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 读典籍

← 返回《三国志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吴书二 吴主传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陈寿

孙坚早年显勇,讨伐黄巾、董卓,奠定基业;孙策继承父志,平定江东,遇刺早逝,孙权继位。

孙坚早年事迹

孙坚字文台,
孙坚传,孙坚,字文台, 
吴郡富春人,
吴郡富春人, 
盖孙武之后也。
孙武的后代。 
少为县吏。
他年轻时做过县吏。  
年十七,
十七岁那年, 
与父共载船至钱唐,
他与父亲一同坐船到钱塘, 
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
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从匏里上岸抢掠商人钱财后, 
方於岸上分之,
在岸上分赃, 
行旅皆住,
来往行人都不敢行近, 
船不敢进。
过路船只也不敢前行。 
坚谓父曰:
孙坚对其父说: 
"此贼可击,
“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 
请讨之。
请让我去干。” 
"父曰:
他的父亲说: 
"非尔所图也。
“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坚行操刀上岸,
孙坚当即拿起刀上了岸, 
以手东西指麾,
用手东指西指的, 
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
就像在分派几股队伍去包围强盗的样子。 
贼望见,
那些盗人见他如此情形, 
以为官兵捕之,
以为是官兵来捕捉他们, 
即委财物散走。
吓得赶紧扔掉抢来的钱财四散而逃。 
坚追,
孙坚紧追上去, 
斩得一级以还;
砍下一个强盗的脑袋带转来, 
父大惊。
他的父亲对此大为惊讶。 
由是显闻,
自此孙坚声名大振, 
府召署假尉。
州府召他为假尉。 熹平元年(172), 
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
会稽郡贼人许昌在句章县谋反, 
自称阳明皇帝,
自称为阳明皇帝, 
与其子韶扇动诸县,
与他的儿子许韶煽动起周围各县, 
众以万数。
共招集几万人。 
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
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兵, 
得千馀人,
共得千余人。 
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
与州郡共同合作讨伐并消灭了许昌。 
刺史臧旻列上功状,
刺史臧旻上奏罗列孙坚的功绩, 
诏书除坚盐渎丞,
皇帝下诏任命孙坚为盐渎丞, 
数岁徙盱眙丞,
几年后改为盱眙县丞, 
又徙下邳丞。
后又改任下邳县丞。红潮网 
 

讨伐黄巾与董卓

中平元年,
中平元年(184), 
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
黄巾军首领张角在魏郡发动起义, 
讬有神灵,
假托自己受神灵保佑, 
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
派遣八人前往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宣扬太平道来教化民众。 
而潜相连结,
而各州暗中互相串连, 
自称黄天泰平。
自称黄天泰平。 
三月甲子,
三月初五, 
三十六方一旦俱发,
三十六方一同举起义旗, 
天下响应,
天下百姓纷纷响应, 
燔烧郡县,
焚郡烧县, 
杀害长吏。
斩官杀吏。 
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将兵讨击之。
汉朝廷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领兵征讨。 
俊表请坚为佐军司马,
朱俊上表请派任孙坚为佐军司马, 
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自在家乡起,一直跟随孙坚多年的,当时在下邳的青年们都自愿随他去从军战斗。 
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
孙坚又招募各路商人及淮河、泗水一带的精兵一千多名, 
与俊并力奋击,
与朱俊协力奋战, 
所向无前。
所向无敌。 
汝、颍贼困迫,
汝、颍一带的起义军战斗失利, 
走保宛城。
逃至宛城坚守。 
坚身当一面,
孙坚独当一面,身先士卒, 
登城先入,
登上城墙, 
众乃蚁附,
众兵卒蜂拥而上, 
遂大破之。
大破起义军。 
俊具以状闻上,
朱俊将孙坚作战行为奏明朝廷, 
拜坚别部司马。
诏命孙坚为别部司马。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
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 
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
中郎将董卓征御无功。  
中平三年,
中平三年(186), 
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
朝廷派司空张温代行车骑将军职权, 
西讨章等。
西往讨伐边章等。 
温表请坚与参军事,
张温上表请派孙坚参与军事, 
屯长安。
屯守长安。 
温以诏书召卓,
张温以诏书召见董卓, 
卓良久乃诣温。
董卓过了好久才来见张温。 
温责让卓,
张温责备董卓, 
卓应对不顺。
董卓回话很不客气。 
坚时在坐,
孙坚当时也在座, 
前耳语谓温曰:
向前与张温耳语说: 
"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
“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 
宜以召不时至,
应当以不按时应召前来之罪, 
陈军法斩之。
按军法杀掉他。” 
"温曰:
张温说: 
"卓素著威名於陇蜀之间,
“董卓一向在陇、蜀一带享有威名, 
今日杀之,
现在杀掉他, 
西行无依。
西进讨伐没有依靠了。” 
"坚曰:
孙坚说: 
"明公亲率王兵,
“您亲领皇家军队, 
威震天下,
威震天下, 
何赖於卓?
还依赖什么董卓? 
观卓所言,
看董卓今天的谈话, 
不假明公,
并不想听您的, 
轻上无礼,
轻上无礼, 
一罪也。
是第一条罪状。 
章、遂跋扈经年,
边章、韩遂胡作非为已一年多, 
当以时进讨,
应当及时进讨, 
而卓云未可,
而董卓反说不可, 
沮军疑众,
沮丧军心,疑惑将士, 
二罪也。
是第二条罪状。 
卓受任无功,
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 
应召稽留,
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 
而轩昂自高,
反倒狂妄自傲, 
三罪也。
是第三条罪状。 
古之名将,
古代名将, 
仗钺临众,
带兵临阵, 
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
无不果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来显扬威严, 
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
故此有了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的事。 
今明公垂意於卓,
现在您对董卓留情, 
不即加诛,
不立即斩杀, 
亏损威刑,於是在矣。
如此必然使军威受到损亏。” 
"温不忍发举,
张温不忍心执行军法, 
乃曰:
于是就说: 
"君且还,
“你暂时先回营, 
卓将疑人。
免得董卓会怀疑你。” 
"坚因起出。
孙坚于是起身离去。 
章、遂闻大兵向至,
边章、韩遂听说大兵压境, 
党众离散,
其党徒纷纷离散, 
皆乞降。
都请求投降。 
军还,
军队班师后, 
议者以军未临敌,
朝廷议事大臣们认为军队并未与敌交战, 
不断功赏,
不能判功论赏, 
然闻坚数卓三罪,
然而他们听说孙坚指陈董卓三大罪状, 
劝温斩之,
劝张温斩杀董卓, 
无不叹息。
无不叹息。 
拜坚议郎。
孙坚被任为议郎。 
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
其时长沙贼寇区星自称将军, 
众万馀人,
聚众万余人, 
攻围城邑,
围攻长沙城邑, 
乃以坚为长沙太守。
于是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  
到郡亲率将士,
孙坚到长沙后亲率将士, 
施设方略,
拟定进攻计划, 
旬月之间,
不及一月, 
克破星等。
就击破区星等人众。 
周朝、郭石亦帅徒众起於零、桂,
周朝、郭石也率领徒众在零陵、桂阳等地起事, 
与星相应。
与区星相呼应。 
遂越境寻讨,
于是孙坚越境追寻讨伐, 
三郡肃然。
三郡全都得以安定。 
汉朝录前后功,
汉朝廷根据孙坚前后建立的功绩, 
封坚乌程侯。
封他为乌程侯。 
灵帝崩,
汉灵帝死后, 
卓擅朝政,
董卓独专朝政, 
横恣京城。
横行霸道于京城。 
诸州郡并兴义兵,
各州郡都兴起义兵, 
欲以讨卓。
要讨伐董卓。 
坚亦举兵。
孙坚也举兵响应。 
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
荆州刺史王睿又素日待孙坚无礼, 
坚过杀之。
孙坚过荆州时顺道杀了他。 
比至南阳,
军至南阳, 
众数万人。
队伍发展到几万人。 
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
南阳太守张咨听说孙坚军已到, 
晏然自若。
泰然自若。 
坚以牛酒礼咨,
孙坚以牛、酒向张咨献礼, 
咨明日亦答诣坚。
张咨次日也回访酬答孙坚。 
酒酣,
饮酒正酣畅时, 
长沙主簿入白坚:
长沙主簿进来对孙坚说: 
"前移南阳,
“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 
而道路不治,
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 
军资不具,
军用钱粮尚未备足, 
请收主簿推问意故。
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 
"咨大惧欲去,
张咨恐惧,打算离开, 
兵陈四周不得出。
但兵士围立四周不能出走。 
有顷,
过了一会儿, 
主簿复入白坚:
长沙主簿又进来告知孙坚: 
"南阳太守稽停义兵,
“南阳太守故意拖延义兵, 
使贼不时讨,
使之不能及时讨伐贼寇, 
请收出案军法从事。
请将他逮捕按军法处置。” 
"便牵咨於军门斩之。
于是把张咨拖往军门外斩首。 
郡中震栗,
南阳郡城震惊万分, 
无求不获。
义兵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前到鲁阳,
孙坚兵进鲁阳, 
与袁术相见。
与袁术相见。 
术表坚行破虏将军,
袁术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 
领豫州刺史。
兼豫州刺史。 
遂治兵於鲁阳城。
于是孙坚驻守鲁阳城整顿军队。 
当进军讨卓,
当要进军讨伐董卓时, 
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
孙坚派长史公仇称为从事,领兵回州督办军粮。 
施帐幔於城东门外,
孙坚在城东门外装饰帐幔, 
祖道送称,
设宴给公仇称饯行, 
官属并会。
诸将及其下属都会聚席间。 
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
董卓这时派遣步兵、骑兵数万人来迎击孙坚, 
轻骑数十先到。
有数十名轻骑兵先到。 
坚方行酒谈笑,
孙坚正饮酒谈笑, 
敕部曲整顿行陈,
命令部队整顿军阵, 
无得妄动。
不得妄动。 
后骑渐益,
随后骑兵渐渐地多起来, 
坚徐罢坐,导引入城,
孙坚才慢慢离座带领大家入城, 
乃谓左右曰:
于是对身边人说: 
"向坚所以不即起者,
“刚才我之所以不立即起身, 
恐兵相蹈籍,
是怕兵士混乱拥挤, 
诸君不得入耳。
诸位不能进城来。” 
"卓兵见坚士众甚整,
董卓的军队见孙坚的兵士颇为严整, 
不敢攻城,
于是不敢攻城, 
乃引还。
就退了兵。 
坚移屯梁东,
孙坚移军驻扎梁郡东, 
大为卓军所攻,
受到了董卓军队的猛烈攻击, 
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孙坚与几十个骑兵突围而去, 
坚常著赤罽帻,
孙坚经常戴着红色包头巾, 
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
这时便脱下头巾令亲近将领祖茂戴上。 
卓骑争逐茂,
董卓的骑兵争着追赶祖茂, 
故坚从间道得免。
所以孙坚拣小路逃脱。 
茂困迫,
祖茂被追得走投无路, 
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
于是下马把头巾放在坟墓间的烧柱上, 
因伏草中。
自己潜伏在草丛中。 
卓骑望见,
董卓骑兵望见, 
围绕数重,
便将烧柱包围了好几层, 
定近觉是柱,
等到走近看时,才发现是根柱子, 
乃去。
于是离去。 
坚复相收兵,
孙坚再收集自己的军队, 
合战於阳人,
在阳人这个地方与董卓军队交战, 
大破卓军,
将董卓军队打得大败, 
枭其都督华雄等。
并将其都督华雄等斩首。 
是时,
这时, 
或间坚於术,
有人在袁术面前拨弄孙坚的是非, 
术怀疑,
袁术对孙坚起了疑心, 
不运军粮。
便不给他送运军粮。 
阳人去鲁阳百馀里,
阳人距鲁阳一百多里地, 
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
孙坚连夜驰见袁术, 
曰:
他用刀划着地对袁术说: 
"所以出身不顾,
“我所以如此献身不顾, 
上为国家讨贼,
上为国家讨伐逆贼, 
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
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 
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
我孙坚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 
而将军受谮润之言,
而将军您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 
还相嫌疑!
居然对我起怀疑!” 
"术踧唶,
袁术对孙坚顿时恭敬起来,并很不自在, 
即调发军粮。
当即调发军粮。 
坚还屯。
孙坚返回驻地。  
卓惮坚猛壮,
董卓害怕孙坚勇猛激壮, 
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
于是派将军李莈等前来请求孙坚和亲, 
今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
让孙坚列出要任刺史、郡守的子弟的名单, 
许表用之。
答允上表任用他们。 
坚曰:
孙坚说: 
"卓逆天无道,
“董卓大逆不道, 
荡覆王室,
荡覆王室, 
今不夷汝三族,
如今不诛其三族, 
县示四海,
示众全国, 
则吾死不瞑目,
我死也不瞑目, 
岂将与乃和亲邪?
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 
"复进军大谷,
再次进兵大谷关, 
拒雒九十里。
直抵洛阳九十里外之地。 
卓寻徙都西入关,
董卓立即迁都往西入函谷关, 
焚烧雒邑。
焚烧了洛邑。 
坚乃前入至雒,
孙坚于是前进到雒地, 
脩诸陵,
修复各座皇陵, 
平塞卓所发掘。
将董卓所挖掘的坟墓填充好。 
讫,
完事之后, 
引军还,
引军返回, 
住鲁阳。
再次驻扎鲁阳。 
 

孙坚之死与家族延续

初平三年,
初平三年(192), 
术使坚征荆州,
袁术派孙坚出征荆州攻打刘表。 
击刘表。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
刘表派黄祖在樊、邓一带迎击。 
坚击破之,
孙坚击败黄祖, 
追渡汉水,
追过汉水, 
遂围襄阳,
于是包围了襄阳, 
单马行岘山,
孙坚单身匹马登上岘山, 
为祖军士所射杀。
被黄祖的军士用箭射死。 
兄子贲,
孙坚的侄儿孙贲, 
帅将士众就术,
率领将士投奔袁术, 
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
袁术又上表,推荐孙贲为豫州刺史。孙坚有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 
孙权称帝登基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传孙策,字伯符。 
坚四子:
孙坚当初兴义兵,孙策领着母亲迁往舒县居住,与周瑜结为好友,招纳会聚了很多上流社会人物, 
策、权、翊、匡。
江、淮一带的人都投奔他。孙坚死后,孙策将他归葬曲阿。自己于是渡江居住在江都。 
权既称尊号,
徐州牧陶谦忌恨孙策。孙策的舅父吴景,当时任丹杨太守,孙策于是带着母亲迁居曲阿, 
谥坚曰武烈皇帝。
与吕范、孙河一起投靠吴景,并依赖吴景召募得数百人。 
 

孙策崛起江东

策字伯符。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
兴平元年(194), 
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
孙策前往跟随袁术。 
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
袁术认识到孙策非同一般之人, 
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
便将孙坚的部队交还孙策。 
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
太傅马日石单执符节安抚关东, 
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
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 
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
上表奏请任孙策为怀义校尉, 
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
袁术的大将乔蕤、张勋都倾心敬重孙策。 
术常叹曰:
袁术常常叹息说: 
"使术有子如孙郎,
“如果我袁术有孙郎这样的儿子, 
死复何恨!
死也瞑目无憾啊!” 
"策骑士有罪,
孙策有个骑兵犯了罪, 
逃入术营,
逃进了袁术的军营, 
隐於内厩。
藏躲在马厩中, 
策指使人就斩之,
孙策派人前往杀掉他。 
讫,
过后, 
诣术谢。
他又前往袁术处赔礼请罪。 
术曰:
袁术说: 
"兵人好叛,
“兵士叛变, 
当共疾之,
理当共同惩处, 
何为谢也?
有什么可请罪的呢?” 
"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从此军中更加敬畏孙策。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
袁术当初答允让孙策任九江太守, 
已而更用丹杨陈纪。
过后改用丹杨人陈纪。 
后术欲攻徐州,
后来袁术准备攻打徐州, 
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
向庐江太守陆康求派军粮三万斛。 
康不与,
陆康不给, 
术大怒。
袁术大怒。 
策昔曾诣康,
孙策以前曾求见过陆康, 
康不见,
陆康不见, 
使主簿接之。
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他。 
策尝衔恨。
孙策因此对陆康怀有恨心。 
术遣策攻康,
袁术派孙策攻打陆康, 
谓曰:
对孙策说: 
"前错用陈纪,
“先前我错用陈纪, 
每恨本意不遂。
常恨我的本意未能兑现。 
今若得康,
如今你如果能抓获陆康, 
庐江真卿有也。
庐江就真正属于你所有了。” 
"策攻康,
孙策攻打陆康, 
拔之,
打败了他, 
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
袁术再次任用他过去的下属刘勋为庐江太守, 
策益失望。
孙策更为失望。  
先是,
起先, 
刘繇为扬州刺史,
刘繇为扬州刺史, 
州旧治寿春。
州府原来设在寿春。 
寿春,术已据之,
袁术已占领寿春, 
繇乃渡江治曲阿。
刘繇于是渡江以曲阿为州府治所。 
时吴景尚在丹杨,
此时,吴景尚在丹杨, 
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
孙策的堂兄孙贲又是丹杨都尉, 
繇至,
刘繇到后, 
皆迫逐之。
把他们都撵走了。 
景、贲退舍历阳。
吴景、孙贲退居历阳。 
繇遣樊能、于麋东屯横江津,
刘繇派樊能、于麋东往驻扎横江津, 
张英屯当利口,
张英驻扎当利口, 
以距术。
以抵御袁术。 
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
袁术任用自己过去的下属琅王牙人惠衢为扬州刺史, 
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
又任用吴景为督军中郎将, 
与贲共将兵击英等,
与孙贲共同领兵进击张英等, 
连年不克。
一连几年都未能攻克。 
策乃说术,
孙策于是劝说袁术, 
乞助景等平定江东。
请他派自己前助吴景等人平定江东。 
术表策为折冲校尉,
袁术上表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 
行殄寇将军,
代理殄寇将军, 
兵财千馀,
只给他配备一千多的士卒及相应的军需品, 
骑数十匹,
战马几十匹, 
宾客愿从者数百人。
宾客中愿意跟随者几百人。 
比至历阳,
及至历阳, 
众五六千。
孙策的兵众发展到五、六千人。 
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
孙策的母亲已先从曲阿迁来历阳, 
策又徙母阜陵,
孙策又将母亲迁往阜陵居住, 
渡江转斗,
然后渡江转战, 
所向皆破,
所向势若破竹, 
莫敢当其锋,
无人敢与他交锋, 
而军令整肃,
而且军令很严整, 
百姓怀之。
百姓们都依附他。 
策为人,美姿颜,
孙策为人喜好修饰外表, 
好笑语,
善于谈笑, 
性阔达听受,
性格豁达开朗乐于接受意见, 
善於用人,
又善于用人, 
是以士民见者,
所以兵士和百姓对待他, 
莫不尽心,
没有不尽心尽力的, 
乐为致死。
都愿意效死于他。 
刘繇弃军遁逃,
刘繇弃军自己逃走, 
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
各州郡的太守们也都纷纷弃城逃跑。 
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
吴郡人严白虎等各率有一万多人, 
处处屯聚。
驻扎严守各自的地盘。 
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
吴景等想先击破严白虎等, 
乃至会稽。
然后再到会稽。 
策曰:
孙策说: 
"虎等群盗,
“严白虎等盗贼, 
非有大志,
心无大志, 
此成禽耳。
凭此就将其擒获。” 
"遂引兵渡浙江,
于是率兵渡过浙江, 
据会稽,
占据会稽, 
屠东冶,
屠城东冶后, 
乃攻破虎等。
攻破严白虎等盗众。 
尽更置长吏,
孙策将原有长吏全部更换, 
策自领会稽太守,
自己兼任会稽太守, 
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又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以孙贲为豫章太守;
以孙贲为豫章太守, 
分豫章为庐陵郡,
分豫章另置庐陵郡, 
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
以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 
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
丹杨人朱治为吴郡太守。  
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彭城人张昭、广陵人张郃、秦松、陈端等为谋士。 
时袁术僣号,
此时袁术擅自称帝, 
策以书责而绝之。
孙策去信谴责并与他绝交。 
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
曹操上表举荐孙策为讨逆将军, 
封为吴侯。
并封爵吴侯。 
后术死,
后来袁术死后, 
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
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想率领部下投靠孙策, 
庐江太守刘勋要击,
庐江太守刘勋半路截击, 
悉虏之,
并将他们全部俘虏, 
收其珍宝以归。
收缴了他们所带的珍宝后返还。 
策闻之,
孙策听说后, 
伪与勋好盟。
假意与刘勋结盟为友。 
勋新得术众,
刘勋得到袁术的军队, 
时豫章上缭宗民万馀家在江东,
此时豫章上缭的宗民有一万多户在江东, 
策劝勋攻取之。
孙策劝刘勋前往攻取。 
勋既行,
刘勋出兵后, 
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
孙策率领部下轻装奔袭,一夜间即占有庐江, 
勋众尽降,
刘勋的军队全部投降, 
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
刘勋只带着几百个部下投归曹操。 
是时哀绍方强,
这时袁绍的势力正强大起来, 
而策并江东,
而孙策又吞并了江东, 
曹公力未能逞,
曹操已无力东顾, 
且欲抚之。
就打算对孙策实行安抚。 
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
于是把弟弟的女儿许配孙策的小弟孙匡, 
又为子章取贲女,
又为儿子曹章娶取孙贲的女儿, 
皆礼辟策弟权、翊,
用礼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 
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并令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秀才。 
 

孙策遇刺与结局

建安五年,
建安五年(200), 
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 
策阴欲袭许,
孙策暗中盘算袭击许昌, 
迎汉帝,密治兵,
迎取汉献帝, 
部署诸将。
便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 
未发,
还未行动, 
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他就被过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所杀害。 
先是,
起先, 
策杀贡,
孙策杀许贡, 
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
许贡的小儿子与门客逃亡隐居在长江边。 
策单骑出,
这次孙策单身匹马外出, 
卒与客遇,
猝然与许贡的门客相遇, 
客击伤策。
门客击伤了他。 
创甚,
孙策伤势甚重, 
请张昭等谓曰:
就请张昭等前来说: 
"中国方乱,
“中原正在大乱之中, 
夫以吴、越之众,
凭我们吴、越的兵众, 
三江之固,
三江的险固, 
足以观成败。
足以观其虎斗成败。 
公等善相吾弟!
您们要好好帮助我弟!” 
"呼权佩以印绶,
又招呼孙权,将印绶交予他, 
谓曰:
对他说: 
"举江东之众,
“率领江东兵众, 
决机於两陈之间,
决战两阵之间, 
与天下争衡,
横行争衡天下, 
卿不如我;
你不如我; 
举贤任能,
但举贤任能, 
各尽其心,
使其各尽其心, 
以保江东,
用以保守江东, 
我不知卿。
我不如你。” 
"至夜卒,
到夜间孙策便死去, 
时年二十六。
时年二十六岁。 
权称尊号,
孙权登基称帝后, 
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
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绍卒,子奉嗣。孙皓时,
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 
讹言谓奉当立,诛死。
后改封为上虞侯。 
评曰: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
孙绍死后, 
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他的儿子孙奉继承爵位。 
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
孙皓为帝时, 
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谣传孙奉应为皇帝, 
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
于是孙皓将其诛杀。 
子止侯爵,於义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