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五 后妃传 - 读典籍

← 返回《三国志魏书四 三少帝纪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

魏书五 后妃传

陈寿

记述曹魏后妃制度沿革及诸皇后生平,展现后妃家族与政治互动关系。

后妃制度总论

易称"男正位乎外,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 
女正位乎内;
女正位乎内; 
男女正,
男女正, 
天地之大义也"。
天地之大义也。” 
古先哲王,
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 
莫不明后妃之制,
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 
顺天地之德,
以顺应世间之道德伦理规范。 
故二妃嫔妫,
故而尧帝将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 
虞道克隆,
使他的事业得以辉煌; 
任、姒配姬,
太任、太姒两位贤慧女人先后嫁给姬氏, 
周室用熙,
周王朝也因此变得兴旺发达。  
废兴存亡,
一个王朝的兴废存亡, 
恒此之由。
不能不说与它的后妃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春秋说云天子十二女,
《春秋》说天子可以有十二个女子, 
诸侯九女,
诸侯为九个, 
考之情理,
从情理上讲, 
不易之典也。
这确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规定啊! 
而末世奢纵,
遗憾的是各个王朝接近末期的时候,为帝王者往往变得奢侈腐化, 
肆其侈欲,
放纵淫欲, 
至使男女怨旷,
以至于遍地是旷夫怨女, 
感动和气,
伤损天地之和气; 
惟色是崇,
惟色是崇, 
不本淑懿,
不分贤淑与泼悍。于是造成整个国家风气堕落, 
故风教陵迟而大纲毁泯,
纲纪败坏,终于把江山社稷给断送掉, 
岂不惜哉!
这岂不是令人极痛心的事吗? 
呜呼,
啊, 
有国有家者,
身为人主而拥有天下的人,应该吸取教训, 
其可以永鉴矣!
引以为戒。 
 

武宣卞皇后传

汉制,
汉代规定,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 
帝母曰皇太后,
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 
帝妃曰皇后,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 
其馀内官十有四等。
其余的女官、妃嫔又分为十四个等级。 
魏因汉法,
魏王朝承袭汉代制度, 
母后之号,皆如旧制,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称号不变, 
自夫人以下,
但自夫人以下众妃嫔的叫法, 
世有增损。
各个时期却不太相同。 
太祖建国,
太祖建国之初, 
始命王后,其下五等:
册立王后, 
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
王后以下又为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 
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媛、脩容、顺成、良人。
文帝时又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华、脩仪;除顺成官。
明帝时除去顺成称号,但增加了淑妃、昭华和修仪。 
太和中始复命夫人,
太和年间又开始册封夫人, 
登其位於淑妃之上。
其地位列于淑妃之上。 
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
自夫人以下共分爵号十二等: 
贵嫔、夫人,
贵嫔、夫人, 
位次皇后,
地位仅次于皇后, 
爵无所视;
其他爵位不能与之相比; 
淑妃位视相国,
淑妃地位等同于相国, 
爵比诸侯王;
爵号和诸侯王一样;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
淑媛地位等同于御史大夫, 
爵比县公;
爵号和县公相同; 
昭仪比县侯;
昭仪爵号等同于县侯; 
昭华比乡侯;
昭华爵号等同于乡侯; 
脩容比亭侯;
修容爵号等同于亭侯; 
脩仪比关内侯;
修仪爵号等同于关内侯; 
婕妤视中二千石;
婕妤爵号等同于中二千石; 
容华视真二千石;
容华爵号等于真二千石; 
美人视比二千石;
美人爵号等同于比二千石; 
良人视千石。
良人的爵号和千石相同。 
武宣卞皇后,
武宣卞皇后, 
琅邪开阳人,
琅笽郡开阳人, 
文帝母也。
是文帝的母亲。 
本倡家,
本出身于倡优之家, 
年二十,
二十岁那年, 
太祖於谯纳后为妾。
太祖在谯县纳之为妾。 
后随太祖至洛。
后来随太祖到达洛阳。 
及董卓为乱,
董卓洛阳叛乱的时候, 
太祖微服东出避难。
太祖仓促间微服逃出洛阳东行, 
袁术传太祖凶问,
不久袁术带来太祖已死的噩耗, 
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
太祖身边的一些人都是当初跟随他从故乡来到京师的,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吵吵嚷嚷要返回老家去。卞后这时候挺身而出, 
后止之曰:
制止说: 
"曹君吉凶未可知,
“曹君吉凶现在并无确切消息, 
今日还家,
今天大家都跑回家去, 
明日若在,
明天若是他返回来, 
何面目复相见也?
我们还有什么面目再见他? 
正使祸至,
就是真的有什么大祸临头,我们一同担当有什么大不了的?” 
共死何苦!
众人佩服她, 
"遂从后言。
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太祖闻而善之。
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赞赏。  
建安初,
建安之初, 
丁夫人废,
丁夫人被废, 
遂以后为继室。
太祖遂立卞后为续室。 
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
太祖把几个儿子都交给卞后抚养和照顾。 
文帝为太子,
当太祖立文帝曹丕为太子时, 
左右长御贺后曰:
太祖和太子身边的一些随从人员纷纷跑到卞后那里表示祝贺说: 
"将军拜太子,
“将军被立为太子, 
天下莫不欢喜,
天下都为之高兴, 
后当倾府藏赏赐。
王后您应当把府库中收藏的金银玉帛全部拿出来进行赏赐。” 
"后曰:
卞后回答他们: 
"王自以丕年大,
“魏王因为曹丕已长大成人, 
故用为嗣,
方才立他为太子承嗣王位。 
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
我没犯教子无方的过错就已是莫大的荣幸了, 
亦何为当重赐遗乎!
又有什么值得大肆张扬, 
"长御还,
赏赐众人的呢?” 
具以语太祖。
人们把这些话转告给太祖, 
太祖悦曰:
太祖高兴地赞扬卞后: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怒不改颜, 
故是最为难。
乐不忘本, 
"
这的确不容易啊!” 
 
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四年(219), 
拜为王后,
太祖封卞后为王后, 
策曰:
并发布文书说: 
"夫人卞氏,
“夫人卞氏, 
抚养诸子,
数年来辛勤抚养各位王子, 
有母仪之德。
大有慈母之风范。 
今进位王后,
今特晋位为王后, 
太子诸侯陪位,
命太子和各位诸侯王陪位, 
群卿上寿,
百官为之上寿。 
减国内死罪一等。
国内犯人死罪各减一等,以示庆贺。”  
"二十五年,
建安二十五年(220), 
太祖崩,
太祖病逝, 
文帝即王位,
太子曹丕即王位, 
尊后曰王太后,
尊王后为王太后。 
及践阼,
到曹魏代汉之时, 
尊后曰皇太后,
尊王太后为皇太后, 
称永寿宫。
居处称为永寿宫。 
明帝即位,
明帝即位后, 
尊太后曰太皇太后。
进而尊称为太皇太后。 
黄初中,
文帝黄初年中, 
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
曾打算追封皇太后父母。 
尚书陈群奏曰:
尚书陈群上奏说: 
"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
“陛下以自己的圣德应天承运, 
创业革制,
开创江山社稷之大业,您所制定的种种礼仪制度, 
当永为后式。
也应当永为子孙后世遵循。 
案典籍之文,
从历代典章来看, 
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从没有因妇人之故而封王拜侯的做法, 
在礼典,
在礼仪上, 
妇因夫爵。
妇人也只是随着丈夫爵位升高而显贵。 
秦违古法,
秦王朝违背古代的礼法, 
汉氏因之,
汉王朝又照着秦王朝去做, 
非先王之令典也。
但这并不是先王所规定下的。” 
"帝曰:
文帝回答说: 
"此议是也,
“你说得很对, 
其勿施行。
我前面的决定就不要执行了。 
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
同时把你的这个建议写下来,用我的名义形成诏制,藏于台阁, 
永为后式。
以作为后世永久的制度。” 
"至太和四年春,
这样一直到太和四年(230), 
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
明帝才追谥太皇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 
父远曰敬侯,
父亲卞远为开阳敬侯, 
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敬侯夫人,
祖母周氏为阳都君及敬侯夫人, 
皆赠印绶。
并都赠予印绶。 
其年五月,
这年五月, 
后崩。
太皇太后驾崩。 
七月,
七月, 
合葬高陵。
与太祖合葬于高陵。当初,卞皇后的弟弟卞秉,因为有功封为都乡侯。 
 

文昭甄皇后传

初,太后弟秉,以功封都乡侯,
文帝黄初七年(226)晋封为开阳侯, 
黄初七年进封开阳侯,邑千二百户,
食邑一千二百户, 
为昭烈将军。
拜为昭烈将军。 
秉薨,
卞秉死后, 
子兰嗣。
儿子卞兰承嗣爵位。 
少有才学,
卞兰少有才学, 
为奉车都尉、游击将军,
官至奉车都尉、游击将军, 
加散骑常侍。
加散骑常侍。 
兰薨,
卞兰死后, 
子晖嗣。
其子卞晖承嗣爵位, 
又分秉爵,
又封卞秉的爵位及次子, 
封兰弟琳为列侯,
封卞兰之弟卞琳为列侯, 
官至步兵校尉。
官至步兵校尉。 
兰子隆女为高贵乡公皇后,
卞兰之子卞隆的女儿后来做了高贵乡公的皇后。 
隆以后父为光禄大夫,
卞隆以皇后父亲的身份当上了光禄大夫, 
位特进,
赐位特进, 
封睢阳乡侯,
封为睢阳乡侯, 
妻王为显阳乡君。
其妻王氏被封为显阳乡君, 
追封隆前妻刘为顺阳乡君,
并追封卞隆前妻刘氏为顺阳乡君, 
后亲母故也。
这是由于刘氏为皇后生母的缘故。 
琳女又为陈留王皇后,
再以后,卞琳的女儿又做了陈留王的皇后。 
时琳已没,
这时卞琳已经死去, 
封琳妻刘为广阳乡君。
因而封其妻刘氏为广阳乡君。 
文昭甄皇后,
文昭甄皇后, 
中山无极人,
中山无极人, 
明帝母,
是明帝的母亲, 
汉太保甄邯后也,
汉太保甄邯的后代, 
世吏二千石。
家中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 
父逸,上蔡令。
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 
后三岁失父。
但甄后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 
后天下兵乱,
汉末天下大乱, 
加以饥馑,
灾荒连年, 
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
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 
时后家大有储谷,
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 
颇以买之。
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 
后年十馀岁,
甄氏当时才十几岁, 
白母曰:
看到这种情形便对母亲说: 
"今世乱而多买宝物,
“乱世求宝,可不是善策啊! 
匹夫无罪,
一个人本来没有罪, 
怀璧为罪。
但因拥有一件珍宝便可能被定为有罪,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财丧身。 
又左右皆饥乏,
再说眼下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 
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
不如将我家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 
广为恩惠也。
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 
"举家称善,
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理, 
即从后言。
是个好主意, 
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建安中,
建安年间, 
袁绍为中子熙纳之。
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后。 
熙出为幽州,
袁熙出任幽州刺史, 
后留养姑。
甄后留在邺城侍奉婆婆。 
及冀州平,
冀州平定, 
文帝纳后于邺,
文帝在邺城后宫见到她,非常喜欢她的美貌,于是收为自己的妻子。 
有宠,
她一度很受文帝喜爱, 
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为他生下明帝和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正月,
延康元年(220)正月, 
文帝即王位,
文帝即王位, 
六月,南征,
六月率军南征, 
后留邺。
甄后留驻在邺城。 
黄初元年十月,
黄初元年(220)十月, 
帝践阼。
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文帝。 
践阼之后,
禅位以后, 
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
改封为山阳公的献帝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文帝, 
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
另有郭皇后和李、阴两位贵人也深得文帝宠幸, 
后愈失意,
甄后则日益受到冷落, 
有怨言。
为此她不免流露出一些怨言。  
帝大怒,
文帝听到后大怒, 
二年六月,
黄初二年(221)六月, 
遣使赐死,
赐死于她, 
葬于邺。
死后葬在邺城。明帝即位后,朝中掌管礼乐祭祀的官员奏请为甄后追加谥号。于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节以三牲之礼到甄后陵墓祭祀, 
又专门为她修建寝庙。  
明帝即位,有司奏请追谥,使司空王朗持节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
太和元年(227)三月, 
又别立寝庙。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乡户千,
明帝以中山国魏昌县之安城乡一千户追封甄后的父亲甄逸, 
追封逸,谥曰敬侯;
谥号安城乡敬侯, 
適孙像袭爵。
其孙甄像承袭爵位。 
四月,
四月, 
初营宗庙,
明帝下诏在洛阳营建祖庙, 
掘地得玉玺,
施工中从地下挖出一块玉玺。 
方一寸九分,
此玉玺一寸九分见方, 
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
上面刻有“天子羡思慈亲”六个字。 
明帝为之改容,
明帝持玺而动情, 
以太牢告庙。
因而备下牲礼到宗庙祭告。 
又尝梦见后,
此后明帝又多次梦见母亲,益发增加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於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
于是对诸舅氏按亲疏排出顺序, 
叙用各有差,
分别予以任用, 
赏赐累钜万;
赏赐累计达到万两之巨, 
以像为虎贲中郎将。
又擢升甄像为虎贲中郎将。 
是月,
是月, 
后母薨,
甄后母亲病故, 
帝制緦服临丧,
明帝披麻戴孝亲自参加了葬礼, 
百僚陪位。
朝中文武百官陪同致祭。  
四年十一月,
红潮网太和四年(230)十一月, 
以后旧陵庳下,
明帝感到母亲甄后的陵墓过于低矮简陋, 
使像兼太尉,
便委派甄像以兼职太尉的身份, 
持节诣邺,
持皇帝节杖到邺城, 
昭告后土,十二月,
祭告土神, 
改葬朝阳陵。
改葬甄皇后于朝阳陵。 
像还,
甄像完成使命返朝后, 
迁散骑常侍。
升为散骑常侍。  
青龙二年春,
青龙二年(234)春天, 
追谥后兄俨曰安城乡穆侯。
明帝下诏追谥甄后之兄甄俨为安城乡穆侯。 
夏,
夏天, 
吴贼寇扬州,
东吴军队进犯扬州, 
以像为伏波将军,
明帝任命甄像为伏波将军, 
持节监诸将东征,
持旌节代他督师出征。 
还,
战后, 
复为射声校尉。
又再任命甄像为射声校尉。  
三年薨,
青龙三年(235)甄像死去, 
追赠卫将军,
追赠卫将军, 
改封魏昌县,
改封魏昌县, 
谥曰贞侯;子畅嗣。
谥号为魏昌县贞侯。 
又封畅弟温、、艳皆为列侯。四年,改逸、俨本封皆曰魏昌侯,
儿子甄畅继承其爵位。 
谥因故。封俨世妇刘为东乡君,又追封逸世妇张为安喜君。
又封甄畅的弟弟甄温、甄韦华、甄艳皆为列侯。 
 
景初元年夏,
青龙四年(236),明帝下诏改变甄逸、甄俨的安城乡侯封号,皆追封为魏昌县侯,谥号敬侯、穆侯不变。 
有司议定七庙。
同时加封甄俨的世妇刘氏为东乡君,追封甄逸的世妇张氏为安喜君。 景初元年(237)夏, 
冬,
朝中掌管礼乐祭祀的官员议定七座宗庙的排列顺序,分别祭祀列祖列宗。冬季, 
又奏曰:
他们又奏请明帝说: 
"盖帝王之兴,
“作为一代帝王, 
既有受命之君,
既是受命于先帝的安排和重托, 
又有圣妃协于神灵,
同时也有赖于圣妃神灵的保佑。在此基础上, 
然后克昌厥世,
君王才能振兴江山社稷, 
以成王业焉。
成就一番王业。 
昔高辛氏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
远古时代高辛氏预料他的四个妻子所生的儿子皆可拥有天下,成就王业,果然在他死后, 
而帝挚、陶唐、商、周代兴。
帝挚、陶唐、商、周一代一代都兴旺起来(他的四个儿子尧、挚都是自己做了帝王,后稷、契则分别是周族和商族的祖先)。 
周人上推后稷,
周人拥有天下后, 
以配皇天,
推举祖先后稷的文德武勋可配上天, 
追述王初,
又追溯本族的起源, 
本之姜嫄,特立宫庙,
于是周王朝特地为后稷的母亲姜嫄建立了宫庙, 
世世享尝,
世世代代对她加以祭祀朝拜。 
周礼所谓'奏夷则,
《周礼》中所载:‘奏夷则, 
歌中吕,
歌中吕, 
舞大濩,
舞大.., 
以享先妣'者也。
以享先妣。’正是描绘周人祭祀姜嫄的情形。 
诗人颂之曰:
诗人也写诗称颂道: 
'厥初生民,
当初生下了我们周人的, 
时维姜嫄。
正是那位姜..啊! 
'言王化之本,生民所由。
这更明白地指出了周王朝的起源和周朝民众的由来。 
又曰:
诗人们还写道: 
'閟宫有侐,
姜嫄的神庙静谧而详和, 
实实枚枚,
充满着庄重的气氛。 
赫赫姜嫄,
为周人建立了不朽功绩的姜嫄啊, 
其德不回。
您的仁德还能再回来吗? 
'诗、礼所称姬宗之盛,
《周礼》和《诗经》中对祖先的赞美和推崇, 
其美如此。
达到了如此的程度。 
大魏期运,继于有虞,然崇弘帝道,
如今我大魏王朝继承有虞氏的天运拥有天下, 
三世弥隆,
自太祖登基以来已有三世繁荣昌盛的历史。 
庙祧之数,
宗庙之数, 
实与周同。
实也与周王朝相同。 
今武宣皇后、文德皇后各配无穷之祚,
考虑到武帝和武宣皇后、文帝和文德皇后都已列入先祖之列祀庙,享受子孙万代的祭祀香火, 
至於文昭皇后膺天灵符,
而文昭皇后承受上天之灵符, 
诞育明圣,
生养了圣明的君主, 
功济生民,
可谓是功济天下民众, 
德盈宇宙,
仁德充满人世。 
开诸后嗣,
大魏王朝的江山社稷传之有人, 
乃道化之所兴也。
正是赖于文昭皇后的功绩啊! 
寝庙特祀,
现在皇上为文昭皇后修建了寝庙, 
亦姜嫄之閟宫也,
这正如同周人所建的姜妣神庙一般。但皇上却没有明确发布诏令, 
而未著不毁之制,
宣布文昭皇后的寝庙永远享受祭祀和保护, 
惧论功报德之义,
这样如果论起甄皇后的功绩和报答生母仁德, 
万世或阙焉,
皇上您在历史上可是要留下遗憾的。 
非所以昭孝示后世也。
后人不能完全体察到您的一片忠孝之心啊! 
文昭庙宜世世享祀奏乐,
臣等奏请皇上恩准,文昭皇后的寝庙应该世世代代享受祭祀, 
与祖庙同,
和祖宗神庙享受同等的待遇, 
永著不毁之典,
并由朝廷颁布万世不毁的法令, 
以播圣善之风。
以弘扬文昭皇后圣明贤德的遗风。”明帝完全赞同这项奏请, 
"於是与七庙议并勒金策,
于是下诏,宣布文昭皇后的寝庙和另外七座宗庙享受同等祭祀礼仪,并将此规定铭刻于金鼎, 
藏之金匮。
藏之于金柜,以传示子孙后代。明帝对他的舅舅们格外怀念。 
 
帝思念舅氏不已。畅尚幼,
甄畅此时年纪尚小, 
景初末,
到景初末年(239), 
以畅为射声校尉,
明帝便任命他为射声校尉, 
加散骑常侍,
加散骑常侍官职, 
又特为起大第,
还特意为他修了一座豪华气派的大宅第。落成之日, 
车驾亲自临之。
明帝亲自前往验看, 
又於其后园为像母起观庙,
并传令在府第后园为甄像的母亲建起一座观庙, 
名其里曰渭阳里,
这个里巷取名为渭阳里, 
以追思母氏也。
意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嘉平三年正月,
嘉平三年(251)正月, 
畅薨,
甄畅病亡, 
追赠车骑将军,
被追赠为车骑将军, 
谥曰恭侯;
谥号恭侯, 
子绍嗣。
其子甄绍承嗣爵位。  
太和六年,
太和六年(232), 
明帝爱女淑薨,
明帝的爱女曹淑死去, 
追封谥淑为平原懿公主,
追封为平原懿公主, 
为之立庙。
为她修了祭庙, 
取后亡从孙黄与合葬,
并将她与甄皇后已死的堂孙甄黄合葬, 
追封黄列侯,
追封甄黄为列侯, 
以夫人郭氏从弟德为之后,
又过继夫人郭氏的堂弟郭德为他们的儿子, 
承甄氏姓,
郭德改从甄姓, 
封德为平原侯,
封为平原侯, 
袭公主爵。
承袭公主的爵位。  
青龙中,
青龙年间(233~237), 
又封后从兄子毅及像弟三人,皆为列侯。毅数上疏陈时政,
明帝封甄皇后堂兄的儿子甄毅和甄像的三个弟弟为列侯。 
官至越骑校尉。嘉平中,复封畅子二人为列侯。
甄毅后来不断上奏对朝廷提出建议, 
后兄俨孙女为齐王皇后,后父已没,封后母为广乐乡君。
明帝便提升他做了越骑校尉。 
 

文德郭皇后传

文德郭皇后,
嘉平年间(249~254),朝廷又封甄畅的两个儿子为列侯。甄皇后哥哥甄俨的孙女被立为齐王曹芳的皇后。甄皇后的父亲早已作古, 
安平广宗人也。
母亲被封为广乐乡君。 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 
祖世长吏。
祖父曾做过县吏一级的官。 
后少而父永奇之曰:
郭后自幼聪慧异常,非一般女子可比,父亲郭永为之惊奇,对家人说: 
"此乃吾女中王也。
“这孩子真是我们家的女王啊!” 
"遂以女王为字。
遂以“女王”为字。 
早失二亲,
她早早就失去了父母双亲, 
丧乱流离,
在战乱中飘泊无靠, 
没在铜鞮侯家。
被铜革是侯收养长大。 
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
太祖为魏公时她应召入太子东宫, 
后有智数,
因有智有谋, 
时时有所献纳。
经常向曹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文帝定为嗣,
颇受他的赏识。 
后有谋焉。
太祖死后, 
太子即王位,
曹丕以太子身份继承王位, 
后为夫人,
封郭后为夫人。 
及践阼,
等到曹丕取代汉献帝当了皇帝, 
为贵嫔。
又封她为贵嫔。 
甄后之死,
甄皇后被文帝赐死, 
由后之宠也。
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文帝对郭后的宠幸。  
黄初三年,
黄初二年(221), 
将登后位,文帝欲立为后,
文帝想立她为皇后, 
中郎栈潜上疏曰:
中郎栈潜上书表示反对。他在奏书中说: 
"在昔帝王之治天下,
“古代帝王们治理天下, 
不惟外辅,
不仅离不开文武百官的忠心辅佐, 
亦有内助,
也离不开贤慧的后妃鼎力相助。 
治乱所由,
能否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 
盛衰从之。
可以说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 
故西陵配黄,
故而远古时期黄帝迎娶西陵氏之女, 
英娥降妫,
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虞舜, 
并以贤明,
都以贤明有德而著称, 
流芳上世。
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 
桀奔南巢,
而夏桀亡国狼狈逃往南巢, 
祸阶末喜;
其祸根正在于宠幸穏喜,不修朝政; 
纣以炮烙,
商纣王以炮烙剖心等酷刑对待臣下, 
怡悦妲己。
目的也不过是取悦于妲己的欢心。鉴于这些在历史上曾导致王朝废兴事业成败的经验教训, 
是以圣哲慎立元妃,
历来贤明的君主都格外慎重对待册立皇后这件大事, 
必取先代世族之家,
总是在世族豪门之家选择知书达礼的淑女来充任元妃, 
择其令淑以统六宫,
以统领六宫, 
虔奉宗庙,
虔敬地祭祀宗庙, 
阴教聿修。
暗修教化之功。 
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
《易经》中说‘家道正而天下定’, 
'由内及外,
说的是由小到大、由内及外的道理。 
先王之令典也。春秋书宗人衅夏云,无以妾为夫人之礼。
这正是先王们所规定的法规啊! 
齐桓誓命于葵丘,
齐桓公在葵丘接受爵位时,也特别申明, 
亦曰'无以妾为妻'。
不能让妾成为妻子。 
今后宫嬖宠,
可如今宫中有些嫔妃,常常借着皇上的宠幸而越礼, 
常亚乘舆。
与皇帝一同乘舆。 
若因爱登后,
如果陛下因宠而册立她为皇后, 
使贱人暴贵,
使贱人骤然富贵, 
臣恐后世下陵上替,
位极人臣,那么我担心后世会出现众心不服, 
开张非度,
肆意轻慢, 
乱自上起也。
上面又无力控制的局面。朝廷礼法不攻自破,这样的乱子不是由上面引起的么?” 
"文帝不从,
文帝不理, 
遂立为皇后。
还是册立了郭皇后。 
后早丧兄弟,
郭皇后的哥哥和弟弟都早已死去, 
以从兄表继永后,
于是她的堂兄郭表过继给他的父亲为子, 
拜奉车都尉。
郭表因此被拜为奉车都尉。 
后外亲刘斐与他国为婚,后闻之,
郭皇后的外亲刘斐要与外地女子通婚, 
敕曰:
她听说了此事专门告诫家人及亲戚: 
"诸亲戚嫁娶,
“各位亲戚遇婚嫁之事, 
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
都应该与乡里门户相对者联姻, 
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
不得借权势强与他方人家通婚。” 
"后姊子孟武还乡里,求小妻,
她姐姐的儿子孟武还乡后求娶小妾, 
后止之。
她又专门下了一道敕文劝阻说: 
遂敕诸家曰:
“当今由于战乱, 
"今世妇女少,
妇女不多, 
当配将士,
应尽可能地将她们配给前方将士为妻。 
不得因缘取以为妾也。
有权势的人家不能聘娶为妾。 
宜各自慎,
各位亲戚在这件事上都务必小心谨慎, 
无为罚首。
不要自取其咎, 
"
遭受刑罚。” 
 
五年,
黄初五年(224), 
帝东征,
文帝率师东征, 
后留许昌永始台。
郭皇后留守许昌永始台。 
时霖雨百馀日,
当时大雨连降百余日, 
城楼多坏,
城楼多有倒塌损坏。 
有司奏请移止。
有关的官员奏请皇后移居他处, 
后曰:
郭皇后拒绝说: 
"昔楚昭王出游,
“当年楚昭王出游, 
贞姜留渐台,
他的妻子贞姜留在渐台。 
江水至,
长江汹涌而来的时候, 
使者迎而无符,不去,卒没。
使者接王后转移, 
今帝在远,吾幸未有是患,而便移止,
但急切中忘了带上楚昭王的信符, 
奈何?
结果贞姜坚持不走, 
"群臣莫敢复言。
以至于在洪水中丧生也在所不惜。 
六年,帝东征吴,至广陵,
如今皇上御驾远征, 
后留谯宫。时表留宿卫,欲遏水取鱼。
我在后方还没有遇到贞姜那样的危急情况, 
后曰:
又何必要转移呢?” 
"水当通运漕,又少材木,
群臣闻言无话可说, 
奴客不在目前,当复私取官竹木作梁遏。今奉车所不足者,
再也不提请皇后迁居的话。 
岂鱼乎?"
 
明帝即位,
黄初六年(225)文帝再次督师东征,大军开赴广陵,郭皇后留守谯宫。郭表此时留守负责警卫工作, 
尊后为皇太后,
他想堵水捉鱼,皇后制止说:“这河水是通着运送军粮的河道的,你筑坝截水又需木材, 
称永安宫。
自己的家产不在眼前,只好私自挪用公家的竹木来筑水坝。如今你这位奉车将军所缺少的难道是鱼么?”明帝即位后, 
太和四年,
尊郭皇后为皇太后,称永安宫。 太和四年(230), 
诏封表安阳亭侯,
明帝下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 
又进爵乡侯,
继而又晋爵为乡侯, 
增邑并前五百户,
增加食邑连同以前所有的共五百户, 
迁中垒将军。
还封他为中垒将军, 
以表子详为骑都尉。
封他的儿子郭详为骑都尉。 
其年,
同年, 
帝追谥太后父永为安阳乡敬侯,
明帝追谥皇太后的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 
母董为都乡君。
母亲董氏为都乡君。 
迁表昭德将军,
又提升郭表为昭德将军, 
加金紫,
加金章紫绶, 
位特进,
赐位特进。 
表第二子训为骑都尉。
郭表的次子郭训也被任命为骑都尉。 
及孟武母卒,
后来孟武的母亲(皇太后的姐姐)病故, 
欲厚葬,
明帝想予以厚葬, 
起祠堂,
为她修建祠堂。 
太后止之曰:
皇太后知道了制止道: 
"自丧乱以来,
“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 
坟墓无不发掘,
许多王侯公卿的陵墓被人盗掘了, 
皆由厚葬也;
其主要原因大都在于厚葬。 
首阳陵可以为法。
今安葬亡人最好以文帝首阳陵的薄葬为法。”  
"青龙三年春,
青龙三年(235)春, 
后崩于许昌,
皇太后驾崩于许昌。 
以终制营陵,
朝廷按皇太后丧葬的规格为她营造陵墓。 
三月庚寅,
三月十一日, 
葬首阳陵西。
将她安葬在文帝首阳陵的西侧。 
帝进表爵为观津侯,增邑五百,
明帝晋封郭表为驸马都尉。 
并前千户。
 
迁详为驸马都尉。
青龙四年(236), 
四年,
明帝发布诏令, 
追改封永为观津敬侯,
改封皇太后的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 
世妇董为堂阳君。
母亲董氏为堂阳君; 
追封谥后兄浮为梁里亭戴侯,
追封皇太后的哥哥郭浮为梁里亭戴侯, 
都为武城亭孝侯,
郭都为武城亭孝侯, 
成为新乐亭定侯,
郭成为新乐亭定侯。 
皆使使者奉策,
分别派出使节捧着朝廷的追封文书, 
祠以太牢。
以牛、猪、羊三牲之礼进行祭祀。 
表薨,
郭表死后, 
子详嗣,
长子郭详继承了他的爵位, 
又分表爵封详弟述为列侯。
又分郭表的爵号给他的三子郭述,郭述因而也成为列侯。 
详薨,
郭详死后, 
子钊嗣。
其爵位又传给了他的儿子郭钊。明悼毛皇后,河内人。 
 

明悼毛皇后传

明悼毛皇后,河内人也。黄初中,
文帝黄初年间(220~226), 
以选入东宫,
因才貌入选太子东宫。 
明帝时为平原王,
当时明帝还是平原王, 
进御有宠,
对她非常宠爱, 
出入与同舆辇。
进出每每同辇同车。 
及即帝立,
明帝即位做了皇帝后, 
以为贵嫔。
便封她为贵嫔。  
太和元年,
太和元年(227), 
立为皇后。
正式册立她为皇后。 
后父嘉,
她的父亲毛嘉, 
拜骑都尉,
拜为骑都尉; 
后弟曾,
弟弟毛曾, 
郎中。
授以郎中之职。 
初,明帝为王,
当初明帝还是平原王的时候, 
始纳河内虞氏为妃,
曾先纳河内虞氏为王妃。 
帝即位,
到明帝即位, 
虞氏不得立为后,
虞氏却没能被立为皇后,为此她很是伤感和不平。 
太皇卞太后慰勉焉。
太皇太后卞氏对她加以慰勉, 
虞氏曰:
虞氏冲着太皇太后吵闹说: 
"曹氏自好立贱,
“曹氏从来好立贱人为后, 
未有能以义举者也。
没有过以德取人的时候。 
然后职内事,
然而皇后管理六宫内事, 
君听外政,
皇帝执掌天下大政, 
其道相由而成,
两人的职责本是相辅相承的。 
苟不能以善始,
如今皇上没有一个好的开端, 
未有能令终者也。
也很难说会有好的结果。 
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
也许在他们身上会发生亡国丧祀,断送祖宗创立的江山社稷之灾呢!”明帝闻知此言大怒, 
"虞氏遂绌还邺宫。
遂将虞氏废还邺宫,永远不再相见。 
进嘉为奉车都尉,
继而擢升毛嘉为奉车都尉, 
曾骑都尉,
毛曾为骑都尉, 
宠赐隆渥。
日益得宠。 
顷之,
不久, 
封嘉博平乡侯,
又加封毛嘉为博平乡侯, 
迁光禄大夫,
升迁光禄大夫, 
曾驸马都尉。
毛曾为驸马都尉。 
嘉本典虞车工,
毛嘉此人本是典虞车工出身, 
卒暴富贵,
一夜间富贵骤至,身价百倍。 
明帝令朝臣会其家饮宴,
明帝传令文武百官到毛嘉家中去饮宴, 
其容止举动甚蚩騃,
毛嘉言行显得非常粗鲁无知, 
语辄自谓"侯身",
开口闭口以“侯身”自称, 
时人以为笑。
一时传为笑谈。 
后又加嘉位特进,
后来明帝又对毛嘉赐位特进, 
曾迁散骑侍郎。
提升毛曾为散骑常侍。  
青龙三年,嘉薨,
青龙三年(235)毛嘉死去, 
追赠光禄大夫,
追赠为光禄大夫, 
改封安国侯,
改封安国侯, 
增邑五百,
增加食邑五百户, 
并前千户,
连同前面的共达千户, 
谥曰节侯。
谥号节侯。  
四年,
青龙四年(236), 
追封后母夏为野王君。
明帝追谥毛皇后的母亲夏氏为野王君。明帝后来又宠幸郭皇后,对毛皇后日益淡漠。 
 

明元郭太后传

帝之幸郭元后也,后爱宠日弛。景初元年,
景初元年(237), 
帝游后园,
明帝赏游后园, 
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
召后宫才人以上嫔妃参加饮宴娱乐。 
元后曰"宜延皇后",
郭皇后问明帝: 
帝弗许。
“应该把皇后请来吧?” 
乃禁左右,
明帝不同意, 
使不得宣。后知之,
并且告知随从不得宣请毛皇后。 
明日,帝见后,
第二天明帝和皇后见面时, 
后曰:
皇后问他: 
"昨日游宴北园,
“昨天宴游北园, 
乐乎?
玩得开心吗?” 
"帝以左右泄之,
明帝以为是左右侍从们给毛皇后泄的密, 
所杀十馀人。
因而下令杀掉了十几个随从, 
赐后死,
又赐死毛皇后。 
然犹加谥,
不过在她死后仍给她加了谥号, 
葬愍陵。
安葬在愍陵。 
迁曾散骑常侍,
毛曾先被提升为散骑常侍, 
后徙为羽林虎贲中郎将、原武典农。
又任命为羽林虎贲中郎将、原武典农中郎将。 
明元郭皇后,
明元郭皇后, 
西平人也,
西平人。 
世河右大族。
世代为河右大族。  
黄初中,
黄初年间(220~226), 
本郡反叛,
西平郡反叛朝廷, 
遂没入宫。
郭后遂被没收入宫。 
明帝即位,
明帝即位, 
甚见爱幸,
对她颇为喜爱, 
拜为夫人。
封她为夫人。 
叔父立为骑都尉,从父芝为虎贲中郎将。
并任命她的伯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叔父郭立为骑都尉。 
帝疾困,
明帝病重之际, 
遂立为皇后。
册立她为皇后。 
齐王即位,
齐王即位, 
尊后为皇太后,
尊她为皇太后, 
称永宁宫,
称永宁宫。 
追封谥太后父满为西都定侯,
又追谥她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 
以立子建绍其爵。
令郭立之子郭建承袭其爵位; 
封太后母杜为郃阳君。
封她的母亲杜氏为..阳君。 
芝迁散骑常侍、长水校尉,
伯父郭芝调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 
立,宣德将军,
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 
皆封列侯。
皆封列侯。 
建兄德,
郭建之兄郭德,被敕命为文昭甄皇后已死的从孙甄黄之子,并承袭明帝亡女平原懿公主的爵位,封为平原侯, 
出养甄氏。
改姓甄氏。 
德及建俱为镇护将军,
郭德与郭建兄弟二人同为镇护将军, 
皆封列侯,
都封为侯, 
并掌宿卫。
共同负责京师警卫。 
值三主幼弱,
明帝以后的三位皇帝皆年幼势弱, 
宰辅统政,
因而主持朝政大事的辅佐大臣们每遇重大情况, 
与夺大事,
总是先向郭太后请示汇报, 
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
然后方可决定如何处理或按太后的指示执行。 
毌丘俭、锺会等作乱,
毋丘俭、钟会等人先后拥兵反叛朝廷,都是借郭太后的名义发布讨伐文告, 
咸假其命而以为辞焉。
然后堂而皇之发兵剿灭的。  
景元四年十二日崩,
元帝景元四年(263)十二月,郭太后驾崩。 
五年二月,
次年二月, 
葬高平陵西。
安葬在明帝高平陵。 
 

史家总评

评曰:
评: 
魏后妃之家,
魏一代后妃之家, 
虽云富贵,
虽都享受荣华富贵, 
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
但却从未像东汉中后期那样,趁天子年幼势弱,外戚乘机夺权, 
宰割朝政者也。
控制朝政。 
鉴往易轨,
鉴于前代的流弊和教训, 
於斯为美。
不能不说魏王朝历代的后妃们在这方面是值得称颂的。 
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
而追观文帝时期陈群的建议、栈潜的进奏, 
適足以为百王之规典,
同样不失为规范帝王行为的准则, 
垂宪范乎后叶矣。
堪为后世垂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