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道的正反对比
达
师之教也,
学识通达的老师的教导,
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能使学生安定、快乐、舒适、交游广、庄重、严谨。
此六者得于学,
由学习中得到这六个方面,
则邪辟之道塞矣,
那么旁门邪道就会被堵塞了,
理义之术胜矣。
理义的方面就取胜。
此六者不得于学,
在学习中得不到这六个方面,
则君不能令于臣,
那么君王就不能号令群臣,
父不能令于子,
父亲不能命令儿子,
师不能令于徒。
老师不能教训学生。
人之情,
人之常情,
不能乐其所不安,
人不会在做自己不安心做的事时感到快乐,
不能得于其所不乐。
不会在自己不乐意做的事中学到东西。
为之而乐矣,
做一件事情如果是感到快乐,
奚待贤者?
何必等圣贤的人去做?
虽不肖者犹若劝之。
即使是不能成材的人都会被劝服去做这件事。
为之而苦矣,
如果做这件事是痛苦的,
奚待不肖者?
哪里会强求不成大器的人来做?
虽贤者犹不能久。
即使是圣贤的人也不会长时间地做下去。
反诸人情,
回过来看人之常情,
则得所以劝学矣。
就是学习能有收益所以才劝大家学习。
子华子曰:
子华先生说:
“王者乐其所以王,亡者亦乐其所以亡,
“君王对于自己当君王感到快乐,亡国的人也因为使他亡国的生活能令他快乐。
故烹兽不足以尽兽,
所以烹煮野兽不能把整只野兽吃光,
嗜其脯则几矣。”
吃它的肉就差不多了。”
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
这样就是说君王有喜好理义道德的,
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
亡国的人也有喜好暴力傲慢的。
所嗜不同,
他们爱好的东西不同,
故其祸福亦不同。
所以祸福的结果也不同。
不能教者:
不能教导学生的人:
志气不和,
有所作为的决心和勇气不相合,
取舍数变,
取舍的决定多变,
固无恒心,
没有恒心,
若晏、阴、喜、怒无处;
就像天气阴、晴、喜、怒变化不定;
言谈日易,
言谈轻率,
以恣自行,
放纵自己的行为,
失之在己,
自己做错了,
不肯自非,
不肯自我批评,
愎过自用,
刚愎自用,
不可证移;
不可能听别人劝诫改正;
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
看到有权势的亲戚和富者,
不论其材,
不看他们的才华,
不察其行,
不观察他们的品行,
驱而教之,
就赶去当他们的老师,
阿而谄之,
对他们阿谀奉承,
若恐弗及;
还担心巴结不及;
弟子居处修洁,
对于住处整齐洁净,
身状出伦,
自身形态出众,
闻识疏达,
见闻学识广达,
就学敏疾,
学习聪敏努力,
本业几终者,
学业差不多完结的学生,
则从而抑之,
就来抑制他,
难而悬之,
有意为难他,对他的事悬而不决,
妒而恶之;
嫉妒并厌恶他;
弟子去则冀
终,
这使得弟子想离去,但又希望学业可以完成;留下却难得可以安稳,
居则不安,
心绪不安,
归则愧于父母兄弟,
回去就觉得愧对父母兄弟,
出则惭于知友邑里;
出入就会见到朋友乡里而感到自己羞愧,
此学者之所悲也,
这就是学生的悲哀,
此师徒相与异心也。
这是师徒之间心意不同的结果。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
人之常情是厌恶比自己优秀的人,
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
这是师徒之间造成怨愤的结果。
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
人之常情是不能够亲近自己怨恨的人,
不能誉其所恶,
不能称赞自己厌恶的人,
学业之败也,
学业的颓败,
道术之废也,
道术的荒废,
从此生矣。
就这样产生了。
善教者则不然,
善于教导的老师就不是这样,
视徒如己。
他们把学生看作像自己一样,
反己以教,
设身处地来教育学生,
则得教之情也。
这样就可得到施教的感情。
所加于人,
他所加给人的教训,
必可行于己,
一定可以自己做到,
若此则师徒同体。
如果像这样做就是师徒合为一体。
人之情,
人之常情,
爱同于己者,
喜爱和自己相同的人,
誉同于己者,
称赞和自己相同的人,
助同于己者,
帮助和自己相同的人,
学业之章明也,
学业的显著,
道术之大行也,
道术的盛行,
从此生矣。
就这样产生了。
不能学者:
不能接受学习的人: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
认为跟从老师学习很苦却又想学习得到老师的功名,
从师浅而欲学之深也。
马虎地跟从老师而想学得到精深的知识。
草木、鸡狗、牛马,
即使是草木、鸡狗、牛马,
不可谯
诟遇之,
也不可以侮辱它们,
谯诟遇之,
侮辱它们的话,
则亦谯诟报人,
它们也会对人们报以辱骂,
又况乎达师与道术之言乎?
又何况对于通达的老师与他道术的言论呢?
故不能学者:
所以不能接受学习的人:
遇师则不中,
他们不合老师的心意,
用心则不专,
学习就不专心,
好之则不深,
喜好一样东西却不深入学习了解,
就业则不疾,
想成就事业却不努力,
辩论则不审,
辩论事物却不审度清楚,
教人则不精;
教导别人却不仔细;
于师愠
,
他们对老师埋怨,
怀于俗,
安于守旧,
羁神于世;
思想被俗世羁束,
矜
势好尤,
夸耀权势,喜欢立异,
故湛于巧智,
滥用巧智,
昏于小利,
贪小便宜,
惑于嗜欲;
沉迷在贪欲中;
问事则前后相悖,
他们询问事情前后矛盾,
以章则有异心,
想问得详细却又说了别的东西,
以简则有相反;
想简约反而啰啰唆唆;
离则不能合,
分析事物后却不能综合,
合则弗能离,
综合了事物后又不会分析,
事至则不能受。
有了事却不能面对。
此不能学者之患也。
这是不能接受学习的人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