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读典籍

帝纪

卷一·帝纪第一

记述司马懿生平事迹,展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权谋,奠定晋朝基业

司马懿诸葛亮曹魏权变孟达襄平之战高平陵之变三国鼎立军事谋略政治斗争

卷二·帝纪第二

记载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通过权谋巩固权力,平定叛乱,最终奠定晋朝基业的过程。

景帝文帝司马师司马昭曹爽诸葛恪毌丘俭文钦废立淮南三叛弑君晋公九锡伐蜀钟会邓艾贾充司马炎魏室权谋

卷三·帝纪第三

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受禅称帝、推行新政、统一三国及晚年政事变迁

武帝晋国受禅泰始太康伐吴宽刑宥罪五等封爵祥瑞

卷四·帝纪第四

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贾后乱政引发八王之乱,期间权臣更迭兵祸不断,天灾频发民不聊生,终致西晋衰亡。

晋惠帝贾后八王之乱杨骏永平永熙金墉城张方李雄地震饥荒兵变改元废太子司马伦篡位何不食肉糜

卷五·帝纪第五

记载西晋末代二帝孝怀帝与孝愍帝在永嘉之乱中的继位、抗争及被俘过程,反映西晋王朝崩溃的惨烈景象。

孝怀帝孝愍帝永嘉之乱石勒刘聪洛阳陷落平阳长安东海王越西晋灭亡

卷六·帝纪第六

记载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巩固政权的过程,展现晋室南渡后政治军事格局及重要人物事迹。

元帝明帝晋室建邺江东王导王敦中兴永嘉之乱符瑞

卷七·帝纪第七

记载东晋成帝司马衍与康帝司马岳两朝政事,包含苏峻叛乱、外族入侵及权臣辅政等重大事件。

成帝康帝苏峻之乱王导庾亮陶侃石勒咸和咸康建元

卷八·帝纪第八

记载东晋穆帝、哀帝、海西公三朝政事,详述皇位更迭、桓温专权、北伐战役、地方叛乱及天象异变,展现晋室中衰之象。

穆帝哀帝海西公桓温慕容皝张重华地震叛乱北伐废立石季龙凉州益州传国玺庾冰褚裒司马勋卢悚寿春李势

卷九·帝纪第九

记载东晋简文帝与孝武帝两朝政事,重点描述桓温专权、皇权更迭、淝水之战等重大事件,展现晋室衰微之象。

简文帝孝武帝桓温谢安晋祚篡位太庙荧惑淝水之战政治斗争权臣皇权谶语灾异北伐内乱外患东晋禅让天命

卷十·帝纪第十

东晋安帝、恭帝时期权臣桓玄篡位与刘裕平叛,终致晋室禅让于宋的政权更迭过程。

安帝恭帝桓玄刘裕篡位叛乱孙恩会稽王道子隆安元兴义熙禅位司马德宗司马德文晋朝灭亡

卷十一·志第一

系统论述古代天文理论体系,包括天体学说、观测仪器、星官分野及历法体系。

天体仪象天文经星二十八舍天汉起没十二次度数州郡躔次浑天盖天宣夜

卷十二·志第二

本文详述天文星象及其占验,涵盖七曜、杂星气、瑞星妖星等分类,结合史传事实验证天变与人间政事的关联。

七曜瑞星妖星客星流星云气十煇杂气史传事验天变日蚀月变五星聚舍

卷十三·志第三

通过天文异象记载,揭示魏晋南北朝时期天象与人间战乱、政权更迭的关联,反映天人感应思想。

天文异象月五星犯列舍妖星客星星流陨云气占卜兵丧政权更迭天人感应魏晋南北朝

卷十四·志第四

本文系统记载了从上古到晋代的地理区划演变,详述各州郡的沿革变迁及重要历史事件。

司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并州雍州凉州秦州梁州益州宁州行政区划黄帝汉武帝晋武帝五服制度郡县制九州

卷十五·志第五

详述晋代青、徐、荆、扬、交、广六州地理沿革,包含郡县设置、户数统计及历史变迁。

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郡县户数地理沿革行政区划慕容德刘裕侨置郡县

卷十六·志第六

记载古代律历制度演变,详述音律度量衡发展及历代考证,包含候气法、笛律制作等核心内容。

律历黄钟荀勖杜夔京房候气法度量衡十二律五音六律

卷十七·志第七

记述汉魏时期历法演变,重点分析《乾象历》与《黄初历》的推步之争,展现古代天文历法发展脉络。

律历乾象历黄初历景初历四分历三统历刘洪韩翊杨伟董巴徐岳会通纪法周天日法朔望五行日蚀月行五星

卷十八·志第八

论述历代历法演变与制定,杨伟奏议《景初历》,杜预评《春秋》历法,涉及天文计算与历法验证。

律历太初历景初历四分历杨伟杜预姜岌交会斗分冬至闰月五星日蚀月蚀历法

卷十九·志第九

记述晋代礼制演变,涵盖祭祀、宗庙、丧服等礼仪制度,反映礼仪与政治的关系。

礼制祭祀宗庙郊祀丧服晋朝明堂社稷耕藉五祀

卷二十·志第十

本文详述晋代丧礼制度的演变,涉及天子至庶人的凶礼规范,历代礼制争议及具体案例裁决。

五礼凶礼三年之丧晋代丧制汉魏制度礼制变革谥号服制祔葬追服

卷二十一·志第十一

记述汉至晋代五礼制度演变,详述宾礼、嘉礼等仪制,探讨封禅争议及婚礼、冠礼等礼仪变革。

五礼宾礼元会仪封禅巡狩纳徵冠礼婚礼白兽樽蒋济卫瓘卞壸挚虞王彪之晋武帝魏明帝叔孙通汉仪嘉礼军礼

卷二十二·志第十二

本文系统论述古代礼乐制度起源演变,详述晋代乐制改革及雅乐体系构建。

礼乐五声八音律吕雅乐乐章祭祀晋朝荀勖张华杜夔巴渝舞正德舞大豫舞宗庙

卷二十三·志第十三

记述晋代雅乐兴衰历程,详载乐制演变及各时期乐曲改编,展现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变革。

雅乐永嘉之乱谢尚曹毗鼓吹曲鼙舞拂舞金石宗庙歌诗乐制

卷二十四·志第十四

本文系统记述从上古到晋代的官职制度演变,重点详述晋代中央与地方官职体系及品秩待遇。

职官三公丞相太尉晋制九卿都督尚书刺史校尉

卷二十五·志第十五

记述晋代舆服制度,详述车马、冠冕、服饰的形制与礼仪,兼及历代制度演变。

舆服五路天子车制冠冕卤簿晋朝秦制汉制礼仪服饰司南车金根车耕根车属车绶带樊哙冠獬豸冠刘裕顾和

卷二十六·志第十六

本文记述从先秦至晋代的经济制度演变,重点分析土地政策、货币改革、赋税制度及应对灾荒的经济措施。

食货屯田五铢钱赋税经济制度灾荒货币改革农政盐铁户调

卷二十七·志第十七

本文通过五行理论解析历代灾异现象,阐述天人感应思想,记载汉晋时期重大灾异事件与历史变迁的关联。

五行灾异天人感应阴阳祥变河图洛书服妖鸡祸青祥

卷二十八·志第十八

讨论五行灾异与历史事件关联,涉及预言、异象及政权更迭的象征意义。

五行诗妖犬祸白祥僭越灾异童谣草妖羽虫之孽赤眚

卷二十九·志第十九

本文通过五行灾异理论解析历代天象异变与政治事件关联,记载汉晋间灾异现象及其对应的历史警示。

五行灾异天象恒寒鼓妖鱼孽豕祸地震山崩桓玄孙权刘向京房贾后王敦

卷三十·志第二十

本文系统梳理自上古至晋代的刑法演变,重点讨论肉刑存废、律令改革及礼法关系。

刑法肉刑律令礼法刑罚五刑法律刑名盗贼宽刑

列传

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记述晋朝多位后妃生平,包括宫廷权谋、家族兴衰及对朝政的影响,展现后妃在皇权中的角色与命运。

晋朝后妃宫廷斗争皇后废立传记权力争夺后妃制度贾后乱政太子废黜人物列传

卷三十二·列传第二

记载晋代后妃生平及政治影响,反映宫廷权力结构及女性在朝政中的作用。

后妃追尊临朝称制外戚晋代追赠册封太后皇后太妃

卷三十三·列传第三

本文记载魏晋名臣王祥、郑冲、何曾、石苞四大家族事迹,突出孝道典范、政治沉浮与奢靡世风。

王祥郑冲何曾石苞孝道魏晋官制政治斗争奢靡之风

卷三十四·列传第四

记载羊祜与杜预生平,重点叙述二人辅佐晋武帝伐吴的战略谋划与仁德治政,展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羊祜杜预伐吴襄阳荆州陆抗西陵督晋武帝德信堕泪碑《左传》癖开府南城侯律令水战屯田岘山张华王濬石鉴

卷三十五·列传第五

本卷记述陈骞、裴秀及其家族成员的仕途经历、政治贡献与学术成就,展现西晋初年名臣风范。

陈骞裴秀裴頠裴楷禹贡地域图崇有论官职谏言家族西晋

卷三十六·列传第六

本文记载卫瓘与张华两位晋代名臣的生平,包括政治权谋、书法成就及悲剧结局。

卫瓘张华邓艾钟会九品中正制草书贾后政治斗争书法预言

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本传记载晋朝宗室诸王生平事迹,着重展现司马孚等人在政治军事中的重要作用及家族传承。

宗室安平献王孚义阳成王望彭城穆王权高密文献王泰谯刚王逊司马氏晋朝列传封爵官职战事谏言政变忠义叛乱追赠嗣封禅让礼制

卷三十八·列传第八

记载晋宣帝后裔诸王生平,涉及封爵、政治斗争及历史评价,展现西晋宗室权力变迁。

宣五王平原王榦琅邪王伷扶风王骏齐王攸八王之乱封爵平吴之役谥号宗室斗争

卷三十九·列传第九

本卷记载晋初王沈、荀顗、荀勖、冯紞等权臣及其家族的仕途沉浮与政治斗争,展现西晋初期政坛风云。

王沈荀顗荀勖冯紞晋书政治权谋家族兴衰谏言战乱谥号

卷四十·列传第十

本卷记载贾充助晋立国掌权始末,及其家族兴衰;杨骏兄弟专权被诛等晋初重要政治事件。

贾充杨骏司马氏晋朝法律权争外戚弑君封爵谥号

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

本传记述魏舒、李憙、刘寔、高光四位晋臣的仕途经历,展现其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品格及重要政绩。

魏舒李憙刘寔高光台辅崇让论封禅预言让贤逊位

卷四十二·列传第十二

晋初王浑、王濬、唐彬伐吴立功,王濬破建业受封,浑济争功,济奢侈,彬治边,史评其得失。

王浑王濬唐彬伐吴争功奢侈铁锁横江石头城金沟马癖

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

本篇记述山涛、王戎等魏晋名臣的仕途经历、政治抉择与人物风范,展现魏晋之际的政局变迁与士人风貌。

山涛王戎郭舒乐广竹林七贤魏晋政治清谈玄学吏部选举人物品鉴官场浮沉

卷四十四·列传第十四

晋书列传第十四记载郑袤、李胤等六位晋代官员生平,着重其政绩德行与历史影响。

郑袤李胤卢钦华表石鉴温羡司空太常博士孝廉毌丘俭之乱九品中正五等爵制谏言德化清贫忠孝

卷四十五·列传第十五

本卷主要记述刘毅等晋臣刚正不阿、直言进谏的事迹,重点描写刘毅批评九品中正制弊端,任恺与贾充党争,和峤清简为政等,展现晋初政治风貌。

刘毅九品中正制弹劾刚直晋武帝任恺和峤郭奕党争清议

卷四十六·列传第十六

记载晋代刘颂与李重的生平、政治主张及历史贡献,重点讨论封建制度与政治改革。

刘颂李重封建制度九品中正制政治改革人物列传晋代官制历史评价

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七

记载傅玄、傅咸、傅祗三人在晋朝的政治活动,突出其刚直谏言、改革农工商分业、弹劾权贵等事迹,展现儒家治国理念与政治实践。

傅玄傅咸傅祗谏言农事官制弹劾晋武帝儒家政治改革水旱灾杨骏司隶校尉奢侈礼法刚直

卷四十八·列传第十八

本传记载向雄忠义收葬钟会、段灼为邓艾平反、阎缵冒死谏言太子冤案三臣事迹。

向雄段灼阎缵谏言平反收葬舆棺上书邓艾钟会太子冤案

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本篇记载魏晋名士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的生平轶事,展现其超脱礼法、纵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与时代精神。

阮籍嵇康竹林七贤清谈饮酒礼法魏晋名士放达青白眼广陵散

卷五十·列传第二十

晋代曹志、庾氏父子、郭象等人物仕途沉浮,展现儒学、清谈、礼法之争及朝堂权谋。

曹志庾峻郭象庾纯秦秀谏议博士醉酒谥法齐王攸

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记述皇甫谧、挚虞、束皙、王接四位魏晋名士的生平,突出其学术成就与隐逸风骨。

皇甫谧挚虞束皙王接隐逸著述礼制薄葬征召竹书纪年

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十二

本传记述晋代郤诜、阮种、华谭、袁甫四位名臣的贤良对策与仕宦经历,展现魏晋时期选官制度与治国理念。

贤良对策礼乐教化举贤任能政刑之辩边疆治理灾异应对魏晋名士九品中正儒学治国华谭论政

卷五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愍怀太子司马遹自幼聪慧受宠,后被贾后构陷废黜,终遭杀害,虽得平反,难补冤屈。

愍怀太子贾后废太子赵王伦孙秀金墉城司马遹东宫构陷平反

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记述陆机陆云兄弟才冠江东,入仕晋朝却遭谗言陷害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陆机陆云辩亡论豪士赋吴灭入洛成都王颖孟玖孙拯黄耳传书华亭鹤唳王弼冢五等论

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本文记载夏侯湛、潘岳、张载三族人物生平,展现其文学才华、仕途沉浮及政治斗争,凸显魏晋士族的文才与命运。

夏侯湛潘岳张载抵疑昆弟诰闲居赋金谷诗孙秀连璧才名文学政治斗争家风西征赋七命安身论乘舆箴世族仕途起伏文学成就

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六

本传记述江统《徙戎论》政见及其家族事迹,兼载孙楚、孙绰等名士风骨与政治作为。

徙戎论四夷江统孙楚孙绰氐羌关中晋室谏言碑文

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本卷记述晋初罗宪、马隆、陶璜等将领守土抗敌、平叛安民的事迹,展现其忠勇智略与治理才能。

罗宪滕修马隆胡奋陶璜吾彦张光赵诱守城平叛归顺磁石战术铁锁横江忠烈威惠

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八

记载晋朝义兴周氏周处除三害改过建功,周访家族三代为将镇守边疆的忠烈事迹,展现周氏家族兴衰历程。

周处周访三害忠烈平叛改过自新晋朝义兴周氏吴兴荆州

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记载西晋八王之乱始末,反映宗室诸侯权力斗争导致国家衰亡的历史过程。

八王之乱藩屏制度西晋宗室权力斗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孙秀贾后废立皇帝诸侯争权西晋衰亡封建亲贤晋武帝司马家族

卷六十·列传第三十

晋室诸王争权,忠臣解系等遭谗害,张方乱政,索靖预见铜驼荆棘,贾疋力挽狂澜终败亡。

晋室内乱忠奸斗争赵王伦齐王冏张方索靖铜驼解系冤案河间王颙贾疋匡复

卷六十一·列传第三十一

本篇记载晋代周浚、苟晞、华轶、刘乔等臣子事迹,展现其功绩、政治抉择与悲剧命运。

伐吴迁都都督忠谏权力斗争严刑峻法宗室矛盾政治谋略历史评价

卷六十二·列传第三十二

刘琨与祖逖为东晋名将,刘琨守并州抗胡,祖逖北伐收复河南,二人忠勇却遭困厄,终未竟全功。

刘琨祖逖晋阳段匹磾石勒匈奴中郎将中流击楫闻鸡起舞五胡乱华并州刺史

卷六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晋末将领邵续、李矩、段匹磾等忠勇抗敌,屡战石勒,终因势孤遇害,郭默反复无常终伏诛,彰显乱世气节与权谋。

邵续李矩段匹磾魏浚郭默石勒刘琨归附背叛忠烈伏击诈降结盟遇害鲜卑坞主晋帝五胡乱华

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本文记述晋武帝、元帝、简文帝诸子的封爵继嗣与权力斗争,展现西晋宗室内乱及政治倾轧。

晋武帝诸王封爵权力斗争继嗣淮南王允赵王伦会稽文孝王道子桓玄宗室内乱

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辅佐晋元帝建立东晋,推行清静政策稳定江南,化解王敦苏峻之乱,三朝为相奠定门阀政治格局。

王导东晋元帝王敦苏峻之乱清静为政侨置政策麈尾驱牛蒋侯显灵三朝辅政

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刘弘与陶侃为晋代名臣,刘弘平张昌之乱治理荆州,陶侃以勤政武功显赫,终成八州都督,稳定江南。

刘弘陶侃张昌之乱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苏峻之逆勤政爱民运甓励志八州都督

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温峤、郗鉴为东晋名臣,平定王敦苏峻之乱,忠诚护国,家族显赫。

温峤郗鉴苏峻之乱王敦之乱东晋忠臣军事政治家族治国

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晋代南士顾荣、纪瞻等人在乱世中以智勇匡扶晋室,参与平定陈敏之乱,辅佐元帝建立江东政权,展现儒将风范与政治才能。

顾荣纪瞻贺循陈敏之乱晋元帝劝进军谘祭酒南金东箭礼仪制度江东基业

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东晋初年刘隗、刁协辅佐元帝抑制豪强,因王敦叛乱败亡,戴若思、周顗忠节殉国,展现权臣与士族斗争。

刘隗刁协戴若思周顗王敦之乱弹劾御史中丞忠节东晋初年政治斗争

卷七十·列传第四十

东晋初年应詹、甘卓、卞壸等忠臣在乱世中辅佐朝廷,屡建战功,最终殉国,彰显忠孝节义。

应詹甘卓邓骞卞壸忠孝节义苏峻之乱王敦之乱政策谏言战功韦泓报恩

卷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晋朝五位官员在动荡时局中的政治军事活动与忠谏事迹。

孙惠熊远王鉴陈頵高崧晋朝谏言征讨政论忠节

卷七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记载晋代奇人郭璞占卜神验与葛洪修仙著述事迹,展现玄学与方术的时代风貌。

郭璞葛洪卜筮阴阳算历青囊中书客傲洞林抱朴子尸解王敦之乱

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晋朝外戚庾亮生平及政治军事活动,辅政经历与苏峻之乱始末,家族成员事迹。

庾亮王导苏峻之乱陶侃辅政北伐晋书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十四

本传记述桓彝家族四代忠烈事迹,重点描写桓彝抗苏峻殉国、桓石虔骁勇、桓冲镇守边疆等事,展现东晋门阀政治与军事斗争。

桓彝苏峻之乱苻坚桓石虔桓冲吏部郎宣城内史兰石之战郭璞占卜淝水之战

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本传记载王湛家族四世名士风范及荀崧、范汪等东晋名臣事迹,展现清谈、政论与儒学之争。

王湛王承王述王坦之荀崧范汪刘惔隐德玄理政尚清净废庄论儒学礼制桓温苏峻之乱

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本篇记述东晋时期王舒、王廙、虞潭等将领在政治动荡中的功绩与抉择,重点展现苏峻之乱中的军事对抗及王氏家族内部的政治博弈。

王舒王允之王廙王彬王彪之虞潭顾众张闿苏峻之乱王敦之乱东晋政治斗争军事征讨装醉避祸直谏不屈

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本卷记载东晋陆晔、何充、褚翜、蔡谟、诸葛恢、殷浩等名臣的生平事迹,展现其忠贞品格与政治军事作为。

陆晔陆玩何充褚翜蔡谟诸葛恢殷浩苏峻之难顾命大臣北伐东晋官职忠贞政治斗争礼制

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

晋代孔愉及其家族成员忠贞守正,历经战乱,治理有方,与丁潭、张茂、陶回等共同彰显气节与才能。

孔愉忠孝守正苏峻之乱会稽三康陶回丁潭张茂治理劝谏

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本传记载东晋名臣谢尚、谢安家族事迹,重点描述谢安指挥淝水之战的政治军事才能及其家族子弟的文武成就。

谢尚谢安淝水之战桓温苻坚东晋豫州刺史围棋赌墅矫情镇物东山再起

卷八十·列传第五十

记述王羲之家世生平及其书法成就,兼载其政治主张与隐逸生活,附许迈修道事迹。

王羲之许迈兰亭序书法东床快婿北伐服食养性会稽殷浩谢安

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晋代诸将王逊、蔡豹等平定叛乱,治理州郡,忠勇事迹与成败教训并存。

王逊蔡豹羊鉴刘胤桓宣朱伺毛宝宁州征讨绥抚叛乱襄阳威刑刺史太守石勒苏峻淝水之战夫人城白龟

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记述晋代史学家陈寿等人生平及其史学著作,展现学术贡献与争议。

陈寿三国志良史虞溥庠序司马彪续汉书王隐晋史虞预孙盛晋阳秋桓温干宝搜神记习凿齿汉晋春秋徐广晋纪

卷八十三·列传第五十三

记述晋代顾和、袁瑰、江逌、车胤、王雅等人物生平,展现其忠直谏言、治政军事及文化贡献,反映东晋政治与礼教状况。

顾和袁瑰江逌车胤王雅国学弹劾礼制伐蜀囊萤夜读赌博谏言挽歌东晋忠直政治军事文化

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东晋末年权臣内斗,王恭、殷仲堪等联合对抗司马道子,终因内部猜忌与桓玄反叛失败,引发连锁叛乱。

王恭庾楷刘牢之殷仲堪杨佺期桓玄司马道子北府兵晋阳举义政治斗争

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五

本传记载刘毅等东晋将领起义讨伐桓玄的始末,展现其军事才能与性格缺陷,最终因权力斗争败亡的历史过程。

刘毅桓玄刘裕起义峥嵘洲之战桑落洲之败诸葛长民何无忌檀凭之魏咏之东晋军事斗争政治权谋性格缺陷历史评价

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

张轨据河西建凉州政权,世代忠晋御外安内,历经战乱兴衰,终归前秦。

张轨凉州河西五铢钱灵钧台西平公晋室鲜卑刘曜谢艾

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

记载凉武昭王李玄盛建立西凉政权,经略河西,与北凉蒙逊争雄,终至败亡的历程。

凉武昭王李玄盛段业蒙逊敦煌酒泉西凉河西迁都诫子

卷八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本卷记载晋代孝友典范,通过李密、王裒等人事迹,展现孝悌之德与感天动地的至诚。

孝友李密王裒许孜庾衮孙晷颜含刘殷盛彦夏方感天动地守墓孝道晋代列传

卷九十·列传第六十

本文记述晋代多位良吏的政绩与品德,展现其清廉勤政、忠贞爱民事迹,反映晋代政治变迁与吏治挑战。

良吏晋代清廉政绩鲁芝胡威邓攸吴隐之曹摅贪泉

卷九十一·列传第六十一

本传记载晋代儒林学者范平、虞喜等二十余人传承经学、坚守儒道的事迹,展现儒学在乱世中的坚守与发展。

儒学晋代经学隐逸谶纬礼制传记范平文立虞喜范弘之徐邈杜夷王欢

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

本篇记载晋代文苑名士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收录赋文创作、人物轶事与文学评论。

文苑应贞成公绥左思三都赋赵至邹湛枣据褚陶王沉张翰庾阐曹毗李充袁宏伏滔罗含顾恺之郭澄之洛阳纸贵

卷九十三·列传第六十三

本文论述晋代外戚的兴衰,通过羊琇、王恂等人物事迹,揭示外戚因宠显贵而多致祸败的历史规律。

外戚晋代祸福奢靡权势列传羊琇王恂褚裒庾亮

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

晋代隐逸人物列传,记述四十余位高士不慕荣利、守节山林的事迹,展现其清高品格与处世之道。

隐逸高尚不仕清高守节孙登董京陶潜钱神论归去来

卷九十五·列传第六十五

记载晋代精通占卜、风角等术数的奇人异士,通过预言与方术展现乱世中的神秘智慧。

艺术占卜风角预言陈训戴洋韩友佛图澄隗炤鸠摩罗什

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

晋代列女传记载多位贞烈才德女性的故事,展现忠义节操与母仪典范。

列女贞烈才德忠义节操母仪礼法守节战乱家族

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

本文记述四夷各族的地理、风俗、与中原的交往及重要历史事件,展现古代边疆民族的多元面貌。

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吐谷浑匈奴朝贡征伐文化

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记述东晋权臣王敦、桓温专权始末,展现其政治军事活动及性格特征。

王敦桓温沈充孟嘉叛乱北伐专权清谈废立东晋

卷九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以枭雄之姿篡晋建楚,然骄奢失德终致众叛亲离,刘裕举义兵讨伐,桓氏覆灭。

桓玄卞范之殷仲文篡位荆州义军刘裕殷仲堪杨佺期晋室楚王九锡禅位覆舟山峥嵘洲江陵建康永始桓氏覆灭

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记述晋末王弥、张昌等群雄割据,叛乱频发,导致社会动荡,终至覆灭。

王弥张昌陈敏杜弢苏峻孙恩卢循谯纵叛乱割据晋末群雄征伐结盟诈降流民五斗米道迁都焚掠诛灭

载记

卷一百一·载记第一

匈奴首领刘元海趁晋室内乱,以汉室后裔之名起兵,建立汉国,称帝并与晋朝争雄。

刘元海匈奴五部汉王洛阳平阳刘宣单于称帝

卷一百二·载记第二

匈奴汉国君主刘聪篡位暴政,征战四方,纳谏反复,终致内乱亡国。

刘聪刘粲陈元达匈奴汉国篡位洛阳陷落谏言天象异兆靳准之乱晋怀帝

卷一百三·载记第三

刘曜建立前赵,征战四方,重用贤臣,最终败于石勒,国灭身亡。

刘曜前赵石勒陈安游子远靳准天象异兆称帝叛乱神剑

卷一百四·载记第四

石勒从奴隶崛起为后赵开国君主,通过军事谋略逐步统一北方,展现乱世枭雄的权谋之路。

石勒刘聪张宾王浚刘琨十八骑君子营襄国邺城称帝

卷一百五·载记第五

石勒称赵王,建后赵政权,改革制度,征伐四方,最终称帝。其死后石季龙夺权,引发内乱。

石勒张宾石季龙襄国赵王祖逖徐龛刘曜邺宫寒食节律学祭酒轩悬之乐单于庭程遐徐光石弘符箓洛阳冀州九品中正

卷一百六·载记第六

记载后赵暴君石季龙的残暴统治、权力斗争与频繁征伐,展现其荒政虐民的历史轨迹。

石季龙后赵暴政征伐谏言天象石邃石宣佛图澄迁都

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后赵石季龙暴政引发内乱,养孙冉闵篡位诛灭石氏,建立冉魏政权,最终导致民族大屠杀与政权覆灭。

石季龙冉闵张重华麻秋石宣石韬李农张豺刘氏慕容俊姚弋仲苻洪石遵石鉴石祗赵揽申钟石璞孙伏都刘显暴政宫廷政变民族矛盾冉魏

卷一百八·载记第八

慕容廆崛起辽东,建政制、败诸部,臣服晋室,开慕容燕国基业。

慕容廆裴嶷高瞻鲜卑棘城宇文鲜卑扶馀崔毖晋朝单于

卷一百九·载记第九

慕容皝继位燕王,征讨四方,巩固政权,重用贤臣,迁都龙城,推行文教农桑。

慕容皝慕容翰阳裕段辽宇文归石季龙征讨燕王龙城纳谏迁都高句丽柳城封弈称藩农桑儒学军事政权

卷一百十·载记第十

慕容俊建立前燕,南征北战击败冉闵,僭号称帝,整顿内政,最终奠定燕国基业。

慕容俊冉闵慕容恪燕国称帝南伐传国玺五行之箓段龛李绩

卷一百十一·载记第十一

慕容暐继位后依赖慕容恪治国,历经内乱外战,终因权臣腐败及前秦入侵而亡国。

慕容暐慕容恪慕舆根皇甫真桓温苻坚王猛内乱外战政治斗争

卷一百十二·载记第十二

前秦苻氏三代兴衰:苻洪起兵称王,苻健定都长安,苻生残暴失国,终被苻坚政变取代。

苻洪苻健苻生前秦称王政变暴政谶言天象杀戮

卷一百十三·载记第十三

前秦苻坚从少年异象到称帝历程,详述其重用王猛推行法治、兴儒学、平叛乱、征四方及晚年决策失误的全过程。

苻坚王猛德政弑苻生龙骧将军慕容垂桓温太学蝗灾星象

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

前秦苻坚执政期间决策失误导致淝水战败,内部叛乱频发终致国灭。

苻坚王猛淝水之战前秦预言内乱慕容垂姚苌苻融占星

卷一百十五·载记第十五

前秦苻丕、苻登相继称帝,与姚苌、慕容垂等势力争战,终因内乱外患覆灭。

苻丕苻登姚苌慕容垂前秦后秦五胡十六国称帝征讨叛乱神主檄文陇右凉州索泮徐嵩

卷一百十六·载记第十六

记载羌族姚弋仲家族三代兴衰,姚苌最终建立后秦政权,展现乱世权谋征伐。

姚弋仲姚襄姚苌羌族后秦石季龙苻坚征伐称帝权谋

卷一百十七·载记第十七

后秦君主姚兴继位后,通过军事征伐稳定政权,推行儒佛文化,处理内外政务,展现宽明治国之风。

姚兴苻登尹纬狄伯支姚硕德安定长安叛乱儒学佛教封赏凉州吕隆秃发傉檀乞伏乾归柴壁之战丧礼律学

卷一百十八·载记第十八

后秦姚兴统治时期内外征伐不断,权臣争权夺嫡,最终在动荡中病逝。

姚兴尹纬赫连勃勃姚弼杨盛北魏柴壁之战夺嫡叛乱朝政灾异

卷一百十九·载记第十九

后秦末主姚泓在位期间内忧外患,面临宗室内乱与刘裕北伐,最终城破国灭。

姚泓后秦刘裕赫连勃勃叛乱洛阳长安姚绍姚懿姚恢

卷一百二十·载记第二十

李特兄弟率六郡流民入蜀,因晋朝压迫起义,联合賨人建立政权,历经叛乱与权力斗争,李雄终奠基成汉。

李特李流李庠賨人流民益州赵廞罗尚辛冉成汉盐神传说绵竹之战六郡流民晋朝起义

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一

记载成汉政权李氏五主兴衰历程,从李雄称帝至李势降晋,展现巴蜀割据政权的建立与覆灭。

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成都王僭位范长生政变成汉政权晋朝约法七章玉衡六郡流民安都陵桓温伐蜀

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

吕光平定西域建立后凉,历经三代权力更迭,终因内乱外患灭亡。

吕光后凉氐族苻坚西域叛乱称王征讨内乱鸠摩罗什

卷一百二十三·载记第二十三

慕容垂历经前燕覆灭,投秦复叛建立后燕,晚年伐魏病逝,一生跌宕成就霸业。

慕容垂苻坚王猛后燕参合陂之战枋头之战邺城翟斌慕容宝中兴

卷一百二十四·载记第二十四

后燕慕容氏四代权力更迭,内乱外患终致亡国。

后燕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慕容云北魏篡位内乱兰汗冯跋

卷一百二十五·载记第二十五

记载乞伏氏三代及冯跋建立政权、征伐兴衰与权力更迭的历程。

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乞伏炽磐冯跋鲜卑称王征战降附政变后燕

卷一百二十六·载记第二十六

记述秃发部三代首领乌孤、利鹿孤、傉檀在河西建立政权,通过征战扩张最终被后秦所灭的历史过程。

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河西鲜卑吕光姚兴沮渠蒙逊姑臧乐都西平称王征伐联盟内乱投降

卷一百二十七·载记第二十七

慕容德为南燕开国皇帝,早年随兄征战,后趁乱据滑台称帝,迁都广固,推行礼治,终因疾薨,传位慕容超。

慕容德南燕滑台广固苻坚称帝韩讠卓慕容垂慕容宝慕容麟

卷一百二十八·载记第二十八

慕容超继位后内政腐败,外结仇怨,与姚兴周旋救母,终因战略失误被刘裕攻灭。

慕容超慕容德金刀姚兴封孚公孙五楼刘裕广固称藩肉刑

卷一百二十九·载记第二十九

沮渠蒙逊以权谋起兵,诛杀段业建立北凉政权,周旋诸雄终成河西霸主。

沮渠蒙逊段业吕光男成凉州政变征伐权谋谗言河西王

卷一百三十·载记第三十

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以残暴手段扩张领土,终因暴政亡国。

赫连勃勃大夏姚兴统万城刘裕王买德叱干阿利匈奴岭北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