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读典籍

魏书

魏书一 武帝纪

记述曹操生平事迹,展现其从举义兵到统一北方的军政才能与历史评价。

曹操袁绍吕布董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青州兵屯田制挟天子以令诸侯魏国

魏书二 文帝纪

记载魏文帝曹丕生平及受汉禅让建魏始末,详述政治举措、军事行动与文化制度

曹丕禅让黄龙见谯符谶终制孙权归附五铢钱皇览

魏书三 明帝纪

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经历多次对外战争,实施律令改革与文化建设,大兴土木营建宫室,晚年托孤司马懿。

明帝即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曹真曹休公孙渊鲜卑洛阳宫天象律令改革祭祀封赏叛乱天灾辽东谥号宗庙军事策略

魏书四 三少帝纪

记载曹魏三少帝更替过程,展现司马氏专权与皇权斗争,最终完成魏晋禅代。

齐王芳高贵乡公髦陈留王奂司马宣王曹爽辅政废立淮南三叛禅让嘉平政变

魏书五 后妃传

记述曹魏后妃制度沿革及诸皇后生平,展现后妃家族与政治互动关系。

后妃制度魏国皇后册封追谥母仪之德政治影响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

记述董卓乱政始末、袁绍崛起与官渡之败、刘表割据荆州等汉末群雄事略

董卓袁绍刘表废立官渡之战郿坞吕布王允李傕郭汜

魏书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

记述吕布反复无常终遭诛灭,张邈叛曹失败身死,臧洪守节死战尽显忠烈。

吕布张邈臧洪董卓袁绍曹操陈宫陈登义兵反覆射戟守城盟誓诛卓徐州兖州赤兔马白门楼杀妾飨士忠烈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

记述公孙瓒、公孙度、陶谦及张杨等七人割据与兴衰,展现汉末群雄并起、相互征伐的历史图景。

公孙瓒刘虞袁绍陶谦张杨公孙度张燕张绣张鲁鲜卑乌丸黄巾黑山贼辽东幽州徐州义舍割据叛乱归降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

本传记载夏侯惇、夏侯渊及曹氏诸将生平事迹,详述其从曹操起兵、征战四方到曹魏建立的重要功绩,展现宗室将领的兴衰历程。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曹爽韩浩劫质官渡之战渭南之战汉中合肥之战高平陵之变虎豹骑征西将军大将军三族夷灭忠侯谥号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

本传记载荀彧、荀攸、贾诩三位曹魏重要谋士的生平事迹,重点描述他们在战略决策、战役谋划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与曹操的互动关系。

荀彧荀攸贾诩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挟天子以令诸侯兖州奇策四胜论

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记载汉末魏初袁涣、张范、田畴等名士的忠义事迹与高洁品行,展现乱世中的士人风骨。

忠义屯田拒仕清节礼法征辟隐逸治国道德战乱

魏书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本传记述崔琰等六位曹魏名臣的生平,突显其刚直谏诤、清正守节的事迹及悲剧结局。

崔琰毛玠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谏言选举刚正冤死清公典刑屯田

魏书十三 锺繇华歆王朗传

《魏书十三》记述锺繇、华歆、王朗三位曹魏重臣的生平事迹,展现其政治军事才能及礼法主张,兼录子嗣功业。

锺繇华歆王朗肉刑关中曹操汉献帝官渡之战司马懿王肃政治主张军事策略廷尉三公儒学谏言魏晋制度经学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

记载程昱、郭嘉等曹魏谋臣的智谋事迹与政治军事贡献,展现三国谋略博弈。

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曹操智谋守城预言劝谏校事官五等爵关羽围樊孙策之死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刘馥等曹魏重臣在军事防御、农业水利、地方治理等方面贡献卓著,稳固政权基础。

刘馥司马朗梁习张既温恢贾逵屯田芍陂合肥太学改革贾侯渠州郡置兵卞庄刺虎董安于李孚杨沛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

魏书记载任峻屯田安民,苏则平叛刚直,杜畿治河东宽严相济,郑浑课农兴利,仓慈抚边惠民,皆魏代良守。

任峻苏则杜畿郑浑仓慈屯田官渡之战河西平叛考课制度治理有方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记载曹魏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生平战功,重点描述合肥之战、水淹七军等经典战役及人物结局。

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合肥之战昌豨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孙权

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记载魏国李典、李通、臧霸、文聘、许褚、典韦、庞德等将领生平及忠勇事迹。

李典李通臧霸文聘许褚典韦庞德合肥之战官渡之战忠义

魏书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

记述曹彰骁勇善战与曹植才高遭忌的生平,展现曹魏宗室权力斗争与个人命运。

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曹操曹丕北征乌丸夺嫡之争文学才华杨修封爵上疏自试

魏书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

记述曹操、曹丕子嗣的封爵、生平及重要事件,反映曹魏宗室制度及权力斗争。

封爵谥号嗣子追封曹魏宗室权力斗争诸侯制度

魏书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

记载王粲、卫觊、刘廙、傅嘏等汉魏名臣的生平事迹,突出其文学成就、政治建言及历史事件。

王粲蔡邕建安七子陈琳卫觊刘廙傅嘏考课法盐铁制度强记默识

魏书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

本传记载桓阶、陈群等魏国重臣的政治谋略与治国贡献,涉及储君之争、法律改革、军事策略等重要事件。

桓阶陈群九品官人法复肉刑姜维劝谏选举张羡诸葛亮考课法

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

记述曹魏时期和洽等六位名臣的生平事迹,突出其政治才能、品德及对时局的影响。

和洽常林杨俊杜袭赵俨裴潜避乱劝谏节俭治军

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

记述韩暨、崔林、高柔、孙礼、王观五位魏国名臣的生平事迹,展现其治绩、谏言与品德风范。

韩暨崔林高柔孙礼王观水排考课论争界案窦礼案司空司徒太常刚直法治清廉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记载辛毗、杨阜、高堂隆三位魏国忠臣的谏争事迹与治国主张

辛毗杨阜高堂隆谏言征伐治理天象示警节俭忠臣魏书

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

《魏书·满田牵郭传》记载满宠、田豫、牵招、郭淮四位曹魏名臣良将的生平事迹,展现其执法、御敌、治边的卓越才能与忠贞品格。

满宠田豫牵招郭淮执法严明军事谋略边疆治理三国名将

魏书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

《徐胡二王传》记述徐邈、胡质、王昶、王基四位曹魏名臣的生平事迹,突出其清廉治政、军事才能与治国方略。

徐邈胡质王昶王基中圣人凉州治理考课之法屯田节俭军事策略

魏书二十八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记载曹魏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邓艾、锺会五将生平,重点描述淮南三叛及灭蜀战役,展现曹魏末期权力斗争。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邓艾锺会叛乱军事策略淮南三叛灭蜀司马氏

魏书二十九 方技传

记载华佗、杜夔等方技之士的非凡技艺,展现汉魏时期医学、音乐、占卜等领域的玄妙绝技。

华佗杜夔朱建平周宣管辂医术相术占梦卜筮麻沸散五禽戏导引术雅乐预言曹操

魏书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

记述汉末至曹魏时期北方乌丸、鲜卑及东夷各族兴衰,详载其与中原政权的军事、政治互动及地理风俗。

乌丸鲜卑匈奴东夷曹操袁绍轲比能蹋顿夫馀高句丽倭人公孙渊毌丘俭朝贡征讨部族盟约刺杀习俗地理

蜀书

蜀书一 刘二牧传

刘焉父子割据益州,刘璋最终降刘备,评其天命不可妄求。

刘焉刘璋益州董扶张鲁庞羲赵韪贾龙刘备州牧

蜀书二 先主传

刘备出身汉室,历经创业,联吴抗曹,取益州,建蜀汉,终成帝业,病逝白帝城。

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赤壁之战益州荆州汉中称王夷陵之战白帝托孤

蜀书三 后主传

后主刘禅继位后由诸葛亮辅政,多次北伐曹魏,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姜维相继执政,最终投降邓艾,蜀汉灭亡。

后主刘禅诸葛亮姜维蒋琬费祎北伐南征投降谯周邓艾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

记载刘备与刘禅妻妾及子孙生平,涉及追谥、政治事件及家族命运。

刘备甘皇后穆皇后张皇后刘永刘理赵云诸葛亮法正黄皓追谥合葬封王宦官干政蜀亡

蜀书五 诸葛亮传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提出三分天下战略,治国有方,五次北伐未竟,病逝五丈原获忠武侯谥。

诸葛亮刘备隆中对赤壁之战出师表北伐木牛流马托孤街亭失守忠武侯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

记述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位蜀汉名将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勇猛忠义与历史结局。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刘备曹操孙权刮骨疗毒斩颜良断桥拒敌义释严颜定军山汉寿亭侯五虎将谥号忠义威震华夏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

庞统法正作为刘备重要谋士,分别献策取益州、定汉中,展现超凡智略却皆早逝,奠定蜀汉基业。

庞统法正刘备诸葛亮刘璋荆州益州汉中战略谋士司马徽张松许靖雒城定军山关内侯荀彧程郭之俦评曰三国志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

记载许靖等六位蜀汉名臣的生平事迹,展现其政治才能与品格风范。

许靖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秦宓董卓孙策刘璋诸葛亮选举流亡劝谏辩论蜀科评曰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

记载蜀汉董和、刘巴、马良、陈震、董允等重臣生平,展现其清廉忠贞及治国事迹。

董和刘巴马良马谡陈震董允诸葛亮黄皓清廉忠诚街亭之战出使东吴辅政宦官乱政蜀汉群臣治国方略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记述蜀汉刘封、彭羕等七人因性格缺陷或权力斗争招致祸患,展现人才与制度矛盾。

刘封孟达诸葛亮关羽彭羕廖立李严魏延杨仪权力斗争赐死降魏废立占梦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

记述蜀汉霍峻、王连、向朗、张裔、杨洪、费诗六臣事迹,展现其忠勇、治政、外交与直谏之风。

霍峻王连向朗张裔杨洪费诗守城劝谏盐铁梓潼诸葛亮孙权关羽孟达蜀汉忠诚治理外交直谏传记

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本篇记述蜀汉杜微、谯周等十余位文臣的生平事迹,重点展现学术传承、政治谋略及蜀汉灭亡过程。

蜀汉儒学占候劝谏谯周刘禅邓艾投降学术争议人物列传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

蜀汉六将黄权、李恢、吕凯、马忠、王平、张嶷的忠勇事迹与边疆治理功绩。

黄权李恢吕凯马忠王平张嶷谏言南征镇守平乱

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

记述蒋琬、费祎、姜维三位蜀汉重臣生平,展现其治国才能与军事策略,终因时势所限未能延续汉祚。

蒋琬费祎姜维诸葛亮蜀汉尚书令北伐降魏政变治国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

本篇记载蜀汉邓芝、张翼、宗预、杨戏等人物生平,重点描述邓芝促成吴蜀联盟、张翼征讨蛮夷、宗预外交应对及杨戏著史等事。

邓芝张翼宗预杨戏吴蜀联盟出使征讨尚书假节忠义

吴书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孙坚早年显勇,讨伐黄巾、董卓,奠定基业;孙策继承父志,平定江东,遇刺早逝,孙权继位。

孙坚孙策董卓袁术黄巾之乱讨伐江东阳人之战孙破虏吴郡

吴书二 吴主传

记述孙权继位江东、联刘抗曹、经略荆州、建立吴国及晚年统治的重要历程

孙权赤壁之战荆州合肥称帝山越周瑜吕蒙鲁肃张昭

吴书三 三嗣主传

记述东吴三位嗣主孙亮、孙休、孙皓的继位更替、权臣争斗及东吴衰亡过程。

孙亮孙休孙皓诸葛恪孙峻孙綝废立政变东兴之战权臣

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吴书四》记述刘繇避乱扬州与孙策争锋,太史慈勇救孔融后归孙策,士燮治理交州归附孙权终因家族内乱衰亡。

刘繇太史慈士燮孙策笮融孙权孔融刘备扬州刺史豫章辽东交州山越建安绥南中郎将龙度亭侯建昌都尉

吴书五 妃嫔传

记述孙权多位妃嫔生平及其家族政治影响,揭示后宫斗争与政权更迭关联。

孙权妃嫔政治斗争废立追封谮毁巫觋继位家族

吴书六 宗室传

孙吴宗室成员辅佐孙策、孙权,参与重要战役,镇守边陲,巩固基业。

孙静孙瑜孙皎孙奂孙贲孙辅孙翊孙韶孙桓查渎之战濡须麻保二屯宗室战略官职镇守刘备吕蒙甘宁孙权

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

记载张昭、顾雍、诸葛瑾、步骘辅佐孙权的事迹,展现其忠直品格与政治智慧。

张昭顾雍诸葛瑾步骘孙权劝谏丞相辅佐吕壹案交州

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

本传记述张纮等五位孙吴重臣的生平事迹,展现其政治谋略与儒学修养。

张纮严畯程秉阚泽薛综劝谏儒学治理孙吴传记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

记载周瑜、鲁肃、吕蒙三位东吴名将的传记,突出赤壁之战、荆州争夺等重大事件及其战略贡献。

周瑜鲁肃吕蒙孙权赤壁之战荆州江东曹操关羽吴书

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本传记载孙吴十二位虎臣的生平战绩,展现江东将领群体在开疆拓土、辅佐孙氏三代过程中的忠勇表现。

孙吴将领征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山越平定官职升迁忠勇事迹江东基业

吴书十一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

记述朱治、朱然、吕范、朱桓及其子孙在孙吴时期的军事与政治贡献,突出其忠诚与战绩。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孙权孙策江陵之战濡须山越合肥之战

吴书十二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本传记载虞翻、陆绩等东吴名臣事迹,展现其忠直品格与坎坷命运。

直谏忠义才学谪迁战功

吴书十三 陆逊传

陆逊辅佐孙权,智取荆州、夷陵火攻破刘备,历任要职治国安邦,其子陆抗继承遗志守卫吴国。

陆逊孙权吕蒙关羽刘备夷陵之战火攻荆州陆抗西陵之战丞相劝谏山越淳于式孙桓诸葛瑾曹休步阐羊祜治国

吴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

记载孙权五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的生平事迹,重点描述太子废立之争与诸王政治命运。

孙登孙和孙霸储位之争临终上疏宾客谏言赐死徙封评曰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

本传记载贺齐、全琮、吕岱、周鲂、锺离牧五位东吴将领平定山越、智破敌军的事迹,突显其军事才能与品德。

山越讨伐诈降让稻孙权贺齐全琮吕岱周鲂锺离牧

吴书十六 潘濬陆凯传

本文记述潘濬执法严明、讨伐蛮夷,陆凯忠谏孙皓二十事,展现二人忠直品格与东吴末期内政危机。

潘濬陆凯孙权孙皓校事吕壹五谿蛮夷谏言武昌迁都童谣社稷之臣

吴书十七 是仪胡综传

是仪、胡综辅佐孙权,参与军政大事,忠诚节俭,文才卓著,助吴国稳固基业。

是仪胡综孙权吕蒙忠诚节俭改姓黄龙赋伪降文隐蕃归吴

吴书十八 吴范刘惇赵达传

记载三国吴国三位精于天文术数的方士吴范、刘惇、赵达的占验事迹及其与孙权的互动。

吴范刘惇赵达占验术数孙权太乙九宫一算预言秘术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

记述诸葛恪平山越、东兴之战及被诛始末,兼叙孙峻、孙綝专权及滕胤、濮阳兴等人事迹,展现东吴后期权力斗争

诸葛恪孙权孙峻孙綝滕胤山越东兴之战政变权谋濮阳兴

吴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

孙皓统治时期王蕃、楼玄、贺邵、韦曜等忠臣因直谏相继遭迫害,反映暴政下忠臣悲剧。

孙皓忠臣谏言迫害暴政直谏昏君流放吴国史官

上三国志注表

上三国志注表

裴松之奉诏注解《三国志》,补缺纠谬,广搜异闻,成书后谦辞上呈。

裴松之陈寿三国志注补阙纠谬元嘉六年陛下异闻自谦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