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七 - 梁书

← 返回《梁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八

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七

文白对照

本卷记载梁代韦粲、江子一、张嵊等忠臣在侯景之乱中誓死抗敌、以身殉国的壮烈事迹。

韦粲抗贼殉国

○韦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张嵊 沈浚 柳敬礼 韦粲,
韦粲字长.., 
字长蒨,车骑将军叡之孙,
车骑将军韦睿的孙子, 
北徐州刺史放之子也。
北徐州刺史韦放的儿子。 
有父风,
韦粲有其父亲的风范, 
好学仗气,
好学、讲义气, 
身长八尺,
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
容貌俊美。 
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
初做官时任云麾晋安王行参军, 
俄署法曹,
不久到法曹任职, 
迁外兵参军,
迁外兵参军, 
兼中兵。
兼任中兵。 
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
当时颍川的庚仲容、吴郡的张率是有名的前辈, 
与粲同府,
同韦粲一起共事, 
并忘年交好。
都是韦粲的忘年之交。 
及王迁镇雍州,
晋安王迁镇雍州时, 
随转记室,
韦粲跟随他转任记室, 
兼中兵如故。
仍兼任中兵。 
王立为皇太子,
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后, 
粲迁步兵校尉,
韦粲迁任步兵校尉, 
入为东宫领直,
入东宫任领值。 
丁父忧去职。
后因父亲去世守丧离职。 
寻起为招远将军,
不久起用为招远将军, 
复为领直。
后又任领值。 
服阕,
服丧期满, 
袭爵永昌县侯,
继承父亲的爵位为永昌县侯, 
除安西湘东王谘议,
任命为安西湘东王咨议, 
累迁太子仆、左卫率,
历迁太子仆左卫率, 
领直并如故。
仍兼任领直等职。 
粲以旧恩,
韦粲因为父祖旧恩, 
任寄绸密,
任官很多, 
虽居职屡徙,
虽然职位经常变动, 
常留宿卫,
但总是担任宫廷禁卫要职, 
颇擅威名,
威名很大, 
诞倨,
特别放荡傲慢, 
不为时辈所平。
同辈人都很不服气。 
右卫朱异尝于酒席厉色谓粲曰“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
右卫朱异曾在酒席上厉色地对韦粲说:“你怎么能够担任领军面向众人!”大同 
 
中大同十一年,
十一年(545), 
迁通直散骑常侍,
迁通直散骑常侍, 
未拜,
未就任, 
出为持节、督衡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
出任持节、督察衡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 
皇太子出饯新亭,
皇太子在新亭为他设宴饯行, 
执粲手曰“与卿不为久别”太清元年,粲至州。
握着他的手说:“和你不要分别得太久。”太清元年(547), 
无几,
韦粲到衡州不久, 
便表解职。
便上表请求辞职。  
二年,
太清二年(548), 
征为散骑常侍。
征为散骑常侍。 
粲还至庐陵,
韦粲回到庐陵, 
闻侯景作逆,
听到侯景作乱的消息, 
便简阅部下,
便检阅部下, 
得精卒五千,
挑选精兵五千, 
马百匹,
马百匹, 
倍道赴援。
日夜兼程前去增援。 
至豫章,
到豫章时, 
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
得到报令说“贼军已渡过横江”, 
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
韦粲立即与内史刘孝仪商量怎么办, 
孝仪曰“必期如此,
刘孝仪说:“果真如此, 
当有别敕。
当有其他的诏令, 
岂可轻信单使,
怎能轻信一个使者, 
妄相惊动,
随意惊动, 
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
恐怕不是这样的。”当时刘孝仪设酒招待韦粲, 
粲怒,
韦粲将酒杯摔在地上说: 
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
“贼兵已经渡江, 
便逼宫阙,
便可直逼京城, 
水陆俱断,
水陆都被阻断, 
何暇有报。
怎能有空传报; 
假令无敕,
即使没有诏令, 
岂得自安。
怎能自安? 
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
韦粲今天哪有情致饮酒!”立即跃马出征, 
部分将发,
将士将要出发, 
会江州刺史当阳公大心遣使要粲,
刚好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派人邀请韦粲, 
粲乃驰往见大心曰“上游蕃镇,
韦粲便飞马急驰前去见萧大心说:“上游蕃镇, 
江州去京最近,
江州离京最近, 
殿下情计,
殿下的情况, 
实宜在前。
实宜在前沿冲锋陷阵, 
但中流任重,
但中游任务重, 
当须应接,
当需接应, 
不可阙镇。
不可无人镇守。 
今直且张声势,
现在可虚张声势, 
移镇湓城,
移守湓城, 
遣偏将赐随,
派偏将随行, 
于事便足”大心然之,
事情就妥了。”萧大心同意了他的计谋, 
遣中兵柳昕帅兵二千人随粲。
派中兵柳昕率兵二千人跟随韦粲。 
粲悉留家累于江州,
韦粲将家人全都留在江州, 
以轻舸就路。
轻船上路。 
至南州,
到南州, 
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馀人至横江,
韦粲的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率步兵一万余人到了横江, 
粲即送粮仗赡给之,
韦粲立即送去粮食武器接济柳仲礼, 
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并用自己私人的金帛奖赏将士。 
 
先是,
此前, 
安北将军鄱阳王范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与其长子嗣,
安北将军鄱阳王萧范也从合肥派遣西豫刺史裴之高和他的儿子裴嗣, 
帅江西之众赴京师,
率江西兵众赶赴京城, 
屯于张公洲,
屯居在张公洲, 
待上流诸军至。
等候上游各路军马的到来。 
是时,
当时, 
之高遣船渡仲礼,
裴之高派船渡送柳仲礼, 
与合军进屯王游苑。
与联军一起进驻王游苑。 
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
韦粲建议推举柳仲礼为大督军, 
报下流众军。
通报下游各军。 
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
裴之高自认为年长,耻于位居柳仲礼之下,便说: 
乃云“柳节下是州将,
“柳节下是州将, 
何须我复鞭板”累日不决。
何需我敲边鼓。”多天相持不下。 
粲乃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
韦粲便在大众面前解释说:“现在同赴国难, 
义在除贼,
按理应先铲除贼众, 
所以推柳司州者,
我所以推举柳仲礼为大督军, 
政以久捍边疆,
主要是由于他长期以来捍卫边疆, 
先为侯景所惮。
先前侯景就畏惧他; 
且士马精锐,
而且兵马精锐, 
无出其前。
没有人能超过他。 
若论位次,
若论官位大小, 
柳在粲下。
柳仲礼比我韦粲要低; 
语其年齿,
论其年龄, 
亦少于粲,
也比我小, 
直以社稷之计,
完全是为社稷着想, 
不得复论。
不准再讨论, 
今日形势,
现在的形势, 
贵在将和。
将士和睦为贵; 
若人心不同,
如果人心各异, 
大事去矣。
大事便完了。 
裴公朝之旧齿,
裴公您是朝廷的元老, 
年德已隆,
年岁威望很高, 
岂应复挟私情,
怎么能够带着私人的情绪, 
以沮大计。
影响救国大计。 
粲请为诸君解释之”乃单舸至之高营,
韦粲请求替各位将帅解释清楚这件事。”于是单舟驶向裴之高营地, 
切让之曰“前诸将之议,
恳切地劝他说:“以前各位将领的意见, 
豫州意所未同,
豫州您有些不同的想法, 
即二宫危逼,
现在京城危急, 
猾寇滔天,
贼寇滔天, 
臣子当戮力同心,
大臣们应同心尽力, 
岂可自相矛盾。
怎么能相互争斗, 
豫州必欲立异,
您如果想自立门户, 
锋镝便有所归”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
众人的矛头将会指向您。”裴之高流着泪说:“我深蒙国家的恩惠荣泽, 
自应帅先士卒,
自应身先士卒, 
顾恨衰老,
只是恨自己衰老, 
不能效命,
不能效命, 
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
企望柳仲礼一同平定凶祸叛贼, 
谓众议已从,
各位意见一致, 
无俟老夫耳。
不要顾及老夫。 
若必有疑,
如果还不相信, 
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
我当剖开心窝给你们看。”于是众将领一致同意, 
仲礼方得进军。
柳仲礼才得以进军。 
 
次新亭,
大军至新亭, 
贼列阵于中兴寺,
贼兵在中兴寺布下战阵, 
相持至晚,
两军相持一直到晚上, 
各解归。
各自收兵回营。 
是夜,
当晚, 
仲礼入粲营,
柳仲礼到韦粲的营地, 
部分众军,
布置分配各路军队, 
旦日将战,
次日天明将与敌作战, 
诸将各有据守,
各位将帅各有据守之地, 
令粲顿青塘。
令韦粲留守青塘。 
青塘当石头中路,
青塘正在石头城的通道上, 
粲虑栅垒未立,
韦粲担心营寨未扎稳, 
贼必争之,
贼敌必然争夺这一要冲, 
颇以为惮,
很是害怕, 
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
便对柳仲礼说:“下官没有御侮的才干, 
直欲以身殉国。
只想以身殉国。 
节下善量其宜,
节下您应考虑妥当, 
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
不能招致大的损伤。”柳仲礼说:“青塘安营扎寨, 
迫近淮渚,
靠近淮水滩头, 
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
想把储备粮草的船只全部停泊在那里, 
此是大事,
这是大事, 
非兄不可。
非兄不可。 
若疑兵少,
如果害怕兵力不够, 
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閤将军刘叔胤师助粲,
可再派兵增援。”于是又派直阁将军刘叔胤所部增援韦粲, 
帅所部水陆俱进。
率领所部水陆官兵一起前进。 
时值昏雾,
不巧当天傍晚大雾, 
军人迷失道,
部队迷失道路, 
比及青塘,
等到了青塘, 
夜已过半,
已过半夜, 
垒栅至晓未合。
工事堡垒营寨天亮时尚未修好, 
景登禅灵寺门阁,
侯景登上禅灵寺门楼, 
望粲营未立,
看到韦粲营寨没有扎稳, 
便率锐卒来攻。
便率精锐部队来攻打, 
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
军副王长茂劝韦粲依凭营寨迎战侯景军队, 
粲不从,
韦粲不听, 
令军主郑逸逆击之,
命令军主郑逸出兵阻击敌军, 
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
命刘叔胤率水军断绝敌军的后路。 
叔胤畏懦不敢进,
刘叔胤畏惧怯懦不敢前进, 
逸遂败。
郑逸也因此失败。 
贼乘胜入营,
贼兵乘胜攻入营寨, 
左右牵粲避贼,
左右侍卫拉韦粲躲避敌军, 
粲不动,
韦粲坚决不走, 
犹叱子弟力战,
仍然吼着让子弟拼力迎战, 
兵死略尽,
兵士差不多全都战死, 
遂见害,
韦粲也被杀害, 
时年五十四。
终年五十四岁。 
粲子尼及三弟助、警、构、从弟昂皆战死,
韦粲的儿子韦尼和他的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从弟韦昂都在战斗中阵亡。 
亲戚死者数百人。
亲戚中有几百人战死。 
贼传粲首阙下,
敌军将韦粲的头颅传到城下, 
以示城内,
以警告城内守军, 
太宗闻之流涕曰“社稷所寄,
太宗听说后流着眼泪说:“社稷的希望, 
惟在韦公,
只寄托在韦公身上, 
如何不幸,
为何不幸, 
先死行阵”诏赠护军将军。
在战斗中阵亡。”下诏追赠护军将军。 
世祖平侯景,
世祖平定侯景叛乱后, 
追谥曰忠贞,
追赠韦粲谥号为忠贞, 
并追赠助、警、构及尼皆中书郎,
并追赠韦助、韦警、韦构及韦尼都为中书郎, 
昂员外散骑常侍。
韦昂为员外散骑常侍。 
 
粲长子臧,
韦粲的长子韦臧, 
字君理。
字君理, 
历官尚书三公郎、太子洗马、东宫领直。
历任尚书三公郎、太子洗马、东宫领直。 
侯景至,
侯景攻下京城, 
帅兵屯西华门。
韦臧率兵屯驻西华门, 
城陷,
京城失陷后, 
奔江州,
突围逃至江州, 
收旧部曲,
收集旧部, 
据豫章,
占据豫章, 
为其部下所害。
被其部下杀害。 
 

江氏三杰死节

江子一,字元贞,
江子一字元贞, 
济阳考城人,
济阳考城人, 
晋散骑常侍统之七世孙也。
晋朝散骑常侍江统的第七世孙。 
父法成,
父亲江法成, 
天监中奉朝请。
天监年间任奉朝请。  
子一少好学,
江子一年少时好学, 
有志操,
有志向,操行好, 
以家贫阙养,
因家里穷困缺少给养, 
因蔬食终身。
故一生素食。 
起家王国侍郎、朝请。
起初任王国侍郎、奉朝请。 
启求观书秘阁,
上书请求到皇家书院看书、管理图书, 
高祖许之,
高祖同意了他的请求, 
有敕直华林省。
下令让他在华林省值班。 
其姑夫右卫将军朱异,
他的姑父右卫将军朱异, 
权要当朝,
当朝权要, 
休下之日,
休闲时, 
宾客辐凑,
宾客满门, 
子一未尝造门,
江子一从不进姑父的门, 
其高洁如此。
清高如此。 
稍迁尚书仪曹郎,
后迁尚书仪曹郎, 
出为遂昌、曲阿令,
出任遂昌、曲阿两县县令, 
皆著美绩。
政绩名声很好。 
除通直散骑侍郎,
任通直散骑常侍郎。 
出为戎昭将军、南津校尉。
出任戎昭将军、南津校尉。 
 
弟子四,
江子一的弟弟江子四, 
历尚书金部郎。
历任尚书金部郎, 
大同初,
大同初年, 
迁右丞。
迁右丞。 
兄弟性并刚烈。
兄弟俩性情都很刚烈。 
子四自右丞上封事,
江子四任右丞时上封事, 
极言得失,
极言得与失, 
高祖甚善之,
高祖很欣赏, 
诏尚书详择施行焉。
下诏让尚书仔细选择施行。 
左民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
左民郎沈炯、少府丞顾王与曾奏书不同意, 
高祖厉色呵责之。
高祖厉色呵斥他们, 
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
江子四便上前代替沈炯等回对, 
言甚激切,
言辞激烈, 
高祖怒呼缚之,
高祖气愤不已,下令把江子四捆起来, 
子四据地不受,
江子四蹲在地上反抗, 
高祖怒亦止,
高祖怒气消失, 
乃释之。
便放了他, 
犹坐免职。
但因此被免去官职。 
 
及侯景反,
侯景叛乱时, 
攻陷历阳,
贼军攻下历阳, 
自横江将渡,
从横江将要渡江。 
子一帅舟师千馀人,
江子一率水兵千余人, 
于下流欲邀之,
想在下游发起攻击, 
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
副帅董桃生家居江北, 
因与其党散走。
因而与其部下逃跑, 
子一乃退还南洲,
江子一便退还南州, 
复收馀众,
收回余兵, 
步道赴京师。
步行至京城。 
贼亦寻至,
贼兵不久也到了京城, 
子一启太宗曰“贼围未合,
江子一启告太宗说:“敌军对京城的包围圈尚未形成, 
犹可出荡,
现在还可以出击, 
若营栅一固,无所用武”请与其弟子四、子五帅所领百馀人,
如果敌军营垒建立起来便无用武之地。”请求与其弟江子四、江子五率所领的百余人, 
开承明门挑贼。
打开承明门向贼军挑战。 
许之。
太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子一乃身先士卒,
江子一身先士卒,一人冲向敌阵, 
抽戈独进,
挥戈斩敌, 
群贼夹攻之,
群贼夹攻他, 
从者莫敢继。
跟随的人不敢前去救助, 
子四、子五见事急,
江子四、江子五见情况危急, 
相引赴贼,
相继冲入敌阵, 
并见害。
兄弟三人都被杀害。 
诏曰“故戎昭将军、通直散骑侍郎、南津校尉江子一,
太宗下诏说:“已故戎昭将军、通直散骑常侍郎、南津校尉江子一, 
前尚书右丞江子四,
前尚书右丞江子四, 
东宫直殿主帅子五,
东宫直殿主帅江子五, 
祸故有闻,
遭敌杀害的消息我知道, 
良以矜恻,
实在让人哀伤, 
死事加等,
以身报国功加一等, 
抑惟旧章。
这也是过去的规章典制。 
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
可赠江子一给事黄门侍郎, 
子四中书侍郎,
江子四中书侍郎, 
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
江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叛乱平定后, 
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
世祖又追赠江子一为侍中, 
谥义子。
谥号义子; 
子四黄门侍郎,
江子四为黄门侍郎, 
谥毅子。
谥号毅子; 
子五中书侍郎,
江子五中书侍郎, 
谥烈子。
谥号烈子。 
 
子一续《黄图》及班固“九品”,
江子一续写《黄图》及班固的“九品”, 
并辞赋文笔数十篇,
辞赋文稿几十篇, 
行于世。
都流传在世。 
 

张嵊守义不屈

张嵊,字四山,
张嵊字四山, 
镇北将军稷之子也。
镇北将军张稷的儿子。 
少方雅,
年少时方正风雅, 
有志操,
志向远大, 
能清言。
言辞清丽。 
父临青州,
他的父亲到青州做官, 
为土民所害,
被土著居民杀害, 
嵊感家祸,
张嵊对此家祸感伤不已, 
终身蔬食布衣,
终身吃素食,穿粗布衣, 
手不执刀刃。
手不拿刀刃。 
州举秀才。
后被州里举为秀才。 
起家秘书郎,
初为官时任秘书郎, 
累迁太子舍人、洗马、司徒左西掾、中书郎。
历任太子舍人、洗马、司徒左西掾、中书郎。 
出为永阳内史,
出任永阳内史, 
还除中军宣城王司马、散骑常侍。
回京后任中军宣城王司马、散骑常侍。 
又出为镇南湘东王长史、寻阳太守。
又出任镇南湘东王长史、寻阳郡太守。 
中大同元年,
中大同元年(546), 
征为太府卿,
征辟为太府卿, 
俄迁吴兴太守。
不久迁任吴兴郡太守。 
 
太清二年,
太清元年(547), 
侯景围京城,
侯景围攻京城, 
嵊遣弟伊率郡兵数千人赴援。
张嵊派遣弟弟张伊率郡兵数千人增援。 
三年,
三年(549), 
宫城陷,
宫城被叛军攻破, 
御史中丞沈浚违难东归。
御史中丞沈浚避乱回故乡, 
嵊往见而谓曰“贼臣凭陵,
张嵊前去拜见沈浚说:“贼臣称雄, 
社稷危耻,
社稷危亡,宗庙羞耻, 
正是人臣效命之秋。
正是人臣效命报国的时候。 
今欲收集兵力,
现在想收集兵力, 
保据贵乡。
保护占据家乡。 
若天道无灵,
如果天道不灵, 
忠节不展,
忠臣无用武之地, 
虽复及死,
虽然死去, 
诚亦无恨”浚曰“鄙郡虽小,
也不遗憾。”沈浚说:“我的家乡虽是小郡, 
仗义拒逆,
仗义抗拒叛逆, 
谁敢不从”固劝嵊举义。
谁敢不服从!”坚决地劝张嵊举起义旗兴兵讨贼。 
于是收集士卒,
于是收集士卒, 
缮筑城垒。
修缮加固城防工事。 
时邵陵王东奔至钱唐,
当时邵陵王东逃至钱塘, 
闻之,
听到这一消息后, 
遣板授嵊征东将军,
派人授任张嵊为征东将军, 
加秩中二千石。
加官秩为中二千石。 
嵊曰“朝廷危迫,
张嵊说:“朝廷危急, 
天子蒙尘,
天子受辱, 
今日何情,
今日哪有情致, 
复受荣号”留板而已。
再接受荣誉封号。”留下报书而已。 
贼行台刘神茂攻破义兴,
叛军行军刘神茂攻破义兴城, 
遣使说嵊曰“若早降附,
派人劝说张嵊:“如果早日投降归附, 
当还以郡相处,
当仍让你作郡守, 
复加爵赏”嵊命斩其使,
加官增爵行赏。”张嵊下令杀掉来使, 
仍遣军主王雄等帅兵于鳢渎逆击之,
仍派军主王雄等率兵在鳢渎阻击敌人, 
破神茂,
攻破刘神茂军队, 
神茂退走。
刘神茂率兵败逃。 
侯景闻神茂败,
侯景听说刘神茂兵败, 
乃遣其中军侯子鉴帅精兵二万人,
便派中军侯子鉴率精兵二万人, 
助神茂以击嵊。
援助刘神茂攻击张嵊, 
嵊遣军主范智朗出郡西拒战,
张嵊派军主范智朗在郡西抗击敌军, 
为神茂所败,
被刘神茂击败, 
退归。
退守郡中。 
贼骑乘胜焚栅,
敌军骑兵乘胜焚烧张嵊军营, 
栅内众军皆土崩。
所部军队土崩瓦解。 
嵊乃释戎服,
张嵊便脱下军服, 
坐于听事,
坐在议事厅里, 
贼临之以刃,
敌军将刀架在他脖子上, 
终不为屈。
始终不投降, 
乃执嵊以送景,
敌军便将张嵊送交侯景, 
景刑之于都市,
侯景将他在都市中杀害, 
子弟同遇害者十馀人,
张嵊的兄弟子女一同被害者十余人, 
时年六十二。
时年六十二岁。 
贼平,
叛乱平息后, 
世祖追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世祖追赠他为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谥曰忠贞子。
谥号称忠贞子。 
 

沈柳刚烈赴难

沈浚,字叔源,
沈浚字叔源, 
吴兴武康人。
吴兴郡武康县人。 
祖宪,
祖父沈宪, 
齐散骑常侍,
齐朝的散骑常侍, 
齐史有传。
《齐史》中有传记载。  
浚少博学,有才干,
沈浚年少时博学多才, 
历山阴、吴、建康令,
历任山阴、吴县、建康三县县令,政绩都很好, 
并有能名。
以精明能干著称。 
入为中书郎、尚书左丞。
入京任中书郎、尚书左丞。 
侯景逼京城,
侯景兵临京城时, 
迁御史中丞。
迁御史中丞。 
是时外援并至,
当时朝廷外援军队都赶到, 
侯景表请求和,
侯景便上书求和, 
诏许之。
皇帝下诏同意和盟。 
既盟,
结盟和好后, 
景知城内疾疫,
侯景知道京城瘟疫流行, 
复怀奸计,
又生奸计, 
迟疑不去。
迟疑不离京城。 
数日,
好几天过去了, 
皇太子令浚诣景所,
皇太子命令沈浚前往侯景居所, 
景曰“即已向热,
侯景说:“天气渐热, 
非复行时。
不是行军的时候, 
十万之众,
十万大军, 
何由可去,
有何理由离京, 
还欲立效朝廷,
还京是想效忠朝廷, 
君可见为申闻”浚曰“将军此论,
你可代我讲明用意。”沈浚说:“将军的这番话, 
意在得城。
意思是想得到城池。 
城内兵粮,
城内军粮, 
尚支百日。
还能支撑一百天。 
将军储积内尽,
将军的储蓄积余几乎完了, 
国家援军外集,
国家援军外集, 
十万之众,
十万军队, 
将何所资。
拿什么来给养? 
而反设此言,
你反说出这种话, 
欲胁朝廷邪”景横刃于膝,瞋目叱之。浚正色责景曰“明公亲是人臣,
想威胁朝廷吗?” 
举兵向阙,圣主申恩赦过,已共结盟,
侯景将刀放在膝盖上, 
口血未干,而有翻背。
怒目呵叱沈浚。 
沈浚六十之年,且天子之使,死生有命,
沈浚严厉地斥责侯景说: 
岂畏逆臣之刀乎”不顾而出。景曰“是真司直也”然密衔之。及破张嵊,
“你作为朝廷大臣, 
乃求浚以害之。 柳敬礼,
举兵对付朝廷, 
开府仪同三司庆远之孙。父津,太子詹事。
圣明的君主施恩义免你无罪, 
敬礼与兄仲礼,
与你结盟和好, 
皆少以勇烈知名。起家著作佐郎,稍迁扶风太守。
口里血酒未干, 
侯景渡江,敬礼率马步三千赴援。至都,
便背弃盟约。 
据青溪埭,与景频战,恒先登陷陈,
沈浚六十余岁, 
甚著威名。台城没,
又是天子的使者, 
敬礼与仲礼俱见于景,景遣仲礼经略上流,留敬礼为质,
死生自有天命安排, 
以为护军。
难道还怕叛臣的刀吗!” 
景饯仲礼于后渚,敬礼密谓仲礼曰“景今来会,敬礼抱之,
不理睬侯景便出来。 
兄拔佩刀,便可斫杀,
侯景说: 
敬礼死亦无所恨”仲礼壮其言,许之。及酒数行,
“真是称职的大使。” 
敬礼目仲礼,仲礼见备卫严,不敢动,
然又深深怀恨在心。 
计遂不果。会景征晋熙,敬礼与南康王会理共谋袭其城,
后来侯景攻破张嵊军队, 
克期将发,建安侯萧贲知而告之,遂遇害。
便寻找沈浚并加以杀害。 
 

史臣忠义总论

史臣曰:
 
若夫义重于生,
 
前典垂诰,
 
斯盖先哲之所贵也。
 
故孟子称:
 
生者我所欲,
 
义亦我所欲,
 
二事必不可兼得,
 
宁舍生而取义。
 
至如张嵊二三子之徒,
 
捐躯殉节,
 
赴死如归,
 
英风劲气,
 
笼罩今古,
 
君子知梁代之有忠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