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十年 - 春秋公羊传

← 返回《春秋公羊传隐公•九年隐公•十一年

隐公•十年

文白对照

鲁隐公十年与齐郑会盟伐宋,多次战役及《春秋》记事原则体现。

春季会盟

鲁隐公十年, 
春,
春天, 
王二月,
周历二月, 
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隐公在中丘这个地方会见齐侯和郑伯。 
 

夏伐宋与翚之贬

夏,
夏天, 
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翚率领军队会同齐国人、郑国人攻打宋国。 
此公子翚也。
这人就是公子翚。 
何以不称公子?
为什么不称他公子呢? 
贬。
是为了贬低他。 
曷为贬?
为什么要贬低他呢? 
隐之罪人也。
因为他是鲁隐公的罪人。 
故终隐之篇贬也。
所以《春秋》在整个隐公这篇都贬低他。 
 

六月战役与取邑争议

六月,
六月, 
壬戌这天, 
公败宋师于
鲁隐公在宋国莒这个地方打败了宋国的军队。 
辛未这天, 
占领了宋国的郜邑。 
辛巳这天, 
占领了宋国的防邑。 
取邑不日,
夺取城邑,《春秋》一般是不记载日期的, 
此何以日?
这里为什么记载日期呢? 
一月而再取也。
这是为了表明在一个月内两次攻占别国的城邑。 
何言乎一月而再取?
为什么要表明在一个月内两次攻占别国的城邑呢? 
也。
为了强调鲁隐公的仗打得太多了。 
内大恶讳,
鲁国国内的大恶事,《春秋》在记载时总是要避讳的, 
此其言甚之何?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鲁隐公的仗打得太多了呢? 
《春秋》录内而略外,
按照《春秋分的体例,主要是记载鲁国的事,别国的事只是简略记载。 
于外大恶书,
对于别的国家。有大恶事就记载, 
小恶不书;
小恶行不记; 
于内大恶讳,
对于鲁国,大恶事就避讳, 
小恶书。
小恶行就记下来。 
 

秋宋卫入郑

秋,
秋天, 
宋人、卫人入郑。
宋国人和卫国人一起入侵郑国。 
 

郑伯借力伐取

宋人、蔡人、卫人伐
宋国人、蔡国人、卫国人一起攻打载国。  
郑伯伐取之。
郑国国君也趁机进攻载国并占领了它。 
其言伐取之何?
为什么说攻打并夺取了它呢? 
易也。
因为太容易了。 
其易奈何?
为什么这么容易呢? 
因其力也。
因为凭借了别人的力量。 
因谁之刀?
凭借谁的力量呢? 
因宋人、蔡人、卫人之力也。
凭借了宋国军队、蔡国军队和卫国军队的力量。 
 

冬齐郑入盛

冬,
冬天, 
十月,
十月, 
壬午这天, 
齐人、郑人入盛。
齐国人和郑国人一起入侵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