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列传第五十三 - 旧唐书

← 返回《旧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五十二卷一百四·列传第五十四

卷一百三·列传第五十三

文白对照

本卷记载唐代郭虔瓘等六位边将戍守西北边疆的军事活动与政治浮沉,突显忠勇与权谋交织的边塞风云。

○郭虔瓘〔张嵩〕 郭知运〔子英杰〕 王君〔贾师顺附〕 张守珪 牛仙客 王忠嗣
 
 

郭虔瓘守北庭

郭虔瓘,
 
齐州历城人也。
 
开元初,
 
累迁右骁卫将军,
 
兼北庭都护。
 
二年春,
 
突厥默啜遣其子移江可汗及同俄特勒率精骑围逼北庭,
 
虔瓘率众固守。
 
同俄特勒单骑亲逼城下,
 
虔瓘使勇士伏于路左,
 
突起斩之。
 
贼众既至,
 
失同俄,
 
相率于城下乞降,
 
请尽军中衣资器杖以赎同俄。
 
及闻其死,
 
三军恸哭,
 
便引退。
 
默啜女婿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时与同俄特勒同领兵,
 
以同俄之死,
 
惧不敢归,
 
遂将其妻归降。
 
虔瓘以破贼之功,
 
拜冠军大将军,
 
行右骁卫大将军。
 
又下制曰:
 
 
朕闻赏有功、报有德者,
 
政之急也。
 
若功不赏,
 
德不报,
 
则人何谓哉。
 
云麾将军、检校右骁卫将军,
 
兼北庭都护、翰海军经略使、金山道副大总管、招慰营田等使、上柱国、太原县开国子郭虔瓘,
 
宣威将军、守右骁卫翊府中郎将、检校伊州刺史兼伊吾军使、借紫金鱼袋、上柱国郭知运等,
 
早负名节,
 
见称义勇。
 
顷者柳中、金满,
 
偏师御敌,
 
萧条穷漠之外,
 
奔迫孤城之下。
 
强寇益侵,
 
援兵不至,
 
既守而战,
 
自秋涉冬,
 
枥马长嘶,
 
戍人远望。
 
谋以十胜,
 
成其九拒。
 
遂能摧日逐之遗种,
 
斩天骄之爱息。
 
岂耿恭、班超,
 
独高前史。
 
将廉颇、李牧,
 
与朕同时。
 
眷言茂勋,
 
是所嘉叹。
 
信可以畴其井邑,
 
昭示遐迩,
 
俾劳臣观而懦夫立焉。
 
虔瓘可进封太原郡开国公,
 
知运可封介休县开国公。
 
 
虔瓘俄转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大夫、四镇经略安抚使,
 
进封潞国公,
 
赐实封一百户虔瓘及奏请募关中兵一万人往安西讨击,
 
皆给公乘,
 
兼供熟食,
 
敕许之。
 
将作大匠韦凑上疏曰:
 
 
臣闻兵者凶器,
 
不护己而用之。
 
今西域诸蕃,
 
莫不顺轨。
 
纵鼠窃狗盗,
 
有戍卒镇兵,
 
足宣式遏之威,
 
非降赫斯之怒。
 
此师之出,
 
未见其名。
 
臣又闻安不忘危,
 
理必资备。
 
自近及远,
 
强干弱枝,
 
是以汉实关中,
 
徙诸豪族。
 
今关辅户口,
 
积久逋逃,
 
承前先虚,
 
见犹未实。
 
属北虏犯塞,
 
西戎骇边,
 
凡在丁壮,
 
征行略尽。
 
岂宜更募骁勇,
 
远资荒服。
 
又一万行人,
 
诣六千馀里,
 
咸给递驮,
 
并供熟食,
 
道次州县,
 
将何以供。
 
秦、陇之西,
 
人户渐少,
 
凉州已去,
 
沙碛悠然。
 
遣彼居人,
 
如何得济。
 
又万人赏赐,
 
费用极多。
 
万里资粮,
 
破损尤广。
 
纵令必克,
 
其获几何。
 
傥稽天诛,
 
无乃甚损。
 
请令计议所用所得,
 
校其多少,
 
即知利害。
 
况用者必赏,
 
获者未量,
 
何要此行,
 
顿空畿甸。
 
且上古之时,
 
大同之化,
 
不独子子,
 
不独亲亲,
 
何隔华戎,
 
务均安靖。
 
洎皇道谢古,
 
帝德惭皇,
 
犹尚绥怀,
 
不从征伐,
 
有占风觇雨之客,
 
无越海逾山之师。
 
其后汉武膺图,
 
志恢土宇,
 
西通绝域,
 
北击匈奴。
 
虽广获珍奇,
 
多斩首级,
 
而中国疲耗,
 
殆至危亡。
 
是以俗号昇平君称盛德者,
 
咸指唐尧之代,
 
不归汉武之年。
 
其要功不成者,
 
复焉足比议。
 
惟陛下图之。
 
 
虔瓘竟无克获之功。
 
寻迁右威卫大将军,
 
以疾卒。
 
 

张嵩与王君治边

其后,
 
又以张嵩为安西都护以代虔瓘。
 
嵩身长七尺,
 
伟姿仪。
 
初进士举,
 
常以边任自许。
 
及在安西,
 
务农重战,
 
安西府库,
 
遂为充实。
 
十年,
 
转太原尹,
 
卒官。
 
俄又以黄门侍郎杜暹代嵩为安西都护。
 
 
郭知运字逢时,
 
瓜州常乐人。
 
壮勇善射,
 
颇有胆略。
 
初为秦州三度府果毅,
 
以战功累除左骁卫中郎将、瀚海军经略使,
 
又转检校伊州刺史,
 
兼伊吾军使。
 
开元二年春,
 
副郭虔瓘破突厥于北庭,
 
以功封介休县公,
 
加云麾将军,
 
擢拜右武卫将军。
 
其秋,
 
吐蕃入寇陇右,
 
掠监牧马而去,
 
诏知运率众击之。
 
知运与薛讷、王皎等掎角击败之,
 
拜知运鄯州都督、陇右诸军节度大使。
 
四年冬,
 
突厥降户阿悉烂、趶跌思太等率众反叛,
 
单于副都护张知运为贼所执,
 
诏薛讷领兵讨之。
 
叛贼至绥州界,
 
诏知运领朔方兵募横击之,
 
大破贼众于黑山呼延谷,
 
贼舍甲仗并弃张知运走。
 
六年,
 
知运又率兵入讨吐蕃,
 
贼徒无备,
 
遂掩至九曲,
 
获锁及甲马耗牛等数万计。
 
知运献捷,
 
遂分赐京文武五品已上清官及朝集使,
 
拜知运为兼鸿胪卿、摄御史中丞,
 
加封太原郡公。
 
八年,
 
六州胡康待宾等反,
 
诏知运与王皎讨平之,
 
拜左武卫大将军,
 
授一子官,
 
赐金银器百事、杂彩千段。
 
九年,
 
卒于军,
 
赠凉州都督,
 
锡米粟五百斛、绢帛五百段,
 
仍令中书令张说为其碑文。
 
知运自居西陲,
 
甚为蕃夷所惮,
 
其后王君亦号勇将,
 
时人称王、郭焉。
 
子英杰、英乂。
 
 
英杰官至左卫将军。
 
开元二十一年,
 
幽州长史薛楚玉遣英杰及裨将吴克勤、乌知义、罗守忠等率精骑万人及降奚之众以讨契丹,
 
屯兵于榆关之外。
 
契丹首领可突干引突厥之众拒战于都山之下。
 
官军不利,
 
知义、守忠率麾下便道遁归。
 
英杰与克勤逢贼力战,
 
皆没于阵。
 
其下精锐六千馀人仍与贼苦战,
 
贼以英杰之首示之,
 
竟不降,
 
尽为贼所杀。
 
英乂,
 
剑南西川节度使,
 
自有传。
 
 
王君,
 
瓜州常乐人也。
 
初,
 
为郭知运别奏,
 
骁勇善骑射,
 
以战功累除右卫副率。
 
及知运卒,
 
遂代知运为河西、陇右节度使,
 
迁右羽林军将军,
 
判凉州都督事。
 
开元十六年冬,
 
吐蕃大将悉诺逻率众入寇大斗谷,
 
又移攻甘州,
 
焚烧市里而去。
 
君以其兵疲,
 
整士马以掩其后。
 
会大雪,
 
贼徒冻死者甚众,
 
贼遂取积石军西路而还。
 
君令副使马元庆、裨将车蒙追之,
 
不及。
 
君先令人潜入贼境,
 
于归路烧草。
 
番诺逻还至大非川,
 
将息甲牧马,
 
而野草皆尽,
 
马死过半。
 
君袭其后,
 
入至青海之西,
 
时海水冰合,
 
君与秦州都督张景顺等率将士并乘冰而渡。
 
会悉诺逻已度大非山,
 
辎重及疲兵尚在青海之侧,
 
君纵兵尽俘获之,
 
及羊马万数。
 
君以功迁右羽林军大将军,
 
摄御史中丞,
 
依旧判凉州都督,
 
封晋昌伯。
 
拜其父寿为少府监,
 
仍听致仕。
 
上又尝于广达楼引君及妻夏氏设宴,
 
赐以金帛。
 
夏氏亦有战功,
 
故特赏之,
 
封为武威郡夫人。
 
其冬,
 
吐蕃寇陷瓜州,
 
执刺史田仁献及君父寿,
 
杀掠人户,
 
并取军资及仓粮。
 
又进攻玉门军及常乐县。
 
仍纵僧徒使归凉州,
 
谓君曰“将军常欲以忠勇报国,
 
今日何不一战”君闻父被执,
 
登陴西向而哭,
 
竟不敢出兵。
 
 
初,
 
凉州界有回纥、契苾、思结、浑四部落,
 
代为酋长,
 
君微时往来凉府,
 
为回纥等所轻。
 
及君为河西节度使,
 
回纥等怏怏,
 
耻在其麾下。
 
君以法绳之,
 
回纥等积怨,
 
密使人诣东都自陈枉状。
 
君遽发驿奏“回纥部落难制,
 
潜有叛谋”上使中使往按问之,
 
回纥等竟不得理。
 
由是瀚海大都督回纥承宗长流瀼州,
 
浑大德长流吉州,
 
贺兰都督契苾承明长流藤州,
 
卢山都督思结归国长流琼州。
 
右散骑常侍李令问、特进契苾嵩以与回纥等结婚,
 
贬令问为抚州别驾,
 
嵩为连州别驾。
 
于是承宗之党瀚海州司马护输纠合党与,
 
谋杀君,
 
以复其怨。
 
会吐蕃使间道往突厥,
 
君率精骑往肃州掩之,
 
还至甘州南巩幰驿,
 
护输伏兵突起,
 
夺君旌节,
 
先杀其左右宗贞,
 
剖其心,
 
云是其始谋也。
 
君从数十人与贼力战,
 
自朝至晡,
 
左右尽死。
 
遂杀君,
 
驮其尸以奔吐蕃。
 
追及之,
 
护输遂弃君尸而走。
 
上甚痛惜之,
 
制赠特进、荆州大都督,
 
给灵舆递归京师,
 
葬于京城之东,
 
官供丧事。
 
仍令张说为其碑文,
 
上自书石以宠异之。
 
 

贾师顺守城智略

吐蕃之寇瓜州也,
 
分遣副将莽布支攻常乐县,
 
县令贾师顺婴城固守。
 
及瓜州城陷,
 
大将悉诺逻又尽引其众乘势以攻之,
 
数日不陷。
 
贼中有分得汉口为妻者,
 
其妻弟在常乐城中,
 
悉诺逻使夜就城下诈为私见,
 
谓师顺曰“瓜州已破,
 
吐蕃尽众来此,
 
岂有拒守之理。
 
小人妻弟在城,
 
情有所念,
 
明府何不早降,
 
以全城中之众”师顺答曰“汉法,
 
降贼者九族为戮,
 
吾受国官爵,
 
祗可以死拒寇,
 
岂得背恩降贼”悉诺逻知师顺不降,
 
又攻城八日,
 
复令前使谓师顺曰“明府既不肯降,
 
吾众欲还,
 
城中岂无财物以相赠耶”师顺请脱士卒衣裳以为赂。
 
悉诺逻知城中无财帛,
 
夜烧死人,
 
收营而去,
 
引众毁瓜州城。
 
师顺遽开门收器械,
 
更修守备。
 
吐蕃果使精骑回袭,
 
而巡城知有备,
 
始去。
 
 
贾师顺者,
 
岐州人也。
 
以守城之功,
 
累迁鄯州都督、陇右节度使。
 
入为左领军将军,
 
病卒。
 
 

张守珪空城退敌

张守珪,
 
陕州河北人也。
 
初以战功授平乐府别驾,
 
从郭虔瓘于北庭镇,
 
遣守珪率众救援,
 
在路逢贼甚众,
 
守珪身先士卒,
 
与之苦战,
 
斩首千馀级,
 
生擒贼率颉斤一人。
 
开元初,
 
突厥又寇北庭,
 
虔瓘令守珪间道入京奏事,
 
守珪因上书陈利害,
 
请引兵自蒲昌、轮台翼而击之。
 
及贼败,
 
守珪以功特加游击将军,
 
再转幽州良社府果毅。
 
守珪仪形瑰壮,
 
善骑射,
 
性慷慨,
 
有节义。
 
时卢齐卿为幽州刺史,
 
深礼遇之,
 
常共榻而坐,
 
谓曰“足下数年外必节度幽、凉,
 
为国之良将,
 
方以子孙相托,
 
岂得以僚属常礼相期耶”守珪后累转左金吾员外将军,
 
为建康军使。
 
 
十五年,
 
吐蕃寇陷瓜州,
 
王君死,
 
河西恟惧。
 
以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
 
领馀众修筑州城。
 
板堞才立,
 
贼又暴至城下,
 
城中人相顾失色,
 
虽相率登陴,
 
略无守御之意。
 
守珪曰“彼众我寡,
 
又创痍之后,
 
不可以矢石相持,
 
须以权道制之也”乃于城上置酒作乐,
 
以会将士。
 
贼疑城中有备,
 
竟不敢攻城而退。
 
守珪纵兵击败之。
 
于是修复廨宇,
 
收合流亡,
 
皆复旧业。
 
守珪以战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仍以瓜州为都督府,
 
以守珪为都督。
 
瓜州地多沙碛,
 
不宜稼穑,
 
每年少雨,
 
以雪水溉田。
 
至是渠堰尽为贼所毁,
 
既地少林木,
 
难为修葺。
 
守珪设祭祈祷,
 
经宿而山水暴至,
 
大漂材木,
 
塞涧而流,
 
直至城下。
 
守珪使取充堰,
 
于是水道复旧,
 
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明年,
 
迁鄯州都督,
 
仍充陇右节度。
 
 
二十一年,
 
转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
 
俄又加河北采访处置使。
 
先是,
 
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
 
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
 
颇为夷人所伏。
 
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
 
竟不能拒。
 
及守珪到官,
 
频出击之,
 
每战皆捷。
 
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
 
遣使诈降。
 
守珪察知其伪,
 
遣管记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
 
悔至屈剌帐,
 
贼徒初无降意,
 
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
 
密遣使引突厥,
 
将杀悔以叛。
 
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
 
悔潜诱之,
 
斩屈剌可突干,
 
尽诛其党,
 
率馀众以降。
 
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
 
大阅军实,
 
宴赏将士,
 
传屈剌、可突干等首于东都,
 
枭于天津桥之南。
 
诏封李过折为北平王,
 
使统其众,
 
寻为可突干馀党所杀。
 
二十三年春,
 
守珪诣东都献捷,
 
会籍田礼毕酺宴,
 
便为守珪饮至之礼,
 
上赋诗以褒美之。
 
遂拜守珪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馀官并如故。
 
仍赐杂彩一千匹及金银器物等,
 
与二子官,
 
仍诏于幽州立碑以纪功赏。
 
 
二十六年,
 
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假以守珪之命,
 
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馀众于湟水之北,
 
将践其禾稼。
 
知义初犹固辞,
 
真陁罗又诈称诏命以迫之,
 
知义不得已而行。
 
及逢贼,
 
初胜后败,
 
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
 
事颇泄,
 
上令谒者牛仙童往按之。
 
守珪厚赂仙童,
 
遂附会其事,
 
但归罪于白真陁罗,
 
逼令自缢而死。
 
二十七年,
 
仙童事露伏法,
 
守珪以旧功减罪,
 
左迁括州刺史,
 
到官无几,
 
疽发背而卒。
 
 
弟守琦,
 
左骁卫将军。
 
守瑜,
 
金吾将军。
 
守珪子献城、守瑜子献恭、守琦子献甫,
 
三人皆为兴元节度使,
 
各自有传。
 
 

牛仙客宦海沉浮

牛仙客,
 
泾州鹑觚人也。
 
初为县小吏,
 
县令傅文静甚重之。
 
文静后为陇右营田使,
 
引仙客参预其事,
 
遂以军功累转洮州司马。
 
开元初,
 
王君为河西节度使,
 
以仙客为判官,
 
甚委信之。
 
时又有判官宋贞,
 
与仙客俱为腹心之任。
 
及君死,
 
宋贞亦为回纥所杀,
 
仙客以不从获免。
 
俄而萧嵩代君为河西节度,
 
又以军政委于仙客。
 
仙客清勤不倦,
 
接待上下,
 
必以诚信。
 
及嵩入知政事,
 
数称荐之。
 
稍迁太仆少卿,
 
判凉州别驾事,
 
仍知节度留后事。
 
竟代嵩为河西节度使,
 
判凉州事。
 
历太仆卿、殿中监,
 
军使如故。
 
 
开元二十四年秋,
 
代信安王祎为朔方行军大总管,
 
右散骑常侍崔希逸代仙客知河西节度事。
 
初,
 
仙客在河西节度时,
 
省用所积钜万,
 
希逸以其事奏闻,
 
上令刑部员外郎张利贞驰传往覆视之。
 
仙客所积仓库盈满,
 
器械精劲,
 
皆如希逸之状。
 
上大悦,
 
以仙客为尚书。
 
中书令张九龄执奏以为不可,
 
乃加实封二百户。
 
其年十一月,
 
九龄等罢知政事,
 
遂以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仍知门下事。
 
时有监察御史周子谅窃言于御史大夫李适之曰“牛仙客不才,
 
滥登相位,
 
大夫国之懿亲,
 
岂得坐观其事”适之遽奏子谅之言,
 
上大怒,
 
廷诘之,
 
子谅辞穷,
 
于朝堂决配流瀼州,
 
行至蓝田而死。
 
 
仙客既居相位,
 
独善其身,
 
唯诺而已。
 
所有锡赉,
 
皆缄封不启。
 
百司有所谘决,
 
仙客曰“但依令式可也,
 
不敢措手裁决。
 
明年,
 
特封豳国公,
 
赠其父意为礼部尚书,
 
祖会为泾州刺史。
 
俄又进拜侍中,
 
兼兵部尚书。
 
天宝年,
 
改易官名,
 
拜左相,
 
尚书如故。
 
其年七月卒,
 
年六十八。
 
内出绢一千匹、布五百端,
 
遣中使送至宅以赙之,
 
赠尚书左丞,
 
谥曰贞简。
 
 
初,
 
仙客为朔方军使,
 
以姚崇孙闳为判官。
 
及知政事,
 
闳累迁侍御史,
 
自云能通鬼道,
 
预知休咎。
 
仙客颇信惑之。
 
及疾甚,
 
闳请为仙客祈祷,
 
在其门下,
 
遂逼仙客令作遗表荐闳叔尚书右丞弈及兵部侍郎卢奂堪代己,
 
闳为起草。
 
仙客时既危殆,
 
署字不成,
 
其妻因中使来吊,
 
以其表上。
 
玄宗览而怒之,
 
左迁弈为永阳太守,
 
卢奂为临淄太守,
 
赐闳死。
 
 

王忠嗣持重安边

王忠嗣,
王忠嗣, 
太原祁人也,
太原祁人, 
家于华州之郑县。
家住华州郑县。 
父海宾,
父亲海宾, 
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
为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 
以骁勇闻陇上。
在陇上以骁勇闻名。 
开元二年七月,
开元二年(714)七月, 
吐蕃入寇,
吐蕃入侵, 
朝廷起薛讷摄左羽林将军,
朝廷任薛讷辅助羽林将军, 
为陇右防御使,
为陇右防御史, 
率杜宾客、郭知运、王晙、安思顺以御之,
率领杜宾客、郭知运、王睃、安思顺抵御, 
以海宾为先锋。
以海宾为先锋。 
及贼于渭州西界武阶驿,
等贼军到了渭州西界的武阶驿, 
苦战胜之,
经过苦战取得胜利, 
杀获甚众。
杀死俘获敌兵极多。 
诸将嫉其功,
各将领妒嫉其功绩, 
按兵不救,
按兵不动, 
海宾以众寡不敌,
海宾由于寡不敌众, 
殁于阵。
战死在疆场。 
大军乘其势击之,
大军乘势出击, 
斩首一万七千级,
斩敌首一万七千级, 
获马七万五千匹,羊牛十四万头。
获战马七万五千匹、羊牛十四万头。 
玄宗闻而怜之,
唐玄宗听说后很痛惜, 
诏赠左金吾大将军。
下令授予左金吾大将军。 
 
忠嗣初名训,
忠嗣原名训, 
年九岁,
九岁时, 
以父死王事,
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 
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
授为朝散大夫、尚辇奉御, 
赐名忠嗣,
赐名忠嗣, 
养于禁中累年。
在禁宫中供养多年。 
肃宗在忠邸,
肃宗在忠嗣的家舍里, 
与之游处。
与他游玩。 
及长,
等到长大, 
雄毅寡言,
雄毅而少言, 
严重有武略。
受人尊重有武略, 
玄宗以其兵家子,
玄宗由于他是兵家子弟, 
与之论兵,
和他讨论兵法, 
应对纵横,
应对纵横, 
皆出意表。
皆出意料。 
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十八年,
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十八年(730), 
又赠其父安西大都护。
又授予其父安西大都护之职。 
 
其后,
之后, 
遂从河西节度、兵部尚书萧嵩,
忠嗣跟随河西节度、兵部尚书萧嵩, 
河东副元帅、信安王祎,
河东副元帅、信安王.., 
并引为兵马使。
并推荐为兵马使。 
二十一年再转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赐紫金鱼袋、清源男,
二十一年(733),再升为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赐紫金鱼袋、清源男, 
兼检校代州都督。
兼检校代州都督。 
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
曾经议论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 
憾焉,
感到很遗憾, 
遂为所陷,
于是被人所诬陷, 
贬东阳府左果毅。
贬为东阳府左果毅。 
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 
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
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 
必欲取胜,
若要取胜, 
非其人不可。
非他不可。 
希望即奏闻,
希望随即上奏请求, 
诏追忠嗣赴河西。
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 
既下新城,
攻下新城, 
忠嗣之功居多,
忠嗣功绩显著, 
因授左威卫郎将,
授予左威卫郎将, 
专知行军兵马。
专管行军兵马。 
是秋,
这年秋天, 
吐蕃大下,
吐蕃大兵南下, 
报新城之役,
以报复新城被占, 
晨压官军,
敌军逼近官军, 
众寡不敌,
官军寡不敌众, 
师人皆惧焉。
兵士们都感到害怕。 
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
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 
左右驰突,
左右冲杀, 
当者无不辟易,
阻挡者无不躲开, 
出而复合,
冲出又折返, 
杀数百人,
杀死数百人, 
贼众遂乱。
贼兵开始混乱。 
三军翼而击之,
三军从两翼攻击, 
吐蕃大败。
吐蕃大败。 
以功最,
由于战功显赫, 
诏拜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
皇上下诏授予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 
寻又兼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兼大同军使。
不多久又兼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兼大同军使。 
二十八年,
二十八年(740), 
以本官兼代州都督,摄御史大夫,兼充河东节度,
以本官又兼代州都督、摄御史大夫、兼充河东节度, 
又加云麾将军。
又加云麾将军。 
二十九年,
二十九年(741), 
代韦光乘为朔方节度使,
替代韦光乘为朔方的节度使, 
仍加权知河东节度事。
多次加权知河东节度使。 
其月,
这月, 
以田仁琬充河东节度使,
田仁琬作为河东节度使, 
忠嗣依旧朔方节度。
忠嗣依然为朔方节度使。 
 
天宝元年,
天宝元年(742), 
兼灵州都督。
兼灵州都督。 
是岁北伐,
这年北伐, 
与奚怒皆战于桑乾河,
与奚怒皆在桑干河作战, 
三败之,
三次将他打败, 
大虏其众,
俘获其大量人马, 
耀武漠北,
耀武漠北, 
高会而旋。
凯旋而归。 
时突厥叶护新有内难,
此时突厥叶护新有内难, 
忠嗣盛兵碛口以威振之。
忠嗣率强盛军队以威震慑, 
乌苏米施可汗惧而请降,
乌苏米施可汗害怕请求投降, 
竟迁延不至。
却变化拖延不到。 
忠嗣乃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落,
忠嗣于是在拔悉密与..逻禄、回纥三个部落之间使用反间计策, 
攻米施可汗走之。
攻打米施可汗使之败逃。 
忠嗣因出兵伐之,
王忠嗣于是出兵讨伐, 
取其右厢而归,
夺取其右厢而归, 
其西叶护及毗伽可敦、男杀葛腊哆率其部落千馀帐入朝,
其西叶护及毗伽可敦、男西杀死葛腊哆,率领其部落一千余帐进京朝拜, 
因加左武卫大将军。
于是授予左武卫大将军。 
明年,
第二年, 
又再破怒皆及突厥之众。
又击败怒皆及突厥的军队。 
自是塞外晏然,
从此塞外安定, 
虏不敢入。
虏人不敢来犯。 
天宝三载,
天宝三年(744), 
突厥九姓拔悉密叶等竟攻杀乌苏米施可汗,
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叶护联合攻打乌苏米施可汗, 
传首京师。
将其首级传到京师。 
四载,
四年(745), 
加摄御史大夫,
忠嗣被授予御史大夫, 
充河东节度采访使。
充任河东节度采访使。 
五月,
五月, 
进封清源县公。
被封为清源县公。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
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 
及居节将,
到了身居将职, 
以持重安边为务。
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 
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
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 
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
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 
吾不欲疲中国之力,
我不想凭借国家的力量, 
以徼功名耳”但训练士马,
来捞取个人功名。”训练兵马, 
缺则补之。
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补上。 
有漆弓百五十斤,
有一把重达一百五十斤重的漆弓, 
尝贮之袋中,
曾贮在袋中, 
示无所用。
表示没有多大用处。 
军中皆日夜思战,
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 
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
由于常常派遣侦探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 
时以奇兵袭之,
然后出奇兵攻击, 
故士乐为用,
因而士卒喜欢这样做, 
师出必胜。
师出必胜。 
每军出,
每次军队出战, 
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
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 
虽一弓一箭,
虽然是一弓一箭, 
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
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 
军罢却纳。
战斗完后收回。 
若遗失,
如果遗失, 
即验其名罪之。
就验明其身份治罪。 
故人人自劝,
所以人人自勉, 
甲仗充牜刃矣。
兵器充足。 
 
四载,
四年(745), 
又兼河东节度采访使。
又兼任河东节度采访使。 
自朔方至云中,
从朔方到云中, 
缘边数千里,
边境线长达数千里, 
当要害地开拓旧城,
在要害地段开拓旧城, 
或自创制,
有的地方则自己制定规则, 
斥地各数百里。
开拓边域各数百里。 
自张仁亶之后四十馀年,
自从张仁..守边四十多年之后, 
忠嗣继之,
忠嗣继承此事, 
北塞之人,复罢战矣。
北塞的胡人又停止了战事。 
五年正月,
五年(746)正月, 
河陇以皇甫惟明败衄之后,
皇甫惟明由于在河、陇战败, 
因忠嗣以持节充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
忠嗣由此担任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 
充河西、陇右节度使。
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 
其月,
这月, 
又权知朔方、河东节度使事。
又暂替朔方、河东节度使事。 
忠嗣佩四将印,
忠嗣佩带四种将印, 
控制万里,
控制万里, 
劲兵重镇,
劲兵重镇, 
皆归掌握,
都归其掌握, 
自国初已来,
自建国以来, 
未之有也。
还未曾有过这种事。 
寻迁鸿胪卿,
不久授予鸿胪卿, 
馀如故,
其余官职如故, 
又加金紫光禄大夫,
又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仍授一子五品官。
授其一个儿子五品官职。 
后频战青海、积石,
后来频频在青海、积石作战, 
皆大克捷。
都大获全胜。 
寻又伐吐谷浑于墨离,
不久又在墨离讨伐吐谷浑, 
虏其全国而归。
占领其全国后凯旋。 
初,
当初, 
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
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 
备谙边事,
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 
得士卒心。
很得士卒人心。 
及至河、陇,
到了河、陇, 
颇不习其物情,
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 
又以功名富贵自处,
又以功名富贵自傲, 
望减于往日矣。
威望比往日降低。 
其载四月,
这年四月, 
固让朔方、河东节度,
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 
许之。
皇上同意了。 
 
玄宗方事石堡城,
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 
诏问以攻取之略,
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 
忠嗣奏云“石堡险固,
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 
吐蕃举国而守之。
吐蕃全力守卫它。 
若顿兵坚城之下,
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 
必死者数万,
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 
然后事可图也。
之后战事才能完成。 
臣恐所得不如所失,
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 
请休兵秣马,
请休兵秣马, 
观衅而取之,
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 
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
这是上策。”玄宗由此不高兴。 
李林甫尤忌忠嗣,
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 
日求其过。
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 
六载,
六年(747), 
会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
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 
诏忠嗣分兵应接之。
皇上下诏命令忠嗣分兵接应他。 
忠嗣黾勉而从,
忠嗣勉强服从, 
延光不悦。
延光不高兴。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危之,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告危, 
遽而入告。
跑进来相告, 
将及于庭,
等他来时,忠嗣问:“李将军有什么事吗?”光弼上前说“: 
忠嗣曰“李将军有何事乎”光弼进而言曰“请议军”忠嗣曰“何也”对曰“向者大夫以士卒为心,
请商议军情。”忠嗣说“:为什么?”光弼回答:“大夫以士卒为己心, 
有拒董延光之色,
有拒绝董延光的怒色, 
虽曰受诏,
虽然接受了诏令, 
实夺其谋。
实际上是耽误他的谋略。 
何者。
为什么? 
大夫以数万众付之,
大夫以数万兵出战, 
而不悬重赏,
却不悬以重赏, 
则何以贾三军之勇乎。
这怎么能鼓起三军的勇气? 
大夫财帛盈库,
大夫财帛装满库房, 
何惜数万段之赏以杜其谗口乎。
何必可惜以万段的奖赏来堵住谗言之口呢? 
彼如不捷,
这次战斗若不能取胜, 
归罪于大夫矣”忠嗣曰“李将军,
将归罪于大夫啊。”忠嗣说:“李将军, 
忠嗣计已决矣。
我忠嗣的决计已定。 
平生始望,
平生的初愿, 
岂及贵乎。
难道是追求显贵吗? 
今争一城,
如今力争一城, 
得之未制于敌,
得到了它也未能遏制敌人, 
不得之未害于国,
没有得到它也对国家无害, 
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
忠嗣怎么能以数万人的生命去换取一个官职呢? 
假如明主见责,
如果皇上责备我, 
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
不就是失去一个金吾羽林将军, 
归朝宿卫乎。
回朝做侍卫吗! 
其次,
其次, 
岂失一黔中上佐乎。
难道失去一个在黔中的辅佐人吗? 
此所甘心也。
这些我也心甘情愿了。 
虽然,
即使这样, 
公实爱我”光弼谢曰“向者恐累大夫,
你还是爱护我的。”光弼谢道:“我担心连累大夫, 
敢以衷告。
因而向你提出忠告。 
大夫能行古人之事,
大夫能遵循古人之事, 
非光弼所及也”遂趋而出。
不是我光弼能达到的。”于是恭敬退出。 
及延光过期不克,
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 
诉忠嗣缓师,
却上奏说是忠嗣延缓出兵, 
故师出无功。
因此导致战事无功。 
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
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 
称往任朔州刺史,
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 
忠嗣为河东节度,
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忠嗣曾经说: 
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
“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 
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
我愿意尊奉太子。”玄宗大怒, 
因征入朝,
召见忠嗣入朝, 
令三司推讯之,
命令三司详细审讯, 
几陷极刑。
几乎被陷害致死。 
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
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 
特承恩顾,
承蒙皇上宠爱, 
因奏忠嗣之枉,
因而上奏说忠嗣为冤枉, 
词甚恳切,
辞语非常恳切, 
请以己官爵赎罪。
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 
玄宗怒稍解。
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 
十一月,
十一月, 
贬汉阳太守。
被贬为汉阳太守。 
七载,
七年(748), 
量移汉东郡太守。
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 
明年,暴卒,
第二年(749)暴死, 
年四十五。
年龄为四十五岁。 
子震,
儿子震, 
天宝中秘书丞。
天宝年间(742)任秘书丞。 
 
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
 
拔之,
 
死者大半,
 
竟如忠嗣之言,
 
当代称为名将。
 
先是,
 
忠嗣之在朔方也,
 
每至互市时,
 
即高估马价以诱之,
 
诸蕃闻之,
 
竞来求市,
 
来辄买之。
 
故蕃马益少,
 
而汉军益壮。
 
及至河、陇,
 
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
 
其军又壮。
 
迄于天宝末,
 
战马蕃息。
 
宝应元年,
 
追赠兵部尚书。
 
 

史评与赞

史臣曰:
 
郭虔瓘、郭知运、王君、张守珪、牛仙客、王忠嗣,
 
立功边域,
 
为世虎臣,
 
班超、傅介子之流也。
 
然虔瓘以万人征西,
 
请给公乘、熟食,
 
可谓谋之不臧矣。
 
君以父执登陴,
 
兵竟不出,
 
此则不知门外之事,
 
义断恩也。
 
守珪以至诚感神,
 
取材成堰,
 
与夫耿恭拜井,
 
有何异焉。
 
仙客爰自方隅,
 
骤登廊庙,
 
显招物议,
 
独善其身,
 
盖才有不周,
 
昧于陈力就列。
 
忠嗣因青蝇之点,
 
几危其身,
 
谗人之言,
 
诚可畏也。
 
 
赞曰:
 
陇山之西,
 
幽陵之北,
 
爰有戎夷,
 
世为残贼。
 
二郭、二王,
 
守珪、仙客,
 
御寇之功,
 
存乎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