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十一年 - 春秋公羊传

← 返回《春秋公羊传隐公•十年

隐公•十一年

文白对照

隐公十一年诸侯来朝、会盟入许,公薨后《春秋》不书葬以责臣子不讨贼。

诸侯来朝之礼

鲁隐公十一年, 
春,
春天, 
滕侯、薛侯来朝。
滕国国君和薛国国君来鲁国朝见鲁隐公。 
其言朝何?
为什么说“朝”呢? 
诸侯来曰朝,
各国诸侯到鲁国来,就称为“朝”; 
大夫来曰聘。
各国大夫到鲁国来,就称为“聘”。 
其兼言之何?
这里为什么把两国诸侯连在一起说呢? 
微国也。
因为这两个国家太小了。 
 

夏月会盟

夏,
夏天, 
五月,
五月, 
公会郑伯于
隐公在郑国的祁黎这个地方会见郑国国君。 
 

入许之战

秋,
秋天, 
七月,
七月, 
壬午这天, 
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隐公和齐国国君、郑国国君一起出兵入侵许国。 
 

隐公薨逝义例

冬,
冬天, 
十有一月,
十一月, 
壬辰这天, 
公薨。
隐公死了。 
何以不书葬?
为什么《春秋》不记载安葬鲁隐公呢? 
也。
是要隐瞒某事。 
何隐尔?
隐瞒什么呢? 
就也。
隐瞒隐公被桓公所弑这件事。 
弑则何以不书葬?
国君被弑,为什么《春秋》不记载葬礼呢? 
《春秋》君就贼不讨,
按照《春秋》的体例,国君被弑,而弑君的坏人不被讨伐, 
不书葬,
就不记载葬礼, 
以为无臣子也。
认为就像没有臣子一样。 
曰:
子沈子说: 
“君弑,
“国君被弑, 
臣不讨贼,
臣子们不去讨伐弑君的坏人, 
非臣也;
就不能算臣子; 
不复雠,
不为父亲报仇, 
非子也。
就不能算儿子。 
葬,
举行葬礼, 
生者之事也。
这是活着的人的事。 
《春秋》君弑贼不讨,
《春秋》的体例是:国君被弑,而弑君的坏人不被讨伐, 
不书葬,
就不记葬礼, 
以为不系乎臣子也。”
认为已经不存在君臣关系了。” 
公薨,
隐公死, 
何以不地?
为什么不记载死的地点呢? 
不忍言也。
是不忍心说明。 
隐何以无正月?
鲁隐公为什么没有正月呢? 
隐将让乎桓,
因为隐公将要把君位让给桓公, 
故不有其正月也。
所以就没有他的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