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读典籍

本纪

卷一·本纪第一

记载唐高祖李渊家世背景、太原起兵、建立唐朝、统一战争及晚年传位太宗的完整历程

李渊唐国公太原留守义兵突厥隋炀帝禅让武德玄武门之变献陵

卷二·本纪第二

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从出生到即位期间的征战历程与治国政策,展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太宗高祖突厥霍邑之战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天策上将渭水之盟窦建德王世充

卷三·本纪第三

唐太宗贞观年间文治武功,平定突厥、吐谷浑,完善律法,开创盛世,晚年征高丽,奠定大唐基业。

太宗李靖突厥贞观之治封禅吐谷浑房玄龄魏徵凌烟阁安西都护府

卷四·本纪第四

记载唐高宗李治继位后的政治举措、自然灾害处理、权力斗争及对外战争等重大事件

高宗太宗长孙无忌李勣永徽显庆地震谋反封禅武则天

卷五·本纪第五

唐高宗在位期间进行泰山封禅,多次改元,征讨高丽、吐蕃,处理天灾,武则天逐渐参政,后期高宗病逝政权过渡。

高宗封禅改元高丽吐蕃突厥武则天李勣刘仁轨彗星天灾大赦太子监国

卷六·本纪第六

本纪详述武则天从入宫、掌权到称帝建立武周,晚年还政李唐的全过程,记录其政治权谋、制度改革及对李唐宗室的残酷清洗。

武则天称制改元明堂徐敬业李唐宗室酷吏天授神龙政变乾陵

卷七·本纪第七

记载唐中宗复位后的政治动荡、韦后专权及睿宗继位过程,展现武周至开元初的权力更迭。

中宗睿宗武则天韦皇后神龙政变斜封官实封突厥太平公主李隆基

卷八·本纪第八

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从出生到执政的重要事件,包括平定韦后之乱、开创开元盛世、边疆战事及政治改革。

玄宗睿宗韦后太平公主政变开元盛世封禅突厥吐蕃改革

卷九·本纪第九

记载唐玄宗开元后期至天宝年间重大事件,涵盖政治斗争、军事征伐、制度改革及安史之乱爆发过程。

开元天宝玄宗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安史之乱册封大赦节度使吐蕃太子废立道教科举灾异军事征伐政变封禅谥号迁都

卷十·本纪第十

肃宗李亨于安史之乱中灵武即位,联合回纥收复两京,平定叛乱,终迎玄宗返朝,改元更制。

肃宗安禄山灵武即位马嵬兵变郭子仪回纥玄宗杨国忠香积寺大捷两京收复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记载唐德宗即位初年的政治变革与藩镇叛乱,重点描述泾原兵变及平叛过程。

德宗节度使李希烈朱泚藩镇大赦吐蕃郭子仪凌烟阁泾原兵变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

德宗贞元年间政局动荡,频发地震灾害,吐蕃多次入侵,朝廷调整官员俸禄,推行新政,加强边疆防御,与周边民族和战交替。

德宗贞元地震吐蕃李泌大赦会盟刘昌节度使回纥赋诗兵乱京官俸旱灾筑城藩镇韦皋南诏盐税茶税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

记载唐顺宗继位至宪宗初年的政治变迁,包括永贞革新、权力更迭、藩镇叛乱及重要政策调整

顺宗宪宗王叔文永贞革新册封太子贬谪刘辟李锜吐蕃回纥韩愈宦官干政藩镇割据大赦天下山陵翰林学士节度使蝗灾榷税神策军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

元和年间宪宗整饬吏治,平定淮西叛乱,处理军政要务与自然灾害。

元和七年宪宗节度使赈灾淮西吴元济裴度李吉甫田弘正李光颜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

穆宗继位后的政治清洗、官员任免、军事调整、财政改革及内外政策实施

穆宗宪宗节度使贬谪大赦翰林学士神策军安南成德军回纥

卷十七上·本纪第十七上

记载唐敬宗即位后的政治动荡、权臣斗争及文宗继位后的改革措施,反映晚唐政局。

敬宗文宗宝历李逢吉裴度李德裕张韶叛乱赏赐灾害

卷十八上·本纪第十八上

唐武宗通过宦官支持继位,重用李德裕平定回鹘叛乱,推行会昌灭佛政策,强化中央集权。

武宗李德裕仇士良回鹘会昌灭佛宦官专权刘稹叛乱太和公主昭义军道术

卷十八下·本纪第十八下

唐宣宗即位后整顿吏治,调整宗教政策,处理李德裕案,收复河陇失地,晚年病逝。

宣宗李德裕白敏中吴湘案吐蕃归降寺庙改名科举改革大赦河陇收复道教佛教

卷十九上·本纪第十九上

记载唐懿宗朝政事,重点涉及官员任免、庞勋叛乱始末、边疆战事及朝政措施。

懿宗咸通节度使庞勋叛乱徐州军乱安南收复延资库佛骨赦令年号

卷十九下·本纪第十九下

唐僖宗在位期间遭遇黄巢起义,朝廷依赖藩镇与沙陀军平叛,终致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加剧。

僖宗黄巢起义李克用王仙芝沙陀军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朱全忠田令孜长安陷落

卷二十下·本纪第二十下

唐哀帝在位期间权臣朱全忠专权,弑君篡位,终结唐朝统治。

哀帝朱全忠蒋玄晖弑逆迁都谥号彗星禅让白马驿之祸昭宗

卷二十一·志第一

本文系统梳理了从上古至唐代礼制演变,重点记载唐代郊祀、明堂等国家祭祀礼仪的制定与争议。

五礼郊祀明堂配天贞观礼显庆礼开元礼禘祭昊天上帝礼仪使

卷二十二·志第二

本文记载隋唐时期明堂制度的多次争议与建设过程,重点描述高宗与武则天时期的设计方案及礼仪之争。

明堂礼仪高宗武则天宇文恺孔颖达魏征颜师古辟雍九室五室总章乾元殿合宫通天宫告朔布政祭祀阴阳灾变

卷二十三·志第三

记述唐代封禅礼仪制度的演变过程,重点记载太宗、高宗、玄宗三朝封禅争议及具体仪注制定。

封禅礼仪太宗高宗玄宗玉牒燔柴配享亚献明水

卷二十四·志第四

本文系统记载唐代祭祀礼仪制度,涵盖天地、五方、先代帝王、山川社稷等祭祀规范及历朝修订沿革。

礼仪祭祀唐代武德贞观开元显庆五岳社稷先蚕九宫贵神释奠藉田玄宗太宗肃宗许敬宗孔颖达太清宫武成王

卷二十五·志第五

本文详述唐代宗庙礼仪制度演变,重点围绕太庙建制、神主祔迁争议及历代礼制辩论。

太庙礼仪祔庙祧迁七庙神主宗庙制度禘祫夹室追尊

卷二十六·志第六

唐代关于东都太庙是否置木主及祭祀礼仪的争议与制度调整。

东都太庙木主祔飨礼仪禘祫神主宗庙太祖礼经瘗藏

卷二十七·志第七

唐代多次修订丧服礼制,围绕舅姨、嫂叔等亲属服制展开讨论,体现礼法与人情的权衡。

丧服礼制太宗魏征高宗武则天卢履冰元行冲舅姨服嫂叔服五服心丧齐衰缌麻小功

卷二十八·志第八

记述隋唐雅乐制度演变,祖孝孙创旋宫法,太宗与群臣论乐,破阵乐等舞曲制定,反映礼乐治国思想。

雅乐祖孝孙张文收太宗破阵乐旋宫法十二和之乐凯安舞梨园弟子礼乐制度

卷二十九·志第九

本文系统记载唐代音乐制度,详述立坐二部伎乐舞源流、清乐传承、四夷乐特点及乐器演变,展现古代礼乐体系脉络。

立部伎坐部伎清乐西凉乐龟兹乐破阵乐雅乐散乐乐悬八音

卷三十·志第十

本文记载唐贞观至开元年间雅乐制定修订过程,详列各时期祭祀乐章内容及创作者信息。

雅乐乐章贞观开元韦縚张说郊庙法曲祭祀礼乐

卷三十一·志第十一

唐代各时期太庙乐章详录,包含乐章结构、作者及祭祀礼仪,反映礼乐制度演变。

太庙乐章祭祀魏徵褚亮贞观永徽开元张说郭子仪武则天

卷三十二·志第十二

记述中国古代历法演变,包括各朝历法制定、天文学家贡献及日月蚀推算方法。

历法大衍历戊寅历麟德历日月蚀推算李淳风一行傅仁均推步晷纬

卷三十三·志第十三

《麟德历》的编制方法、历法计算术文及唐代历法修订历史,包含日月食预测和星象运行。

麟德甲子元历推法期实旬周推气序术恒次气术土王没日法盈朔实恒朔实历变周日躔月离五星术武太后瞿昙罗乙巳元历晦月合璧连珠黄道宿度

卷三十四·志第十四

详细记载唐代《大衍历》历法计算方法,包含节气推算、日月行度、漏刻制度及交食预测等历法核心内容

大衍历天正节气日躔月离轨漏交会术五星术朓朒黄道赤道

卷三十五·志第十五

唐代天文仪器改进与测量方法的发展,详述黄道游仪创制及日影测量成果。

天文浑仪黄道赤道李淳风一行日晷星度测影玄宗

卷三十六·志第十六

本文系统阐述古代天文分野理论演变及历代灾异记录,涵盖星次配属、地理分野与天象占验,详载唐前至武宗时期重要天文事件。

天文分野星纪玄枵李淳风一行灾异日蚀彗星星象

卷三十七·志第十七

本文以五行理论阐释自然灾害与人事关系,记载历代灾异事件及君臣应对,体现天人感应思想。

五行地震灾异天人感应董仲舒刘向唐太宗姚崇宋务光蝗灾水灾服妖祥瑞阴阳皇极史书预言贞观开元大历

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

记载唐代官职制度沿革,涵盖官名、品级、机构演变及选官制度。

职官三公六省九寺贞观开元散官勋官天策上将府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五

记述历代舆服制度演变,重点详述隋唐车舆服饰等级与礼仪规范。

舆服车服制度衮冕五辂隋制唐制礼仪服饰等级祭祀奏议

卷四十七·志第二十七

本文为《经籍志》子部目录,分类记载诸子百家、天文历算、兵书医术等著作,涵盖作者、卷数及注释信息,反映唐代以前学术体系。

经籍儒家道家法家天文历算兵书五行医术总集

卷四十八·志第二十八

记述唐代财政制度沿革,重点涉及赋税、货币、盐铁政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赋税盐铁漕运货币财政制度两税法开元通宝节度使进奉榷盐

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九

唐代食货制度发展,详述漕运水利、仓储建设及盐铁茶税改革,展现经济治理脉络与关键人物贡献。

漕运盐铁使常平仓义仓税茶榷酒水利工程转运使裴耀卿刘晏

卷五十·志第三十

记述唐代刑法制度的建立与演变,重点记录太宗、高宗、武则天时期法典修订及司法改革历程。

刑法唐律贞观律永徽律疏五刑八议十恶酷吏断趾法加役流

列传

卷五十一·列传第一

记述唐朝后妃制度及多位皇后生平,揭示宫闱斗争与政治兴衰的关联。

后妃制度窦氏长孙皇后武后杨贵妃宫闱政治影响册封废立马嵬之变

卷五十二·列传第二

本卷详述唐代诸帝后妃生平,涉及宫廷权力斗争、追封礼仪及外戚兴衰,展现唐代后宫政治生态。

后妃追封谥号宫廷斗争册封祔葬宦官太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昭宗神策军外戚

卷五十三·列传第三

李密从贵族子弟起家,经历杨玄感起义失败后投奔翟让,逐步壮大势力建立魏政权,最终败于王世充归唐后复叛被杀。

李密杨玄感翟让王世充魏公兴洛仓檄文隋炀帝桃林之变

卷五十四·列传第四

王世充以权谋篡隋,窦建德以义起兵,二人终因策略失误众叛亲离,先后为唐所灭。

王世充窦建德篡位隋末军阀权谋战役政变投降天命谶纬严刑众叛亲离义军策略联盟覆灭史评河北洛阳

卷五十五·列传第五

隋末唐初群雄割据,薛举、李轨、刘武周、高开道、刘黑闼等相继称雄,终被唐朝平定。

薛举李轨刘武周高开道刘黑闼突厥僭号兵变降唐斩首

卷五十六·列传第六

隋末群雄割据,萧铣、杜伏威等据地称王,终因内乱失策,相继被唐所灭。

萧铣杜伏威辅公祏王雄诞沈法兴李子通朱粲林士弘罗艺梁师都起义僭号归降内乱唐朝统一

卷五十七·列传第七

裴寂、刘文静助李渊起兵建唐,后因权争被贬诛,展现开国功臣命运。

裴寂刘文静晋阳起兵高祖太宗突厥符谶尚书右仆射谋反流放

卷五十八·列传第八

本卷记载唐初八位功臣生平,重点描述太原起兵、平定群雄、玄武门之变等事件,展现从龙功臣的功绩与结局。

唐俭长孙顺德刘弘基殷峤刘政会柴绍平阳公主武士彟太原起兵凌烟阁玄武门之变突厥劝谏配飨娘子军司竹园赐绢愧心赎罪除名

卷五十九·列传第九

本卷记载隋唐之际屈突通等六位将领的忠节事迹,展现他们在乱世中的抉择与功业。

屈突通任瑰丘和许绍李袭志姜謩忠节隋唐更替归降凌烟阁

卷六十·列传第十

记载唐初宗室诸王征战功过与朝廷封爵政策演变,突显河间王孝恭等杰出人物事迹。

宗室封爵战争叛乱功勋唐初李渊李世民窦建德突厥

卷六十一·列传第十一

本卷记载温大雅、陈叔达、窦威及其家族仕途功绩,涉及礼仪制定、边疆策略及家族荣辱。

温大雅窦威陈叔达突厥安边之策禅代礼仪严法治军家族显赫

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记述李纲、郑善果等唐代名臣生平事迹,展现其忠义直谏、孝道廉介之风,兼及边疆治理与政治斗争。

李纲郑善果杨恭仁皇甫无逸李大亮谏诤忠义孝道唐代名臣突厥

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

本卷记载唐代封伦、萧瑀、裴矩、宇文士及四位重臣的仕途沉浮与政治谋略,展现贞观年间君臣互动及历史事件。

封伦萧瑀裴矩宇文士及仕途沉浮贞观之治谏言突厥薄葬凌烟阁

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

记载唐高祖二十二子生平,重点描述建成、元吉与李世民夺嫡之争及玄武门事变,展现初唐宗室权力斗争格局。

高祖二十二子玄武门之变储位之争兄弟相残太宗继位藩王列传政治权谋李唐宗室贞观之治武周之变

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

记载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两大家族在唐初的政治贡献及命运沉浮,突出玄武门定策、氏族改革、凌烟功臣等重要事件

高士廉长孙无忌贞观之治凌烟阁氏族志玄武门之变朱桃椎世袭刺史隐太子文德皇后

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六

记载房玄龄与杜如晦辅佐唐太宗建立功业,展现贞观名臣的智谋与忠诚,及其家族兴衰。

房玄龄杜如晦唐太宗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凌烟阁晋书高丽征讨谋反案良相

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

记载唐代名将李靖、李勣生平战功及其家族兴衰,重点描述平定萧铣、辅公祏、突厥等战役及李敬业反武周事件。

李靖李勣萧铣辅公祏突厥平叛凌烟阁李敬业骆宾王讨武檄文

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

记述唐初五位猛将的生平功绩,重点描绘玄武门之变与开国战役,展现忠勇智谋的武将群像。

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张公谨玄武门之变凌烟阁避槊忠勇唐朝开国

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

唐初将领侯君集、张亮、薛万彻等人物传记,详述其战功显赫而终因骄纵谋反致死的经历。

侯君集张亮薛万彻谋反征讨功过唐太宗凌烟阁谶纬西域

卷七十·列传第二十

本传记载王珪、戴胄、岑文本、杜正伦等贞观名臣事迹,凸显其忠直谏诤、执法严明、廉洁奉公之风范。

王珪戴胄岑文本杜正伦谏议贞观之治法治节俭忠直家礼

卷七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记述唐朝名臣魏徵辅佐太宗,以直谏闻名,奠定贞观之治的事迹及其政治思想。

魏徵谏议贞观之治安辑山东四疏良臣忠臣以人为镜

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十二

记载虞世南、李百药、褚亮等人在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贡献,突出其学识、忠直与历史影响。

虞世南李百药褚亮博学直谏书法五绝封建论文学馆学士薄葬

卷七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唐代学者官员列传,记述薛收、姚思廉等人在政治、史学、儒学等领域的贡献与事迹。

薛收姚思廉颜师古令狐德棻孔颖达史书修撰文学馆学士谏言贞观之治河东三凤五经正义南北史

卷七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记载刘洎、马周、崔仁师三人生平,突出其谏言、政绩与政治结局,反映唐初官场生态。

刘洎马周崔仁师谏言尚书省太子教育被诬赐死青州逆案政治斗争史臣评论

卷七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唐初四位官员苏世长、韦云起、孙伏伽、张玄素的忠直谏言与政治事迹。

苏世长韦云起孙伏伽张玄素谏议归降隋唐交替忠直敢谏突厥洛阳宫

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

记述唐太宗十四子的生平,重点描写诸子夺嫡之争、宗室叛乱及武周时期李唐宗室的遭遇。

太宗诸子承乾李泰李恪李祐李贞谋反夺嫡长孙无忌武则天废立宗室斗争石堡城贞观之治永徽开元

卷七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本卷记载韦挺、杨纂等七大家族在唐代的仕途沉浮,涉及政治斗争、军事征伐、司法谏言及艺术成就,展现唐代官僚体系与家族兴衰。

韦挺杨纂刘德威阎立德柳亨崔义玄御史大夫行军总管氏族志五经正义辽东征讨吐蕃犯塞斜封官凌烟阁功臣图

卷七十八·列传第二十八

本传记载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三位唐初重臣的仕宦经历,重点描述其直言敢谏、辅佐储君及政治浮沉,兼及张氏兄弟权倾朝野终遭诛杀之事。

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谏诤太子贞观永徽张易之张昌宗武则天

卷七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记载唐代祖孝孙定雅乐、傅仁均修历法、傅弈反佛、李淳风造浑仪、吕才驳阴阳等学术贡献

祖孝孙傅仁均傅弈李淳风吕才雅乐历法浑天仪佛教批判阴阳五行

卷八十·列传第三十

本卷记述褚遂良等四位名臣的忠谏事迹,重点描写褚遂良辅佐太宗、高宗时的直言敢谏及其悲剧结局。

褚遂良谏言唐太宗高宗废后韩瑗来济上官仪顾命大臣忠烈

卷八十一·列传第三十一

本卷记载唐代崔敦礼等八位官员生平,突出其忠清品格、选官制度改革及廉洁事迹,展现贞观至武周时期官僚群体风貌。

崔敦礼卢承庆刘祥道李敬玄李义琰孙处约乐彦玮赵仁本铨选制度忠清文行御史宰相节俭选事改革

卷八十二·列传第三十二

记述许敬宗与李义府依附武后、参与权力斗争、篡改史实、贪腐弄权及其家族兴衰,揭示唐初政治生态。

许敬宗李义府高宗武昭仪修史废王立武谥号争议卖官鬻狱流放姓氏录

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本卷记载唐代七位将领的征战生涯与功过,突显其军事才能与历史命运。

郭孝恪张俭苏定方薛仁贵程务挺张士贵赵道兴征讨战功谋略

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本文主要记载唐初名臣刘仁轨、郝处俊、裴行俭三人的生平事迹,重点描述其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及历史评价。

刘仁轨裴行俭郝处俊百济高丽突厥平叛屯田谏言史臣评

卷八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唐临、张文瓘、徐有功公正执法,宽仁待囚,谏言安民,体现唐代司法典范。

唐临张文瓘徐有功宽恕司法谏言酷吏平反

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记载唐高宗、中宗诸子生平及武周时期皇族权力斗争,重点描述孝敬皇帝李弘、章怀太子李贤等皇子在宫廷政争中的命运。

高宗武则天皇太子谋反追封谥号章怀太子孝敬皇帝废立政治斗争

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记载裴炎、刘祎之、魏玄同、李昭德四人在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活动与结局,展现权力斗争与忠谏悲剧。

裴炎刘祎之魏玄同李昭德武则天废立中宗徐敬业之乱武氏七庙酷吏谏言选才制度北门学士杖杀王庆之

卷八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唐代韦思谦、陆元方、苏瑰等官员的仕途经历与谏诤事迹,体现刚正忠贞的为官之道。

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陆元方陆象先苏瑰苏颋监察御史谏言科举宰相忠贞致仕张易之案寺院营造封邑滥赏

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记载狄仁杰忠诚辅佐武则天,断案公正,劝谏废大像;王方庆治理广州,谏止造像;姚璹创时政记,督造天枢,其弟姚珽规谏太子。展现唐臣风范与政治智慧。

狄仁杰王方庆姚璹武则天劝谏断案明经侍御史天枢时政记越王贞契丹突厥庐陵王推荐贤才生祠废安东绥抚夷狄祥瑞符瑞

卷九十·列传第四十

本卷记载王及善等六位唐代名臣的生平事迹,重点展现他们在武则天时期的政治作为与道德操守。

王及善杜景俭朱敬则杨再思李怀远豆卢钦望谏诤武则天唐朝政治酷吏政治

卷九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唐五王诛张昌宗复唐室,遭武三思构陷流放,终平反配享宗庙。

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神龙政变武三思韦后周利贞铁券

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本卷记载魏元忠、韦安石等唐朝官员的生平,涉及政治斗争、军事策略及忠诚与背叛,展现他们在动荡政局中的沉浮。

魏元忠韦安石韦陟韦斌宗楚客纪处讷赵彦昭萧至忠武则天中宗睿宗徐敬业安乐公主韦后之乱御史大夫宰相政治斗争军事策略忠诚诬陷

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唐代娄师德等六将边疆战功与政绩,展现文武韬略及历史评价。

娄师德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薛讷王晙吐蕃突厥营田监察御史素罗汗山三受降城洪源谷狄仁杰边镇京观谥曰贞安西四镇河源军烽候

卷九十四·列传第四十四

本文记述苏味道、李峤等五位唐代官员的生平事迹,重点展现其文学成就、政治作为及处世特点。

苏模棱李峤谏税崔融谏税关市卢藏用析滞论徐彦伯枢机论文学宰相谏言武则天中宗

卷九十五·列传四十五

记载唐睿宗诸子生平,重点描述李宪让储位于玄宗,及其兄弟友爱、政治沉浮与家族传承。

睿宗诸子让皇帝宪五王宅花萼相辉之楼储位让贤兄弟友爱树稼预言惠庄太子撝惠文太子范惠宣太子业

卷九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记载唐代贤相姚崇、宋璟生平事迹,突出其治国方略与刚正品格。

姚崇宋璟武则天唐玄宗蝗灾佛教酷吏太平公主张易之卢怀慎

卷九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本文记述唐代四位重臣刘幽求、钟绍京、郭元振、张说的政治生涯,展现玄宗朝政变、边疆策略与文学建设等重要事件。

刘幽求钟绍京郭元振张说玄宗睿宗政变流放吐蕃封禅

卷九十八·列传第四十八

本篇记述唐代魏知古等七位名臣生平,重点描写其谏诤、清廉、理政事迹与历史评价。

谏诤清廉史官宰相屯田漕运选官赈灾安西忠义

卷九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本卷记载崔日用、张嘉贞等六位唐代官员的仕途浮沉,展现开元年间政治斗争与人物风采。

崔日用张嘉贞萧嵩张九龄李适之严挺之擢升弹劾节度使相位之争

卷一百·列传第五十

本卷记载唐代多位官员生平,突出其执法刚正、对抗权贵、治理边疆及法典争议等事。

尹思贞李杰解琬毕构苏珦郑惟忠王志愔卢从愿李朝隐裴漼王丘清廉执法政治斗争边疆治理法典争议

卷一百一·列传第五十一

唐代多位忠臣通过谏言匡正时弊,涉及政治改革、礼制争议、佛教营建等问题,展现士大夫的政治担当。

谏言忠臣选举礼制佛教赈灾政治改革谥号争议节俭

卷一百二·列传第五十二

本文记载唐代学者马怀素、褚无量、刘子玄等人在经史研究、文献整理及礼仪制度上的贡献,展现其学术风骨与政治操守。

马怀素褚无量刘子玄侍读修史礼仪争议史通文献整理直谏开元

卷一百三·列传第五十三

本卷记载唐代郭虔瓘等六位边将戍守西北边疆的军事活动与政治浮沉,突显忠勇与权谋交织的边塞风云。

郭虔瓘郭知运王君张守珪牛仙客王忠嗣北庭突厥吐蕃节度使河西陇右诈降石堡城

卷一百四·列传第五十四

唐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在边疆征讨与安史之乱中的军事历程及悲剧结局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安禄山小勃律之战潼关安西吐蕃节度使安史之乱

卷一百五·列传第五十五

宇文融等四人以财政手段得宠,卷入权争终遭贬杀,反映玄宗朝聚敛之弊与政治倾轧。

宇文融韦坚杨慎矜王鉷括户漕运聚敛党争弹劾玄宗

卷一百六·列传第五十六

记载李林甫、杨国忠等人通过权谋上位,专权误国,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历史事件。

李林甫杨国忠权谋宰相安史之乱三庶之祸党争唐玄宗王琚王毛仲

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

记载唐玄宗三十子生平,重点描述废太子瑛被谗、永王璘叛乱及诸皇子分封制度,反映皇室权力斗争。

玄宗诸子废太子瑛永王璘安禄山反十王宅唐法食封靖德太子琮棣王琰张九龄武惠妃

卷一百八·列传第五十八

本文记述韦见素等人在安史之乱中的仕宦经历,展现玄宗奔蜀、肃宗灵武即位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唐朝官僚体系运作。

韦见素杨国忠安禄山马嵬驿之变肃宗即位崔圆崔涣杜鸿渐灵武剑南节度使传国宝册

卷一百九·列传第五十九

本卷记载唐朝七位异族将领的忠勇事迹,展现其平定边疆、屡建奇功的壮烈人生。

冯盎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李多祚李嗣业白孝德平叛归降封赏忠烈骁勇战功唐朝边疆异族将领

卷一百一十·列传第六十

本文记述唐代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功及治军方略,兼载王思礼、邓景山、辛云京等将领事迹。

李光弼王思礼邓景山辛云京安史之乱太原之战河阳之战邙山之败朔方节度使御史中丞

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六十一

记载崔光远、房琯等人在安史之乱中的军政事迹,展现唐代官员在动荡时期的功过沉浮。

崔光远房琯张镐高适安史之乱节度使潼关失守陈涛斜之战史思明吐蕃

卷一百一十二·列传第六十二

本篇主要记载唐代宗室成员李暠、李麟、李国贞等人在政治、军事上的贡献与家族兴衰,展现其清廉、刚正、治乱等特质及历史事件。

李暠李麟李国贞李峘李岘李巨节度使宗室安史之乱吐蕃使

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六十三

记载苗晋卿、裴冕、裴遵庆三人仕途沉浮,涉及科举舞弊、安史之乱中的作为及家族兴衰,展现唐朝中后期官场生态。

苗晋卿裴冕裴遵庆科举舞弊安史之乱曳白卖官鬻爵摄冢宰吐蕃寇长安白马驿之祸

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

本文记述鲁炅死守南阳、来瑱遭诬赐死、周智光叛乱伏诛等事,展现唐中期武将忠奸群像。

鲁炅来瑱周智光裴茙南阳保卫战节度使赐死叛乱忠臣史臣评论

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六十五

本卷记载唐代八位官员生平,展现其在安史之乱等事件中的仕途沉浮与政治军事作为。

崔器赵国珍崔瓘敬括韦元甫魏少游卫伯玉李承安史之乱节度使御史大夫陷贼官员兵变李希烈史思明代宗肃宗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六十六

记述唐肃宗、代宗诸子分封及权力斗争,重点载越王政变、建宁王冤案等宫廷事件。

肃宗代宗皇子分封张皇后李辅国越王係承天皇帝倓黄台瓜辞节度大使安史之乱冥婚史思明程元振李泌天下兵马元帅追谥宦官干政亲王监军储位之争

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六十七

本卷记述唐代严武、郭英乂、崔宁等武将仕途沉浮,重点描写蜀地兵变、藩镇割据及忠奸斗争。

严武郭英乂崔宁严震严砺节度使剑南吐蕃叛乱朱泚之乱

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记载元载、王缙、杨炎等权臣专权贪腐事迹,揭示唐代宗至德宗年间朝政腐败与改革历程。

元载王缙杨炎专权贪腐两税法党争代宗德宗刘晏

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杨绾以科举改革清正立朝,崔祐甫刚直谏政,常衮苛细执政,三人政风迥异,史评其德才。

杨绾崔祐甫常衮科举改革贡举之弊移风易俗清廉中书侍郎礼部侍郎丧服争论猫鼠同乳荐官风波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十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屡建奇功,收复两京,威震四方,功高不傲,四朝元老

郭子仪安禄山朔方节度使回纥吐蕃史思明肃宗代宗潼关河曲

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七十一

记述仆固怀恩、梁崇义、李怀光三位唐代将领的功绩与叛变始末,展现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动荡局势。

仆固怀恩李怀光梁崇义回纥安史之乱朔方军叛乱郭子仪史朝义铁券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七十二

本卷记载唐代张献诚、路嗣恭、曲环等八位将领生平,着重描写其军事才能、平叛功绩及边疆治理。

节度使吐蕃检校叛乱归顺会盟御史中丞赠司空军功赋税均平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七十三

本文记述刘晏、第五琦等唐代财政重臣在漕运、盐政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及其政治沉浮,展现中唐经济治理与权力斗争。

漕运盐铁转运使财政改革刘晏第五琦班宏王绍李巽元载杨炎德宗赋税榷盐度支安史之乱财政危机冤案吏治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七十四

记述唐代中期薛嵩、令狐彰等将领家族在安史之乱后的归顺与割据历程,展现藩镇势力的兴衰更迭。

薛嵩令狐彰田神功侯希逸李正己节度使叛乱归顺战功藩镇割据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七十五

本篇主要记载张镒、萧复、柳浑等忠直之臣在唐德宗时期的政治作为,及其与权奸斗争的事迹,展现中唐政局动荡下的臣节。

张镒吐蕃会盟忠直贬官萧复柳浑冯河清刘从一卢杞德宗朱泚李灵曜李楚琳齐映赵纵尚结赞郜国公主浑瑊张延赏田希鉴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七十六

本卷记述李揆、陈少游等五人的仕途沉浮,展现唐代中期科举、藩镇、朋党等政治生态。

李揆李涵陈少游卢鸑裴谞科举改革权谋斗争贿赂藩镇宣慰使节度使中书侍郎朋党之争德宗代宗元载张皇后羽林军赋税史臣评论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七十七

记述唐德宗时期泾原兵变始末及姚令言、张光晟等人物在叛乱中的作为与结局。

泾原兵变朱泚僭号张光晟归顺源休谋逆乔琳变节彭偃议佛道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七十八

记载段秀实与颜真卿两位忠烈名臣的生平事迹,展现其守节抗贼、以身殉国的忠义精神。

段秀实颜真卿忠烈安史之乱朱泚之乱泾原兵变唐朝节度使宦官专权谥号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七十九

本传记述韩滉、张延赏两大家族仕宦沉浮,展现中唐吏治、军事与党争的复杂局面。

韩滉张延赏吏治赋税泾师之乱吐蕃减员政策党争藩镇节俭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

本卷记载王玙、李泌、崔造、关播四位宰相事迹,揭示唐代中后期政治与宗教交织的乱象。

祭祀左道宰相财政改革谏言宦官藩镇贬谪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八十一

记载李勉、李皋父子生平,突出李勉清廉刚正、李皋智勇双全的宗室名臣形象。

李勉李皋清廉平叛赈灾弹劾节度使御史宗室史评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八十二

本传记载李抱玉家族及昭义军系统将领事迹,突出河阳之战、乡兵训练、假降破敌等军事谋略,兼述人物忠奸浮沉与晚节轶事。

李抱玉李抱真王虔休卢从史李芃李澄李元素节度使河阳之战昭义军服丹求仙假降计军权交接卢会昌宪宗诏书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八十三

李晟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其子李愬雪夜袭蔡州,父子功勋卓著,家族忠勇传世。

李晟李愬收复长安朱泚之乱泾原兵变凤翔神策军吐蕃忠武平凉会盟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八十四

记载唐代名将马燧与浑瑊生平事迹,重点描述平定安史之乱余党及抵御吐蕃的军事活动。

马燧浑瑊安禄山田悦洹水之战平凉会盟李怀光朱泚吐蕃河中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八十五

记述唐代德宗至宪宗时期卢杞、裴延龄、王叔文等奸臣专权乱政,导致朝纲败坏,最终被贬黜的史实。

卢杞裴延龄王叔文李实皇甫镈德宗专权苛税朋党贬谪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八十六

本篇记述窦参专权被贬、齐映忠直护驾、刘滋廉洁选才、卢迈谨守法制、崔损庸碌持禄、齐抗精于吏事等唐德宗朝臣事迹。

窦参齐映刘滋卢迈崔损齐抗贬谪御史中丞宰相贞元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八十七

记录唐代徐浩、赵涓等文学官员的仕途浮沉,展现其文才与政治际遇,兼及德宗朝文人生态。

徐浩赵涓刘太真李纾邵说于邵崔元翰于公异吕渭郑云逵李益李贺进士节度使德宗弹劾贬官科举诗文露布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八十八

本文记述赵憬、韦伦、贾耽、姜公辅四人的仕宦经历,重点展现赵憬的政治主张、贾耽的地理成就、韦伦的外交贡献及姜公辅的忠谏事迹。

赵憬韦伦贾耽姜公辅宰相节度使地理学审官六议吐蕃直言进谏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八十九

陆贽历经德宗朝,以忠谏著称,参与平定朱泚之乱,改革吏治边防,终遭谗被贬,著《陆氏集验方》传世。

陆贽德宗翰林学士奏议奉天之难李怀光李晟谏言防秋制度裴延龄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九十

本文记述韦皋平定朱泚叛乱、张建封治理徐州、卢群劝喻藩镇等事,展现唐中后期藩镇将领的忠奸斗争与政治军事格局。

韦皋刘辟张建封卢群吐蕃叛乱御史中丞节度使宫市劝谏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九十一

记载田承嗣家族三代藩镇割据及张孝忠等将领事迹,展现唐代藩镇兴衰与忠逆斗争。

田承嗣藩镇割据魏博节度使叛乱田弘正归顺朝廷张孝忠田悦田绪田季安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二

记述唐朝河朔藩镇李宝臣、王武俊、王廷凑三大家族割据称雄、叛服无常的百年兴衰史。

李宝臣王武俊王廷凑河朔三镇节度使叛乱结盟朝廷征讨铁券藩镇割据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九十三

记述唐代河朔藩镇李怀仙、朱滔、刘怦等将领的叛乱与权力更迭,展现藩镇割据下的权谋斗争与家族兴衰。

李怀仙朱滔刘怦程日华李全略藩镇割据节度使叛乱河朔幽州卢龙军横海军朝廷王武俊田承嗣张孝忠李同捷朱希彩刘总史臣评论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九十四

本卷记述唐代中期尚可孤、李观等将领在平定藩镇叛乱、抵御吐蕃中的功绩及忠勇事迹。

叛乱节度使平叛神策军李晟泾原兵变吐蕃封赏让国会盟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九十五

记载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时期刘玄佐、李忠臣、李希烈、吴少诚等节度使的兴衰及其与朝廷的对抗。

藩镇割据节度使叛乱刘玄佐李希烈吴少诚吴元济董晋陆长源李忠臣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九十六

本文记述唐代薛播、鲍防等十六位官员生平,涵盖仕途沉浮、军事策略及家族教育,突显人物性格与政治生态。

薛播鲍防李自良李说严绶萧昕杜亚王纬于颀卢徵杨凭杜兼裴玢回鹘节度使御史政绩贬谪军事谋略家族训导

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九十七

记载杜黄裳、高郢、杜佑等唐代名臣的生平事迹,突出其政治贡献、军事策略、学术成就及家族传承,反映中唐政治与制度变迁。

杜黄裳高郢杜佑刘辟宪宗通典节度使御史进士贞元元和监军叛乱贿赂孝义文学政典维州斩衰司徒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九十八

记述裴垍、李吉甫、李藩、权德舆四位唐朝重臣的政绩,突出其忠直、荐贤、改革及文学成就。

裴垍李吉甫李藩权德舆宰相翰林学士考课吏理赋税改革荐贤忠直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九十九

本卷记述唐代于休烈、令狐峘等文臣的仕途经历,着重描写其修史、谏政、守礼等事迹。

于休烈令狐峘归崇敬奚陟张荐蒋乂柳登沈传师国史礼仪谏言修撰翰林学士节度使

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一百

记载德宗、顺宗诸子册封与官职,涉及唐代宗室制度、军事事件及礼仪变革。

德宗顺宗诸子节度使册封礼仪改革泾原兵变李希烈浮图封建制度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

本卷记载唐代高崇文平蜀及伊慎等名将事迹,详述征讨叛乱、镇守边关等功绩,兼录人物治军理政得失。

高崇文刘辟鹿头山吐蕃节度使平叛伊慎朱忠亮范希朝王锷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二

本篇记载唐代中期马璘等九位将领戍边平叛事迹,展现其忠勇卫国之功与边疆战守之略。

马璘郝廷玉王栖曜刘昌李景略张万福高固郝玼段佐史敬奉吐蕃平叛边疆节度使忠节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三

本文记载唐代姚南仲、刘乃、袁高等忠谏之臣的事迹,展现其刚正不阿、守节拒贼的品格,并附史臣赞语。

谏言忠烈史臣评价唐代官员政治斗争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四

本卷记载孔巢父家族及许孟容等忠臣事迹,展现唐代士大夫忠贞直谏之风与政治斗争。

孔巢父许孟容吕元膺刘栖楚张宿熊望柏耆忠谏节度使叛乱宣慰使弹劾甘露之变竹溪六逸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

本文记述唐代穆宁、崔邠、窦群、李逊、薛戎等忠臣良将的生平,突出其刚正清廉品质及政治军事贡献。

穆宁崔邠窦群李逊薛戎刚正孝悌安禄山之乱进士第节度使御史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六

记录唐代藩镇将领于頔专横暴虐、韩弘治军严酷、王智兴征战聚敛的史事,展现中唐藩镇割据乱象。

于頔韩弘王智兴藩镇割据军功谥号争议横暴聚敛节度使叛乱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七

本卷记述唐代王翃、郗士美等七位名臣的军事政治事迹,重点描写平叛安边、整顿吏治、礼仪论争等事功。

王翃郗士美李鄘辛秘马摠韦弘景王彦威节度使平叛容州潞州御史中丞刚严儒学盐铁转运

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八

记载武元衡、郑馀庆、韦贯之三大家族仕宦经历,重点描述武元衡守正遇害、郑馀庆清俭治政、韦贯之抑浮华举贤能等事。

武元衡郑馀庆韦贯之御史中丞宰相节度使淮西之役李锜翰林学士科举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九

本文记述唐代卫次公、郑絪等五位重臣的生平,展现其忠直谏言、匡正朝政的事迹与节操。

卫次公郑絪韦处厚崔群路随翰林学士节度使谏官史馆修撰朋党量移别驾榷盐平凉会盟

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本文记载唐代中后期李光进兄弟、乌重胤等名将征战淮西、平定藩镇及边疆战功,展现忠勇义烈的将帅风范。

李光进李光颜乌重胤王沛刘悟刘沔石雄淮西之役洹水之战忠武军节度使宪宗穆宗拒赠美妓智擒吴元济义释李祐骡子军河朔三镇诛刘稹迎还公主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本篇主要记载唐代中后期潘孟阳、王遂等十余位官员的仕途沉浮,展现其政治军事作为及性格命运,反映当时藩镇割据与朝政纷争。

潘孟阳李翛王遂曹华韦绶郑权韩全义高霞寓高瑀藩镇节度使叛乱军功政争贪腐权谋

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本文记述唐代孟简、胡证、崔元略等官员的仕途沉浮,涉及政治斗争、军事治理、文学成就及家族兴衰,展现中晚唐官僚体系特征。

孟简胡证崔元略杜元颖崔弘礼李虞仲王质卢简辞翻译佛经开孟渎和亲使节度使进士第朋党之争诗才藩镇监察御史贬谪家族显赫军政要务

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本文记载王播、李绛、杨於陵三人在晚唐的仕途沉浮,展现其政治作为及家族兴衰,反映中晚唐科举、藩镇与宦官交织的复杂政局。

王播李绛杨於陵盐铁转运使科举谏言叛乱藩镇吏治晚唐

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唐代名臣韦夏卿、柳公绰等世家子弟以儒学立身,历任要职,严明执法,参与平叛,其家族礼法、书法成就及政治风骨影响深远。

韦夏卿王正雅柳公绰柳公权崔玄亮温造郭承嘏殷侑徐晦儒学节度使监察御史进士礼法书法平叛谏诤家训沙陁太医箴

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记述元稹与白居易生平仕途、文学成就及政治活动,兼及庞严事迹,展现中唐文人政治生态与文学风貌。

元稹白居易庞严穆宗宪宗元和体奏疏贬谪监察御史翰林学士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记载唐朝中后期赵宗儒等六位官员的仕途经历,展现朝廷权力斗争与政治生态。

赵宗儒窦易直李逢吉段文昌宋申锡李程翰林学士节度使党争诬陷科举宰相御史宦官政变清廉

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本卷主要记载唐代韦温、独孤郁、钱徽、高釴等官员的仕宦经历,重点描述科举事件、朝堂谏诤及政治斗争。

韦温钱徽高釴独孤郁冯宿封敖科举谏言翰林学士朋党之争

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唐文宗时期李训、郑注联合谋诛宦官失败,引发甘露之变,牵连王涯等重臣覆灭的权谋斗争史。

李训郑注甘露之变宦官专权王守澄王涯文宗仇士良榷茶党争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二十

裴度辅佐宪宗平定淮西叛乱,力振朝纲,屡挫奸邪,为元和中兴核心功臣。

裴度宪宗淮西蔡州刺杀平叛五坊小使宦官藩镇李光颜吴元济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朝纲忠义绿野堂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本卷记述唐代李渤、张仲方等官员直言进谏、改革弊政的事迹,展现忠臣在政治斗争中的浮沉。

李渤张仲方裴潾李中敏李甘高元裕李汉李景俭谏言贬官摊逃之弊谥号争议丹药谏诤御史中丞朋党之争

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本文记述令狐楚、牛僧孺、萧俛、李石四位唐代重臣的仕途沉浮,展现中晚唐政治斗争与边疆治理的复杂格局。

令狐楚牛僧孺萧俛李石翰林学士节度使党争徐州兵变维州事件消兵政策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本文记述唐代郑覃等官员的仕途沉浮,展现朝堂朋党斗争、经学倡导与科举争议,穿插李绅冤案等事件。

郑覃朋党之争经学科举制度李德裕李宗闵李绅吴汝纳陈夷行李珏李固言谏官御史中丞翰林学士石壁九经贬谪冤案宰相节度使太学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李德裕历仕数朝,参与牛李党争,谏止奢靡,平定藩镇,后遭贬谪,著述终老。

李德裕牛僧孺李宗闵党争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浙西维州谏言回纥泽潞之乱贬谪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记载唐代宪宗至昭宗诸皇子分封、继承及宫廷权力斗争,突出储位争夺与宦官权谋。

唐代宗室皇子分封储君之争宦官干政政治斗争册封薨逝伪帝藩镇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本文主要记述晚唐牛李党争核心人物李宗闵、杨嗣复及其家族的仕途沉浮,展现四十年间朝堂朋党倾轧的政治生态。

李宗闵杨嗣复牛李党争朋党科举宰相贬谪甘露之变魏謩周墀

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记述晚唐崔慎由等世家大族的兴衰,涉及科举、官场斗争、徐州庞勋之乱等事件,展现晚唐政治生态。

崔慎由崔珙卢钧裴休杨收韦保衡路岩夏侯孜刘瞻杜审权科举节度使庞勋之乱宦官党争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本篇记载晚唐赵隐家族、张裼、李蔚、崔彦昭、郑畋、卢携、王徽等重臣事迹,重点描述郑畋抗击黄巢的军事策略及李蔚谏止崇佛等事件。

赵隐张裼李蔚崔彦昭郑畋卢携王徽黄巢起义谏佛檄文科举节度使宰相凤翔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唐末政治动荡,权臣宦官争权,忠奸对立,藩镇割据,终致王朝衰亡。

萧遘孔纬韦昭度崔昭纬张濬朱朴郑綮刘崇望田令孜朱玫黄巢之乱藩镇割据政治斗争宦官专权李克用王建柳璨李凝古案神人护佑歇后体诗

卷一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

唐代幽州地区节度使权力更迭与边疆战事,展现藩镇割据与朝廷博弈。

幽州节度使叛乱回鹘检校符节留后太和会昌咸通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记述唐朝魏博镇史宪诚等五家节度使更迭兴衰,展现藩镇割据中权力斗争与牙军废立之态。

魏博镇节度使牙军叛乱史宪诚何进滔韩允忠乐彦祯罗弘信权力更迭

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唐末藩镇将领王重荣、高骈等在黄巢起义中或忠或叛,权力倾轧终致唐室崩颓。

王重荣黄巢节度使勤王叛乱高骈毕师铎藩镇割据朱全忠唐朝衰亡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本文记述唐代外戚家族的兴衰,揭示其因权势争斗而覆灭的历史教训。

外戚独孤怀恩窦德明武承嗣太平公主薛怀义权力斗争谋反封爵政治联姻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记述唐代宦官制度演变及其专权乱政的历史,揭示宦官集团如何逐步掌控军政大权并导致朝纲崩坏。

宦官内侍省权力斗争军事征讨监军神策军甘露之变朋党之争

卷一百八十五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记载唐代多位良吏的治理政绩与德政事迹,展现贞观至武周时期的吏治风貌。

良吏政绩贞观高宗武则天刺史都督德政断案谏言

卷一百八十五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本篇记载唐代多位良吏的政绩与品德,突出其忠直、清廉、善治的特点。

良吏裴怀古张知謇杨元琰倪若水宋庆礼姜师度潘好礼杨玚崔隐甫李尚隐任迪简袁滋薛苹忠直政绩清廉谏言平叛工程

卷一百八十六上·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记述武则天时期酷吏集团的兴起及其残酷手段,揭示严刑峻法对朝政的破坏。

酷吏武则天罗织经刑罚告密诬告冤狱来俊臣周兴索元礼狄仁杰

卷一百八十六下·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本文记述唐代酷吏姚绍之、吉温等人残暴弄权之事,揭露其依附奸相、构陷忠良、滥用酷刑的恶行,最终多遭恶报。

酷吏李林甫杨国忠吉温罗希奭杖杀诬陷御史台安禄山冤狱

卷一百八十七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本文记载唐代忠义之士事迹,突出杀身成仁、临难不苟的节义精神。

忠义夏侯端刘感罗士信安金藏李玄通苏安恒剖腹明志守城不屈直言谏诤

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记载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忠臣义士守节抗贼事迹,详述李憕、颜杲卿、张巡等忠烈行为及其封赠。

忠义安史之乱守城赠官节烈抗贼封赠父子相继义举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本篇记载唐代孝友典范人物事迹,展现孝悌伦理对社会教化的深远影响。

孝友旌表礼法复仇同居德政宗族兄弟刺史忠孝

卷一百八十九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本文记述唐代儒学复兴历程,详述太宗崇儒政策、重要儒学家生平及经典整理工作,展现唐代儒学制度化过程。

儒学唐太宗国子学五经正义弘文馆徐文远陆德明欧阳询科举制度经籍整理

卷一百八十九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本文记载唐代儒学名臣列传,详述邢文伟、高子贡等二十余位儒士的学术贡献与仕途事迹。

儒学列传邢文伟高子贡郎馀令路敬淳王元感王绍宗韦叔夏祝钦明郭山恽柳冲卢粲尹知章徐岱苏弁陆质冯伉韦表微许康佐

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

记载唐代文苑人物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涉及孔绍安、袁朗、王勃等文士的仕途经历与文学创作,反映贞观至武周时期文坛风貌。

文苑列传孔绍安袁朗贺德仁庾抱蔡允恭郑世翼谢偃崔信明张蕴古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大宝箴帝京篇四杰贞观文学

卷一百九十中·列传第一百四十

本卷记述唐代文苑中郭正一、陈子昂、宋之问等数十位文人的生平仕途、文学成就及政治遭遇,展现盛唐文人的精神风貌与时代命运。

文苑列传宰相科举诗文北门学士三教珠英酷吏流放谏言

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

记载唐代文苑人物生平,包括李华、萧颖士、王维、李白、杜甫等,展现其文学成就与政治遭遇。

李华萧颖士王维李白杜甫安史之乱进士诗歌文苑凝碧诗元德秀刘蕡宦官专权对策司空图耐辱居士李商隐温庭筠吴通玄柳璨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方伎传》记述唐代精通天文、医术、相术等方伎人物的技艺与事迹,展现其神秘智慧与社会影响。

方伎天文医术相术预言道教佛教历法占卜阴阳家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记载唐代隐逸人物生平,展现其高洁品格与朝廷互动关系。

隐逸征召辞官高洁道术孝悌山林贞观开元高宗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记载唐代列女忠贞节烈事迹,突显礼教规范下女性守节、孝亲、复仇等道德典范。

列女贞节孝义守节复仇旌表礼教忠烈从一而终母仪

卷一百九十四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

记述突厥诸可汗兴衰及与唐朝和战关系,重点描述颉利可汗时期军事冲突与最终归附过程。

突厥可汗唐朝始毕可汗颉利可汗渭水之盟太宗和亲内乱薛延陀

卷一百九十四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

记述西突厥与唐朝关系演变,涵盖可汗更迭、归附叛乱、和亲征伐等重大事件。

西突厥可汗唐朝归附战争册封叛乱和亲部落安西都护府

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记述回纥部族起源、与唐朝和战关系及在安史之乱中的作用,展现其兴衰历程与民族互动。

回纥突厥唐朝可汗和亲安史之乱郭子仪叶护仆固怀恩吐蕃

卷一百九十六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记述吐蕃起源、唐蕃和亲、军事冲突及文化交流,展现两国百年复杂关系。

吐蕃唐朝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赞普禄东赞安西四镇松州之战大非川之战

卷一百九十六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唐朝与吐蕃长期战争与会盟交替,涉及多次战役、使节往来及边界谈判,终以和约暂息兵戈。

吐蕃会盟灵州清水之盟尚结赞浑瑊郭子仪平凉劫盟盐州维州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记载唐代西南诸蛮地理风俗及与唐朝的朝贡关系,重点描述南诏归附过程及边疆治理。

林邑南诏朝贡贞观吐蕃韦皋异牟寻册封骠国东女国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记述唐朝与西域诸国的政治军事互动,包括朝贡、征讨、册封及文化风俗,突显边疆治理与外交策略。

泥婆罗党项羌高昌吐谷浑焉耆龟兹天竺吐蕃朝贡征讨安西都护府王玄策侯君集李靖火葬青海骢册封贸易羁縻政策

卷一百九十九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记述唐朝与高丽、百济、新罗、倭国的战争、册封及文化交流,展现东亚政治与文化互动。

高丽百济新罗倭国日本唐太宗盖苏文李勣苏定方刘仁轨册封白江口之战安东都护府遣唐使围棋投壶京观莫离支辽东熊津都督府文化交流

卷一百九十九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记述唐朝与北狄诸族如铁勒、契丹、渤海靺鞨等的互动,涉及战争、和亲及政治策略。

北狄铁勒薛延陀契丹室韦靺鞨渤海靺鞨乌罗浑唐太宗和亲战争归附都督府突厥羁縻政策

卷二百上·列传第一百五十

记载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始末,详述其崛起、叛乱过程及最终败亡,揭示唐朝由盛转衰关键节点。

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范阳潼关杨国忠郭子仪安庆绪李猪儿燕国

卷二百下·列传第一百五十

记述唐朝朱泚、黄巢、秦宗权三大叛乱事件,展现其崛起、僭位及被镇压过程,反映晚唐动荡局势。

朱泚黄巢秦宗权叛乱僭位泾原兵变李克用尚让源休唐朝

其他

卷一百六十·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本文主要记载韩愈生平仕途,其文学成就与谏迎佛骨事件,兼述刘禹锡、柳宗元等古文运动代表人物事迹及政治沉浮。

韩愈谏迎佛骨进学解平淮西碑潮州驱鳄古文运动刘禹锡柳宗元李翱史馆修撰贬谪文学革新张籍孟郊唐衢宇文籍韦辞顺宗实录八司马玄都观诗案

附录

三篇序文记述明嘉靖年间重刻《旧唐书》始末,考辨新旧唐书优劣,彰显旧史价值。

重刻旧唐书刘昫闻人诠沈桐嘉靖史书编纂校勘吴兢欧阳修宋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