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献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199)
汉纪五十五 汉献帝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
公孙瓒覆灭与北方局势
春,
春季,
黑山贼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
黑山军首领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
三道救之。
分三路援救公孙瓒,
未至,
张燕的援军还未到,
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
公孙瓒秘密派使者送信给公孙续,
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
让他率五千铁骑到北方低洼地区埋伏,
起火为应,
点火作为信号,
瓒欲自内出战。
公孙瓒打算自己出城夹击袁绍围城部队。
绍候得其书,
袁绍的巡逻兵得到这封书信,
如期举火。
袁绍就按期举火,
瓒以为救至,
公孙瓒以为援军已到,
遂出战。
就率军出战。
绍设伏击之,
袁绍的伏兵发动进攻,
瓒大败,
公孙瓒大败,
复还自守。
回城继续坚守。
绍为地道,
袁绍围城部队挖掘地道,
穿其楼下,
挖到公孙瓒部队固守的城楼下,
施木柱之,
用木柱撑住,
度足达半,
估计已挖到城楼的一半,
便烧之,
便纵火烧毁木柱,
楼辄倾倒,
城楼就倒塌了。
稍至京中。
袁绍用这种方法逐渐攻到公孙瓒所住的中京。
瓒自计必无全,
公孙瓒自料必定不能幸免,
乃悉缢其姊妹、妻子,
就绞死自己的姊妹、妻子儿女,
然后引火自焚。
然后放火自焚。
绍趣兵登台,
袁绍催促士兵登上高台,
斩之。
斩公孙瓒。
田楷战死。
田楷战死。
关靖叹曰:
关靖叹息说:
“前若不止将军自行,
“以前,如果不是我阻止将军自己出城,
未必不济。
未必没有希望。
吾闻君子陷入危,
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时,
必同其难,
自己一定与他分担患难,
岂可以独生乎!”
怎么能自己独自逃生呢!”
策马赴绍军而死。
就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续为屠各所杀。
公孙续被匈奴屠各部杀死。
渔阳田豫说太守鲜于辅曰:
渔阳人田豫劝告本郡太守鲜于辅说:
“曹氏奉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尊奉天子来号令诸侯,
终能定天下,
最终能够平定天下,
宜早从之。”
应该早早归顺他。”
辅乃率其众以奉王命。
鲜于辅于是率领部下归附朝廷。
诏以辅以建忠将军,
献帝下诏任命鲜于辅为建忠将军,
都督幽州六郡。
都督幽州六郡军务。
初,
起初,
乌桓王丘力居死,
乌桓王丘力居死后,
子楼班年少,
他的儿子楼班年龄还小,
从子蹋顿有武略,
侄儿蹋顿勇武善战,富有谋略,
代立,
就接替了丘力居的王位,
总摄上谷大人难楼、辽东大人苏仆延、右北平大人乌延等。
总领上谷大人难楼、辽东大人苏仆延、右北平大人乌延等。
袁绍攻公孙瓒,
袁绍进攻公孙瓒时,
蹋顿以乌桓助之。
蹋顿率领乌桓人帮助袁绍。
瓒灭,
公孙瓒灭亡后,
绍承制皆赐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单于印绶;
袁绍用皇帝的名义对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都赐予单于印绶。
又以阎柔得乌桓心,
袁绍又因为阎柔受到乌桓人敬重,对阎柔待遇特别优厚,
因加宠尉以安北边。
以求得北方连境的安定。
其后难楼、苏仆延奉楼班为单于,
后来,难楼、苏仆延共同尊奉楼班为单于,
以蹋顿为王,
以蹋顿为王,
然蹋顿犹秉计策。
但实际事务仍由蹋顿掌管。
曹操平定中原与袁术败亡
眭固屯射犬,
眭固驻军于射犬。
夏,
夏季,
四月,
四月,
曹操进军临河,
曹操进军到黄河岸边,
使将军史涣、曹仁渡河击之。
派将军史涣、曹仁渡过黄河,
仁,
进攻眭固。
操从弟也。
曹仁是曹操的堂弟。
固自将兵北诣袁绍求救,
眭固亲自率军北上向袁绍求援,
与涣、仁遇于犬城,
在犬城与史涣、曹仁相遇,
涣、仁击斩之。
史涣、曹仁进击,杀死眭固。
操遂济河,
于是曹操亲统大军渡过黄河,
围射犬;
围困射犬,
射犬降,
射犬投降。
操还军敖仓。
曹军还驻敖仓。
初,
当初,
操在兖州举魏种孝廉。
曹操在兖州推荐魏种为孝廉。
兖州叛,
兖州反叛时,
操曰:
曹操说:
“唯魏种且不弃孤。”
“只有魏种不会辜负我。”
及闻种走,
及至听到魏种逃走的消息,
操怒曰:
曹操大怒,说:
“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你魏种不逃到南越、北胡,我就不放过你!”
既下射犬,
攻下射犬以后,
生禽种,
生擒魏种,
操曰:
曹操说:
“唯其才也!”
“只因为他有才干!”
释其缚而用之,
解开捆绑他的绳索,
以为河内太守,
任用他为河内郡太守,
属以河北事。
让他负责黄河以北的事务。
以卫将军董承车骑将军。
任命卫将军董承为车骑将军。
袁术既称帝,
袁术称帝后,
淫侈滋甚,
奢靡贪淫的程度比以前更厉害,
媵御数百,
后宫妃嫔有数百人,
无不兼罗纨,
无不身穿绫罗绸缎,
厌梁肉,
饱食精美的饭菜。
自下饥困,
属下将士饥饿困苦,
莫之收恤。
他却毫不并心。不久,
既而资实空尽,
储存的各种物资都已耗尽,
不能自立,
自己无法维持,
乃烧宫室,
于是烧毁宫殿,
奔其部曲陈简、雷薄于山,
去投奔驻在山的部将陈简、雷薄,
复为简等所拒,
但又遭到陈简等的拒绝。
遂大穷,
于是袁术大为困窘,
士卒散走,
部下士兵不断逃走。他心中忧虑烦闷,
忧懑不知所为。
无计可施,
乃遣使归帝号于从兄绍曰:
只好派人把皇帝的尊号送给他的堂兄袁绍,说:
“禄去汉室久矣,
“汉朝王室的气数久已尽了,
袁氏受命当王,
袁氏应当接受天命为君王,
符瑞炳然。
符命与祥瑞都显示得很明白。
今君拥有四州,
如今您拥有四州的地盘,
人户百万,
人口一百万户,
谨归大命,
我谨将上天授予的使命归献给您,
君其兴之!”
请您复兴大业!”
袁谭自青州迎术,
袁谭从青州来迎接袁术,
欲从下邳北过。
想从下邳北方通过。
曹操遣刘备及将军清河朱灵邀之,
曹操派遣刘备及将军、清河人朱灵率军进行拦截,
术不得过,
袁术无法通过,
复走寿春。
再退回寿春。
六月,
六月,
至江亭,
袁术到达江亭,
坐箦床而叹曰:
坐在只辅着竹席的床上,叹息说:
“袁术乃至是乎!”
“我袁术竟落到这个地步吗!”
因愤慨结病,
气愤感慨成病,
欧血死。
吐血而死。
术从弟胤畏曹操,
袁术的堂弟袁胤害怕曹操,
不敢居寿春,
不敢留在寿春,
率其部曲奉术柩及妻子奔庐江太守刘勋于皖城。
率领部曲带着袁术的灵柩与家眷,投奔驻在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勋。
故广陵太守徐得传国玺,
前任广陵郡太守徐得到传国御玺,
献之。
献给朝廷。
袁绍备战与谋士之争
袁绍既克公孙瓒,
袁绍消灭公孙瓒后,
心益骄,
更加骄横,
贡御稀简。
对朝廷进贡的次数和数量减少。
主簿耿包密白绍,
主簿耿包秘密向袁绍建议,
宜应天人,
应当应天顺民,
称尊号。
即位称帝。
绍以包白事示军府。
袁绍把耿包的建议告诉军府的官员,
僚属皆言包妖妄,
官员们一致认为耿包大逆不道,
宜诛,
应该斩首。
绍不得已,
袁绍不得已,
杀包以自解。
杀掉耿包以表白自己无意称帝。
绍简精兵十万、骑万匹,
袁绍挑选了精兵十万,良马万匹,
欲以攻许。
打算攻打许都。
沮授谏曰:
沮授劝阻他说:
“近讨公孙瓒,
“近来讨伐公孙瓒,
师出历年,
连年出兵,
百姓疲敝,
百姓疲困不堪,
仓库无积,
仓库中又没有积蓄,
未可动也。
不能出兵。
宜务农息民,
应当抓紧农业生产,使百姓休养生息。
先遣使献捷天子;
先派遣使者将消灭公孙瓒的捷报呈献天子,
若不得通,
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
乃表曹操隔我王路,
就可以上表指出曹操断绝我们与朝廷的联系,
然后进屯黎阳,
然后出兵进驻黎阳,
渐营河南,
逐渐向黄河以南发展。
益作舟船,
同时多造船只,
缮修器械,
整修武器,
分遣精骑抄其边鄙,
分派精锐的骑兵去骚扰曹操的边境,
令彼不得安,
使他不得安定,
我取其逸,
而我们以逸待劳,
如此,
这样,
可坐定也。”
坐着就可以统一全国。”
郭图,审配曰:
郭图、审配说:
“以明公之神武,
“以您用兵如神的谋略,
引河朔之强众,
统率北方的强兵,
以伐曹操,
去讨伐曹操,
易如覆手,
易如反掌,
何必乃尔!”
何必那样费事?”
授曰:
沮授说:
“夫救乱诛暴,
“用兵去救乱除暴,
谓之义兵;
被称为义兵;
恃众凭强,
倚仗人多势众,
谓之骄兵;
被称为骄兵。
义者无敌,
义兵无敌,
骄者先灭。
骄兵先亡。
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
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
今举师南向,
如今我们要是举兵南下,
于义则违。
就违背了群臣大义。
且庙胜之策,
而且,克敌制胜的谋略,
不在强弱。
不在于强弱。
曹操法令既行,
曹操法令严明,
士卒精练,
士兵训练有素,
非公孙瓒坐而受攻者也。
不是公孙瓒那样坐等被打的人。
今弃万安术而兴无名之师,
如今要舍弃万全之计而出动无名之师,
窃为公惧之!”
我为您担忧!”
图、配曰:
郭图、审配说:
“武王伐纣,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
不为不义;
并不是不义;
况兵加曹操,
何况我们是讨伐曹操,
而云无名!
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
且以公今日之强,
而且以您今天的强盛,
将士思奋,
将士们急于立功疆场,
不及时以定大业,
不乘此时机奠定大业,
所谓‘天与不取,
就正像古人所说的:‘不接受上天给予的赏赐,
反受其咎’,
就会反受其害。
此越之所以霸,
’这正是春秋时期越国所以兴盛,
吴之所以灭也。
吴国所以灭亡的原因,
临军之计在于持牢,
监军沮授的计策过于持重,
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不是随机应变的谋略。”
绍纳图言。
袁绍采纳了郭图等的意见。
图等因是谮授曰:
郭图等乘机向袁绍讲沮授的坏话,说:
“授监统内外,
“沮授总管内外,
威震三军,
威震三军,
若其浸盛,
如果势力逐渐扩张,
何以制之!
将怎样控制他!
夫臣与主同者亡,
臣下的权威与君主一样,就一定会灭亡,
此《黄石》之所忌也。
这是兵书《黄石》指出的大忌。
且御众于外,
而且统军在外的人,
不宜知内。”
不应同时主持内部政务。”
绍乃分授所统为三都督,
袁绍就把沮授所统领的军队分为三部分,由三位都督指挥,
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派沮授、郭图与淳于琼各统一军。
骑都尉清河崔琰谏曰:
骑都尉、清河人崔琰劝阻袁绍说:
“天子在许,
“天子在许都,
民望助顺,
民心倾向于那边,
不可攻也!”
不能进攻!”
绍不从。
袁绍不听。
许下诸将闻绍将攻许,
许都的将领们听说袁绍要来进攻,
皆惧,
都心中害怕。
曹操曰:
曹操说:
“吾知绍之为人,
“我知道袁绍的为人,
志大而智小,
志向很大而智谋短浅,
色厉而胆薄,
外表勇武而内心胆怯,
忌克而少威,
猜忌刻薄而缺少威信,
兵多而分画不明,
人马虽多而调度无方,
将骄而政令不壹,
将领骄横而政令不一,
土地虽广,
他的土地虽然广大,
粮食虽丰,
粮食虽然丰足,
适足以为吾奉也。”
却正好是为我们预备的。”
孔融谓荀曰:
孔融对荀说:
“绍地广兵强,
“袁绍地广兵强,
田丰、许攸智士也,为之谋;
有田丰、许攸这样的智士为他出谋划策,
审配、逢纪忠臣也,任其事;
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为他办事,
颜良、文勇将也,统其兵。
颜良、文这样的勇将为他统领军队,
殆难克乎!”
恐怕难以战胜吧!”
曰:
荀说: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
“袁绍的兵马虽多,但法纪不严。
田丰刚而犯上,
田丰刚直,但昌犯上司;
许攸贪而不治,
许攸贪婪,又治理无方;
审配专而无谋,
审配专权,却没有谋略;
逢纪果而自用;
逢纪处事果断,但自以为是。
此数人者,
这几个人,
势不相容,
势必不能相容,
必生内变。
一定会生内讧。
颜良、文,一夫之勇耳,
颜良、文不过是匹夫之勇,
可一战而禽也。”
一仗就可以捉住他们。”
秋,
秋季,
八月,
八月,
操进军黎阳,
曹操进军黎阳,
使臧霸等将精兵入青州以捍东方,
派臧霸等充领精兵,到青州去保卫东方边境,
留于禁屯河上。
留于禁驻扎在黄河之畔。
九月,
九月,
操还许,
曹操返回许都,
分兵守官渡。
分兵驻守官渡。
袁绍遣人招张绣,
袁绍派使者去拉拢张绣,
并与贾诩书结好。
并给张绣的谋士贾诩写信,表示愿与贾诩结交。
绣欲许之,
张绣打算答应袁绍。
诩于绣坐上显谓绍使曰:
贾诩在张绣招待袁绍使者时,高声对使者说:
.归谢袁本初,
“请回去为我们谢谢袁绍的好意,
兄弟不能相容,
他与兄弟袁术不能相容,
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而能容天下的英雄豪杰吗!”
绣惊惧曰:
张绣又惊又怕,说:
“何至于此!”
“怎么至于这样!”
窃谓诩曰:
他悄悄地对贾诩说:
“若此,
“像现在这样,
当何归?”
咱们应当依靠谁?”
诩曰:
贾诩说:
“不如从曹公。”
“不如依靠曹操。”
绣曰:
张绣说:
“袁强曹弱,
“袁绍势力雄厚,曹操势单力孤,
又先与曹为雠,
而且我们以前又与曹操结过怨仇,
从之如何?”
怎么归附他呢?”
诩曰:
贾诩说:
“此乃所以宜从也。
“正因为如此,才应当归附曹操。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名正言顺,
其宜从一也;
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一条理由。
绍强盛,
袁绍强盛,
我以少众从之,
我们以不多的人马去投靠他,
必不以我为重,
必定不会受到重视;
曹公众弱,
而曹操势单力薄,
其得我必喜,
得到我们必然十分高兴,
其宜从二也;
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二条理由。
夫有霸王之志者,
抱有称霸天下大志的人,
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一定会抛弃私怨,以向四表明他的恩德,
其宜从三也。
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三条理由。
愿将军无疑!”
希望将军不要疑虑。”
冬,
冬季,
十一月,
十一月,
绣率众降曹操,
张绣率部投降曹操。
操执绣手,
曹操握着张绣的手,
与欢宴,
与他一起欢宴,
为子均取绣女,
为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为妻。
拜扬武将军;
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
表诩为执金吾,
上表推荐贾诩担任执金吾,
封都亭侯。
封都亭侯。
关中诸将以袁、曹方争,
关中地区的将领们看到袁绍与曹操正在争斗,
皆中立顾望。
都保持中立,坐观成败。
凉州牧韦端使从事天水杨阜诣许,
凉州牧韦端派遣从事、天水人杨阜前往许都,
阜还,
杨阜返回后,
关右诸将问:
关中将领们问他:
“袁、曹胜败孰在?”
“袁绍与曹操相争,将会谁胜谁败?”
阜曰:
杨阜说:
“袁公宽而不断,
“袁公宽容而不果断,
好谋而少决;
好谋而迟疑不决;
不断则无威,
不果断就没有威信,
少决则后事,
迟疑不决就会错过时机,
今虽强,
如今虽强,
终不能成大业。
但终究不能成就大业。
曹公有雄才运略,
曹公有雄才大略,
决机无疑,
当机立断,毫不迟疑,
法一而兵精,
法令统一,兵强马壮,
能用度外之人,
能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
所任各尽其力,
部下各尽其力,
必能济大事者也。”
一定能成就大业。”
曹操使治书侍御史河东卫觊镇抚关中,
曹操派治书侍御史、河东人卫觊镇抚关中地区。
时四方大有还民,
当时有许多难民归来,
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
关中的将领们大多把他们收容下来,作为部曲。
觊书与荀曰:
卫觊写信给荀说:
“关中膏腴之地,
“关中土地肥沃,
顷遭荒乱,
不久前遭受战乱,
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百姓流入荆州的有十万余家。
闻本土安宁,
听说家乡安宁,
皆企望思归;
都盼望返回故乡。
而归者无以自业,
但回乡的人无法自立谋生,
诸将各竟招怀以为部曲,
将领们争相招揽他们,作为部曲。
郡县贫弱,
郡、县贫弱,
不能与争,
没有力量与将领们抗拒,
兵家遂强,
于是将领们势力扩大,
一旦变动,
一旦发生变故,
必有后忧。
必然会有后患。
夫盐,
盐,
国之大宝也,
是国家的重要财富,
乱来放散,
战乱以来无人管理,应当依照过去的制度,
宜如旧置使者监卖,
设置使者负责专卖,
以其直益市犁牛,
用专卖的收入去购买农具、耕牛,
若有归民,
如果有返乡的百姓,
以供给之,
就供应他们,
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
让他们辛勤耕作,广积粮食,使关中富裕起来。
远民闻之,
流亡远方的百姓知道后,
必日夜竟还。
必定不分昼夜地争着归来。
又使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以为之主,
还应该让司隶校尉留驻关中,主持关中地区事务。这样,
则诸将日削,
将领们的势力就会日益削弱,
官民日盛,
官府与百姓就会日益强盛,
此强本弱敌之利也。”
这是强固根本,削弱敌人的好办法。”
以白操,
荀把卫觊的建议报告给曹操,
操从之。
被曹操采纳。
始遗谒者仆射监盐官,
于是开始派遣谒者仆射主管盐政事务,监督专卖,
司隶校尉治弘农。
将司隶校尉的官署设在弘农。
关中由是服从。
关中地区从此受到朝廷控制。
袁绍使人求助于刘表,
袁绍派使者向荆州牧刘表请求援助,
表许之而竟不至,
刘表应许他的请求,但援军始终不到,
亦不援曹操。
而他也不帮助曹操。
从事中郎南阳韩嵩、别驾零陵刘先说表曰:
从事中郎、南阳人韩嵩和别驾、零陵人刘先劝刘表说:
“今两雄相持,
“如今袁绍、曹操两雄相持,
天下之重在于将军。
天下的重心在于将军。
若欲有为,
如果您想有所作为,
起乘其敝可也;
可以乘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时起兵;
如其不然,
如果没有那个意思,
固将择所宜从。
就应当选择所应归附的对象,进行援助。
岂可拥甲十万,
怎么能拥兵十万,
坐观成败,
坐观成败,
求援而不能助,
遇到求援而不能相助,
见贤而不肯归!
看见贤能的人而不肯归附!这样,
此两怨必集于将军,
双方的怨恨必定都集中到您身上,
恐不得中立矣。
您恐怕就不能中立了。
曹操善用兵,
曹操善于用兵,
贤俊多归之,
贤才俊杰多为他效力,
其势必举袁绍,
势必战胜袁绍,
然后移兵以向江、汉,
然后他再进军长江、汉水一带,
恐将军不能御也。
恐怕将军您抵御不住。
今之胜计,
如今最好的办法,
莫若举荆州以附曹操,
不如将荆州归附曹操,
操必重德将军;
曹操一定会感激将军,
长享福祚,
将军就可以长享福运,
垂之后嗣,
并可传给后代,
此万全之策也。”
这是万全之策。”
蒯越亦劝之,
蒯越也劝刘表这样作,
表狐疑不断,
刘表犹豫不决,
乃遣嵩诣许曰:
于是派韩嵩前往许都,对韩嵩说:
“今天下未知所定,
“如今天下不知谁能最后胜利,
而曹操拥天子都许,
而曹操拥戴天子,建都于许县,
君为我观其衅。”
你为我去观察一下那里的形势。”
嵩曰:
韩嵩说:
“圣达节;
“圣人可以通达权变,
次守节。
次者只能严守节操。
嵩,守节者也。
我是个守节的人,
夫君臣名定,
君臣名分一定,
以死守之;
就以死守之。
今策名委质,
如今我作为将军的僚属,
唯将军所命,
只服从您的命令,
虽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
死无辞也。
虽死不辞。
以嵩观之,
据我看来,
曹公必得志于天下。
曹操一定会统一天下。
将军能上顺天子,
如果将军能上尊天子,
下归曹公,
下归曹操,
使嵩可也;
就可以派我出使许都;
如其犹豫,
如果将军犹豫不决,
嵩至京师,
我到京城,
天子假嵩一职,
万一天子授予我一个官职,
不获辞命,
又无法辞让,
则成天子之臣,
则我就成为天子之臣,
将军之故吏耳。
只是将军的旧部了。
在君为君,
既成为天子的臣属,
则嵩守天子之命,
便遵奉天子的命令,
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
在大义上就不能再为将军效命了。
惟加重思,
请您三思,
无为负嵩!”
不要辜负了我的一腔忠诚!”
表以为惮使,
刘表以为韩嵩害怕出使到许都,
强之。
就强迫他去。
至许,
韩嵩到达许都,
诏拜嵩侍中、零陵太守。
献帝下诏,任命韩嵩为侍中、零陵郡太守。
及还,
韩嵩从许都返回后,
盛称朝廷、曹公之德,
盛赞朝廷与曹操的恩德,
劝表遣子入侍。
劝刘表把儿子送到朝廷做人质。
表大怒,
刘表大怒,
以为怀贰,
认为韩嵩有二心,
大会寮属,
就召集全体僚属,
陈兵,
排列武士,
持节,
手持代表天子权力的符节,
将斩之,
打算杀死韩嵩。
数曰:
刘表责问韩嵩说:
“韩嵩敢怀贰邪!”
“韩嵩,你竟敢怀有二心吗!”
众皆恐,
大家都为他担心,
欲令嵩谢。
劝他向刘表谢罪。
嵩不为动容,
韩嵩不动声色,
徐谓表曰:
态度从容地对刘表说:
“将军负嵩,
“是将军辜负了我,
嵩不负将军!”
我并没有辜负将军!”
且陈前言。
就把自己以前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表妻蔡氏谏曰:
刘表的妻子蔡氏劝告刘表说:
“韩嵩,楚国之望也;
“韩嵩是楚地有名望的人士,
且其言直,
而且他的话有理,
诛之无辞。”
杀他没有罪名。”
表犹怒,
刘表仍然怒气不息,用重刑拷问跟随韩嵩出使的官员,
考杀从行者,
有的被拷打致死,
知无他意,
终于知道韩嵩没有背叛自己的意思,就未杀韩嵩,
乃弗诛而囚之。
而把他囚禁起来。
扬州贼帅郑宝欲略居民以赴江表,
扬州地区叛匪首领郑宝打算裹胁百姓到长江以南,
以淮南刘哗,
他认为淮南人刘晔出身皇族,
高族名人,
本人名望又高,
欲劫之使唱此谋,
准备劫持刘晔,以刘晔的名义来发动此事,
晔患之。
刘晔对此很忧虑。
会曹操遣使诣州,有所案问,
正好曹操派遣使者到扬州来调查一件事情,
晔要与归家。
刘晔就邀请使者同自己一道回家。
宝来候使者,
郑宝前来拜见使者,
晔留与宴饮,
刘晔留他参加宴会。在宴会上,
手刃杀之,
刘晔亲手用刀杀死郑宝,砍下他的头颅。然后,拿着郑宝的人头,
斩其首以令宝军曰:
命令郑宝的部下:
“曹公有令,
“曹公有命令,
敢有动者,
胆敢不服从命令的,
与宝同罪!”
与郑宝同罪。”
其众数千人皆服,
郑宝部下有数千人,都被镇服,
推晔为主。
推举刘晔作首领。
晔以其众与庐江太守刘勋,
刘晔把这数千人交给庐江郡太守刘勋,
勋怪其故,
刘勋很奇怪,询问原因。
晔曰:
刘晔说:
“宝无法制,
“郑宝军中没有纪律,
其众素以钞略为利;
部众向来靠抢掠百姓取利。
仆宿无资,
我一向没有资才,
而整齐之,
而又要对他们进行整编,
必怀怨难久,
必然会引起怨恨,局面难以持久,
故以相与耳!”
所以把这些人交给您管辖。”
勋以袁术部曲众多,
刘勋因为收容袁术的部属太多,
不能赡,
粮草供应不上,
遣从弟偕求米于上缭诸宗帅,
就派遣堂弟刘偕向上缭的宗党首领们征集粮草。
不能满数,
上缭宗党首领们未能满足刘偕的要求,
偕召勋使袭之。
刘偕就通知刘勋,请他派兵进行袭击。
孙策崛起与江东经营
孙策恶勋兵强,
会稽郡太守孙策对刘勋的强大势力颇为忌惮,
伪卑辞以事勋曰:
假装言辞谦卑地对刘勋表示顺服说:
“上缭宗民数欺鄙郡,
“上缭的宗党民众,屡次欺负本郡,
欲击之,
我打算进攻他们,
路不便。
但路远不便。
上缭甚富实,
上缭很为富庶,
愿君伐之,
希望您进兵讨伐,
请出兵以为外援。”
我愿出兵作为外援。”
且以珠宝、葛越赂勋。
并用珠宝和葛布来贿赂刘勋。
勋大喜,
刘勋大喜,
外内尽贺,
内外一致向他祝贺,
刘晔独否,
只有刘晔不以为然。
勋问其故,
刘勋问他原因,
对曰:
刘晔说:
“上缭虽小,
“上缭虽小,
城坚池深,
但城堡坚固,壕沟深广,
攻难守易,
易守难攻,
不可旬日而举也。
不会在十天之内攻克。
兵疲于外而国内虚,
大军被困在坚城之下而后方空虚,
策乘虚袭我,
如果孙策乘虚袭击我们,
则后不能独守。
后方便难于自守。这样,
是将军进屈于敌,
则将军进不能攻陷敌城,
退无所归,
退又无家可归。因此,
若军必出,
如果大军一定要出,
祸今至矣。”
灾祸今天就会到来。”
勋不听,
刘勋不听,
遂伐上缭;
于是讨伐上缭。
至海昏,
大军到达海昏,
宗帅知之,
宗党首领听到风声,
皆空壁逃迁,
全都赶快逃跑,只留下空城,
勋了无所得。
刘勋什么也没有抢到。
时策引兵西击黄祖,
这时,孙策率兵向西进攻黄祖,
行及石城,
走到石城,
闻勋在海昏,
听说刘勋在海昏,
策乃人遣从兄贲、辅将八千人屯彭泽,
就分派堂兄孙贲、孙辅率领八千人驻在彭泽,
自与领江夏太守周瑜将二万人袭皖城,
自己与兼任江夏郡太守的周瑜率领二万人袭击刘勋的根据地皖城,
克之,
攻克该城,
得术、勋妻子及部曲三万余人;
俘虏了袁术与刘勋的家眷以及部曲三万余人。
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
孙策上表推荐汝南人李术担任庐江郡太守,
给兵三千人以守皖城,
拨给他三千士兵,守卫皖城,
皆徒所得民东诣吴。
把其余被俘的人都东迁到自己控制的吴郡。
勋还至彭泽,
刘勋率军返回,到达彭泽,
孙贲、孙辅邀击,
受到孙贲、孙辅的截击,
破之。
大败。
勋走保流沂,
刘勋退守流沂,
求救于黄祖,
向黄祖求救,
祖遣其子射率船军五千人助勋。
黄祖派儿子黄射率五千水军来援助刘勋。
策复就攻勋,
孙策再次前来进攻刘勋,
大破之。
刘勋大败,
勋北归曹操,
向北投奔曹操,
射亦遁走。
黄射也逃走了。
策收得勋兵二千余人,
孙策收编了刘勋部下的士兵二千余人,
船千艘,
俘获了一千艘船只,
遂进击黄祖。
乘势进攻黄祖。
十二月,
十二月,
辛亥,
辛亥(初八),
策军至沙羡,
孙策进军到沙羡,
刘表遣从子虎及南阳韩希,
刘表派遗遣侄子刘虎与大将南阳人韩,
将长矛五千来救祖。
率领五千名手持长矛的士兵来救黄祖。
甲寅,
甲寅(十一日),
策与战,
两军会战,
大破之,
孙策大败敌军,
斩。
斩杀韩。
祖脱身走,
黄祖脱身脱逃走,
获其妻子及船六千艘,
黄祖的家眷及战船六千艘被孙策俘获,
士卒杀溺死者数万人。
黄祖部下士兵被杀死及淹死的有数万人。
策盛兵将徇豫章,
孙策统大军准备进攻豫章郡,
屯于椒丘,
驻扎在椒丘,
谓功曹虞翻曰:
他对功曹虞翻说:
“华子鱼自有名字,
“华歆虽有名望,
然非吾敌也。
但不是我的对手。
若不开门让城,
如果他不开门让城,
金鼓一震,
一旦发动进攻,
不得无所伤害。
不会没有死伤。
卿便在前,
请你就在他的面前,
具宣孤意。”
讲明我的意思。”
翻乃往见华歆曰:
虞翻就先去拜见华歆,说:
“窃闻明府与鄙郡故王府君齐名中州,
“听说您与我郡的前任太守王郎在中原地区都享有盛名,
海内所宗,
受到海内的一致尊崇,
虽在东垂,
虽然我居住在偏远的东方,
常怀瞻仰。”
心中常常景仰。”
歆曰:
华歆说:
“孤不如王会稽。”
“我不如王朗。”
翻复曰:
虞翻又说:
“不审豫章资粮器仗,
“不知豫章郡的粮草储存,
士民勇果,
武器装备以及民众的勇敢斗志,
孰与鄙郡?”
比我们会稽郡如何?”
歆曰:
华歆说:
“大不如也。”
“远远比不上。”
翻曰:
虞翻说:
“明府言不如王会稽,
“您说名望不如王朗,
谦光之谭耳;
是谦虚之词;
精兵不如会稽,
但兵力精强比不上会稽,
实如尊教。
则正如您的判断。
孙讨逆智略超世,
孙将军智谋出众,
用兵如神,
用兵如神。以前,
前走刘扬州,
他攻破扬州刺史刘繇,
君所亲见;
是您亲眼所见;
南定鄙郡,
再向南平定我们会稽郡,
亦君所闻也。
您也一定有耳闻。
今欲守孤城,
如今,你要固守孤城,
自料资粮,已知不足,
自己已知粮草不足,
不早为计,
不早作打算,
悔无及也。
后悔就来不及了。
今大军已次椒丘,
现在孙将军大军已到椒丘,
仆便还去,
我这就回去,
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
如果明天中牛迎接孙将军的檄文还没送到,
与君辞矣。”
我就不能与您再见了。”
歆曰:
华歆说:
“久在江表,
“我久在江南,
常欲北归;
常想北归家乡,
孙会稽来,
孙将军一到,
吾便去也。”
我就离开。”于是,
乃夜作檄,
华歆连夜赶写迎接孙策的檄文,
明旦,
第二天一早,
遣吏赍迎。
就派人送到孙策军前。
策便进军,
孙策随即领军前进,
歆葛巾迎策。
华歆头戴葛巾,身着便装迎接孙策。
策谓歆曰:
孙策对华歆说:
“府君年德名望,
“您年高德劭,名满天下,
远近所归;
深为远近人心所归;
策年幼稚,
我年幼识浅,
宜修子弟之礼。”
应当用子弟拜见长辈的礼节见您。”于是,
便向歆拜,
孙策按照子弟的礼节拜见华歆,
礼为上宾。
将华歆尊为上宾。
孙盛曰:
孙盛曰:
歆既无夷、皓韬邀之风,
华歆既没有伯夷与商山四皓那样不慕荣利的高风亮节,
又失王臣匪躬之操,
又失去朝廷大臣尽忠忘私的操守,
桡心于邪懦之说,
却屈从邪恶书生的游说,
交臂于陵肆之徒,
结交孙策那样的横行之徒,
位夺节堕,
官位被夺,气节堕毁,
咎孰大焉!
有什么过错比这更大的呢!
策分豫章为庐陵郡,
孙策分豫章郡,另立庐陵郡,
以孙贲为豫章太守,
委任孙贲为豫章郡太守,
孙辅为庐陵太守。
孙辅为庐陵郡太守,
会僮芝病,
恰好占据庐陵的僮芝有病,
辅遂进取庐陵,
孙辅就进军攻取庐陵,
留周瑜镇巴丘。
留周瑜镇守巴丘。
孙策之克皖城也,
孙策攻克皖城时,
抚视袁术妻子;
安抚照顾袁术的妻子家小;
及入豫章,
等到他进入豫章,
收载刘繇丧,
又运送刘繇的棺柩,
善遇其家。
厚待刘繇的家属。
士大夫以是称之。
士大夫因此而称赞孙策。
会稽功曹魏腾尝策意,
会稽郡功曹魏腾曾经得罪孙策,
策将杀之,
孙策要杀死他,
众忧恐,
众官员忧虑恐惧,
计无所出。
却又无计可施。
策母吴夫人倚大井谓策曰:
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倚着大井的栏杆,对孙策说:
“汝新造江南,
“你刚刚开创江南的局面,
其事未集,
诸事都还没有安顿,
方当优贤礼士,
正应该礼贤下士,
舍过录功。
不念过失,只记功劳。
魏功曹在公尽规,
魏功曹在公事上尽职尽责,
汝今日杀之,
你今天杀了他,
则明日人皆叛汝。
那么明天别人都会背叛你。
吾不忍见祸之及,
我不忍心见到大祸监头,
当先投此井中耳!”
应当先投到这个井里自尽!”
策大惊,
孙策大惊,
遽释腾。
赶快释放魏腾。
初,
当初,
吴郡太守会稽盛宪举高岱孝廉,
吴郡太守、会稽人盛宪曾推荐高岱为孝廉,
许贡来领郡,
许贡来接管吴郡,
岱将宪避难于营帅许昭家。
高岱就把盛宪藏在营帅许昭家中避难。
乌程邹佗、钱铜及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余或数千人,
乌程人邹佗、钱铜以及嘉兴人王晟等,每人都拥有部众一万余人或数千人,
不附孙策。
不肯归附孙策。本年,
策引兵扑讨,
孙策进军讨伐,
皆破之,
将他们全部击破,
进攻严白虎。
就又挥军进讨严白虎。
白虎兵败,
严白虎战败,
奔余杭,
逃到余杭,
投许昭。
投奔许昭。
程普请击昭,
孙策部将程普请求进击许昭,
策曰:
孙策说:
“许昭有义于旧君,
“许昭对过去的长官有义,
有诚于故友,
对老朋友有诚,
此丈夫之志也。”
这正是大丈夫应有的志气。”于是,
乃舍之。
没有进军去逼迫许昭。
曹操复屯官渡。
曹操又进驻官渡。
操常从士徐他等谋杀操,
曹操身边的侍卫徐他等策划谋杀曹操。
入操帐,
他们进入曹操的营帐,刚想动手,
见校尉许褚,
见到校尉许褚,
色变,
脸色大变。
褚觉而杀之。
许褚发觉,将徐他等杀死。
刘备叛曹与后续动向
初,
当初,
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
车骑将军董承声称接受了献帝衣带中的密诏,
与刘备谋诛曹操。
与刘备一起密谋刺杀曹操。一天,
操从容谓备曰:
曹操从容地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
“如今天下的英雄,
惟使君与操耳,
只有您和我罢了,
本初之徒,
袁绍之流,
不足数也!”
是算不上数的!”
备方食,
刘备正在吃东西,
失匕箸;
匙子和筷子跌落,
值天雷震,
正遇到天上打雷,
备因曰:
刘备乘机说:
“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
“圣人说:‘遇到迅雷和暴风,使人改变脸色。
良有以也。”
’真是这样。”事后,
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同谋。
刘备便与董承以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一同策划。这时,
会操遣备与朱灵邀袁术,
曹操派遣刘备与朱录去截击袁术,
程昱、郭嘉、董昭皆谏曰:
程昱、郭嘉、董昭等都劝阻曹操,说:
“备不可遣也!”
“不可派遣刘备率兵外出!”
操悔,
曹操后悔,
追之,
派人去追,
不及。
没有追上。
术既南走,
袁术既向南退回寿春,
朱灵等还。
朱灵等班师加朝。
备遂杀徐州剌史车胄,
刘备就杀死徐州刺史车胄,
留关羽守下邳,
留关羽镇守下邳,
行太守事,
代理下邳郡太守,
身还小沛。
自己回到小沛。
东海贼昌及郡县多叛操为备。
车海乱匪首领昌以及其他郡县多背叛曹操,归附刘备。
备众数万人,
刘备拥有部众数万人,
遣使与袁绍连兵,
派使者与袁绍联系会师。
操遣空长史沛国刘岱、中郎将扶风王忠击之,
曹操派遣司空长史、沛国人刘岱和中郎将、扶风人王忠率军进攻刘备,
不克。
刘贷等失利。
备谓岱等曰:
刘备对刘岱等人说:
“使汝百人来,
“像你们这样的,来上一百个,
无如我何;
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曹公自来,
如果曹公亲自来,
未可知耳!”
胜负就难以预料了。”
五年(庚辰、200)
五年(庚辰,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始末
春,
春季,
正月,
正月,
董承谋泄;
董承的密谋败露。
壬子,
壬子(疑误),
曹操杀承及王服、种驾,
曹操杀死董承和王服、种辑,
皆夷三族。
并将他们的三族全部屠灭。
操欲自讨刘备,
曹操打算亲自出马讨伐刘备,
诸将皆曰:
将领们都说:
“与公争天下者,
“与您争夺天下的是袁绍,
袁绍也。
如今袁绍大军压境,
今绍方来而弃之东,
而您却向东讨伐刘备,
绍乘人后,
如果袁绍在背后进行攻击,
若何?”
怎么办?”
操曰:
曹操说:
“刘备,人杰也,
“刘备是人中豪杰,
今不击,
如今不进攻他,
必为后患。”
必定成为后患。”
郭嘉曰:
郭嘉说:
“绍性迟而多疑,
“袁绍性情迟钝,而且多疑,
来必不速。
即使来进攻,也必定不会很快。
备新起,
刘备刚刚创立基业,
众心未附,
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
急击之,
赶快进攻,
必败。”
一定能将刘备击败。”
操师遂东。
曹操于是挥师东征刘备。
冀州别驾田丰说袁绍曰:
冀州别驾田丰邓袁绍说:
“曹操与刘备连兵,
“曹操与刘备交战,
未可卒解。
不会立即分出胜负,
公举军而袭其后,
将军率军袭击他的后方,
可一往而定。”
可以一举成功。”
绍辞以子疾,
袁绍因儿子患病而推辞,
未得行。
未能出兵。
丰举杖击地曰:
田丰举杖击地说:
“嗟乎!
“唉!
遭难遇之时,
遇到这种难得的机会,
而以婴儿病失其会,
却因为婴儿的病而放弃,
惜哉,
可惜啊,
事去矣!”
大事完了!”
曹操击刘备,
曹操进攻刘备,
破之,
将刘备打败,
获其妻子;
俘虏了他的妻子家小。
进拔下邳,
曹操接着攻克下邳,
禽关羽;
捉住关羽,
又击昌,破之。
又击败昌。
备奔青州,
刘备逃奔青州,
因袁谭以归袁绍。
通过袁谭投奔袁绍。
绍闻备至,
袁绍听说刘备来到,
去邺二百里迎之;
出邺城二百里,亲自去迎接刘备。
驻月余,
刘备在邺城住了一个多月,
所亡士卒稍稍归之。
被打散的士兵遂渐回到刘备身边。
曹操还军官渡,
曹操率军回到官渡,
绍乃议攻许,
袁绍才开始计议进攻许都。
田丰曰:
田丰说:
“曹操既破刘备,
“曹操既然击败刘备,
则许下非复空虚。
则许都已不再空虚。
且操善用兵,
而且曹操善于用兵,
变化无方,
变化无穷,
众虽少,
兵马虽少,
未可轻也,
却不可轻视。现在,
今不如以久持之。
不如按兵不动,与他相持。
将军据山河之固,
将军据守山川险固,
拥四州之众,
拥有四州的民众,
外结英雄,
对外结交英雄,
内修农战,
对内抓紧农耕,加强战备。
然后简其精锐,
然后,挑选精锐之士,
分为奇兵,
分出来组成奇兵,
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频繁攻击薄弱之处,扰乱黄河以南。
救右则击其左,
敌军救右,我军则击其左;
救左则击其右,
救左,则击其右,
使敌疲于奔命,
使得敌军疲于奔命,
民不得安业,
百姓无法安心生产,
我未劳而彼已困,
我们没有劳苦,而敌军已经陷入困境,
不及三年,
不到三年,
可坐克也。
就可坐等胜利。
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
现在放弃必胜的谋略,而要以一战来决定成败,
若不如志,
万一不能如愿,
悔无及也。”
后悔就来不及了。”
绍不从。
袁绍没有采纳。
丰强谏忤绍,
田丰竭力劝谏,冒犯了袁绍,
绍以为沮众,
袁绍认为田丰扰乱军心,给他戴上刑具,
械系之。
关押起来。
于是移檄州群,
于是,袁绍用公文通告各州、郡,
数操罪恶。
宣布曹操的罪状。
二月,
二月,
进军黎阳。
袁绍进军黎阳。
沮授临行,
沮授在出军前,
会其宗族,
召集宗族,把自己的家产分给族人,
散资财以与之曰:
说:
“势存则威无不加,
“人势则权威无所不加,
势亡则不保一身,
失势则连自己性命民保不住,
哀哉!”
真是可悲!”
其弟宗曰:
他弟弟沮宗说:
“曹操士马不敌,
“曹操的兵马比不上我军,
君何惧焉!”
您为什么害怕呢?”
授曰:
沮授说:
“以曹操之明略,
“凭曹操的智慧与谋略,
又挟天子以为资,
又挟持天子作为资本,
我虽克伯,
我们虽战败公孙瓒,
众实疲敝,
但士兵实际上已经疲惫,
而主骄将,
加上主上骄傲,将领奢侈,
军之破败,
全军复没,
在此举矣。
就在这一仗了。
扬雄有言:
扬雄曾经说过:
‘六国,
‘六国纷纷扰扰,
为赢弱姬。
只不过是为秦取代周而效劳。
’其今之谓乎!”
’这说的是今天啊!”
振威将军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
振威将军程昱率七百人守鄄城。
曹操欲益昱兵二千,
曹操打算给他增加二千名士兵,
昱不肯,
程昱不肯,
曰:
说:
“袁绍拥十万众,
“袁绍拥兵十万,
自以所向无前,
自以为所向无前,
今见昱少兵,
看到我兵力溥弱,
必轻易,
一定瞧不起,
不来攻。
不会来攻。
若益昱兵,
如给我增兵,
过则不可不攻,
则袁绍大军经过就不会不进攻,
攻之必克,
进攻必然攻克,
徒两损其势,
那就白白损失您和我两处的实力,
愿公无疑。”
请您不必担心。”
绍闻昱兵少,
袁绍听说程昱兵少,
果不往。
果然没去进攻。
操谓贾诩曰:
曹操对贾诩说:
“程昱之胆,
“程昱的胆量,
过于贲、育矣!”
超过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了!”
袁超遣其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廷于白马。
袁绍派大将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
沮授曰:
沮授说:
“良性促狭,
“颜良性情急躁狭隘,
虽骁勇,
虽然骁勇,
不可独任。”
但不可让他独当一面。”
绍不听。
袁绍不听。
夏,
夏季,
四月,
四月,
曹操北救刘延。
曹操率军向北援救刘延。
荀攸曰:
荀攸说:
“今兵少不敌,
“如今我们兵少,不是袁军的对手,
必分其势乃可。
只有分散他的兵力才行。
公到延津,
您到延津后,
若将渡兵向其后者,
做出准备渡河袭击袁绍后方的样子,
绍必西应之,
袁绍必然向西应战。
然后轻兵袭白马,
然后,您率军轻装急进,袭击白马,
掩其不备,
攻其不备,
颜良可禽也。”
就可击败颜良。”
操从之。
曹操听从了荀攸的计策。
绍闻兵渡,
袁绍听说曹军要渡河,
即分兵西邀之。
就分兵向西阻截。
操乃引军兼行趣白马,
曹操于是率军急速向白马挺进,
未至十余里,
还差十余里,
良大惊,
颜良才得到消息,大吃一惊,
来逆战。
前来迎战。
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
曹操派张辽、关羽作先锋,
羽望见良麾盖,
关羽望见颜良的旌旗伞盖,
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策马长驱直入,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
斩其首而还,
斩下他的头颅而归,
绍军莫能当者。
袁绍军中无人能够抵挡。于是,
遂解白马之围,徒其民,
解开白马之围,
循河而西。
曹操把全城百姓沿黄河向西迁徒。
绍渡河追之,
袁绍要渡过黄河进行追击,
沮授谏曰:
沮授劝阻他说:
“胜负变化,
“胜负之间,变化无常,
不可不详。
不能不慎重考虑。
今宜留屯延津,
如今应当把大军留驻在延津,
分兵官渡,
分出部分军队去官渡,
若其克获,
如果他们告捷,
还迎不晚,
回来迎接大军也不晚,如果大军渡河南下,
设其有难,
万一失利,
众弗可还。”
大家就没有退路了。”
绍弗从。
袁绍不听他的劝告。
授临济叹曰:
沮授在渡河时叹息着说:
“上盈其志,
“主上狂妄自大,
下务其功,
下边将领只会贪功,
悠悠黄河,
悠悠黄河,
吾其济乎!”
我们能成功吗?”于是,
遂以疾辞。
沮授称病辞职。
绍不许而意恨之,
袁绍不批准,但心中怀恨,
复省其所部,
就又解除沮授的兵权,
并属郭图。
把他所率领的军队全部拨归郭图指挥。
绍军至延津南,
袁绍大军到达延津以南,
操勒兵驻营南阪下,
曹操部署军队在南阪下安营,
使登垒望之,
派人登上营垒望。
曰:
望的人报告说:
“可五六百骑。”
“敌军大约有五六百骑兵。”
有顷,
一会儿,
复白:
又报告说:
“骑稍多,
“骑兵逐渐增多,
步兵不可胜数。”
步兵不可胜数。”
操曰:
曹操说:
“勿复白。”
“不必再报告了。”
令骑解鞍放马。
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马休息。
是时,
这时,
白马辎重就道。
从白马运送的辎重已经上路,
诸将以为敌骑多,
将领们认为敌军骑兵多,
不如还保营。
不如回去守卫营垒。
荀攸曰:
荀攸说:
“此所以饵敌,
“这正是引敌上钩,
如何去之!”
怎么能离开?
操顾攸而笑。
“曹操看着荀攸微微一笑。
绍骑将文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
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
诸将复白“可上马。”
曹军将领们都说:“可以上马了。”
操曰:
曹操说:
“未也。”
“还没到时候。”
有顷,
又过了一会儿,
骑至稍多,
袁军的骑兵更多了,
或分趣辎重。
有的已分别攻击曹军的辎重车队,
操曰:
曹操说:
“可矣。”
“时候到了。”
乃皆上马。
于是曹军全体骑兵上马。
时骑不满六百,
当时曹军骑兵不到六百人,
遂纵兵击,
曹操挥军猛击,
大破之,
大破袁军,
斩。
斩杀文。
与颜良,皆绍名将也,
文与颜良都是袁绍军中有名的大将,
再战,
两次交战,
悉禽之,
先后被曹军杀死,
绍军夺气。
袁绍军中士气大衰。
初,
起初,
操壮关羽之为人,
曹操欣赏关羽的为人,
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但观察关羽的心思,没有久留之意,
使张辽以其情问之,
就派张辽去了解关羽的想法,
羽叹曰:
并羽叹息说: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
“我十分明白曹公待我情义深厚,
然吾受刘将军恩,
但我受刘将军厚恩,
誓以共死,
已发誓与他同生死,共患难,
不可背之。
不能背弃誓言。
吾终不留,
我最终不会留在这里,
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
但要立功报答曹公后才离去。”
辽以羽言报操,
张辽把关羽的话报告给曹操,
操义之。
曹操佩服他的义气。
及羽杀颜良,
等到关羽杀死颜良后,
操知其必去,
曹操知道他一定要去,
重加赏赐。
就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
关羽把所有曹操赏赐的东西都封存起来,
拜书告辞,
留下一封拜别的书信向曹操辞行,
而奔刘备于袁军。
就到袁绍军投奔刘备。
左右欲追之,
曹操的左右将领要去追赶关羽,
操曰:
曹操说:
“彼各为其主,
“他是各为其主,
勿追也。”
不要去追。”
操还军官渡,
曹操回军官渡,
阎柔遣使诣操,
阎柔派遣使者拜见曹操,
操以柔为乌桓校尉。
曹操任命阎柔为乌桓校尉。
鲜于辅身见操于官渡,
鲜于辅亲自到官渡拜见曹操,
操以辅为右度辽将军,
曹操任命他为右度辽将军,
还镇幽土。
回去镇守幽州。
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
广陵郡太守陈登把郡府设在射阳,
孙策西击黄祖,
孙策向西攻击黄祖,
登诱严白虎余党,
陈登引诱严白虎的余党,
图为后害。
准备在孙策后方起事。
策还击登,
孙策率军回击陈登,
军到丹徒,
先驻在丹徒,
须待运粮。
等待运输粮草。
初,
当初,
策杀吴郡太守许贡,
孙策曾杀死吴郡太守许贡,
贡奴客潜民间,
许贡的家奴和门客藏在民间,
欲为贡报雠、策性好猎,
打算为许贡报仇。孙策性喜打猎,
数出驱驰,
经常在外追赶野兽,
所乘马精骏,
他骑的一匹骏马速度极快,
从骑绝不能及,
卫士们的马根本追不上。孙策乘马驱驰时,
卒遇贡客三人,
突然遇到许贡的三个门客,
射策中颊,
他们用箭射中孙策面颊,
后骑寻至,皆刺杀之。
后面的卫士骑马随即将门客全部刺杀。
策创甚,
孙策受伤很重,
召张昭等谓曰:
召唤张昭等人,对他们说:
“中国方乱,
“中原正在大乱,
以吴、越之众,
以吴、越的人力,
三江之固,
据守三江险要,
足以观成败,
足以坐观成败。
公等善相吾弟!”
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我的弟弟!”
呼权,
把孙权叫来,
佩以印绶,
把印绶给孙权佩上,
谓曰:
对孙权说:
“举江东之众,
“率领江东的人马,
决机于两陈之间,
决战于疆场,
与天下争衡,
与天下英雄相争,
卿不如我;
你不如我;
举贤任能,
遴选贤才,任用能臣,
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使他们各尽忠心,保守江东,
我不如卿。”
我不如你。”四月,
丙午,
丙午(初四),
策卒,
孙策去世,
时年二十六。
当时他二十六岁。
权悲号,
孙权悲痛号哭,
未视事,
没有去主持军政事务。
张昭曰:
张昭对他说:
“孝廉!
“孙孝廉,
此宁哭时邪!”
这难道是哭的时候吗?”
乃改易权服,
于是给孙权换好官服,
扶令上马,
扶孙权上马,
使出巡军。
要他出去巡视军营。
昭率僚属,
张昭率领僚属,
上表朝廷,
向朝廷上表奏报孙策的死讯,
下移属城,中外将校,
并通知属下郡、县,
各令奉职。
命令各地官吏和大小将领都严守岗位。
周瑜自巴丘将兵赴丧,
周瑜从巴丘率兵前来奔丧,
遂留吴,
就留在吴郡,
以中护军与张昭共掌众事。
担任中护军,与张昭一起主持军政事务。
时策虽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
当时孙策虽然已经占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这几个郡,
然深险之地,
但偏远山区,
犹未尽从,
还未全部控制。
流寓之士,
流亡客居在江南的士大夫,
皆以安危去就为意,
也还怀有暂时避难的想法,
未有君臣之固,
与孙策、孙权未建立起稳定的君臣关系。
而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
但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与孙权共同完成大业,
遂委心而服事焉。
于是尽心尽力地为孙权效力。
秋,
秋季,
七月,
七月,
立皇子冯为南阳王;
献帝封皇子刘冯为南阳王。
壬午,
壬午(十二日),
冯薨。
刘冯去世。
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操应袁绍,
汝南郡的黄巾军首领刘辟等背叛曹操,响应袁绍,
绍遣刘备将兵助辟,
袁绍派遣刘备统兵去援助刘辟,
郡县多应之。
周围的郡、县纷纷起来响应。
绍遣使拜阳安都尉李通为征南将军,
袁绍派使者委任阳安郡都尉李通为征南将军,
刘表亦阴招之,
刘表也暗中派人来招李通,
通皆拒焉。
李通一概拒绝。
或劝通从绍,
有人劝李通与袁绍联络,
通按剑叱之曰:
李通手按剑柄叱责说:
“曹公明哲,
“曹公明智,
必定天下;
必然平定天下;
绍虽强盛,
袁绍虽然强盛,
终为之虏耳。
终究会败在曹公之手。
吾以死不贰。”
我誓死不二。”
即斩绍使,
随即杀死袁绍使者,
送印绶诣操。
把袁绍送来的印绶上交给曹操。
通急录户调,
李通加紧按户征收绵绢,
朗陵长赵俨见通曰:
朗陵县令赵俨去见李通,对他说:
“方今诸郡并叛,
“如今其他郡县都已叛变,
独阳安怀附,
只阳安仍旧附朝廷。
复趣收其绵绢,
现在又要按户强收绵绢,
小人乐乱,
小人喜欢作乱,这样强行征敛,
天乃不可乎?”
恐怕不可以吧?”
通曰:
李通说:
“公与袁绍相持甚急,
“曹公与袁绍相持,正在危急时刻,
左右郡县背叛乃尔,
周围郡、县竟然这样背叛,
若绵绢不调送,
如果不立刻征收绵绢,送到许都,
观听者必谓我顾望,
就必定会有人说我坐观成败,
有所须待也。”
有所等待。”
俨曰:
赵俨说:
“诚亦如君虑,
“事情确实像您考虑得那样,
然当权其轻重。
但是应当区别轻重缓急。
小缓调,
稍稍放松,
当为君释此患。”
我来为你消除这个顾虑。”
乃书与荀曰:
赵俨于是给荀写信说:
“今阳安郡百姓困究,
“如今阳安郡百姓穷困,
邻城并叛,
邻近郡县都已叛变,
易用倾荡,
容易受到影响,
乃一方安危之机也。
这正是这一地区安危的关键时刻。
且此郡人执守忠节,
而且阳安郡的百姓保持忠节,
在险不贰,
身处险境而并无二心,
以为国家宜垂慰抚;
我认为国家应该加以慰抚,
而更急敛绵绢,
但却反而加紧征收绵绢,
何以劝善!”
这怎么能劝导百姓一心向善呢?”
即白操,
荀立刻报告曹操,
悉以绵绢还民,
曹操下令把已征收的绵、绢一律退还能百姓。
上下欢喜,
上下都十分高肖,
郡内遂安。
于是全郡安定。
通击群贼瞿恭等,
李通进攻郡内的地方势力首领瞿恭等,
皆破之,
全部击溃他们,
遂定淮、汝之地。
平定了淮、汝地区。
时操制新科,
当时曹操制定了新的法令,
下州郡,
颁下州、郡执行,
颇增严峻,
比以前严厉得多,
而调绵绢方急。
而且征收绵、绢正很急迫。
长广太守何言于操曰:
长广郡太守何对曹操说:
“先生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
“古代的君王把赋税分为九等,以距京城的远近作为标准,
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而且根据归附早晚与治乱的情况订立了轻典、中典、重典三种不同的刑法标准。
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
我认为长广郡应该按照归附较晚的边远地区施行法律,赋税从轻,法令从宽。
其民间小事,
民间的小事,
使长吏临时随宜,
由地方官员因地制宜,自行处理,
上不背正法,
上不违背朝廷正法,
下以顺百姓之心。
下可顺应百姓之心。
比及三年,
等到三年以后,
民安其业,
百姓安居东业,
然后乃可齐之以法也。”
然后再推行朝廷的统一法令。”
操从之。
曹操批准了这个意见。
刘备略汝、颖之间,
刘备率军攻掠汝、颖地区,
自许以南,
自许都以南,
吏民不安,
官民都人心不安,
曹操患之。
曹操对此很忧虑。
曹仁曰:
曹仁说:
“南方以大将军方有目前急,
“南方认为大将军目前正与袁绍相持到危急关头,
其势不能相救,
势不能去援救,
刘备以强兵临之,
刘备又率强兵压境,
其背叛故宜也。
所以他们背叛是在所难免的。不过,
备新将绍兵,
刘备刚开始率领袁绍的士兵,
未能得其用,
还不能得心应手,
击之,
立刻进攻,
可破也。”
可以击破刘备。”
操乃使仁将骑击备,
曹操就派曹仁率骑兵进攻刘备,
破走之,
刘备兵败溃逃,
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曹仁全部收复叛变各县后才回军。
备还至绍军,
刘备回到袁绍军中,
阴欲离绍,
暗中打算离开袁绍。于是,
乃说绍南连刘表。
他劝说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合。
绍遣备将本兵复至汝南,
袁绍派刘备率领他原来的部队再到汝南,
与贼龚都等合,
与盗匪首领龚都等联合,
众数千人。
有部众数千人。
曹操遣将蔡杨击之,
曹操派部将蔡杨前去进攻,
为备所杀。
被刘备杀死。
袁绍军阳武,
袁绍驻军阳武,
沮授说绍曰:
沮授劝袁绍说:
“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
“我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比不上曹军;曹军粮草短缺,
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北;
军用物资储备比不上我军。因此,
南幸于急战,
曹操利于速战速决,
北利在缓师。
我军利于打持久战。
宜徐持久,
应当作长期打算,
旷以日月。”
拖延时间。”
绍不从。
袁绍没有采纳。
八月,
八月,
绍进营稍前,
袁绍大军向前稍作推进,
不沙为屯,
依沙丘扎营,
东西数十里。
东西达数十里。
操亦分营与相当。
曹操也把部队分开驻扎,与袁绍营垒相对。
九月,
九月,
庚午朔,
庚午朔(初一),
日有食之。
出现日食。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
曹操出兵与袁绍交战,
不胜,
没有取胜,
复还,
又退回营垒,
坚壁。
坚守不出。
绍为高橹,
袁绍军中制造高楼,
起土山,
堆起土山,
射营中,
居高临下地向曹营射箭,
营中皆蒙而行。
曹军在营中行走,都要用盾牌遮挡飞箭。
操乃为霹雳车,
曹操制成霹雳车,
发石以击绍楼,
发射石块,
皆破;
将袁绍的高楼全都击毁。
绍复为地道攻操,
袁绍又挖地道进攻,
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
曹军在营内挖一道长长的深沟,以抵御袁军从地下来攻。
操众少粮尽,
曹操兵少粮尽,
士卒疲乏,
士兵疲惫不堪,
百姓困于征赋,
百姓无法交纳沉重的赋税,
多叛归绍者。
纷纷背叛而降附袁绍。
操患之,
曹操大为忧虑,
与荀书,
给荀写信,
议欲还许,
说准备用退回许都的办法,
以致绍师。
引诱袁军深入。
报曰:
荀回信说:
“绍悉众聚官渡,
“袁绍集中全部军队到官渡,
欲与公决胜败。
打算与您一决胜负。
公以至弱当至强,
您以最弱者抵抗最强者,
若不能制,
如果不能制敌,
必为所乘,
就将为敌所制,
是天下之大机也。
这正是夺取天下的重要关键。
且绍,
而且,
布衣之雄耳,
袁绍只是布衣中的英雄罢了,
能聚人而不能用。
能把人才招集在自己身边,却不能任用。
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
以您的神武明智,加上尊奉天子、名正言顺,
何向而不济!
有谁能阻拦得住!
今谷食虽少,
如今,粮食虽少,
未若楚、汉在荥阳、成间也。
但还没有到楚、汉在荥阳、成对峙时的困境。
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
那时刘邦、项羽谁也不肯先向后撤,
以为先退则势屈也。
是因为先退就会处于劣势。
公以十分居一之众,
您的军队只有袁绍军队的十分之一,
画地而守之,
但您坚守不动,
扼其喉而不得进,
扼住袁军的咽喉,使袁军无法前进,
已半年矣。
已长达半年。
情见势竭,
情势显现,已到终结,
必将有变。
必将发生变化,
此用奇之时,
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
不可失也。”
一定不能放弃。”
操从之,
曹操听从荀的劝告,
乃坚壁持之。
于是坚守营垒,与袁绍相持。
操见运者,
曹操见到运输粮草的人,
抚之曰:
安抚他们说:
“却十五日为汝破绍,
“再过十五天,为你们击败袁绍,
不复劳汝矣。”
就不再辛苦你们运粮了。”
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官渡。
袁绍的运粮车数千辆来到官渡,
荀攸言于操曰:
荀攸对曹操说:
“绍运车旦暮至,
“袁绍的运送辎重的车队马上就要来了,
其将韩猛锐而轻敌,
押运的大将韩猛勇敢而轻敌,
击,
进攻他,
可破也!”
可以把他击败!”
操曰:
曹操说:
“谁可使者?”
“派谁去合适?”
攸曰:
荀攸说:
“徐晃可。”
“徐晃最合适。”于是,
乃遣偏将军河东徐晃与史涣邀击猛,
曹操派遣偏将军河东人徐晃与史涣在半路截击韩猛,
破走之,
击退韩猛,
烧其辎重。
烧毁辎重。
冬,
冬季,
十月,
十月,
绍复遣车运谷,
袁绍又派大批车辆运粮草,
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
让大将淳于琼等率领一万余人护送,
宿绍营北四十里。
停留在袁绍大营以北四十里处。
沮授说绍:
沮授劝袁绍说:
“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
“可派遗蒋奇率一支军队,在运粮队的外围巡逻,
以绝曹操之钞。”
以防曹操派军袭击。”
绍不从。
袁绍不听。
许攸曰:
许攸说:
“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
“曹操兵少,而集中全力来抵抗我军,
许下余守,
许都由剩下的人守卫,
势必空弱。
防备一定空虚,
若分遣轻军,
如果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
星行掩袭,
连夜奔袭,
许可拔也。
可以攻陷许都。
许拔,
占领许都后,
则奉迎天子以讨操,
就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
操成禽矣。
必能捉住曹操。
如其未溃,
假如他未立刻溃散,
可令首尾奔命,
也能使他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
破之必也。”
一定可将他击败。”
绍不从,
袁绍不同意,
曰:
说:
“吾要当先取操。”
“我一定要先捉住曹操。”正在这时,
会攸家犯法,
许攸家里有人犯法,
审配收系之,
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
攸怒,
许攸知道后大怒,
遂奔操。
就投奔曹操。
操闻攸来,
曹操听说许攸前来,等不及穿鞋,
跣出迎之,
光着脚出来迎接他,
抚掌笑曰:
拍手笑着说:
“子卿远来,
“许子卿,你远道而来,
吾事济矣!”
我的大事可成功了!”
既入坐,
入座以后,
谓操曰:
许攸对曹操说:
“袁氏军盛,
“袁军势大,
何以待之?
你有什么办法对付他?
今有几粮乎?”
现在还有多少粮草?”
操曰:
曹操说:
“尚可支一岁。”
“还可以支持一年。”
攸曰:
许攸说:
“无是,
“没有那么多,
更言之!”
再说一次。”
又曰:
曹操又说:
“可支半岁。”
“可以支持半年。”
攸曰:
许攸说:
“足下不欲破袁氏邪,
“您不想击破袁绍吗?
何言之不实也!”
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操曰:
曹操说:
“向言戏之耳。
“刚才只是开玩笑罢了,
其实可一月,
其实只可应付一个月,
为之柰何?”
怎么办呢?”
攸曰:
许攸说:
“公孤军独守,
“您孤军独守,
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
外无救援,而粮草已尽,
此危急之日也。
这是危急的关头。
袁氏辎重万余乘,
袁绍有一万多辆辎重车,
在故市、乌巢,
在故市、乌巢,
屯军无严备,
守军戒备不严密,
若以轻兵袭之,
如果派轻装部队袭击,
不意而至,
出其不意而来,
燔其积聚,
焚毁他们的粮草与军用物资,
不过三日,
不出三天,
袁氏自败也。”
袁绍大军就会自行溃散。”
操大喜,
曹操大喜,
乃留曹洪、荀攸守营,
于是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大营,
自将步骑五千人,
亲自率领五千名步骑兵出击。
皆用袁军旗帜,
军队一律用袁军的旗号,
衔枚缚马口,
兵士嘴里衔着小木棍,把马嘴绑上,以防发出声音,
夜从间道出,
夜里从小道出营,
人抱束薪,
每人抱一捆柴草。
所历道有问者,
经过的路上遇到有人盘问,
语之曰:
就回答说:
“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
“袁公恐怕曹操袭击后方辎重,
遣兵以益备。”
派兵去加强守备。”
闻者信以为然,
听的人信以为真,
皆自若。
全都毫无戒备。
既至,
到达乌巢后,
围屯,
围住袁军辎重,
大放火,
四面放火,
营中惊乱。
袁军营中大乱。正在这时,
会明,
天已渐亮,
琼等望见操兵少,
淳于琼等看到曹军兵少,
出陈门外,
就在营外摆开阵势,
操急击之,
曹操进军猛击,
琼退保营,
淳于琼等抵挡不住,退守营寨,
操遂攻之。
于是曹军开始进攻。
绍闻操击琼,
袁绍听到曹操袭击淳于琼的消息,
谓其子谭曰:
对儿子袁谭说:
“就操破琼,
“就算曹操攻破淳于琼,
吾拔其营,
我去攻破他的大营,
彼固无所归矣!”
让他无处可归。”于是,
乃使其将高览、张等攻操营。
派遣大将高览、张去攻打曹军大营。
曰:
张说:
“曹公精兵往,
“曹操亲率精兵前去袭击,
必破琼等,
必能攻破淳于琼等,他们一败,
琼等破,
辎重被毁,
则事去矣,
则大势已去,
请先往救之。”
请先去救援淳于琼。”
郭图固请攻操营。
郭图坚持要先攻曹操营寨。
曰:
张说:
“曹公营固,
“曹操营寨坚固,
攻之必不拔。
一定不能攻克。
若琼等见禽,
如果淳于琼等被捉,
吾属尽为虏矣。”
我们都将成为俘虏。”
绍但遣轻骑救琼,
袁绍只是派轻兵去援救淳于琼,
而以重兵攻操营,
而派重兵进攻曹军大营,
不能下。
未能攻下。
绍骑至乌巢,
袁绍增援的骑兵到达乌巢,
操左右或言“贼骑稍近,
曹操左右有人说:“敌人的骑兵逐渐靠近,
请分兵拒之。”
请分兵抵抗。”
操怒曰:
曹操怒喝道:
“贼在背后,
“敌人到了背后,
乃白!”
再来报告!”
士卒皆殊死战,
曹军士兵都拼死作战,
遂大破之,
于是大破袁军,
斩琼等,
斩杀淳于琼等,
尽燔其粮谷,
烧毁袁军全部粮秣。
士卒千余人,皆取其鼻,
将一千余名袁军士兵的鼻子全都割下,
牛马割唇舌,
将所俘获的牛马的嘴唇、舌头也割下,
以示绍军。
拿给袁绍军队看。
绍军将士皆惧。
袁军将士看到后,大为恐惧。
郭图惭其计之失,
郭图因自己的计策失败,心中羞愧,
复谮张于绍曰:
就又去袁绍那里诬告张,说:
“快军败。”
“张听说我军失利,十分幸灾乐祸。”张听说后,
忿惧,
又恨又怕,
遂与高览焚攻具,
就与高览烧毁了攻营的器械,
诣操营降。
到曹营去投降。
曹洪疑不敢受,
曹洪生怕中计,不敢接受他们投降。
荀攸曰:
荀攸说:
“计画不用,
“张因为计策不为袁绍采用,
怒而来奔,
一怒之下来投奔,
君有何疑!”
您有什么可怀疑的!”
乃受之。
于是接受张、高览的投降。
于是绍军惊扰,
于是,袁军惊恐,
大溃。
全面崩溃。
绍及谭等幅巾乘马,
袁绍与袁谭等戴着头巾,骑着快马,
与八百骑渡河。
率领八百名骑士渡过黄河而逃。
操追之不及,
曹军追赶不及,
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
但缴获了袁绍的全部辎重、图书和珍宝。
余众降者,
袁军残部投降,
操尽坑之,
全部被曹操活埋掉,
前后所杀七万余人。
先后杀死的有七万余人。
沮授不及绍渡,
沮授来不及跟上袁绍渡河逃走,
为操军所执,
被曹军俘虏,
乃大呼曰:
于是他大喊:
“授不降也,
“我不是投降,
为所执耳!”
只是被擒!”
操与之有旧,
曹操和他是老相识,
迎谓曰:
亲自来迎接他,对他说:
“分野殊异,
“咱们处在不同的地区,
遂用圮绝,
一直被隔开不能相见,
不图今日乃相禽也!”
想不到今天你会被我捉住。”
授曰:
沮授说:
“冀州失策,
“袁绍失策,
自取奔北。
自取失败。
授知力俱困,
我的才智和能力全都无法施展,
宜其见禽。”
该当被擒。”
操曰:
曹操说:
“本初无谋,
“袁绍缺乏头脑,
不相用计,
不能采用你的计策,
今丧乱未定,
如今,天下战乱未定,
方当与君图之。”
我要与你一同创立功业。”
授曰:
沮授说:
“叔父、母弟,
“我叔父与弟弟的性命,
县命袁氏,
都控制在袁绍手中。如果蒙您看重,
若蒙公灵,
就请快些杀我,
速死为福。”
这才是我的福气。”
操叹曰:
曹操叹息说:
“孤早相得,
“我如果早就得到你,
天下不足虑也。”
天下大事都不值得担忧了。”于是,
遂赦而厚遇焉。
赦免沮授,并给予他优厚待遇。不久,
授寻谋归袁氏,
沮授策划逃回袁绍军中,
操乃杀之。
曹操这才将他杀死。
操收绍书中,
曹操收缴袁绍的往来书信,
得许不及军中人书,
得到许都官员及自己军中将领写能袁绍的信,
皆焚之,
他将这些信全部烧掉,
曰:
说:
“当绍之强,
“当袁绍强盛之时,
孤犹不能自保,
连我都不能自保,
况众人乎!”
何况众人呢!”
冀州城邑多降于操。
冀州属下的郡县多投降曹操。
袁绍走至黎阳北岸,
袁绍逃到黎阳的黄河北岸,
入其将军蒋义渠营,
进入部将蒋义渠营中,
把其手曰:
握着他的手说:
“孤以首领相付矣!”
“我把脑袋托付给你了。”
义渠避帐而处之,
蒋义渠把大帐让给袁绍,
使宣号令。
让他在内发号施令,
众闻绍在,
袁军残部知道袁绍还在,
稍复归之。
又逐渐聚集起来。
或谓田丰曰:
有人对田丰说:
“君必见重矣。”
“您一定会受到重用。”
丰曰:
田丰说:
“公貌宽而内忌,
“袁绍外貌宽厚而内心猜忌,
不亮吾忠,
不能明白我的一片忠心,
而吾数以至言之,
而我屡次因直立相劝而触怒了他,
若胜而喜,
如果他因胜利而高兴,
犹能救我,
或许能赦免我;
今战败而恚,
现在因战败而愤恨,
内忌将发,
妒心将要发作,
吾不望生。”
我不指望能活下去。”
绍军士皆拊膺泣曰:
袁军将士都捶胸痛哭,说:
“向令田丰在此,
“假如田丰在这里,
必不至于败。”
一定不至于失败。”
绍谓逢纪曰:
袁绍对逢纪说:
“冀州诸人闻吾军败,
“留在冀州的众人,听到我军失败,
皆当念吾,
都会挂念我;
惟田别驾前谏止吾,
只有田丰以前曾经劝阻我出兵,
与众不同,
与众人不同,
吾亦惭之。”
我也感到心中有愧。”
纪曰:
逢纪说:
“丰闻将军之退,
“田丰听说将军失利,
拊手大笑,
拍手大笑,
喜其言之中也。”
庆幸他的预立实现了。”
绍于是谓僚属曰:
袁绍于是对僚属说:
“吾不用田丰言,
“我没有用田丰的计策,
果为所笑。”
果然被他取笑。”
遂杀之。
就下令把田丰处死。
初,
起初,
曹操闻丰不从戎,
曹操听说田丰没有随军出征,
喜曰:
高兴地说:
“绍必败矣。”
“袁绍必败无疑。”
及绍奔遁,
到袁绍大败逃跑时,
复曰:
曹操又说:
“向使绍用其别驾计,
“假如袁绍采用田丰的计策,
尚未可知也。”
胜败还难以预料。”
审配二子为操所禽,
审配的两个儿子被曹军俘虏。
绍将孟贷言于绍曰:
袁绍部将孟岱对袁绍说:
“配在位专政,
“审配官居高位,专权独断,
族大兵强,
家族人丁旺盛,兵马十分精锐,
且二子在南,
而且他两个儿子都在曹操手中,
必怀反计。”
一定会心生背叛之意。”
郭图、辛评亦以为然。
郭图、辛评也以为如此。
绍遂以岱为监军,
袁绍就委任孟岱为监军,
代配守邺。
代规审配镇审邺城。
护军逢纪素与配不睦,
护军逢纪一向与审配不和睦,
绍以问之,
袁绍去征询逢纪的意见,
纪曰:
逢纪说:
“配天性烈直,
“审配天性刚直,
每慕古人之节,
经常仰慕古人的气节,
必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
一定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在敌人手中而作出不义的事来。
愿公勿疑。”
希望您不要怀疑。”
绍曰:
袁绍说:
“君不恶之邪!”
“你不恨他吗?”
绍曰:
逢纪说:
“先所争者,私情也;今所陈者,
“以前我与他争执是私人小事,
国事也。”
如今我所说的是国家大事。”
绍曰:
袁绍说:
“善!”
“好!”于是,
乃不废配,
没有罢免审配的职务。自此以后,
配由是更与纪亲。
审配与逢纪的关系日益亲近。
冀州城邑叛绍者,
冀州属下一些背叛袁绍的城邑,
绍稍复击定之。
袁绍逐渐收复平定。
绍为人宽雅,
袁绍为人宽厚文雅,
有局度,
有气度,
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
而性矜愎自高,
但性格刚愎自用,
短于从善,
难于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
故至于败。
所以最终失败。
冬,
冬季,
十月,
十月,
辛亥,
辛亥(十二日),
有星孛于大梁。
有异星出现在大梁星次。
庐江太守李术攻杀扬州刺史严象,
庐江郡太守李术袭击扬州刺史严象,将严象杀死。
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各聚众数万在江淮间,
庐江人梅乾、雷绪、陈兰等各自聚集数万人,分布于江、淮之间。
曹操表沛国刘馥为扬州刺史。
曹操上表推荐沛国人刘馥担任扬州刺史。
时扬州独有九江,
当时扬州属下只有九江郡控制在曹操手中,
馥单马造合肥空城,
刘馥单人匹马到合肥这座空城来上任,
建立州治,
在合肥建立州府,
招怀乾、绪等,
招抚梅乾、雷绪等,
皆贡献相继。
他们都相继向朝廷进贡。
数年中,
数年之中,
恩化大行,
广施恩德,推行教化,
流民归者以万数。
来归附的流民数以万计。
于是广屯田,兴陂;
于是刘馥广开屯田,
官民有畜,乃聚诸生,
大修水利官府与百姓都有积蓄。
立学校;
于是召集学生兴建学校。
又高为城垒,
又加高城墙、堡垒,
多积木石,
积聚守城用的滚木石块,
以修战守之备。
加强作战和防守的准备。
曹操闻孙策死,
曹操听到孙策的死讯,
欲因丧伐之。
打算乘孙权等正在办丧事之机,大举讨伐。
侍御史张谏曰:
侍御史张说:
“乘人之丧,
“乘人办丧事进行讨伐,
既非古义,
是不符合古代道义的,
若其不克,
如果不能攻克,
成雠弃好,
便化友为敌,
不如因而厚之。”
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待他。”
操即表权为讨虏将军,
于是曹操上表推荐孙权担任讨虏将军,
领会稽太守。
兼任会稽郡太守。
操欲令辅权内附,
曹操想让张辅佐孙权,劝导孙权归附朝廷,于是,
乃以为会稽东部都尉。
上表推荐张担任会稽郡东部都尉。
至吴,
张来到吴郡,
太夫人以权年少,
孙权的母亲吴夫人认为孙权年纪尚轻,
委与张昭共辅之。
委托张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
思惟补察,
张一心辅政,
知无不为。
尽心尽力。
太夫人问扬武都尉会稽董袭曰:
吴夫人向扬武校尉、会稽人董袭说:
“江东可保不?”
“江东能保得住吗?”
袭曰:
董袭说:
“江东有山川之固,
“江东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
孙策将军的恩德留在民间,
讨虏承基,
孙权将军继承基业,
大小用命,
大小官员都拥护他。
张昭秉众事,
张昭主持大局。
袭等为爪牙,
我们这些武将作为爪牙,
此地利人和之时也,
这正是地利人和之时,
万无所忧。”
万无一失,不必担忧。”
权遣张之部,
孙权派遣张到会稽郡上任,
或以本受北任,
有人认为张本是朝廷任命的官员,
嫌其志趣不止于此,
疑心他的志向不仅在此,
权不以介意。
但孙权并不因此而介意。
鲁肃将北还,
鲁肃将要返回北方故乡,
周瑜止之,
周瑜劝他留下,
因荐肃于权曰:
并向孙权推荐说:
“肃才宜佐时,
“鲁肃才干出众,
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应当委以重任,还要多延聘一些他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
权即见肃,
孙权立即接见鲁肃,
与语,
与他交谈,
悦之。
大为赏识。
宾退,
等到宾客都告辞后,
独引肃合榻对饮,
单独留下鲁肃,把坐榻合在一处,相对饮酒。
曰:
孙权说:
“今汉室倾危,
“如今汉王室垂危,
孤思有桓、文之功,
我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
君何以佐之!”
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我?”
肃曰:
鲁肃说:
“昔高帝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
“从前,汉高祖刘邦打算尊奉义帝,但并未如愿,
以项羽为害也。
是因为项羽从中阻碍。
今之曹操,
如今的曹操,
犹昔项羽,
正象当年的项羽,
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
将军有什么办法去效仿齐桓公、晋文公呢?
肃窃料之,
我私下推测,
汉室不可复兴,
汉朝王室已不能复兴,
曹操不可卒除,
曹操也不能一下就被消灭掉。
为将军计,
为将军打算,
惟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耳。
只有保守江东,以观察天下大局的变化。
若因北方多务,
如果能乘曹操在北方用兵,无暇南顾之机,
剿除黄祖,
消灭黄祖,
进伐刘表,
进讨刘表,
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把长江流域全部控制,
此王业也。”
这就能建立帝王之业。”
权曰:
孙权说:
“今尽力一方,
“如今我尽力经营一方,
冀以辅汉耳,
只是希望辅佐汉王室罢了,
此言非所及也。”
你所说的这些我还没有想到。”
张昭毁肃年少粗疏,
张昭诽谤鲁肃年轻、粗疏,
权益贵重之,
但孙权却越发重视鲁肃,
赏赐储,
赏赐给他财物,
富拟其旧。
使鲁肃的豪富同鲁家当年一样。
权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
孙权检查属下的低级将领,
并合之。
将部下兵力较少而能力又差的加以合并。
别部司马汝南吕蒙,
别部司马、汝南人吕蒙,
军容鲜整,
部下军容整齐,
士卒练习。
训练有素,
权大悦,
孙权大为夸奖,
增其兵,
为他增兵,
宠任之。
并加以宠任。
功曹骆统劝权尊贤接士,
功曹络统劝孙权尊敬贤才,接纳各地士人,
勤求损益,
勤于征询对自己的意见;
飨赐之日,
在宴会赏赐的日子,
人人别进,
个别接见,
问其燥湿,
询问生活起居,
加以密意,
以示亲近;
诱谕使言,
鼓励发言,
察其志趣。
观察他们的能力与志向。
权纳用焉。
孙权都采纳了。
统,俊之子也。
骆统是络俊的儿子。
庐陵太守孙辅恐权不能保江东,
庐陵太守孙辅恐怕孙权不能保住江东,
阴遣人赍书呼曹操。
暗中派人送信给曹操,请他率军南下。
行人以告,
那个送信密使报告了孙权,
权悉斩辅亲近,
孙权把孙辅左右的亲信全部处死,
分其部曲,
分散孙辅的部属,
徒辅置东。
把他迁徒到东部看管起来。
曹操表征华歆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曹操上表朝廷,征召华歆为议郎,参议司空府的军务。
庐江太守李术不肯事权,
庐江郡太守李术不肯服从孙权,
而多纳其亡叛。
而且收容孙权部下的叛徒。
权以状白曹操曰:
孙权把这些情况报告曹操,说:
“严刺史昔为公所用,
“扬州刺史严象,是您从前任用的,
而李术害之,
却被李术杀害。
肆其无道,
李术肆无忌惮地杀害朝廷官员,
宜速诛灭。
应当尽早诛灭。
今术必复诡说求救。
如今我出兵征讨,李术必定还会花言巧语,向朝廷求救。
明公居阿衡之任,
您身负天下重任,
海内所瞻,
一举一动,都会被全国所注意。
愿救执事,
请求您告诉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
勿复听受。”
不要再听信李术的话。”
因举兵攻术于皖城。
于是孙权进军皖城,围攻李术。
术求救于操,
李术向曹操求救,
操不救。
曹操不加理睬。于是孙权攻下皖城,
遂屠其城,
放纵士兵屠城,
枭术首,
砍下李术的人头示众,
徒其部曲二万余人。
把李术的部属二万余人都迁到自己的控制区内。
刘表攻张羡,
刘表进攻长沙郡太守张羡,
连年不下。
连年不能攻克。
曹操方与袁绍相拒,
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对峙,
未暇救之。
分不出兵力来救张羡。
羡病死,
张羡病死后,
长沙复立其子怿。
长沙人又拥立他的儿子张怿接替他的职务。
表攻怿及零、桂,
刘表进攻张怿以及零陵、桂阳两郡,
皆平之。
全部平定。从此,
于是表地方数千里,
刘表拥有土地数千里,
带甲十余万,
军队十余万,
遂不供职贡,
便不再向朝廷进贡。
郊祀天地,
他在郊外祭祀天地,
居处服用,
住处和衣服器具,
僭拟乘舆焉。
都仿照皇帝的式样。
张鲁以刘璋暗懦,
张鲁认为刘璋懦弱无能,
不复承顺,
不再服从刘璋的命令,
袭别部司马张,
袭击别部司马张,
杀之而并其众。
杀死张而吞并了他的队伍。
璋怒,
刘璋大怒,
杀鲁母及弟,
杀死张鲁的母亲和弟弟,
鲁遂据汉中,
于是张鲁占据汉中地区,
与璋为敌。
与刘璋为敌。
璋遣中郎将庞羲击之,
刘璋派中郎将庞羲进攻张鲁,
不克。
未能取胜。
璋以羲为巴郡太守,
刘璋委任庞羲为巴郡太守,
屯阆中以御鲁。
驻守阆中,抵抗张鲁。
羲辄召汉昌民为兵,
庞羲未请示刘璋,就召集汉昌的人为兵,
或构羲于璋,
有人向刘璋诬告庞羲图谋不轨,
璋疑之。
刘璋起疑。
赵韪数谏不从,
赵韪屡次劝告刘璋,刘璋不加理睬,
亦恚恨。
赵韪也怀恨在心。
初,
当初,
南阳、三辅民流入益州者数万家,
南阳及三辅地区的百姓因避难而流亡到益州的有数万家,
刘焉悉收以为兵,
刘璋的父亲刘焉把他们都收编为部队,
名曰东州兵。
称为东州兵。
璋性宽柔,
刘璋性格宽厚而仁慈,
无威略,
没有威信,
东州人侵暴旧民,
东州兵欺压侵掠益州原有的居民,
璋不能禁。
刘璋不能禁止。
赵韪素得人心,
赵韪一向深得民心,
因益州士民之怨,
便利用益州百姓对刘璋的怨恨,
遂作乱,
起兵反抗,
引兵数万攻璋;
率军数万人进攻刘璋。
厚赂荆州,
赵韪还给荆州牧刘表送去厚礼,
与之连和;
与他联盟。
蜀郡、广汉、犍为皆应之。
蜀郡、广汉郡、犍为郡都起来响应赵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