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交锋
◎
◎
齐宣王见颜?,曰:
齐宣王召见颜?喊道:
“前!”
“颜?你上前。”
亦曰:
颜?也叫道:
“王前!”
“大王您上前。”
宣王不悦。
齐宣王满脸不悦。
左右曰:
左右臣都责备颜?:
“王,
“大王是一国之君,
人君也。
而你颜?,
?,
只是区区一介臣民,
人臣也。
大王唤你上前,
王曰‘?前’,?亦曰‘王前’,
你也唤大王上前,
可乎”?对曰:
这样做成何体统?”颜?说:
“夫?前为慕势,
“如果我上前,那是贪慕权势,
王前为趋士。
而大王过来则是谦恭待士。
与使?为慕势,
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
不如使王为趋士。”
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
王忿然作色曰:
齐宣王怒形于色,斥道:
“王者贵乎?
“究竟是君王尊贵,
士贵乎?”
还是士人尊贵?”
对曰:
颜不卑不亢回答说:
“士贵耳,
“自然是士人尊贵,
王者不贵。”
而王者并不尊贵?”
王曰:
齐王问:
“有说乎?”
“这话怎么讲?”
?曰:
答道:
“有。”昔者秦攻齐,
“以前秦国征伐齐国,
令曰:
秦王下令:
‘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有敢在柳下惠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的,
罪死不赦。
一概处死,决不宽赦!
’令曰:
’又下令:
‘有能得齐王头者,
‘能取得齐王首级的,
封万户侯,
封侯万户,
赐金千镒。
赏以千金。
’由是观之,
’由此看来,
生王之头,
活国君的头颅,
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比不上死贤士的坟墓。”
宣默然不悦。
宣王哑口无言,内心极不高兴。
左右劝谏
左右皆曰:
左右侍臣都叫道:
“?来,
“颜?,
?来!
颜?!
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
大王据千乘之国,
万石?。
重视礼乐,
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四方仁义辩智之士,
辩知并进,
仰慕大王圣德,
莫不来语;
莫不争相投奔效劳;
东西南北,
四海之内,
莫敢不服。
莫不臣服;
求万物不备具,
万物齐备,
而百无不亲附。
百姓心服。
今夫士之高者,
而即便是最清高的士人,
乃称匹夫,
其身份也不过是普通民众,
徒步而处农亩,
徒步而行,耕作为生。至于一般士人,
下则鄙野、监门、闾里,
则居于鄙陋穷僻之处,以看守门户为生涯,
士之贱也,
应该说,
亦甚矣!”
士的地位是十分低贱的。”
引古论今
对曰:
颜?驳道:
“不然。
“这话不对。
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有上万个诸侯国。
何则?
什么原因呢?
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道德淳厚而得力于重用士人。
故舜起农亩,
由于尊贤重才,
出于野鄙,
虞舜这个出身于乡村鄙野的农夫,
而为天下。
得以成为天子。
及汤之时,
到商汤之时,
诸侯三千。
诸侯尚存三千,
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
时至今日,
乃二十四。
只剩下二十四。
由此观之,
从这一点上看,
非得失之策与?
难道不是因为政策的得失才造成了天下治乱吗?
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
当诸侯面临亡国灭族的威胁时,
欲为监门、闾里,
即使想成为乡野穷巷的寻常百姓,
安可得而有乎哉?
又怎么能办到呢?
是故《易传》不云乎。
所以《易传》中这样讲,
’居上位,
身居高位而才德不济,
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
只一味追求虚名的,
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
必然骄奢傲慢,
则凶从之。
最终招致祸患。
是故无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
无才无德而沽名钓誉的会被削弱;不行仁政却妄求福禄的要遭困厄;没有功劳却接受俸禄的会遭受侮辱,
祸必握。
祸患深重。
’故曰:
所以说,
‘矜功不立,
‘居功自傲不能成名,
虚愿不至。
光说不做难以成事’,
’此皆幸乐其名,
这些都是针对那些企图侥幸成名,
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华而不实的人,正因为这样,
是以尧有九佐,
尧有九个佐官,,
舜有七友,
舜有七位师友,
禹有五丞,
禹有五位帮手,
汤有三辅,
汤有三大辅臣,
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
自古至今,还未有过凭空成名的人。
无有。
因此,
是以君王无羞亟问,
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
不愧下学;
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耻,
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
以此成就道德,扬名后世。
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
唐尧、虞舜、商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
‘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
所以又有‘见微知著’这样的说法。
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
若能上溯事物本源,
下通其流,
下通事物流变,
至圣人明学,
睿智而多才,
何不吉之有哉!
则哪里还有不吉祥的事情发生呢?
老子曰:
《老子》上说:
‘虽贵,
‘虽贵,
必以贱为本;
必以贱为本;
虽高,
虽高,
必以下为基。
必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
’所以诸侯、君主皆自称为孤、寡或不谷,
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
这大概是他们懂得以贱为本的道理吧。
人之困贱下位也,
孤、寡指的是生活困窘、地位卑微的人,
而侯王以自谓,
可是诸侯、君主却用以自称,
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难道不是屈已尚贤的表现吗?
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
像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
而世世称曰明主,
后世都称他们是贤君圣主,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这足以证明贤士的尊贵。”
宣王折服
宣王曰:
宣王叹道:
“嗟乎!
“唉!
君子焉可侮哉,
怎么能够侮慢君子呢?
寡人自取病耳!
寡人这是自取其辱呀!
及今闻君子之言,
今天听到君子高论,
乃今闻细人之行,
才明白轻贤慢士是小人行径。
愿请受为弟子。
希望先生能收寡人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
如果先生与寡人相从交游,
食必太牢,
食必美味,
出必乘车,
行必安车,
妻子衣服丽都。”
先生的妻子儿女也必然锦衣玉食。”
辞归守朴
颜?辞去曰:
颜听到此话,就要求告辞回家,对宣王说:
夫玉生于山,
“美玉产于深山,
制则破焉,
一经琢磨则破坏天然本色,
非弗宝贵矣,
不是美玉不再宝贵,
然夫璞不完。
只是失去了它本真的完美。
士生乎鄙野,
士大夫生于乡野,
选而禄焉,
经过推荐选用就接受俸禄,
非不贵也,
这也并不是说不尊贵显达,
然形神不全。
而是说他们的形神从此难以完全属于自己。
愿得归,
臣只希望回到乡下,
晚食以当肉,
晚一点进食,即使再差的饭菜也一如吃肉一样津津有味;
安步以当车,
缓行慢步,完全可以当作坐车;
无罪以当贵,
无过无伐,足以自贵;
清静贞正以自虞。
清静无为,自得其乐。
制言者王也,
纳言决断的,是大王您;
尽忠直言者?也。
秉忠直谏的,则是颜?。
言要道已备矣,
臣要说的,主旨已十分明了,
愿得赐归,
望大王予以赐归,
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让臣安步返回家乡。”于是,
则再拜辞去也。
再拜而去。
刘向赞叹说:
?知足矣,
“颜的确是知足之人,
归反于朴,
返朴归真,
则终身不辱也。
则终身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