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三 明帝纪 - 读典籍

← 返回《三国志魏书二 文帝纪魏书四 三少帝纪

魏书三 明帝纪

陈寿

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经历多次对外战争,实施律令改革与文化建设,大兴土木营建宫室,晚年托孤司马懿。

即位与初期军事

明皇帝讳叡,
明帝纪,明皇帝名睿, 
字元仲,
字元仲, 
文帝太子也。
是文帝曹丕所立的太子。 
生而太祖爱之,
他从小备受祖父武帝喜爱, 
常令在左右。
常随他参加宫廷宴会及朝政活动。 
年十五,封武德侯,
十五岁时被封为武德侯, 
黄初二年为齐公,
文帝黄初二年(221),被封为齐公, 
三年为平原王。
次年晋封为平原王。 
以其母诛,
但由于生母甄皇后被文帝赐死的缘故, 
故未建为嗣。
他未被立为太子。  
七年夏五月,
黄初七年(226)五月十六日, 
帝病笃,
文帝病危, 
乃立为皇太子。
才被正式册封为太子。 
丁巳,
次日文帝驾崩, 
即皇帝位,
睿遂即位。 
大赦。
诏令大赦天下,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尊封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皇后曰皇太后。
文帝郭皇后为皇太后, 
诸臣封爵各有差。
朝中百官均晋爵加俸。 
癸未,
六月十四日, 
追谥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
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 
壬辰,
二十三日, 
立皇弟蕤为阳平王。
加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 
八月,
这年八月, 
孙权攻江夏郡,
东吴孙权进犯江夏郡, 
太守文聘坚守。
江夏太守文聘坚守城池, 
朝议欲发兵救之,
朝中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发兵救援。 
帝曰:
明帝对他们说: 
"权习水战,
“孙权的军队善习水战, 
所以敢下船陆攻者,
这次吴军之所以敢于不用水战而转到陆上攻城, 
几掩不备也。
不过是借文聘防守不严,打一个突然袭击。 
今已与聘相持,
可时下文聘已和他们能够抗衡, 
夫攻守势倍,
他们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 
终不敢久也。
所以是不会坚持长久的。”在这之前, 
"先时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
明帝曾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 
禹到,
得知吴军进犯的消息, 
於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
便在去江夏的路上沿途召集各县兵马,加上自己身边的骑从卫士共计步骑兵千余人。抵达江夏城外,荀禹指挥军队借山势举火向吴兵发起攻击, 
权退走。
吴军撤退了。 
辛巳,
十二月, 
立皇子冏为清河王。
明帝立皇子曹礒为清河王。 
吴将诸葛瑾、张霸等寇襄阳,
东吴将军诸葛瑾、张霸等又率部进犯襄阳。 
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指挥魏军大破吴军, 
斩霸,
斩张霸。 
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於寻阳。
征东大将军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 
论功行赏各有差。
朝廷一一论功行赏。 
冬十月,
这年十月, 
清河王冏薨。
清河王曹礒死去。 
十二月,
十二月, 
以太尉锺繇为太傅,
晋升太尉钟繇为太傅, 
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
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 
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
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 
司徒华歆为太尉,
司徒华歆为太尉, 
司空王朗为司徒,
司空王朗为司徒, 
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
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 
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大将军。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太和元年政事

太和元年春正月,
太和元年(227)正月, 
郊祀武皇帝以配天,
明帝去郊外祭天,以太祖武皇帝配享; 
宗祀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
又率宗族在明堂奉祀天帝,以文皇帝配享。 
分江夏南部,
又将与吴国毗邻的江夏郡南部地区分出, 
置江夏南部都尉。
另设置江夏南部都尉。 
西平麹英反,
这时西平郡麴英反叛, 
杀临羌令、西都长,
连杀临羌令、西都长等地方官员, 
遣将军郝昭、鹿磐讨斩之。
于是派遣将军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乱,斩杀了麴英。 
二月辛未,
二月五日, 
帝耕於籍田。
明帝以示重农,鼓励农耕,照例在这天到属于他名下的籍田中从事象征性的耕作劳动。 
辛巳,
十五日, 
立文昭皇后寝庙於邺。
诏令在邺城修建文昭皇后寝庙。 
丁亥,
二十一日, 
朝日于东郊。
明帝清早到东郊祭祀太阳。 
夏四月乙亥,
四月十日, 
行五铢钱。
发行五铢钱。 
甲申,
十九日, 
初营宗庙。
开始动工修建宗庙。 
秋八月,
八月, 
夕月于西郊。
明帝又在西郊举行祭月仪式。 
冬十月丙寅,
十月四日, 
治兵于东郊。
在东郊操练军队。 
焉耆王遣子入侍。
西域焉耆国国王特送其儿子来到明帝身边侍奉。 
十一月,
十一月, 
立皇后毛氏。
立毛氏为皇后, 
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
进封天下男爵子爵各进二级, 
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
对孤寡老弱生活无依靠者由官府赐给谷物。 
十二月,
十二月, 
封后父毛嘉为列侯。
封毛皇后的父亲毛嘉为列侯。 
新城太守孟达反,
新城太守孟达叛乱, 
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
诏令骠骑将军司马懿讨伐。 
 

诸葛亮北伐应对

二年春正月,
太和二年(228)正月, 
宣王攻破新城,
司马懿率兵攻破新城, 
斩达,
斩杀叛将孟达, 
传其首。
首级送往京都洛阳。 
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县为上庸郡,
朝廷划出原属新城的上庸、武陵、巫县,新设上庸郡, 
锡县为锡郡。
锡县改设为锡郡。 
蜀大将诸葛亮寇边,
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部侵犯边境,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魏归顺诸葛亮。 
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
明帝派大将军曹真督师出兵关右, 
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
又派右将军张..领兵在街亭发动攻击, 
大破之。
蜀军大败, 
亮败走,
退回汉中, 
三郡平。
于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得以平定。 
丁未,
三月十八日, 
行幸长安。
明帝驾临长安, 
夏四月丁酉,还洛阳宫。
四月返回洛阳, 
赦系囚非殊死以下。
诏令赦免除殊死刑以外的所有囚犯。 
乙巳,论讨亮功,
十六日评定征伐的战功, 
封爵增邑各有差。
依功绩大小对将士们封爵增邑。 
五月,
五月, 
大旱。
大旱。 
六月,
六月, 
诏曰:
明帝下诏说: 
"尊儒贵学,
“尊儒家学说, 
王教之本也。
倡学术研讨之风,乃国家实行王教的根本。 
自顷儒官或非其人,
但近来有些儒官很不称职, 
将何以宣明圣道?
像这样何以传播圣道? 
其高选博士,
惟有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上来的博学之士, 
才任侍中、常侍者。
才可以担任侍中、常侍这样的要职。 
申敕郡国,
今特告天下: 
贡士以经学为先。
今后向朝廷举荐的良才必以通晓儒家经典为先决条件。” 
"秋九月,
这年九月, 
曹休率诸军至皖,
大司马曹休领兵开到皖地, 
与吴将陆议战於石亭,败绩。乙酉,
与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开战, 
立皇子穆为繁阳王。庚子,大司马曹休薨。
魏军败北。 
冬十月,
二十九日, 
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
明帝诏令朝中公卿权臣各举良将一人。 
十一月,
十一月, 
司徒王朗薨。
司徒王朗病逝。 
十二月,
十二月, 
诸葛亮围陈仓,
诸葛亮率蜀军包围陈仓。 
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
大将军曹真遣将军费曜等人带兵阻击。 
辽东太守公孙恭兄子渊,
正值辽东太守公孙恭哥哥的儿子公孙渊谋夺了叔叔的官位, 
劫夺恭位,
为稳定后方, 
遂以渊领辽东太守。
朝廷只好任命公孙渊为辽东太守。 
 

礼制规范诏令

三年夏四月,
太和三年(229)四月, 
元城王礼薨。
元城王曹礼病死。 
六月癸卯,
六月二十一日, 
繁阳王穆薨。
繁阳王曹穆死。 
戊申,
二十六日, 
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
明帝追尊在东汉桓帝时当过大长秋的高祖曹腾为高皇帝, 
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夫人吴氏为高皇后。 
秋七月,
这年七月, 
诏曰:
明帝下诏: 
"礼,
“按照礼法, 
王后无嗣,
皇后如没能生养嫡子继皇位, 
择建支子以继大宗,
可在近亲旁支中选择贤德者以承嗣大宗。 
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
但像这种本非正宗而嗣大宗者理应奉公义而行, 
何得复顾私亲哉!
怎能借皇威一味去加封自己的家人和亲戚呢? 
汉宣继昭帝后,
汉时宣帝以旁支承嗣昭帝, 
加悼考以皇号;
当了皇帝便先给自己死去的父亲追赠皇号; 
哀帝以外藩援立,
哀帝也是从诸侯王的子孙中选立的, 
而董宏等称引亡秦,
董宏等人献媚,借前代亡秦之先例为他加封亲属提供依据, 
惑误时朝,
扰乱了当时汉朝的礼法, 
既尊恭皇,立庙京都,
不仅他的父亲被尊为恭皇而在京都立庙, 
又宠藩妾,
甚至连他父亲的四位后妃也同时加封, 
使比长信,
分别尊奉为皇太后, 
叙昭穆於前殿,
享受先帝时皇太后的全部优待。 
并四位於东宫,
于是朝廷中出现了父子在前殿同时称皇、四位皇太后并立后宫的怪事。 
僣差无度,
这样的僭越违背礼法, 
人神弗祐,
无论臣民还是神灵都不保佑他们。 
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
朝臣师丹忠心谏言反而获罪, 
用致丁、傅焚如之祸。
导制了丁、傅受焚刑这样的灾祸。 
自是之后,
自此, 
相踵行之。
类似出身的帝王纷纷效仿。 
昔鲁文逆祀,
当年鲁文公颠倒祭祀秩序, 
罪由夏父;
罪在夏父; 
宋国非度,
宋国君主越礼厚葬, 
讥在华元。
时人讥刺华元无礼。 
其令公卿有司,
我如今特告知公卿百官, 
深以前世行事为戒。
一定要引以为戒。 
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奉大统,
今后万一出现由曹姓诸侯王入朝嗣位的情形, 
则当明为人后之义;
务必使他明白是作为先帝后人继位的大义。 
敢为佞邪导谀时君,
如果有人以歪门旁道引诱和阿谀当朝君主, 
妄建非正之号以干正统,
随意加封皇号来扰乱皇亲正统, 
谓考为皇,
奉新君的父亲为皇, 
称妣为后,
母亲为后, 
则股肱大臣,诛之无赦。
那么朝廷的股肱大臣可以诛杀他。 
其书之金策,
此诏令当用金册记录下来, 
藏之宗庙,
藏于宗庙, 
著於令典。
并写进国家典章法令之中。”十月,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明帝常说: 
"
“审理公案,关系天下人的性命,不可不明察公断。” 
因此, 

司法改革举措

冬十月,
每逢审断重大案件, 
改平望观曰听讼观。
他常亲自前往听讼观审。当初,洛阳宗庙尚未建成,先帝们的神位都安放在邺城宗庙。 
帝常言"狱者,
十一月间洛阳宗庙建成,特派朝廷礼官太常韩暨持节到邺城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的神位。十二月十日,尊奉各位先帝神位进入洛阳宗庙。 
天下之性命也",
二十四日, 
每断大狱,
大月氏王波调派使者来朝拜,向明帝进献珍奇礼物。 
常幸观临听之。
明帝封波调为大月氏王。 
 

宗庙建设完成

初,洛阳宗庙未成,神主在邺庙。
太和四年(230)二月四日, 
十一月,庙始成,
明帝诏令说: 
使太常韩暨持节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邺,十二月己丑至,奉安神主于庙。
“世上朴实有用的文章, 
都是深受王教的影响。 

对外关系与教育

癸卯,大月氏王波调遣使奉献,以调为亲魏大月氏王。
自汉末战乱以来, 
四年春二月壬午,诏曰:
儒家经典衰微, 
"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
年轻人的兴趣和追求, 
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
也不放在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上, 
岂训导未洽,
这岂不是官府训导不力, 
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
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不重德行造成的严重后果吗? 
其郎吏学通一经,
官吏们只有真正学通一部经典, 
才任牧民,
其才识方可胜任管理百姓的能力。 
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
对博学高才者要严格考核, 
亟用;
从中选拔真正的优秀者立即予以重用, 
其浮华不务道本者,
而对那些华而不实的无能之辈, 
皆罢退之。
则一律予以罢退。” 
"戊子,
十日, 
诏太傅三公:
明帝又传令太傅三公, 
以文帝典论刻石,
将文帝所著《典论》一书刻在石碑上, 
立于庙门之外。
立于宗庙门外。 
癸巳,
十五日, 
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
任命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 
骠骑将军司马宣王为大将军,
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 
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
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 
夏四月,
四月, 
太傅锺繇薨。
太傅钟繇病死。 
六月戊子,
六月十一日, 
太皇太后崩。
太皇太后驾崩。 
丙申,
十九日, 
省上庸郡。
明帝到上庸郡巡视。 
秋七月,
七月, 
武宣卞后祔葬于高陵。
将武宣卞后葬于武帝的高陵。接着, 
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
传诏命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率魏军伐蜀。 
八月辛巳,
八月五日, 
行东巡,
明帝东巡, 
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乙未,
遣使者以一头公牛的特礼祭祀中岳山神。 
幸许昌宫。
十九日到达许昌宫。 
九月,
九月, 
大雨,
连降大雨, 
伊、洛、河、汉水溢,
伊水、洛水、黄河、汉水等洪水泛滥, 
诏真等班师。
乃诏令曹真、司马懿等人回师。 
冬十月乙卯,
十月十一日, 
行还洛阳宫。
明帝一行返回洛阳宫。 
庚申,
十六日, 
令:
明帝传令各地: 
"罪非殊死听赎各有差。
狱中所押囚犯除殊死刑的死囚外,一律按罪过大小由家人赎回。 
"十一月,
十一月, 
太白犯岁星。
太白犯岁星。 
十二月辛未,
十二月, 
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
改葬文昭甄皇后于朝阳陵。 
丙寅,
二十三日, 
诏公卿举贤良。
诏令公卿们为朝廷举荐贤良之人。 
 

天灾与政权更迭

五年春正月,
太和五年(231)正月, 
帝耕于籍田。
明帝亲往属他名下的籍田中从事农耕。 
三月,
三月, 
大司马曹真薨。
大司马曹真病死。 
诸葛亮寇天水,
诸葛亮率蜀军进犯天水一带, 
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
明帝诏令大将军司马懿统兵抗击。 
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
自去年十月以来半年无雨。 
辛巳,
九月, 
大雩。
明帝率朝臣举行盛大的祭祀求雨仪式。 
夏四月,
四月, 
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其种人及丁零大人儿禅诣幽州贡名马。
北方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族人及丁零大人儿禅到幽州贡献名马, 
复置护匈奴中郎将。
又重设护匈奴中郎将。 
秋七月丙子,
七月六日, 
以亮退走,
蜀军自动回撤, 
封爵增位各有差。
朝廷对抵抗蜀军有功者分别封爵晋位加以褒奖。 
乙酉,
十五日, 
皇子殷生,
皇后生皇子曹殷, 
大赦。
传令大赦天下。 
八月,
八月, 
诏曰:
明帝诏令说: 
"古者诸侯朝聘,
“古代诸侯们交往甚密, 
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
所以大家能和睦相处,各国也能相保安平。 
先帝著令,
本朝先帝立下法令, 
不欲使诸王在京都者,
不让分到封地的诸王们住在京都, 
谓幼主在位,
说幼主在位, 
母后摄政,
母后掌权, 
防微以渐,
为了防止诸侯王篡位, 
关诸盛衰也。
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盛衰的大事。 
朕惟不见诸王十有二载,
由于这个原因,我已有十二年没见到各位诸侯王了。 
悠悠之怀,
手足之情切切, 
能不兴思!
怎能不让我格外思念! 
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適子一人朝。
今特令诸王及公侯各将其嫡子一人送到都城来见我。 
后有少主、母后在宫者,
以后有少主、母后在宫中者, 
自如先帝令,
则仍按先帝的法令办。 
申明著于令。
此规定申明天下并著之于典册。” 
"冬十一月乙酉,
这年十一月十七日, 
月犯轩辕大星。
月犯轩辕大星。 
戊戌晦,
此月的最后一天, 
日有蚀之。
出现日蚀。 
十二月甲辰,
十二月六日, 
月犯镇星。
月亮再犯镇星。 
戊午,
二十日, 
太尉华歆薨。
太尉华歆病死。 
 

封建制度改革

六年春二月,
太和六年(232)二月, 
诏曰:
明帝诏令说: 
"古之帝王,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
“古代的帝王们分封自己的兄弟亲族为四方诸侯, 
诗不云乎,'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故而他们能齐心协力拱卫王室。 
秦、汉继周,或强或弱,
想我魏王朝创业之初, 
俱失厥中。大魏创业,诸王开国,
全是靠诸王们齐心奋力打天下。 
随时之宜,
当时的一些分封之事都是依据当时实际决定的, 
未有定制,
并无定制, 
非所以永为后法也。
也不足以为后世永远效法。 
其改封诸侯王,
今决定将诸王们改封为诸侯王, 
皆以郡为国。
各以自己所管辖的郡为诸侯国。” 
"三月癸酉,
三月七日, 
行东巡,
明帝东巡, 
所过存问高年鳏寡孤独,赐谷帛。
所经之处,嘱咐对年老体弱的鳏寡孤独者赐以谷物和衣帛。 
乙亥,
九日, 
月犯轩辕大星。
月犯轩辕大星。 
夏四月壬寅,
四月六日, 
行幸许昌宫。
明帝到达许昌宫。 
甲子,
二十八日, 
初进新果于庙。
携时鲜水果到祖庙举行祭祀。 
五月,
五月, 
皇子殷薨,
皇子曹殷夭折, 
追封谥安平哀王。
追封谥号为安平哀王。 
秋七月,
七月, 
以卫尉董昭为司徒。
提升卫尉董昭为司徒。 
九月,
九月, 
行幸摩陂,
明帝巡行到摩陂。 
治许昌宫,
传令大修许昌宫, 
起景福、承光殿。
新建景福、承光二殿。 
冬十月,
这年十月, 
殄夷将军田豫帅众讨吴将周贺於成山,
殄夷将军田豫率部在成山征讨吴将周贺, 
杀贺。
击败吴军并将周贺斩首。 
十一月丙寅,
十一月四日, 
太白昼见。
白天出现太白星, 
有星孛于翼,
并有彗星在其两侧, 
近太微上将星。
接近太微上将星。 
庚寅,
二十七日, 
陈思王植薨。
陈思王曹植去世。 
十二月,
十二月, 
行还许昌宫。
明帝返回许昌宫。 
 

青龙现世改元

青龙元年春正月甲申,
青龙元年(233)正月二十三日, 
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
位于北邙山之摩陂的水井中有青龙出现。 
二月丁酉,
二月六日, 
幸摩陂观龙,
明帝亲往摩陂观龙, 
於是改年;
并改太和年号为青龙, 
改摩陂为龙陂,
改摩陂为龙陂, 
赐男子爵人二级,
赐男子各进爵二级, 
鳏寡孤独无出今年租赋。
鳏寡孤独之人免除当年租赋。 
三月甲子,
三月三日, 
诏公卿举贤良笃行之士各一人。夏五月壬申,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於太祖庙庭。
诏令将已故大将军夏侯..、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的灵位列于太祖庙庭,配享祭祀。 
戊寅,
十八日, 
北海王蕤薨。
北海王曹蕤死。 
闰月庚寅朔,
闰月初一月出之时, 
日有蚀之。
有日蚀发生。 
丁酉,
八日, 
改封宗室女非诸王女皆为邑主。
改封诸侯王女以外的各宗室女皆为邑主。 
诏诸郡国山川不在祠典者勿祠。
传诏各郡国凡山川不在祭祀典册之列者不可举行祭祀活动。 
六月,
六月, 
洛阳宫鞠室灾。
京都洛阳宫中的鞠室发生火灾。 
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
当初归附魏国并驻守边疆的鲜卑族首领步度根与反叛的鲜卑首领轲比能私通。 
并州刺史毕轨表,
并州刺史毕轨上书明帝报告此事,还经常借操练兵马的机会向他们炫耀武力, 
辄出军以外威比能,
对外以威慑轲比能, 
内镇步度根。
对内以警告步度根。 
帝省表曰:
明帝看了毕轨的奏书说: 
"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
“步度根对于轲比能的拉拢引诱, 
有自疑心。
本来可能还存疑心。 
今轨出军,
如今毕轨这么一搞武力威慑, 
適使二部惊合为一,
只能使他们二人惊恐之下合为一体,加速步度根的反叛, 
何所威镇乎?
这哪谈得上是什么威镇呢?” 
"促敕轨,
遂传令给毕轨, 
以出军者慎勿越塞过句注也。
所辖兵马切勿越过边塞开到句注一带。 
比诏书到,
但等诏书传到毕轨手中, 
轨以进军屯阴馆,
他早指挥军队开过边塞在阴馆驻下, 
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
并派手下大将苏尚、董弼二人向轲比能的军队发起攻击。 
比能遣子将千馀骑迎步度根部落,
恰逢轲比能的儿子率千余名骑兵驰往步度根的营寨, 
与尚、弼相遇,战於楼烦,
两军在楼烦相遇并展开激战。苏、董二将不敌鲜卑骁勇骑兵, 
二将败没。
魏军溃败。 
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
步度根乘机率本部人马反叛出塞, 
与比能合寇边。
与轲比能合兵骚扰魏国边境。 
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
明帝派骁骑将军统率精锐部队开赴边塞讨伐, 
虏乃走漠北。
叛军战败后逃到大漠之北。 
秋九月,
九月, 
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
屯驻安定地区保卫边塞的匈奴首领胡薄居姿职等人又率部反叛, 
司马宣王遣将军胡遵等追讨,
大将军司马懿派部将胡遵指挥平叛,很快击溃叛军并迫使叛军首领投降。到十月份,步度根部落的另一首领戴胡阿狼泥等人到并州, 
破降之。
表示愿意归降魏军。骁骑将军秦朗乃班师回朝。十二月,车骑将军公孙渊将前来劝降的东吴特使张弥、许晏二人斩首上报。 
公孙渊被封为大司马乐浪公。  

汉献帝治丧

冬十月,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诣并州降,朗引军还。 十二月,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许晏首,以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二年春二月乙未,
青龙二年(234)二月十日, 
太白犯荧惑。
太白金星犯火星。 
癸酉,
十八日, 
诏曰:
明帝下诏说: 
"鞭作官刑,
“以鞭笞作为官方的刑罚, 
所以纠慢怠也,
本是为了改变对法令的轻视, 
而顷多以无辜死。
近年由于许多无辜者死于鞭杖之下, 
其减鞭杖之制,
朝廷决定减少鞭刑的使用范围, 
著于令。
并明确写进法令。” 
"三月庚寅,
三月六日, 
山阳公薨,
汉献帝禅位曹氏后被封为山阳公的刘协病逝, 
帝素服发哀,
明帝穿素服致哀, 
遣使持节典护丧事。
并派特使参加葬礼。 
己酉,
二十五日, 
大赦。
大赦天下。 
夏四月,
四月, 
大疫。
国内发生大瘟疫, 
崇华殿灾。
京城崇华殿发生火灾。 
丙寅,
十二日, 
诏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庙。
明帝特诏令主持祭祀的朝中礼官备下牛羊猪齐全的祭品,到文帝庙举行祭祀活动, 
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
又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 
葬以汉礼。
以汉代天子之礼仪安葬。 
是月,
这个月, 
诸葛亮出斜谷,
蜀相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 
屯渭南,
进驻渭南。 
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
大将军司马懿指挥魏军迎战,两军在渭水形成对峙。 
诏宣王:
明帝传诏司马懿说: 
"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
“我军只要扼要据守,避免与蜀军交锋, 
彼进不得志,
诸葛亮的进兵计划便不能如愿。 
退无与战,
撤军他不甘心, 
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
久驻则粮草不济, 
则必走矣。
最后只得自动退兵。 
走而追之,
等蜀军撤退之际, 
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我军以逸待劳, 
"
主动追击, 
必然大败蜀军!” 

东征孙权

五月,
五月, 
太白昼见。
太白金星白日出现。 
孙权入居巢湖口,
东吴孙权率军北上到达居巢湖, 
向合肥新城,
向合肥新城发起进攻; 
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馀人入淮、沔。
同时派将军陆议、孙韶各带一万多人马分别进入淮河和汉水。 
六月,
六月, 
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
征东将军满宠率部在新城抗击吴军。 
宠欲拔新城守,
满宠向明帝建议,准备弃守新城, 
致贼寿春,
把吴军引诱到寿春。 
帝不听,
明帝不从, 
曰:
传令满宠说: 
"昔汉光武遣兵县据略阳,
“过去汉光武帝派少量精兵坚守遥远的略阳郡, 
终以破隗嚣,
终于打败了强悍的隗嚣。 
先帝东置合肥,
我朝先帝东围合肥, 
南守襄阳,
南守襄阳, 
西固祁山,
西边防御祁山, 
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
吴军来犯每每在这三座城下吃败仗, 
地有所必争也。
可知这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纵权攻新城,
这次纵然是孙权亲率大军围攻新城, 
必不能拔。
新城也决不会陷于敌手。 
敕诸将坚守,
希望守城诸位将军协力作战, 
吾将自往征之,
我也将亲自督师前往与吴军会战。 
比至,
说不准等我到达新城时, 
恐权走也。
吴军早已败走了呢!” 
"秋七月壬寅,
七月十九日, 
帝亲御龙舟东征,
明帝亲乘龙舟率师出征。 
权攻新城,
孙权军队围攻新城多日, 
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
魏将张颖等拒守力战,吴军难以破城。 
帝军未至数百里,
闻知明帝亲率大军督师作战, 
权遁走,
锐气大减的吴军赶紧撤走了。孙权一退, 
议、韶等亦退。
陆议和孙韶两路兵马也不敢恋战,吴军的攻势于是全部瓦解。 
群臣以为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
魏国群臣认为西边渭水大将军司马懿正与诸葛亮重兵对峙难决胜负, 
车驾可西幸长安。
皇帝可乘战胜吴军的有利时机西巡长安。 
帝曰:
明帝听此建议后说: 
"权走,
“孙权败北, 
亮胆破,
诸葛亮已魂不附身, 
大将军以制之,
西边有大将军就足够了, 
吾无忧矣。
我不必再为那边的事操心了。” 
"遂进军幸寿春,
于是率大军到寿春, 
录诸将功,
对参战诸将各记其功, 
封赏各有差。
均论功行赏。 
八月己未,
八月七日,明帝隆重典阅兵马,置丰盛的酒宴犒劳三军,同时派出专门使者持节到合肥等地慰问驻军。 
大曜兵,
二十八日,明帝才返回京都。大将军司马懿率魏军与诸葛亮对峙旷日持久, 
飨六军,
蜀军三番五次向魏军挑战,司马懿只是紧闭营垒坚守不出。 
遣使者持节犒劳合肥、寿春诸军。
后来诸葛亮劳累过度病逝军中,蜀军才撤兵退还。这年十月十四日,月犯镇星及轩辕星。 
辛巳,
二十七日,月再犯太白星座。十一月,京都发生地震, 
行还许昌宫。
震从东南来,能听到隐隐的轰隆声,房屋摇动。十二月, 
明帝诏令主管司法的官员修订法律条令,删改大辟刑为减死罪。  

诸葛亮逝世

司马宣王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垒不应。会亮卒,其军退还。 冬十月乙丑,月犯镇星及轩辕。戊寅,月犯太白。十一月,京都地震,从东南来,隐隐有声,摇动屋瓦。十二月,诏有司删定大辟,减死罪。
 
三年春正月戊子,
青龙三年(235)正月八日, 
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尉。
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己亥,
十九日, 
复置朔方郡。
重设朔方郡。这时, 
京都大疫。
京都又闹大瘟疫。 
丁巳,
二月八日, 
皇太后崩。
皇太后驾崩。 
乙亥,
二十六日, 
陨石于寿光县。
天降陨石落在寿光县境内。 
三月庚寅,
三月十一日, 
葬文德郭后,营陵于首阳陵涧西,如终制。
按丧葬礼制为皇太后修建陵墓于文帝首阳陵涧西。 
是时,
此时, 
大治洛阳宫,
明帝诏令大修洛阳宫, 
起昭阳、太极殿,
新建昭阳殿和太极殿, 
筑总章观。
筑总章观。 
百姓失农时,
这样大兴土木,许多百姓贻误农时而影响耕种。 
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
耿直的朝臣杨阜、高堂隆等人曾多次直谏, 
虽不能听,
明帝虽未纳谏, 
常优容之。
可他倒也和颜悦色对待谏臣。 
秋七月,
七月, 
洛阳崇华殿灾,
京都洛阳宫中崇华殿发生火灾。 
八月庚午,
八月二十四日, 
立皇子芳为齐王,
册立皇子曹芳为齐王, 
询为秦王。
曹询为秦王。 
丁巳,
九月二日, 
行还洛阳宫。
明帝返回洛阳宫, 
命有司复崇华,
命重新修复崇华殿, 
改名九龙殿。
并更名为九龙殿。 
冬十月己酉,
这年十月三日, 
中山王衮薨。
中山王曹衮病死。 
壬申,
二十六日, 
太白昼见。
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 
十一月丁酉,
十一月二十二日, 
行幸许昌宫。
明帝到达许昌宫。 
 

司法宽简诏令

四年春二月,
青龙四年(236)二月, 
太白复昼见,
太白星又在白昼出现。 
月犯太白,
月犯太白, 
又犯轩辕一星,
又犯轩辕星, 
入太微而出。
入太微星而出。 
夏四月,
四月, 
置崇文观,
明帝诏令设置崇文观, 
徵善属文者以充之。
征召天下善于撰属的人进观。 
五月乙卯,
五月十三日, 
司徒董昭薨。
司徒董昭病死。 
丁巳,
十五日, 
肃慎氏献楛矢。
北方肃慎国进献用眓木制成的石弩弓箭。 
六月壬申,
六月初一, 
诏曰:
明帝诏令说: 
"有虞氏画象而民弗犯,
“从前有虞氏把五刑之状画成图像公榜出去,百姓就不再触犯法律; 
周人刑错而不用。
周代虽设置了刑法却很少用得着。我自继位以来, 
朕从百王之末,
虽极力效仿以往各朝代帝王们施政的长处, 
追望上世之风,
想重现过去好的社会风气,但现在看来, 
邈乎何相去之远?
想做到那些并不是件容易事。 
法令滋章,
法令越是明确地昭示天下, 
犯者弥多,
违法的人越是增多, 
刑罚愈众,
刑罚实行得普遍, 
而奸不可止。
而各种犯罪活动仍不能制止。 
往者按大辟之条,
既然如此, 
多所蠲除,
我打算把过去所颁布法令中的一些苛刻条文, 
思济生民之命,
大多予以免除, 
此朕之至意也。
这也是救百姓性命的一片真诚心愿。 
而郡国蔽狱,一岁之中尚过数百,
听说各地审断的犯人每年多达数百, 
岂朕训导不醇,
这岂不是我在治理国家中引导不够, 
俾民轻罪,
使百姓对违反法令看成不以为然, 
将苛法犹存,
而刑罚上又采用一些苛严的手段, 
为之陷阱乎?
从而把百姓引入误区吗? 
有司其议狱缓死,
有关执法人员在议定案件的处理意见时, 
务从宽简,
务应宽松为本。有些向我请求宽恕的犯人, 
及乞恩者,
往往还来不及申诉情由案子已经判决, 
或辞未出而狱以报断,
这怎么有利于搞清事实, 
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从而做到合情合理地决断呢? 
其令廷尉及天下狱官,
现今我特诏令廷尉及各郡国所有司法官员, 
诸有死罪具狱以定,
今后再遇有应处以死罪的囚犯,在案情全部清理并决断后, 
非谋反及手杀人,
除谋反之类大逆罪及亲手杀人的凶犯外, 
亟语其亲治,
其他死罪犯人都应尽快通知其家属。 
有乞恩者,
如有向我请求宽恕的犯人, 
使与奏当文书俱上,
司法机关应将他所写的陈请书信和有关的案情文书一起送给我, 
朕将思所以全之。
我当尽力设法保其生命。 
其布告天下,
望将此诏布告天下, 
使明朕意。"
使天下的官吏百姓都能知道我的心愿。” 
秋七月,
七月, 
高句骊王宫斩送孙权使胡卫等首,
辽东高句骊国王宫将东吴孙权派去联络的特使胡卫等人斩首, 
诣幽州。
并将首级送到幽州。 
甲寅,
十三日, 
太白犯轩辕大星。
太白犯轩辕大星。 
冬十月己卯,
十月十日, 
行还洛阳宫。
明帝返回洛阳宫。 
甲申,
十五日, 
有星孛于大辰,
一颗来历不明的亮星出现于大辰星近旁, 
乙酉,
十六日, 
又孛于东方。
又出现于东方。 
十一月己亥,彗星见,
十一月六日, 
犯宦者天纪星。
出现慧星并犯宦者天纪星。 
十二月癸巳,
十二月十五日, 
司空陈群薨。
司空陈群死去。 
乙未,
十七日, 
行幸许昌宫。
明帝行巡至许昌宫。 
 

历法改革

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县言黄龙见。於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戎事乘黑首白马,建大赤之旂,朝会建大白之旗。改太和历曰景初历。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与正岁不同,至於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狩、蒐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 五月己巳,行还洛阳宫。己丑,大赦。六月戊申,京都地震。己亥,以尚书令陈矫为司徒,尚书右仆射卫臻为司空。丁未,分魏兴之魏阳、锡郡之安富、上庸为上庸郡。省锡郡,以锡县属魏兴郡。
 
有司奏:
景初元年(237)正月二十四日,山茌县报称有黄龙出现。负责典礼祭祀的官员趁机进奏,说魏王朝占有地上元气三统五行中的地统, 
武皇帝拨乱反正,
宜以殷历的建丑之月(夏历的十二月)为正月。于是朝中议定改变历法更换年号,以青龙五年三月为景初元年四月。 
为魏太祖,
又因魏王朝占有地统,为土行,故服色尚黄色。加之行殷历, 
乐用武始之舞。
以建丑为正,所以国家大事也一因殷礼,崇尚白色。祭祀所用牛、猪、羊等祭品皆取白色, 
文皇帝应天受命,
逢战事乘黑首马,举大红旌旗,朝会则用纯白色的大旗。太和历改称景初历。 
为魏高祖,
其春、夏、秋、冬季的孟、仲、季各月的时间虽与正岁不同,但诸如皇帝到郊外祭祀天地,举行祭迎五帝祈求丰年的仪式,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祖先, 
乐用咸熙之舞。
以及天子出巡、围猎的时间安排,朝廷颁布诏令和一年中十二节气的早晚,甚至民间各项迎神赛社活动的日期等等,仍以正岁的农历之月建为历数之序。 
帝制作兴治,
五月二日,明帝自许昌宫返驾回洛阳宫。二十二日,诏令国内实行大赦。 
为魏烈祖,
六月一日,京城洛阳地震。四月,提升尚书令陈矫为司徒, 
乐用章斌之舞。
尚书仆射卫臻为司空。十一日,从魏兴郡中分出魏阳,锡郡中分出安富、上庸等地新设上庸郡, 
三祖之庙,
同时撤销锡郡建制,把锡县划归魏兴郡。朝中主管礼乐的官员们进奏说:“我朝武皇帝于汉末乱世之际拨乱反正, 
万世不毁。
是为魏太祖,宫庭中演奏武始之乐舞。文皇帝应天受命,改朝换代, 
其馀四庙,
是为魏高祖,宫中演奏咸熙之乐舞。如今圣上继承先帝大业,使国家得以大治, 
亲尽迭毁,
是为魏烈祖,乐宜用章斌之舞。三祖之庙,将存留万世永远不毁, 
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制。
其余四座宗庙,则随后世历代新君的不断登基嗣位而不断变更所属,在礼仪上完全如同周王朝时后稷、文王、武王的三座宗庙与其他四座宗庙的关系。” 
秋七月丁卯,
七月二日, 
司徒陈矫薨。
司徒陈矫死去。 
孙权遣将朱然等二万人围江夏郡,
东吴孙权又遣部将朱然率兵二万围攻江夏郡。 
荆州刺史胡质等击之,
荆州刺史胡质指挥魏军抗击, 
然退走。
吴军出师不利退回。 
初,
在这之前, 
权遣使浮海与高句骊通,
孙权曾派特使走海路到高句骊进行联络, 
欲袭辽东。
图谋南北夹攻辽东。明帝闻知, 
遣幽州刺史毌丘俭率诸军及鲜卑、乌丸屯辽东南界,
便派幽州刺史毋丘俭率本部兵马以及归顺的鲜卑、乌丸部族军队开到辽东南地区, 
玺书徵公孙渊。
又传诏给辽东太守大司马乐浪公公孙渊,命他督师与毋丘俭配合,以击破孙权和高句骊的联合进攻。 
渊发兵反,
不料公孙渊率部反叛, 
俭进军讨之,
毋丘俭只得进军平叛。 
会连雨十日,
适逢大雨连绵十日不停, 
辽水大涨,
辽河水大涨, 
诏俭引军还。
军事行动难以展开。 
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王护留等居辽东,率部众随俭内附。
明帝便传令毋丘俭引军退到右北平郡一带修整。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王护留等也带领部属随毋丘俭退到内地。十四日, 
己卯,
朝廷发布通告, 
诏辽东将吏士民为渊所胁略不得降者,
宣布辽东的军队将领、地方官吏及士民百姓凡受公孙渊胁迫而不能向朝廷投降者, 
一切赦之。
朝廷均宽大赦免其罪。 
辛卯,
二十六日, 
太白昼见。
太白星白日出现。 
渊自俭还,
公孙渊自从毋丘俭退兵后, 
遂自立为燕王,
遂自封为燕王, 
置百官,
设置小朝廷, 
称绍汉元年。
并称这年为绍汉元年。 
为从海上出兵配合讨伐公孙渊的军事行动, 

辽东平叛准备

诏青、兖、幽、冀四州大作海船。
明帝诏令青、兖、幽、冀四州大量建造海船。 
九月,
九月, 
冀、兖、徐、豫四州民遇水,
冀、兖、徐、豫四州发生水灾, 
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
明帝派侍御史为特使巡视灾区,对于洪水中幸存的灾民以及由于水灾失去财产无法生活的难民, 
在所开仓振救之。
特使所到之处皆开仓放粮加以赈济。 
庚辰,
九月十六日, 
皇后毛氏卒。
皇后毛氏患病身亡。 
冬十月丁未,
十月十三日, 
月犯荧惑。
月犯荧惑(火星)。 
癸丑,
十九日, 
葬悼毛后于愍陵。
为毛皇后举行葬礼并安葬在愍陵。 
乙卯,
二十一日, 
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圜丘。
在京都洛阳南郊委粟山营造圜丘专用于祭祀皇天。 
十二月壬子冬至,
十二月十九日完工, 
始祀。
举行祭祀大礼。 
丁巳,
十二月二十四日, 
分襄阳临沮、宜城、旍阳、邔四县,
从襄阳郡分出临沮、宜城、旌阳、己阝四县, 
置襄阳南部都尉。
另设襄阳南部都尉管辖其军政事务。 
己未,
二十六日, 
有司奏文昭皇后立庙京都。
朝中掌管典礼的官员奏请在京都为明帝生母文昭皇后建立祀庙。 
分襄阳郡之鄀叶县属义阳郡。
朝廷从襄阳郡中分出若阝叶县划归义阳郡。 
 

平定辽东

二年春正月,诏太尉司马宣王帅众讨辽东。
 
二月癸卯,
景初二年(238)正月,明帝下诏命太尉司马懿统率大军征讨割据辽东的叛将公孙渊。二月十一日, 
以大中大夫韩暨为司徒。
提升大中大夫韩暨为司徒。 
癸丑,
二十一日, 
月犯心距星,
月犯心距星, 
又犯心中央大星。
又犯心中央大星。 
夏四月庚子,
四月九日, 
司徒韩暨薨。
司徒韩暨死。 
壬寅,
十一日, 
分沛国萧、相、竹邑、符离、蕲、铚、龙亢、山桑、洨、虹十县为汝阴郡。
朝廷划出沛国的萧、相、竹邑、符离、蕲、钅至、龙亢、山桑、氵交、虹等十县设汝阴郡。 
宋县、陈郡苦县皆属谯郡。
宋县和原属陈郡的苦县划归谯郡, 
以沛、杼秋、公丘、彭城丰国、广戚,并五县为沛王国。
以沛、杼秋、公丘、彭城丰国、广戚五县合成沛王国。 
庚戌,
十九日, 
大赦。
实行大赦。 
五月乙亥,
五月十五日, 
月犯心距星,
月再犯心距星, 
又犯中央大星。
继而再犯中央大星。 
六月,
六月, 
省渔阳郡之狐奴县,
撤销渔阳的狐奴县, 
复置安乐县。
恢复其安乐县的名称。 
秋八月,
八月, 
烧当羌王芒中、注诣等叛,
烧当羌王芒中、注诣等人率部反叛, 
凉州刺史率诸郡攻讨,
凉州刺史指挥诸郡兵马征讨,大获全胜, 
斩注诣首。
并斩杀了注诣。 
癸丑,
二十四日, 
有彗星见张宿。
彗星在张宿出现。 
丙寅,
九月七日, 
司马宣王围公孙渊於襄平,
太尉司马懿挥师将公孙渊包围在襄平, 
大破之,
全歼叛军, 
传渊首于京都,
公孙渊的首级被砍下送到洛阳示众。 
海东诸郡平。
辽东叛乱被平息,诸郡重新归属于朝廷。 
冬十一月,
十一月, 
录讨渊功,
朝廷评论讨伐公孙渊中将士们的功劳, 
太尉宣王以下增邑封爵各有差。
自太尉司马懿以下立功者增邑封爵各有等级。 
初,帝议遣宣王讨渊,
当初朝中商议派出司马懿统兵讨伐公孙渊时, 
发卒四万人。
准备以四万兵马出征。 
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
群臣都以为出动四万兵马过多, 
役费难供。
军费开支及后勤粮草都难以维持。 
帝曰:
明帝坚持说: 
"四千里征伐,
“漫长四千里的军事征伐, 
虽云用奇,
虽说可以出其不意以奇制胜, 
亦当任力,
但毕竟还是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如此大规模的战事出兵四万并不为多, 
不当稍计役费。
不应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 
"遂以四万人行。
于是仍以四万大军出征辽东。 
及宣王至辽东,
待司马懿率师抵达辽东后, 
霖雨不得时攻,
又赶上大雨连绵,无法展开对公孙渊的攻势。朝中群臣又议论说魏军不一定能最后打败公孙渊,应该传令让司马懿退兵。 
群臣或以为渊未可卒破,
明帝不为这些议论所动,告诫群臣说:“司马太尉统兵善于随机应变,有勇有谋, 
宜诏宣王还。
我相信用不了多时我一定能够活捉公孙渊。”后来果真如此。九月二十四日, 
帝曰:
任命司空卫臻为司徒, 
"司马懿临危制变,
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闰月,月犯心中央大星。十二月八日, 
擒渊可计日待也。
明帝病。二十四日,册立皇后,赐天下男子各进爵二级, 
"卒皆如所策。
鳏寡孤独无靠者由官府赐给粮食。又下诏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二十七日,免去曹宇大将军之职, 
另以武卫将军曹爽代替。  

托孤与驾崩

壬午,以司空卫臻为司徒,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
当初在青龙三年(235), 
闰月,月犯心中央大星。十二月乙丑,
寿春某农夫之妻自称是天神所派, 
帝寝疾不豫。辛巳,立皇后。
应安置在皇宫中, 
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
为帝王驱灾避邪, 
鳏寡孤独谷。
纳福增寿。 
以燕王宇为大将军,甲申免,以武卫将军曹爽代之。
她取水给犯病的人喝, 
初,青龙三年中,
饮者多能治愈, 
寿春农民妻自言为天神所下,命为登女,当营卫帝室,
用水给人清洗疮口, 
蠲邪纳福。
也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饮人以水,及以洗疮,或多愈者。
明帝很惊异, 
於是立馆后宫,
于是专门为她在后宫修建了住处, 
下诏称扬,
又下诏书褒扬她的才能, 
甚见优宠。
很是宠爱了一阵子。 
及帝疾,
等到明帝病重, 
饮水无验,
饮她的神水却不见效果, 
於是杀焉。
明帝一怒之下令人将她杀掉。 
三年春正月丁亥,
景初三年(239)正月初一, 
太尉宣王还至河内,
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驻扎。 
帝驿马召到,
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待司马懿匆匆赶到, 
引入卧内,
马上被引入内宫。 
执其手谓曰:
明帝拉着他的手嘱咐说: 
"吾疾甚,
“我的病看来是没治了。 
以后事属君,
现在把后事托付给您。 
君其与爽辅少子。
你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吧!我在死前能见到你,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吾得见君,
司马懿恸哭, 
无所恨!
连连磕头, 
"宣王顿首流涕。
答应了明帝托付的嘱咐。 
即日,
当天, 
帝崩于嘉福殿,
明帝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 
时年三十六。
年仅三十六岁。 
癸丑,
正月二十七日, 
葬高平陵。
被安葬在高平陵。 
 

史家评价

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彫弊,四海分崩,不先聿脩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