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刔传
○宗刔 刘坦 乐蔼
宗刔字明敭,
宗炳字明易攵,
南阳涅阳人也,
南阳涅阳人。
世居江陵。
世代居住在江陵。
祖炳,
祖父名炳,
宋时征太子庶子不就,
宋朝时被征召为太子庶子,不从,
有高名。
有清高的名声。
父繁,
父亲名繁,
西中郎谘议参军。
曾任西中郎咨议参军。
刔勤学,
宗炳幼时勤于学习,
有局干。
有气量有才干。
弱冠,
二十岁时,
举郢州秀才,
考中郢州秀才,
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
历任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
齐司徒竟陵王集学士于西邸,
齐朝司徒竟陵王在西邸召集学士,
并见图画,
都被画进画里,宗
刔预焉。
炳也参加了。
永明中,
齐永明年间(488),
与魏和亲,
齐与魏和亲,
敕刔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
皇上下令宗炳与尚书殿中郎任日方一同接待魏国使者,
皆时选也。
都是当时被挑选出来的人。
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
武帝嫡系孙子南郡王任西州刺史,任用宗
以刔书记,
炳管书记,
刔以笔札被知,
宗炳既因书写公文而闻名,
亦以贞正见许,
又因忠贞正直被赞许,
故任焉。
因而任用他。
俄而文惠太子薨,
不久文惠太子去世,
王为皇太孙,
以皇太孙为王,
刔管书记。
宗炳仍管书记。
及太孙即位,
等到皇太孙即位,
多失德,
有失德行,宗
刔自疏,
炳也自远离皇上,
得为秣陵令,
被任命为秣陵县令,
迁尚书都官郎。
后来升迁尚书都官郎。
隆昌末,
齐隆昌末年(494),
少帝见诛,
少帝被杀,
宠旧多罹其祸,
皇上所宠爱的人多遭灾祸,只有宗
惟刔傅昭以清正免。
炳、傅昭因为清廉正直而免去灾难。
明帝即位,
齐明帝即位,
以刔郢州治中,
任命宗炳为郢州治中,
有名称职,
有名望胜任职务,
以父老去官还乡里。
因为父亲年事已高而告官还乡。
南康王为荆州刺史,
南康王任荆州刺史时,荐举宗
引为别驾。
炳任别驾。
义师起,
义师举事,
迁西中郎谘议参军,
宗炳迁任西中郎咨议参军,
别驾如故。
别驾如从前。
时西土位望,
当时西部排列有名望的人,
惟刔同郡乐蔼、刘坦为州人所推信,
只有宗炳与同郡的乐蔼、刘坦被州人所推举信任,
故领军将军萧颖胄深相委仗,
因此领军将军萧颖胄很重用他,
每事谘焉。
事事必同他商量。
高祖师发雍州,
高祖在雍州举事,
颖胄遣刔自杨口,
萧颖胄派宗
炳从杨口出发,
面禀经略,
亲自向高祖禀报策略,
并护送军资,
并护送军用物资,
高祖甚礼之。
高祖对他很尊重。
中兴初,
中兴初年(501),
迁御史中丞,
宗炳升迁御史中丞,
以父忧去职。
因为父亲去世而卸去官职。
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
后来又起用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
天监元年,
天监元年(502),宗
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
炳迁任征虏长史、东海太守,
将军如故。
将军如从前。
二年,
天监二年(503),
征为太子右卫率。
征召为太子右卫率。
是冬,
这年冬天,
迁五兵尚书,
升迁为五兵尚书,
参掌大选。
参加主持大选。
三年,
天监三年(504),
卒,
去世,
时年四十九。
终年四十九岁。宗
子曜卿嗣。
炳的儿子曜卿继承爵位。
刘坦平乱
刔弟岳,
宗炳的堂兄弟宗岳,
有名行,
有名望有德行,
州里称之,
州人称赞他,
出于刔。
超过了宗炳。
仕历尚书库部郎,郢州治中,北中郎录事参军事。
做官历任尚书库部郎、郢州治中、北中郎录事参军事。
刘坦,字德度,
刘坦字德度,
南阳安众人也,
南阳安众人。
晋镇东将军乔之七世孙。
晋朝镇东将军乔的七世孙。
坦少为从兄虬所知。
刘坦年幼时为堂兄刘虬所赏识。
齐建元初,
齐建元初(479),
为南郡王国常侍,
任南郡王国常侍,
寻补孱陵令,
不久出补孱陵县令,
迁南中郎录事参军,
迁任南中郎录事参军,
所居以干济称。
他在那里因为才干济世被称道。
南康王为荆州刺史,
南康王任荆州刺史时,
坦为西中郎中兵参军,
刘坦担任西中郎中兵参军,
领长流。
兼任长流。
义师起,
义师举事,
迁谘议参军。
迁任咨议参军。
时辅国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
当时辅国将军杨公则任湘州刺史,
帅师赴夏口,
率领部队奔赴夏口,
西朝议行州事者,
西部朝议代理湘州事务的人,
坦谓众曰“湘境人情,
刘坦对众人说:“湘州人的心情,
易扰难信。
容易受侵扰而难于相信别人。
若专用武士,
如果单用武士,
则百姓畏侵渔。
那么老百姓害怕侵掠鱼肉;
若遣文人,
如果派遣文人,
则威略不振。
则威略不振。
必欲镇静一州城,
要想安定一州一城,
军民足食,
兵士百姓足食,
则无逾老臣。
没有人能超过老臣的。
先零之役,
先零一战,
窃以自许”遂从之。
我很自信。”于是听从了刘坦的意见。
乃除辅国长史、长沙太守,行湘州事。
于是授予刘坦辅国长史、长沙太守、代理湘州事。
坦尝在湘州,
刘坦曾经在湘州任过职,
多旧恩,
很多故旧,
道迎者甚众。
夹道欢迎他的人很多。
下车简选堪事吏,
到任简选胜职的官吏,
分诣十郡,
派往十郡,
悉发人丁,
尽征人丁,
运租米三十馀万斛,致之义师,
运租米三十多万斛给义师,
资粮用给。
资助义师粮食供给。
时东昏遣安成太守刘希祖破西台所选太守范僧简于平都,
当时东昏侯派遣安成太守刘希祖在平都打败西部所选太守范僧简,
希祖移檄湘部,
刘希祖向湘州发布文告,
于是始兴内史王僧粲应之。
于是始兴内史王僧粲响应。
邵陵人逐其内史褚洊,
邵陵人驱逐内史褚氵存,
永阳人周晖起兵攻始安郡,
永阳人周晖起兵攻打始安郡,
并应僧粲。
一同响应王僧粲。
桂阳人邵昙弄、邓道介报复私仇,
桂阳人邵昙弄、邓道介为报私仇,
因合党亦同焉。
聚为一党也跟随起兵。
僧粲自号平西将军、湘州刺史,
王僧粲自号平西将军、湘州刺史,
以永阳人周舒为谋主,
用永阳人周舒为谋主,
师于建宁。
驻军在建宁。
自是湘部诸郡,
从此之后湘州各郡,
悉皆蜂起。
都蜂涌而起兵,
惟临湘、湘阴、浏阳、罗四县犹全。
只有临湘、湘阴、浏阳、罗四县还保全着。
州人咸欲泛舟逃走,
州人都想乘船逃走,
坦悉聚船焚之,
刘坦将船全部集中起来烧掉,
遣将尹法略距僧粲,
派遣将领尹法略抗击王僧粲,
相持未决。
相持不下,不分胜负。
前湘州镇军钟玄绍潜谋应僧粲,
前湘州镇军钟玄绍私下谋划策应王僧粲,
要结士庶数百人,
要挟数百士卒,
皆连名定计,
都连名定计,
刻日反州城。
限定日期在州城谋反。
坦闻其谋,
刘坦听说了他们的计谋,
伪为不知,
假装不知道,
因理讼至夜,
整理文案直至深夜,
而城门遂不闭,
城门不关闭,
以疑之。
以便迷惑他们。
玄绍未及发,
钟玄绍不等举事,
明旦诣坦问其故。
第二天早晨到刘坦处问其中的缘故。
坦久留与语,
刘坦留下钟玄绍与他长谈,
密遣亲兵收其家书。
秘密派亲兵没收钟玄绍的家书,
玄绍在坐未起,
钟玄绍还在同刘坦交谈,
而收兵已报具得其文书本末,
而没收家书的人已经报告收得钟玄绍全部文书的正副本,
玄绍即首伏,
钟玄绍当即伏罪,
于坐斩之。
在座位上被斩杀。
焚其文书,
刘坦烧掉他的文书,
其馀党悉无所问,
钟玄绍的余党都不问罪,
众愧且服,
众人惭愧诚服,
州部遂安。
州部于是安定。
法略与僧粲相持累月,
尹法略与王僧粲相持数月,
建康城平,
建康城平定之后,
公则还州,
杨公则回到湘州,
群贼始散。
众贼党方才散去。
天监初,
天监初(502),
论功封荔浦县子,
按功劳封刘坦为荔浦县子,
邑三百户。
食邑三百户。
迁平西司马、新兴太守。
迁任平西司马、新兴太守。
天监三年,
天监三年(504年),
迁西中郎长史,
迁任西中郎长史,
卒,
去世,
时年六十二。
终年六十二岁。
子泉嗣。
刘坦的儿子刘泉继承。
乐蔼治绩
乐蔼,字蔚远,
乐蔼字蔚远,
南阳淯阳人,
南阳氵育阳人。
晋尚书令广之六世孙,
晋朝尚书令乐广的六世孙,
世居江陵。
世代居住在江陵。
其舅雍州刺史宗悫,
他的舅父雍州刺史宗悫,
尝陈器物,
曾经陈列器物,
试诸甥侄。
在各个外甥侄子中作试验。
蔼时尚幼,
乐蔼当时尚年幼,
而所取惟书,
而所拿的只有书,
悫由此奇之。
宗悫由此而惊异。
又取史传各一卷授蔼等,使读毕,
宗悫又取史传各一卷交给乐蔼等人,
言所记。
让他们读完谈所记得的。
蔼略读具举,
乐蔼粗略读完,一一列举,
悫益善之。
宗悫更加赞许他。
宋建平王景素为荆州刺史,
宋朝建平王景素任荆州刺史时,
辟为主簿。
征召乐蔼为主簿。
景素为南徐州,
景素任南徐州刺史时,
复为征北刑狱参军,
又征召乐蔼为征北刑狱参军,
迁龙阳相。
升迁龙阳相。
以父忧去职,
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
吏民诣州请之,
官吏百姓都到州里去请他,
葬讫起焉。
葬礼完毕便起身。
时齐豫章王嶷为武陵太守,
当时齐朝豫章王嶷任武陵太守,
雅善蔼为政,
平素赞扬乐蔼的治理,
及嶷为荆州刺史,
等到嶷任荆州刺史时,
以蔼为骠骑行参军、领州主簿,
委任乐蔼为骠骑行参军,兼任州主簿,
参知州事。
参加主持一州事务。
嶷尝问蔼风土旧俗,城隍基趶,山川险易,
嶷曾经向乐蔼问及风土习俗、城壕、城墙、山脉河流险易之地,
蔼随问立对,
乐蔼随问随答,
若按图牒,
就像按照图册上来讲的,
嶷益重焉。
嶷更加器重他。
州人嫉之,
州人嫉妒乐蔼,
或谮蔼廨门如市,
有人进谗言说乐蔼官署门庭若市,
嶷遣觇之,
嶷派人窥视,
方见蔼闭阁读书。
只见乐蔼闭门读书。
嶷还都,
嶷回到京都,
以蔼为太尉刑狱参军,
封乐蔼为太尉刑狱参军,
典书记,
主管书记,
迁枝江令。
后升迁枝江县令。
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
后又内调大司马中兵参军,
转署记室。
转署记室。
永明八年,
齐永明八年(490),
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称兵反,
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举兵谋反,
既败,
不久被打败,
焚烧府舍,
焚烧房屋,
官曹文书,
官署文书,
一时荡尽。
一时间荡然无存。
武帝引见蔼,
武帝引见乐蔼,
问以西事,
向他问及西部之事,
蔼上对详敏,
乐蔼答对完备迅速,
帝悦焉。
武帝非常高兴。
用为荆州治中,
任用乐蔼为荆州治中,
敕付以修复府州事。
下令托付他整治恢复府州事务。
蔼还州,
乐蔼回到荆州,
缮修廨署数百区,
整治修理数百个地方的官署,
顷之咸毕,
不久全部修好,
而役不及民。
而不用百姓服劳役。
荆部以为自晋王悦移镇以来,
荆州人认为从晋朝王忱迁镇荆州以来,
府舍未之有也。
从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九年,
永明九年(491),
豫章王嶷薨,
豫章王嶷去世,
蔼解官赴丧,
乐蔼解去官职奔丧,
率荆、湘二州故吏,
领着荆、湘二州的一帮旧臣,
建碑墓所。
在嶷的墓前建碑立传。
累迁车骑平西录事参军、步兵校尉,
乐蔼多次迁任车骑平西录事参军、步兵校尉,
求助戍西归。
要求帮助戍守西边而回到荆州。
南康王为西中郎,
南康王任西中郎时,
以蔼为谘议参军。
任用乐蔼为咨议参军。
义师起,
义师举事,
萧颖胄引蔼及宗刔刘坦,
萧颖胄召来乐蔼及宗..、刘坦,
任以经略。
让他们帮助策划。
梁台建,
梁朝建立,
迁镇军司马、中书侍郎、尚书左丞。
迁任镇军司马、中书侍郎、尚书左丞。
时营造器甲,舟舰军粮,
当时营造兵器盔甲、船舰军粮,
及朝廷仪宪,
到制定朝廷法令、法度,
悉资蔼焉。
都凭借乐蔼。
寻迁给事黄门侍郎,
不久迁任给事黄门侍郎,
左丞如故。
左丞如同从前。
和帝东下,
和帝东下,
道兼卫尉卿。
跟随和帝一道兼任卫尉卿。
天监初,
天监初(502),
迁骁骑将军、领少府卿。
升迁骁骑将军,兼任少府卿;
俄迁御史中丞,
不久迁任御史中丞,
领本州大中正。
兼任本州大中正。
初,
起初,
蔼发江陵,
乐蔼从江陵出发,
无故于船得八车辐,
无故在船上得到八根车辐条,
如中丞健步避道者,
就像御史中丞前行时为他避开道边行人的人,
至是果迁焉。
到现在果然升迁。
蔼性公强,
乐蔼性格公正好强,
居宪台甚称职。
任御史中丞很称职。
时长沙宣武王将葬,
当时长沙宣武王将要安葬,
而车府忽于库火油络,
而车府忽然在库失去油络,
欲推主者。
准备推出主事的人。
蔼曰“昔晋武库火,
乐蔼说:“从前晋朝武府失火,
张华以为积油万石必然。
张华认为是积油万石的结果。
今库若有灰,
现车府如果有灰尘的话,
非吏罪也”既而检之,
便不是官吏的过失。”马上去察看,
果有积灰。
果然有积灰,
时称其博物弘恕焉。
当时人称乐蔼心胸广博、十分宽宥。
二年,
出为持节、督广、交、越三州诸军、冠军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前刺史徐元瑜罢归,
道遇始兴人士反,
逐内史崔睦舒,
因掠元瑜财产。
元瑜走归广州,
借兵于蔼,
托欲讨贼,
而实谋袭蔼。
蔼觉之,
诛元瑜。
寻进号征虏将军,
卒官。
蔼姊适征士同郡刘虬,
亦明识有礼训。
蔼为州,
迎姊居官舍,
参分禄秩,
西土称之。
子法才,
字元备,
幼与弟法藏俱有美名。
少游京师,
造沈约,
约见而称之。
齐和帝为相国,
召为府参军,
镇军萧颖胄辟主簿。
梁台建,
除起部郎。
天监二年,
蔼出镇岭表,
法才留任京邑,
迁金部郎,
父忧去官。
服阕,
除中书通事舍人,
出为本州别驾。
入为通直散骑侍郎,
复掌通事,
迁尚书右丞。
晋安王为荆州,
重除别驾从事史。
复征为尚书右丞,
出为招远将军、建康令。
不受俸秩,
比去任,
将至百金,
县曹启输台库。
高祖嘉其清节,
曰“居职若斯,
可以为百城表矣”即日迁太舟卿。
寻除南康内史,
耻以让俸受名,
辞不拜。
俄转云骑将军、少府卿。
出为信武长史、江夏太守。
因被代,
表便道还乡。
至家,
割宅为寺,
栖心物表。
皇太子以法才旧臣,
累有优令,
召使东下,
未及发而卒,
时年六十三。
史臣评赞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
萧颖胄起大州之众以会义,
当其时,
人心未之能悟。
此三人者,
楚之镇也。
经营缔构,
盖有力焉。
方面之功,
坦为多矣。
当官任事,
蔼则兼之。
咸登宠秩,
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