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 - 吕氏春秋

← 返回《吕氏春秋审己孟冬

精通

文白对照

通过自然现象与人物典故阐述精通之理,强调圣人以德化民、精诚感应、骨肉相亲的内在联系

精通与感应

谓兔丝无根。
有的人说菟丝子没有根。 
兔丝非无根也,
菟丝子不是没有根, 
其根不属也,
是它的根不属于土地, 
伏苓是。
是缠在茯苓上了。 
召铁,
磁石吸铁, 
或引之也。
是有某种力量吸引着它。 
树相近而
树木互相连生并摩擦, 
也。
是因为有某种东西推动它们这样吧。 
圣人南面而立,
圣人面向南立位称王, 
以爱、利民为心,
有爱护黎民、利于黎民的心志, 
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
号令还没有发出时,天下的人都伸长脖子踮着脚尖等待, 
则精通乎民也。
这就是精诚与黎民相通的缘故。反过来说, 
夫贼害于人,
强盗害人, 
人亦然。
人也会照样加害他。 
今夫攻者,
如今进攻的一方, 
五兵,
用磨刀石磨利五样兵器, 
侈衣美食,
穿着华丽衣服,吃着美味食品, 
发且有日矣,
将准备着有一天出发。 
所被攻者不乐,
受到进攻的一方就不快乐了, 
非或闻之也,
不是有人先告诉了他们将被讨伐, 
神者先告也。
而是精神预先感知到了。 
身在乎秦,
自身留在秦地, 
所亲爱在于齐,
亲近至爱的人却在齐国, 
死而志气不安,
一个死去了而另一个就神志意气不能安定, 
精或往来也。
这是精神相互通连的原因。 
 

德化四方

德也者,
君王的德行, 
万民之宰也。
是百姓命运的主宰。 
月也者,
月亮, 
之本也。
是蚌蛤肉生长的根本。 
月望则蚌蛤实,
月亮圆亮那么蚌蛤就充实, 
群阴盈;
蚌蛤肉就肥满; 
月晦则蚌蛤虚,
月亮晦暗那么蚌蛤就空瘪, 
群阴亏。
蚌蛤肉就瘦缺。所以, 
夫月形乎天,
月亮在天空中改变形状, 
而群阴化乎渊;
蚌蛤肉就在深水中变化生长; 
圣人形德乎己,
圣人自身的德行显露出来。 
而四方咸
乎仁。
四面八方的人都会照着这样用仁义修身。 
 

精诚相感

养由基射
养由基射老虎, 
中石,
射中了石头,箭头却隐没在石头深处, 
矢乃
羽,
只见棱毛, 
诚乎兕也。
实在是因为他心中想着的是老虎的原因。 
伯乐学相马,
伯乐学习看马, 
所见无非马者,
眼中见的没有不是马的, 
诚乎马也。
是因为心中有马的原因。 
宋之庖丁好解牛,
宋人庖丁喜欢宰牛, 
所见无非死牛者;
眼中所看见的都是死牛, 
三年而不见生牛;
三年没有见过活生生的牛了; 
用刀十九年,
刀用了十九年, 
刃若新
刀刃还像新磨过的, 
顺其理,
是因为他顺着牛的纹理宰割而没有损伤刀的锋利, 
诚乎牛也。
心中对牛有数的原因。 
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
钟子期在夜里听见敲击磬的声音很悲伤, 
使人召而问之曰:
派人召见敲磬的人问他: 
“子何击磬之悲也?”
“你为什么敲磬敲得那么悲伤?” 
答曰:
那人回答说: 
“臣之父不幸而杀人,
“我的父亲不幸杀了人, 
不得生;
自己也不能活了; 
臣之母得生,
我的母亲得以生还, 
而为公家为酒;
在公卿家酿酒; 
臣之身得生,
我自己得以生还, 
而为公家击磬。
在公卿家敲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
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我的母亲了。前些日子我住在街市的时候看到我的母亲, 
昔为舍氏睹臣之母,
考虑到想为母亲赎身, 
量所以赎之则无有,
可我什么都没有, 
而身固公家之财也。
自己都已是公卿家的财物。 
是故悲也。”
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 
钟子期叹嗟曰:
钟子期叹息着说: 
“悲夫,
“令人悲伤啊, 
悲乎!
令人悲伤啊! 
心非臂也,
心不是手臂, 
臂非椎非石也。
手臂不是槌不是石头。 
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
悲伤存放在心里就使木石都和应着, 
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
所以君子心中有这样的感觉会在其他的地方表现出来, 
感乎己而发乎人,
自己感动就会感动别人, 
岂必强说乎哉?”
这个道理难道是胡说的?” 
周有申喜者,
周朝有个叫申喜的人, 
其母,
丢失了他的母亲, 
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
听到有个乞丐在门下唱歌而感到很悲痛, 
动于颜色,
脸上为之动容, 
谓门者内乞人之歌者,
叫守门人接纳唱歌的乞丐进来, 
自觉而问焉,曰:
很自然地问她: 
“何故而乞?”
“为什么乞讨?” 
与之语,
与她交谈之下, 
盖其母也。
才知道原来乞丐正是他的母亲。 
故父母之于子也,
所以父母对子女, 
子之于父母也,
子女对父母, 
一体而两分,
大家是一分为二的身体, 
同气而异息。
有着相同的精气但不同地呼吸着。 
若草莽之有华实也,
就像草丛中有鲜花果实, 
若树木之有根心也,
就像树木之间有根须, 
虽异处而相通,
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但是精气相通, 
隐志相及,
心事相连, 
痛疾相救,
痛疾相合, 
忧思相感,
愁思相染, 
生则相欢,
活着就互相欢喜, 
死则相哀,
死了就互相悲伤, 
此之谓骨肉之亲。
这就叫骨肉之情。 
神出于忠,
精神是在忠孝里产生, 
而应乎心,
在心中应和, 
两精相得,
两种精神相通, 
岂待言哉?
哪里还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