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六 宗室传 - 读典籍

← 返回《三国志吴书五 妃嫔传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

吴书六 宗室传

陈寿

孙吴宗室成员辅佐孙策、孙权,参与重要战役,镇守边陲,巩固基业。

孙静传

孙静字幼台,
孙静传,(附孙瑜等传)孙静,字幼台, 
坚季弟也。
孙坚的三弟。  
坚始举事,
孙坚起始兴兵时, 
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
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基干队伍, 
众咸附焉。
大家都依附他。 
策破刘繇,
孙策击败刘繇, 
定诸县,
平定各县, 
进攻会稽,
进攻会稽, 
遣人请静,
派人请孙静, 
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
孙静带着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 
是时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
当时钱塘太守王朗在固陵抵御孙策, 
策数度水战,
孙策几次渡水作战, 
不能克。
都不能取胜。 
静说策曰:
孙静对孙策说: 
"朗负阻城守,
“王朗凭险固守城池, 
难可卒拔。
很难马上攻破。 
查渎南去此数十里,
往南几十里地是查渎, 
而道之要径也,
是通向会稽道路的要害之地, 
宜从彼据其内,
应当从那里攻进城去, 
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
这就是所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
我得亲自率领军队作为先锋, 
破之必矣。
一定能将城池攻克。” 
"策曰:
孙策说: 
"善。
“好!” 
"乃诈令军中曰:
于是假意命令全军说: 
"顷连雨水浊,
“近日来连雨水浑, 
兵饮之多腹痛,
兵士喝了这些水大多腹痛, 
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
命令赶快备置瓦缸数百口澄清饮水。” 
"至昏暮,
至黄昏时分, 
罗以然火诳朗,
罗置很多火堆迷惑王朗, 
便分军夜投查渎道,
随即分兵连夜赶赴查渎, 
袭高迁屯。
袭击高迁屯。 
朗大惊,
王朗大惊, 
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
派遣原丹杨太守周昕等人率领军队前来迎战。 
策破昕等,
孙策打败周昕等, 
斩之,
杀了他们, 
遂定会稽。
于是平定会稽。 
表拜静为奋武校尉,
孙策上表任命孙静为奋武校尉, 
欲授之重任,
打算授他以重任。 
静恋坟墓宗族,
但孙静留念祖宗生活安息的故地, 
不乐出仕,
不乐意出外作官, 
求留镇守。
请求留任家乡镇守。 
策从之。
孙策答应了他的要求。  
权统事,
孙权执掌大事后, 
就迁昭义中郎将,
孙静被就居地升为昭义中郎将, 
终於家。
后终老故乡。 
有五子,
孙静有五个儿子, 
暠、瑜、皎、奂、谦。
即孙詗、孙瑜、孙皎、孙奂、孙谦。 
暠三子:
孙詗有三个儿子, 
绰、超、恭。
即孙绰、孙超、孙恭。 
超为偏将军。
孙超为偏将军。 
恭生峻。
孙恭生孙峻;孙绰生孙綝。 孙瑜, 
绰生綝。
字仲异,以恭义校尉身份开始带兵。当时宾客和各位将官大多是长江以西之人,孙瑜虚心地安抚大家, 
得到大家的喜爱、信任。  

孙瑜传

瑜字仲异,以恭义校尉始领兵众。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
建安九年(204), 
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建安九年,
孙瑜兼任丹杨太守, 
领丹杨太守,为众所附,
众人前来归附, 
至万馀人。
兵力达一万余人。 
加绥远将军。
他被加授为绥远将军。  
十一年,
建安十一年(206), 
与周瑜共讨麻、保二屯,
孙瑜与周瑜一起讨伐麻屯、保屯, 
破之。
获得胜利。 
后从权拒曹公於濡须,
他后来跟随孙权在濡须抵御曹操, 
权欲交战,
孙权想交战, 
瑜说权持重,
孙瑜劝说孙权应稳重防守, 
权不从,
孙权不听, 
军果无功。
军队果然没有获得战功。 
迁奋威将军,
升任孙瑜为奋威将军, 
领郡如故,
兼任郡守如前, 
自溧阳徙屯牛渚。
从溧阳迁到牛渚驻守。 
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
孙瑜用永安人饶助为襄安县县长, 
无锡人颜连为居巢长,
无锡人颜连为居巢县县长, 
使招纳庐江二郡,
让他们招纳庐江的两郡, 
各得降附。
都得到降附之众。 
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
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 
瑜厚礼之,
孙瑜厚礼相待, 
使二府将吏子弟数百人就受业,
让两个郡府中将领官吏的子弟几百人从他受业, 
遂立学官,
于是设立学馆, 
临飨讲肄。
置备饮食讲堂。 
是时诸将皆以军务为事,
当时诸位将领都只专心从事军务, 
而瑜好乐坟典,
而孙瑜却喜好典籍, 
虽在戎旅,
虽然身在军旅, 
诵声不绝。
却诵读之声不绝。  
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
建安二十年(215),孙瑜三十九岁时去世。 
瑜五子:
孙瑜有五个儿子, 
弥、熙、耀、曼、纮。
即孙弥、孙熙、孙火翟、孙曼、孙纮。 
曼至将军,
孙曼官至将军, 
封侯。
被封侯。 
孙皎, 

孙皎与孙奂传

孙皎字叔朗,
字叔朗, 
始拜护军校尉,
起初被任命为护军校尉, 
领众二千馀人。
领兵二千多人。 
是时曹公数出濡须,
其时曹操多次出兵攻濡须, 
皎每赴拒,
孙皎常常赶赴抵御, 
号为精锐。
号称精锐。 
迁都护征虏将军,
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 
代程普督夏口。
替代程普督夏口。 
黄盖及兄瑜卒,
黄盖和孙皎哥哥孙瑜去世后, 
又并其军。
孙皎合并了他们的部队。 
赐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为奉邑,
受赐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为封地, 
自置长吏。
自己设官置吏。 
轻财能施,
孙皎轻财物好施舍, 
善於交结,
善于结朋交友, 
与诸葛瑾至厚,
与诸葛瑾关系最为友好。 
委庐江刘靖以得失,
他委任庐江人刘靖负责下属得失的处理, 
江夏李允以众事,
江夏人李允负责一般人事的安排, 
广陵吴硕、河南张梁以军旅,
广陵人吴硕、河南人张梁负责军旅大事的布置, 
而倾心亲待,
对他们倾心相待, 
莫不自尽。
他们都竭心尽力。 
皎尝遣兵候获魏边将吏美女以进皎,
孙皎曾派兵伺机抓获魏国边境守将官吏及美女,让他们把这些人送到自己这儿来, 
皎更其衣服送还之,
然后让这些人更换衣服并送他们回去, 
下令曰:
同时下令说: 
"今所诛者曹氏,
“今日所要诛讨的是曹氏, 
其百姓何罪?
他的百姓有什么罪? 
自今以往,
自今以后, 
不得击其老弱。
不许攻击魏国的老弱百姓。” 
"由是江淮间多归附者。
由是江淮一带归附他的人很多。 
尝以小故与甘宁忿争,
他曾因为小事与甘宁争吵负气, 
或以谏宁,
有人劝说甘宁, 
宁曰:
甘宁说: 
"臣子一例,
“作为人臣大家是一样的, 
征虏虽公子,
征虏将军虽是公子, 
何可专行侮人邪!
但凭什么专行侮辱人呢? 
吾值明主,
我服侍明主, 
但当输效力命,
只应尽力效劳, 
以报所天,
以报答君主厚遇, 
诚不能随俗屈曲矣。
确实不能世俗般地屈从无理之人!” 
"权闻之,
孙权听说此事后, 
以书让皎曰:
写信责备孙皎说: 
"自吾与北方为敌,
“自从我与北方为敌, 
中间十年,
中间已有十年了, 
初时相持年小,
起初与北方相对立时你还年小, 
今者且三十矣。
现在已将近三十的人。 
孔子言'三十而立',
孔子有言‘三十而立’, 
非但谓五经也。
不只是指学习五经的事。 
授卿以精兵,
让你统率精兵, 
委卿以大任,
担当大任, 
都护诸将於千里之外,
统领诸将于千里之外, 
欲使如楚任昭奚恤,
是想你如楚国任用昭奚恤一样, 
扬威於北境,
扬威于北部边境, 
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
不是白白地让你放纵个人意志。  
近闻卿与甘兴霸饮,
最近听说你与甘兴霸饮酒, 
因酒发作,
因酒醉发作, 
侵陵其人,
侵犯了他, 
其人求属吕蒙督中。
他请求归属吕蒙管辖。 
此人虽粗豪,
此人虽说粗鲁豪放, 
有不如人意时,
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然而他总还算是个大丈夫。 
吾亲之者,
我亲近他, 
非私之也。
并非偏爱他。 
我亲爱之,
我亲近爱护他, 
卿疏憎之;
你却疏远憎恶他, 
卿所为每与吾违,
你所做的常与我的作法相背离, 
其可久乎?
这样可以长久吗? 
夫居敬而行简,
居家待人以敬,行事讲求简明, 
可以临民;
就可以统治百姓; 
爱人多容,
以仁爱待人,能宽容大度, 
可以得众。
就可得众人拥护。 
二者尚不能知,
对此二事都不理解, 
安可董督在远,御寇济难乎?
怎么能够率统大军在远地抵御敌人、解救危难呢? 
卿行长大,
你日益长大, 
特受重任,
特地授予重任, 
上有远方瞻望之视,
上有远方瞻望期待, 
下有部曲朝夕从事,
下有亲兵朝夕相从, 
何可恣意有盛怒邪?
怎么可以任性地大发脾气呢? 
人谁无过,
人谁无过, 
贵其能改,
贵在能改, 
宜追前愆,
应追记从前过失, 
深自咎责。
深切地进行自我责备。 
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意。
现特意麻烦诸葛子瑜着重强调我的心意。 
临书摧怆,
写这封信时, 
心悲泪下。
我心里颇为难过,泪随笔落。” 
"皎得书,
孙皎收信后, 
上疏陈谢,
上疏表示谢罪, 
遂与宁结厚。
于是与甘宁结下深厚交情。 
后吕蒙当袭南郡,
后来吕蒙将要袭击南郡, 
权欲令皎与蒙为左右部大督,
孙权打算命令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都督, 
蒙说权曰:
吕蒙上疏孙权说: 
"若至尊以征虏能,
“如果至尊您认为征虏将军能行, 
宜用之;
就应该用他; 
以蒙能,
认为我吕蒙能行, 
宜用蒙。
就应该用我吕蒙。 
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
过去周瑜、程普为左、右部都督, 
共攻江陵,
共同进攻江陵。 
虽事决於瑜,
虽说大事取决于周瑜, 
普自恃久将,
而程普自恃自己是沙场老将, 
且俱是督,
而且都是都督, 
遂共不睦,
于是两人不相和睦, 
几败国事,
险些误了国家大事, 
此目前之戒也。
这正是眼前必须引以为戒的啊!” 
"权寤,谢蒙曰:"以卿为大督,
孙权由是醒悟, 
命皎为后继。"禽关羽,定荆州,
向吕蒙道歉说: 
皎有力焉。建安二十四年卒。权追录其功,
“让你任大都督, 
封子胤为丹杨侯。胤卒,无子。
命孙皎为后续。” 
弟晞嗣,领兵,有罪自杀,
擒关羽, 
国除。弟咨、弥、仪皆将军,封侯。
定荆州, 
咨羽林督,仪无难督。咨为滕胤所杀,
孙皎出了大力。 
仪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
建安二十四年(219)孙皎去世。孙权追记他的功劳,封他的儿子孙胤为丹杨侯。孙胤去世, 
兄皎既卒,
无子。孙胤的弟弟孙日希继承了爵位, 
代统其众,
统领军队,后因有罪自杀,封地被取消。孙胤另外几个弟弟孙咨、孙弥、孙仪都作了将军, 
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
被封侯。孙咨为羽林督,孙仪为无难督。孙咨被滕胤所杀, 
在事一年,
孙仪被孙峻所害。孙奂,字季明。他的哥哥孙皎去世后, 
遵皎旧迹,
他就接代孙皎统领部队,以扬武中郎将身份兼任江夏太守。任职一年,遵循孙皎生前的行迹, 
礼刘靖、李允、吴硕、张梁及江夏闾举等,
礼待刘靖、李允、吴硕、张梁以及江夏人闾举等, 
并纳其善。
对他们的优长之处都一并利用。 
奂讷於造次而敏於当官,
孙奂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军民称之。
军队与百姓都称扬他。  
黄武五年,
黄武五年(226), 
权攻石阳,
孙权进攻石阳, 
奂以地主,
孙奂以当地主人身份, 
使所部将军鲜于丹帅五千人先断淮道,
派自己的部将鲜于丹率领五千人先截断淮河水道, 
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
自己统率吴硕、张梁等五千人马为大军的前锋, 
降高城,
迫高城投降, 
得三将。
得到投降三将领。 
大军引还,
大军撤返, 
权诏使在前往,
孙权下诏让孙奂的部队在前面停下, 
驾过其军,
车驾经过孙奂的军队时, 
见奂军陈整齐,
见孙奂军容齐整, 
权叹曰:
孙权感叹地说: 
"初吾忧其迟钝,
“当初我担心他迟钝, 
今治军,
现在看他带兵, 
诸将少能及者,
诸将领中很少有人赶得上他的, 
吾无忧矣。
我没有担忧的了。” 
"拜扬威将军,
任命孙奂为扬威将军, 
封沙羡侯。
封爵沙羡侯。 
吴硕、张梁皆裨将军,
吴硕、张梁都被任为裨将军, 
赐爵关内侯。
赐爵关内侯。 
奂亦爱乐儒生,
孙奂也喜欢读书人, 
复命部曲子弟就业,
又命令亲兵子弟都读书学习, 
后仕进朝廷者数十人。
后来这些人在朝中做官的有几十人。  
年四十,
嘉禾四年(235), 
嘉禾三年卒。
孙奂四十岁时去世。 
子承嗣,
他的儿子孙承继承爵位, 
以昭武中郎将代统兵,
以昭武中郎将身份接替孙奂领兵, 
领郡。
兼职郡守。  
赤乌六年卒,
赤乌六年(243),孙承去世, 
无子,
没有儿子, 
封承庶弟壹奉奂后,
孙权封孙承的庶弟孙壹承续孙奂, 
袭业为将。
袭业为将。 
孙峻之诛诸葛恪也,
孙峻诛杀诸葛恪, 
壹与全熙、施绩攻恪弟公安督融,
孙壹与全熙、施绩进击诸葛恪弟弟、公安督诸葛融, 
融自杀。
诸葛融自杀。 
壹从镇南迁镇军,
孙壹从镇南将军升为镇军将军、假节, 
假节督夏口。
都督夏口。 
及孙綝诛滕胤、吕据,
及至孙綝诛杀滕胤、吕据, 
据、胤皆壹之妹夫也,
这两人都是孙壹的妹夫, 
壹弟封又知胤、据谋,
孙壹的弟弟孙封又知道滕胤、吕据的谋划, 
自杀。
于是孙封自杀。 
綝遣朱异潜袭壹。
孙綝派朱异暗中偷袭孙壹。 
异至武昌,
朱异进军到武昌, 
壹知其攻己,
孙壹知道他来攻击自己, 
率部曲千馀口过将胤妻奔魏。
于是率领亲兵一千多人带着滕胤的妻子过江投奔魏国。 
魏以壹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魏国用孙壹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封吴侯,
封爵吴侯, 
以故主芳贵人邢氏妻之。
把过去的魏主曹芳的贵人邢氏送给他为妻。 
邢美色妒忌,
邢氏容貌漂亮,但内心妒嫉, 
下不堪命,
手下人不堪忍受驱使, 
遂共杀壹及邢氏。
于是一起将孙壹及邢氏杀死。 
壹入魏三年死。
孙壹入魏仅三年就死去。 
 

孙贲传

孙贲字伯阳。
孙贲传(附孙邻等传)孙贲,字伯阳。 
父羌字圣台,
他的父亲孙羌,字圣台, 
坚同产兄也。
是孙坚的孪生哥哥。 
贲早失二亲,
孙贲很早就失去父母, 
弟辅婴孩,
弟弟孙辅还是个婴儿, 
贲自赡育,
孙贲自己抚养弟弟, 
友爱甚笃。
兄弟俩有很深的友爱情义。 
为郡督邮守长。
孙贲做过郡里督邮、县长。 
坚於长沙举义兵,
孙坚在长沙举义兵起事, 
贲去吏从征伐。
孙贲辞去官职跟随孙坚征战。 
坚薨,
孙坚去世, 
贲摄帅馀众,
孙贲代领孙坚的军队, 
扶送灵柩。
扶送孙坚的灵柩。 
后袁术徙寿春,
后来袁术迁徙寿春, 
贲又依之。
孙贲又去依附他。 
术从兄绍用会稽周昂为九江太守,
袁术的堂兄袁绍用会稽人周昂为九江太守, 
绍与术不协,
袁绍与袁术不睦, 
术遣贲攻破昂於阴陵。
袁术派遣孙贲在阴陵打败周昂。 
术表贲领豫州刺史,
袁术上表任命孙贲兼任豫州刺史, 
转丹杨都尉,
转为丹杨都尉, 
行征虏将军,
代理征虏将军, 
讨平山越。
讨伐平定山越。 
为扬州刺史刘繇所迫逐,
后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迫驱逐, 
因将士众还住历阳。
就带领将士兵卒回到历阳驻守。 
顷之,
不久, 
术复使贲与吴景共击樊能、张英等,
袁术再派孙贲与吴景共同攻击樊能、张英等, 
未能拔。
未能取胜。 
及策东渡,
及至孙策东渡, 
助贲、景破英、能等,
援助孙贲、吴景打败张英、樊能等, 
遂进击刘繇。
于是进击刘繇。 
繇走豫章。
刘繇逃往豫章。 
策遣贲、景还寿春报术,
孙策派孙贲、吴景回到寿春报告袁术, 
值术僣号,
正值袁术自称帝号, 
署置百官,
任置百官, 
除贲九江太守。
任命孙贲为九江太守。 
贲不就,
孙贲不就任, 
弃妻孥还江南。
抛弃妻儿返回江南。 
时策已平吴、会二郡,
当时孙策已平定吴郡、会稽两地, 
贲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
孙贲与孙策征伐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 
军旋,
军队凯旋, 
闻繇病死,
听说刘繇已病死, 
过定豫章,
于是路过平定豫章, 
上贲领太守,
孙策上表任孙贲兼任豫章太守, 
后封都亭侯。
后被封爵为都亭侯。  
建安十三年,
建安十三年(208), 
使者刘隐奉诏拜贲为征虏将军,
汉朝廷使者刘隐奉诏任命孙贲为征虏将军, 
领郡如故。
兼任郡守照旧。 
在官十一年卒。
孙贲在任十一年去世。 
子邻嗣。
他的儿子孙邻继承爵位。 
邻年九岁,
孙邻九岁时, 
代领豫章,
代理豫章太守, 
进封都乡侯。
晋封都乡侯。 
在郡垂二十年,
在郡守任上将近二十年, 
讨平叛贼,
讨伐平定叛贼, 
功绩脩理。
治理政事成绩斐然。 
召还武昌,
召还武昌后, 
为绕帐督。
被任命为绕帐督。 
时太常潘濬掌荆州事,
当时太常潘氵睿掌管荆州事务, 
重安长陈留舒燮有罪下狱,
重安县县长陈留人舒燮有罪坐牢, 
濬尝失燮,
潘氵睿曾与舒燮失和, 
欲寘之於法。
想用法治他于死地。 
论者多为有言,
议论的人多为舒燮说情, 
濬犹不释。
潘氵睿还是不放过。 
邻谓濬曰:
孙邻对潘氵睿说: 
"舒伯膺兄弟争死,
“舒伯膺兄弟争死, 
海内义之,
天下人都认为他们有义气, 
以为美谭,
作为美谈, 
仲膺又有奉国旧意。
仲膺过去又有侍奉我国的心愿。 
今君杀其子弟,
如今您杀害他们的子弟, 
若天下一统,
如果天下一统, 
青盖北巡,
君王北巡, 
中州士人必问仲膺继嗣,
中原士人一定问到舒仲膺后嗣的情况, 
答者云潘承明杀燮,
回答说是潘承明杀死了舒燮, 
於事何如?
您对此事该怎么办?” 
"濬意即解,
潘氵睿立即消释杀舒燮的念头, 
燮用得济。
舒燮因此而得救。 
邻迁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
孙邻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 
所居任职。
在住地任职。  
赤乌十二年卒。
赤乌十二年(249),孙邻去世。 
子苗嗣。
他的儿子孙苗继承爵位。 
苗弟旅及叔父安、熙、绩,
孙苗弟弟孙旅及叔父孙安、孙熙、孙绩, 
皆历列位。
都依次取得职位。 
孙辅传, 

孙辅传

孙辅字国仪,
孙辅,字国仪, 
贲弟也,
孙贲的弟弟, 
以扬武校尉佐孙策平三郡。
以扬武校尉身份辅助孙策平定三郡。 
策讨丹杨七县,
孙策征讨丹杨七县, 
使辅西屯历阳以拒袁术,
派孙辅西往驻守历阳以抵御袁术, 
并招诱馀民,
并招诱留下的百姓, 
鸠合遗散。
纠合失散的兵卒。 
又从策讨陵阳,
又跟随孙策讨伐陵阳, 
生得祖郎等。
活捉祖郎等。 
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
孙策西往袭击庐江太守刘勋, 
辅随从,
孙辅随从前往, 
身先士卒,
身先士卒, 
有功。
立有战功。 
策立辅为庐陵太守,
孙策任命孙辅为庐陵太守, 
抚定属城,
平定安抚所属县城, 
分置长吏。
分别置备官员。 
迁平南将军,
后孙辅升为平南将军, 
假节领交州刺史。
假节兼任交州刺史。 
遣使与曹公相闻,
他派遣使者与曹操暗中来往, 
事觉,
事情泄露后, 
权幽系之。
孙权将他软禁起来。 
数岁卒。
数年后去世。 
子兴、昭、伟、昕,
孙辅的儿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 
皆历列位。
都依次取得官职。 
 

孙翊传

孙翊字叔弼,
孙翊传,(附孙松传)孙翊,字叔弼, 
权弟也,
孙权的弟弟, 
骁悍果烈,
他骁勇凶悍、果断刚烈, 
有兄策风。
有他哥哥孙策的风范。 
太守朱治举孝廉,
太守朱治举孙翊为孝廉, 
司空辟。
受到司空征召。  
建安八年,
建安八年(203), 
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
孙翊以偏将军身份兼任丹杨太守, 
时年二十。
当时他二十岁。 
后卒为左右边鸿所杀,
后来突然被身边的边鸿所杀, 
鸿亦即诛。
边鸿也当即被处死。 
子松为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翊儿子孙松为射声校尉、都乡侯。  
黄龙三年卒。
黄龙三年(231),孙松去世。 
蜀丞相诸葛亮与兄瑾书曰:
蜀国丞相诸葛亮致哥哥诸葛瑾的信说: 
"既受东朝厚遇,
“您既受到东吴的厚待, 
依依於子弟。
恩宠延及子弟。 
又子乔良器,
又,子乔是很优秀的人才, 
为之恻怆。
我为他的不幸悲痛难过。 
见其所与亮器物,
见到他送给我的器件物品, 
感用流涕。
感慨流泪。” 
"其悼松如此,
诸葛亮是如此地悼念孙松, 
由亮养子乔咨述故云。
此事由诸葛亮养子诸葛乔咨述,故得以记载下来。 
 

孙匡传

孙匡字季佐,
孙匡传,孙匡,字季佐, 
翊弟也。
孙翊的弟弟。 
举孝廉茂才,
他被荐举为孝廉、茂才, 
未试用,
还没有被试用, 
卒,
即去世, 
时年二十馀。
年二十余岁。 
子泰,
孙匡儿子孙泰, 
曹氏之甥也,
是曹操家的外甥, 
为长水校尉。
任职长水校尉。  
嘉禾三年,
嘉禾三年(234), 
从权围新城,
他随从孙权围攻新城, 
中流矢死。
中飞箭而死。 
泰子秀为前将军、夏口督。
孙泰儿子孙秀为前将军、夏口督。 
秀公室至亲,
孙秀是皇族至亲, 
握兵在外,
掌握兵权在外, 
皓意不能平。
孙皓心中很不自在。  
建衡二年,
建衡二年(270), 
皓遣何定将五千人至夏口猎。
孙皓派何定带领五千人到夏口狩猎。 
先是,
其先, 
民间佥言秀当见图,
民间有言孙秀将会被谋害, 
而定远猎,
而何定远途来狩猎, 
秀遂惊,
孙秀于是惊惧, 
夜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
当夜带着妻小及亲兵数百人投奔晋国。 
晋以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
晋朝廷以孙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 
封会稽公。
封爵会稽公。 
 

孙韶传

孙韶字公礼。
孙韶传,孙韶,字公礼。 
伯父河,
他的伯父孙河, 
字伯海,
字伯海, 
本姓俞氏,
本姓俞, 
亦吴人也。
也是吴郡人。 
孙策爱之,
孙策很喜欢他, 
赐姓为孙,
赐他姓孙, 
列之属籍。
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 
后为将军,
后为将军, 
屯京城。
驻守京城地方。 
初,
起初, 
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
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 
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
盛宪的故交孝廉妫览、戴员逃入山中隐藏起来。 
孙翊为丹杨,
孙翊为丹杨太守, 
皆礼致之。
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使之前来归附。 
览为大都督督兵,
妫览被任为大都督督兵, 
员为郡丞。
戴员为郡丞。 
及翊遇害,
及至孙翊遇害, 
河驰赴宛陵,
孙河飞马疾赴宛陵, 
责怒览、员,
怒责妫览、戴员, 
以不能全权,
说他们未能尽心职守, 
令使奸变得施。
致使奸邪事变发生。 
二人议曰:
二人私下商议说: 
"伯海与将军疏远,
“孙河与孙翊将军疏远, 
而责我乃耳。
还这样指责我们。 
讨虏若来,
若是讨虏将军孙权前来, 
吾属无遗矣。
我们就无法活下去了。” 
"遂杀河,
于是杀死孙河, 
使人北迎扬州刺史刘馥,
派人北往迎请扬州刺史刘馥, 
令住历阳,
让他出兵镇守历阳, 
以丹杨应之。
他们率丹杨之众来响应。 
会翊帐下徐元、孙高、傅婴等杀览、员。
而孙翊的部下徐元、孙高、傅婴等又杀死妫览、戴员。 
韶年十七,
孙韶十七岁时, 
收河馀众,
收集孙河的余众, 
缮治京城,
修缮治理京城县, 
起楼橹,
建置楼船,修理军械, 
脩器备以御敌。
以此防备敌人。 
权闻乱,
孙权听说丹杨作乱, 
从椒丘还,
从椒丘还军, 
过定丹杨,
路过平定丹杨, 
引军归吴。
率领军队返回吴郡。 
夜至京城下营,
夜里到达京城县扎营, 
试攻惊之,
试探进攻想惊吓孙韶, 
兵皆乘城传檄备警,
京城的守兵都登上城墙,传递军令防守警戒, 
讙声动地,
喧声动地, 
颇射外人,
频频箭射城外之人。孙权派人告知真情, 
权使晓喻乃止。
这才停止。 
明日见韶,
次日孙权见到孙韶, 
甚器之,
很为器重, 
即拜承烈校尉,
当即任命他为承烈校尉, 
统河部曲,
统领孙河的军队, 
食曲阿、丹徒二县,
以曲阿、丹徒两县作为孙韶的食邑, 
自置长吏,
并自行设置官吏, 
一如河旧。
一切照孙河原来那样。 
后为广陵太守、偏将军。
后又升任为广陵太守、偏将军。 
权为吴王,
孙权为吴王, 
迁扬威将军,
孙韶被升为扬威将军, 
封建德侯。
封爵建德侯。 
权称尊号,
孙权登基称帝, 
为镇北将军。
任命孙韶为镇北将军。 
韶为边将数十年,
孙韶任边将几十年, 
善养士卒,
善于养待士卒, 
得其死力。
兵士们都尽命效力。 
常以警疆埸远斥候为务,
他常常致力于边界警备,派人深入敌后侦察敌情, 
先知动静而为之备,
预先探知敌军动静而相应作好准备, 
故鲜有负败。
故此很少打败仗。 
青、徐、汝、沛颇来归附,
青、徐、汝、沛等地百姓来归附者甚多, 
淮南滨江屯候皆彻兵远徙,
淮南屯守在长江边窥伺的敌军都远迁他处, 
徐、泗、江、淮之地,
徐、泗、江、淮一带, 
不居者各数百里。
没有驻兵住人的地方各有几百里地。 
自权西征,
自从孙权西征, 
还都武昌,
迁都武昌, 
韶不进见者十馀年。
孙韶没有进见已十几年。 
权还建业,
孙权回到建业, 
乃得朝觐。
孙韶才得以朝见。 
权问青、徐诸屯要害,
孙权问及青、徐地方各处军营要害之处, 
远近人马众寡,
远近人马布置多少, 
魏将帅姓名,
魏军将领姓甚名谁, 
尽具识之,
孙韶全都清楚, 
有问咸对。
有问必答。 
身长八尺,
孙韶身长八尺, 
仪貌都雅。
仪容相貌俊雅。 
权欢悦曰:
孙权欢欣地说: 
"吾久不见公礼,
“我好长时间未见公礼, 
不图进益乃尔。
想不到他那么有长进。” 
"加领幽州牧、假节。
于是加任孙韶兼任幽州牧,假节。  
赤乌四年卒。
赤乌四年(241),孙韶去世。 
子越嗣,
他的儿子孙越继承爵位, 
至右将军。
官至右将军。 
越兄楷武卫大将军、临成侯,
孙越的哥哥孙楷为武卫大将军、临成侯, 
代越为京下督。
代替孙越为京下督。 
楷弟异至领军将军,
孙楷的弟弟孙异官至领军将军, 
奕宗正卿,
孙奕官至宗正卿, 
恢武陵太守。
孙恢官至武陵太守。  
天玺元年,
天玺元年(276), 
徵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
朝廷征召孙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 
初永安贼施但等劫皓弟谦,
当初永安贼人施但等劫持孙皓弟弟孙谦, 
袭建业,
袭击建业。 
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讨者,
有人报告说孙楷首鼠二端不立即发兵征讨, 
皓数遣诘楷。
孙皓多次派人谴责孙楷。 
楷常惶怖,
孙楷常怀恐惧之心, 
而卒被召,
而现在突然受到征召, 
遂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
于是带妻小亲兵数百人投奔归附晋国, 
晋以为车骑将军,
晋国任用孙楷为车骑将军, 
封丹杨侯。
并封他为丹杨侯。 
 

孙桓传及评

孙桓字叔武,
孙桓传,孙桓,字叔武, 
河之子也。
孙河的儿子。 
年二十五,
他年纪二十五岁时, 
拜安东中郎将,
被任为安东中郎将, 
与陆逊共拒刘备。
与陆逊一道抗击刘备。 
备军众甚盛,
刘备军势甚为壮盛,满山遍野, 
弥山盈谷,
布满山谷, 
桓投刀奋命,
孙桓挥刀拼死力战, 
与逊戮力,
与陆逊合力同心, 
备遂败走。
刘备终于败走。 
桓斩上夔道,截其径要。
孙桓截断上夔门的险要道路, 
备逾山越险,
刘备翻山越险, 
仅乃得免,
才得以自身逃脱。 
忿恚叹曰:
他惭愧又忿恨地叹息道: 
"吾昔初至京城,
“我当年初到京城, 
桓尚小儿,
孙桓还是一个小孩, 
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然而今天竟把我逼到如此地步!” 
"桓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下督牛渚,
孙桓以功被升为建武将军, 
作横江坞,会卒。
封爵丹徒侯。 
评曰: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
至下游都督牛渚, 
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孙,
修筑横江坞, 
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
就在此时去世。 
不忝其荣者乎!故详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