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读典籍

论语

学而篇第一

《学而篇》阐述儒家核心思想,强调学习修养、孝悌为本、君子德行与治国之道,通过对话展现人际伦理。

孝悌君子修身治国德行

为政篇第二

孔子阐述为政以德、孝道之本、学思结合及君子修身的理念,强调礼与德的核心地位。

为政以德德治君子学思北辰诗三百温故知新忠恕

八佾篇第三

孔子批判礼崩乐坏,强调礼乐制度与仁德根基,通过历史例证阐述周礼精神与政治伦理。

孔子季氏管仲祭祀周礼君子

里仁篇第四

本篇论述仁德为核心,强调君子处世应以仁为本,兼顾礼义孝道,言行一致,修身治国。

君子礼让知者小人忠恕

公冶长篇第五

本篇记录孔子对弟子及历史人物的评价,探讨仁德、治国、修身之道,包含多个经典对话与典故。

君子邦有道邦无道好学朽木不可雕

雍也篇第六

本篇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探讨仁德修养、政治才能、教育理念及君子之道,展现了儒家核心思想。

好学政治君子中庸文质天命道德修养

述而篇第七

本篇集中体现孔子的教育理念、道德修养及生活态度,强调述而不作、启发教学与安贫乐道。

诲人君子圣人述而不作安贫乐道雅言

泰伯篇第八

孔子论至德与礼法,曾子述修身之道,赞颂圣王功绩。

至德君子圣王治国德行学习

子罕篇第九

本篇记录孔子关于仁德、天命、学问的论述,包含与弟子互动及对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

天命学问道德弟子修身

乡党篇第十

记述孔子在乡党、朝廷的言行举止及生活细节,体现其严谨守礼的处世态度。

孔子礼仪服饰饮食祭祀言行举止斋戒侍君朋友日常规范

先进篇第十一

本篇记述孔子对诸弟子的评价,重点描写颜渊之死的哀恸,体现因材施教与礼乐教化思想。

礼乐德行政事好学颜渊之死鬼神生死弟子志向

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篇第十二》通过孔子与弟子对话,阐述仁、德、政等儒家核心思想,强调克己复礼、忠信爱人、为政以德等修身治国理念。

君子克己复礼忠信崇德辨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足食足兵民信文质

子路篇第十三

孔子与弟子探讨为政之道、修身准则及教育理念,强调正名、礼乐、仁德与身教的重要性。

为政正名礼乐君子修身教育

宪问篇第十四

本篇通过孔子与弟子对话,探讨仁德、治国、君子之道及历史人物评价,强调修身与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仁德君子治国言行天命修身历史人物政治学习道德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孔子与弟子探讨君子之道,强调仁德修养、忠信行事及治国理念,包含经典箴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忠信教育治国修身

季氏篇第十六

本篇记录孔子对季氏伐颛臾的批判,阐述治国理念与君子修养之道,包含政治伦理、教育观及历史典故。

季氏颛臾孔子礼乐征伐三友三戒九思伯夷叔齐陈亢问学

阳货篇第十七

本篇记录孔子与弟子关于仁德、礼乐、教育的讨论,穿插政治选择与道德批判,展现儒家核心思想。

教育仕途道德批判诗教人性君子小人勇义

微子篇第十八

本篇记述孔子对殷商三仁的评价,与隐士的互动,探讨士人处世之道及政治理想,列举逸民与周朝八士。

孔子三仁隐士逸民柳下惠接舆长沮桀溺周公八士

子张篇第十九

本篇记录子张、子夏、曾子、子贡等弟子言论,论述士德、君子修养、学习之道及维护孔子圣德。

君子交友过失孔子

尧曰篇第二十

记述尧舜禹禅让治国、孔子答子张从政之问及论知命知礼知言,强调仁政、德行与修身。

天之历数允执其中五美四恶民食丧祭知命知礼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