祚之长。
不能延缓晋国传位之长。
是知国家有不足惧者五,
由此悟出国家有不足惧的事情五件,
有深可畏者六:
有深可畏的事情六条:
阴阳不调不足惧,
阴阳不协调不足惧,
三辰失行不足惧,
三星运行失常不足惧,
小人讹言不足惧,
小人传播讹言不足惧,
山崩川涸不足惧,
山崩河涸不足惧,
蟊贼伤稼不足惧;
害虫伤害禾稼不足惧;
贤人藏匿深可畏,
贤人藏匿不出深可畏,
四民迁业深可畏,
四民迁业不安深可畏,
下上相徇深可畏,
上下通同作弊深可畏,
廉耻道消深可畏,
廉耻之道消亡深可畏,
毁誉乱真深可畏,
诋毁赞誉混淆真伪深可畏,
直言蔑闻深可畏。
正直言论听不到深可畏。
不足惧者,愿陛下存而勿论;
不足惧的事情愿陛下任其存在而不必多去计较;
深可畏者,愿陛下修而靡忒。”
深可畏的事情愿陛下修治而不要差失。”
优诏奖之。
明宗用嘉许的诏书奖励他。
秦王从荣为人鹰视,
秦王李从荣为人像鹰眼一样常常侧目看人,
轻佻峻急;
既轻薄又尖刻;
既判六军诸卫事,
他被任用为判理六军诸卫事务后,
复参朝政,
又参与朝政,
多骄纵不法。
往往骄纵不守法纪。
初,
以前,
安重诲为枢密使,
安重诲做枢密使,
上专属任之。
明宗特别依重他。
从荣及宋王从厚自襁褓与之亲狎,
李从荣及宋王李从厚从幼儿时就和他亲昵戏闹,后来,
虽典兵,
虽然成为统兵大吏,
常为重诲所制,
也常被安重诲所牵制,
畏事之。
对安重诲很敬重。
重诲死,
安重诲死后,
王淑妃与宣徽使孟汉琼宣传帝命,
王淑妃与宣徽使孟汉琼宣布传达皇帝意旨,
范延光、赵延寿为枢密使,
由范延光、赵延寿做枢密使,
从荣皆轻侮之。
而李从荣对他们都很轻慢、看不起。
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军诸卫副使,
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任六军诸卫副使,
其妻永宁公主与从荣异母,
他的妻子永宁公主与李从荣是异母所生,
素相憎疾。
素来就相互憎恶不和。
从荣以从厚声名出己右,
李从荣因为李从厚的名声比自己高,
尤忌之;
便尤其忌恨他。
从厚善以卑弱奉之,
李从厚善于,用谦卑软弱的姿态对待李从荣,
故嫌隙不外见。
所以嫌隙之状表面上看不出来。
石敬瑭不欲与从荣共事,
石敬瑭因不愿与李从荣共事,
常思外补以避之。
常想到外面藩镇补领一职来避开他。
范延光、赵延寿亦虑及祸,
范延光、赵延寿也顾虑弄不好招祸,
屡辞机要,
多次请求辞去枢要职务,
请与旧臣迭为之,
与可信用的老臣更换充任,
上不许。
明宗不答应。
会契丹欲入寇,
当时正逢契丹要来侵扰,
上命择帅臣镇河东,
明宗授命秉政大臣选择可当统帅的人材去镇守河东,
延光、延寿皆曰:
范延光、赵延寿都说:
“当今帅臣可往者独石敬瑭、康义诚耳。”
“现在可任统帅去河东的只有石敬瑭、康义诚而已。”
敬瑭亦愿行,
石敬瑭也愿意前去,于是,
上即命除之。
明宗就任命委派他去。
既受诏,
等到诏书下来,
不落六军副使,
不落六军副使的职位名款,
敬瑭复辞,
石敬瑭又辞谢不受,
上乃以宣徽使朱弘昭知山南东道,
明宗便任用宣徽使朱弘昭主持山南东道的事务,
代义诚诣阙。
代替康义诚的职位,让康义诚到朝廷来。
十一月,
十一月,
辛巳,
辛巳(初三),
以三司使孟鹄为忠武节度使,
任用三司使孟鹄为忠武节度使,
以忠武节度使冯充宣徽南院使,
用忠武节度使冯充任宣徽南院使,
判三司。
判理三司。
鹄本刀笔吏,
孟鹄本来是个掌案牍的书吏,
与范延光乡里厚善,
与范延光是同乡,友谊深厚,
数年间引擢至节度使;
几年之间荐引提拔到节度使;
上虽知其太速,
明宗虽然晓得提拔太快,
然不能违也。
然而不能不认可。
乙酉,
乙酉(初七),
上以胡寇浸逼北边,
明宗因为契丹人越来越侵逼北部边疆,
命趣议河东帅;
命速议选任河东统帅;
石敬瑭欲之,
石敬瑭想要承担,
而范延光、赵延寿欲用康义诚,
而范延光、赵延寿想任用康义诚,
议久不决。
议论了很长时间不能决定。
权枢密直学士李崧以为非石太尉不可,
代理枢密直学士李崧以为此任非石太尉不可,
延光曰:
范延光说:
“仆亦累奏用之,
“我也几次奏请用他,
上欲留之宿卫耳。”
皇上要想把他留在身边统领宿卫军呐。”
会上遣中使趣之,
正好明宗命内使来催促,
众乃从崧议。
大家便接受了李崧的意见。
丁亥,
丁亥(初九),
以石敬瑭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任用石敬瑭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
兼任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
加兼侍中。
加兼侍中。
己丑,
己丑(十一日),
加枢密使赵延寿同平章事。
加封枢密使赵延寿同平章事。
吴以诸道都统徐知诰为大丞相、太师,加领得胜节度使;
吴国任用诸道都统徐知诰为大丞相、太师、加领德胜节度使;
知诰辞丞相、太师。
徐知诰辞却丞相、太师。
大同节度使张敬达聚兵要害,
大同节度使张敬达集中兵力防守要害关塞,
契丹竟不敢南下而还。
契丹兵竟然不敢南下而退还本地。
敬达,代州人也。
张敬达是代州人。
蔚州刺史张彦超本沙陀人,
蔚州刺史张彦超本来是沙陀人,
尝为帝养子,
曾经是明宗的养子,
与石敬瑭有隙;
与石敬瑭有嫌隙;
闻敬瑭为总管,
听说石敬瑭当了总管,
举城附于契丹,
便把整个城池降附于契丹,
契丹以为大同节度使。
契丹任命他为大同节度使。
石敬瑭至晋阳,
石敬瑭到了晋阳,
以部将刘知远、周为都押衙,
任用他的部将刘知远、周为都押衙,
委以心腹;
依靠他们做心腹;
军事委知远,
军事委托刘知远,
帑藏委。,
财政收入委托周。
晋阳人也。
周是晋阳人。
十二月,
十二月,
戊午,
戊午(十一日),
以康义诚为河阳节度使,
任用康义诚为河阳节度使,
兼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兼任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以朱弘昭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任用朱弘昭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是岁,
这一年,
汉主立其子耀枢为雍王,
南汉国主刘龚立他的儿子刘耀枢为雍王,
龟图为康王,
刘龟图为康王,
弘度为宾王,
刘弘度为宾王,
弘熙为晋王,
刘弘熙为晋王,
弘昌为越王,
刘弘昌为越王,
弘弼为齐王,
刘弘弼为齐王,
弘雅为韶王,
刘弘雅为韶王,
弘泽为镇王,
刘弘泽为镇王,
弘操为万王,
刘弘操为万王,
弘杲为循王,
刘弘杲为循王,
弘为思王,
刘弘为思王,
弘邈为高王,
刘弘邈为高王,
弘简为同王,
刘弘简为同王,
弘建为益王,
刘弘建为益王,
弘济为辩王,
刘弘济为辩王,
弘道为贵王,
刘弘道为贵王,
弘昭为宜王,
刘弘昭为宜王,
弘政为通王,
刘弘政为通王,
弘益为定王;
刘弘益为定王;
未几,
没有多久,
徙弘度为秦王。
把刘弘度调迁为秦王。
四年(癸巳、933)
四年(癸巳,公元933年)
春,
春季,
正月,
正月,
戊子,
戊子(十一日),
加秦王从荣守尚书令,
加封秦王李从荣担任尚书令,
兼侍中。
兼任侍中。
庚寅,
庚寅(十三日),
以端明殿学士归义刘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任用端明殿学士归义人刘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闽国与吴国内政
闽人有言真封宅龙见者,
闽国有人说,闽王王延钧未成国主之前所住的真封宅有龙出现,
更命其宅曰龙跃宫。
便把这所宅第改名为龙跃宫。
遂诣宝皇宫受册,
接着就谒拜宝皇宫受其册封,
备仪卫,
设置仪仗军卫,
入府,
返回王府,
即皇帝位,
即位称帝,
国号大闽,
国号大闽,
大赦,
实行大赦,
改元龙启;
改年号为龙启,
更名。
把自己的姓名改叫王。
追尊父祖,
上尊号追谥自己的父亲和祖父,
立五庙。
立五世的庙号。
以其僚属李敏为左仆射、门下侍郎,
任命他的僚属李敏为左仆射、门下侍郎,
其子节度副使继鹏为右仆射、中书侍郎,
他的儿子节度副使王继鹏为右仆射、中书侍郎,
并同平章事;
二人都为同平章事;
以亲吏吴勖为枢密使。
任命亲信属吏吴勖为枢密使。
唐册礼使裴杰、程侃适至海门,
后唐朝廷的册礼使裴杰、程侃正好来到闽地海门,
闽主以杰为如京使;
闽主任用裴杰为如京使;
侃固求北还,
程侃坚持要求北还后唐,
不许。
闽主不准。
闽主自以国小地僻,
闽主自己知道国小地偏,
常谨事四邻,
经常注意和四面邻境搞好关系,
由是境内差安。
因此闽地境内还算安定。
二月,
二月,
戊申,
戊申(初二),
孟知祥墨制以赵季良等为五镇节度使
孟知祥墨制署授赵季良等人为五镇节度使。
凉州大将拓跋承谦及耆老上表,
凉州大将拓跋承谦及耆老上表,
请以权知留后孙超为节度使。
请求后唐朝廷任命暂为留后的孙超为节度使。
上问使者:
明宗问来使:
“超为何人?”
“孙超是什么人?”
对曰:
使者回答:
“张义潮在河西,
“大唐宣宗时张义潮来归河西,
朝廷以天平军二千五百人戍凉州,
朝廷用天平军二千五百人守戍凉州,
自黄巢之乱,
自从黄巢之乱以后,
凉州为党项所隔,
凉州被党项族隔断,
郓人稍稍物故皆尽,
郓州随军来的人渐渐都死完了,
超及城中之人皆其子孙也。”
孙超及城中之人都是他们的后代子孙。”
乙卯,
乙卯(初九),
以马希范为武安、武平节度使,
任用马希范为武安、武平节度使,
兼中书令。
兼任中书令。
戊午,
戊午(十二日),
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卒;
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去世;
庚申,
庚申(十四日),
军中立其子彝超为留后。
军队里立他的儿子李彝超为留后。
癸亥,
癸亥(十七日),
以孟知祥为东西川节度使、蜀王。
后唐任用孟知祥为东西川节度使、封蜀王。
先是,
过去,
河西诸镇皆言李仁福潜通契丹,
河西诸镇都说李仁福暗通契丹,
朝廷恐其与契丹连兵,
后唐朝廷怕他和契丹联合用兵,
并吞河右,
并吞河右之地,
南侵关中,
南向侵掠关中。正好,
会仁福卒,
李仁福去世,
三月,
三月,
癸未,
癸未(初七),
以其子彝超为彰武留后,
任用他的儿子李彝超为彰武留后,
徙彰武节度使安从进为定难留后,
调迁彰武节度使安从进为定难留后,
仍命静塞节度使药彦稠将兵五万,
仍然命令静塞节度使药彦稠带兵五万人,
以宫苑使安重益为监军,
由宫苑使安重益为监军,
送从进赴镇。从进,
护送安从进赴镇所上任。
索葛人也。
安从进是振武军索葛人。
乙酉,
乙酉(初九),
始下制除赵季良等为五镇节度使。
明宗方始下诏,任命赵季良等为五镇节度使。
丁亥,
丁亥(十一日),
敕谕夏、银、绥、宥将士吏民,
明宗下敕文告谕夏州、银州、绥州、宥州的将士吏民,说:
以“夏州穷边,
“夏州贫穷边远,
李彝超年少,
李彝超年轻,
未能捍御,
不能捍卫防御外敌,
故使之延安,
所以让他去延安。
从命则有李从、高允韬富贵之福,
服从朝廷调遣就可以有李从、高允韬那样的富贵福份,
违命则有王都、李匡宾覆族之祸。”
违背朝廷调遣就要遭到王都、李匡宾那样的覆亡灭族之祸。”
夏,
夏季,
四月,
四月,
彝超上言,
李彝超上表奏称,
为军士百姓拥留,
他被军士百姓所拥护挽留,
未得赴镇,
没有能够去延安赴任。
诏遣使趣之。
明宗下诏派使者去催促他。
言事者请为亲王置师傅,
秦事的人建议给亲王们设立师傅,
宰相畏秦王从荣,
宰相惧怕秦王李从荣,
不敢除人,
不敢派人,
请令王自择。
请求让秦王自己选择师傅。
秦王府判官、太子詹事王居敏荐兵部侍郎刘瓒于从荣,
秦王府判官、太子詹事王居敏荐举兵部侍郎刘瓒给李从荣,
从荣表请之。
李从荣上表请求选派他。
癸丑,
癸丑(初七),
以瓒为秘尽监、秦王傅,
朝廷任命刘瓒为秘书监、秦王傅,
前襄州支使山阳鱼崇远为记室。
前襄州支使山阳人鱼崇远为记室。
瓒自以左迁,
刘瓒自己以为这是降职,
泣诉,
涕泣诉说,
不得免。
不能得到改免。
王府参佐皆新进少年,
秦王府里的参谋佐辅人员都是新进拔的少年,
轻脱诏谀,
轻浮放荡而好谄媚阿谀奉承,
瓒独从容规讽,
唯有刘瓒从容冷静地进行规劝,
从荣不悦。
李从荣便不高兴。
瓒虽为傅,
刘瓒虽为师傅,
从荣一概以僚属待之,
李从荣以对僚属的态度对待他;
瓒有难色;
刘瓒有难堪之色;
从荣觉之,
李从荣觉察到了,
自是戒门者勿为通,
从此告诫守门人不要给他通报,
月听一至府,
每月听凭他一到府内,
或竟日不召,
或者一天也不召见他,
亦不得食。
也不供膳。
李彝超不奉诏,
李彝超不按明宗的诏书办事,
遣其兄阿王守青岭门,
派遣他的哥哥阿王把守青岭门,
集境内党项诸胡以自救。
聚集境内党项诸部胡人自己救援。
药彦稠等进屯芦关,
药彦稠等进驻芦关,
彝超遣党项抄粮运及攻具,
李彝超派党项兵抄掠官军粮运及攻城器具,
官军自芦关退保金明。
官军从芦关退守金明。
闽主立子继鹏为福王,
闽国主王立他的儿子王继鹏为福王,
充宝皇宫使。
充任宝皇宫使。
五月,
五月,
戊寅,
戊寅(初三),
立皇子从珂为潞王,
后唐朝廷立皇子李从珂为潞王,
从益为许王,
李从益为许王,
从子天平节度使从温为兖王,
皇侄天平节度使李从温为兖王,
护国节度使从璋为洋王,
护国节度使李从璋为洋王,
成德节度使从敏为泾王。
成德节度使李从敏为泾王。
庚辰,
庚辰(初五),
闽地震,
闽地地震,
闽主避位修道,
闽主王避位修道,
命福王继鹏权总万机。
命令福王王继鹏暂管一切机务。
初,
起初,
闽王审知性节俭,
第一任闽王王审知性情节俭,
府舍皆庳陋;
府舍都比较简陋;
至是,
到此时,
大作宫殿,
大肆兴建宫殿,
极土木之盛。
极尽土木之豪华。
甲申,
甲申(初九),
帝暴得风疾;
明宗突然患风疾,
庚寅,
庚寅(十五日),
小愈,
病稍好些,
见群臣于文明殿。
在文明殿接见群臣。
壬辰夜,
壬辰(十七日)夜,
夏州城上举火,
夏州城上点起烽火,
比明,
天刚亮,
杂虏数千骑救之,
各路胡兵数千人马驰奔而至,
安从进遣先锋使宋温击走之。
安从进派先锋使宋温把他们击走。
吴宋齐丘劝徐知诰徙吴主都金陵,
吴国宋齐丘劝徐知诰把吴主杨溥迁都金陵,
知诰乃营宫城于金陵。
徐知诰便在金陵营建宫城。
帝旬日不见群臣,
明宗十天不见群臣,
都人汹惧,
京都的人惶恐,
或潜窜山野,
或者暗中流窜到山林荒野,
或寓止军营。
或者躲藏到军营。
秋,
秋季,
七月,
七月,
庚辰,
庚辰(初二),
帝力疾御广寿殿,
明宗带病勉强驾临广寿殿,
人情始安。
人心才安定下来。
安从进攻夏州。
安从进攻打夏州。
州城赫连勃勃所筑,
夏州的城垣是赫连勃勃所筑,
坚如铁石,
坚固得像铁石一般,
凿不能入。
斫凿不能使它破毁。
又党项万馀骑徜徉四野,
那里又有党项四万多骑兵在四野流动,
抄掠粮饷,
抢掠粮食财物,
官军无所刍牧。
致使官军不能进行农耕、畜牧。
山路险狭,
山路又艰险又狭小,
关中民输斗粟束藁费钱数缗,
关中百姓运输一斗米、一捆柴草,要费钱数贯,
民间困竭不能供。
民间困若竭尽,无力供应。
李彝超兄弟登城谓从进曰:
李彝超兄弟登上城垣对安从进说:
“夏州贫瘠,
“夏州很贫穷,
非有珍宝蓄积可以充朝廷贡赋也;
没有珍宝积畜可以充当对朝廷的贡品和财赋的地方,
但以祖父世守此土,
只是因为祖父、父亲世代据守此地,
不欲失之。
不想把它丢失了。
蕞尔孤城,
这个小小孤城,
胜之不武,
战胜它也不足以宣扬威武,
何足烦国家劳费如此!
何必这样麻烦国家劳师费财!
幸为表闻,
请您上表把情况报告朝廷,
若许其自新,
如果朝廷能准许我们自新,
或使之征伐,
或者派遣我们去征伐异城,
愿为众先。”
我愿意去打先锋。”
上闻之,
明宗听说这种情况,
壬午,
壬午(初八),
命从进引兵还。
命令安从进带兵返回。
其后有知李仁福阴事者,
其后,有人知道李仁福的隐怀,
云:
指出:
“仁福畏朝廷除移,
“李仁福怕朝廷调动他的人马,
扬言结契丹为援,
便放风说要联合契丹相互支援,
契丹实不与之通也;
其实契丹并未与他勾结;
致朝廷误兴是役,
致使朝廷这次错误地兴兵讨伐,
无功而还。”
结果无功而还。”从此,
自是夏州轻朝廷,
夏州疏远朝廷,
每有叛臣,
每逢有人叛变,
必阴与之连以邀赂遗。
必然暗中与之通连勾结,来达到要求贿赂遗赠的目的。当时,
上疾久未平,
明宗久病未愈,
征夏州无功,
征讨夏州无所获而归,
军士颇有流言,
军士中有很多流言,
乙酉,
乙酉(十一日),
赐在京诸军优给有差;
按等级优厚赏赐在京各军;这样,
既赏赉无名,
赏施没有正当理由,
士卒由是益骄。
士兵从此更加骄纵了。
丁亥,
丁亥(十三日),
赐钱元爵吴王。
赐予钱元封爵为吴王。
元于兄弟甚厚,
钱元对他的兄弟们很是敦厚,
其兄中吴、建武节度使元自苏州入见,
他的哥哥中吴、建武节度使钱元从苏州来朝见他。
元以家人礼事之,
钱元用家人礼法待他,
奉觞为寿,
举杯向他祝福,
曰:
并说:
“此兄之位也,
“这是哥哥的王位,
而小子居之,
而小弟我占有了,
兄之赐也。”
这是兄长所赐予我的啊。”
元曰:
钱元说:
“先王择贤而立之,
“先王是选择贤能而扶立的,
君臣位定,
现在君臣之位已定,
元知忠顺而已。”
元明白要忠贞顺从而已。”
因相与对泣。
因而兄弟相对涕泣。
戊子,
戊子(十四日),
闽主复位。
闽主王复位。
初,
起先,
福建中军使薛文杰,
福建中军使薛文杰,
性巧佞,
为人乖巧谄媚,
喜奢侈,
王喜爱奢侈,
文杰以聚敛求媚,
薛文杰便用搜刮民财的手段来迎会他,
以为国计使,
王任用他当国计使,
亲任之。
视为亲信。
文杰阴求富民之罪,
薛文杰暗中探查有钱人家的罪过,
籍没其财,
抄没其家财,
被榜捶者胸背分受,
被拷打的人胸背受刑,
仍以铜斗火熨之。
用烧红了的铜斗烙灼。
建州土豪吴光入朝,
建州的土豪吴光来朝拜闽主,
文杰利其财,
薛文杰看中他的财产,
求其罪,
搜求他的罪过,
将治之;
将要处治他;
光怨怒,
吴光怨恨恼怒,
帅其众且万人叛奔吴。
率领自己的徒众几乎上万人,反叛而奔入吴国。
帝以工部尚书卢文纪、礼部郎中吕琦为蜀王册礼使,
明宗任命工部尚书户文纪、礼部郎中吕琦为蜀王册礼使,
并赐蜀王一品朝服。
并赐蜀王一品朝服。
知祥自作九旒冕,
孟知祥自己制作九旒冠冕,
九章衣,
九章衣,
车服旌旗皆拟王者。
车舆服饰旌旗都比照天子。
八月,
八月,
乙巳朔,
乙巳朔(初一),
文纪等至成都。
卢文纪等到达成都。
戊申,
戊申(初四),
知祥服兖冕,
孟知祥穿上兖服、冠冕,
备仪卫诣驿,
准备好仪仗军卫来到驿舍,
降阶北面受册,
降阶行礼。面向北方接受册封,
升玉辂,
坐上带着玉辂的车,
至府门,
到达王府门前,
乘步辇以归。
坐着人抬的步辇而进入内庭。
文纪,简求之孙也。
卢文纪是卢简求的孙子。
戊申,
戊申(初四),
群臣上尊号曰圣明神武广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
群臣为明宗上尊号为圣明神武广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
大赦。
实行大赦。
在京及诸道将士各等第优给。
对在京城及诸道的将士,各按等级进行优赏。
时一月之间再行优给,
当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再次实行优赏,
由是用度益窘。
从此用度更加困窘。
太仆少卿何泽见上寝疾,
太仆少卿何泽看到明宗卧病,
秦王从荣权势方盛,
秦王李从荣权势正在发展,
冀己复进用,
他希望自己能重新得到起用,
表请立从荣为太子。
便上表请求立李从荣为太子。
上览表泣下,
明宗看到表章流下眼泪,
私谓左右曰:
私下对左右亲近的人说:
“群臣请立太子,
“群臣请求立太子,
朕当归老太原旧第耳。”
朕自当归老在太原旧府第了。”
不得已,
不得已,
丙戌,
壬戌(十八日),
诏宰相枢密使议之。
下诏让宰相、枢密使议论此事。
丁卯,
丁卯(二十三日),
从荣见上,
李从荣谒见明宗,
言曰:
说道:
“窃闻有奸人请立臣为太子;
“听说有奸臣请陛下立臣为太子,
臣幼少,
臣年纪幼小,
且愿学治军民,
并且臣愿意学习带兵,
不愿当此名。”
不愿担当这个名义。”
上曰:
明宗说:
“群臣所欲也。”
“这是群臣所要求的。”
从荣退,
李从荣退下来,
见范延光、赵延寿曰:
去见范延光、赵延寿说:
“执政欲以吾为太子,
“你们执政的各位要让我当太子,
是欲夺我兵柄,
我是想夺我的兵权,
幽之东宫耳。”
把我幽禁在东宫而已。”
延光等知上意,
范延光等知道明宗并不愿立太子,
且惧从荣之言,
而且畏惧李从荣讲的话,
即具以白上;
就把他的话如实上奏明宗;
辛未,
辛未(二十七日),
制以从荣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明宗下制书,任命李从荣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九月,
九月,
甲戌朔,
甲戌朔(初一),
吴主立德妃王氏为皇后。
吴主立德妃王氏为皇后。
戊寅,
戊寅(初五),
加范延光、赵延寿兼侍中。
加封范延光、赵延寿兼任侍中。
癸未,
癸未(初十),
中书奏节度使见元帅仪,
中书上奏:节度使见元帅的仪礼,
虽带平章事,
虽然带衔平章事,
亦以军礼廷参,
仍用军人礼节进见和参拜;
从之。
批准了这样办。
帝欲加宣徽使、判三司冯同平章事;
后唐明宗要加封宣徽使、判三司冯同平章事;
父名章。
冯的父亲叫冯章。
执政误引故事,
执政者弄错了唐制旧规定,
庚寅,
庚寅(十七日),
加同中书门下二品,
加封冯同中书门下二品,
充三司使。
充当三司使。
秦王从荣请严卫、捧圣步骑两指挥为牙兵。
秦王李从荣请求把严卫军和捧圣军的步骑两指挥作为从属于自己的牙兵。
每入朝,
每逢他入朝,
从数百骑,
随从几百骑马的兵勇,
张弓挟矢,
张着弓,带着箭,
驰骋衢路;
奔驰在通衢大路上;
令文士试草檄淮南书,
又令文士替他试着起草征讨淮南的宣言,
陈己将廓清海内之意。
表示他将要平定海内的意志。
从荣不快于执政,
李从荣对执政者不满意,
私谓所亲曰:
私下对他的亲信讲:
“吾一旦南面,
“我有朝一日做了皇帝,
必族之。”
必定把他们灭门诛杀。”
范延光、赵延寿惧,
范延光、赵延寿害怕,
屡求外补以避之。
几次请求补放在外镇为官以躲避灾祸。
上以为见己病而求去,
明宗以为他们是看到自己有病而要求离去,
甚怒,
很恼火,
曰:
说:
“欲去自去,
“要走便自己走;
奚用表为!”
何必上表!”
齐国公主复为延寿言于禁中,
赵延寿的妻子齐国公主又替赵延寿在内宫进言,说:
云“延寿实有疾,
“赵延寿确实有病,
不堪机务。”
承担不了机要重务。”
丙申,
丙申(二十三日),
二人复言于上曰:
范、赵二人再次上奏明宗说:
“臣等非敢惮劳,
“我们不是怕辛劳,
愿与勋旧迭为之。
而是愿意与勋旧老臣轮流担负枢要重任。
亦不敢俱去,
我们也不敢一下都走,
愿听一人先出。
希望能允许先走一个。
若新人不称职,
如果新任的人不称职,
复召臣,
可以再把我们召回,
臣即至矣。”
我们必定马上回来。”
上乃许之。
明宗这才准许了。
戊戌,
戊戌(二十五日),
以延寿为宣武节度使;
外调赵延寿为为宣武节度使,
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朱弘昭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另行调入山南东道节度使朱弘昭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制下,
明宗制命下来,
弘昭复辞,
朱弘昭又推辞不受,
上叱之曰:
明宗斥责他说:
“汝辈皆不欲在吾侧,
“你们这些人都不想在我身边,
吾蓄养汝辈何为!”
我供养你们干什么!”
弘昭乃不敢言。
朱弘昭才不敢再说。
吏部侍郎张文宝泛海使杭州,
吏部侍郎张文宝经海路出使吴越杭州,
船坏,
途中船坏了,
水工以小舟济之,
水手用小船接济他,
风飘至天长;
靠风力飘流至吴国的天长;
从者二百人,
原有随从二百人,
所存者五人。
留存下来的只剩五人。
吴主厚礼之,
吴国君主接待他很优厚,
资以从者仪服钱币数万,
资助他随从人员的仪礼服装、钱币数万,
仍为之牒钱氏,
仍然为他转达公文给吴越国主钱元,
使于境上迎候。
让他们派人在境界上迎候。
文宝独受饮食,
张文宝只接受了饮食,
余皆辞之,
其他东西都没有要,
曰:
并说:
“本朝与吴久不通问,
“本朝与吴国很长时间不通问讯了,
今既非君臣,
现在既不是君主关系,
又非宾主,
又不是宾主关系,
若受兹物,
如果接受了这些东西,
何辞以谢!”
用什么言词来致谢!”
吴主嘉之,
吴主杨溥很赞赏他。他居然完成了朝廷委派的任务,
竟达命于杭州而还。
到杭州而还。
庚子,
庚子(二十七日),
以前义成节度使李赞华为昭信节度使,
任用前义成节度使李赞华为昭信节度使,
留洛阳食其俸。
人留在洛阳而享受节度使的俸给。
辛丑,
辛丑(二十八日),
诏大元帅从荣位在宰相上。
明宗下诏:大元帅李从荣地位在宰相之上。
吴徐知诰以国中水火屡为灾,
吴国徐知诰因为境内屡次遭受水火灾害,
曰:
说道:
“兵民困苦,
“军队和百姓生活困苦,
吾安可独乐!”
我怎么可以独享逸乐!”
悉纵遣侍妓,
便把所有的侍妓全部打发出去,
取乐器焚之。
把歌舞演奏的乐器都焚烧了。
闽内枢密使薛文杰说闽王抑挫诸宗室;
闽国的内枢密使薛文杰劝说闽王王抑制控压各个宗室;
从子继图不胜忿,
王的侄儿王继图很愤恨,
谋反,
谋反失败,
坐诛,
被诛杀,
连坐者千余人。
连坐的有一千余人。
冬,
冬季,
十月,
十月,
乙卯,
乙卯(十二日),
范延光、冯奏:
后唐范延光、冯奏称:
“西北诸胡卖马者往来如织,
“西北的各族胡人卖马的往来像穿梭,
日用绢无虑五千匹,
每天用于换马交易的绢恐怕不少于五千匹,
计耗国用什之七,
计算起来耗费国家费用达到十分之七,
请委缘边镇戍择诸胡所卖马良者给券,
请朝廷委派沿边界的镇所,选择各族胡人所卖马中优良的发给价券,
具数以闻。”
价购多少按数上报。”
从之。
明宗同意施行。
戊午,
戊午(十五日),
以前武兴节度使孙岳为三司使。
任用前武兴节度使孙岳为三司使。
范延光屡因孟汉琼、王淑妃以求出;
范延光由于孟汉琼、王淑妃的缘故,屡次请求明宗准许委派他到外镇为官;
庚申,
庚申(十七日),
以延光为成德节度使,
任用范延光为成德节度使,
以冯为枢密使。
而以冯为枢密使。
帝以亲军都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康义诚为朴忠,
明宗以亲军都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康义诚为人淳朴忠实,
亲任之。
很亲近和信任他。
时要近之官多求出以避秦王之祸,
当时朝廷重要和亲近的官员大多要求外调以躲避秦王的加祸,
义诚度不能自脱,
康义诚料想自己不能解脱,
乃令其子事秦王,
便让他的儿子侍奉秦王,
务以恭顺持两端,
遇事力求用恭敬顺从、左右两可的态度去对待,
冀得自全。
希望借此保全自己。
权知夏州事李彝超上表谢罪,
暂任主持夏州事务的李彝超上表向朝廷谢罪,
求昭雪;
请求昭雪讨伐他的罪行;
壬戌,
壬戌(十九日),
以彝超为定难军节度使。
任命李彝超为定难军节度使。
十一月,
十一月,
甲戌,
甲戌(初二),
上饯范延光,
明宗给范延光饯行,
酒罢,
喝完了酒,
上曰:
明宗说:
“卿今远去,
“你现在要远离我而去,
事宜尽言。”
有什么事尽管说出来。”
对曰:
范延光回答说:
“朝廷大事,
“朝廷的大事,
愿陛下与内外辅臣参决,
希望陛下同内外辅佐的大臣商量决定,
勿听群小之言。”
不要听那些小人的话。”
遂相泣而别。
随即相互流泪而别。
时孟汉琼用事,
当时,孟汉琼弄权操纵一切,
附之者共为朋党以蔽惑上听,
依附他的人相互结为朋党,共同蒙蔽惑乱皇帝的耳目,
故延光言及之。
所以范延光说起这些话。
庚辰,
庚辰(初八),
改慎州怀化军。
更改慎州怀化军为昭化军。
置保顺军于洮州,
设置保顺军于洮州,
领洮、鄯等州。
领有洮州、鄯州等地。
戊子,
戊子(十六日),
帝疾复作,
明宗的病复发,
己丑,
己丑(十七日),
大渐,
明显见好,
秦王从荣入问疾,
秦王李从荣进宫问候,
帝俯首不能举。
明宗低着头不能抬起。
王淑妃曰:
王淑妃说:
“从荣在此。”
“从荣在这里。”
帝不应。
明宗没有回答。
从荣出,
李从荣出来,
闻宫中皆哭,
听到宫中人都在恸哭,
从荣意帝已殂,
他以为明宗已经死了,
明旦,
第二天早上,
称疾不入。
自称有病不进宫省问。
是夕,
这天晚上,
帝实小愈,
明宗实际上是稍见好转,
而从荣不知。
而李从荣却不知道。
从荣自知不为时论所与,
李从荣自己知道当时人心舆论对他不利,
恐不得为嗣,
害怕继承不了皇帝大位,
与其党谋,
便同他的党羽策划,
欲以兵入侍,
要用武力入宫侍卫,
先制权臣。
先要制服权臣。
辛卯,
辛卯(十九日),
从荣遣都押牙马处钧谓朱弘昭、冯曰:
李从荣派都押牙马处钧告诉朱弘昭、冯说:
“吾欲帅牙兵入宫中侍疾,
“我要带兵进入宫内侍候皇上疾病,
且备非常,
并且防备非常之变,
当止于何所?”
应该在哪里居处?”
二人曰:
朱、冯二人答称:
“王自择之。”
“请王爷自己选择地方。”
既而私于处钧曰:
接着私下对马处钧说:
“主上万福,
“皇上平安无事,
王宜竭心忠孝,
秦王应该竭尽心力实行忠孝之道,
不可妄信人浮言。”
不可乱信坏人的胡说。”
从荣怒,
李从荣大怒,
复遣处钧谓二人曰:
又派马处钧告诉朱、冯二人:
“公辈殊不爱家族邪?
“你们两位难道不爱惜自己的家族吗?
何敢拒我!”
怎么敢抗拒我!”
二人患之,
朱、冯二人害怕,
入告王淑妃及宣徽使孟汉琼,
入宫报告王淑妃及宣徽使孟汉琼,
咸曰:
都说:
“兹事不得康义诚不可济。”
“这件事不得到康义诚的合作和支持就不可能办好。”
乃召义诚谋之,
便把康义诚召入内廷和他商议办法,
义诚竟无言,
康义诚竟然不拿主意,
但曰:
只是说:
“义诚将校耳,
“义诚是带兵的军人,
不敢预议,
不敢干预朝廷政务,
惟相公所使。”
我只听从宰相大人的驱使。”
弘昭疑义诚不欲众中言之,
朱弘昭怀疑康义诚不想当着众人表态,
夜,
夜间,
邀至私第问之,
把他邀请到家里再次问他,
其对如初。
康义诚对答得和原来一样。
壬辰,
壬辰(二十日),
从荣自河南府常服将步骑千人陈于天津桥。
李从荣穿着平常服装从河南府带领步骑兵马千人列阵于天津桥。
是日黎明,
当日黎明,
从荣遣马处钧至冯第,
李从荣派马处钧到冯府第,
语之曰:
对他说:
“吾今日决入,
“我今天决定进入皇宫,
且居兴圣宫。
并且要住进准备嗣位的兴圣宫。
公辈各有宗族,
你们各位枢要大臣都各有自己的宗族,
处事亦宜详允,
做事也应该仔细慎重,
祸福在须臾耳。”
是祸是福就决定在顷刻之间了。”
又遣处钧诣康义诚,
又派马处钧去见康义诚,
义诚曰:
康义诚答复说:
“王来则奉迎。”
“只要秦王来到,我必奉迎。”
驰入右掖门,
冯快马奔入右掖门,
见弘昭、义诚、汉琼及三司使孙岳方聚谋于中兴殿门外,
见到朱弘昭、康义诚、孟汉琼及三司使孙岳正聚集在中兴殿门外会商,
具道处钧之言,
冯便把马处钧的传语告诉他们,
因让义诚曰:
并因而责难康义诚说:
“秦王言‘祸福在须臾’,
“秦王说‘是祸是福决于顷刻’,
其事可知,
这件事的利害十分清楚,
公勿以儿在秦府,左右顾望!
您可不要因为自己儿子在秦王府中供职而左顾右望!
主上拔擢吾辈,
皇上提拔我们这些人,
自布衣至将相,
从平民百姓高升至将相,
苟使秦王兵得入此门,
假如让秦王的兵卒得以进入这禁内大门,
置主上何地?
把皇上置于何等地位?
吾辈尚有遗种乎?”
我们这些人还能有遗族吗?”
义诚未及对,
康义诚还未来得及回答,
监门白秦王已将兵至端门外。
监门官进来报告:秦王已经带领兵丁到达端门之外。
汉琼拂衣起曰:
孟汉琼一甩袖子站起来说道:
“今日之事,
“今天的事,
危及君父,
危害到了皇上,
公犹顾望择利邪?
您还犹豫观望,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吗?
吾何爱余生,
我怎么能爱惜自己的余生,
当自帅兵拒之耳!”
只能带领兵士去抗拒他!”
即入殿门,
立即进入中兴殿门,
弘昭,随之,
朱弘昭、冯跟着他,
义诚不得已,
康义诚不得已,
亦随之入。
也随着他进入内宫。
汉琼见帝曰:
孟汉琼见了明宗,奏报说:
“从荣反,
“秦王从荣造反了,
兵已攻端门,
他的兵众已攻到端门,
须臾入宫,
马上要打进宫内来,
则大乱矣。”
可要大乱了。”
宫中相顾号哭,
宫里的人相视号哭,
帝曰:
明宗说:
“从荣何苦乃尔!”
“从荣何苦要这样干!”
问弘昭等:
便向朱弘昭等说:
“有诸?”
“有没有这回事?”
对曰:
朱等回答说:
“有之,
“有这回事,
适已令门者阖门矣。”
刚才已经命令守门人关上了大门。”
帝指天泣下,
明宗指着天落泪不止,
谓义诚曰:
对康义诚说:
“卿自处置,
“请你自己做主去处理,
勿惊百姓!”
不要惊扰百姓!”
控鹤指挥使李重吉,
控鹤指挥使李重吉,
从珂之子也,
是李从珂的儿子,
时侍侧,
当时正侍奉在明宗身边,
帝曰:
明宗对他说:
“吾与尔父,
“我和你的父亲,
冒矢石定天下,
冒着枪林箭雨,平定了天下,
数脱吾于厄;
几次把我从危难中抢救出来;
从荣辈得何力,
从荣他们这些人出过什么力,
今乃为人所教,
现在竟被人教唆,
为此悖逆!
干这种悖逆不道的事!
我固知此曹不足付大事,
我本来就知道这种人不足以把大事托付给他们,
当呼尔父授以兵柄耳。
理当召唤你父亲前来,把掌兵的大权交付给他。
汝为我部闭诸门。”
你替我部署关闭所有宫门,把它们防守好。”
重吉即帅控鹤兵守宫门。
李重吉立即率领控鹤兵士守卫着宫门。
孟汉琼被甲乘马,
孟汉琼披挂铠甲,骑上战马,
召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
召来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
使将五百骑讨从荣。
让他带领五百名骑兵去讨伐李从荣。
从荣方据胡床,
此时,李从荣正倚据着胡床,
坐桥上,
坐在桥上,
遣左右召康义诚。
让左右侍从召唤康义诚来。
端门已闭,
由于端门已经被关闭,
叩左掖门,
便叩打左掖门,
从门隙中窥之,
并从门缝中向内窥视,
见朱洪实引骑兵北来,
看见朱洪实正率领骑兵从北面驰来,
走白从荣;
急忙报告李从荣;
从荣大惊,
李从荣大为吃惊,
命取铁掩心擐之,
命令取来铁掩心盔甲披挂,
坐调弓矢。
坐在那里调拨弓矢。不多久,
俄而骑兵大至,
骑兵大量奔压过来,
众荣走归府,
李从荣退避逃归河南府署,
僚佐皆窜匿,
他的僚属都逃窜藏匿起来,
牙兵掠嘉善坊溃去。
牙兵抢掠嘉善坊之后溃逃四散。
从荣与妃刘氏匿床下,
李从荣和他的妃子刘氏藏躲在床下,
皇城使安从益就斩之,
皇城使安从益就地把他们杀了,
并杀其子,
并杀了他的儿子,
以其首献。
把他们的首级进献朝廷。
初,
起初,
孙岳颇得豫内廷密谋,
孙岳参预内廷密谋陷得很深,
冯、朱患从荣狼伉,
冯、朱弘昭害怕李从荣乖戾难于应付,
岳尝为之极言祸福之归;
孙岳曾经为他们竭力剖析利害之所归;
康义诚恨之,至是,
康义诚很厌恨他,
乘乱密遣骑士射杀之。
此时便趁着混乱之中暗地派骑兵把他射杀了。
帝闻从荣死,
明宗听说李从荣被杀,
悲骇,
很是吃惊悲伤,
几落御榻,
几乎从床榻上跌落下来,
绝而复苏者再,
几次昏蹶又复苏过来,
由是疾复剧。
从此病情加剧。
从荣一子尚幼,
李从荣有一个儿子还很幼小,
养宫中,
养于宫中,
诸将请除之,
众将要求把他杀掉,
帝泣曰:
明宗涕泣着说:
“此何罪!”
“这孩子有什么罪!”
不得已,竟与之。
不得已竟把孩子交给了众将。
癸巳,
癸巳(二十一日),
冯道帅群臣入见帝于雍和殿,
冯道带领群臣入朝,在雍和殿觐见明宗,
帝雨泣呜咽,
明宗泪下如雨,鸣咽不止,
曰:
悲痛地说:
“吾家事至此,
“我家的事情闹到这样,
惭见卿等!”
实在惭愧见到你们众位公卿!”
宋王从厚为天雄节度使;
宋王李从厚正为天雄节度使;
甲午,
甲午(二十二日),
遣孟汉琼征从厚,
明宗派遣孟汉琼去征召李从厚入朝侍疾,
且权知天雄军府事。
并使孟汉琼暂时主持天雄军的事务。
丙申,
丙申(二十四日),
追废从荣为庶人。
追废李从荣为平民。
执政共议从荣官属之罪,
执政诸人共同评议李从荣所属官吏的罪名,
冯道曰:
冯道说:
“从荣所亲者高辇、刘陟、王说而已,
“从荣所亲信的是高辇、刘陟、王说而已,
任赞到官才半月,
任赞在秦王府到官才半个月,
王居敏、司徒诩在病告已半年,
王居敏、司徒诩在病中告假已经半年,
岂豫其谋!
怎能参预他的阴谋!
居敏尤为从荣所恶,
王居敏更是受李从荣的厌恶,
昨举兵向阙之际,
昨日举兵叛乱中,向宫阙进军的时候,
与辇、陟并辔而行,
李从荣同高辇、刘陟并马而行,
指日景曰‘来日及今,
他指着日晷之影说:‘来日到了这个时候,
已诛王詹事矣。
已经把王詹事诛杀了。
’自非与之同谋者,
’证明王居敏不是作乱的同谋,
岂得一切诛之乎!”
怎能一切属官都加以诛杀呢!”
朱弘昭曰:
朱弘昭说:
“使从荣得入光政门,
“如果李从荣能够打进光政门,
赞等当如何任使,
任赞那一伙人会怎样行事,
而吾辈犹有种乎!
那时我们这些人还能留下遗族吗!
且首从差一等耳,
并且,首犯与从犯只能罪差一等,
今首已孥戮而从皆不问,
现在首犯已经拿获受戮,而对从犯都不追问罪,
主上能不以吾辈为庇奸人乎!”
皇上岂不要以为我们是在庇护奸人吗?”
冯力争之,
冯极力为他争辩,
始议流贬。
这才议定为流放和贬官。
时谘议高辇已伏诛。
当时,咨议高辇已经被杀。
丁酉,
丁酉(二十五日),
元师府判官·兵部侍郎任赞、秘书监兼王傅刘瓒、友苏瓒、记室鱼崇远、河南少尹刘陟、判官司徒诩、推官王说等八人并长流,
元帅府判官、兵部侍郎任赞、秘书监兼王傅刘瓒、好友苏瓒、记室鱼崇远、河南府少尹刘陟、判官司徒诩、推官王说等八人,一并长期流放到远方为民,
河南巡官李浣、江文蔚等六人勒归田里,
河南巡官李浣、江文蔚等六人勒令回归田里,
六军判官·太子詹事王居敏、推官郭并贬官。
六军判官、太子詹事王居敏、推官郭一并贬职。
浣,回之族曾孙也;诩,
李浣是唐武宗朝宰相李回的同族曾孙;
贝州人;
司徒诩是贝州人;
文蔚,建安人也。
江文蔚是建安人。
文蔚奔吴,
江文蔚投奔吴国,
徐知诰厚礼之。
徐知诰给了他很隆重礼遇。
初,
起初,
从荣失道,
李从荣行为不合常道,
六军判官、司谏郎中赵远谏曰:
六军判官、司谏郎中赵远劝谏他说:
“大王地居上嗣,
“大王您居于优先嗣业的地位,
当勤修令德,
应该经常修养德行,
柰何所为如是!
为什么尽干这些样不妥当的事!
勿谓父子至亲为可恃,
不要以为有父子至亲的关系可以依恃无恐,
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乎!”
难道您没有看到春秋时晋献公杀了恭世子和汉武帝杀了戾太子的事例吗?”
从荣怒,
李从荣听了恼火,
出为泾州判官;
把他贬放为泾州判官;
及从荣败,
待到李从荣失败,
远以是知名。
赵远因为讲过这些话而声名流播。
远,字上交,
赵远字上交,
幽州人也。
幽州人。
明宗逝世与闵帝继位
戊戌,
戊戌(二十六日),
帝殂。
明宗去世。
帝性不猜忌,
明宗皇帝性格不行猜忌,
与物无竞,
与外物不做竞争,
登极之年已逾六十,
登基那一年已经过了六十岁,
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
他每天夜间在宫中焚香向天神祝告说:
“某胡人,
“我是个沙陀族胡人,
因乱为众所推;
由于动乱被众人推举出来继位;
愿天早生圣人,
愿上天早降圣人,
为生民主。”
做百姓的君主。”
在位年谷屡丰,
他在位时粮谷多次丰收,
兵革罕用,
兵戈战乱少见,
校于五代,
从五代时期来衡量,
粗为小康。
稍称小康。
辛丑,
辛丑(二十九日),
宋王至洛阳。
宋王李从厚到达洛阳。
闽主尊鲁国太夫人黄氏为皇太后。
闽国主王尊鲁国太夫人黄氏为皇太后。
闽主好鬼神,
闽主王喜好崇拜鬼神,
巫盛韬等皆有宠。
巫人盛韬等都受到宠信。
薛文杰言于闽主曰:
薛文杰对闽主说:
“陛下左右多奸臣,
“陛下左右有很多奸臣,
非质诸鬼神,
不询问于鬼神,
不能知也。
就不能知道谁是奸臣。
盛韬善视鬼,
盛韬善于见鬼,
宜使察之。”
可以让他去察看。”
闽主从之。
闽主听从了这个意见。
文杰恶枢密使吴勖,
薛文杰厌恶枢密使吴勖,
勖有疾,
有一次正当吴勖有病,
文杰省之,
薛文杰去探望他,
曰:
薛文杰对吴勖说:
“主上以公久疾,
“主上因为您久病不愈,
欲罢公近密,
想罢免您的枢密职务,
仆言公但小苦头痛耳,
我对主上说您只不过患头痛小病,
将愈矣。
已经快要好了。
主上或遣使来问,
主上也许要派人来探问,
慎勿以他疾对也。”
请您慎重,不要说有其他疾病。”
勖许诺。
吴勖答应了。
明日,
第二天,
文杰使韬言于闽主曰:
薛文杰唆使盛韬上奏闽主说:
“适见北庙崇顺王讯吴勖谋反,
“刚才我见到北庙崇顺王审讯吴勖谋反的事,
以铜钉钉其脑,
用铜钉钉他的脑顶,
金椎击之。”
并用金椎锤击。”
闽主以告文杰,
闽主把此事告诉薛文杰,
文杰曰:
薛说:
“未可信也,
“不一定可信,
宜遣使问之。”
最好派人去查问一下。”
果以头痛对,
吴勖果然回答说是头病,
即收下狱,
闽主便把吴勖收拿下狱,
遣文杰及狱吏杂治之,
派遣薛文杰及狱吏用各种办法去惩治他,
勖自诬服,
吴勖只得承认所诬陷的谋反罪,
并其妻子诛之。
于是便连同他的妻儿都诛杀了。从此以后,
由是国人益怒。
闽国百姓更加愤怒不满。
吴光请兵于吴,
闽国土豪吴光请求吴国派兵攻闽,
吴信州刺史蒋延徽不俟朝命,
吴国信州刺史蒋延徽不等接受吴国朝廷的命令,
引兵会光攻建州,
便领兵与吴光会师攻打建州,
闽主遣使求救于吴越。
闽主派使者求救于吴越国。
十二月,
十二月,
癸卯朔,
癸卯朔(初一),
始发明宗丧,
才开始发明宗丧,
宋王即皇帝位。
宋王李从厚即后唐皇帝之位,是为闵帝。
秦王从荣既死,
秦王李从荣死后,
朱洪实妻入宫,
朱洪实之妻入宫,
司衣王氏语及秦王,
与宫中司掌衣饰的王氏说到秦王,
王氏曰:
王氏说:
“秦王为人子,
“秦王作为王子,
不在左右侍疾,
不在父皇左右侍奉疾病,
致人归祸,
以致被人归加罪名,
是其罪也;
是他自己招的;
若云大逆,
如果说他大逆不道,
则厚诬矣。
那是诬陷他太过份了。
朱司徒最受王恩,
朱司徒是最受秦王恩宠的,
当时不为之辩,
当时不替他辩护,
惜哉!”
真是太可惜了。”
洪实闻之,
朱洪实听到这些话,
大惧,
很恐惧,
与康义诚以其语白闵帝,
与康义诚一起把这些话上奏闵帝,
且言王氏私于从荣,为之宫中事,
并说王氏同李从荣私通替李从荣刺探宫中之事,
辛亥,
辛亥(初九),
赐王氏死。
把王氏赐死。
事连王淑妃,
事情还牵连到王淑妃,
淑妃素厚于从荣,
王淑妃平素对李从荣很厚待,
帝由是疑之。
闵帝从此便对王淑妃产生了怀疑。
丙辰,
丙辰(十四日),
以天雄左都押牙宋令询为磁州刺史。
任用天雄左都押牙宋令询为磁州刺史。
朱弘昭以诛秦王立帝为己功,
朱弘昭以为诛杀秦王立闵帝是自己的功劳,
欲专朝政;
想要独专朝政;
令询侍帝左右最久,
而宋令询陪侍闵帝左右最久,
雅为帝所亲信,
素来被闵帝所亲信,
弘昭不欲旧人在帝侧,
朱弘昭不想让旧人在皇帝身边,
故出之。
所以把他调出去。
帝不悦而无之何。
闵帝不愉快,但也无可奈何。
孟知祥闻明宗殂,
孟知祥听说明宗病逝,
谓僚佐曰:
对他的僚属亲信说:
“宋王幼弱,
“宋王年轻而软弱,
为政者皆胥史小人,
当政的都是掌理案牍的小人,
其乱可坐俟也。”
可以坐着等待那里发生乱子。”
辛未,
辛未(二十八日),
帝始御中兴殿。
闵帝开始驾临中兴殿处理朝政。
帝自终易月之制,
闵帝自从结束守丧礼制之日,
即召学士读《贞观政要》、《太宗实录》,
就召学士为他读讲《贞观政要》、《太宗实录》,
有致治之志;
怀有谋求天下大治的志愿;
然不知其要,
然而不懂求治的要领所在,
宽柔少断。
宽容软弱,缺乏决断。
李愚私谓同列曰:
宰相李愚私下对与他同列执政的官员说:
“吾君延访,
“主上的召请和咨询,
鲜及吾辈,
很少临到我们这些人,
位高责重,
我们处高位,责任重大,
事亦堪忧。”
事情真不好办。”
众惕息不敢应。
大家屏住气息不敢回答。
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明州钱元骄纵不法,
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明州钱元,骄横放纵,不守法度,
每请事于王府不获,
每当有事请求于王府而得不到满足时,
辄上书悖慢。
就上书侮慢顶抗而发泄不满。
尝怒一吏,
他曾经恼怒一个属吏,
置铁床炙之,
便放置在铁床上烤炙他,
臭满城郭。
焦臭气味弥漫满城。
吴王元遣牙将仰仁诠诣明州召之,
吴王钱元派牙将仰仁诠到明州去召唤他,
仁诠左右虑元难制,
仰仁诠的左右人等担心钱元难以制服,
劝为之备,
劝他做好应急准备,
仁诠不从,
仰仁诠没有听从,
常服径造听事。
穿着日常服装径直到钱元官署听理事务。
元见仁诠至,
钱元看到到仰仁诠来了,
股栗,
吓得直打颤。
遂还钱塘,
于是就回归吴越国都杭州,
幽于别第。
被幽禁在别设的府第。
仁诠,湖州人也。
仰仁诠是湖州人。
闽主改福州为长乐府。
闽主王把福州改为长乐府。
亲从都指挥使王仁达有擒王延禀之功,
闽国亲从都指挥使王仁达有擒获叛将王延禀之功,
性慷慨,
性情慷慨,
言事无所避。
对主上奏事无所忌避。
闽主恶之,
闽主厌恶他,
尝私谓左右曰:
曾经私下对其亲信说:
“仁达智有馀,
“王仁达智谋太多,
吾犹能御之,
我还能够驾御他,
非少主臣也。”
但他不会臣服于少主。”
至是,
到此时,
竟诬以叛,
竟诬陷他要叛乱,
族诛之。
诛杀了他全族。
初,
以前,楚王马殷的众多儿子中,
马希声、杀范同日生,
马希声、马希范是同一天出生的,
希声母曰袁德妃,
马希声的母亲是袁德妃,
希范母曰陈氏。
马希范的母亲为陈氏。
希范怨希声先立不让,
马希范怨恨马希声先立为王而不辞让,
及嗣位,
等到马希范接替马希声继承王位后,
不礼于袁德妃。
对袁德妃很不礼貌。
希声母弟希旺为亲从都指挥使,
马希声的同母弟马希旺任亲从都指挥使,
希范多谴责之;
马希范常常谴责他;
袁德妃请纳希旺官为道士,
袁德妃请求免去马希旺的官职,让他去做道士,
不许,
马希范不答应,
解其军职,
解除了马希旺的军职,
使居竹屋草门,
让他居住在竹屋草门之中,
不得预兄弟燕集。
不得参与兄弟间的饮宴聚会。
德妃卒,
袁德妃死后,
希旺忧愤而卒。
马希旺也忧愤而死。
潞王上清泰元年(甲午、934)
后唐潞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春,
春季,
正月,
正月,
戊寅,
戊寅(初七),
闵帝大赦,
闵帝实行大赦,
改元应顺。
更改年号为应顺。
壬午,
壬午(十一日),
加河阳节度使兼侍卫都指挥使康义诚兼侍中,
加封河阳节度使兼侍卫都指挥使康义诚兼任侍中,
判六军诸卫事。
判理六军诸卫事。
朱弘昭、冯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安彦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忠正节度使张从宾,
朱弘昭、冯嫉妒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安彦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忠正节度使张从宾,
甲申,
甲申(十三日),
出彦威为护国节度使,
调出安彦威为护国节度使,
以捧圣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代之;
任用捧圣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代替他;
出从宾为彰义节度使,
调出张从宾为彰义节度使,
以严卫步军都指挥使皇甫遇代之。
任用严卫步军都指挥使皇甫遇代替他。
彦威,崞人;遇,
安彦威是崞县人;
真定人也。
皇甫遇是真定人。
戊子,
戊子(十七日),
枢密使·同平章事朱弘昭、同中书门下二品冯、河东节度使兼侍中石敬瑭并兼中书令。
枢密使、同平章事朱弘昭,同中书门下二品冯,河东节度使兼侍中石敬瑭,都兼任中书令。
以超迁太过,
冯因为越级升迁太多,
坚辞不受;
坚辞不受;
己丑,
己丑(十八日),
改兼侍中。
改兼侍中。
壬辰,
壬辰(二十一日),
以荆南节度使高从诲为南平王,
封荆南节度使高从诲为南平王,
武安、武平节度使马希范为楚王。
武安、武平节度使马希范为楚王。
甲午,
甲午(二十三日),
以镇海、镇东节度使吴王元为吴越王。
封镇海、镇东节度使吴王钱元为吴越王。
吴徐知诰别治私第于金陵,
吴国徐知诰别治私第在金陵,
乙未,
乙未(二十四日),
迁居私第,
他迁居到私第,
虚符舍以待吴主。
腾出了府舍以等待吴主杨溥来住。
凤翔节度使兼侍中潞王从珂,
后唐凤翔节度使兼侍中潞王李从珂,
与石敬瑭少从明帝征伐,
年轻时与石敬瑭跟从明宗征伐,
有功名,
立过功,有声望,
得众心;
又得人心;
朱弘昭、冯位望素出二人下远甚,
朱弘昭、冯的地位和声望,历来距李从珂、石敬瑭二人很远,
一旦执朝政,
朱、冯一旦执掌朝政,
皆忌之。
都憎恶这两个人。
明宗有疾,
明宗有病时,
潞王屡遣其夫人入省侍;
潞王经常让他的夫人入宫省候侍奉;
及明宗殂,
等到明宗病逝后,
潞王辞疾不来,
潞王却托词有病不来,
使臣至凤翔者或自言伺得潞王阴事。
朝廷使臣到过凤翔的人中有人自称伺探得潞王阴私之事。
时潞王长子重吉为控鹤都指挥使,
当时,潞王长子李重吉在朝廷任控鹤都指挥使,
朱、冯不欲其典禁兵,
朱弘昭、冯不想让他掌管禁中兵权,
己亥,
巳亥(二十八日),
出为亳州团练使。
调出任亳州团练使。
潞王有女惠明为尼,
潞王有个女儿李惠明出家为尼,
在洛阳,
住在洛阳,
亦召入禁中。
也被召入禁中。
潞王由是疑惧。
潞王李从珂由此产生疑惧。
吴蒋延徽败闽兵于浦城,
吴将蒋延徽在浦城打败闽兵,
遂围建州,
接着包围建州,
闽主遣上军使张彦柔、骠骑大将军王延宗将兵万人救建州。
闽主王派遣上军使张彦柔、骠骑大将军王延宗统兵万人救援建州。
延宗军及中途,
王延宗的军队行至中途,
士卒不进,
士兵不肯前进,
曰:
扬言:
“不得薛文杰,
“不得到薛文杰,
不能讨贼。”
不能去讨贼。”
延宗驰使以闻,
王延宗急忙派使者上报闽主王,
国人震恐。
闽国百姓震惊和恐惧。
太后及福王继鹏泣谓曰:
太后和福王王继鹏涕泣着对闽主王说:
“文杰盗弄国权,
“薛文杰盗弄国家权柄,
枉害无辜,
任意残害无辜吏民,
下上怨怒久矣。
上上下下对他怨恨愤怒已经很久了。现在,
今吴兵深入,
吴兵深入我国国境,
士卒不进,
抗敌士兵不肯前进,
社稷一旦倾覆,
社稷江山一旦倾覆,
留文杰何益!”
留着薛文杰有什么好处!”当时,
文杰亦在侧,
薛文杰也在场,
互陈利害。
互相诉说利害。
曰:
王说:
“吾无如卿何,
“我不想把你怎么样,
卿自为谋。”
你自己考虑怎么办吧。”
文杰出,
薛文杰出来,
继鹏伺之于启圣门外,
王继鹏暗伺在启圣门外,
以笏击之仆地,
用朝笏把他击倒在地,
槛车送军前,
用槛车押送军前,
市人争持瓦砾击之。
市街上的人们争着用瓦砾投掷他。
文杰善术数,
薛文杰善于巫术,
自云过三日则无患。
自称超过三天就没有祸患了。
部送者闻之,
押送他的人听到这个话,
倍道兼行,
加倍赶路,
二日而至,
两天就到达军前,
士卒见之踊跃,
士兵见了他,踊跃愤怒,割他的肉,
脔食之;
嚼他的骨;
闽主亟遣赦之,
闽主急忙派人赦免他,
不及。
但已经来不及。
初,
起初,
文杰以为古制槛车疏阔,
薛文杰认为按古制制造的槛车太宽松,
更为之,
便重新制作,
形如木匮,
形如木柜,
攒以铁,
四面攒插铁,
内向,
锋尖朝内,
动辄触之。
人一活动便要触碰它。
车成,
这种槛车刚制成,
文杰首自入焉。
薛文杰自己首先装进去了。与此同时,
并诛盛韬。
党附薛文杰的盛韬也被杀了。
蒋延徽攻建州垂克,
蒋延徽攻建州即将攻克,
徐知诰以延徽吴太祖之婿,
徐知诰因为蒋延徽是吴太祖杨行密的女婿,
与临川王素善,
与临川王杨素来友好,
恐其克建州奉以图兴复,
害怕他攻克了建州会拥戴杨以图恢复吴国的王权,
遣使召之。
便派人把他召回。
延徽亦闻闽兵及吴越兵将至,
蒋延徽也闻报闽国和吴越国的援兵将要到来,于是,
引兵归;
引兵归还;
闽人追击,
闽兵趁势追击,
败之,
打败吴兵,
士卒死亡甚众,
士兵死亡了很多,
归罪于都虞候张重进,
却把责任归罪给都虞候张重进,
斩之。
并把他杀了。
知诰贬延徽为右威卫将军,
徐知诰把蒋延徽贬降为右威卫将军,
遣使求好于闽。
遣派使者到闽国以求和好。
闰月,
闰正月,
以左谏议大夫唐、膳部郎中·知制诰陈义皆为给事中,
后唐闵帝把左谏议大夫唐和膳部郎中、知制诰陈义同时任命为给事中,
充枢密直学士。
充当枢密直学士。
以文学从帝,
唐因擅长文学侍从闵帝,
历三镇在幕府。
经历宣武、河东、天雄三度迁镇都在幕府中。
及即位,
及至即位称帝,
将佐之有才者,
原来将佐中有才干的,
朱、冯皆斥逐之。
朱弘昭、冯都把他们排斥放逐出去了。
性迂疏,
唐性情迂腐疏阔,
朱、冯恐帝含怒有时而发,
朱弘昭、冯怕遇上闵帝发怒,
乃引于密近,
便把唐引入枢密近侍,
以其党陈监之。
而用他们的党羽陈监视他。
丙午,
丙午(初五),
尊皇后为皇太后。
尊明宗曹皇后为皇太后。
安远节度使符彦超奴王希全、任贺儿见朝廷多事,
安远节度使府彦超的奴仆王希全、任贺儿看到朝廷多事,很不安定,
谋杀彦超,
阴谋杀害符彦超,
据安州附于吴,
占据安州依附于吴国。
夜,
某夜,
叩门称有急递,
叩门谎称有紧急文书传递到来,
彦超出至听事,
符彦超出来办事,
二奴杀之,
这两个奴仆杀了他,
因以彦超之命召诸将,
接着便用符彦超的名义召见诸将,
有不从己者辄杀之。
有不听从他们的,往往杀掉。
己酉旦,
己酉(初八),天刚亮,
副使李端帅州兵讨诛之,
节度副使李端率领本州兵杀了他们,
并其党。
把他们的党羽也都杀了。
甲寅,
甲寅(十三日),
以王淑妃为太妃。
封王淑妃为太妃。
蜀将吏劝蜀王知祥称帝;
蜀国将吏向蜀王孟知祥劝进称帝;
己巳,
己巳(二十八日),
知祥即皇帝位于成都。
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