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三年 - 春秋公羊传

← 返回《春秋公羊传隐公•二年隐公•四年

隐公•三年

文白对照

记载春秋日食、天王丧葬、世卿制度批判及宋国继承权之争引发的政治动荡。

日食记录与礼制考辨

鲁隐公三年, 
春,
春天, 
王二月,
周历二月, 
己巳,
己巳这天, 
发生日食。 
何以书?
为什么要记载日食呢? 
也。
为了记载怪异的事件。 
日食,
发生日食, 
则曷为或日,
为什么有时记载日期, 
或不日,
有时不记载日期, 
或言
有时注明是初一这天, 
或不言朔?
有时又不注明是初一这天呢? 
曰:
比如说: 
某月某日朔。
某月某日是初一, 
日有食之者,
这天发生了日食, 
也。
这种情况就叫作“食正朔”。 
其或日,
而有时注明日期, 
或不日,
有时不注明日期, 
或失之前,
是因为日食发生的时间有时靠前, 
或失之后。
有时靠后。 
食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后者,
靠前发生日食的初一在前, 
朔在后也。
靠后的初一在后。 
 

周天子丧葬制度

三月, 
庚戌,
庚戌这天, 
天王崩。
周平王死了。 
何以不书葬?
为什么不记载葬礼的日期呢? 
天子记崩不记葬,
因为天子只记载死期不记载葬期, 
也。
天子的葬期有一定的时限规定。 
诸侯记卒记葬,
诸侯死了要记载死期也要记载葬期, 
有天子存,
因为天子在, 
不得必其时也。
他们的葬期没有一定的时限。 
曷为或言崩,
为什么人死了有时说“崩”, 
或言薨?
有时说“薨”呢?是为了别尊卑, 
天子曰崩,
天子死要说“崩”, 
诸侯曰薨,
诸侯死要说“薨”, 
大夫曰卒,
大夫死说“卒”, 
士曰
士人死只能说“不禄”。 
 
 

尹氏世卿之讥

夏,
夏天, 
四月,
四月, 
辛卯,
辛卯这天, 
尹氏卒。
尹氏死了。 
尹氏者何?
尹氏是什么人? 
天子之大夫也。
是周天子的大夫。 
其称尹氏何?
为什么不称他的名字而称尹氏呢? 
贬。
是贬低他。 
曷为贬?
为什么要贬低他呢? 
,世卿,
因为要讥讽他世代承袭为卿大夫。 
非礼也。
世代承袭为卿大夫是不合于礼的。 
外大夫
鲁国以外的大夫的死,《春秋》是不记载的, 
此何以卒?
这里为什么要记载尹氏的死呢? 
天王崩,
因为周平王死时, 
也。
尹氏曾以主人的身份接待过鲁隐公和诸侯。 
 

武氏子求赙非礼

秋,
秋天, 
来求膊。
武氏子来鲁国求取为周平王助丧的财物。 
武氏子者何?
武氏子是什么人? 
天子之大夫也。
是周天子的大夫。 
其称武氏子何?
为什么不称他的名字而称他武氏子呢? 
讥。
是谴责他。 
何讥尔?
为什么要谴责他呢? 
父卒,
因为他父亲虽然死了, 
也。
但他并没有得到继承父位的正式命令。 
何以不称使?
为什么不说派遣呢? 
嗣王还处在周平王丧期, 
也。
没有正式即位为天子。 
武氏子来求赙,
武氏子来鲁国求助丧的财物, 
何以书?
为什么要记载呢? 
讥。
是谴责这件事。 
何讥尔?
为什么要谴责这件事呢? 
丧事无求,求赙,
因为办丧事不应该向别人求取财物资助, 
非礼也。
求取助丧财物是不合于礼的。 
盖通于下。
这个道理对于所有的诸侯也是适宜的。 
 
 

宋公和之卒

八月,
八月, 
庚辰,
庚辰这天, 
公和卒。
宋缪公死了。 
 

宋国继承权之乱

冬,
冬天, 
十有二月,
十二月, 
齐侯郑伯盟于
齐侯与郑伯在齐国的石门这个地方盟会。 
癸未,
癸未这天, 
葬宋缪公。
安葬了宋缪公。 
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
举行葬礼为什么有的记载日期,有的不记载日期呢? 
而日,
不到葬期提前人葬并写出葬礼日期的, 
渴葬也;
表示急于入葬;不到葬期提前入葬, 
不及时而不日,
又不写出日期的, 
慢葬也;
表示不能以礼葬; 
过时而日,
超过葬期入葬并写明日期, 
也;
表示哀痛贤君不能按时入葬; 
过时而不日,
超过葬期入葬又不写明日期, 
谓之不能葬也;
这是说不能按时入葬; 
当时而不日,
按时入葬而不写出日期, 
也;
这是正规的葬礼; 
当时而日,
按时入葬并写明日期, 
危不得葬也。
表示潜伏着危机不能得到安息。 
此当时,
宋缪公按时入葬并写明了葬礼的日期, 
何危尔?
有什么危机呢? 
谓缪公曰:
宋宣公曾经对缪公说: 
“以吾爱
“我对儿子与夷的爱, 
则不若爱女。
还不如对你的爱, 
以为社稷宗庙主,
我认为作为社稷宗庙的主人, 
则与夷不若女,
与夷远不如你, 
盍终为君矣?”
你何不就做宋国国君呢?” 
宣公死,
宋宣公死后, 
缪公立。
缪公立为国君。后来, 
缪公逐其二子
与左师勃。
缪公将他的两个儿子庄公冯和左师勃逐出宋国, 
曰:
并对他们说: 
“尔为吾子,
“你们虽然是我的儿子, 
生毋相见,
但我活着时不要再来见我;我死了, 
死毋相哭。”
也不要来哭我。” 
与夷复曰:
与夷听到后,就对缪公说: 
之所为不与臣国,
“先君之所以不把国家交给我, 
国乎君者,
而把国家交给您, 
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
是认为您可以做好社稷宗庙的主人。 
今君逐君之二子,
现在您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驱逐, 
而将致国乎与夷,
准备把家交还给我与夷, 
此非先君之意也。
这并不是先君的本意。何况, 
且使子而可逐,
假如儿子可以驱逐, 
则先君其逐臣矣。”
那么先君恐怕也把我赶走了。” 
缪公曰:
缪公说: 
“先君之
,可知矣。
“先君不驱逐你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 
吾立乎此,
我在国君这个位置上, 
摄也。
仅仅是摄政, 
终致国乎与夷。”
最终还是要把国家交还给你与夷的。”缪公死后, 
庄公冯弑与夷。
庄公冯终于杀了与夷。所以, 
故君子
君子一定要遵守把君位传给儿子的法度, 
宋之祸,
宋国的祸乱, 
宣公为之也。
就是宋宣公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