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谒交锋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王斗先生登门造访,求见宣王。
宣王使谒者延入。
宣王吩咐侍者接人。
王斗曰:
王斗说:
“斗趋见王为好势,
“我赶上前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
王趋见斗为好士,
而大王主动来见我,则是求贤礼士,
于王何如?”
不知大王意思怎样?”
使者复还报。
侍者回报。
王曰:
宣王赶紧说:
“先生徐之,
“先生慢行,
寡人请从。”
寡人亲自来迎接!”
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
于是快步前去迎见王斗入宫。
曰:
宣王说:
“寡人奉先君之宗庙,
“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庙,
守社稷,
管理社稷,
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我平时听说先生能直言进谏,无所讳言。”
王斗对曰:
王斗回答说:
“王闻之过。
“大王听错了,
斗生于乱世,
我生于乱世,
事乱君,
事奉昏君,
焉敢直言正谏。”
怎么能直言进谏?”
宣王忿然作色,
宣王极为不快,
不说。
不禁忿然作色。
五好之辩
有间,
过了一会儿,
王斗曰:
王斗说:
“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
“先主桓公,有五样爱好,
九合诸侯,
后来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匡扶周室,
天子受籍,
周天子赐给封地,
立为大伯。
承认他为诸侯领袖。
今王有四焉。”
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与先主相同。”
宣王说,
宣王高兴了,
曰:
但仍极力谦辞:
“寡人愚陋,
“寡人才识疏浅,
守齐国,惟恐失?之,
治国安邦还担心力有不及,
焉能有四焉?”
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样爱好?”
王斗曰:
王斗说:
“否。
“当然有。
先君好马,
先主好马,
王亦好马。先君好狗,
王也好马;先主好狗,
王亦好狗。
王也好狗;
先君好酒,
先主好酒,
王亦好酒。
王也好酒;
先君好色,
先君好色,
王亦好色。
王也好色;
先君好士,
先主好士,
是王不好士。”
王却不是那样。”
宣王曰:
宣王勉强说:
“当今之世无士,
“当今世上没有优秀的人才,
寡人何好?”
寡人如何喜爱他们?”
王斗曰:
王斗说:
“世无骐麟?耳,
“当世没有骐骥、?耳这样的骏马,
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庐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
卢氏那样的良犬,大王的马匹、猎狗已经够多的了;
世无毛嫱、西施,
当世没有毛嫱、西施一类的美女,
王宫已充矣。
可大王的后宫俱已充盈。
王亦不好士也,
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而已,
何患无士?”
那里是因为当世无贤士?”
王曰:
宣王说:
“寡人忧国爱民,
“寡人忧国忧民,
固愿得士以治之。”
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贤士共治齐国。”
王斗曰:
王斗进一步说: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也。”
“臣以为大王忧国忧民远不如爱惜一尺绉纱。”
王曰:
宣王问道:
“何谓也?”
“此话怎讲?”
王斗曰:
回答说:
“王使人为冠,
“大王做帽子,
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不用身边的人而请能工巧匠,原因何在?
为能之也。
是因为他们手艺高超,会做帽子。
今王治齐,
可是现在大王治理齐国,不问才德,
非左右便辟无使也,
非亲不用,
臣故曰不如爱尺?也。”
故我私下以为在大王心中,国家社稷不若一尺绉纱。”
治政之喻
宣王谢曰:
宣王顿悟,谢罪道:
“寡人有罪国家。”
“寡人于国有罪。”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于是,选拔五位贤士任职,
齐国大治。
齐国因而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