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治国之道
贤者善
人以人,
贤明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仁德,
中人以事,
一般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功业,
不肖者以财。
不肖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财富。
得十良马,
得到十匹好马,
不若得一伯乐;
不如得到一个伯乐;
得十良剑,
得到十口宝剑,
不若得一欧冶
;
不如得到一个欧冶;
得地千里,
得到千里土地,
不若得一圣人。
不如得到一个圣人。
舜得皋陶而舜授之,
舜得到皋陶就用他治好了天下,
汤得伊尹而有夏民,
汤得到伊尹就拥有了夏的民众,
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
周文王得到吕望就征服了殷商。
夫得圣人,
得到了圣人,
岂有里数哉
?
所得土地哪里有里数的限制呢!
管子束缚在鲁,
管仲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
桓公欲相鲍叔。
齐桓公想用鲍叔牙为相。
鲍叔曰:
鲍叔说:
“吾君欲霸王
,
“您如果想成就王霸之业,
则管夷吾在彼。
那么有管夷吾在鲁国,
臣弗若也。”
我不如他。”
桓公曰:
桓公说:
“夷吾,
“管夷吾是杀害我的凶手,
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
,
用箭射过我的人,
不可。”
不能用他。”
鲍叔曰:
鲍叔说:
“夷吾,为其君射人者也。
“夷吾是为他的君主射人的人,
君若得而臣之,
您如果得到他,用他为臣,
则彼亦将为君射人。”
他也会为您射别人。”
桓公不听,
桓公不听,
强相鲍叔。
坚持要用鲍叔为相。
固
辞让,
鲍叔坚辞,最后,
而桓公果听之。
桓公终于听从了鲍叔的意见。
于是乎使人告鲁曰:
于是派人告诉鲁国说:
“管夷吾,
“管夷吾是我的仇敌,
寡人之雠也,
希望能得到他,
愿得之而亲加手焉。”
亲手把他杀死。”
鲁君
许诺,
鲁君答应了,
乃使吏鞹
其拳,
派官吏用皮革套住管仲的双手,
胶其目,
用胶粘上他的眼睛,
盛之以鸱夷
,
把他装在大皮口袋里,
置之车中。
放在车上给齐国送去。
至齐境,
到了齐国边境,
桓公使人以朝车
迎之。
齐桓公派人用朝车来迎接管仲。
祓以爟火,
点起火把拔除不祥,杀了公猪举行血祭。
衅以牺猳焉,
恢复了他的自由,
生与之如国。
跟他一起回到国都。
命有司除庙筵几,
桓公命令主管官吏扫除宗庙,设置筵几,
而荐之曰:
把管仲进荐给祖先,说:
“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
“我自从听了夷吾的谈论,
目益明,
目光越发明亮,
耳益聪,
耳朵越发灵敏。我准备用他为相,
孤弗敢专,
不敢擅自决定,
敢以告于先君。”
冒昧地以此告请先君。”桓公说完,
因顾而命管子曰:
就回过头来命令管仲说:
“夷吾佐予!”
“夷吾辅佐我!”
管仲还走,
管仲退避了几步,
再拜稽首,
向桓公再拜叩头,
受令而出。
接受了命令,而后离开了宗庙。
管子治齐国,
管仲治理齐国,
举事有功,
只要做事有功,
桓公必先赏鲍叔,
桓公就一定先赏鲍叔,
曰:
说:
“使齐国得管子者,鲍叔也。”
“使齐国得到管子的是鲍叔啊!”
桓公可谓知行赏矣。
桓公可算得上知道如何行赏了。
凡行赏欲其本也,
凡是行赏,应该赏赐根本,
本则过无由生矣。
赏赐根本,过失就无从发出了。
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
孙叔敖和沈尹茎彼此交好。
叔敖游于郢三年,
孙叔敖到郢都出游了三年,
声问不知,
名声不为人所知,
修行不闻。
美德不为人了解。
沈尹茎谓孙叔敖曰:
沈尹茎对孙叔敖说:
“说义以听,
“陈说道理能使人听从,
方术信行,
所持方策必定能够实行,
能令人主上至于王,
能使君主上至于称王天下,
下至于霸,
下至于称霸诸侯,
我不若子也。
这方面我不如你。随顺社会,
耦世接俗,
附和世俗,
说义调均,
陈说道理调和其中,
以适主心,
以投合君主的心意,
子不如我也。
这方面你不如我,
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你何不先回去耕田隐居呢?我将为你在这里奔走。”
沈尹茎游于郢五年,
沈尹茎在郢都奔走了五年,
荆王欲以为令尹,
楚王想用他为令尹。
沈尹茎辞曰:
沈尹茎辞让说:
“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
“期思有个叫孙叔敖的草野上民,
圣人也。
是个圣人。
王必用之,
请您一定要任用他,
臣不若也。”
我比不上他。”
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
于是楚王派人用王车把孙叔敖接来,
以为令尹,
用他做了令尹,
十二年而庄王霸。
过了十二年楚庄王成就了霸业。
此沈尹茎之力也。
这是沈尹茎的力量啊!
功无大乎进贤。
功劳没有比举荐贤人再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