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篇第十七 - 论语

← 返回《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微子篇第十八

阳货篇第十七

文白对照

孔子

本篇记录孔子与弟子关于仁德、礼乐、教育的讨论,穿插政治选择与道德批判,展现儒家核心思想。

阳货召见与仕途之辩

欲见孔子,
阳货想让孔子去拜见他, 
孔子不见,
孔子不去见, 
孔子豚。
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 
孔子
其亡也,
孔子暗中打听到阳货不在家, 
而往拜之。
才去回拜他。 
遇诸
两人却在途中遇见了。 
谓孔子曰:
阳货对孔子说: 
“来!
“过来! 
予与尔言。”
我有话对你说。”〔孔子近前, 
曰:
阳货〕说: 
“怀其宝而
“把自己的宝物藏在怀里,而听任国家迷乱, 
可谓仁乎?”
这样做可以称为仁吗?” 
曰:
〔孔子〕说: 
“不可。”
“不可以。”〔阳货又说: 
“好从事而
失时,
〕“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 
可谓
乎?”
可以称为智吗?” 
曰:
〔孔子〕说: 
“不可。”
“不可以。”〔阳货又说: 
“日月逝矣,
〕“时间消逝了, 
。”
年岁是不等待人的。” 
孔子曰:
孔子说: 
“诺,
“好吧, 
吾将仕矣。”
我将要去做官了。” 
 

人性论与教化观

子曰:
孔子说: 
相近也,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也。”
由于环境影响的不同才相距甚远了。” 
 
子曰:
孔子说: 
“唯上
与下愚不移。”
“只有最上等的有智慧的人和最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的。 
 

礼乐实践趣事

子之
孔子到了武城, 
闻弦歌之声。
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夫子
而笑,
孔子微笑, 
曰:
说: 
“割鸡焉用牛刀?”
“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子游对曰:
子游接过话茬说: 
“昔者偃也闻
夫子曰:
“过去我听老师说: 
‘君子学道则爱人,
‘在上位的人学了道,就能惠爱百姓;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一般老百姓学了道,就容易役使了。 
’”子曰:
’”孔子〔对随从的弟子〕说: 
“二三子,
“诸位, 
偃之言是也。
言偃说的话是对的。 
前言
之耳。”
〔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政治抉择与道德坚守

以费畔,
公山弗扰据费邑叛乱, 
召,
召请〔孔子〕, 
子欲往。
孔子想去。 
子路不说,
子路很不高兴, 
曰:
说: 
“没有可去的地方就算了,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何必非去公山氏那里呢?” 
子曰:
孔子说: 
“夫召我者,
“召我去的人, 
而岂徒哉?
难道会让我白去吗? 
如有用我者,
如果有人用我, 
吾其为东周乎
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公之道啊!” 
 

仁德修养专题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子张向孔子问怎样做到仁。 
孔子曰:
孔子说: 
“能行五者于天下,
“能在天下实行这五项, 
为仁矣。”
就是仁了。”〔子张说: 
“请问之。”
〕“请问哪五项?” 
曰:
〔孔子〕说: 
“恭,
“庄重, 
宽,
宽厚, 
信,
守信, 
敏,
勤敏, 
惠。
慈惠。 
恭则不侮,
恭敬庄重,就不会受到侮慢; 
宽则得众,
宽厚,就能获得众人拥护; 
信则人任焉,
守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 
敏则有功,
勤敏,就能取得成功; 
惠则足以使人。”
慈惠,就能更好地役使别人。” 
 
召,
佛肸召请, 
子欲往。
孔子想去。 
子路曰:
子路说: 
“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
“从前我听老师说过: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
‘亲身做坏事的人那里, 
君子不入也。
君子是不去的。 
’佛肸以
畔,
’佛肸据中牟叛乱, 
子之往也,
您要去, 
如之何?”
为什么?” 
子曰:
孔子说: 
“然,
“是的, 
有是言也。
我说过这话。 
不曰坚乎,
〔但是〕不是说坚硬的东西, 
磨而不
磨也磨不薄吗? 
不曰白乎,
不是说洁白的东西, 
而不缁?
染也染不黑吗? 
吾岂
也哉?
我难道是个匏瓜吗? 
焉能系而不食?”
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子曰:
孔子说: 
“由也,
“仲由,你听说过六个字〔的德行〕, 
闻六言六蔽矣乎?”
会有六种弊病吗?” 
对曰:
〔子路起身〕回答: 
“未也。”
“没有。”〔孔子说: 
〕“坐下! 
吾语女。
我告诉你。 
好仁不好学,
爱好仁德却不好学习, 
其蔽也愚;
其弊病是愚蠢; 
不好学,
爱好聪明却不好学习, 
其蔽也
其弊病是放荡; 
好信不好学,
爱好诚实却不好学习, 
其蔽也
其弊病是伤害自己和亲人; 
好直不好学,
爱好直率却不好学习, 
其蔽也
其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 
好勇不好学,
爱好勇敢却不好学习, 
其蔽也乱;
其弊病是容易闹乱子闯祸; 
好刚不好学,
爱好刚强却不好学习, 
其蔽也狂。”
其弊病是狂妄。” 
 

诗教与人伦

子曰:
孔子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
“弟子们何不学习《诗》呢? 
《诗》可以
《诗》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 
可以
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可以
可以合群, 
可以
可以抒发怨恨不平; 
之事父,
近可以事奉父母, 
远之事君;
远可以事奉君主;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子谓伯鱼曰:
孔子对伯鱼说: 
“女
《周南》《召南》矣乎?
“你学了《周南》《召南》了吗?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人如果不学《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就好像面对墙壁站着啊!” 
 
子曰:
孔子说: 
“礼云礼云,
“礼呀礼呀, 
云乎哉?
只是指玉帛之类的礼器吗? 
乐云乐云,
乐呀乐呀, 
云乎哉?”
只是指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道德批判集

子曰:
孔子说: 
“色厉而内荏
“外表神色严厉而内心怯懦虚弱, 
譬诸小人,
以小人来作比喻, 
其犹
窬之盗也与!”
就像是挖墙洞爬墙头行窃的盗贼吧!” 
 
子曰:
孔子说: 
“所谓‘乡愿’, 
德之
也。”
是败坏道德的人。” 
 
子曰:
孔子说: 
“道听而涂说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而随意传播,从道德来讲, 
德之弃也。”
是应当抛弃的。” 
 
子曰:
孔子说: 
可与事君也与哉?
“与品德恶劣的人怎么可以一起事奉君主呢? 
其未得之也,
他没得到官位、富贵时, 
总怕得不到。 
既得之,
既得到了, 
患失之。
又怕失掉。 
苟患失之,
假如老怕失掉官位、富贵, 
矣。”
那就无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子曰:
孔子说: 
“古者民有三
“古代的百姓有三种毛病,现在, 
今也或是之
也。
或者连那样的毛病也没有了。 
古之狂也肆,
古代狂妄的人不过有些放肆直言,不拘小节, 
今之狂也荡;
现在狂妄的人却是放荡越礼,毫无顾忌了; 
古之
也廉,
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持守过严,不可触犯他, 
今之矜也
现在骄傲的人却是忿怨乖戾,蛮横无理了; 
古之愚也直,
古代愚笨的人不过头脑有些简单直率, 
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现在愚笨的人却是明目张胆地虚伪欺诈罢了。” 
 
子曰:
孔子说: 
“巧言令色,
“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 
鲜矣仁
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子曰:
孔子说: 
紫之夺朱也,
“〔我〕厌恶用紫色顶替红色,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厌恶用郑国的音乐扰乱雅乐,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厌恶以巧言善辩的嘴巴来倾覆国家的人。” 
 

教育方法示范

子曰:
孔子说: 
“予欲无言。”
“我想不说话了。” 
子贡曰:
子贡说: 
“子如不言,
“您如果不说话, 
则小子何述焉?”
那么弟子们还传述什么呢?” 
子曰:
孔子说: 
“天何言哉?
“天何尝说话呢? 
行焉,
四季照样运行不息, 
百物生焉。
各种动植物照样发育生长。 
天何言哉?”
天何尝说话呢?” 
 
欲见孔子,
孺悲想见孔子, 
孔子辞以疾。
孔子推辞说有病。 
出户,
传话的人出了门, 
取瑟而歌,
〔孔子〕拿过瑟来又弹又唱, 
使之闻之。
〔故意〕让孺悲听到。 
 
宰我问:
宰我问: 
“三年之丧,
“父母去世,子女守孝三年, 
已久矣。
期限太久了。 
君子三年不为礼,
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 
礼必坏;
礼仪必然荒废败坏; 
三年不为乐,
三年不演奏音乐, 
乐必崩。
音乐必然生疏忘记。 
旧谷既没,
旧谷子已吃完, 
新谷既升,
新谷子已上场, 
取火用的木料也都轮了一遍, 
可已矣。”
守孝一周年就可以了。” 
子曰:
孔子说: 
“〔父母去世还不满三年〕你便吃大米饭, 
衣夫锦,
穿锦绸缎, 
安乎?”
你心安吗?” 
曰:
〔宰我〕说: 
“安。”
“〔我〕心安。”〔孔子说: 
“女安,
〕“你心安, 
则为之!
就这样做吧! 
夫君子之居丧,
君子居丧守孝, 
不甘,
吃美味不觉香甜, 
不乐,
听音乐不觉快乐, 
不安,
住好房子不觉安适, 
故不为也。
所以不那样做。 
今女安,
如今你心安, 
则为之!”
就去做吧!” 
宰我出,
宰我出去后, 
子曰:
孔子说: 
“予之不仁也!
“是宰予的不仁啊! 
子生三年,
孩子生下三年之后,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 
夫三年之丧,
为父母守孝三年, 
天下之通丧也。
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予是不是也有三年的爱心报答于他的父母呢?” 
 

德行辨析

子曰:
孔子说: 
“饱食
“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
无所用心, 
难矣哉!
〔这种人〕真难办啊! 
不有
弈者乎?
不是有掷彩下棋的游戏吗? 
为之,
下下棋, 
乎已。”
也比什么都不干要好些。” 
 
子路曰:
子路问道: 
“君子尚勇乎?”
“君子崇尚勇敢吗?” 
子曰:
孔子说: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以为义是最高尚的。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有勇而无义,就会做强盗。” 
 
子贡曰:
子贡问道: 
“君子亦有恶乎?”
“君子也有所厌恶吗?” 
子曰:
孔子说: 
“有恶。
“有厌恶。 
恶称人之恶者,
厌恶专好称扬散播别人坏处的人, 
恶居下
而讪上者,
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上位的人, 
恶勇而无礼者,
厌恶恃强勇敢而无礼的人, 
恶果敢而
者。”
厌恶果决敢为而固执不通事理的人。” 
曰:
〔孔子又〕说: 
“赐也亦有恶乎?”
“端木赐呀,你也有所厌恶吗?”〔子贡说: 
“恶
以为知者,
〕“厌恶窃取袭〔别人的知识成果〕却自以为聪明的人, 
恶不
以为勇者,
厌恶不谦逊却自以为勇敢的人, 
以为直者。”
厌恶揭发攻击别人却自以为正直的人。” 
 
子曰:
孔子说: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
也,
“唯独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 
近之则
亲近他,就无礼; 
远之则怨。”
疏远他,就怨恨。” 
 

终身修养警示

子曰:
孔子说: 
“年四十而
焉,
“年纪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 
其终也已。”
他这一辈子算是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