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读典籍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佛陀在舍卫国乞食后,收衣洗足敷座,展现日常修行仪轨。

如是我闻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世尊乞食衣钵洗足敷座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须菩提向佛陀请教发菩提心与降伏妄心之法,佛陀允诺开示

须菩提如来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护念降伏其心

第三品大乘上宗分

佛告须菩提菩萨降伏其心之法:灭度一切众生而不着相,破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真菩萨。

须菩提菩萨众生灭度四相无余涅槃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佛陀教导须菩提菩萨应无住相布施,以虚空比喻福德不可思量。

布施不住相福德虚空菩萨须菩提世尊

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佛与须菩提论法身非相,阐明凡相皆虚妄,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如来身相虚妄诸相非相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佛与须菩提论正信稀有,强调离四相修善根者能生实信,以筏喻说明法亦应舍。

实信善根我相法相筏喻持戒福德如来众生相非法相

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佛陀与须菩提论佛法非实有可得,不可取不可说,圣贤因无为法显差异

无得无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无为法圣贤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佛陀与须菩提论福德之比较,阐明法布施远胜七宝布施,因诸佛正法皆从此经出。

福德布施四句偈佛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佛陀与须菩提问答四果之无相性,阐明不可执著果位名相之理。

须菩提世尊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入流一往来不来离欲无诤三昧阿兰那行

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陀与须菩提论法,阐释庄严佛土实非庄严,菩萨应生无所住之清净心。

庄严佛土清净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然灯佛非身

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佛陀以恒河沙数比喻,阐明受持经偈的福德远胜物质布施。

恒河沙数布施福德四句偈受持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强调尊重佛经及持诵者的殊胜,经典所在即如佛在,天人皆应供养。

须菩提四句偈供养佛塔庙受持读诵经典所在尊重弟子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佛陀与须菩提论经名真义及奉持之法,阐明般若空性与福德本质。

金刚般若波罗蜜微尘三十二相布施四句偈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佛与须菩提论离相寂灭,强调无我相、离诸相即名诸佛,并以忍辱仙人例证无相修行。

离相实相忍辱波罗蜜无我相功德布施如来须菩提众生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佛陀阐明持诵解说《金刚经》的功德远超恒河沙数身命布施,强调此经为发大乘者说,具不可思议功德。

须菩提功德布施经典受持读诵大乘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持诵此经可消前世罪业,所得功德远超供养诸佛,经义果报不可思议。

受持读诵罪业消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供养诸佛功德无量不可思议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佛说菩萨应无我相,灭度众生而实无灭度,如来所得法无实无虚,一切法皆是佛法。

无我菩萨灭度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庄严佛土诸法如义授记然灯佛释迦牟尼

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佛陀阐释如来五眼观照众生心性,揭示过去、现在、未来心皆不可得。

如来须菩提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恒河沙众生心三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佛陀与须菩提论福德实相,以无实相故说福德多。

须菩提如来福德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因缘

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佛与须菩提论如来不可见色身诸相,强调超越形相的认识本质。

色身诸相如来须菩提具足非具足假名

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佛陀阐明说法本质不可执,众生本性非实有,破除对法相与众生相的执着。

如来说法谤佛众生信心

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问佛陀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否为无所得,佛陀肯定此说,阐明无有少法可得即是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法可得须菩提无所得

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

通过布施福德与修持般若智慧的对比,强调后者福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经布施福德四句偈须弥山王三千大千世界

第二十五品化天所化分

如来否定度化众生的执念,指出实无众生可度,破除我执概念,凡夫亦是假名。

如来众生凡夫我人众生寿者度化实无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佛陀指出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真身,强调法身超越形相色声的般若思想

三十二相如来转轮圣王邪道法身非相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佛与须菩提论菩萨修行的功德本质,强调不受福德、不贪著为胜义。

菩萨福德布施无我贪著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

如来无来无去,超越表象威仪,阐明法身寂静本质。

如来须菩提来去坐卧威仪寂静

第三十品一合相分

佛陀与须菩提论微尘与世界非实有,一合相不可说,凡夫贪执其相。

微尘三千大千世界一合相贪著凡夫

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佛陀与须菩提论破除四见与法相执著,阐明无相真义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法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世尊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佛说持经福德胜于七宝布施,强调不取相如如不动观有为法如梦幻,闻者欢喜奉行。

须菩提布施四句偈有为法梦幻泡影如如不动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