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甲与东音起源
夏后氏孔甲
田于东阳山。
夏君孔甲在东阳黄山打猎。
天大风,
天刮起大风,
晦盲,
天色昏暗。
孔甲迷惑,
孔甲迷失了方向,
入于民室。
走进一家老百姓的屋子。
主人方乳
,
这家人家正在生孩子。
或曰:
有人说:
“后来,
“君主到来,
是良日也,
这是好日子啊,
之子是必大吉。”
这个孩子一定大吉大利。”
或曰:
有人说:
“不胜也
,
“怕享受不了这个福分啊,
之子是必有殃。”
这个孩子一定会遭受灾难。”
后乃取其子以归,
夏君就把这个孩子带了回去,
曰:
说:
“以为余子,
“让他做我的儿子,
谁敢殃之?”
谁敢害他?”
子长成人,
孩子长大成人了,
幕
动坼檫,
一次帐幕掀动,屋椽裂开,
斧斫斩其足,
斧子掉下来砍断了他的脚,
遂为守门者。
于是只好做守门之官。
孔甲曰:
孔甲叹息道:
“呜呼!
“哎!
有疾,
发生了这种灾难,
命矣夫!”
是命中注定吧!”
乃作为“破斧”之歌,
于是创作出“破斧”之歌。
实始为东音。
这是最早的东方音乐。
禹行功,
禹巡视治水之事,
见涂山之女。
途中娶涂山氏之女。
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禹还没有来得及与她举行仪式就到南方巡视去了,
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
涂山氏之女就叫她的侍女在涂山南面迎候禹,
女乃作歌,
她自己于是作了一首歌,
歌曰:
歌中唱道:
“候人兮猗。”
“候望人啊。”
实始作为南音。
这是最早的南方音乐。
周公及召公取风焉,
周公和召公时曾在那里采风,
以为“周南”、“召南”。
后人就把它叫做“周南”、“召南”。
周昭王亲将征荆。
周昭王亲自率领军队征伐荆国。
辛余靡长且多力,
辛余靡身高力大,
为王右。
做昭王的车右。军队返回,
还反涉汉,
渡汉水,
梁败,
这时桥坏了,
王及蔡公抎于汉中。
昭公和蔡公坠落在汉水中。
辛余靡振王北济,
辛余靡把昭王救到北岸,
又反振蔡公。
又返回救了蔡公。
周公乃侯之于西翟,
周公于是封他在西方为诸侯,
实为长公。
做一方诸侯之长。
殷整甲徙宅西河,
当初殷整甲迁徙到西河居住,
犹思故处,
但还思念故土,
实始作为西音。
于是最早创作了西方音乐。
长公继是音以处西山,
辛余靡封侯后住在西翟之山,继承了这一音乐。
秦缪公取风焉,
秦穆公时曾在那里采风,
实始作为秦音。
开始把它作为秦国的音乐。
有娀氏有二佚女,
有娀氏有两位美貌的女子,
为之九成之台,
给她们造起了九层高台,
饮食必以鼓。
饮食一定用鼓乐陪伴。
帝令燕往视之,
天帝让燕子去看看她们。燕子去了,
鸣若谥隘
。
发出“谥隘”的叫声。
二女爱而争搏之,
那两位女子很喜爱燕子,争着扑住它,
覆以玉筐。
用玉筐罩住。
少选,
过了一会儿,
发而视之,
揭开筐看它,
燕遗二卵,
燕子留下两个蛋,
北飞,
向北飞去,
遂不反。
不再回来。
二女作歌,
那两位女子作了一首歌,
一终曰:
歌中唱到:
“燕燕往飞。”
“燕子燕子展翅飞。”
实始作为北音。
这是最早的北方音乐。
凡音者,
大凡音乐,
产乎人心者也。
是从人的内心产生出来的。
感于心则荡乎音,
心中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音成于外而化乎内。
音乐表现于外而化育于内。因此,
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
听到某一地区的音乐就可以了解它的风俗,
察其风而知其志,
考察它的风俗就可以知道它的志趣,
观其志而知其德。
观察它的志趣就可以知道它的德行。
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
兴盛与衰亡、贤明与不肖、君子与小人都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不可隐匿。
不可隐藏。
故曰:
所以说:
乐之为观也,
音乐作为一种观察的对象,
深矣。
它所反映的是相当深刻的了。
土弊则草木不长,
土质恶劣,草木就不能生长;
水烦则鱼鳖不大,
水流浑浊,鱼鳖就不能长大;社会黑暗,
世浊则礼烦而乐淫。
礼仪就会烦乱,音乐就会淫邪。
郑卫之声
、桑间之音,
郑卫之声、桑间之音,
此乱国之所好,
这是yín乱的国家所喜好的,
衰德之所说。
是道德衰败的君主所高兴的。
流辟
、越、慆滥之音出,
只要淫邪、轻佻、放纵的音乐产生出来,
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
放荡无羁的风气、邪恶轻慢的思想感情就要熏染人了。人们受到这种熏染,
感则百奸众辟从此产矣。
各种各样的邪恶就由此产生了。所以,
故君子反道以修德;
君子以道为根本,进行品德修养,
正德以出乐;
端正品德而后创作音乐,
和乐以成顺。
音乐和谐而后通达理义。
乐和而民乡方矣。
音乐和谐了,人民就向往道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