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志 - 吕氏春秋

← 返回《吕氏春秋当赏贵当

博志

文白对照

强调去除障碍与专心致志的重要性,通过贤者事例阐述成功之道。

总论去害务与成功之道

先王有大
先王有了大事, 
去其害之者,
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 
故所欲以必得,
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 
所恶以必除,
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 
此功名之所以立也。
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 
俗主则不然,
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 
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
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 
此所以无能成也。
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
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 
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这是贤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 
使獐疾走,
假使獐飞快地奔逃, 
马弗及至,
马是追不上它的。 
已而得者,
但是不久就被捕获, 
其时
也。
这是因为它时时回头张望。 
骥一日千里,
骥日行千里, 
车轻也;
是因为车轻, 
以重载则不能数里,
拉重载就一天走不了几里, 
任重也。
是因为负担重。 
贤者之举事也,
贤明的人做事, 
不闻无功,
决不是没有成效, 
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
但是名声不能显赫、福泽不能传及后世, 
愚不肖
也。
是因为有愚昧不肖的人做了他的拖累。 
冬与夏不能两刑,
冬、夏两季不能同时形成, 
草与稼不能两成,
野草与庄稼不能一起长大, 
新谷熟而陈谷亏,
新粮成熟陈粮就必已亏缺, 
凡是长角的动物就没有上齿, 
果实繁者木必庳,
果实繁多的树木一定长得低矮, 
用智褊者无遂功,
思想偏狭的人做事就不会成功, 
天之数也。
这些都是自然的定则。 
故天子不
全,
所以天子做事情,不做得很完美, 
不处极,
不做得很极端, 
不处盈。
不做得很圆满。 
全则必缺,
完美就会转向缺损, 
极则必反,
极端就会转向反面, 
盈则必亏。
满盈就会转向亏失。 
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
先王知道事物不能两方面同时发展壮大, 
故择务,
所以对于事务要加以选择, 
而处之。
适宜做的才做。 
孔、墨、宁越,
孔丘、墨翟、宁越, 
皆布衣之士也,
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 
虑于天下,
他们就天下所有事务考虑, 
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有便于学者,
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再重要的, 
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
所以就日夜学习。 
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
业,
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 
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
夜里就亲眼见到了文王和周公,当面向他们请教。 
用志如此其精也,
他们用心如此精深, 
何事而不
?何为而不成?故曰:
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办不成?所以说: 
“精而熟之,
“精心习熟, 
鬼将告之。”
鬼将告知。” 
非鬼告之也,
并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 
精而熟之也。
是因为精心习熟啊! 
今有宝剑良马于此,
假如有宝剑良马, 
玩之不厌,
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 
视之无倦;
观赏起来不觉疲倦。 
宝行
而对于嘉言懿行, 
一而弗复。
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 
欲身之安也,
还想使自身平安, 
名之
也,
名声显扬, 
不亦难乎!
不是太困难了吗?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 
苦耕稼之劳,
苦于耕作的辛劳, 
谓其友曰:
对他的友人说: 
“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
“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 
“莫如学。
“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 
宁越曰:
宁越说: 
“请以十五岁。
“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 
人将休,
别人休息, 
吾将不敢休;
我不敢休息; 
人将卧,
别人睡觉, 
吾将不敢卧。”
我不敢睡觉。” 
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 
矢之速也,
箭的速度很快, 
而不过二里,
射程却不超过二里, 
止也;
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 
步之迟也,
步行速度很慢, 
而百舍,
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 
不止也。
因为脚步不停。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
如果凭宁越的才干,又长久不停地努力, 
其为诸侯师,
他成为诸侯的老师, 
岂不宜哉?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
难道不正应该吗?养由基和尹儒都是精通技艺的人。 
荆廷尝有神白猿,
楚国朝廷中曾有一个白色的神猿, 
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
楚国善射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射中, 
荆王请养由基射之。
楚王就请养由基来射它。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
养由基拿着弓箭去了。还没开弓, 
未之射而括中之矣,
实际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 
发之则猿应矢而下,
白猿就应声坠落。由此看来, 
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养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标以前就能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 
尹儒学御,
尹儒学习驾车, 
三年而不得焉,
学了三年仍无所得, 
苦痛之,
为此很苦恼。夜里做梦, 
夜梦受秋驾于其师。
梦见从老师那里学习秋驾的技艺。第二天去拜见老师。 
明日往朝其师,
老师看见他, 
望而谓之曰:
就说: 
“吾非爱道也,
“我从前并不是吝惜技艺舍不得教你, 
恐子之未可与也。
是怕你还不可教授。 
今日将教子以秋驾。”
今天我将教给你秋驾的方法。” 
尹儒反走,
尹儒转身后退几步, 
北面再拜曰:
向北再拜说: 
“今昔臣梦受之。”
“这种技艺我昨天夜里在梦中已经学了。” 
先为其师言所梦,
他先向老师叙述自己所梦到的, 
所梦固秋驾已。
梦到的正是秋驾的技艺。 
上二士者,
以上述两位士人, 
可谓能学矣,
可算是能学习了, 
可谓无害之矣,
可以说没有什们东西能妨害他们了, 
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这正是他们扬名后世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