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 读典籍

← 返回《三国志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陈寿

记载曹魏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生平战功,重点描述合肥之战、水淹七军等经典战役及人物结局。

张辽传

张辽字文远,
张辽传,张辽字文远, 
雁门马邑人也。
雁门郡马邑人, 
本聂壹之后,
本是聂壹的后裔, 
以避怨变姓。
因为躲避仇家而改了姓。 
少为郡吏。
年轻时作过郡吏。  
汉末,
汉朝末年, 
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
并州刺史丁原因为张辽武艺高强膂力过人, 
召为从事,
召他担任从事, 
使将兵诣京都。
让他带兵去京都。 
何进遣诣河北募兵,
何进派他到河北召募士兵, 
得千馀人。
召到一千多人, 
还,
回来的时候, 
进败,
正赶上何进失败, 
以兵属董卓。
就带着召来的新兵归附于董卓。 
卓败,
董卓败亡, 
以兵属吕布,
又带兵投靠吕布, 
迁骑都尉。
升任骑都尉。 
布为李傕所败,
吕布被李莈打败, 
从布东奔徐州,
张辽跟着吕布向东逃奔徐州, 
领鲁相,
担任鲁相的职务, 
时年二十八。
那一年他二十八岁。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
曹操在下邳大破吕布, 
辽将其众降,
张辽率众投降, 
拜中郎将,
曹操任命他为中郎将, 
赐爵关内侯。
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 
数有战功,
他屡建战功, 
迁裨将军。
升任裨将军。 
袁绍破,
袁绍被打败后, 
别遣辽定鲁国诸县。
曹操另派张辽去平定鲁国的各县。  
与夏侯渊围昌豨於东海,
张辽与夏侯渊在东海郡包围了吕布的余党昌豨, 
数月粮尽,
围了几个月,军粮将尽, 
议引军还,
将军们便商量撤退, 
辽谓渊曰:
张辽对夏侯渊说: 
"数日已来,
“最近几天来, 
每行诸围,
我每次巡视包围的阵营, 
豨辄属目视辽。
昌豨总是专注地盯着我, 
又其射矢更稀,
而且他们射出的箭也更少了, 
此必豨计犹豫,
这一定是他犹豫不定战还是降, 
故不力战。
所以不奋力抵抗。 
辽欲挑与语,
我想诱使他同我对话, 
傥可诱也?
或许可以劝他投降。” 
"乃使谓豨曰:
就派人传话说: 
"公有命,
“曹公有命令, 
使辽传之。
让张辽对你宣布。” 
"豨果下与辽语,
昌豨果然从城上下来与张辽谈话, 
辽为说"太祖神武,
张辽对他说:“曹公神智武勇, 
方以德怀四方,
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 
先附者受大赏"。
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 
豨乃许降。
昌豨于是答应投降。 
辽遂单身上三公山,
张辽单人登上三公山, 
入豨家,
进入昌豨的家, 
拜妻子。
向他的妻子致礼。 
豨欢喜,
昌豨非常高兴, 
随诣太祖。
跟随他去见曹操。 
太祖遣豨还,
曹操让昌豨先回去, 
责辽曰:
责备张辽说: 
"此非大将法也。
“这不是大将应该做的。” 
"辽谢曰:
张辽谢罪说: 
"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
“凭着明公达于四海的威信, 
辽奉圣旨,
我拿着圣旨, 
豨必不敢害故也。
昌豨必然不敢害我, 
"从讨袁谭、袁尚於黎阳,
所以我才敢去。” 
有功,
后来, 
行中坚将军。从攻尚於邺,尚坚守不下。
张辽跟随曹操在黎阳征剿袁谭、袁尚, 
太祖还许,使辽与乐进拔阴安,
再次立功, 
徙其民河南。
代理中坚将军的职务。 
复从攻邺,邺破,
又随曹操在邺县攻击袁尚, 
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袁尚据城顽抗, 
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
一时不能攻破, 
破辽东贼柳毅等。还邺,太祖自出迎辽,
曹操回许昌, 
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复别击荆州,
命令张辽同乐进拔取阴安, 
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把当地人迁移到黄河以南。 
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
 
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
尔后张辽再次跟随曹操攻打邺县, 
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
邺县被攻破。 
斩单于蹋顿。
张辽单独被派往赵国、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贼寇以及黑山的孙轻等人。 
 
时荆州未定,
此后再度随曹操攻击袁谭,打败了袁谭,曹操另外又派张辽率军夺取海滨,击溃了辽东的贼寇柳毅等部。 
复遣辽屯长社。
他回到邺县,曹操亲自出来欢迎他,拉着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荡寇将军。 
临发,
以后他又领兵攻打荆州,平定了江夏各县。回军屯扎在临颍,被封为都亭侯。 
军中有谋反者,
后来张辽又一次随曹操征伐袁尚,在柳城突然遭遇匈奴,张辽劝曹操同匈奴作战,意气非常振奋, 
夜惊乱起火,
曹操被他的胆魄所感染,把自己手拿的麾旗交给了他。于是张辽出击,大败匈奴, 
一军尽扰。
杀死了单于蹋顿。当时荆州还没有平定,曹操又派张辽屯驻长社。临出发的时候, 
辽谓左右曰:
部队中有谋反的,乘夜间放火呼叫,全军都被扰乱。张辽对左右的卫士说: 
"勿动。
“不要动。 
是不一营尽反,
绝不是全营都造**了, 
必有造变者,
一定是制造叛乱的人, 
欲以动乱人耳。
借此煽动扰乱全军。” 
"乃令军中,
于是传令军中, 
其不反者安坐。
不想造**的都安静地坐下, 
辽将亲兵数十人,
张辽亲自带着几十个亲兵, 
中陈而立。
在军营正中列队站立。 
有顷定,
不一会全营都安定下来, 
即得首谋者杀之。
便抓到了带头谋反的,处死了他们。 
陈兰、梅成以氐六县叛,
陈兰、梅成煽动六安县的氐族人叛变, 
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讨成,
曹操派于禁、臧霸等领兵征讨梅成, 
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兰。
命张辽督率张郃、牛盖等人征讨陈兰。 
成伪降禁,
梅成佯装投降于禁, 
禁还。
等于禁撤军以后, 
成遂将其众就兰,
梅成就同陈兰会兵一处, 
转入灊山。
转入飅山。 
灊中有天柱山,
飅山中有天柱峰, 
高峻二十馀里,
高峻陡峭,方圆二十多里, 
道险狭,
山道狭窄嵯峨, 
步径裁通,
宽度仅容一人通过, 
兰等壁其上。
陈兰等在上面筑起营垒。 
辽欲进,
张辽想要进军, 
诸将曰:
众将都说: 
"兵少道险,
“兵少路险, 
难用深入。
难以深入。” 
"辽曰:
张辽说: 
"此所谓一与一,
“这正是春秋时齐国的申鲜虞所说的‘一与一’的形势, 
勇者得前耳。
谁勇敢谁就能占到先机。” 
"遂进到山下安营,
便到山下安营, 
攻之,
发起攻击, 
斩兰、成首,
将陈兰、梅成斩首, 
尽虏其众。
全部俘虏了贼众。 
太祖论诸将功,曰:
曹操为众将评功说: 
"登天山,
“登天柱峰, 
履峻险,
亲涉险境, 
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战胜陈兰、梅成是荡寇将军的功绩。” 
"增邑,
为张辽增加了食邑, 
假节。
允许他持节巡行。 
 
太祖既征孙权还,
曹操征讨孙权回朝后, 
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率领七千多人去合肥屯驻。 
太祖征张鲁,
曹操出征张鲁, 
教与护军薛悌,
临行交与护军薛悌一份手令, 
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在函边上注明“敌人到了再打开”。不久,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孙权带领十万兵马包围了合肥, 
乃共发教,
于是各位将军一起打开手令, 
教曰:
上面告谕: 
"若孙权至者,
“如果孙权兵来, 
张、李将军出战;
张辽、李典二位将军出战, 
乐将军守,
乐进守城, 
护军勿得与战。
护军薛悌不得参战。” 
"诸将皆疑。
众将都疑惑不解。 
辽曰;
张辽说: 
"公远征在外,
“主公在外远征, 
比救至,
等救兵赶到, 
彼破我必矣。
敌人必定已经把我们打败了,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
所以命令我们趁敌人尚未集中的时候立刻迎击, 
折其盛势,
挫伤他们的气势, 
以安众心,
来安定军心, 
然后可守也。
以后就可以防守了。 
成败之机,
胜负的机会, 
在此一战,
就在这一战, 
诸君何疑?
大家有什么怀疑的呢?” 
"李典亦与辽同。
李典也赞成张辽的意见。 
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
于是张辽连夜召募敢死的士兵, 
得八百人,
得到八百人。 
椎牛飨将士,
杀牛犊犒劳将士, 
明日大战。
决定明日大战。 
平旦,
天一亮, 
辽被甲持戟,
张辽披甲持戟, 
先登陷陈,
率先攻入敌阵, 
杀数十人,
连杀几十名敌兵, 
斩二将,
斩杀了两名敌将, 
大呼自名,
大声喊着自己的姓名, 
冲垒入,
冲入敌军营垒, 
至权麾下。
直到孙权的旗帜之下。 
权大惊,
孙权大惊, 
众不知所为,
手下不知所措, 
走登高冢,
逃上山顶, 
以长戟自守。
用长戟护住自己。 
辽叱权下战,
张辽喝叱孙权来接战, 
权不敢动,
孙权不敢动。 
望见辽所将众少,
望见张辽带领的兵士少, 
乃聚围辽数重。
孙权的部下渐渐聚拢,把张辽层层包围起来。 
辽左右麾围,
张辽左右突围, 
直前急击,
奋勇向前, 
围开,
冲开缺口, 
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
部下几十人随着冲出。 
馀众号呼曰:
余下的士兵高声号叫: 
"将军弃我乎!
“将军要抛弃我们吗?” 
"辽复还突围,
张辽返身再次突破重围, 
拔出馀众。
救出余下的士兵, 
权人马皆披靡,
孙权的人马望风披靡, 
无敢当者。
没有敢阻挡他的。 
自旦战至日中,
从清晨战到中午, 
吴人夺气,
吴兵的士气完全丧失了, 
还修守备,
退回去修筑防御工事。 
众心乃安,
大家的心情才安定下来, 
诸将咸服。
众位将军都很钦佩张辽。 
权守合肥十馀日,
孙权包围合肥十多天, 
城不可拔,
看到不可能攻破, 
乃引退。
便领兵撤退了。 
辽率诸军追击,
张辽率领各路人马追击, 
几复获权。
几乎再次捉住孙权。 
太祖大壮辽,
曹操深深为张辽的勇武而感动, 
拜征东将军。
封他为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
建安二十一年(216), 
太祖复征孙权,
曹操再次征伐孙权, 
到合肥,
到合肥, 
循行辽战处,
沿着张辽当时作战的遗迹走了一趟, 
叹息者良久。
感慨叹息了很久。 
乃增辽兵,
于是给张辽增兵, 
多留诸军,
多留诸军, 
徙屯居巢。
张辽转移到居巢屯驻。 
关羽围曹仁於樊,
关羽在樊城包围曹仁, 
会权称藩,
正赶上孙权称王。 
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曹操召集张辽以及各路军马一律回兵救援曹仁。 
辽未至,
张辽尚未赶到, 
徐晃已破关羽,
徐晃已打败关羽, 
仁围解。
曹仁的围困被解除。 
辽与太祖会摩陂。
张辽与曹操在摩陂会合, 
辽军至,
张辽的部队到达的时候, 
太祖乘辇出劳之,
曹操乘车出来慰问他, 
还屯陈郡。
张辽回军屯驻陈郡。 
文帝即王位,
文帝即王位以后, 
转前将军。
张辽任前将军, 
分封兄汎及一子列侯。
他的哥哥张泛和他的一个儿子被分封为列侯。 
孙权复叛,
孙权再次背叛, 
遣辽还屯合肥,
文帝派张辽仍到合肥驻扎, 
进辽爵都乡侯。
晋封他都乡侯的爵位。 
给辽母舆车,
赐与张辽的母亲舆车, 
及兵马送辽家诣屯,
派兵马护送张辽的家眷到驻地, 
敕辽母至,
命令张母到达的时候, 
导从出迎。
前导后从地迎接, 
所督诸军将吏皆罗拜道侧,
部下各军的将吏都要在道边罗列下拜。 
观者荣之。
大家都认为张辽一家十分荣耀。 
文帝践阼,
曹丕作了皇帝以后, 
封晋阳侯,
封张辽为晋阳侯, 
增邑千户,
增加一千户的食邑, 
并前二千六百户。
连同以前的共二千六百户。  
黄初二年,
黄初二年(221), 
辽朝洛阳宫,
张辽到洛阳宫朝拜, 
文帝引辽会建始殿,
文帝在建始殿会见张辽, 
亲问破吴意状。
亲自问他打败吴国的情况。 
帝叹息顾左右曰:
文帝听了以后,叹息着对左右说: 
"此亦古之召虎也。
“张辽也是周代召虎那样的人。” 
"为起第舍,
文帝为他建造了宅第, 
又特为辽母作殿,
又专门为他母亲盖了宫殿, 
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皆为虎贲。
把张辽召募的跟随他打败吴国的士都称作“虎贲”。 
孙权复称藩。
孙权再次称藩国, 
辽还屯雍丘,
张辽又回军屯驻雍丘, 
得疾。
得了疾病。 
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
文帝派侍中刘晔带着太医前来诊治。 
虎贲问消息,
那些虎贲勇士询问病情, 
道路相属。
一路上不断。 
疾未瘳,
病没有痊愈, 
帝迎辽就行在所,
文帝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 
车驾亲临,
乘车亲自来探视, 
执其手,
握着他的手, 
赐以御衣,
赐给他御衣, 
太官日送御食。
太官每天来送御膳。 
疾小差,
病势稍有好转, 
还屯。
张辽又回到屯兵的地方。 
孙权复叛,
孙权再次反叛, 
帝遣辽乘舟,
文帝派张辽乘船, 
与曹休至海陵,
同曹休到海陵县, 
临江。
面临大江。 
权甚惮焉,
孙权十分害怕, 
敕诸将:
告谕众将: 
"张辽虽病,
“张辽虽然生了病, 
不可当也,慎之!"是岁,
还是勇不可挡, 
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
你们可要小心啊!” 
帝为流涕,
那一年, 
谥曰刚侯。子虎嗣。六年,
张辽同各位将军打败了孙权的大将吕范。 
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
张辽病重, 
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
死于江都县。 
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文帝痛哭流涕, 
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虎为偏将军,
赠他刚侯的谥号。 
薨。子统嗣。
他的儿子张虎承袭了爵位。 
 

乐进传

乐进字文谦,
黄初六年(225),文帝追怀张辽、李典在合肥的战功,下诏说:“合肥的战役, 
阳平卫国人也。
张辽、李典凭着八百步兵,打败了十万敌军,自古以来用兵,没有这样的战例。 
容貌短小,
使敌人至今威风扫地,可以称作国家的爪牙了。分赐给张辽、李典食邑各一百户,赐他们每人一子关内侯的爵位。” 
以胆烈从太祖,
张虎任偏将军,死后,他的儿子张统承袭。  
为帐下吏。
乐进传,乐进字文谦,阳平郡卫国人。身材短小, 
遣还本郡募兵,
凭着勇敢无畏跟随曹操,担任帐下一名小吏。曹操派他回本郡招募士兵, 
得千馀人,
得到一千多人, 
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回来后担任军中的假司马、陷阵都尉。 
从击吕布於濮阳,
随曹操到濮阳攻打吕布, 
张超於雍丘,
到雍丘攻击张超, 
桥蕤於苦,
到苦县攻打桥蕤, 
皆先登有功,
都因率先登城立下战功, 
封广昌亭侯。
被封为广昌亭侯。 
从征张绣於安众,
又跟随曹操在安众讨伐张绣, 
围吕布於下邳,
在下邳包围吕布, 
破别将,
打败了吕布手下另一支部队。 
击眭固於射犬,
又在射犬攻打眭固, 
攻刘备於沛,
到沛郡攻击刘备, 
皆破之,
都获得胜利, 
拜讨寇校尉。
被封为讨寇校尉。 
渡河攻获嘉,
又渡过黄河攻打获嘉城, 
还,
回军后, 
从击袁绍於官渡,
随曹操在官渡迎击袁绍。 
力战,
乐进奋力作战, 
斩绍将淳于琼。
杀死袁绍的大将淳于琼。 
从击谭、尚於黎阳,
尔后他又随同曹操在黎阳攻击袁谭、袁尚兄弟, 
斩其大将严敬,
斩了袁军大将严敬。 
行游击将军。
乐进升任游击将军, 
别击黄巾,
领兵攻打黄巾军, 
破之,
大获全胜, 
定乐安郡。
平定了乐安郡。 
从围邺,
再次跟随曹操包围邺县, 
邺定,
平定邺县后, 
从击袁谭於南皮,
又随曹操赴南皮攻打袁谭, 
先登,
乐进抢先登城, 
入谭东门。
进入东门。  
谭败,
袁谭被打败以后, 
别攻雍奴,破之。
乐进单独率兵攻破雍奴城, 
建安十一年,
当时是建安十一年(206)。 
太祖表汉帝,
曹操上表给汉献帝, 
称进及于禁、张辽曰:
表彰乐进、于禁和张辽说: 
"武力既弘,
“武力强大, 
计略周备,
计谋周全, 
质忠性一,
品性忠正, 
守执节义,
操守高洁, 
每临战攻,
每次征战, 
常为督率,
身先士卒, 
奋强突固,
勇猛顽强, 
无坚不陷,
无坚不摧; 
自援枹鼓,
亲自擂动战鼓, 
手不知倦。
忘了疲倦。 
又遣别征,
他们单独领兵征讨, 
统御师旅,
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抚众则和,
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提升信任。” 
奉令无犯,
于是于禁被封为虎威将军,乐进被封为折冲将军,张辽被封为荡寇将军。乐进再次率兵征剿高干, 
当敌制决,
从北路进入上党郡,迂回到敌后,高干退守壶关,连续作战, 
靡有遗失。
乐进的部队大量杀伤敌人。高干坚守壶关,未能攻破,赶上曹操亲自前来征伐, 
论功纪用,
打破了壶关。曹操征讨管承,在淳于驻军,派乐进和李典进攻, 
宜各显宠。
管承被击败逃进海岛,海滨一带得以平安。荆州还没有臣服,曹操派乐进在阳翟屯军。 
"於是禁为虎威;
此后,乐进又随曹操平定荆州,留在襄阳驻军,同关羽、苏非等人作战, 
进,
把他们都赶走了。 南郡各处山谷中的少数民族都来投降。乐进又奉命讨伐刘备治下的临沮县长杜普、旌阳县长梁大, 
折冲;
都大获全胜。以后,他跟随曹操征讨孙权,乐进被授予朝廷的节杖。 
辽,
曹操回朝后,留下乐进和张辽、李典驻军合肥,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二百户。 
荡寇将军。
由于乐进多次立功,特分食邑五百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 
 
进别征高幹,从北道入上党,回出其后。
乐进升任右将军, 
幹等还守壶关,连战斩首。幹坚守未下,
建安二十三年(218)去世, 
会太祖自征之,乃拔。太祖征管承,
谥号威侯。 
军淳于,遣进与李典击之。承破走,
他的儿子乐纟林袭爵。 
逃入海岛,海滨平,
乐纟林勇敢刚毅, 
荆州未服,
有他父亲的风格, 
遣屯阳翟。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官至扬州刺史。 
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
诸葛诞谋反的时候, 
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后从征孙权,
袭击乐纟林, 
假进节。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
杀死了他。 
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进数有功,
朝廷下诏追悼他, 
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追赠他卫尉的职衔, 
进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薨,谥曰威侯。
谥号为愍侯。 
子綝嗣。綝果毅有父风,官至扬州刺史。
他的儿子乐肇承袭爵位。 
诸葛诞反,掩袭杀綝,诏悼惜之,
 
追赠卫尉,谥曰愍侯。子肇嗣。
于禁传, 
于禁字文则,
于禁字文则, 
泰山钜平人也。
泰山郡钜平人。 
黄巾起,
黄巾军起义, 
鲍信招合徒众,
鲍信召集徒众, 
禁附从焉。
于禁参加了他的队伍。 
及太祖领兖州,
等到曹操管辖兖州的时候, 
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
于禁同部下都去投顺,担任一名队长, 
属将军王朗。
为将军王朗的部下。 
朗异之,
王朗对于禁的才能感到很惊异, 
荐禁才任大将军。
就推荐他,说他可以胜任大将军的职务。 
太祖召见与语,
曹操召见了他,同他谈话, 
拜军司马,
任命他为军中司马, 
使将兵诣徐州,
派他带兵到徐州, 
攻广戚,
攻打广威县, 
拔之,
攻破了县城, 
拜陷陈都尉。
曹操封他为陷阵都尉。 
从讨吕布於濮阳,
随同曹操到濮阳讨伐吕布, 
别破布二营於城南,
于禁单独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吕布两座营寨, 
又别将破高雅於须昌。
又率兵在须昌打败了高雅。 
从攻寿张、定陶、离狐,
随从曹操攻打寿张、定陶、离狐, 
围张超於雍丘,
在雍丘包围了张超, 
皆拔之。
占领了四座城池。 
从征黄巾刘辟、黄邵等,
又随曹操讨伐黄巾军刘辟、黄邵等部, 
屯版梁,
屯扎在版梁。 
邵等夜袭太祖营,
黄邵等乘夜袭击曹操营寨, 
禁帅麾下击破之,
于禁领部下迎击,打败了敌人, 
斩邵等,
杀死了黄邵等, 
尽降其众。
迫使敌人全部投降。 
迁平虏校尉。
于禁升任平虏校尉。 
从围桥蕤於苦,
然后再度跟随曹操在苦县包围桥蕤, 
斩蕤等四将。
斩了桥蕤等四名敌将。 
从至宛,
又随曹操到宛城, 
降张绣。
逼张绣投降。 
绣复叛,
后来张绣再次反叛, 
太祖与战不利,军败,
曹操战斗失利, 
还舞阴。
败退回舞阴。 
是时军乱,
部队溃乱, 
各间行求太祖,
士兵偷偷地各自寻找曹操, 
禁独勒所将数百人,
只有于禁约束几百名部下的士兵, 
且战且引,
且战且退, 
虽有死伤不相离。
虽有负伤战死的也不许散开。 
虏追稍缓,
敌人追击减慢了一些, 
禁徐整行队,
于禁徐徐整理队伍, 
鸣鼓而还。
敲着战鼓回营。还没回到曹操驻地, 
未至太祖所,
途中看到十多个衣衫不整的伤兵, 
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
正在逃跑, 
禁问其故,
于禁问他们缘故, 
曰:
回答说: 
"为青州兵所劫。
“被青州兵劫持。” 
"初,黄巾降,
当初黄巾军投降的时候, 
号青州兵,
号称青州兵, 
太祖宽之,
曹操对他们很宽容, 
故敢因缘为略。
所以敢乘机抢掠。 
禁怒,
于禁非常愤怒, 
令其众曰:
对部下发布命令说: 
"青州兵同属曹公,
“青州兵也属曹公统辖, 
而还为贼乎!
还敢作贼吗?” 
"乃讨之,
便领兵声讨他们, 
数之以罪。
责备他们的罪过。  
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
青州兵很快跑到曹操那儿去告状。 
禁既至,
于禁抵达后, 
先立营垒,
先设立营垒, 
不时谒太祖。
没有按时去拜谒曹操, 
或谓禁:
有人劝他说: 
"青州兵已诉君矣,
“青州兵已经告了你的状了, 
宜促诣公辨之。
应该赶快去曹公那里分辩。” 
"禁曰:
于禁说: 
"今贼在后,
“现在敌人还在后面, 
追至无时,
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追来, 
不先为备,
不先防备, 
何以待敌?
用什么来抵抗敌人呢? 
且公聪明,
况且曹公明智, 
谮诉何缘!
他们诬告我又有什么用!” 
"徐凿堑安营讫,
等到壕沟营垒都安排就绪, 
乃入谒,
于禁才进去拜见曹操, 
具陈其状。
把事情经过一一禀报。 
太祖悦,
曹操很高兴, 
谓禁曰:
对于禁说: 
"淯水之难,
“氵育水的危难, 
吾其急也,
我已经惊慌失措, 
将军在乱能整,
将军能在混乱当中整顿军队, 
讨暴坚垒,
责讨抢掠的暴行,安营筑堑坚守阵地, 
有不可动之节,
有不可动摇之节操。 
虽古名将,
即使是古代的名将, 
何以加之!
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於是录禁前后功,
于是记录于禁前后的功劳, 
封益寿亭侯。
封他为益寿亭侯。尔后, 
复从攻张绣於穰,
于禁再次随曹操到穰县攻打张绣, 
禽吕布於下邳,
在下邳活捉了吕布。 
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於射犬,
另与史涣、曹仁在射犬攻打眭固, 
破斩之。
打败敌人, 
杀死了眭固。 

于禁传

太祖初征袁绍,
曹操开始讨伐袁绍的时候, 
绍兵盛,
袁绍兵力强大, 
禁原为先登。
于禁自愿担任前锋。 
太祖壮之,
曹操认为他很雄壮, 
乃遣步卒二千人,
派了二千名步兵, 
使禁将,
由于禁率领, 
守延津以拒绍,
守延津城抗御袁绍。 
太祖引军还官渡。
曹操率军返回官渡, 
刘备以徐州叛,
刘备策动徐州反叛, 
太祖东征之。
曹操东征刘备。这时候, 
绍攻禁,
袁绍引军攻打延津, 
禁坚守,
于禁坚守, 
绍不能拔。
袁绍未能攻破。 
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
于禁又同乐进等人率领五千名马步军, 
击绍别营,
攻击袁绍的其他营垒, 
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
从延津西南沿黄河直到汲、获嘉两个县, 
焚烧保聚三十馀屯,
焚烧了敌人聚众保卫的三十多个驻地, 
斩首获生各数千,
杀死俘虏各几千人, 
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
袁绍部将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投降。 
太祖复使禁别将屯原武,
曹操又派于禁另外率军屯驻原武城, 
击绍别营於杜氏津,破之。
在杜氏津攻破了袁绍的又一处营寨。 
迁裨将军,
于禁升任裨将军, 
后从还官渡。
后来随曹操回到官渡。  
太祖与绍连营,
曹操和袁绍都分别把自己的营帐连接起来, 
起土山相对。
筑起土山相对。 
绍射营中,
袁绍的部队向曹操射箭, 
士卒多死伤,
很多士兵被射死射伤, 
军中惧。
曹军都很害怕。 
禁督守土山,
于禁监督士兵守御土山, 
力战,
奋力作战, 
气益奋。
气势更加高昂, 
绍破,
袁绍被打败, 
迁偏将军。
于禁升任偏将军。 
冀州平。
冀州平定, 
昌豨复叛,
但昌豨又反叛, 
遣禁征之。
曹操派于禁征剿, 
禁急进攻豨;
于禁急行军攻击昌豨, 
豨与禁有旧,
昌豨同于禁过去有过交情, 
诣禁降。
所以找到于禁投降了。 
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
众将军都认为昌豨已经投降应该送他到曹操那儿。 
禁曰:
于禁说: 
"诸君不知公常令乎!
“你们不知道曹公一贯的命令吗? 
围而后降者不赦。
被围以后投降的不赦。 
夫奉法行令,
奉行法律,遵守命令, 
事上之节也。
这是下对上的大节, 
豨虽旧友,
昌豨虽然是我过去的朋友, 
禁可失节乎!
于禁难道会因此而失节吗?” 
"自临与豨决,
亲自到昌豨那里与他诀别, 
陨涕而斩之。
流着泪将他斩首了。 
是时太祖军淳于,
当时曹操在淳于驻军, 
闻而叹曰:
听说后叹息说: 
"豨降不诣吾而归禁,
“昌豨不到我这儿投降,而去找于禁, 
岂非命耶!
这不是命中注定要死了吗?” 
"益重禁。
从此更加器重于禁。 
东海平,
东海平定以后, 
拜禁虎威将军。
封于禁为虎威将军。 
后与臧霸等攻梅成,
后来他同臧霸等人攻击梅成的队伍, 
张辽、张郃等讨陈兰。
张辽、张郃等人征讨陈兰, 
禁到,
于禁到达后, 
成举众三千馀人降。
梅成带领三千多人投降, 
既降复叛,
随后又发动叛变, 
其众奔兰。
他的部下都投奔陈兰。 
辽等与兰相持,
张辽等人同陈兰相持, 
军食少,
军粮不足, 
禁运粮前后相属,
于禁押运粮草前后相接, 
辽遂斩兰、成。
张辽得到给养,于是杀了陈兰、梅成。 
增邑二百户,
于禁增加食邑二百户, 
并前千二百户。
连同以前的共一千二百户。 
是时,
那时候, 
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
于禁同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都成为名将, 
太祖每征伐,
曹操每次出征, 
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
都轮替着让他们担任先锋、殿后, 
而禁持军严整,
而于禁带兵严肃齐整, 
得贼财物,
缴获的财物, 
无所私入,
自己一毫不取, 
由是赏赐特重。
因此赏赐特重, 
然以法御下,
但他以法约束部下, 
不甚得士众心。
所以不很得人心。 
太祖常恨朱灵,
曹操一直痛恨朱灵, 
欲夺其营。
想夺了他的军营, 
以禁有威重,
因于禁有威信,为人看重, 
遣禁将数十骑,
就派于禁带几十名骑兵, 
赍令书,
拿着命令, 
径诣灵营夺其军,
直接到朱灵的营地解除他的兵权, 
灵及其部众莫敢动;
朱灵和他的部下都不敢妄动, 
乃以灵为禁部下督,
于是任命朱灵担任于禁手下的督军, 
众皆震服,
大家都被震服。 
其见惮如此。
于禁就是这样令人畏惧。 
迁左将军,
后来于禁升任左将军, 
假节钺,
持节钺, 
分邑五百户,
又分给他五百户食邑, 
封一子列侯。
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四年(219), 
太祖在长安,
曹操在长安, 
使曹仁讨关羽於樊,
命曹仁去樊城讨伐关羽, 
又遣禁助仁。
又派于禁协助。 
秋,
赶上秋天, 
大霖雨,
下暴雨, 
汉水溢,
汉水泛滥, 
平地水数丈,
平地水深好几丈, 
禁等七军皆没。
于禁部下七军都被淹没, 
禁与诸将登高望水,
于禁同众将登上高坡,望着汪洋一片, 
无所回避,
无处躲藏。 
羽乘大船就攻禁等,
关羽乘着大船靠近攻击, 
禁遂降,
于禁只得投降, 
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只有庞德不屈而死。 
太祖闻之,
曹操听说后, 
哀叹者久之,
哀叹了很久, 
曰:
说: 
"吾知禁三十年,
“我了解于禁有三十年, 
何意临危处难,
哪想得到临危处难, 
反不如庞德邪!
反而不如庞德呢?” 
"会孙权禽羽,
后来孙权擒获关羽, 
获其众,
俘虏关羽部下, 
禁复在吴。
于禁又归附于吴国。 
文帝践阼,
魏文帝即位, 
权称藩,
孙权称藩国, 
遣禁还。
命于禁回归。 
帝引见禁,
文帝召见于禁, 
须发皓白,
看到他须发雪白, 
形容憔悴,
面容憔悴, 
泣涕顿首。
叩头流泪, 
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
文帝用荀林父、孟明视的事安慰他, 
拜为安远将军。
封他为安远将军。 
欲遣使吴,
想派他出使吴国, 
先令北诣邺谒高陵。
先让他到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 
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
预先让人在陵堂画上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不屈,于禁屈膝投降的情形。 
禁见,
于禁看到以后, 
惭恚发病薨。
惭愧愤恨,发病而死。 
子圭嗣封益寿亭侯。
他的儿子于圭袭爵封为益寿亭侯, 
谥禁曰厉侯。
赐给于禁厉侯的谥号。 
张郃传, 

张郃传

张郃字俊乂,
张郃字鯭.., 
河间鄚人也。
河间..县人。 
汉末应募讨黄巾,
汉朝末叶响应招募讨伐黄巾军, 
为军司马,
担任军中司马, 
属韩馥。
在韩馥部下。 
馥败,
韩馥失败以后, 
以兵归袁绍。
带兵归顺袁绍, 
绍以郃为校尉,
袁绍让他担任校尉, 
使拒公孙瓒。
抵御公孙瓒。 
瓒破,
公孙瓒被击溃以后, 
郃功多,
张郃由于军功多, 
迁宁国中郎将。
升任宁国中郎将。 
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 
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
袁绍派将军淳于琼等人督运粮草屯驻乌巢, 
太祖自将急击之。
曹操亲自领兵迅速出击。 
郃说绍曰:
张郃劝袁绍说: 
"曹公兵精,
“曹公士兵精锐, 
往必破琼等;
去了一定会击溃淳于琼等人。 
琼等破,
淳于琼一旦失败, 
则将军事去矣,
那么将军的大业就要毁掉, 
宜急引兵救之。
应该赶快带兵援救。” 
"郭图曰:
郭图说: 
"郃计非也。
“张郃的计策不对, 
不如攻其本营,
不如进攻曹操大本营, 
势必还,
曹操势必回救, 
此为不救而自解也。
这就叫不救自解。” 
"郃曰:
张郃说: 
"曹公营固,
“曹公营盘牢固, 
攻之必不拔,
肯定攻不破。 
若琼等见禽,
如果淳于琼等人被俘, 
吾属尽为虏矣。
我们也就全部要当俘虏了。” 
"绍但遣轻骑救琼,
袁绍只派出一支轻骑兵增援淳于琼, 
而以重兵攻太祖营,
而用重兵攻打曹操大本营, 
不能下。
不能攻破。 
太祖果破琼等,
曹操果然大破淳于琼, 
绍军溃。
袁绍全军崩溃。 
图惭,
郭图很羞惭, 
又更谮郃曰:
更进一步诬陷张郃说: 
"郃快军败,
“张郃盼望我军尽快打败仗, 
出言不逊。
所以出言不逊。” 
"郃惧,
张郃害怕了, 
乃归太祖。
便投奔曹操。 
太祖得郃甚喜,
曹操得到张郃非常高兴, 
谓曰:
对他说: 
"昔子胥不早寤,
“从前伍子胥不早觉悟, 
自使身危,
自己陷入绝境, 
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哪比得上微子抛弃殷纣,韩信离楚归汉呢?” 
"拜郃偏将军,
任命张郃为偏将军, 
封都亭侯。
封为都亭侯, 
授以众,
交给他部队, 
从攻邺,
让他随从自己攻打邺城, 
拔之。
占领了邺城。 
又从击袁谭於渤海,
又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谭, 
别将军围雍奴,
单独率军包围了雍奴, 
大破之。
击溃了敌人。 
从讨柳城,
随同曹操征讨柳城, 
与张辽俱为军锋,
张郃与张辽都任先锋, 
以功迁平狄将军。
张郃因功升任平狄将军。 
别征东莱,
又领兵征讨东莱郡, 
讨管承,
讨伐管承。 
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
又同张辽等人讨伐陈兰、梅成等人, 
破之。
大获全胜。 
从破马超、韩遂於渭南。
再次随曹操到渭南,击溃马超、韩遂。 
围安定,
包围安定, 
降杨秋。
迫使杨秋投降。  
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
同夏侯渊一同征剿..城的贼寇梁兴以及武都一带的氐族叛军, 
又破马超,
又再次攻破了马超的部队, 
平宋建。
平定了宋建的统治区域。 
太祖征张鲁,
曹操征伐张鲁, 
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
先派张郃督率各军讨伐梁兴和氐族王窦茂的军队, 
太祖从散关入汉中,
曹操从散关进入汉中, 
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
派张郃督率五千步兵在前开路, 
至阳平,
到阳平关, 
鲁降,
张鲁投降了。 
太祖还,
曹操还朝, 
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
留下张郃与夏侯渊等人防守汉中, 
拒刘备。
抵御刘备的进攻。 
郃别督诸军,
张郃另外领兵, 
降巴东、巴西二郡,
迫使巴东、巴西两郡投降, 
徙其民於汉中。
将两郡的百姓移民到汉中。 
进军宕渠,
又进军到宕渠城, 
为备将张飞所拒,
被刘备的大将张飞所阻, 
引还南郑。
退回南郑, 
拜荡寇将军。
曹操任命张郃为荡寇将军。 
刘备屯阳平,
刘备屯驻阳平关, 
郃屯广石。
张郃屯扎广石。 
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
刘备把一万多精兵分成十部, 
夜急攻郃。
夜里迅速发动攻击。 
郃率亲兵搏战,
张郃率领亲兵拼死搏战, 
备不能克。
刘备未能攻破广石。 
其后备於走马谷烧都围,
后来刘备在走马谷焚烧都围, 
渊救火,
夏侯渊去救火, 
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
在岔路上遭遇刘备, 
短兵接刃。
两军短兵相接, 
渊遂没,
夏侯渊被杀。 
郃还阳平。
张郃退回阳平关。 
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
当时, 
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
刚刚丧失了元帅, 
"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
魏军都害怕刘备乘机进攻, 
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
全军都惊慌失措, 
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
夏侯渊的司马郭淮便命令全军说: 
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
“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 
太祖遂自至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太祖乃引出汉中诸军,
刘备也害怕。 
郃还屯陈仓。
 
文帝即王位,
现在形势紧迫, 
以郃为左将军,
非张将军不能安定军心。”于是便推张郃为主帅。张郃出面调度部队排列阵势, 
进爵都乡侯。
众将都服从张郃的命令,军心这才安定下来。曹操在长安,派使臣送给张郃节钺。 
及践阼,
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刘备守住高山不敢出战,曹操便领出汉中各路军队。张郃回军屯驻陈仓。 
进封鄚侯。
曹丕即位,任命张郃为左将军,晋封都乡侯爵位。 
诏郃与曹真讨安定卢水胡及东羌,
等到曹丕作了皇帝,又晋封他为..侯。下诏命令张郃与曹真征伐安定一带的卢水胡人和东部羌人。 
召郃与真并朝许宫,
又召张郃与曹真到许昌宫朝拜, 
遣南与夏侯尚击江陵。
派张郃南下同夏侯尚进攻江夏。 
郃别督诸军渡江,
张郃独率几路军渡过长江, 
取洲上屯坞。
夺取了百里洲上的屯坞。 
明帝即位,
魏明帝即位, 
遣南屯荆州,
派张郃到南方屯军荆州, 
与司马宣王击孙权别将刘阿等,
与司马宣王进攻孙权部下将领刘阿等人, 
追至祁口,
追到祁口, 
交战,
两军交战, 
破之。
大破刘阿。 
诸葛亮出祁山。
诸葛亮率军出祁山, 
加郃位特进,
明帝赐予张郃特进的职位, 
遣督诸军,
派他总督各路军马, 
拒亮将马谡於街亭。
在街亭阻挡诸葛亮部下将领马谡。 
谡依阻南山,
马谡依傍南山扎寨, 
不下据城。
没有下山占据城池。 
郃绝其汲道,
张郃断绝了他取水的道路。 
击,
发动进攻, 
大破之。
大败马谡。 
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
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叛变响应诸葛亮, 
郃皆破平之。
张郃领兵打败叛军,平定了这几处地方。  
诏曰:
明帝下诏说: 
"贼亮以巴蜀之众,
“贼人诸葛亮把巴、蜀的乌合之众, 
当虓虎之师。
号称九虎虎之师。 
将军被坚执锐,
将军披坚甲、执利器, 
所向克定,
到一处平定一处, 
朕甚嘉之。
朕要嘉奖你的大功, 
益邑千户,
增加食邑一千户, 
并前四千三百户。
连同以前的共四千三百户。” 
"司马宣王治水军於荆州,
司马宣王在荆州治理水军, 
欲顺沔入江伐吴,
打算沿着沔水进入长江讨伐东吴, 
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
明帝下诏命令张郃统率关中的部队去听从司马宣王的调度。 
至荆州,
到荆州以后, 
会冬水浅,
碰上冬天, 
大船不得行,
水浅大船不能行进, 
乃还屯方城。
于是就在方城屯驻。 
诸葛亮复出,
诸葛亮再次出山, 
急攻陈仓,
对陈仓突然发动进攻。 
帝驿马召郃到京都。
明帝派驿马召张郃到京城, 
帝自幸河南城,
明帝亲自到河南城, 
置酒送郃,
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 
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
派南北士兵三万人以及武卫、虎贲护卫张郃, 
因问郃曰:
因而问张郃说: 
"迟将军到,
“等将军到了那儿, 
亮得无已得陈仓乎!
诸葛亮怕已经占领了陈仓吧!” 
"郃知亮县军无谷,
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没有粮草, 
不能久攻,
不能久攻, 
对曰:
回答说: 
"比臣未到,亮已走矣;
“臣还没到那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 
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屈指计算,诸葛亮的部队粮草支撑不了十天。” 
"郃晨夜进至南郑,
张郃昼夜行军到达南郑, 
亮退。
诸葛亮撤退了。 
诏郃还京都,
诏令张郃回师京城, 
拜征西车骑将军。
拜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郃识变数,
张郃懂得事物的变化规律, 
善处营陈,
善于安营布阵, 
料战势地形,
根据地形布置战役计划, 
无不如计,
没有不如他所料的情况, 
自诸葛亮皆惮之。
从诸葛亮到蜀中各位大将都惧怕他, 
郃虽武将而爱乐儒士,
张郃虽然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 
尝荐同乡卑湛经明行修,
曾经推荐同乡卑湛,说他经学通达行为高尚, 
诏曰:
明帝下诏说: 
"昔祭遵为将,
“从前祭遵任将军, 
奏置五经大夫,
奏设五经大夫, 
居军中,
处在军队中, 
与诸生雅歌投壶。
唱雅诗投壶为戏。 
今将军外勒戎旅,
现在将军在外统率军旅, 
内存国朝。
在内还维护朝廷礼仪。 
朕嘉将军之意,
朕非常感谢将军的美意, 
今擢湛为博士。"
准许提拔卑湛为博士。” 
诸葛亮复出祁山,
诸葛亮再次从祁山出动, 
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
诏命张郃统领众将西到洛阳, 
亮还保祁山,
诸葛亮退守祁山, 
郃追至木门,
张郃追到木门谷, 
与亮军交战,
与蜀军交战, 
飞矢中郃右膝,
飞来的箭矢射中张郃右膝, 
薨,
阵亡。 
谥曰壮侯。
朝廷赐他壮侯的谥号。 
子雄嗣。
他的儿子张雄嗣爵。 
郃前后征伐有功,
张郃前后征伐建立战功, 
明帝分郃户,
明帝分给他食邑, 
封郃四子列侯。
封他四个儿子列侯, 
赐小子爵关内侯。
赐他的小儿子关内侯的爵位。 
 

徐晃传

徐晃字公明,
徐晃传,(附朱灵传)徐晃字公明, 
河东杨人也。
河东郡杨县人。 
为郡吏,
在郡中作吏, 
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
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 
拜骑都尉。
被任命为骑都尉。 
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
李莈、郭汜在长安发动叛乱, 
晃说奉,
徐晃劝说杨奉, 
令与天子还洛阳,
让他和皇帝回洛阳, 
奉从其计。
杨奉听从了他的计策。 
天子渡河至安邑,
献帝渡过黄河到达安邑, 
封晃都亭侯。
封徐晃为都亭侯。 
及到洛阳,
到洛阳以后, 
韩暹、董承日争斗,
韩暹、董承天天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晃说奉令归太祖;
徐晃便劝说杨奉归顺曹操, 
奉欲从之,
杨奉听从了他, 
后悔。
又反悔, 
太祖讨奉於梁,晃遂归太祖。
曹操到梁地讨伐杨奉, 
徐晃便投奔了曹操。 
太祖授晃兵,
曹操授予徐晃兵权, 
使击卷、原武贼,
派他出击卷县、原武的贼寇, 
破之,
大获全胜, 
拜裨将军。
升任裨将军。 
从征吕布,
随曹操征伐吕布, 
别降布将赵庶、李邹等。
徐晃单独逼迫吕布的将领赵庶、李邹等人投降。 
与史涣斩眭固於河内。
又同史涣在河内郡斩了眭固, 
从破刘备,
随同曹操大破刘备, 
又从破颜良,
又随曹操打败颜良, 
拔白马,
攻取白马城, 
进至延津,
进军到延津, 
破文丑,
大败文丑, 
拜偏将军。
徐晃被任命为偏将军。 
与曹洪击〈氵隱〉强贼祝臂,
以后又同曹洪攻打氵隐强的贼寇祝臂, 
破之,
大破敌军; 
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於故市,
同史涣在故市攻打袁绍的运粮车队, 
功最多,
因为功劳最多, 
封都亭侯。
被封为都亭侯。 
太祖既围邺,
曹操包围了邺县, 
破邯郸,
攻破了邯郸, 
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
易阳县令韩范佯装献城投降负隅顽抗, 
太祖遣晃攻之。
曹操命徐晃进攻。 
晃至,
徐晃来到以后, 
飞矢城中,
把一封信缚在箭尾射入城中, 
为陈成败。范悔,
为韩范陈说利害, 
晃辄降之。
韩范悔过投降了徐晃。 
既而言於太祖曰:
徐晃随即劝曹操说: 
"二袁未破,
“袁谭、袁尚都没有被打败, 
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
那些没有攻取的城池都在看风使舵, 
今日灭易阳,
今天要是灭了易阳, 
明日皆以死守,
明天各城就要拼死守御, 
恐河北无定时也。
恐怕河北就没有平定的日子。 
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
希望您允许易阳投降为别的城做个样子, 
则莫不望风。
那么各城就都会望风而降。” 
"太祖善之。
曹操认为很对。 
别讨毛城,
徐晃又单独率兵讨伐毛城敌寇, 
设伏兵掩击,
设置伏兵大举袭击, 
破三屯。
攻破了三个驻地。 
从破袁谭於南皮,
再次随曹操在南皮击败袁谭, 
讨平原叛贼,
讨伐平原郡的叛军, 
克之。
平定了该郡。 
从征蹋顿,
又随曹操征剿蹋顿, 
拜横野将军。
被封为横野将军。 
从征荆州,
再跟随曹操讨伐荆州, 
别屯樊,
徐晃单率一支军队屯扎樊城, 
讨中庐、临沮、宜城贼。
又讨伐中庐、临沮、宜城的贼寇。 
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
再与满宠到汉津征讨关羽, 
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
与曹仁在江陵攻击周瑜。 
十五年,
建安十五年, 
讨太原反者,
徐晃统兵讨伐太原郡叛军, 
围大陵,
包围大陵, 
拔之,
拔取了城池, 
斩贼帅商曜。
杀死敌帅商曜。 
韩遂、马超等反关右,
韩遂、马超在关右谋反, 
遣晃屯汾阴以抚河东,
曹操派徐晃屯驻汾阴安抚河东郡, 
赐牛酒,
赐给他牛酒, 
令上先人墓。
让他为祖先上坟。 
太祖至潼关,
曹操到潼关, 
恐不得渡,
担心不能渡过黄河, 
召问晃。
召徐晃询问。 
晃曰:
徐晃说: 
"公盛兵於此,
“主公大兵在此地, 
而贼不复别守蒲阪,
而敌人不另派兵驻守蒲阪, 
知其无谋也。
可见是失策。 
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
现在给我一支精兵,从蒲阪津渡河, 
为军先置,
去充当全军的先头部队, 
以截其里,
截断敌军, 
贼可擒也。
就可以抓获敌人。” 
"太祖曰:
曹操说: 
"善。
“好。” 
"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
派徐晃率领骑兵、步兵四千人过河。 
作堑栅未成,
徐晃领兵挖堑立栅还未站稳脚跟, 
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馀人攻晃,
敌将梁兴率五千多骑兵、步兵来进攻, 
晃击走之,
被徐晃击退, 
太祖军得渡。
曹操大军得以渡河, 
遂破超等,
于是打败了马超的势力。 
使晃与夏侯渊平隃麋、汧诸氐,
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定阝俞麋、..县的各部落氐族人, 
与太祖会安定。
同曹操安定会师。 
太祖还邺,
曹操回邺县, 
使晃与夏侯渊平鄜、夏阳馀贼,
派徐晃与夏侯渊平定..县,打败夏阳的贼寇余党, 
斩梁兴,
斩了梁兴, 
降三千馀户。
使三千多户投降。  
从征张鲁。
再随曹操讨伐张鲁, 
别遣晃讨攻椟、仇夷诸山氐,
另派徐晃去征剿椟、仇夷各处山上的氐族人, 
皆降之。
他们都投降了。 
迁平寇将军。
徐晃升任平寇将军, 
解将军张顺围。
解除了将军张顺的被围困境, 
击贼陈福等三十馀屯,皆破之。
攻破了贼寇陈福等人的三十多个屯兵据点。 
太祖还邺,
曹操回到邺县, 
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於阳平。
留下徐晃与夏侯渊在阳平关防御刘备。 
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
刘备派陈式等十多个营的部队断绝了马鸣阁道, 
晃别征破之,
徐晃从岔路攻伐,大破陈式的队伍, 
贼自投山谷,
敌人被迫自己跳入山谷, 
多死者。
死了许多人。 
太祖闻,
曹操听说后, 
甚喜,
非常高兴, 
假晃节,
让徐晃持节, 
令曰:
发布通报说: 
"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
“这一条阁道是汉中的咽喉险要之地, 
刘备欲断绝外内,
刘备想断绝内外联系, 
以取汉中。
夺取汉中。 
将军一举,克夺贼计,
将军这一举粉碎了刘备的计划, 
善之善者也。
真是妙计中的妙计啊!” 
"太祖遂自至阳平,
曹操于是亲自到阳平关, 
引出汉中诸军。
带出汉中的各路军马, 
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
又派徐晃协助曹仁讨伐关羽, 
屯宛。
在宛城驻军。 
会汉水暴隘,
碰上汉水泛滥, 
于禁等没。
于禁的部队被淹, 
羽围仁於樊,
关羽在樊城包围了曹仁, 
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
又在襄阳包围了将军吕常。 
晃所将多新卒,
徐晃的部下大多是新兵, 
以羽难与争锋,
很难同关羽作战, 
遂前至阳陵陂屯。
便进军屯驻在阳陵陂。 
太祖复还,
曹操又返回来, 
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
派将军徐商、吕建等人去见徐晃, 
令曰:
传令说: 
"须兵马集至,
“必须等兵马全集中, 
乃俱前。
再一起向前出去。” 
"贼屯偃城。
敌军在偃城屯扎, 
晃到,
徐晃到达后, 
诡道作都堑,
设计挖掘堑壕, 
示欲截其后,
作出要截断敌人后路的样子。 
贼烧屯走。
敌军烧毁自己的营寨逃跑了。 
晃得偃城,
徐晃占领偃城, 
两面连营,
两面营寨相连, 
稍前,去贼围三丈所。
又稍微前进到距离敌人的包围圈三丈左右的地方, 
未攻,
没有进攻。 
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
曹操前后派殷署、朱盖等一共十二营的部队到徐晃这儿来。 
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
敌人的围头有兵屯驻, 
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
另外还在四冢驻军。 
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
徐晃扬言要攻打围头的守敌, 
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
却秘密地进攻四冢, 
"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
关羽看到四冢要被攻破, 
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
亲率五千步、骑兵出战,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
徐晃迎击, 
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晃振旅还摩陂,
关羽退去, 
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
徐晃便乘胜追击, 
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一鼓作气冲入敌围, 
"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
大破敌军, 
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
很多人自投沔水而死。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文帝即王位,
曹操传令说:“敌人堑壕鹿角层层包围, 
以晃为右将军,
将军作战全胜,攻陷敌围,杀死俘虏大批敌寇,我用兵三十多年, 
进封逯乡侯。
加上听到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也没有长驱直入冲进敌人重围的,而且樊城、襄阳的被包围,比起战国时的莒城、即墨, 
及践阼,
情况要严重得多,将的功勋,要超过孙武和司马穰苴。”徐晃整顿部队回到摩陂, 
进封杨侯。
曹操出城七里迎接徐晃,设宴庆祝。亲自举杯向他劝酒,慰劳他说: 
与夏侯尚讨刘备於上庸,
“保全住樊城、襄阳,都是将军的功劳。”当时各路人马都集中到一起,曹操巡视各营, 
破之。
士兵都离开队列观看曹操,有徐晃的军营整齐,全体将士站在队列中不动。曹操叹息说: 
以晃镇阳平,
“徐将军可以说是有周亚夫的风度了。”曹丕即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晋封逯乡侯。 
徙封阳平侯。
曹丕即皇帝位后,又晋封杨侯。同夏侯尚到上庸讨伐刘备,打败敌人。 
明帝即位,
文帝命徐晃镇守阳平关,转封他为阳平侯。魏明帝即位, 
拒吴将诸葛瑾於襄阳。
徐晃在襄阳抵御吴将诸葛瑾, 
增邑二百,
朝廷为他增加食邑二百户, 
并前三千一百户。
连同以前的共三千一百户。 
病笃,
病垂危, 
遗令敛以时服。
遗嘱用平时穿的衣服收殓他。 
性俭约畏慎,
徐晃为人小心谨慎、作风俭朴。 
将军常远斥候,
统率军队往往不是依靠侦察, 
先为不可胜,
先作好不能打胜仗的准备, 
然后战,
然后才开始作战, 
追奔争利,
穷追不舍,争取实利, 
士不暇食。
将士常常顾不上吃饭。  
常叹曰:
徐晃常叹息着说: 
"古人患不遭明君,
“古人顾虑遇不上英明的君主, 
今幸遇之,
现在幸而让我遇到了, 
常以功自效,
应该建功效力, 
何用私誉为!
哪用自己夸耀自己呢!” 
"终不广交援。
始终不多交朋友。  
太和元年薨,
太和四年(230)去世。 
谥曰壮侯。
朝廷赐予壮侯的谥号。 
子盖嗣。
他的儿子徐盖承袭了爵位。 
盖薨,
徐盖死后, 
子霸嗣。
儿子徐霸袭爵。 
明帝分晃户,
明帝分给徐晃食邑, 
封晃子孙二人列侯。
封他两个儿孙为列侯。 
初,
起初, 
清河朱灵为袁绍将。
清河的朱灵在袁绍手下担任将军, 
太祖之征陶谦,
曹操征讨陶谦的时候, 
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
袁绍派朱灵统率三个营援助曹操, 
战有功。
作战有功。 
绍所遣诸将各罢归,
袁绍所派来的那些大将大多要被送回。 
灵曰:
朱灵说: 
"灵观人多矣,
“我阅人很多, 
无若曹公者,
没有像曹公这样办事的, 
此乃真明主也。
这真是明主啊! 
今已遇,
现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 
复何之?
还要投奔谁呢?” 
"遂留不去。
便留下来不再离开, 
所将士卒慕之,
他所带的将士都仰慕曹操, 
皆随灵留。
全跟着朱灵留下了。 
灵后遂为好将,
朱灵以后也成为良将, 
名亚晃等,
名声仅次于徐晃, 
至后将军,
官至后将军, 
封高唐亭侯。
封高唐亭侯。 
 

史家总评

评曰:
评: 
太祖建兹武功,
曹操建立这样的武功, 
而时之良将,
而当时的良将, 
五子为先。
五个人首当其中。 
于禁最号毅重,
于禁最为沉稳凝重, 
然弗克其终。
但最终未能尽节。 
张郃以巧变为称,
张郃以机巧善于应变出名, 
乐进以骁果显名,
乐进以骁勇果断著称, 
而鉴其行事,
但对照他们的行事, 
未副所闻。
与所听说的并不相符, 
或注记有遗漏,
也许是记录有遗漏, 
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不如张辽、徐晃的传记完备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