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道约与反诸己
主道
约,
为君之道要简约无为,
君守近。
君王的操守在自身,
太上反诸己,
首要的是返回到对自己的要求,
其次求诸人。
然后才要求别人。
其索
之弥远者,
他对别人的索求越深远,
其推之弥疏;
别人就越疏远他;
其求之弥强
者,
他对人的要求越强烈,
失之弥远。
他失去的就越多。
反诸己的实践与效果
何谓反诸己也?
什么叫返回自身要求?
适耳目,
使耳目适宜,
节嗜欲,
节制喜好欲望,
释智谋,
放下算计人的阴谋,
去巧故,
去掉工巧故作之态,
而游意乎无穷之次,
让想象漫游在无穷无尽的空间,
事心乎自然之涂,
让心放纵在自然之中,
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
如果这样就对天性没有损坏。没有伤害天性就可以懂得精微的道理,
知精则知神,
懂得精微的道理就可懂得神气,
知神之谓得一。
懂得神气就可以说懂得道了。
凡彼万形,
凡是那些万物,
得一后成。
懂道之后就可以修成正果。
故知一,
所以懂得了道的方法,
则应物变化,
就可随应万物的变化而变。
阔大渊深,
变化阔大精深,
不可测也。
深不可测。
德行昭美,
德行昭彰美好,
比于日月,
可跟日月相比,
不可息也。
这些是不能忽视的。
豪士时之,
豪士应时而来,
远方来宾,
宾客自远方归服,
不可塞也。
不可以阻止。
意气宣通,
意气宣泄通畅,
无所束缚,
没有拘束,
不可收也。
不可以收回。
故知知一,
所以懂得了懂得道的方法,
则复归于朴,
就可返璞归真,
嗜欲易足,
喜好、欲望容易满足,
取养节薄,
有节制并少量地取用养身之物,
不可得也。
并不占有它。
离世自乐,
离开繁华的都市自得其乐,
中情洁白,
心中的情感洁白无暇,
不可量
也。
难以污染。
威不能惧,严不能恐,
威吓、严厉不能使他恐惧,
不可服也。
不可以收服他。所以,
故知知一,
懂得了认识道理的方法,
则可动作当务,
就会行动适当,掌握要领,
与时周旋,
在时间中周旋,
不可极也。
不会走上穷途末路。
举错以数,
举止有规格,
取与遵理,
合乎常理,
不可惑也。
他就不会迷惑。
言无遗者,
言语得体,没有吞吞吐吐,话说出来后没有遗失,
集肌肤,
使人的肌肤有所感触,
不可革也。
不可以随便更改。
谗人困穷,
说坏话的人穷困潦倒,
贤者遂兴,
贤能的人意气风发,
不可匿也。
谗佞贤能都不可以遮掩。
故知知一,
所以知道了明白道理的方法,
则若天地然,
就会像天地一样,
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
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什么事物不能应对的呢?
譬之若御者,
就好像驾车的人,
反诸己,
反过来要求自己,
则车轻马利,
那么驾车马就能轻快利索,
致远复食而不倦。
到达远的地方也很快,两顿饭的时间就到了,而且不觉得困倦。
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
以前的亡国君主把亡国的过错推在别人的身上,
故日杀戮而不止,
所以每天不停地杀戮,
以至于亡而不悟。
以至于亡国都不知醒悟。
三代之兴王,
三代中兴的贤君,
以罪为在己,
把罪过担当在自己身上,
故日功而不衰,
所以每天不停地建功立业,
以至于王。
以至成就了王业。
求诸人之法
何谓求诸人?
什么叫求助别人?
人同类而智殊
,
人们同是一类,但智力不同,
贤不肖异,
贤能和奸邪的人不同,
皆巧言辩辞,
但都用花言巧语来为自己做掩饰,
以自防御,
防止被人嫉妒,
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
这是昏君迷乱的原因。
凡论人,
凡是评论人,
通则观其所礼,
看他通达时对人的礼遇,
贵则观其所进,
显贵时对人的举荐,
富则观其所养,
富有时对人的供养,
听则观其所行,
听取意见时看他的行为,
止则观其所好,
空闲时看他的喜好,
习则观其所言,
任职时看他进谏的话语,
穷则观其所不受,
穷困时看他不接受的东西,
贱则观其所不为,
贫贱时观察他所不做的事,
喜之以验其守,
当他高兴时检验他是否做了不常见的行为,
乐之以验其僻
,
欢乐时检验他有何不好的癖好,
怒之以验其节
,
当他发怒时检验他的节制能力,
惧之以验其特
,
当他害怕时检验他是否保持气节,
哀之以验其人,
当他悲哀时检验他的仁爱之心,
苦之以验其志,
当他困苦时检验他的意志,
八观六验,
从八面观察、六面检验看,
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
这是贤能的君主评论人的标准。
又必以六戚四隐。
评论人又必须从六亲和四隐方面看。
何谓六戚?
什么是六亲?
父、母、兄、弟、妻、子。
是指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妻子、儿子。
何谓四隐?
什么是四隐?
交友、故旧、邑里、门郭。
就是新朋友、旧相知、乡亲、邻居。
内则用六戚四隐,
观察一个人的内在就用六亲四隐的方法,
外则用八观六验,
观察一个人的外在就用八观六验的方法,
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人的情义、虚伪、贪婪、卑鄙、善良、邪恶都能不漏地察看到,
譬之若逃雨,
这就像在雨中奔跑,
汙
无之而非是。
不被雨沾湿是不可能的,
此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这是圣王能了解他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