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廉 - 吕氏春秋

← 返回《吕氏春秋至忠当务

忠廉

文白对照

通过要离刺庆忌与弘演殉主护国的忠烈事迹,阐释士人为忠义杀身忘辱的精神品格。

忠廉之士的生死抉择

士议之不可辱者,
士人的名节不可被屈辱, 
大之也。
这是因为士人十分珍视名节。珍惜名节, 
大之则尊于富贵也,
就会把它看得比富贵还尊贵, 
利不足以
其意矣。
私利就不足以使士人的心情快乐了。 
虽名为诸侯,
即使名列诸侯, 
实有万乘,
拥有万辆兵车, 
不足以挺其心矣。
也不足以使士人的心志动摇。 
诚辱则无为乐生。
假如受到羞辱,就不愿活下去。 
若此人也,
像这样的人, 
有势则必不自私矣,
有权势一定不会自私自利, 
处官则必不为污矣,
做官一定不会贪赃枉法, 
则必不挠北矣。
率领军队一定不会屈服败逃。 
忠臣亦然。
忠臣也是如此。 
苟便于主利于国,
只要有利于君主,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无敢辞违,
决不会推辞, 
杀身出生以徇之。
一定杀身成仁为君主为国家献身。 
国有士若此,
国家如果有这样的士人, 
则可谓有人矣。
就可以称得上拥有人才了。 
若此人者固难得,
像这样的人本来就很难得到, 
其患虽得之有不智。
国家的隐患在于即使遇到这种人,君主却不了解他们。 
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
吴王想要杀掉王子庆忌,但是没有谁能杀死他, 
吴王患之。
吴王很忧虑这件事情。 
要离曰:
要离说: 
“臣能之。”
“我能够杀死王子庆忌。” 
吴王曰:
吴王说: 
“汝恶能乎?
“你怎么能行啊? 
吾尝以六马逐之江上矣,
我曾经乘着六匹马的马车追赶他,一直追到江边, 
而不能及;
却赶不上他; 
射之矢,
用箭射他, 
左右满把,
他左右两手各接了满把的箭, 
而不能中。
却还射不中他。 
今汝拔剑则不能举臂,
而今你拔剑在手却举不起手臂, 
上车则不能登轼,
登上车子却无法倚靠车轼, 
汝恶能?”
你怎么能行?” 
要离曰:
要离说: 
“士患不勇耳,
“壮士只担忧自己不够勇敢罢了, 
奚患于不能?
哪里用得着担忧事情做不成呢? 
王诚能助,
大王假如能够相助, 
臣请必能。”
我一定能够成功!” 
吴王曰:
吴王说: 
“诺。”
“好吧。”第二天, 
明旦加要离罪焉,
吴王假装将要离治罪, 
执妻子,
拘捕了要离的妻子和孩子,处死了他们,并烧了尸体, 
焚之而扬其灰。
撒了骨灰。 
要离走,
要离逃跑, 
往见王子庆忌于卫。
跑到卫国去见王子庆忌。 
王子庆忌喜曰:
王子庆忌很高兴说: 
“吴王之无道也,子之所见也,
“吴王暴虐无道你亲眼见到了, 
诸侯之所知也。
是诸侯共知的。 
今子得免而去之,
如今你得以幸免离开了他, 
亦善矣。”
也算幸运了。” 
要离与王子庆忌居有间,
要离和王子庆忌住了不长一段时间, 
谓王子庆忌曰:
就对王子庆忌说: 
“吴之无道也愈甚,
“吴王暴虐无道越发厉害了, 
请与王子往夺之国。”
我愿意跟您去把他的国家夺过来。” 
王子庆忌曰:
王子庆忌说: 
“善。”
“好。” 
乃与要离俱涉于江。
于是他跟要离一起渡江。 
中江,
行到江中, 
拔剑以刺王子庆忌。
要离拔剑刺中王子庆忌。 
王子庆忌摔之,
王子庆忌揪住要离的头发, 
投之于江,
把他投入江中, 
浮则又取而投之,
等他浮出水面,就又把他抓起来投入江中, 
如此者三。
像这样反复了三次。 
其卒曰:
王子庆忌最后说: 
“汝天下之国士也,
“你是天下的国士,饶你一死, 
幸汝以成而名。”
让你成名。” 
要离得不死,
要离得以不死, 
归于吴。
回到吴国。 
吴王大说,
吴王非常高兴, 
请与分国。
愿意跟他分享国家。 
要离曰:
要离说: 
“不可。
“不行。 
臣请必死!”
我决心一死!” 
吴王止之,
吴王劝止他, 
要离曰:
要离却说: 
“夫杀妻子,
“我让您杀死我的妻子和孩子,并烧了他们的尸体, 
焚之而扬其灰,
撒了他们的骨灰, 
以便事也,
为的是有利于事业, 
臣以为不仁。
但我认为这是我的不仁。 
夫为故主杀新主,
为了原先的主人要杀死新的主人, 
臣以为不义。
我认为这是我的不义。 
而浮乎江,
王子庆忌揪住我的头发把我投入江中, 
三入三出,
我三次被投入水里,三次浮出, 
王子庆忌为之赐而不杀耳,
我之所以还活着,只不过是王子庆忌对我开恩不杀我罢了, 
臣已为辱矣。
我已经受尽屈辱。作为士人, 
夫不仁不义,
不仁不义, 
又且已辱,
而且又已经受辱, 
不可以生。”
决不可以再活在世上了。” 
吴王不能止,
吴王劝止不住, 
果伏剑而死。
要离最终还是用剑自杀了。 
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
要离可以称得上不为赏赐所动, 
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
所以面对大利而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可谓廉矣,
要离也可以称得上廉洁, 
廉,
正因为廉洁, 
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
所以不因富贵而忘记自己的耻辱。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
卫懿公有个臣子叫做弘演, 
有所于使。
奉命出使到国外去。这时, 
翟人攻卫,
狄人进攻卫国, 
其民曰:
卫国的百姓说: 
“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
“国君把官位俸禄给予鹤, 
所贵富者,
把富贵赐予宫中的侍从, 
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
国君还是让宫中的侍从和鹤去迎战吧, 
余焉能战?”
我们怎么能迎战?” 
遂溃而去。
于是百姓溃散而去。 
翟人至,
狄人到了, 
及懿公于荣泽,
在荧泽赶上了卫懿公, 
杀之,
把他杀了, 
尽食其肉,
吃光了他的肉, 
独舍其肝。
只把他的肝扔在一边。 
弘演至,
弘演回来, 
报使于肝,
向卫懿公的肝复命。 
毕,
复命完毕, 
呼天而啼,
他一边呼叫上天,一边痛哭, 
尽哀而止,
表达完哀痛之后才停止, 
曰:
说: 
“臣请为
。”
“我愿意为国君作躯壳。” 
因自杀,
于是他剖腹自杀, 
先出其
先把自己腹中的内脏取出来, 
内懿公之肝。
再把卫懿公的肝放入腹中,而后就死了。 
桓公闻之曰:
齐桓公听到这件事情后说: 
“卫之亡也,
“卫国灭亡, 
以为无道也。
是因为卫国君荒淫无道, 
今有臣若此,
而今有像弘演这样的臣子, 
不可不存。”
不可不让卫国生存啊。” 
于是复立卫于楚丘。
于是齐桓公在楚丘重建了卫国。 
弘演可谓忠矣,
弘演可以称得上忠诚, 
杀身出生以徇其君。
杀身舍生为他的国君而死。 
非徒徇其君也,
他不只是为国君而死, 
又令卫之宗庙复立,
又使得卫国的宗庙得以重建, 
祭祀不绝,
祭祀不断, 
可谓有功矣。
真可以称得上有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