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初起与诛董始末
吕布字奉先,
吕布传,(附张邈、陈登传)吕布字奉先,
五原郡九原人也。
五原郡九原人。
以骁武给并州。
他以骁勇善战在并州任职。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
刺史丁原兼任骑都尉之职后,
屯河内,
驻守在河内,
以布为主簿,
任命吕布为主簿,
大见亲待。
非常器重他。
灵帝崩,
汉灵帝死后,
原将兵诣洛阳。
丁原率部前往洛阳,
与何进谋诛诸黄门,
与何进密谋诛杀灵帝亲近的众位黄门官,
拜执金吾。
丁原被任命为执金吾。
进败,
何进为宦官所杀,
董卓入京都,
董卓乘机开进洛阳,
将为乱,
想要挑起战乱,
欲杀原,
除掉丁原,
并其兵众。
进而吞并丁原部。
卓以布见信于原,
因为吕布是丁原的亲信,
诱布令杀原。
董卓便引诱他去杀丁原。吕布背叛了丁原,
布斩原首诣卓,
砍下丁原的首级献给董卓,
卓以布为骑都尉,
因此被董卓任命为骑都尉,
甚爱信之,
非常宠幸他,
誓为父子。
发誓永远像父亲对待儿子那样对待吕布。
布便弓马,
吕布善长骑射,
膂力过人,
膂力过人,
号为飞将。
被称为“飞将”。
稍迁至中郎将,
不多久又被提升为中郎将,
封都亭侯。
封都亭侯。
卓自以遇人无礼,
董卓自知为人无礼,
恐人谋己,
惟恐别人算计他,
行止常以布自卫。
进出都让吕布跟随,以防不测。
然卓性刚而褊,
但董卓生性刚烈又心胸狭窄,
忿不思难,
一时气愤便忘了自己的危险,
尝小失意,
曾经有一件小事,使他很不高兴,
拔手戟掷布。
他随手拔出手戟投向吕布。
布拳捷避之,
吕布敏捷地避开了,
为卓顾谢,
并就这件事向董卓道了歉,
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
董卓的怒气也就消了。
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
由于此事,
心不自安。
使吕布对董卓暗中产生了怨恨。
先是,
董卓常派吕布守卫他的内宫,吕布乘机与董卓的侍婢私通,但又时时害怕董卓发现,总感到惴惴不安。
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
在吕布未被丁原重用以前,司徒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城里最强壮的人,
厚接纳之。
对他以厚礼相待。
后布诣允,
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
陈卓几见杀状。
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
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
王允此时正与仆射士孙瑞密谋除掉董卓,
是以告布使为内应。
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
布曰:
吕布有些犹豫,说:
"奈如父子何!
“我们亲如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允曰:
王允说:
"君自姓吕,
“你姓吕,
本非骨肉。
本来就不是父子关系,
今忧死不暇,
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
何谓父子?
还说什么亲如父子!”
"布遂许之,
吕布于是同意了,
手刃刺卓。
并亲手杀了董卓。
语在卓传。
这件事在《董卓传》中另有记载。
允以布为奋武将军,
王允任命吕布为奋武将军,
假节,
授符节指挥军队,
仪比三司,
仪礼比照三司,
进封温侯,
进而又封为温侯,
共秉朝政。
与他处理朝中事务。
布自杀卓后,
吕布自从杀死董卓后,
畏恶凉州人,
对凉州人是又怕又恨,
凉州人皆怨。
凉州人对他也是又怨又恨。
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
因此李莈等人联合攻打长安,
布不能拒,
吕布抵挡不住,
傕等遂入长安。
李莈一举攻进长安。
卓死后六旬,
董卓去世不到两个月,
布亦败。
吕布也被打败,
将数百骑出武关,
带着几百名随从出武关,
欲诣袁术。
想去投奔袁术。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
吕布原以为杀了董卓,替袁术报了仇,
欲以德之。
袁术会厚待自己,
术恶其反覆,
哪知袁术讨厌吕布的反复无常,
拒而不受。
拒绝接纳他。
北诣袁绍,
吕布只得带着人马又北上投奔袁绍。袁绍接纳了他,
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
并与他一起去常山攻打张燕。
燕精兵万馀,
张燕有精兵万余,
骑数千。
骑兵数千。
布有良马曰赤兔。
吕布有一匹良种马,名叫赤兔。
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
吕布与他的亲信将领成廉、魏越等一起,冲锋奋战,
遂破燕军。
大破张燕的军队。吕布击败张燕后,
而求益兵众,
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将士钞掠,
加之他手下的将士也时时抢劫、掠夺,
绍患忌之。
袁绍开始疑恨他。
布觉其意,
吕布也感到袁绍不会重用他,于是去见了袁绍,
从绍求去。
请求离开。袁绍同意了。吕布刚一离去,
绍恐还为己害,
袁绍害怕他反戈加害自己,
遣壮士夜掩杀布,
想派壮士夜里悄悄杀死吕布,
不获。
但壮士们没能找到吕布。
事露,
此事被吕布知道,
布走河内,
他急忙去了河内,
与张杨合。
与张杨联合。
绍令众追之,
袁绍再次派兵追杀吕布,
皆畏布,
那些士兵都害怕他,
莫敢逼近者。
追上了也没有一人敢逼近。
张邈叛曹与兖州之乱
张邈字孟卓,
张邈传,张邈字孟卓,
东平寿张人也。
东平寿张人。
少以侠闻,
少时以侠义闻名,接济贫困,
振穷救急,
助人为乐,
倾家无爱,
倾家荡产,
士多归之。
壮士多有归附于他的。
太祖、袁绍皆与邈友。
太祖、袁绍都是张邈的朋友。
辟公府,
朝廷征召他做官,
以高第拜骑都尉,
他以出色的应考成绩被任命为骑都尉,
迁陈留太守。
不久又被任命为陈留太守。
董卓之乱,
董卓引兵开进长安,犯上作乱,
太祖与邈首举义兵。
太祖与张邈首先举兵征讨董卓。
汴水之战,
汴水之战,
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
张邈派将帅卫兹率部跟随太祖作战。
袁绍既为盟主,
袁绍成为盟主后,
有骄矜色,
时常表现得傲慢矜持、不可一世,
邈正议责绍。
张邈经常直言责备他。
绍使太祖杀邈,
袁绍派太祖杀张邈,
太祖不听,
太祖不从,
责绍曰:
反而责怪袁绍说:
"孟卓,亲友也,
“孟卓是我的好朋友,
是非当容之。
无论如何都该容得下他,
今天下未定,
如今天下大乱,
不宜自相危也。
不应自相残杀啊!”
"邈知之,
张邈知道这件事后,
益德太祖。
更加敬重太祖。
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
太祖在征讨陶谦前对家人说:
"我若不还,
“我如果回不来,
往依孟卓。
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
"后还,
结果太祖凯旋而归,
见邈,
见张邈,
垂泣相对。
两人相视而泣。
其亲如此。
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亲密。
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
吕布离开袁绍去投奔张杨,
过邈临别,
经过张邈住处,与他告辞,
把手共誓。
两人拉着手立下了誓言。
绍闻之,
袁绍听说这件事,
大恨。
无比气愤。
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
张邈担心太祖最终将会替袁绍杀自己,
心不自安。
心中总是不安。
兴平元年,
兴平元年(194),
太祖复征谦,
太祖再次征讨陶谦。
邈弟超,
张邈的弟弟张超,
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
与太祖的将帅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同商议背叛太祖。
宫说邈曰:
陈宫劝说张邈:
"今雄杰并起,
“当今雄才四起,
天下分崩,
天下分争,
君以千里之众,
您拥有那么宽广的土地和众多的兵士,
当四战之地,
处于四面受敌的处境,
抚剑顾眄,
抚剑四顾,
亦足以为人豪,
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
而反制于人,
却反而受制于人,
不以鄙乎!
不是有损身份吗?
今州军东征,
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东征,
其处空虚,
城内空虚,
吕布壮士,
吕布是位骁将,
善战无前,
善于打仗,勇往直前,
若权迎之,
如果暂且将他迎来,
共牧兖州,
共同占据兖州,
观天下形势,
静观形势,
俟时事之变通,
相机行事,
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这样或许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呢!”
"邈从之。
张邈听从了他。
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
太祖东征陶谦时让陈宫带领部分将士留守东郡,
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
于是陈宫领着这批人马东迎吕布,让他做了兖州牧,
据濮阳。
并占据了濮阳,
郡县皆应,
周围各县纷纷投靠吕布,
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
只有鄄城、东阿、范县没有反叛曹操。
太祖引军还,
太祖率领主力回师,
与布战於濮阳,
与吕布在濮阳一带激战,
太祖军不利,
形势对太祖很不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
相持百馀日。
不分胜负。
是时岁旱、虫蝗、少谷,
时值大旱,又有蝗灾,
百姓相食,
庄稼颗粒无收,
布东屯山阳。
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吕布领兵向东驻守山阳,
二年间,
在两年的时间里,
太祖乃尽复收诸城,
太祖将失地全部收回,
击破布于钜野。
并在巨野打败吕布。
布东奔刘备。
吕布东逃,投奔了刘备。
邈从布,
张邈跟着吕布一起逃跑,
留超将家属屯雍丘。
留下张超带着家属守雍丘。
太祖攻围数月,
太祖围攻雍丘数月,
屠之,
攻破并屠戮城池,
斩超及其家。
诛杀了张超及其家属。
邈诣袁术请救未至,
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
自为其兵所杀。
尚未见到袁术,
自己却被部下杀害了。
吕布纵横徐州纪事
备东击术,
刘备东征袁术,
布袭取下邳,
吕布夺取了下邳,
备还归布。
刘备只得返回归附吕布。
布遣备屯小沛。
吕布派刘备驻守小沛。
布自称徐州刺史。
吕布自称徐州刺史。
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
袁术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征讨刘备,
备求救于布。
刘备向吕布求援。
布诸将谓布曰:
吕布手下将领说:
"将军常欲杀备,
“将军您一直想除掉刘备,
今可假手於术。
今天正好借袁术之手干掉他。”
"布曰:
吕布说:
"不然。
“不行,
术若破备,
袁术如果占据了小沛,
则北连太山诸将,
就会联合北面太山一带的部队,
吾为在术围中,
我们就会被袁术所包围,
不得不救也。
我不能不去救刘备啊。”
"便严步兵千、骑二百,
于是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
驰往赴备。
飞速赶往小沛。
灵等闻布至,
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前来援救刘备,
皆敛兵不敢复攻。
只好收兵,不敢轻举妄动。
布於沛西南一里安屯,
吕布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营寨,
遣铃下请灵等,
派卫士去请纪灵等将领,
灵等亦请布共饮食。
纪灵等人也请吕布一起饮酒作乐。
布谓灵等曰:
吕布对纪灵等人说:
"玄德,
“玄德,
布弟也。
是我吕布的弟弟。
弟为诸君所困,
如今他被诸位所围,
故来救之。
我特意赶来救他。
布性不喜合斗,
我吕布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
但喜解斗耳。
只喜欢替别人解除纷争。”
"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
吕布命门候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
布言:
说:
"诸君观布射戟小支,
“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
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
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离开这里,
不中可留决斗。
如射不中,那你们就留下与刘备决一死战。”
"布举弓射戟,
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
正中小支。
正好中了小支。
诸将皆惊,
诸将大为震惊,夸赞说:
言"将军天威也"!
“将军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
明日复欢会,
吕布又与诸将欢会宴饮,然后各自回兵。袁术想联合吕布,让他为自己所用,
然后各罢。
于是向吕布提出让他的儿子娶吕布之女为妻,吕布同意了。袁术派韩胤为使节,向吕布正式转达他将更换年号、登基称帝的事情,
同时请求接吕布的女儿与自己的儿子去完婚。
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
沛相陈王圭惟恐袁术、吕布成了亲家,
术遣使韩胤以僣号议告布,并求迎妇。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
徐州、扬州联为一体,
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
将会危害四方,
於是往说布曰;
于是前往游说吕布:
"曹公奉迎天子,
“曹公奉迎天子,
辅赞国政,
辅佐朝政,
威灵命世,
征讨八方,
将征四海,
威震四海,
将军宜与协同策谋,
而将军您应与他合作,
图太山之安。
以取得天下安宁。
今与术结婚,
如果您与袁术成了亲家,
受天下不义之名,
将会担上不义之人的罪名,
必有累卵之危。
那样形势就对您不利了。”
"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
吕布心里也怨恨当初袁术不接纳自己,
女已在涂,
虽说女儿此时已经随韩胤走了,
追还绝婚,
他还是把她追了回来,拒绝了这门亲事,
械送韩胤,
并将使者韩胤戴上枷锁、镣铐,
枭首许市。
送往许都街市上斩首示众。
珪欲使子登诣太祖,
陈皀想派儿子陈登到太祖那里,说明吕布愿意与曹操合作,
布不肯遣。
吕布不同意。
会使者至,
正巧太祖的使者这时来到,传天子令,
拜布左将军。
任命吕布为左将军。
布大喜,
吕布大喜,
即听登往,
于是让陈登启程,还命他带着书信,
并令奉章谢恩。
向天子谢恩。
登见太祖,
陈登拜谒太祖,
因陈布勇而无计,轻於去就,
述说了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缺点,
宜早图之。
希望太祖早日除掉他。
太祖曰:
太祖说:
"布,狼子野心,
“吕布是个具有狼子野心的人,
诚难久养,
实在不能让他久留世上,
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你当然是最熟悉内情的。”
"即增珪秩中二千石,
当即把陈皀的年俸禄提到二千石,
拜登广陵太守。
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
临别,
临别时,
太祖执登手曰:
太祖拉着陈登的手说:
"东方之事,
“东边的事,
便以相付。
便全托付给你了。”
"令登阴合部众以为内应。
命令陈登私下分化吕布的队伍,
为自己做内应。
始,
开始时,
布因登求徐州牧,
吕布想通过陈登求得徐州刺史之职,
登还,
陈登回来,
布怒,
吕布见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大怒,
拔戟斫几曰:
拔出戟来砍着桌子说:
"卿父劝吾协同曹公,
“你父亲劝我与曹公合作,
绝婚公路;
我才拒绝了袁术的婚约;
今吾所求无一获,
而现在我一无所获,
而卿父子并显重,
你们父子反倒地位显赫,重权在握,
为卿所卖耳!
我被你们出卖了!
卿为吾言,
你倒说说看,
其说云何?
你在曹公面前替我说了些什么?”
"登不为动容,
陈登面不改色,
徐喻之曰;
从容地答道:
"登见曹公言:
“我见曹公时说:
'待将军譬如养虎,
‘对待将军您,要像对待猛虎,
当饱其肉,
应当让他吃饱,
不饱则将噬人。
如果不饱,他会吃人的。
'公曰:
’曹公说:
'不如卿言也。
‘并不像你说的那样,
譬如养鹰,
而更像养鹰,
饥则为用,
饿时可以利用,
饱则扬去。
而当他吃饱了,
'其言如此。
却会自顾飞去。
"布意乃解。
’我们就是这样谈论您的。”
吕布的气才平定下来。
术怒,
袁术听说吕布回绝了婚事还杀了自己的使者,
与韩暹、杨奉等连势,
便与韩暹、杨奉等联合,
遣大将张勋攻布。
派大将张勋领兵前去征讨吕布。
布谓珪曰:
吕布对陈皀说:
"今致术军,卿之由也,
“招来祸害的就是你,
为之奈何?
你看怎么办呢?”
"珪曰:
陈皀说:
"暹、奉与术,
“韩暹、杨奉、袁术仓促联兵,
卒合之军耳,
计划不是事先定好的,
策谋不素定,
肯定不会很好地合作,
不能相维持,
就像鸡生性不能群栖一样,
子登策之,比之连鸡,
他们也合不到一块儿,
势不俱栖,
让我的儿子陈登前去瓦解他们,
可解离也。
可以把他们拆散。”
"布用珪策,
吕布采用了陈皀的计策,
遣人说暹、奉,
派人游说韩暹、杨奉,
使与己并力共击术军,
让他们与自己联兵改而攻打袁术,
军资所有,
军械、物资一概由他出。
悉许暹、奉。於是暹、奉从之,
于是韩暹、杨奉追随了吕布,
勋大破败。
张勋吃了大败仗。
建安三年,
建安三年(198),
布复叛为术,
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依附袁术,
遣高顺攻刘备於沛,
并派高顺去攻打沛县的刘备,
破之。
刘备大败。
太祖遣夏侯惇救备,
高祖派夏侯..去援救刘备,
为顺所败。
也被高顺打败。
太祖自征布,
太祖亲征吕布,
至其城下,
到了下邳城下,
遗布书,
写了一封信给吕布,
为陈祸福。
陈述了福祸得失。
布欲降,
吕布意欲投降,
陈宫等自以负罪深,
陈宫等人感到自己罪责太大,
沮其计。
便劝吕布放弃这种想法。
布遣人求救于术,
吕布一面派人向袁术求救,
自将千馀骑出战,
一面自己率千余名骑兵出来应战,
败走,
大败,
还保城,
只得退回城中死守,
不敢出。
再也不敢出战。
术亦不能救。
袁术不能救他。
布虽骁猛,
吕布虽骁勇刚猛,
然无谋而多猜忌,
但少谋而心胸狭窄多猜忌,
不能制御其党,
他不能控制部下,
但信诸将。
对手下诸将只是言听计从。
诸将各异意自疑,
而他的部将也是各怀心思,相互猜忌,
故每战多败。
所以每次战斗,总以失败告终。
太祖堑围之三月,
太祖在城下挖了壕沟,把吕布包围了三个月,
上下离心,
吕布与手下貌合神离,
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
将领侯成、宋宪、魏续捆着陈宫,
将其众降。
领兵投降。
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
吕布与他的麾下登上白门楼,
兵围急,
眼见太祖层层围住自己,
乃下降。
只得下城投降。
遂生缚布,
太祖生擒了吕布,在捆绑时,
布曰:
吕布说:
"缚太急,
“绑得太紧了,
小缓之。
稍微松一点儿吧。”
"太祖曰:
太祖说:
"缚虎不得不急也。
“捆老虎,不得不捆紧一点。”
"布请曰:
吕布请求说:
"明公所患不过於布,
“明公所担心的不就是我吕布吗?
今已服矣,
如今我臣服了,
天下不足忧。
天下就没有值得您忧虑的事了。
明公将步,
明公您领步兵,
令布将骑,
就让我领骑兵,
则天下不足定也。
那天下就不难平定了。”
"太祖有疑色。
太祖犹豫不决。
刘备进曰:
刘备进言说:
"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明公难道没见吕布侍奉丁建阳及董太师时的情形吗?”
"太祖颔之。
太祖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
布因指备曰:
吕布于是怒骂刘备:
"是儿最叵信者。
“你是最无信义的小人。”
"於是缢杀布。
太祖将吕布绞死了。
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
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
然后葬之。
然后才葬尸首。
太祖之禽宫也,
太祖活捉陈宫时,
问宫欲活老母及女不?
问他想不想让老母及女儿活,
宫对曰:
陈宫回答:
"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
“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对手的亲人的;
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
将仁义广施天下的人,是不会让对手缺乏继承人的。
老母在公,
老母能否活命,决定权在你,
不在宫也。
而不在我陈宫!”以后,
"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
太祖把陈宫的母亲接来,
嫁其女。
养老送终,
并将陈宫的女儿许配了人家。
陈登智略与世评价
陈登者,字元龙,
陈登字元龙,
在广陵有威名。
在广陵有很高的威望。
又掎角吕布有功,
又因消灭吕布有功,
加伏波将军,
加封伏波将军,
年三十九卒。
死时只三十九岁。
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
有一次许汜与刘备同在荆州刺史刘表府上作客,
表与备共论天下人,
刘表与刘备一起评价天下人士,
汜曰:
许汜说:
"陈元龙湖海之士,
“陈元龙是湖海之士,
豪气不除。
至今豪气未减。”
"备谓表曰:
刘备问刘表:
"许君论是非?
“许君的说法对不对?”
"表曰:
刘表说:
"欲言非,
“如果说不对,
此君为善士,
许君是位好人,
不宜虚言;
不会随便乱议论人的;
欲言是,
如果说对呢,
元龙名重天下。
元龙确实名重天下。”
"备问汜:
刘备问许汜:
"君言豪,
“你说他豪气未减,
宁有事邪?
有什么事可以证明吗?”
"汜曰:
许汜说:
"昔遭乱过下邳,
“从前在战乱时我路经下邳,
见元龙。
去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
元龙没有以主人的身份待客的意思,
久不相与语,
久久不和我说一句话,
自上大床卧,
而且径自上大床睡觉,
使客卧下床。
而让我睡在下床上。”
"备曰:
刘备说:
"君有国士之名,
“你有国士之称,
今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
帝主失所,
帝王流离失所,这种时候,
望君忧国忘家,
希望你为国解难,考虑国家大事,
有救世之意,
要胸怀救世之心,
而君求田问舍,
但你却去求田问舍,
言无可采,
言谈也没什么新意,
是元龙所讳也,
这是元龙所讨厌的,
何缘当与君语?
哪还有话与你说呢?
如小人,
如果是我,
欲卧百尺楼上,
我会独卧百尺高楼之上,
卧君於地,
而让你睡在地下,
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哪里只会有上下床的差别呢?”
"表大笑。
刘表大笑。
备因言曰:
刘备于是叹息道:
"若元龙文武胆志,
“像元龙这样具有文胆武略、志向高远的壮士,
当求之於古耳,
大概只有到古人行列中去找了!
造次难得比也。
当今芸芸众生,
"
没有可以和他相比的了!”
臧洪忠烈守城传
臧洪字子源,
臧洪传,臧洪字子源,
广陵射阳人也。
是广陵射阳人。
父旻,
父亲叫臧..,
历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原太守,
曾任匈奴中郎将和中山、太原太守,
所在有名。
在任官期间有声誉。
洪体貌魁梧,
臧洪身材魁梧,
有异於人,
与他人不同,
举孝廉为郎。
被举荐孝廉当了郎官。
时选三署郎以补县长;
正逢遴选三署郎官补任县长,
琅邪赵昱为莒长,
琅笽人赵..当了莒县县长,
东莱刘繇下邑长,
东莱人刘繇当下邑县县长,
东海王朗菑丘长,
东海人王朗当..丘县县长,
洪即丘长。
臧洪当即丘县县长。
灵帝末,
灵帝末年(184~189),
弃官还家,
他弃官回家,
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
太守张超收他做了功曹。
董卓杀帝,
董卓杀死少帝,
图危社稷,
想夺取天下,
洪说超曰:
臧洪对张超说:
"明府历世受恩,
“明府历代受皇室的大恩,
兄弟并据大郡,
兄弟几个都是大郡的长官,
今王室将危,
现在王室危在旦夕,
贼臣未枭,
贼臣未被枭首示众,
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
这正是天下义士报效皇室的大好时机啊!
今郡境尚全,
如今您所在的郡还未遭战乱之苦,
吏民殷富,
吏民都很富足,
若动枹鼓,
如果您一擂战鼓,
可得二万人,
马上会有很多人前来响应。
以此诛除国贼,
用这支军队去诛灭国贼,
为天下倡先,
为天下除害,
义之大者也。
这正是义士的表现啊。”
"超然其言,
张超听从了他,
与洪西至陈留,
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
见兄邈计事。
商议起兵之事。
邈亦素有心,
张邈早有此意,
会于酸枣,
于是两军在酸枣会合。
邈谓超曰:
张邈对张超说:
"闻弟为郡守,
“闻知弟弟为郡守,
政教威恩,
教化人民施威施恩,
不由己出,
并不都是自己作主,
动任臧洪,
而是因为重用了臧洪,
洪者何人?
臧洪是什么人啊?”
"超曰:
张超说:
"洪才略智数优超,
“臧洪,
超甚爱之,
真是海内之奇士。他的才智过人,
海内奇士也。
我很器重他。”
"邈即引见洪,
张邈会见臧洪,
与语大异之。
与他叙谈,深感惊讶。
致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
于是又将他介绍给兖州刘公山、豫州孔公绪,
皆与洪亲善。
他们与臧洪也成了好朋友。
乃设坛场,
于是设一个坛场,
方共盟誓,
准备每人都发誓愿,永结同好。
诸州郡更相让,
各州的长官互相推让,
莫敢当,
谁也不肯第一个上坛,
咸共推洪。
他们一致推举了臧洪。
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曰:
于是臧洪登上了祭坛,拿着承盘,歃血发誓说:
"汉室不幸,
“汉室不幸,
皇纲失统,
朝纲混乱,
贼臣董卓乘衅纵害,
贼臣董卓,乘战难危害国家,
祸加至尊,
危及皇帝,
虐流百姓,
虐杀百姓,
大惧沦丧社稷,
大有侵吞国家政权,
翦覆四海。
让天下归其所有的野心。
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人,
纠合义兵,
组成义兵,
并赴国难。
共赴国难。
凡我同盟,
今天一起发誓的人,
齐心戮力,
都应齐心协力,
以致臣节,
贡献为臣的一份力,
殒首丧元,
即使抛头颅洒热血,
必无二志。
也不心怀二意。
有渝此盟,
如果谁违背盟约,
俾坠其命,
不但他自身性命难保,
无克遗育。
还会祸及他的子嗣宗族。
皇天后土,
皇天在上,
祖宗明灵,
祖宗有灵,
实皆鉴之!
请仔细地看着!”
"洪辞气慷慨,
臧洪宣誓时慷慨激昂,
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
声泪俱下,
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听了他的誓词的人,
顷之,
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士兵、仆人,
诸军莫適先进,
也都激动起来,
而食尽众散。
人人都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
可是没多久,各路人马尚未决定谁先出战,却因粮食吃光而作鸟兽散。张超派臧洪到大司马刘虞处与他商议对策,
值公孙瓒之难,
此时公孙瓒已杀了刘虞,
至河间,
到了河间,
遇幽、冀二州交兵,
又遇上幽、冀二州交战,
使命不达。
他没能完成使命。
而袁绍见洪,
袁绍见到臧洪,与他结交,
又奇重之,
非常器重他,不管在不在一起,
与结分合好。
两人都是好友。
会青州刺史焦和卒,
适逢青州刺史焦和去世,
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
袁绍让臧洪统领青州,以抚慰那里的百姓。
洪在州二年,
臧洪在青州任职二年,
群盗奔走。
州里强盗纷纷离去。
绍叹其能,
袁绍佩服他的才干,
徙为东郡太守,
派他任东郡太守,
治东武阳。
治理东武阳。
太祖围张超于雍丘,
太祖在雍丘围攻张超。
超言:
张超说:
"唯恃臧洪,
“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臧洪了,
当来救吾。
他应该来救我。”
"众人以为袁、曹方睦,
众人都以为袁绍和太祖关系已经缓和,
而洪为绍所表用,
而臧洪很明显地为袁绍所重用,
必不败好招祸,
他必定不会毁了自己的前程自招灾祸,
远来赴此。
远道赶来救援。
超曰:
张超说:
"子源,天下义士,
“子源是天下有名的义士,
终不背本者,
他肯定不会背叛原主,
但恐见禁制,
恐怕是被袁绍所禁止,
不相及逮耳。
来不及赶上援救啊!”
"洪闻之,
臧洪听说张超被围的消息,
果徒跣号泣,
果然赤着脚边跑边哭,
并勒所领兵,
召集了他手下的军队。
又从绍请兵马,
他又请求袁绍拨给他一部分兵马,
求欲救超,
以便去救张超,
而绍终不听许。
被袁绍拒绝了。
超遂族灭。
张超终于被灭九族。
洪由是怨绍,
臧洪因此怨恨袁绍,
绝不与通。
与他断绝了一切往来。
绍兴兵围之,
袁绍举兵围攻他,
历年不下。
历经数年也无结果。于是,
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
袁绍命令臧洪的同乡陈琳给他写信,
喻以祸福,
晓之以个人利害福祸,
责以恩义。
责之以恩德情义。
洪答曰:
臧洪复信说:
“离别后的思念,
隔阔相思,
无论是梦中还是醒着,
发于寤寐。
时时袭上心头,
幸相去步武之间耳,
为我们相距不很远而感到庆幸,
而以趣舍异规,
但是,
不得相见,
由于我们选择的取舍标准不同而未能相见,
其为怆悢,
悲伤凄怆,
可为心哉!
充满心间。
前日不遗,
“头些日子,承你不忘,
比辱雅贶,
连赐给我两封高雅的书信,
述叙祸福,
陈析利害福祸,
公私切至。
于公于私,都是很透彻的。
所以不即奉答者,
我之所以没有立刻复信,
既学薄才钝,
既因为学问浅薄,才性迟钝,
不足塞诘;
不足以回答你的诘难;
亦以吾子携负侧室,
也因为你带着小妾,
息肩主人,
在袁绍那边逍遥自在,
家在东州,
可你的家小还在城里,
仆为仇敌。
我又是袁绍的仇敌。
以是事人,
你自己如此境地还替别人办事,
虽披中情,
虽然忠心耿耿,
堕肝胆,
披肝沥胆,
犹身疏有罪,
却还是被疏远的有罪之人,
言甘见怪,
虽言辞中听也还要受责难,
方首尾不救,
自救尚且不及,
何能恤人?
怎会顾怜别人呢?
且以子之才,
同时,
穷该典籍,
凭你渊博的才识,
岂将闇于大道,
岂会在大道上犯傻,
不达余趣哉!
不了解我的志向呢!
然犹复云云者,
然而你却还是说来说去,
仆以是知足下之言,
我由此而知,
信不由衷,
你的话是言不由衷,
将以救祸也。
想解除自己的灾祸。
必欲算计长短,辩谘是非,
假如一定要计较长短、辩论是非的话,
是非之论,
那么关于是非的标准,
言满天下,
天下人各有各的说法,
陈之更不明,
真的说来,
不言无所损。又言伤告绝之义,
反倒又说不明了,
非吾所忍行也,
不说却也没有什么损失。
是以捐弃纸笔,
再者,
一无所答。
若是说了,
亦冀遥忖其心,
便会宣告绝交,
知其计定,
有损道义,
不复渝变也。
那是我所不忍的。
重获来命,援引古今,
因此便搁开纸笔,
纷纭六纸,
全然没有答复,
虽欲不言,
也望你能体谅我的心情,
焉得已哉!
知道我的主意是不会再改变的。
仆小人也,
可又一次得到来信,援古引今,洋洋洒洒写了六张纸,尽管原来打算不和你去说,
本因行役,
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了!“我是一个微末小人,本为主人(袁绍)效劳,
寇窃大州,
窃居大州职掌,
恩深分厚,
(主人于我)恩深谊厚,
宁乐今日自还接刃!
我难道忍心反过来与他兵刃相见?
每登城勒兵,
每次登城指挥部队,
望主人之旗鼓,
望着主人的旗鼓,
感故友之周旋,
回想故友的斡旋,
抚弦搦矢,
抚弦搦箭,
不觉流涕之覆面也。
不由得泪流满面。
何者?
为何呢?
自以辅佐主人,
自以为辅佐主人,
无以为悔。
无可悔憾的;
主人相接,
主人对我的恩宠,
过绝等伦。
超出别人。
当受任之初,
在刚受任(主持会盟)之时,
自谓究竟大事,
发誓要了结天下大事,
共尊王室。
共尊王室。
岂悟天子不悦,
岂知天子不快,
本州见侵,
张超的州郡被曹操攻占,
郡将遘牖里之厄,
郡将像周文王被拘囚牖里的困厄,
陈留克创兵之谋,
张超败走陈留,要我出兵援救,攻打曹军。
谋计栖迟,
假如我的计划执行得晚,
丧忠孝之名,
则丧失忠孝的名声,
杖策携背,
假如拄杖背物而走,
亏交友之分。
则有损交朋友的道义。
揆此二者,
面对这个矛盾,
与其不得已,
真是不得已啊!
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
丧失忠孝的名声和亏损交朋友的道义,
轻重殊涂,
轻重不同,
亲疏异画,
亲疏各异,
故便收泪告绝。
故而忍痛割爱宣布绝交。
若使主人少垂故人,
假若主人稍微垂怜故人,
住者侧席,
对在手下供事的朋友侧座礼让,
去者克己,
对因故离去的友人宽宏大量,
不汲汲于离友,
不去深究,
信刑戮以自辅,
昭信刑戮惩罚以助自己,
则仆抗季札之志,
那我就学吴季札恭让君位的高风亮节,
不为今日之战矣。
今天也就不会与主人对阵了。但袁绍没有这样做,
何以效之?
叫我如何去效仿季札呢?过去,
昔张景明亲登坛喢血,
张景明(超)亲自登台歃血盟誓,
奉辞奔走,
凭借辞令奔走游说,
卒使韩牧让印,
终于使冀州牧韩馥让出印信,
主人得地;
主人得到了冀州地盘。
然后但以拜章朝主,
然而,
赐爵获传之故,
他后来却仅仅因为迎吕布做兖州牧的缘故,
旋时之间,
转眼之间,
不蒙观过之贷,
不仅未能得到谅解,
而受夷灭之祸。
反遭夷族灭家之祸。
吕奉先讨卓来奔,
吕布为讨伐董卓来投奔请兵,
请兵不获,
没有得到应允,
告去何罪?
便告辞离去,这有什么罪过?
复见斫刺,
却反遭围攻,
滨于死亡。
差一点送命。
刘子琪奉使逾时,
刘子璜为袁绍效命,年岁已大,
辞不获命,
辞职不得批准,
畏威怀亲,
由于惧怕权威而又怀念家人,
以诈求归,
便说谎请求放还,
可谓有志忠孝,
这可以称得上是有志于忠孝,
无损霸道者也;
本无损于袁绍的权威,
然辄僵毙麾下,
然而不仅未能得到恩准,
不蒙亏除。
反而立即被打死在主人的旌鏣之下。
仆虽不敏,
我虽愚笨,
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又从不能推始预终,
睹微知著,
由小见大,
窃度主人之心,
揣测主人之心,
岂谓三子宜死,
却又怎能说这三个人该死,
罚当刑中哉?
对他们的惩罚恰如其分呢?
实且欲一统山东,增兵讨雠,
其实袁绍也是打算扩充兵力,讨伐仇人,一统泰山以东,
惧战士狐疑,
担忧士兵们猜疑,
无以沮劝,
无法阻止和劝勉,
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
所以废止君王的命令而推崇承制,
慕义者蒙荣,
敬慕其义而来的人受到欢迎,
待放者被戮,
而离去则遭杀戮。
此乃主人之利,
这是为了主人的利益,
非游士之原也。
并非游宦之士的心愿。
故仆鉴戒前人,
所以我以前人的遭遇为戒,
困穷死战。
困守死战。
仆虽下愚,
我虽愚蠢之极,
亦尝闻君子之言矣。
也曾听到过君子的言论,这样做,
此实非吾心也。
实不是我愿意的,
乃主人招焉。
而是主人逼得我不得不如此。
凡吾所以背弃国民,
大概我之所以背弃国民,
用命此城者,
下令死守城池,
正以君子之违,
正是以违背君子之道,
不適敌国故也。
而不顺从敌国的缘故。
是以获罪主人,
因此得罪主人,
见攻逾时,
被围攻多时,
而足下更引此义以为吾规,
而你却又援引这个义理来规劝我,
无乃辞同趋异,
不恰是言辞相同而意思相反吗?
非君子所为休戚者哉!
这不是君子对待祸福的态度。
吾闻之也,
“我听说,
义不背亲,
义不叛父母,
忠不违君,
忠不违君王,
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
所以东面我奉张超为宗主,把他当作至亲,
中扶郡将以安社稷,
在东郡为袁绍扶助郡将,安宁社稷,
一举二得以徼忠孝,
一举两得以求尽孝尽忠,
何以为非?
有何不对的呢?
而足下欲吾轻本破家,
而你却要我舍弃至亲,
均君主人。
只奉袁绍为君,这是让我违弃至亲啊。
主人之於我也,
主人(袁绍)对于我来说,
年为吾兄,
年纪可作我的兄长,
分为笃友,
情分上是我的好朋友,意见不同,
道乖告去,
离他而去,
以安君亲,
以使至亲安宁,
可谓顺矣。
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若子之言,
而照你的话去做,
则包胥宜致命於伍员,
那申包胥就该为伍子胥卖命,
不当号哭於秦庭矣。
不应当在秦国朝廷上哭号了。
苟区区於攘患,
虽然你仅仅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灾祸,
不知言乖乎道理矣。
但却不知你的话已经违背自己的本义。
足下或者见城围不解,
“或者你是看到城池被围未解,
救兵未至,
救兵没有赶到,
感婚姻之义,
有感于姻亲之义,
惟平生之好,
顾念平生之好,
以屈节而苟生,
认为求降而偷生,
胜守义而倾覆也。
胜过坚持道义而死。过去,
昔晏婴不降志於白刃,
晏婴面对楚人刀斧而不降志折节,
南史不曲笔以求生,
齐国史官南史宁死不愿用手中笔为君王隐讳,
故身著图象,
因此被图画成像,
名垂后世,
名垂后世,
况仆据金城之固,
何况我有铜墙铁壁般的防御工事,
驱士民之力,
指挥调动全体吏民的力量,
散三年之畜,
发放三年的储备来作一年的用度,
以为一年之资,
济穷困,
匡困补乏,
补匮乏,
以悦天下,
以让天下人高兴,
何图筑室反耕哉!
何必去想盖房、种田以求安逸呢?
但惧秋风扬尘,
我只怕秋风吹起尘土,
伯珪马首南向,
伯皀掉头向南,
张杨、飞燕,膂力作难,
张杨和“飞燕”挥臂发难,
北鄙将告倒县之急,
北部边陲告急,
股肱奏乞归之诚耳。
袁绍的左右心腹都乞假归家。
主人当鉴我曹辈,
主人(袁绍)应该知道这些人的志向,
反旌退师,
掉转旗帜,
治兵邺垣,
撤回兵马,回到邺城整顿军队,
何宜久辱盛怒,
又怎能听任怒气长时间地折磨自己,
暴威於吾城下哉?
在我的城下耍威风呢?
足下讥吾恃黑山以为救,
你嘲讽我恃仗黑山军作后援,
独不念黄巾之合从邪!
偏不与黄巾军联合呢?
加飞燕之属悉以受王命矣。
再加上“飞燕”的部属全部听受王命。过去,
昔高祖取彭越于钜野,
高祖皇帝在巨野杀败彭越,
光武创基兆于绿林,
光武皇帝始创基业于绿林,
卒能龙飞中兴,
最终却能中兴汉室,
以成帝业,
成就帝业,
苟可辅主兴化,
假如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
夫何嫌哉!
那又有何不甘心的呢?
况仆亲奉玺书,
何况我是奉持君王玺书,
与之从事。
来与他们处事的。
“去吧,
行矣孔璋!
陈琳!
足下徼利於境外,
你追逐名利于境外,
臧洪授命於君亲;
臧洪我却受命于君亲;
吾子讬身於盟主,
你委身于盟会的主人,
臧洪策名於长安。
臧洪我书名于首都长安。
子谓余身死而名灭,
你说我身死而名灭,
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
我也笑你无论生死都默默无闻。
悲哉!
可悲哟!
本同而末离,
你和我同出一根而枝梢分离!
努力努力,
努力吧努力吧!
夫复何言!
还能说些什么呢!”袁绍看到臧洪的复信,知道他没有归降的意思,增兵攻城。
红潮网
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
城中粮食已尽,
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
城外又无援军相救,
洪自度必不免,
臧洪自忖不免一死,
呼吏士谓曰:
招呼手下人说:
"袁氏无道,
“袁氏无道,
所图不轨,
图谋不轨,
且不救洪郡将。
而且不顾臧洪的郡将。
洪於大义,
臧洪从大义上讲,
不得不死,
不得不死,
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
可诸君并没有得罪袁绍,却要白白遭难,
可先城未败,
你们可在城被攻破前,
将妻子出。
带着家小先逃出去。”
"将吏士民皆垂泣曰:
那些将士、吏民都感激得流下眼泪,说:
"明府与袁氏本无怨隙,
“明府与袁氏本来没有恩怨过节,
今为本朝郡将之故,
只为本朝郡将的缘故,
自致残困,
以致落到这种地步,
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
我们哪里忍心丢下您而独自逃命啊!”开始时,
"初尚掘鼠煮筋角,
守城将士及民众还掘老鼠、挖树根充饥,
后无可复食者。
到后来一点可吃的都没有了。
主簿启内厨米三斗,
主簿从内厨拿出三斗米来,
请中分稍以为糜粥,
吩咐从中拿出一部分为臧洪做稠粥,
洪叹曰:
臧洪叹息道:
"独食此何为!
“我独自吃它干什么呢!”
"使作薄粥,
让做成稀粥,
众分歠之,
大家分着喝了。
杀其爱妾以食将士。
臧洪还杀了自己的爱妾让将士们分吃。
将士咸流涕,
将士们泪涕横流,
无能仰视者。
以致不敢抬起头来。
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
男女七八千人相枕死去,
莫有离叛。
没一个离叛的。
城陷,
城被攻破,
绍生执洪。
袁绍生擒了臧洪。
绍素亲洪,
袁绍向来与臧洪亲善,
盛施帏幔,
排出盛大的仪式,
大会诸将见洪,
让他手下的将领都来见臧洪,
谓曰:
对他说:
"臧洪,
“臧洪,
何相负若此!
你为何这样负心呢?
今日服未?
今天你服不服?”
"洪据地瞋目曰:
臧洪撑在地上,瞪大双眼回答:
"诸袁事汉,
“袁氏几代在汉室做官,
四世五公,
四朝之中,有五人位列三公,
可谓受恩。
可以说受恩非浅。
今王室衰弱,
现今王室衰弱,
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
你不扶助王室,
希冀非望,
反而乘机生出非分之想,
多杀忠良以立奸威。
杀死众多的忠良以树自己的淫威。
洪亲见呼张陈留为兄,
我亲眼见你称张陈留(邈)为兄,
则洪府君亦宜为弟,
那么我的府君张超就该是你的弟弟,
同共戮力,
就应齐心协力,
为国除害,
为国除害,
何为拥众观人屠灭!
为何你拥着强大的兵力而看着别人互相残杀呢?
惜洪力劣,
可惜臧洪力量不够,
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
不能举刃为天下报仇,
何谓服乎!
又如何能臣服呢?”
"绍本爱洪,
袁绍原本是爱惜臧洪的,
意欲令屈服,
希望他回到自己身边来,
原之;
可以原谅他;
见洪辞切,
看见臧洪言辞激烈,
知终不为己用,
知道终不会为己所用,
乃杀之。
于是杀了他。
洪邑人陈容少为书生,
臧洪同乡陈容年轻时是读书人,
亲慕洪,
很钦佩臧洪,
随洪为东郡丞;
随臧洪做了东郡的一名小官。
城未败,
城未破时,
洪遣出。
臧洪借口有事,将他支出城。
绍令在坐,
袁绍见臧洪时,也让他在场。
见洪当死,
眼见臧洪要被处死,
起谓绍曰:
他起身对袁绍说:
"将军举大事,
“将军要成就大业,
欲为天下除暴,
为天下除暴,
而专先诛忠义,
但却先诛杀了忠良之士,
岂合天意!
这哪里符合天意啊!
臧洪发举为郡将,
臧洪也是你提拔的郡将,
奈何杀之!
怎能杀了他呢?”
"绍惭,
袁绍面有愧色,
左右使人牵出,
派手下人将陈容带出去,
谓曰:
并对他说:
"汝非臧洪俦,
“你和臧洪不是同类之人,
空复尔为!
说这番话又有什么用?”
"容顾曰:
陈容回头对袁绍说:
"夫仁义岂有常,
“仁义在哪里都是一成不变的,
蹈之则君子,
遵循它就是君子,
背之则小人。
违背它则为小人。
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
今天我宁愿与臧洪同日死,
不与将军同日而生!
而不愿与将军同日生。”
"复见杀。
于是他也被杀了。
在绍坐者无不叹息,
在袁绍庭上坐着的人无不叹息,
窃相谓曰:
私下里互相议论说:
"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怎能连杀两位壮士呢?”
"先是,
城未被攻破前,
洪遣司马二人出,求救于吕布;
臧洪曾派二名司马出城向吕布求救,
比还,
等到返回时,
城已陷,
城已被攻陷,
皆赴敌死。
两位司马冲入敌阵,奋战而死。
史家总评
评曰:
评:
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
吕布有勇无谋,
轻狡反覆,
而且反复无常,
唯利是视。
惟利是图,
自古及今,
自古至今,
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这样的人无不被灭。
昔汉光武谬於庞萌,
过去汉光武帝被庞萌所骗,
近魏太祖亦蔽于张邈。
近世又有魏太祖被张邈所蒙蔽。
知人则哲,
知人的人才是英才,
唯帝难之,
这就是帝王也难以做到,
信矣!
真对呀!
陈登、臧洪并有雄气壮节,
陈登、臧洪都有英雄的气概和节操,
登降年夙陨,
可惜陈登英年早逝,
功业未遂,
功业未成;
洪以兵弱敌强,
臧洪因兵弱敌强,
烈志不立,
壮志未酬,
惜哉!
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