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 - 旧唐书

← 返回《旧唐书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六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

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

文白对照

记载唐代名将李靖、李勣生平战功及其家族兴衰,重点描述平定萧铣、辅公祏、突厥等战役及李敬业反武周事件。

李靖列传

○李靖〔客师 令问 彦芳〕 李勣〔孙敬业〕
 
 
李靖,本名药师,
武德二年(619), 
雍州三原人也。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
李靖跟从太宗讨伐王世充, 
父诠,隋赵郡守。靖姿貌瑰伟,
因为立功授开府。 
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
这时萧铣占据荆州, 
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
高祖派遣李靖去安抚他。 
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
李靖的轻骑到金州, 
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
遇异族贼寇数万驻扎聚集在山谷, 
后历驾部员外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
庐江王李瑗讨伐蛮贼, 
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
数次被敌军打败。 
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
李靖与李瑗一起设计攻击蛮贼, 
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
多次进攻获胜。 
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
李靖率唐军到达硖州, 
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
被萧铣的军队阻挡, 
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旷日持久, 
武德三年,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迟迟不能开进夔州。 
时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轻骑至金州,
高祖得知李靖滞留硖州非常恼怒, 
遇蛮贼数万,屯聚山谷。庐江王瑗讨之,
暗地命令硖州都督许绍把他处死。 
数为所败。靖与瑗设谋击之,多所克获。
许绍很爱惜李靖的才干, 
既至硖州,阻萧铣,久不得进。
为他上奏请求赦免, 
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绍惜其才,
于是李靖才获免一死。 
为之请命,于是获免。会开州蛮首冉肇则反,
这时适逢开州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反叛, 
率众寇夔州,
率兵侵犯夔州, 
赵郡王孝恭与战,不利。
驻守夔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迎战失利。 
靖率兵八百,
李靖率领八百士兵, 
袭破其营,
偷袭攻破冉肇则的大营, 
后又要险设伏,
后来又在地势险要处设下埋伏, 
临阵斩肇则,
在阵前杀死冉肇则, 
俘获五千馀人。
俘获敌军五千多人。 
高祖甚悦,
高祖非常高兴, 
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
对大臣们说“:朕听说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 
李靖果展其效”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
李靖果然立了大功。”因此下玺书劝勉李靖说:“卿竭诚尽力, 
功效特彰。
功绩特别卓著。 
远览至诚,
天长日久才发现卿无限忠诚, 
极以嘉赏,
尽量给你嘉奖赏赐, 
勿忧富贵也”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
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了。”又下手令给李靖说:“既往不咎, 
旧事吾久忘之矣”四年,
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武德四年(621), 
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
李靖又陈述了十条攻取萧铣的策略。 
高祖从之,
高祖采纳了他的策略, 
授靖行军总管,
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 
兼摄孝恭行军长史。
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 
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
高祖因为考虑到李孝恭没有指挥过大规模的战争, 
三军之任,
把三军的重任, 
一以委靖。
一起委托给李靖。 
其年八月,
当年八月, 
集兵于夔州。
李靖在夔州聚集军队。 
铣以时属秋潦,
萧铣认为当时正值秋汛时期, 
江水泛涨,
江水泛滥暴涨, 
三峡路险,
三峡道路险阻, 
必谓靖不能进,
断言李靖不可能进兵, 
遂休兵不设备。
于是令军队休息不加防备。 
九月,
九月, 
靖乃率师而进,
李靖率领军队向江陵进发, 
将下峡,
顺流而下将要到三峡时, 
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
其他所有的将领都要求等江水退落以后再进军, 
靖曰“兵贵神速,
李靖说“:兵贵神速, 
机不可失。
机不可失。 
今兵始集,
现在军队刚刚集结, 
铣尚未知,
萧铣还不知道, 
若乘水涨之势,
如果我们乘江水猛涨出师,顺流东下, 
倏忽至城下,
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 
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正是所说的迅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上策。
这是兵家上策。 
纵彼知我,
纵然萧铣得知我将出师的消息, 
仓卒征兵,
仓促调集军队, 
无以应敌,
也无法应战, 
此必成擒也”孝恭从之,
这样擒获萧铣定可一举成功。”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意见, 
进兵至夷陵。
进兵直抵夷陵。 
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
萧铣大将文士弘率领精兵数万屯集驻扎在清江, 
孝恭欲击之,
孝恭准备立即攻击敌军, 
靖曰“士弘,
李靖说:“文士弘, 
铣之健将,
是萧铣的健将, 
士卒骁勇,
士卒精锐骁勇, 
今新失荆门,
现在荆门刚刚失守, 
尽兵出战,
他把精锐兵力全都派出来迎战, 
此是救败之师,
这是救败的军队, 
恐不可当也。
恐怕锐不可挡。 
宜自泊南岸,
我们应当暂且把战船停泊在长江南岸, 
勿与争锋,
不与敌人交锋, 
待其气衰,
等到他们士气衰落, 
然后奋击,
然后出击决战, 
破之必矣”孝恭不从,
一定能攻破敌军。”孝恭不听, 
留靖守营,
留李靖驻守军营, 
率师与贼合战。
自己率领军队与敌军交战,不出李靖所料, 
孝恭果败,
孝恭果然战败, 
奔于南岸。
奔回南岸的军营。 
贼舟大掠,
敌军弃船上岸大肆抢掠财物, 
人皆负重。
个个都背着重重的包裹。 
靖见其军乱,
李靖发现敌军阵势混乱, 
纵兵击破之,
立即指挥士兵乘机出击,一举击败文士弘的军队, 
获其舟舰四百馀艘,
缴获战船四百余艘, 
斩首及溺死将万人。
敌军被斩首、溺死的有一万多人。  
孝恭遣靖率轻兵五千为先锋,
李孝恭命令李靖率领精兵五千做先锋, 
至江陵,
到达江陵, 
屯营于城下。
驻扎在江陵城下。 
士弘既败,
文士弘战败以后, 
铣甚惧,
萧铣非常恐惧, 
始征兵于江南,
这时刚刚在江南征召士兵, 
果不能至。
结果征召的士兵不能如期赶到。 
孝恭以大军继进,
李孝恭带领大军继续进攻, 
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
李靖又击败萧铣的骁勇大将杨君茂、郑文秀, 
俘甲卒四千馀人,
俘获士卒四千多人, 
更勒兵围铣城。
李靖进而率领士兵围困萧铣的城池。 
明日,
第二天, 
铣遣使请降,
萧铣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靖即入据其城,
李靖立即率军进城占据江陵城, 
号令严肃,
李靖号令严肃, 
军无私焉。
军不掠私。 
时诸将咸请孝恭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
当时所有的将领都向李孝恭请求说“:萧铣的将帅及与唐军交战而死的人, 
罪状既重,
罪状已经很重, 
请籍没其家,
请没收他们的家产, 
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
用来赏赐我们的将士。”李靖说:“王者之师,应保持抚慰人民, 
义存吊伐。
讨伐罪恶的节义。 
百姓既受驱逼,
百姓已经受到战事的驱逼, 
拒战岂其所愿。
抵抗作战难道是他们的愿望。 
且犬吠非其主,
况且狗自然会对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为萧铣战死的人,死为其主, 
无容同叛逆之科,
不能与叛逆者同等看待, 
此蒯通所以免大戮于汉祖也。
这就是蒯通之所以在高祖面前免除死罪的原因啊。 
今新定荆、郢,
现在刚平定荆州、江陵, 
宜弘宽大,
应当采取宽大的政策, 
以慰远近之心,
来抚慰远近的民心, 
降而籍之,
投降了我们而还要没收他们的家产, 
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恐怕不是救焚拯溺的道义。 
但恐自此已南城镇,
只怕从此其他城镇的敌将, 
各坚守不下,
拼死抵抗都坚守不降, 
非计之善”于是遂止。
这不是好的决策。”于是马上制止了莽撞的行动。 
江、汉之域,
江汉之间萧铣所属的州县, 
闻之莫不争下。
听到这些消息都争相投降了唐军。 
以功授上柱国,
李靖因功授任上柱国, 
封永康县公,
封永康县公, 
赐物二千五百段。
赐物二千五百段。 
诏命检校荆州刺史,
高祖下诏命李靖检校荆州刺史, 
承制拜授。
并授予代表朝廷按国家制度任命地方官吏的特权。 
乃度岭至桂州,
于是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 
遣人分道招抚,
派遣使者分头招抚各州, 
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
当地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都派子弟来拜谒李靖, 
靖承制授其官爵。
李靖代表唐王朝授予他们官爵。 
凡所怀辑九十六州,
共招抚了南方九十六州, 
户六十馀万。
得到六十余万户。 
优诏劳勉,
唐高祖下诏慰劳勉励李靖, 
授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任命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十六年,
武德六年(623), 
辅公祏于丹阳反,
辅公礻石在丹阳起兵反唐, 
诏孝恭为元帅、靖为副以讨之,
唐高祖诏令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帅统兵讨伐辅公礻石。 
李勣、任瑰、张镇州、黄君汉等七总管并受节度。
李勣、任瑰、张镇州、黄君汉等七总管都接受他俩指挥。 
师次舒州,
唐军驻扎在舒州, 
公祏遣将冯惠亮率舟师三万屯当涂,
辅公礻石派大将冯惠亮率水军三万屯泊在当涂, 
陈正通、徐绍宗领步骑二万屯青林山,
陈正通、徐绍宗率领步骑兵二万屯驻在青林山, 
仍于梁山连铁锁以断江路,
同时在梁山用连接的铁锁链切断江上的水路, 
筑却月城,
修筑却月城, 
延袤十馀里,
延伸达十余里, 
与惠亮为犄角之势。
与冯惠亮的水军构成犄角之势。 
孝恭集诸将会议,
李孝恭召集诸将在一起商议对策。诸将都说: 
皆云“惠亮、正通并握强兵,
“冯惠亮、陈正通都掌握了强大的兵力, 
为不战之计,
是想守险不战, 
城栅既固,
因此构城筑垒而固守, 
卒不可攻。
仓猝之间是不能攻取的。 
请直指丹阳,
不如直指丹阳, 
掩其巢穴,
掩袭辅公礻石的巢穴, 
丹阳既破,
丹阳一旦攻破, 
惠亮自降”孝恭欲从其议。
冯惠亮等人自然不战而降。”李孝恭想采纳诸将的意见。 
靖曰“公祏精锐,
李靖说“:辅公礻石的精锐兵力, 
虽在水陆二军,
虽然集中在水、陆二军, 
然其自统之兵,
然而他自己统帅的军队, 
亦皆劲勇。
也都是骁勇的士卒。 
惠亮等城栅尚不可攻,
冯惠亮等驻守的城栅尚且不能攻取, 
公祏既保石头,
辅公礻石已经固守的石头城, 
岂应易拔。
难道是可以轻易攻取的吗? 
若我师至丹阳,
如果我军直奔丹阳, 
留停旬月,
旬月之间都不能攻下而滞留在那里, 
进则公祏未平,
前面的辅公礻石没有平定, 
退则惠亮为患,
后边的冯惠亮也是一大隐患, 
此便腹背受敌,
这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 
恐非万全之计。
恐怕不是万全之计。 
惠亮、正通皆是百战余贼,
冯惠亮、陈正通都是身经百战的贼将, 
必不惮于野战,
决不会害怕野战, 
止为公祏立计,
只因为辅公礻石立下计谋, 
令其持重,
命令他们持重防守, 
但欲不战,以老我师。
只想不出战拖延时间使我军疲劳。 
今欲攻其城栅,
现在如果我们进攻冯惠亮、陈正通的城栅, 
乃是出其不意,
就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 
灭贼之机,
消灭敌贼的机会, 
唯在此举”孝恭然之。
只在此一举。”李孝恭认为李靖的意见很有道理。 
靖乃率黄君汉等先击惠亮,
于是李靖率领黄君汉等先攻打冯惠亮的城栅, 
苦战破之,
经过苦战攻下城栅, 
杀伤乃溺死者万馀人,
杀伤、溺死敌军一万多人, 
惠亮奔走。
冯惠亮弃城奔逃。 
靖率轻兵先至丹阳,
李靖亲自率轻兵先到丹阳, 
公祏大惧。
辅公礻石得知战败的消息十分恐惧。 
先遣伪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以为引援,
先派贼将左游仙率兵据守会稽的有利地势作为救助, 
公祏拥兵东走,
辅公礻石自己带兵弃城东奔, 
以趋游仙,
向左游仙据守的会稽撤退, 
至吴郡,
逃到吴郡, 
与惠亮、正通并相次擒获,
与冯惠亮、陈正通一起相继被唐军擒获, 
江南悉平。
东南地区全都平定了。 
于是置东南道行台,
于是朝廷在丹阳设置东南道行台, 
拜靖行台兵部尚书,
拜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 
赐物千段、奴婢百口、马百匹。
赐物千段、奴婢百人、马百匹。 
其年,
当年, 
行台废,
废除行台制度, 
又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又改授李靖为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丹阳连罹兵寇,
丹阳地区连年遭受战乱之灾, 
百姓凋弊,
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靖镇抚之,
李靖派官吏到各地抚慰百姓, 
吴、楚以安。
使吴地、楚地的民心很快安定下来。  
八年,
武德八年(625), 
突厥寇太原,
突厥进犯太原, 
以靖为行军总管,
李靖被任命为行军总管, 
统江淮兵一万,
率江淮兵一万, 
与张瑾屯大谷。
与张瑾驻守在太谷。 
时诸军不利,
当时诸军都出师不利, 
靖众独全。
只有李靖的军队得以保全。 
寻检校安州大都督。
不久朝廷授任李靖为检校安州大都督。 
高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
高祖常常说“:李靖是萧铣、辅公..的膏肓之病, 
古之名将韩、白、卫、霍,
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 
岂能及也”九年,
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武德九年(626), 
突厥莫贺咄设寇边,
突厥莫贺咄设进犯边关, 
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
朝廷任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 
颉利可汗入泾阳,
颉利可汗进逼泾阳, 
靖率兵倍道趋豳州,
李靖率精兵兼程而行直奔豳州, 
邀贼归路,
阻截贼寇的归路, 
既而与虏和亲而罢。
接着唐朝与突厥结盟,颉利可汗才撤兵。 
 
太宗嗣位,
太宗即位后, 
拜刑部尚书,
拜李靖为刑部尚书, 
并录前后功,
把他前后的功绩都记载在一起, 
赐实封四百户。
赐给他实封四百户。 
贞观二年,
贞观二年(628), 
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
李靖以刑部尚书的职务兼任检校中书令。 
三年,
贞观三年(629), 
转兵部尚书。
转任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
这时突厥各属国之间矛盾激化,上下离心, 
朝廷将图进取,
朝廷准备乘此时机谋划进取突厥, 
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
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 
率骁骑三千,
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 
自马邑出其不意,
从马邑出发, 
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出其不意地直奔恶阳岭进逼敌军。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颉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来, 
见官军奄至,
唐军官兵突然深入突厥境内, 
于是大惧,
于是大惊, 
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
对人说“:如果唐军不是倾国而来, 
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
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到此?”突厥军中一日数惊。 
靖候知之,
李靖得知这个情况, 
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暗中派间谍潜入敌军离间颉利可汗的心腹亲信, 
其所亲康苏密来降。
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归降了唐朝。 
四年,
贞观四年(630), 
靖进击定襄,
李靖率兵进攻定襄, 
破之,
大获全胜, 
获隋齐王暕之子杨正道及炀帝萧后,
俘获了在突厥避难的隋朝齐王日柬的儿子杨正道和隋炀帝的萧皇后, 
送于京师,
并把他们送到京师, 
可汗仅以身遁。
颉利可汗只身逃走。 
以功进封代国公,
李靖因立功晋封为代国公, 
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焉。
得到朝廷赐物六百段及名贵的马匹、宝器等奖赏。 
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
太宗曾经对大臣们说“: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 
不免身降匈奴,
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 
尚得书名竹帛。
尚且得以留名青史。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
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 
克复定襄,
攻克定襄, 
威振北狄,
威振北狄, 
古今所未有,
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 
足报往年渭水之役”自破定襄后,
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自李靖攻破定襄之后, 
颉利可汗大惧,
颉利可汗非常恐惧, 
退保铁山,
退驻铁山,以保根本, 
遣使入朝谢罪,
派遣使者到京都长安谢罪, 
请举国内附。
请求举国归附唐朝。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
朝廷又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 
往迎颉利。
前去迎接颉利可汗。 
颉利虽外请朝谒,
颉利可汗虽然表面上请求入朝谢罪归附唐朝, 
而潜怀犹豫。
但却暗怀不测之心。 
其年二月,
当年二月, 
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
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 
靖揣知其意,
李靖揣摩到唐太宗这样做的真实意图, 
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
对将军张公谨说“:朝廷的使者到了颉利可汗那里, 
虏必自宽。
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乘此良机, 
遂选精骑一万,
选拔精骑一万, 
赍二十日粮,
携带二十天的军粮, 
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
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皇上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 
行人在彼,
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 
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
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 
时不可失,
时机不可错过, 
韩信所以破齐也。
这就是韩信之所以消灭齐国的道理。 
如唐俭等辈,
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 
何足可惜”督军疾进,
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于是督军疾进, 
师至阴山,
军队行进到阴山, 
遇其斥候千馀帐,
遇到颉利可汗的哨兵千余帐, 
皆俘以随军。
把他们全部俘获,并押着他们随军行动。 
颉利见使者,大悦,
颉利可汗见到朝廷使者心中大喜, 
不虞官兵至也。
根本没有料到唐军官兵会来。 
靖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
李靖率领的唐军进逼到距颉利可汗的牙帐十五里的地方, 
虏始觉。
突厥才发觉。 
颉利畏威先走,
颉利可汗畏惧唐军的威力,抢先上马落荒而逃, 
部众因而溃散。
敌军因失去主帅,部众立即溃散。 
靖斩万馀级,
李靖斩杀敌军一万余人, 
俘男女十馀万,
俘获男女十万余人, 
杀其妻隋义成公主。
杀死颉利可汗的妻子隋义成公主。 
颉利乘千里马将走投吐谷浑,
颉利可汗企图逃往吐谷浑, 
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
被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抓获押送京师。 
俄而突利可汗来奔,
不久突利可汗投奔了唐朝, 
遂复定襄、常安之地,
于是恢复定襄、常安等领地, 
斥土界自阴山北至于大漠。
扩大的疆界西起阴山北到大漠。  
太宗初闻靖破颉利,
唐太宗一听到李靖击败颉利可汗的消息, 
大悦,
心中非常高兴,对左右的大臣说: 
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
“我听说君主忧愁臣觉得耻辱, 
主辱臣死。
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 
往者国家草创,
从前大唐草创之时, 
太上皇以百姓之故,
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 
称臣于突厥,
向突厥称臣, 
朕未尝不痛心疾首,
我为此常常痛心疾首, 
志灭匈奴,
立志要剪灭匈奴, 
坐不安席,
为此坐不安席, 
食不甘味。
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
现在只暂时调动一部分军队, 
无往不捷,
就无往不胜, 
单于款塞,
使单于归顺, 
耻其雪乎”于是大赦天下,
终于洗雪当年称臣的耻辱!”于是太宗大赦天下, 
酺五日。
祝酒五天。 
御史大夫温彦博害其功,
御史大夫温彦博妒忌李靖的功绩, 
谮靖军无纲纪,
暗地向太宗密告李靖治军无方, 
致令虏中奇宝,
纵兵掳掠突厥的奇珍异宝, 
散于乱兵之手。
致使珍宝都散落入乱军之手。 
太宗大加责让,
太宗狠狠地训责李靖, 
靖顿首谢。
李靖叩首谢罪。 
久之,
过了好久, 
太宗谓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
太宗对李靖说“: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 
有功不赏,
可是隋朝对有功的不加以奖赏, 
以罪致戮。
因此导致灭亡。 
朕则不然,
我就不是这样, 
当赦公之罪,
应当赦免你治军无方的罪, 
录公之勋”诏加左光禄大夫,
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于是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 
赐绢千匹,
赐绢千匹, 
真食邑通前五百户。
增加封地连同以前的达到五百户。 
未几,
不久, 
太宗谓靖曰“前有人谗公,
太宗又对李靖说:“以前有人诽谤你, 
今朕意已悟,
现在朕已经明白了真相, 
公勿以为怀”赐绢二千匹,
你千万不要把这事放在心里。”这时又赐给李靖绢二千匹, 
拜尚书右仆射。
提升他为尚书右仆射。 
靖性沉厚,
李靖生性沉稳厚重, 
每与时宰参议,
平时与大臣一起参议国事时,总是蠕动着嘴唇, 
恂恂然似不能言。
像是不会说话一样。  
八年,
贞观八年(634), 
诏为畿内道大使,
太宗诏封李靖为畿内道大使, 
伺察风俗。
视察风俗。 
寻以足疾上表乞骸骨,
不久李靖以脚病为理由上表请求辞官, 
言甚恳至。
言辞非常恳切。 
太宗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曰“朕观自古已来,
太宗派中书侍郎岑文本对李靖说“:朕纵观自古至今的历史, 
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
身处富贵而能知足的人很少。 
不问愚智,
他们不论愚智, 
莫能自知,
都不能有自知之明, 
才虽不堪,
才能即使不能胜任, 
强欲居职,
也竭力想要任职, 
纵有疾病,
纵然有疾病, 
犹自勉强。
还自己勉强为官,不肯放弃职权。 
公能识达大体,
您能够识大体, 
深足可嘉,
见识深远够得上是可嘉的了, 
朕今非直成公雅志,
朕现在不仅成全您的美德, 
欲以公为一代楷模”乃下优诏,
还想让您成为一代楷模。”于是下了优待的诏书, 
加授特进,
加授李靖为特进, 
听在第摄养。
听任他在自己的府第养生, 
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
赐绢帛千段、上乘马二匹, 
禄赐、国官府佐,并依旧给,
俸禄、国官府吏一起都依照从前的惯例供给, 
患若小瘳,
脚病如果稍有好转, 
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每隔三两天参与门下、中书商量处理政事。 
九年正月,
贞观九年(635)正月, 
赐靖灵寿杖,
太宗赐给李靖灵寿木手杖, 
助足疾也。
用这帮助他脚不方便时使用。  
未几,
不久, 
吐谷浑寇边,
吐谷浑侵犯边疆, 
太宗顾谓侍臣曰“得李靖为帅,
唐太宗环顾身边的侍臣对他们说:“能够让李靖为帅, 
岂非善也”靖乃见房玄龄曰“靖虽年老,
难道不是很好吗?”李靖得知后拜见房玄龄说:“我虽年老, 
固堪一行”太宗大悦,
尚可一征。”太宗十分欣喜, 
即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
当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 
统兵部尚书、任城王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三总管征之。
率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总管出征吐谷浑。 
九年,
贞观九年(635), 
军次伏俟城,
唐军驻扎在伏俟城, 
吐谷浑烧去野草,
吐谷浑烧去野草, 
以餧我师,
使唐军战马无饲料陷入饥疲之中, 
退保大非川,
自己退守大非川。 
诸将咸言春草未生,
唐军各将领都说春草未生, 
马已羸瘦,
战马已经很瘦弱, 
不可赴敌。
不可奔赴战阵。 
唯靖决计而进,
只有李靖坚决主张进军追击, 
深入敌境,遂逾积石山。前后战数十合,
深入敌境, 
杀伤甚众,大破其国。吐谷浑之众遂杀其可汗来降,
于是率军越过积石山。 
靖又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初,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
前后与敌军交战几十个回合, 
以后军期,靖薄责之,甑生因有憾于靖。
杀伤了很多敌军, 
及是,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告靖谋反。太宗命法官按其事,
攻克了敌国。 
甑生等竟以诬罔得罪。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
吐谷浑的部将就杀了他们的可汗归降唐朝, 
虽亲戚不得妄进。十一年,改封卫国公,
李靖立大宁王慕容顺为吐谷浑王, 
授濮州刺史,仍令代袭,例竟不行。
然后率军凯旋而归。 
十四年,靖妻卒,有诏坟茔制度,
当初, 
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
利州刺史高甑生任盐泽道总管时, 
十七年,诏图画靖及赵郡王孝恭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十八年,
因为延误军期, 
帝幸其第问疾,仍赐绢五百匹,
李靖曾轻微地责罚过他, 
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太宗将伐辽东,召靖入阁,
高甑生为此而怀恨李靖。 
赐坐御前,谓曰“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
到了这时, 
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对曰“臣往者凭藉天威,
便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 
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
太宗命令法官查验这件事, 
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太宗愍其羸老,不许。
高甑生等最终因诬告获罪。 
二十三年,薨于家,年七十九。
李靖从此闭门自守, 
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杜绝宾客, 
谥曰景武。子德謇嗣,官至将作少匠。
即使亲戚也不能随便进入家门。 
 
靖弟客师,
 
贞观中,
 
官至右武卫将军,
 
以战功累封丹阳郡公。
 
永徽初,
 
以年老致仕,
 
性好驰猎,
 
四时从禽,
 
无暂止息。
 
有别业在昆明池南,
 
自京城之外,
 
西际澧水,
 
鸟兽皆识之,
 
每出则鸟鹊随逐而噪,
 
野人谓之“鸟贼”。
 
总章中卒,
 
年九十馀。
 
 
客师孙令问,
客师的孙子李令问, 
玄宗在藩时与令问款狎,
玄宗做临淄郡王时与令问关系亲密, 
及即位,
到即位时, 
以协赞功累迁至殿中少监。
因令问协同赞助他有功,升任令问到殿中少监。 
先天中,
先天年间, 
预诛窦怀贞等功,
参预诛伐窦怀贞等有功, 
封宋国公,
封令问为宋国公, 
实封五百户。
封地五百户。 
令问固辞实封,
令问坚决推辞封地, 
诏不许。
诏令不许他推辞。 
开元中,
开元年间, 
转殿中监、左散骑常侍,
转任殿中监、左散骑常侍, 
知尚食事。
担任尚食事。 
令问虽特承恩宠,
令问虽然特别承受玄宗的恩宠, 
未尝干预时政,
却不曾干预当时的政事, 
深为物论所称。
很受舆论的称赞。 
然厚于自奉,
然而令问对自己奉养丰厚, 
食馔丰侈,
享用的食物丰盛奢侈, 
广畜刍豢,
大量地饲养牲畜, 
躬临宰杀。
亲自去宰杀牲口。 
时方奉佛,
当时正信奉佛教, 
其笃信之士或讥之。
虔诚信奉佛教的人士有的因此讥讽他, 
令问曰“此物畜生,
令问说:“这牲口畜生, 
与果菜何异。
与瓜果蔬菜有什么不同, 
胡为强生分别,
何必勉强制造出差别, 
不亦远于道乎”略不以恩眄自恃,
不也是远离道理吗?”令问一点也不因为皇帝的恩宠眷顾作为自己的倚靠, 
闲适郊野,
过着闲适的郊野生活, 
从禽自娱。
纵情狩猎娱乐。 
十五年,
开元十五年(727), 
凉州都督王君跂奉回纥部落叛,
凉州都督王君..奏告回纥部落反叛, 
令问坐与连姻,
令问因为与回纥部落联姻的缘故, 
左授抚州别驾,
被降任为抚州别驾, 
寻卒。
不久去世。 
 
大和中,
太和年间, 
令问孙彦芳,凤翔府司录参军,
令问的孙子彦芳任凤翔府司录参军, 
诣阙进高祖、太宗所赐卫国公靖官告、敕书、手诏等十馀卷,
他赴皇帝的殿廷进献高祖、太宗所赐给卫国公李靖的官告、敕书、手诏等十余卷, 
内四卷太宗文皇帝笔迹,
其中四卷太宗皇帝的笔迹, 
文宗宝惜不能释手。
文宗珍惜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其佩笔尚堪书,
那佩笔还可以书写, 
金装木匣,
金装木匣, 
制作精巧。
制作精巧。 
帝并留禁中,
皇帝把它们一起留在宫中, 
令书工模写本还之,
命令书法家模仿抄写本还给彦芳, 
赐芳绢二百匹、衣服、靴笏以酧之。
赐给彦芳绢二百匹、衣服、靴、上朝时执的手板来酬谢他。 
 

李勣列传

李勣,
李勣, 
曹州离狐人也。
曹州离狐人。 
隋末徙居滑州之卫南。
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 
本姓徐氏,
原本姓徐, 
名世勣,
名世勣, 
永徽中,
永徽年间, 
以犯太宗讳,
因为触犯太宗的名讳, 
单名勣焉。
改用单名勣。 
家多僮仆,
家里很多奴仆, 
积粟数千钟,
积粮数十万斗, 
与其父盖皆好惠施,
李勣与他的父亲都好施恩惠, 
拯济贫乏,
救济贫苦人, 
不问亲疏。
不管关系亲疏。  
大业末,
大业末年, 
韦城人翟让聚众为盗,
韦城人翟让聚众做强盗, 
勣往从之,
李勣去跟从他, 
时年十七,
当时只十七岁, 
谓让曰“今此土地是公及勣乡壤,
李勣对翟让说:“如今这片土地是你和我的家乡, 
人多相识,
人大多都相识, 
不宜自相侵掠。
不应当自相侵夺。 
且宋、郑两郡,地管御河,
况且宋、郑两郡辖区中有御河, 
商旅往还,
商人旅客往返, 
船乘不绝,
船只车辆不绝, 
就彼邀截,
到那里拦截财物, 
足以自相资助”让然之,
足可以自己资助自己。”翟让认为李勣说得对, 
于是劫公私船取物,
于是拦劫公私船只掠取财物, 
兵众大振。
兵马非常振奋。 
隋遣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师二万讨之,
隋朝派遣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二万讨伐翟让, 
勣与频战,
李勣与他多次交战, 
竟斩须陀于阵。
终于在阵上杀死了须陀。  
初,
起初, 
李密亡命在雍丘,
李密逃亡到雍丘, 
浚仪人王伯当匿于野,
浚仪人王伯当隐匿在乡野, 
伯当共勣说翟让奉密为主。
伯当和李勣一同劝说翟让尊奉李密为首领。 
隋令王世充讨密,
隋朝命令王世充讨伐李密。 
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之上,
李勣用奇计在洛水上打败了王世充, 
密拜勣为东海郡公。
于是李密拜李勣为东海郡公。 
时河南、山东大水,
当时河南、山东发大水, 
死者将半,
死的人将近一半, 
隋帝令饑人就食黎阳,
隋朝皇帝命令饥民到黎阳仓去求食, 
开仓赈给。
官府在那里开仓赈济灾民。 
时政教已紊,
当时政治教化已经紊乱, 
仓司不时赈给,
掌管仓库的官吏不按时发放赈济粮, 
死者日数万人。
饿死的人每天有数万人。 
勣言于密曰“天下大乱,
李勣对李密说“:天下大乱, 
本是为饑,
本是因为饥饿, 
今若得黎阳一仓,
现在如果得到黎阳一仓, 
大事济矣”密乃遣勣领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掩袭,
我们的大事就可以成功了。”李密就派遣李勣率领部下五千士兵从原武渡过黄河突袭黎阳仓, 
即日克之,
当天就占领了它, 
开仓恣食,
开仓听任饥民领粮, 
一旬之间,
十天之内, 
胜兵二十万馀。
兵力发展到二十多万。 
经岁馀,
过了一年多, 
宇文化及于江都弑逆,
宇文化及在江都反叛杀君, 
拥兵北上,
聚集军队北上, 
直指东郡。
直指东郡。 
时越王侗即位于东京,
当时越王侗在东郡即位, 
赦密之罪,
赦免了李密的罪, 
拜为太尉,
拜他为太尉, 
封魏国公。
封魏国公, 
授勣右武候大将军,
授李勣为右武侯大将军, 
命讨化及。
命令他们讨伐宇文化及。 
密遣勣守仓城,
李密派李勣守仓城, 
勣于城外掘深沟以固守,
李勣在城外挖深沟用来固守; 
化及设攻具,
宇文化及准备攻城器具, 
四面攻仓,
四面攻仓, 
阻堑不得至城下,
被壕沟阻隔不能到达城下。 
勣于堑中为地道,出兵击之,
李勣在壕沟中挖地道出兵偷袭敌军, 
大败而去。
宇文化及大败而去。 
 
武德二年,
武德二年(619), 
密为王世充所破,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 
拥众归朝。
聚集余兵归顺唐朝。 
其旧境东至于海,
李密原来管辖的地盘东到大海, 
南至于江,
南到长江, 
西至汝州,
西到汝州, 
北至魏郡,
北到魏郡, 
勣并据之,
都被李勣占据, 
未有所属,
没有具体归属, 
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
李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已经归附大唐, 
今此人众土地,
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 
魏公所有也。
是属魏公所有, 
吾若上表献之,
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 
即是利主之败,
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 
自为己功,
自己为自己邀功, 
以邀富贵,
用来求取富贵, 
吾所耻也。
是我认为耻辱的。 
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
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 
总启魏公,
全部报告魏公, 
听公自献,
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 
此则魏公之功也”乃遣使启密。
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于是派使者报告李密。 
使人初至,
使者初到朝廷, 
高祖闻其无表,
高祖听说李勣没有奏表, 
惟有启与密,
只有信给李密, 
甚怪之。
非常奇怪。 
使者以勣意闻奏,
使者把李勣的本意上奏给高祖, 
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
高祖非常高兴地说“: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 
实纯臣也”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
确实是一个纯厚的臣子。”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 
寻加右武候大将军,
不久加授右武侯大将军, 
改封曹国公,
改封曹国公, 
赐姓李氏,
赐姓李氏, 
赐良田五十顷,
赐良田五十顷, 
甲第一区。
上等宅第一所。 
封其父盖为济阴王,
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 
盖固辞王爵,
李盖坚决辞去王爵, 
乃封舒国公,
于是改封为舒国公, 
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
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 
令勣总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
命令李勣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 
及李密反叛伏诛,
等到李密反叛朝廷被杀, 
高祖以勣旧经事密,
高祖因为李勣过去曾经侍奉李密, 
遣使报其反状。
派遣使者告诉李勣李密反叛朝廷的情况。 
勣表请收葬,
李勣上表请求收葬李密, 
诏许之。
高祖下诏许可他的请求。 
勣服衰绖,
李勣披麻带孝, 
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
和李密原来的僚属将士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 
坟高七仞,
坟高五丈, 
释服而散,
丧期过了才散去, 
朝野义之。
朝廷民间都认为李勣有义气。 不久, 
而窦建德擒化及于魏县,
窦建德在魏县捉住了宇文化及, 
复进军攻勣,
又进军攻打李勣, 
力屈降之。
李勣力竭投降了窦建德。 
建德收其父,
建德逮捕了他的父亲, 
从军为质,
放在军中当作人质, 
令勣复守黎阳。
命令李勣还是镇守黎阳。 
三年,
武德三年(620), 
自拔归京师。
李勣自己抽身回到京师。 
四年,
武德四年(621), 
从太宗伐王世充于东都,
跟从太宗在东都讨伐王世充, 
累战大捷。
屡次交战都获大胜。 
又东略地至武牢,
又向东夺取土地到虎牢关, 
伪郑州司兵沈悦请翻武牢,
伪郑州司兵沈悦请求献出虎牢关反正, 
勣夜潜兵应接,
李勣夜间埋伏军队接应, 
克之。
占领了虎牢关, 
擒其伪刺史荆王行本。
抓获了伪郑州刺史荆王王行本。 
又从太宗平窦建德,
又跟从太宗平定窦建德, 
降王世充,
降伏王世充, 
振旅而还。
整顿军队回朝。 
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 
太宗为上将,
太宗为上将, 
勣为下将,
李勣为下将, 
与太宗俱服金甲,乘戎辂,
李勣和太宗一起穿着金甲, 
告捷于太庙。
乘着兵车到太庙去报捷。 
其父自洺州与裴矩入朝,
李勣的父亲从铭州和裴矩一起入朝, 
高祖见之大喜,
高祖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 
复其官爵。
恢复了李盖的官职爵位。 
勣又从太宗破刘黑闼、徐圆朗,
李勣又跟从太宗打败刘黑闼、徐圆朗, 
累迁左监门大将军。
连续升迁为左监门大将军。 
圆朗重据兖州反,
圆朗又占据兖州造反, 
授勣河南大总管以讨之,
朝廷封授李勣为河南大总管去讨伐圆朗, 
寻获圆朗,
不久抓获圆朗, 
斩首以献,
斩下他的首级献给朝廷, 
兖州平。
兖州就平定了。  
七年,
武德七年(624), 
诏与赵郡王孝恭讨辅公祏,
高祖下诏命李勣与赵郡王李孝恭一起讨伐辅公礻石, 
孝恭领舟师巡江而下,
孝恭率领水师沿长江而下, 
勣领步卒一万渡淮,
李勣率领步兵一万渡过淮水, 
拔其寿阳,
攻取了辅公礻石占据的寿阳, 
至硖石。
到了峡石。 
公祏之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于梁山,
公礻石的将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驻在梁山, 
又遣其大将冯惠亮帅水军十万,
又派他的大将冯惠亮统帅水师十万。 
锁连大舰以断江路,
用锁链连接大战船,用来阻断长江的航路, 
仍于江西结垒,
还在长江西岸构筑堡垒, 
分守水陆,
分守水陆两路, 
以御王师。
以此抵御官军。 
勣攻其垒,
李勣攻击筑在长江西岸的堡垒, 
寻克之。
不久就攻下了它, 
惠亮单舼而遁。
惠亮单独乘小船而逃。 
勣乘胜逼正通,
李勣乘胜追逼, 
大溃,
正通的军队败散瓦解, 
以十馀骑奔于丹阳。
正通带着十多名骑兵奔逃到丹阳。 
公祐弃城夜遁,
公礻石弃城夜逃, 
勣纵骑追斩之于武康,
李勣纵马追击,在武康杀了他, 
江南悉定。
江南都平定了。  
八年,
武德八年(625), 
突厥寇并州,
突厥侵犯并州, 
命勣为行军总管,
朝廷命李勣为行军总管, 
击之于太谷,
在太谷攻击突厥, 
走之。
驱走了敌人。 
太宗即位,
太宗即位, 
拜并州都督,
拜李勣为并州都督, 
赐实封九百户。
赐封邑九百户。 
贞观三年,
贞观三年(629), 
为通漠道行军总管。
任通汉道行军总管, 
至云中,
到云中, 
与突厥颉利可汗兵会,
与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相遇, 
大战于白道。
在白道大战。 
突厥败,
突厥战败, 
屯营于碛口,
在沙漠的入口处扎营, 
遣使请和。
派使者请求讲和。 
诏鸿胪卿唐俭往赦之。
朝廷下诏命鸿胪卿唐俭前去赦免突厥。 
勣时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军会,
李勣当时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的军队会合, 
相与议曰“颉利虽败,
他与李靖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 
人众尚多,
人马还多, 
若走渡碛,
如果走过沙漠, 
保于九姓,
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 
道遥阻深,
道路遥远险阻, 
追则难及。
就很难追上他们了。 
今诏使唐俭至彼,
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 
其必弛备,
突厥必定放松戒备, 
我等随后袭之,
我们随后去袭击, 
此不战而平贼矣”靖扼腕喜曰“公之此言,
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握着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 
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于是定计。
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于是一起定下计谋。 
靖将兵逼夜而发,
李靖率兵连夜出发, 
勣勒兵继进。
李勣带兵续后前进。 
靖军既至,
李靖的军队到了碛口, 
贼营大溃,
贼寇溃散奔逃, 
颉利与万馀人欲走渡碛。
颉利与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 
勣屯军于碛口,
李勣在沙漠路口驻兵, 
颉利至,
颉利逃到那里, 
不得渡碛,
无法越过沙漠, 
其大酋长率其部落并降于勣,
他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勣, 
虏五万馀口而还。
李勣俘虏五万多人而归。  
时高宗为晋王,
当时高宗为晋王, 
遥领并州大都督,
遥领并州大都督, 
授勣光禄大夫,
授李勣为光禄大夫, 
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父忧解,
因父丧离职, 
寻起复旧职。
不久又起用恢复旧职。 
十一年,
贞观十一年(637), 
改封英国公,
改封英国公, 
代袭蕲州刺史,
世袭蕲州刺史, 
时并不就国,
当时世袭刺史都不到州郡就任, 
复以本官遥领太子左卫率。
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 
勣在并州凡十六年,
李勣在并州共十六年, 
令行禁止,
令行禁止, 
号为称职。
被称为称职。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
太宗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的人才, 
安抚边境,
安抚边境, 
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
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 
情识之惑,
对世情认识的糊涂, 
一至于此。
一直到这个样子。 
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
朕现在委任李勣在并州, 
遂使突厥畏威遁走,
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 
塞垣安静,
边塞安静, 
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十五年,
贞观十五年(641), 
征拜兵部尚书,
李勣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 
未赴京,
还没有启程赴京, 
会薛延陀遣其子大度设帅骑八万南侵李思摩部落。
正遇上薛延陀派他的儿子大度设率骑兵八万南侵李思摩部落。 
命勣为朔州行军总管,
朝廷命李勣为朔州行军总管, 
率轻骑三千追及延陀于青山,
率轻骑三千在青山追上薛延陀的骑兵, 
击大破之,
进击并大破敌军, 
斩其名王一人,
杀死敌军名王一人, 
俘获首领,
俘获敌军首领, 
虏五万馀计,
俘虏敌军五万多, 
以功封一子为县公。
因为立功封李勣的一个儿子为县公。 
勣时遇暴疾,
李勣当时得了急病, 
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
验方说胡须烧的灰可以治疗这个病, 
太宗乃自翦须,
太宗就自己剪下胡须, 
为其和药。
为他和药。 
勣顿首见血,
李勣叩头见血, 
泣以恳谢,
哭泣着诚恳地感谢太宗, 
帝曰“吾为社稷计耳,
皇帝说:“我是为国家考虑, 
不烦深谢”十七年,
不必麻烦你深切地感谢。” 贞观十七年(643), 
高宗为皇太子,
高宗做皇太子, 
转勣太子詹事兼左卫率,
改封李勣当太子詹事兼左卫率, 
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太宗谓曰“我儿新登储贰,
太宗对他说:“我的儿子刚当上太子, 
卿旧长史,
卿原来是他的长史, 
今以宫事相委,
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给卿, 
故有此授。
所以有这样的任命。 
虽屈阶资,
虽然委屈了卿的阶位、资历, 
可勿怪也”太宗又尝闲宴,
可不要见怪啊。”太宗又曾经在闲暇中设宴, 
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
望着宴上的李勣说:“我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 
思之无越卿者。
想来想去没有比卿更适合的人。 
公往不遗于李密,
你过去不遗弃李密, 
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
现在难道会有负于朕吗?”李勣拭泪致辞, 
因噬指流血。
因此咬破手指流出血来, 
俄而沉醉,
一会儿沉醉不醒, 
乃解御服覆之,
太宗就脱下自己的御服给他盖上, 
其见委信如此。
李勣受太宗委托,被信赖就像这样。  
十八年,
贞观十八年(644), 
太宗将亲征高丽,
太宗准备亲自征伐高丽, 
授勣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
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 
又从太宗摧殄驻跸阵,
又跟从太宗摧毁了驻跸山下的敌阵。因为立功, 
以功封一子为郡公。
封李勣的一个儿子为郡公。 
二十年,
贞观二十年(646), 
延陀部落扰乱,
薛延陀的部落发生内乱, 
诏勣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
朝廷下诏命李勣率二百名骑兵乘便发动突厥的军队前去讨伐。 
至乌德鞬山,
到乌德革建山, 
大战破之。
大战敌军,打败了他们。 
其大首领梯真达于率众来防,
薛延陀的大首领梯真达官率部下投降, 
其可汗咄摩支南窜于荒谷,
薛延陀的可汗咄摩支往南逃窜到荒谷, 
遣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部领,
朝廷派遣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他的部属, 
送于京师,
送到京师, 
碛北悉定。
于是漠北全都平定了。  
二十二年,
贞观二十二年(648), 
转太常卿,
李勣转任太常卿, 
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仍然同中书门下三品。 
旬日,
过了十天, 
复除太子詹事。
又拜太子詹事。 
二十三年,
贞观二十三年(649), 
太宗寝疾,
太宗卧病, 
谓高宗曰“汝于李勣无恩,
对高宗说:“你对李勣没有什么恩惠, 
我今将责出之。
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 
我死后,
我死后, 
汝当授以仆射,
你应当授给他仆射的官职, 
即荷汝恩,
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 
必致其死力”乃出为叠州都督。
必定为你尽死力。”于是派李勣出任叠州都督。 
高宗即位,
高宗即位, 
其月,
当月, 
召拜洛州刺史,
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 
寻加开府仪同三司,
接着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令同中书门下,
命他任同中书门下, 
参掌机密。
参与执掌机要事务。 
是岁,
这一年, 
册拜尚书左仆射。
又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永徽元年,
永徽元年(650), 
抗表求解仆射,
李勣上表请求免除自己仆射的职务, 
仍令以开府仪同三司依旧知政事。
高宗还是命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职务依旧执掌政事。 
四年,
永徽四年(653), 
册拜司空。
册拜为司空。 
初,
当初, 
贞观中,
贞观年间, 
太宗以勋庸特著,
太宗因为他功勋卓著, 
尝图其形于凌烟阁,
曾在凌烟阁上为他画像, 
至是,
到这个时候, 
帝又命写形焉,
皇帝又命令为他画像, 
仍亲为之序。
还亲自为画像作序。 
显庆三年,
显庆三年(658), 
从幸东都,
跟从皇帝到东都, 
在路遇疾,
在路上得病, 
帝亲临问。
皇帝亲自慰问。 
麟德初,
麟德初年(664), 
东封泰山,
东封泰山, 
诏勣为封禅大使,
皇帝诏封李勣为封禅大使, 
乃从驾。
于是随从皇帝东去。 
次滑州,
途中在滑州住宿, 
其姊早寡,
李勣的姐姐很早守寡, 
居勣旧闾,
住在李勣的旧宅, 
皇后亲自临问,
皇后亲临她的住所慰问, 
赐以衣服,
赐给她衣服, 
仍封为东平郡君。
还封她为东平郡君。 
又坠马伤足,
李勣又坠马伤脚, 
上亲降问,
皇上亲自下问, 
以所乘赐之。
把自己乘坐的马赐给他。 
 
乾封元年,
乾封元年(666), 
高丽莫离支男产为其弟男建所逐,
高丽莫离支男生被他的弟弟男建驱逐, 
保于国内城,
在国内城固守, 
遣子献城诣阙乞师。
派儿子献城入宫求请救兵。 
总章元年,
总章元年(668), 
命勣为辽东道行军总管,
皇帝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总管, 
率兵二万略地至鸭绿水。
率兵二万掠取土地到了鸭绿江。 
贼遣其弟来拒战,
男建派他的弟弟来抵抗, 
勣纵兵击败之,
李勣发兵打败了他。 
追奔二百里,
追赶敌军跑了二百里, 
至于平壤城。
到达平壤城。 
男建闭门不敢出,
男建关闭城门不敢出战, 
贼中诸城骇惧,
敌军所有的城堡都惊骇不安, 
多拔人众遁走,
很多人离城逃走, 
降款者相继。
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 
勣又引兵围平壤,
李勣又带兵包围平壤, 
辽东道副大总管刘仁轨、郝处俊、将军薛仁贵并会于平壤,
辽东道副大总管刘仁轨、郝处俊,将军薛仁贵都在平壤会合, 
犄角围之。
分路夹击平壤, 
经月馀,
经过一个多月, 
克其城,
攻克了平壤, 
虏其王高藏及男建、男产,
俘虏高丽王高藏及男建、男产, 
裂其诸城,
分割高丽所有的城, 
并为州县,
都立为唐的州县, 
振旅而旋。
整顿军队凯旋。 
令勣便道以高藏及男建献于昭陵,
皇上命令李勣顺路把高藏和男建献给昭陵, 
礼毕,
献俘的礼仪结束后, 
备军容入京城,
整顿军容后进入京城, 
献太庙。
到太庙献俘。  
二年,
总章二年(669), 
加太子太师,
李勣被加封太子太师, 
增食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
增赐封邑连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户。 
其年寝疾,
这一年,李勣卧病, 
诏以勣为司卫正卿,
皇帝诏封李勣的弟弟晋州刺史李弼为司卫正卿, 
使得视疾。
让他能够在京城照看哥哥的病。 
寻薨,
不久李勣去世, 
年七十六。
享年七十六岁。 
帝为之举哀,
皇帝为他举办丧事, 
辍朝七日,
停止上朝七天, 
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谥曰贞武,
赐谥号叫贞武, 
给东园秘器,
赐给棺木, 
陪葬昭陵。
让他陪葬在昭陵, 
令司平太常伯杨昉摄同文正卿监护。
命司平太常伯杨日方摄同文正卿监护丧事。 
及葬日,
到了下葬的那天, 
帝幸未央古城,
皇帝到未央古城, 
登楼临送,
登楼为他送葬, 
望柳车恸哭,
望着灵车痛哭, 
并为设祭。
并为他安置祭奠。 
皇太子亦从驾临送,
皇太子也跟着皇帝给李勣送葬, 
哀恸悲感左右。
悲痛到极点,使左右的人都受到感动。 
诏百官送至故城西北,
皇帝命令百官送到旧城西北, 
所筑坟一准卫、霍故事,
所筑的坟都依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 
象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
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革建山, 
以旌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用来表彰他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光宅元年,
光宅元年(684), 
诏勣配享高宗庙庭。
皇帝下诏让李勣在高宗庙陪从受祭。 
 
勣前后战胜所得金帛,
李勣前后战胜所得到的黄金、丝帛, 
皆散之于将士。
都分发给将士。 
初得黎阳仓,
刚到黎阳仓时, 
就仓者数十万人。
去领粮的人有数十万人。 
魏徵、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皆游其所,
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都到黎阳仓做客, 
一见于众人中,
他们一出现在众人之中, 
即加礼敬,
李勣就恭敬地以礼相待, 
引之卧内,
把他们引到卧室里, 
谈谑忘倦。
谈笑而忘记了疲倦, 
及平武牢,
到平定虎牢关, 
获伪郑州长史戴胄,
抓获伪郑州长史戴胄, 
知其行能,
知道了他的品行、才能, 
寻释于竟,
很快就释放了, 
推荐咸至显达,
这些人一一受到李勣的推荐,都做到了显贵的高官, 
当时称其有知人之鉴。
当时人们称李勣有知人之明。 
又,初平王世充,
又刚平定王世充, 
获其故人单雄信,
俘获李勣过去的相知单雄信, 
依例处死,
依例叛处死刑, 
勣表称其武艺绝伦,
李勣上表称赞单雄信武艺绝伦, 
若收之于合死之中,
如果从处死的人中收留他, 
必大感恩,
一定会感恩戴德, 
堪为国家尽命,
能为国家效命, 
请以官爵赎之。
请求用自己的官爵赎雄信的死罪, 
高祖不许,
高祖不准许。 
临将就戮,
临到就要受刑的时候, 
勣对之号恸,
李勣对着雄信号啕痛哭, 
割股肉以啖之,
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雄信吃,说: 
曰“生死永诀,
“生死永别, 
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
这肉和你一起入土吧。”于是收养了雄信的儿子。 
每行军用师,
李勣每次指挥行军作战, 
颇任筹算,
很能筹划, 
临敌应变,
临敌应变, 
动合事机。
行动都合乎机宜。 
与人图计,
与人一起谋划计策, 
识其臧否,
能辨别它的好坏, 
闻其片善,
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 
扼腕而从。
就握住手腕高兴地听从, 
事捷之日,
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 
多推功于下,
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 
以是人皆为用,
因此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所向多克捷。
指挥军队所到的地方,多能破敌取胜。 
洎勣之死,
到李勣去世, 
闻者莫不凄怆。
听到消息的人没有不悲痛伤感的。  
与弟弼特存友爱,
李勣与弟弟李弼特别友爱, 
闺门之内,
家门以内, 
肃若严君。
李勣严肃得像父亲一样。 
自遇疾,
自从得病, 
高宗及皇太子送药,
高宗和皇太子送药, 
即取服之。
就拿来服用; 
家中召医巫,
家里请医生、巫师, 
皆不许入门。
他都不许进门。 
子弟固以药进,
他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 
勣谓曰“我山东一田夫耳,
李勣对他们说:“我只不过是山东的一个田夫, 
攀附明主,
攀附英明的君主, 
滥居富贵,
过度占取富贵, 
位极三台,
地位达到了三公的顶点, 
年将八十,
年纪将近八十, 
岂非命乎。
这难道不是命吗? 
修短必是有期,
寿命的长短必定是有期限的, 
宁容浪就医人求活”竟拒而不进。
怎么能随便就医求活命呢?”竟然拒不服药。有天, 
忽谓弼曰“我似得小差,
李勣忽然对李弼说:“我的病好像稍微好些了, 
可置酒以申宴乐”于是堂上奏女妓,
可设酒宴来娱乐一下。”于是堂上女乐工奏乐, 
檐下列子孙。
檐下罗列子孙。 
宴罢,
酒宴结束, 
谓弼曰“我自量必死,
李勣对李弼说:“我自己估量一定是要死的, 
欲与汝一别耳。
想与你诀别罢了。 
恐汝悲哭,
恐怕你悲伤哭泣, 
诳言似差,
骗你说病好像好些了, 
可未须啼泣,
你不要哭, 
听我约束。
听我立规矩。 
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
我看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辛苦苦建成家业立起门户, 
亦望垂裕后昆,
也希望把家业传给后辈子孙, 
并遭痴儿破家荡尽。
结果都被愚蠢的儿子败家荡尽。 
我有如许豚犬,
我有这些犬子, 
将以付汝,
要托付给你, 
汝可防察,
你可要加意防察, 
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
有操行不轨、交结邪恶的, 
急即打杀,
立即打死, 
然后奏知。
然后告诉我。 
又见人多埋金玉,
又见人死后多埋藏黄金、宝玉, 
亦不须尔。
也不必这样。 
惟以布装露车,
只用麻布覆盖的车, 
载我棺柩,
载我的棺木, 
棺中敛以常服,
棺中装殓用平常穿的衣服, 
惟加朝服一副,
只加朝服一套, 
死倘有知,
死后如果有知觉, 
望著此奉见先帝。
希望穿上它拜见先帝。 
明器惟作马五六匹,
随葬的器物只做马五六匹, 
下帐用幔布为顶,
地宫里的帷帐用黑布做顶, 
白纱为裙,
四周围白纱, 
其中著十个木人,
帐里放十个木偶, 
示依古礼刍灵之义,
表示依照古礼用草人草马殉葬的意思, 
此外一物不用。
此外一物不用。 
姬媪已下,
姬妾以下, 
有儿女而愿住自养者,听之。
有子女愿意留下自己养育的听任自便, 
馀并放出。
其余的全都放她们离开。 
事毕,
丧事办完, 
汝即移入我堂,
你就搬进我家居住, 
抚恤小弱。
抚恤小儿弱女。 
违我言者,
违背我的话的, 
同于戮尸”此后略不复语,
就如同刺杀我的尸体。”说完后什么话也不再说了, 
弼等遵行遗言。
李弼等遵行他的遗言。 
 
勣少弟感,
李勣最小的弟弟李感, 
幼有志操。
自幼就有操守、志向。 
李密之败也,
李密战败的时候, 
陷于王世充,
被王世充抓获, 
世充逼令以书召勣,
王世充逼迫他写信要李勣投降自己, 
感曰“家兄立身,
李感说“:我哥哥立身做事, 
不亏名节,
不损害自己的名誉、节操, 
今已事主,
他现在已经侍奉了君主, 
君臣分定,
君臣的名分已经定了, 
决不以感造次改图”卒不肯。
决不会因为我的缘故随便改变计划。”终不肯写信, 
世充怒,
王世充发怒, 
遂害焉,
就杀害了李感, 
时年十五。勣长子震,显庆初官至桂州刺史,
死的时候才十五岁。 
先勣卒。
 
 
勣孙敬业。
李勣的长子李震,显庆初年官做到梓州刺史,比李勣先去世。 李勣的孙子李敬业。 
高宗崩,
高宗去世后, 
则天太后临朝,
武则天太后临朝听政, 
既而废帝为庐陵王,
不久废唐中宗为庐陵王, 
立相王为皇帝,
立相王李旦为睿宗皇帝, 
而政由天后,
而朝政由武则天裁决, 
诸武皆当权任,
武氏家族各人都当权受任用, 
人情愤怨。
人们心怀愤怨。 
时给事中唐之奇贬授括苍令,
当时给事中唐之奇贬为括苍令, 
长安主簿骆宾王贬授临海丞,
长安主簿骆宾王贬为临海县丞, 
詹事司直杜求仁黝县丞,
詹事司直杜求仁为黝县县丞, 
敬业坐事左授柳州司马,
李敬业因事降为柳州司马, 
其弟盩啡令敬猷亦坐累左迁,
他的弟弟周至令李敬猷也因为他的连累被降职, 
俱在扬州。
都在扬州。 
敬业用前盩啡尉魏思温谋,
李敬业采用前周至尉魏思温的计谋, 
据扬州。
占据扬州。 
嗣圣元年七月,
嗣圣元年(684)七月, 
敬业遣其党监察御史薛璋先求使江都,
李敬业派他的同党监察御史薛璋先请求出使江都, 
又令雍州人韦超诣璋告变,
又命令雍州人韦超到薛璋那里去告发兵变, 
云“扬州长史陈敬之与唐之奇谋逆”,
说“扬州长史陈敬之与唐之奇谋反”, 
璋乃收敬之系狱。
于是薛璋把陈敬之抓进监狱。 
居数日,
过了几天, 
敬业矫制杀敬之,
李敬业假传皇帝的命令杀陈敬之, 
自称扬州司马,
自称是扬州司马, 
诈言“高州首领冯子猷叛逆,
谎说“高州首领冯子猷谋反, 
奉密诏募兵进讨”是日开府库,
奉皇帝密诏招募士兵前去讨伐”。当天打开府库, 
令士曹参军李宗臣解系囚及丁役、工匠,
命令士曹参军李宗臣释放囚犯和丁役、工匠, 
得数百人,
得到数百人, 
皆授之以甲。
都发给铠甲。 
录事参军孙处行拒命,
录事参军孙处行拒不从命, 
敬业斩之以徇。
李敬业杀了他示众。 
遂据扬州,
终于占据扬州, 
鸠聚民众,
纠集民众, 
以匡复庐陵为辞。
以匡复庐陵王中宗皇帝为借口。 
乃开三府:
于是设置三府: 
一曰匡复府,
一个叫作匡复府, 
二曰英公府,
二个叫作英公府, 
三曰扬州大都督府。
三个叫作扬州大都督府。 
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
李敬业自称是匡复府上将, 
领扬州大都督,
担任扬州大都督, 
以杜求仁、唐之奇、骆宾王为府属,
把杜求仁、唐之奇、骆宾王作为各府官属, 
余皆伪署职位。
其余的都非法安置职位。 
旬日之间,
十天之内, 
胜兵有十馀万。
增加兵士有十万多。 
仍移檄诸郡县曰:
他们还传递檄文到各郡县说: 
 

李敬业反武周

伪临朝武氏者,
“非法临朝听政的武则天, 
人非温顺,
为人不温顺, 
地实寒微。
出身实在寒微低贱。 
昔充太宗下陈,
过去充当过太宗的下等宫女, 
尝以更衣入侍。
曾经因为给太宗更衣受到宠幸, 
洎乎晚节,
到了后来, 
秽乱春宫。
在太子宫中淫乱放荡, 
密隐先帝之私,
周密地隐瞒太宗对她的偏爱, 
阴图后庭之嬖。
暗地谋求成为后宫受宠的人。 
入门见嫉,
新入选的嫔妃一进门就遭到她的嫉妒, 
蛾眉不肯让人。
凭着美貌不肯让人; 
掩袖工谗,
暗地里善于说别人的坏话, 
狐媚偏能惑主。
狡猾谄媚偏偏能迷惑君主。 
践元后于翚翟,
登上皇后的位子穿上皇后的礼服, 
陷吾君于聚麀。
引诱我们的君主陷入父子乱伦的境地。 
加以虺蝎为心,
加上她怀着蛇蝎心肠, 
豺狼成性,
豺狼成性, 
近狎邪僻,
亲近奸诈邪恶之徒, 
残害忠良,
残害忠良之士, 
杀姊屠兄,
杀害姐妹兄弟, 
弑君鸩母。
杀害人君毒死母亲。 
人神之所同嫉,
人和神对她的作为同样憎恨, 
天地之所不容。
天和地也不能容忍。 
犹复包藏祸心,
她还又包藏祸心, 
窥窃神器。
窥视着皇帝的宝座。 
君之爱子,
君王心爱的儿子, 
幽之于别宫。
被幽禁在另外的地方; 
贼之宗盟,
武贼宗族中的人, 
委之以重任。
被委派担任重要的职位。 
呜呼。
唉! 
霍子孟之不作,
霍子孟不会起来, 
朱虚侯之已亡。
朱虚侯已经死了。 
燕啄皇孙,
由‘燕啄皇孙’的民谣, 
知汉祚之将尽。
知道汉朝将要灭亡; 
龙漦帝后,
从‘龙嫠帝后’的情况, 
识夏廷之遽衰。
明白夏朝急剧衰落的原因。 
 
敬业皇唐旧臣,
“我李敬业,是大唐旧臣, 
公侯冢胤,
公侯的长子, 
奉先君之成业,
继承先辈的功业, 
荷本朝之旧恩。
蒙受本朝的旧恩。 
宋微子之兴悲,
宋微子产生悲伤的感情, 
良有以也。
确实是有原因的; 
袁君山之流涕,
袁君山流泪悲啼, 
岂徒然哉。
难道是没有缘故的吗? 
是用气愤风云,
因此气愤怨恨像风云一样壮烈, 
志安社稷,
立志安定国家, 
因天下之失望,
趁着天下人对武则天的失望, 
顺宇内之推心。
接受全国人民对我的信任, 
爰举义旗,
于是举起正义的旗帜, 
誓清妖孽。
发誓清除妖孽。 
南连百越,
南连北越, 
北尽三河,
北到三河, 
铁骑成群,
铁骑成群, 
玉舳相接。
战车首尾相接。 
海陵红粟,
海陵的陈粟, 
仓储之积靡穷。
仓库里的存储堆积得无法用尽, 
江浦黄旗,
江边上空黄旗一样的祥云, 
匡复之功何远。
匡复唐朝的功业不久就会成功。 
班声动而北风起,
战马嘶叫北风卷起, 
剑气冲而南斗平。
剑气冲天把南斗六星扫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
吞声悲咽就使山岳崩塌, 
叱咤则风云变色。
怒吼高呼可让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
用这种力量制服敌人, 
何敌不摧。
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摧毁? 
以此图功,
用这种力量谋求功业, 
何功不克。
什么样的功业不能成就? 
 
公等或家传汉爵,
“你们有的有世袭的爵位, 
或地协周亲,
有的处在与王室至亲的地位, 
或膺重寄于爪牙,
有的是领受先帝重托的将领, 
或受顾命于宣室。
有的是接受先帝遗命的重臣。 
言犹在耳,
先帝的话好像还在耳边响着, 
忠岂忘心。
心里难道就忘了对大唐的忠诚? 
一抔之土未干,
高宗乾陵一扌不黄土还没有干, 
六尺之孤何托。
他六尺高的孤儿在哪里呢? 
倘能转祸为福,
倘若你们能转祸为福, 
送往事居,
送别死者为幼君效劳, 
共立勤王之师,
一起共建救援国君的功勋, 
无废旧君之命,
不废弃高宗的遗命, 
凡诸爵赏,
凡是封爵赏赐的事, 
同裂山河。
我们可一同指着山河起誓。如果谁留恋处于困境的孤城,在歧路上徘徊不定,看不清预先出现的征兆,就会因迟到而被杀头。 
请看今日之域中,
请看今天的国家, 
竟是谁家之天下。
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则天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将兵三十万讨之,
武则天命令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带兵三十万讨伐李敬业, 
追削敬业祖、父官爵,
追削革除敬业祖父、父亲的官爵, 
剖坟斫棺,
破开他家的坟墓砍击死者的棺木, 
复本姓徐氏。
责令恢复原来的姓氏重新姓徐。  
初,
起初, 
敬业兵集,
敬业聚集兵力, 
图其所向,
策划向哪里进攻, 
薛璋曰“金陵王气犹在,
薛璋说:“金陵那个地方的帝王之气还在, 
大江设险,
长江地势险要, 
可以自固。
可以凭借这坚守, 
且取常、润等州,
再夺取常、润等州, 
以为霸基,
作为称霸的基础, 
然后治兵北渡”魏思温曰“兵贵神速,
然后整顿军队北渡淮河。”魏思温说“:兵贵神速, 
但宜早渡淮而北,
只宜早渡淮河而北上, 
招合山东豪杰,
招募聚合山东豪杰, 
乘其未集,
乘那里没有安定, 
直取东都,
直取东都洛阳, 
据关决战,
占据关口与敌军作战, 
此上策也”敬业不从。
这是上策。”敬业不听从。 
十月,
十月, 
率众渡江,
率领众兵渡过了长江, 
攻拔润州,
攻取润州, 
杀刺史李思文。
杀死刺史李思文。 
先是,
在这以前, 
太子贤为天后所废,
太子贤被武则天废黜, 
死于巴州,
死在巴州, 
敬业乃求状貌似贤者,
于是敬业寻找身材相貌像太子贤的, 
置于城中,
安置在城里, 
奉之为主,
尊奉他为君主, 
云贤本不死。
说太子贤原来没有死。 
孝逸军渡淮,
孝逸的军队渡过淮河, 
至楚州,
到达楚州, 
敬业之众狼狈还江都,
敬业的队伍狼狈逃回江都扬州, 
屯兵高邮以拒之。
驻兵高邮抵抗孝逸。 
频战大败,
多次交战被打得大败, 
孝逸乘胜追蹑。
孝逸乘胜追踪。 
敬业奔至扬州,
敬业赶到扬州, 
与唐之奇、杜求仁等乘小舸,
与唐之奇、杜求仁等乘大船, 
将入海投高丽。
准备入海投奔高丽。 
追兵及,
追兵赶到, 
皆捕获之。
把他们全都抓获。 
初,
当初, 
敬业传檄至京师,
敬业传递檄文到京师, 
则天读之微哂,
武则天读着檄文微笑, 
至“一抔之土未干”,
到“一扌不之土未干”,马上问侍臣说: 
遽问侍臣曰“此语谁为之”或对曰“骆宾王之辞也”则天曰“宰相之过,
“这句话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骆宾王的句子。”武则天说:“这是宰相的过失, 
安失此人”中宗返正,
怎么失去了这个人才?” 中宗复位, 
诏曰“故司空勣,
下诏说:“死去的司空李勣, 
往因敬业,
过去因为敬业的缘故, 
毁废坟茔。
捣毁坟墓。 
朕追想元勋,
朕追想先朝元勋, 
永怀佐命。
永远怀念他辅佐朝廷的忠诚。 
昔窦宪干纪,
过去窦宪犯法, 
无累安丰之祠。
没有连累安丰的祠堂, 
霍禹乱常,
霍禹破坏伦常, 
犹全博陆之祀。
还保全了博陆的祀庙。 
罪不相及,
罪过不相牵连, 
国之通典。
是国家通行的法律。 
宜特垂恩礼,
应当特别施给恩惠礼遇, 
令所司速为起坟,
命令掌管这事的迅速为李勣修造坟墓, 
所有官爵,
他所有的官职爵位, 
并宜追复”勣诸子孙坐敬业诛杀,
都应当恢复。”李勣所有的子孙因敬业的罪遭到诛杀, 
靡有遗胤,
没有留下后代, 
偶脱祸者,
侥幸逃脱灾祸的, 
皆窜迹胡越。
都窜逃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贞元十七年,
贞元十七年(801), 
吐蕃陷麟州,
吐蕃攻陷麟州, 
驱掠民畜而去。
驱逐掠取百姓牲畜离去。 
至盐州西横槽烽,
到盐州西面的横槽峰, 
蕃将号徐舍人者,
蕃将中有个叫徐舍人的, 
环集汉俘于呼延州,谓僧延素曰“师勿甚惧,予本汉五代孙也。
把汉俘聚集在呼延州, 
属武太后斫丧王室,吾祖建义不果,子孙流落绝域,
对僧人延素说: 
今三代矣。虽代居职任,掌握兵要,
“师父不要过于害怕, 
然思本之心,
我本来是汉人, 
无忘于国。但族属已多,无由自拔耳。
是司空、英国公的第五代孙, 
此地蕃汉交境,放师还乡”数千百人,解缚而遣之。
时值武太后摧残王室, 
史臣曰:
我祖上建立正义却得不到善果, 
近代称为名将者,
子孙流落在边远的地域, 
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英公振彭、黥之迹,
至今已经三代了。 
自拔草莽,常能以义藩身,与物无忤,
虽然世代做官, 
遂得功名始终。贤哉,垂命之诫。
掌握兵权, 
敬业不蹈贻谋,至于覆族,悲夫。
然而思念本原的心, 
卫公将家子,绰有渭阳之风。临戎出师,
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 
凛然威断。位重能避,功成益谦。
但族属已经多了, 
铭之鼎钟,何惭耿、邓。美哉。
没有缘由自己脱身。 
赞曰:功以懋赏,
这里是蕃汉交界的地方, 
震主则危。辞禄避位,除猜破疑。
可以放师父回乡。” 
功定华夷,志怀忠义。白首平戎,
松绑遣散了他们数千百人。 
贤哉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