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用 - 吕氏春秋

← 返回《吕氏春秋异宝仲冬

异用

文白对照

阐述万物之用因人而异,汤、文王、孔子以仁德用材,桀纣反之,强调治国之道在善用资源。

汤之仁德

万物不同,
万物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而用之于人异也,
但人们使用它们却各不一样, 
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
这是治乱、存亡、生死的根本。因此, 
故国广巨,
国土广阔, 
兵强富,
兵力强大, 
未必安也;
未必安定; 
尊贵高大,
尊贵富有, 
未必显也:
未必显赫: 
在于用之。
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们。 
桀、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
夏桀、商纣运用他们的才智却造成了他们的灭亡, 
汤、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
商汤、周武王运用他们的才智而成就了他们的帝业。 
汤见
网者,置四面,
商汤在郊外看见猎人四面设网, 
其祝曰:
并见他祈祷说: 
“从天坠者,
“从天上坠落的, 
从地出者,
从地上生出的, 
从四方来者,
从四方来的, 
吾网。”
让它们都落入我的罗网吧。” 
汤曰:
汤说: 
“嘻!
“嗨!真那样的话, 
尽之矣。
禽兽就被杀光了。 
非桀,
除了夏桀那样的暴君, 
其孰为此也?”
谁还会做这样的事情?” 
汤收其三面,
汤收起了三面的网, 
置其一面,
只在一面设网, 
更教祝曰:
重新教那人祈祷说: 
“昔蛛蝥作网罟,
“从前蜘蛛结网, 
今之人学纾。
现在人也学织网。 
欲左者左,
禽兽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 
欲右者右,
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 
欲高者高,
想向高处去的就向高处去, 
欲下者下,
想向低处去的就向低处去, 
吾取其犯命者。”
我只捕猎那些触犯天命的。” 
汉南之国闻之曰:
汉水南边的国家听说这件事情后说: 
“汤之德及禽兽矣。”
“商汤的仁德连禽兽都顾及到了。” 
四十国归之。
于是四十个国家归附了汤。 
人置四面,
别人在四面设网, 
未必得鸟;
未必能捕猎到鸟; 
汤去其三面,
汤撤去三面, 
置其一面,
只在一面设网, 
以网其四十国,
却因此得到了四十个国家的归附, 
非徒网鸟也。
这不仅仅是捕捉飞鸟啊! 
周文王使人抇池,
周文王派人挖掘池塘, 
得死人之骸。
挖出了死人的尸骨, 
吏以闻于文王,
官吏把这事禀告文王, 
文王曰:
文王说: 
“更葬之。”
“重新安葬他吧。” 
吏曰:
官吏说: 
“此无主矣。”
“这尸骨是没有主的呢。” 
文王曰:
文王说: 
“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
“抚恤天下的人是天下的主, 
一国之主也。
抚恤一国的人是一国的主。 
今我非其主也?”
现在难道我不是它的主人吗?” 
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
于是让官吏用衣棺把那具尸体改葬在别的地方。 
天下闻之曰:
天下百姓听说这件事情后说: 
“文王贤矣!
“文王真是贤明啊! 
及髊骨,
连死人的尸骨都能受到他的恩泽, 
又况于人乎?”
又何况活着的人呢?” 
或得宝以危其国,
有的人得到宝物却使自己的国家陷入危难, 
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
文王得到一具尸骨却能借它表示自己的仁德,所以, 
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
在圣人看来,物是没有无用的。 
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
孔子的弟子凡是从远方来的, 
孔子荷杖而问之曰:
孔子就会扛着手杖来问候他,说: 
“子之公不有恙乎?”
“你的祖父没病灾吧?” 
搏杖而揖之,
然后持杖拱手行礼, 
问曰:
问候道: 
“子之父母不有恙乎?”
“你的父母没灾没病吧?” 
而问曰:
然后拄着手杖拱手行礼,问候说: 
“子之兄弟不有恙乎?”
而倍之,
“你的兄弟没病灾吧?” 
问曰:
最后拖着手杖转身去问: 
“子之妻子不有恙乎?”
“你的妻儿没病灾吧?” 
故孔子以六尺之杖,
所以,孔子仅用六尺长的手杖, 
谕贵贱之等,
就让人知道了贵贱的等级, 
辨疏亲之义,
辨明了亲疏的关系, 
又况于以尊位、厚禄乎?
又何况用尊贵的地方、丰厚的俸禄呢? 
古之人贵能射也,
古代的人重视射艺, 
养老也。
用来抚养幼童,赡养老人。 
今之人贵能射也,
现在的人重视射艺, 
以攻战侵夺也。
却用来攻占侵夺。 
以劫弱暴寡也,
那些卑微的小人更凭借射艺来掠夺弱小的人,欺侮势力孤单的人, 
以遏夺为务也。
把拦路抢劫当做职业。 
仁人之得饴,
仁爱的人得到饴糖,用来保养病人, 
以养疾侍老也。
奉养老人。 
与企足得饴,
跖与庄蹻弄到饴糖, 
以开闭取楗也。
却用来拔闩开门,盗窃别人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