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列传第六 - 梁书

← 返回《梁书卷十一·列传第五卷十三·列传第七

卷十二·列传第六

文白对照

记述柳惔、柳忱、席阐文、韦叡及其族弟韦爱事迹,展现其政治军事才能与家族影响。

柳惔及其兄弟传

○柳惔弟忱 席阐文 韦叡〔族弟爱〕
 
 
柳惔,
 
字文通,
 
河东解人也。
 
父世隆,
 
齐司空。
 
惔年十七,
 
齐武帝为中军,
 
命为参军,
 
转主簿。
 
齐初,
 
入为尚书三公郎,
 
累迁太子中舍人,
 
巴东王子响友。
 
子响为荆州,
 
惔随之镇。
 
子响昵近小人,
 
惔知将为祸,
 
称疾还京。
 
及难作,
 
惔以先归得免。
 
历中书侍郎,
 
中护军长史。
 
出为新安太守,
 
居郡,
 
以无政绩,
 
免归。
 
久之,
 
为右军谘议参军事。
 
 
建武末,
 
为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
 
及高祖起兵,
 
惔举汉中应义。
 
和帝即位,
 
以为侍中,
 
领前军将军。
 
高祖践阼,
 
征为护军将军,
 
未拜,
 
仍迁太子詹事,
 
加散骑常侍。
 
论功封曲江县侯,
 
邑千户。
 
高祖因宴为诗以贻惔曰“尔实冠群后,
 
惟馀实念功”又尝侍座,
 
高祖曰“徐元瑜违命岭南,
 
《周书》罪不相及,
 
朕已宥其诸子,
 
何如”惔对曰“罚不及嗣,
 
赏延于世,
 
今复见之圣朝”时以为知言。
 
寻迁尚书右仆射。
 
 
天监四年,
 
大举北伐,
 
临川王宏都督众军,
 
以惔为副。
 
军还,
 
复为仆射。
 
以久疾,
 
转金紫光禄大夫,
 
加散骑常侍,
 
给亲信二十人。
 
未拜,
 
出为使持节、安南将军、湘州刺史。
 
六年十月,
 
卒于州,
 
时年四十六。
 
高祖为素服举哀。
 
赠侍中、抚军将军,
 
给鼓吹一部。
 
谥曰穆。
 
惔著《仁政传》及诸诗赋,
 
粗有辞义。
 
子照嗣。
 
 
惔第四弟憕,
 
亦有美誉,
 
历侍中、镇西长史。
 
天监十二年,
 
卒,
 
赠宁远将军、豫州刺史。
 
 

柳忱智谏与仕途

忱字文若,
 
惔第五弟也。
 
年数岁,
 
父世隆及母阎氏时寝疾,
 
忱不解带经年。
 
及居丧,
 
以毁闻。
 
起家为司徒行参军,
 
累迁太子中舍人,
 
西中郎主簿,
 
功曹史。
 
 
齐东昏遣巴西太守刘山阳由荆袭高祖,
 
西中郎长史萧颖胄计未有定,
 
召忱及其所亲席阐文等夜入议之。
 
忱曰“朝廷狂悖,
 
为恶日滋。
 
顷闻京师长者,
 
莫不重足累息。
 
今幸在远,
 
得假日自安。
 
雍州之事,
 
且藉以相毙耳。
 
独不见萧令君乎。
 
以精兵数千,
 
破崔氏十万众,
 
竟为群邪所陷,
 
祸酷相寻。
 
前事之不忘,
 
后事之师也。
 
若使彼凶心已逞,
 
岂知使君不系踵而及。
 
且雍州士锐粮多,
 
萧使君雄姿冠世,
 
必非山阳所能拟。
 
若破山阳,
 
荆州复受失律之责。
 
进退无可,
 
且深虑之”阐文亦深劝同高祖。
 
颖胄乃诱斩山阳,
 
以忱为宁朔将军。
 
 
和帝即位,
 
为尚书吏部郎,
 
进号辅国将军、南平太守。
 
寻迁侍中、冠军将军,
 
太守如故。
 
转吏部尚书,
 
不拜。
 
郢州平,
 
颖胄议迁都夏口,
 
忱复固谏,
 
以为巴硖未宾,
 
不宜轻舍根本,
 
摇动民志。
 
颖胄不从。
 
俄而巴东兵至硖口,
 
迁都之议乃息。
 
论者以为见机。
 
 
高祖践阼,
 
以忱为五兵尚书,
 
领骁骑将军。
 
论建义功,
 
封州陵伯,
 
邑七百户。
 
天监二年,
 
出为安西长史、冠军将军、南郡太守。
 
六年,
 
征为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
 
未发,
 
迁持节、督湘州诸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八年,
 
坐辄放从军丁免。
 
俄入为秘书监,
 
迁散骑常侍,
 
转祠部尚书,
 
未拜遇疾,
 
诏改授给事中、光禄大夫,
 
疾笃不拜。
 
十年,
 
卒于家,
 
时年四十一。
 
追赠中书令,
 
谥曰穆。
 
子范嗣。
 
 

席阐文辅政

席阐文,
 
安定临泾人也。
 
少孤贫,
 
涉猎书史。
 
齐初,
 
为雍州刺史萧赤斧中兵参军,
 
由是与其子颖胄善。
 
复历西中郎中兵参军,
 
领城局。
 
高祖之将起义也,
 
阐文深劝之,
 
颖胄同焉,
 
仍遣田祖恭私报高祖,
 
并献银装刀,
 
高祖报以金如意。
 
和帝称尊号,
 
为给事黄门侍郎,
 
寻迁卫尉卿。
 
颖胄暴卒,
 
州府骚扰,
 
阐文以和帝幼弱,
 
中流任重,
 
时始兴王憺留镇雍部,
 
乃与西朝群臣迎王总州事,
 
故赖以宁辑。
 
高祖受禅,
 
除都官尚书、辅国将军。
 
封山阳伯,
 
邑七百户。
 
出为东阳太守,
 
又改封湘西,
 
户邑如故。
 
视事二年,
 
以清白著称,
 
卒于官。
 
诏赙钱三万,
 
布五十匹。
 
谥曰威。
 
 

韦叡军事传奇

韦叡,
 
字怀文,
 
京兆杜陵人也。
 
自汉丞相贤以后,
 
世为三辅著姓。
 
祖玄,
 
避吏隐于长安南山。
 
宋武帝入关,
 
以太尉掾征,
 
不至。
 
伯父祖征,
 
宋末为光禄勋。
 
父祖归,
 
宁远长史。
 
叡事继母以孝闻。
 
叡兄纂、阐,
 
并早知名。
 
纂、叡皆好学,
 
阐有清操。
 
祖征累为郡守,
 
每携叡之职,
 
视之如子。
 
时叡内兄王憕、姨弟杜恽,
 
并有乡里盛名。
 
祖征谓叡曰“汝自谓何如憕、恽”叡谦不敢对。
 
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
 
学识当过之。
 
然而干国家,
 
成功业,
 
皆莫汝逮也”外兄杜幼文为梁州刺史,
 
要叡俱行。
 
梁土富饶,
 
往者多以贿败。
 
叡时虽幼,
 
独用廉闻。
 
 
宋永光初,
 
袁顗为雍州刺史,
 
见而异之,
 
引为主簿。
 
顗到州,
 
与邓琬起兵,
 
叡求出为义成郡,
 
故免顗之祸。
 
后为晋平王左常侍,
 
迁司空桂阳王行参军,
 
随齐司空柳世隆守郢城,
 
拒荆州刺史沈攸之。
 
攸之平,
 
迁前军中兵参军。
 
久之,
 
为广德令。
 
累迁齐兴太守、本州别驾、长水校尉、右军将军。
 
齐末多故,
 
不欲远乡里,
 
求为上庸太守,
 
加建威将军。
 
俄而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频逼京师,
 
民心遑骇,
 
未有所定,
 
西土人谋之于叡。
 
叡曰“陈虽旧将,
 
非命世才。
 
崔颇更事,
 
懦而不武。
 
其取赤族也,
 
宜哉。
 
天下真人,
 
殆兴于吾州矣”乃遣其二子,
 
自结于高祖。
 
 
义兵檄至,
义军的檄文到达之后, 
叡率郡人伐竹为筏,
韦睿率郡人砍竹做成筏子, 
倍道来赴,
加快速度前往汇合, 
有众二千,马二百匹。
有士兵二千、马二百匹, 
高祖见叡甚悦,
高祖见到韦睿后非常高兴, 
拊几曰“他日见君之面,
敲着茶几说:“他日见君之面, 
今日见君之心,
今日见君之心, 
吾事就矣”义师克郢、鲁,
我的事业成功了。”义师攻克郢、鲁, 
平加湖,
平定加湖, 
叡多建谋策,
韦睿多次出谋献策, 
皆见纳用。
都被采纳。 
大军发郢,
大军从郢城出发, 
谋留守将,
商量留守的将领, 
高祖难其人。
高祖对人选颇为难, 
久之,
过了很久,对着韦睿说: 
顾叡曰“弃骐骥而不乘,
“弃骐骥而不乘, 
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
焉遑遑而更索?”当日任命其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 
行郢府事。
行郢府事。 
初,
当初, 
郢城之拒守也,
郢城固守, 
男女口垂十万,
男女共十余万人, 
闭垒经年,
闭垒一年余, 
疾疫死者十七八,
因疫病流行死者十之七八, 
皆积尸于床下,
皆堆积在床下, 
而生者寝处其上,
而活着的还睡在床上, 
每屋辄盈满。
每屋堆得满满的。 
叡料简隐恤,
韦睿统计数字加以抚恤, 
咸为营理,
都予以料理, 
于是死者得埋藏,
于是死者得到埋葬, 
生者反居业,
生者返而居其业, 
百姓赖之。
百姓信赖他。 
 
梁台建,
梁台建, 
征为大理。
征为大理。 
高祖即位,
高祖即位, 
迁廷尉,
迁任廷尉, 
封都梁子,
封为都梁子, 
邑三百户。
邑三百户。 
天监二年,
天监二年(503), 
改封永昌,
改封永昌, 
户邑如先。
户邑如旧。 
东宫建,
东宫建立后, 
迁太子右卫率,
迁任太子右卫率, 
出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
出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 
三年,
三年(504), 
魏遣众来寇,
魏派军队来侵犯, 
率州兵击走之。
他率领州兵击退了。 
 
四年,
四年(505), 
王师北伐,
梁军北伐, 
诏叡都督众军。
诏令韦睿都督众军。 
叡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
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魏国的小岘城, 
未能拔。
未能攻克。 
叡巡行围栅,
韦睿巡行围栅, 
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
魏军城中忽然冲出数百人在城外列阵。 
叡欲击之,
韦睿准备攻打, 
诸将皆曰“向本轻来,
诸将都说:“他们一向都轻视来犯者, 
未有战备,
我们没有作好战斗准备, 
徐还授甲,
还是慢慢地退回去披上铠甲, 
乃可进耳”叡曰“不然。
才可以向他们进攻。”韦睿说:“不然。 
魏城中二千馀人,
魏军城中二千余人, 
闭门坚守,
闭门坚守, 
足以自保,
足以自保, 
无故出人于外,
无故跑到外面来, 
必其骁勇者也,
必定是他们的精锐, 
若能挫之,
若能挫败他们, 
其城自拔”众犹迟疑,
其城自拔。”各位将领还迟疑不定。 
叡指其节曰“朝廷授此,
韦睿指着符节说:“朝廷授给我的符节, 
非以为饰,
并非用来装饰的, 
韦叡之法,
韦睿之法, 
不可犯也”乃进兵。
不可侵犯。”于是进兵攻打。 
士皆殊死战,
将士都作殊死之战, 
魏军果败走,
魏军果然败走, 
因急攻之,
乘机攻城, 
中宿而城拔。
仅半夜就攻破城池。 
遂进讨合肥。
于是前去攻打合肥。 
先是,
一开始, 
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
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 
久未能下,
久攻未下, 
叡按行山川,
韦睿巡视,说: 
曰“吾闻汾水可以灌平阳,
“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 
绛水可以灌安邑,
绛水可能灌安邑’, 
即此是也”乃堰肥水,
就是指这里吧。”于是在肥水筑水坝, 
亲自表率,
亲为表率, 
顷之,
不久, 
堰成水通,
堰城水通, 
舟舰继至。
舟舟监相继而来。 
魏初分筑东西小城夹合肥,
魏军开始时在肥水东西两边筑一小城。 
叡先攻二城。
韦睿先攻此二城。 
既而魏援将杨灵胤帅军五万奄至,
马上有魏援将杨灵胤率军五万扑来, 
众惧不敌,
众将士害怕不敌, 
请表益兵。
请求上表增加援兵, 
叡笑曰“贼已至城下,
韦睿笑道:“贼已至城下, 
方复求军,
才要求增加援军, 
临难铸兵,
临难铸兵, 
岂及马腹。
岂及马腹。 
且吾求济师,
况且我们请求援兵, 
彼亦征众,
他们也增加援兵, 
犹如吴益巴丘,
犹如吴益巴丘, 
蜀增白帝耳。
蜀增白帝。 
师克在和不在众,
‘师克在和不在众’, 
古之义也”因与战,
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与敌战, 
破之,
破敌, 
军人少安。
军心稍为安稳。 
 
初,
当初, 
肥水堰立,
肥水堰建立, 
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
派军主王怀静在岸上筑城据守, 
魏攻陷怀静城,
魏军攻陷怀静城。 
千馀人皆没。
千余人皆没, 
魏人乘胜至叡堤下,
魏人乘胜攻至韦睿的堤下, 
其势甚盛,
其气势旺盛, 
军监潘灵祐劝叡退还巢湖,
军监潘临..劝韦睿退还巢湖, 
诸将又请走保三叉。
诸将领又请求退至三叉自保。 
叡怒曰“宁有此邪。
韦睿怒道:“岂有此理。 
将军死绥,
将军临阵退却者死, 
有前无却”因令取伞扇麾幢,
只有前进不能后退。”并命令取来鐯扇麾幢, 
树之堤下,
树于堤下, 
示无动志。
以示无后退的决心。 
叡素羸,
韦睿一直身体瘦弱, 
每战未尝骑马,
每次作战还从未骑过马, 
以板舆自载,
乘坐板舆, 
督厉众军。
以督导众军。 
魏兵来凿堤,
魏兵来凿堤, 
叡亲与争之,
韦睿亲自参与争斗, 
魏军少却,
魏军稍微后退, 
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便在堤前筑垒以自固。 
叡起斗舰,
韦睿建造斗舟监, 
高与合肥城等,
高与合肥城等同, 
四面临之。
四面监视。 
魏人计穷,
魏人计穷, 
相与悲哭。
相对悲哭。 
叡攻具既成,
韦睿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堰水又满,
堰水又满, 
魏救兵无所用。
魏救兵已不起任何作用。 
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
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 
中弩死,
中弩身死, 
城遂溃。
城于是崩溃。 
俘获万馀级,
俘虏万余人, 
牛马万数,
牛马以万计, 
绢满十间屋,
绢堆满十间屋, 
悉充军赏。
全部充作军队的赏赐之物。 
叡每昼接客旅,
韦睿常常白天接待客旅, 
夜算军书,
晚上筹谋军事, 
三更起张灯达曙,
三更起张灯达旦, 
抚循其众,
抚慰其众, 
常如不及,
常如来不及似的, 
故投募之士争归之。
故投募之士争归之。 
所至顿舍修立,
所到之处顿舍修立, 
馆宇藩篱墙壁,
馆宇藩篱墙壁, 
皆应准绳。
皆应准绳。 
 
合肥既平,
合肥平定后, 
高祖诏众军进次东陵。
高祖诏令众军驻扎于东陵。 
东陵去魏甓城二十里,
东陵距魏甓城二十里, 
将会战,
将要作战, 
有诏班师。
有诏书令班师。 
去贼既近,
离贼既近, 
惧为所蹑,
害怕被敌人跟踪, 
叡悉遣辎重居前,
韦睿令全部辎重居于最前, 
身乘小舆殿后,
自己身乘小舆殿后。 
魏人服叡威名,
魏人屈服于韦睿的威名, 
望之不敢逼,
望之不敢逼, 
全军而还。
全部军队不受任何损失而返。 
至是迁豫州于合肥。
至此迁豫州于合肥。 
 
五年,
五年(506), 
魏中山王元英寇北徐州,
魏中山王元英攻打北徐州, 
围刺史昌义之于钟离,
包围刺史昌义之于钟离, 
众号百万,
众号百万, 
连城四十馀。
连接城池四十余座。 
高祖遣征北将军曹景宗,
高祖遣征北将军曹景宗, 
都督众军二十万以拒之。
都督众军二十万以拒之。 
次邵阳洲,
驻扎在郡阳洲, 
筑垒相守,
筑垒相守, 
高祖诏叡率豫州之众会焉。
高祖诏令韦睿率豫州之众前往会合。 
叡自合肥迳道由阴陵大泽行,
韦睿自合肥抄近道从阴陵大泽前行, 
值涧谷,
碰到涧谷, 
辄飞桥以济。
就架桥通过。 
师人畏魏军盛,
将士畏惧魏军强盛, 
多劝叡缓行。
多劝韦睿慢慢前进。韦睿说: 
叡曰“钟离今凿穴而处,
“钟离现在凿穴而居, 
负户而汲,
负户而汲, 
车驰卒奔,
车驰卒奔, 
犹恐其后,
还恐怕晚了, 
而况缓乎。
怎能还要慢下来, 
魏人已堕吾腹中,
魏人已堕入吾腹中, 
卿曹勿忧也”旬日而至邵阳。
你们这班人不要担心了。” 
初,
十天便到达邵阳。 
高祖敕景宗曰“韦叡,
高祖告诫景宗说:“韦睿, 
卿之乡望,
卿云乡望, 
宜善敬之”景宗见叡,
宜善敬之。”景宗见韦睿, 
礼甚谨。
执礼甚恭谨。 
高祖闻之,
高祖闻之,说: 
曰“二将和,
“二将和睦, 
师必济矣”叡于景宗营前二十里,
出师必定成功。”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 
夜掘长堑,
连夜挖长长的濠沟, 
树鹿角,
树起鹿角, 
截洲为城,
截洲为城, 
比晓而营立。
在拂晓时即建立营区, 
元英大惊,
元英大惊, 
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明旦,
以杖击地:“怎么这样神速啊?”第二天早晨, 
英自率众来战,
元英亲自率众来战, 
叡乘素木舆,
韦睿乘坐素木舆, 
执白角如意麾军,
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 
一日数合,
一日数回合, 
英甚惮其强。
元英非常惮忌他们的强大。 
魏军又夜来攻城,
魏军又夜来攻城, 
飞矢雨集,
飞矢如雨点那样密集, 
叡子黯请下城以避箭,
韦睿之子韦黯请求下城以避箭, 
叡不许。
韦睿不许, 
军中惊,
军中惊恐, 
叡于城上厉声呵之,
韦睿在城上厉声训斥, 
乃定。
才得以安定。 
魏人先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
魏人先在邵阳洲西岸建造了两桥, 
树栅数百步,
树立栅栏数百步, 
跨淮通道。
跨过淮水通道。 
叡装大舰,
睿制造大舟监, 
使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
派梁郡太守冯道根、泸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 
值淮水暴长,
等到淮水暴涨, 
叡即遣之,
韦睿即派遣他们, 
斗舰竞发,
斗舟监竞发, 
皆临敌垒。
皆临近敌垒, 
以小船载草,
以小船装草, 
灌之以膏,
灌上油脂, 
从而焚其桥。
跟去烧毁二桥, 
风怒火盛,
风怒火盛, 
烟尘晦冥,
烟尘晦冥, 
敢死之士,
敢死之士, 
拔栅斫桥,
拔栅斫桥, 
水又漂疾,
水又漂疾, 
倏忽之间,
悠忽之间, 
桥栅尽坏。
桥断栅毁。 
而道根等皆身自搏战,
而道根等都亲身参与搏战, 
军人奋勇,
军人奋勇, 
呼声动天地,
呼声动天地, 
无不一当百,
无不以一当百, 
魏人大溃。
魏军大溃。 
元英见桥绝,
元英见桥断, 
脱身遁去。
脱身遁去。 
魏军趋水死者十馀万,
魏军落到水里淹死者十余万, 
斩首亦如之。
被斩首的也有这么多。 
其馀释甲稽颡,乞为囚奴,
其他弃甲叩头乞为囚奴的, 
犹数十万。
还有数十万。 
所获军实牛马,
所获军实牛马, 
不可胜纪。
不可胜计。 
叡遣报昌义之,
韦睿遣使者报告昌义之, 
义之且悲且喜,
义之既悲且喜, 
不暇答语,
没时间答话, 
但叫曰“更生。
只叫道:“更生! 
更生”高祖遣中书郎周舍劳于淮上,
更生!”高祖遣中书郎周舍慰劳将士于淮上, 
叡积所获于军门,
韦睿将所获堆积于军门, 
舍观之,
周舍观之, 
谓叡曰“君此获复与熊耳山等”以功增封七百户,
谓睿说:“君此获可与熊耳山相等同。”因功增封七百户, 
进爵为侯,
晋爵为侯, 
征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征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七年,
七年(508), 
迁左卫将军,
迁左卫将军, 
俄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
接着任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 
秩中二千石。
秩中二千石。 
会司州刺史马仙琕北伐还军,
碰上司州刺史马仙鴘北伐返军, 
为魏人所蹑,
为魏人所跟踪, 
三关扰动,
三关扰动, 
诏叡督众军援焉。
诏令韦睿督众军支援, 
叡至安陆,
韦睿到达安陆后, 
增筑城二丈馀,
增筑城墙二丈余, 
更开大堑,
又开挖大护城河, 
起高楼,
起高楼, 
众颇讥其示弱。
大家颇讥讽其示弱。韦睿说: 
叡曰“不然,
“并非如此。 
为将当有怯时,
为将当有怯时, 
不可专勇”是时元英复追仙琕,
不可专勇。”当时是元英再次追赶马仙鴘, 
将复邵阳之耻,
准备报复邵阳之耻, 
闻叡至,
当听到韦睿到达后, 
乃退。
乃退兵, 
帝亦诏罢军。
帝亦诏罢军。 
明年,
第二年, 
迁信武将军、江州刺史。
迁信武将军、江州刺史。 
九年,
九年(510), 
征员外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征员外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累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累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寻加通直散骑常侍。
不久加任通直散骑常侍。 
十三年,
十三年(514), 
迁智武将军、丹阳尹,
迁智武将军、丹阳尹, 
以公事免。
以公事免。 
顷之,
不久, 
起为中护军。
起用为中护军。 
 
十四年,
十四年(515), 
出为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出任为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初,
当初, 
叡起兵乡中,
韦睿起兵乡中, 
客阴俊光泣止叡,
客人阴僬光哭着劝阻他, 
叡还为州,
韦睿回来时为州刺史, 
俊光道候叡,
僬光在路上恭候他, 
叡笑谓之曰“若从公言,
韦睿笑着对他说:“若听从你的话, 
乞食于路矣”饷耕牛十头。
要乞食于路了。”赏给耕牛十头。 
叡于故旧,
韦睿对于故旧, 
无所遗惜,
无所遗漏、吝惜, 
士大夫年七十以上,
士大夫年七十以上, 
多与假板县令,
多予假板县令, 
乡里甚怀之。
乡里非常怀念他。 
十五年,
十五年(516), 
拜表致仕,
拜表致仕, 
优诏不许。
优诏不许。 
十七年,
十七年(518), 
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寻给鼓吹一部,
随即赠给鼓吹一部, 
入直殿省。
入直殿省。 
居朝廷,
居朝廷, 
恂恂未尝忤视,
恭敬谨慎不曾触犯他人, 
高祖甚礼敬之。
高祖非常敬重他。 
性慈爱,
性格慈爱, 
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抚养孤兄子甚于己子。 
历官所得禄赐,
历官所获俸禄赏赐, 
皆散之亲故,
皆散之于亲朋故旧, 
家无馀财。
家无余财。 
后为护军,
后任护军, 
居家无事,
居定无事, 
慕万石、陆贾之为人,
仰慕万石、陆贾之为人, 
因画之于壁以自玩。
因此画之于壁上以自玩。 
时虽老,
当时虽已年老, 
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有空暇时还督促子孙学习。 
第三子棱,尤明经史,
第三个儿子韦棱尤明经史。 
世称其洽闻,叡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
高祖正醉心于佛教, 
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
天下皆从风而化。 
叡自以信受素薄,
韦睿自以为信爱素薄, 
位居大臣,
位居大臣, 
不欲与俗俯仰,
不欲与时俗俯仰, 
所行略如他日。
所行略如他日。 
 
普通元年夏,
普通元年(520)夏, 
迁侍中、车骑将军,
迁侍中、车骑将军, 
以疾未拜。
以疾未拜。 
八月,
八月, 
卒于家,
卒于家, 
时年七十九。
时年七十九岁, 
遗令薄葬,
留下遗嘱为薄葬, 
敛以时服。
殓以平时衣服。 
高祖即日临哭甚恸。
高祖当日临哭甚悲伤。 
赐钱十万,布二百匹,东园秘器,
赐钱十万、布二百匹、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 
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取给于官,
丧事取给于官, 
遣中书舍人监护。
遣中书舍人监护。 
赠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赠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谥曰严。
谥号曰严。 
 

韦氏子嗣与族弟

初,
当初, 
邵阳之役,
邵阳之役, 
昌义之甚德叡,
昌义之非常感德于韦睿, 
请曹景宗与叡会,
请曹景宗与韦睿见面, 
因设钱二十万官赌之,
因此设钱二十万官赌之, 
景宗掷得雉,
景宗掷得雉, 
叡徐掷得卢,
韦睿慢慢地掷得到户, 
遽取一子反之,
急取一子反之, 
曰“异事”,
曰“异事”, 
遂作塞。
遂作塞。 
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
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捷, 
叡独居后,
韦睿独居后, 
其不尚胜,
其不好胜, 
率多如是,
率多如是, 
世尤以此贤之。
世尤以此贤之, 
子放、正、棱、黯,
有子放、正、棱、黯, 
放别有传。
韦放别有传。 
 
正字敬直,
韦正字敬直, 
起家南康王行参军,
起家于南康王行参军, 
稍迁中书侍郎,
慢慢地升为中书侍郎, 
出为襄阳太守。
出任襄阳太守。 
初,
当初, 
正与东海王僧孺友善,
韦正与东海王僧儒友善, 
及僧孺为尚书吏部郎,
及僧儒为尚书吏部郎, 
参掌大选,
参掌大选, 
宾友故人莫不倾意,
宾友故人莫不倾慕, 
正独澹然。
独韦正淡然。 
及僧孺摈废之后,
等到僧儒被抛弃之后, 
正复笃素分,
韦正与其感情笃厚, 
有逾曩日,
胜过往日, 
论者称焉。
论者称焉, 
历官至给事黄门侍郎。
历官至给事黄门侍郎。 
 
棱字威直,
韦棱字威直, 
性恬素,
性恬素, 
以书史为业,
以书史为业, 
博物强记,
博物强记, 
当世之士,
当世之士, 
咸就质疑。
咸就质疑。 
起家安成王府行参军,
起家于安成王行参军, 
稍迁治书侍御史,太子仆,光禄卿。
慢慢地升迁至治书侍御史、太子仆、光禄卿, 
著《汉书续训》三卷。
著《汉书续训》三卷。 
 
黯字务直,
 
性强正,
 
少习经史,
 
有文词。
 
起家太子舍人,
 
稍迁太仆卿,
 
南豫州刺史,
 
太府卿。
 
侯景济江,
 
黯屯六门,
 
寻改为都督城西面诸军事。
 
时景于城外起东西二土山,
 
城内亦作以应之,
 
太宗亲自负土,
 
哀太子以下躬执畚锸。
 
黯守西土山,
 
昼夜苦战,
 
以功授轻车将军,
 
加持节。
 
卒于城内,
 
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叡族弟爱。
 
 
爱字孝友,
 
沈静有器局。
 
高祖父广,
 
晋后军将军、北平太守。
 
曾祖轨,
 
以孝武太元之初,
 
南迁襄阳,
 
为本州别驾,
 
散骑侍郎。
 
祖公循,
 
宋义阳太守。
 
父义正,
 
早卒。
 
 
爱少而偏孤,
 
事母以孝闻。
 
性清介,
 
不妄交游,
 
而笃志好学,
 
每虚室独坐,
 
游心坟素,
 
而埃尘满席,
 
寂若无人。
 
年十二,
 
尝游京师,
 
值天子出游南苑,
 
邑里喧哗,
 
老幼争观,
 
爱独端坐读书,
 
手不释卷,
 
宗族见者,
 
莫不异焉。
 
及长,
 
博学有文才,
 
尤善《周易》及《春秋左氏》义。
 
 
袁顗为雍州刺史,
 
辟为主簿。
 
遭母忧,
 
庐于墓侧,
 
负土起坟。
 
高祖临雍州,
 
闻之,
 
亲往临吊。
 
服阕,
 
引为中兵参军。
 
义师之起也,
 
以爱为壮武将军、冠军南平王司马,
 
带襄阳令。
 
时京邑未定,
 
雍州空虚,
 
魏兴太守颜僧都等据郡反,
 
州内惊扰,
 
百姓携贰。
 
爱沉敏有谋,
 
素为州里信伏,
 
乃推心抚御,
 
晓示逆顺。
 
兼率募乡里,
 
得千馀人,
 
与僧都等战于始平郡南,
 
大破之,
 
百姓乃安。
 
 
萧颖胄之死也,
 
和帝征兵襄阳,
 
爱从始兴王憺赴焉。
 
先是,
 
巴东太守萧璝、巴东太守鲁休烈举兵来逼荆州,
 
及憺至,
 
令爱书谕之,
 
璝即日请降。
 
 
中兴二年,
 
从和帝东下。
 
高祖受禅,
 
进号辅国将军,
 
仍为骁骑将军,
 
寻除宁蜀太守,
 
与益州刺史邓元起西上袭刘季连,
 
行至公安,
 
道病卒,
 
赠卫尉卿。
 
子乾向,
 
官至骁骑将军,
 
征北长史,
 
汝阴、钟离二郡太守。
 
 

史家总评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
陈朝吏部尚书姚察曰: 
昔窦融以河右归汉,
“昔窦融以河右归汉, 
终为盛族。
始终为盛族, 
柳惔举南郑响从,
柳胟举南郑响从, 
而家声弗霣,
而家声弗閗, 
时哉。
时哉。 
忱之谋画,
柳忱之谋划, 
亦用有成,
也用而有成, 
智矣。
智哉。 
韦叡起上庸以附义,
韦睿起上庸以附文, 
其地比惔则薄,
其地比胟则薄, 
及合肥、邵阳之役,
及合肥、邵阳之役, 
其功甚盛,
其功甚盛, 
推而弗有,
推而弗有, 
君子哉。
君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