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事秦惠王 - 战国策

← 返回《战国策昭阳为楚伐魏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张仪事秦惠王

文白对照

张仪以退为进,献计诱齐伐梁使秦趁势扩张,冯喜智谏齐王罢兵成纵横之策。

 
 

张仪受谗与齐责

张仪事秦惠王。
张仪侍奉秦惠王,惠王死, 
惠王死,
武王即位。 
武王立左右恶张仪,
武王的左右近臣乘机毁谤张仪, 
曰:
指责他过去不忠于惠王。 
“仪事先生不忠。”
祸不单行, 
言未已,
齐王这时又派使者前来谴责武王, 
齐让又至。
说他不该重用张仪。 
 

连环计献王廷

张仪闻之,
张仪听说这些事后, 
谓武王曰:
跑来对武王说: 
“仪有愚计,
“臣有一条计策,虽然并不高明, 
愿效之王。”
还望大王裁决。” 
王曰:
武王问他: 
“奈何?”
“有何计策?” 
曰:
张仪说: 
“为社稷计者,
“为国家社稷利害考虑, 
东方有大变,
其最上策莫如山东诸国发生变乱, 
然后王可以多割地。
大王乘势攻城掠地,扩充疆土。 
今齐王臣憎张仪,
如今齐王对臣恨之入骨, 
仪之所在,
无论臣走到哪里, 
必具兵而伐之。
他都会不顾一切发兵攻打。 
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
所以臣愿意捐弃不肖之身前往魏国, 
齐必即举兵而伐之。
从而挑动齐王出兵攻魏。 
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
当齐、魏兵马在大梁城下打得不可开交之时, 
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
大王可乘机侵入韩国三川之地, 
出兵函谷而无伐,
使秦兵东出函谷畅通无阻, 
以临周,
麾兵直逼两周地界, 
祭器必出,
索取天子祭器, 
挟天子,
然后挟天子, 
案图籍,
按图籍, 
此王业也。”
君临天下, 
王曰:
这可是万世不移的帝王基业啊!” 
“善。”
武王称善, 
乃具革车三十乘,
于是派出30辆兵车, 
纳之梁。
把张仪送到魏都大梁。 
 

冯喜智解兵围

齐果举兵伐之。
齐王果然发兵攻魏。 
梁王大恐。
魏王震恐。 
张仪曰:
这时张仪站出来说: 
“王勿患,
“大王不要忧心, 
请令罢齐兵。”
臣可令齐国退兵。” 
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
于是张仪授计舍人冯喜,把他派往楚国。 
藉使之齐。
冯喜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 
齐、楚之事已毕,
冯喜到齐, 
因谓齐王:
处理完齐、楚之间的事务后借机对齐王说: 
“王甚憎张仪,
“素来闻说大王恨张仪入骨, 
虽然,
可是令臣奇怪的是, 
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
大王为何在秦王面前如此抬举张仪呢?” 
齐王曰:
齐王奇怪的问道: 
“寡人甚憎张仪,
“寡人非常憎恨张仪, 
仪之所在,
张仪在哪里, 
必举兵伐之,
寡人必定攻打哪里, 
何以托仪也?
令其无处藏身, 
先生何故说寡人抬举张仪?” 
对曰:
冯喜说: 
“是乃王之托仪也。
“这正是大王抬举张仪之处。 
仪之出秦,
张仪离开秦国之时, 
固与秦王约曰:
曾与武王密谋计议。张仪说: 
‘为王计者,
‘为大王计, 
东方有大变,
莫如东方战乱大起, 
然后王可以多割地。
秦国便可乘机扩张土地。 
齐王甚憎仪,
齐王对臣十分痛恨, 
仪之所在,
无论臣在何处安身, 
必举兵伐之。
不管山高水远, 
不管多高的代价, 
必然引兵来伐。 
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
臣愿以身为饵,到魏为臣, 
齐必举兵伐梁。
使齐王攻魏。 
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
当两国兵连祸结之时, 
王以其间伐韩,
大王可乘势攻韩, 
入三川,
取三川, 
出兵函谷而无伐,
出函谷, 
以临周,
直逼两周, 
祭器必出,
收取天子祭器, 
挟天子,
而后挟天子, 
案图籍,
按图籍, 
是王业也。
以图王业。 
’秦王以为然,
’秦王觉得很是不错, 
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
就依计而行,用30辆兵车,送张仪到魏。 
而果伐之,
大王果然中了张仪的诡计,为一个张仪而引兵伐魏, 
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
此举对内使民众疲弊, 
广邻敌以自临,
对外交恶盟国、广树仇敌于邻邦,使自己陷于不利境地, 
而信仪于秦王也。
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张仪更得到秦王的宠信。 
此臣之所谓托仪也。”
这就是臣所说的‘抬举张仪。 
王曰:“善。”
’”齐王醒悟, 
乃止。
赶忙停止进攻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