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投效与河北征战
吴汉字子
颜,
吴汉字子颜,
南阳宛
人也。
南阳郡宛县人。
家贫,
家庭贫困,
给事
县为亭长。
在县里供事,被任命为亭长。
王莽末,
王莽末年,
以宾客犯法,
因为门客触犯法律,
乃亡命
至渔阳。
便脱离户籍逃亡到渔阳郡。
资用乏,
钱财费用等都用光,
以贩马自业,
便以贩马作为自己谋生之业,
往来燕、蓟间,
往来于燕地和蓟城之间,
所至皆交结豪杰。
所到之处便交结当地的豪杰。
更始立,
更始帝即位后,
使使者韩鸿徇河北
。
派遣使者韩鸿巡视河北地界。
或谓鸿曰:
有人对韩鸿说:
“吴子颜,
“吴子颜,
奇士也,
是位奇异之人,
可与计事
。”
可和他商议大事。”
鸿召见汉,
韩鸿便召见了吴汉,
甚悦之,
对他非常满意,
遂承制
拜为安乐令。
于是就奉旨任命他为安乐县县令。
会王郎起,
正好这时王郎起事,
北州扰惑
。
北方各州一片骚动烦乱。
汉素闻光武长者,
吴汉一向听说光武帝是位德高望重的人,
独欲归心。
便独自想诚心归附于他。
乃说太守彭宠曰:
于是就劝说太守彭宠:
“渔阳、上谷突骑,
“渔阳、上谷两郡的突击骑兵,
天下所闻也。
在天下都是闻名的。
君何不合二郡精锐,
您为什么不将这两郡的精锐骑兵会合起来,
附刘公击邯郸,
归附刘公(光武帝)攻打邯郸郡,
此一时
之功也。”
这可是建立功业的难得的时机。”
宠以为然,
彭宠认为他的看法很对,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
但他的下属都想依附王郎,
宠不能夺。
彭宠不能定夺。
汉乃辞出,
吴汉于是告辞出去,
止外亭,
到了外面的亭子边停了下来,
念所以谲
众,
考虑着如何使计改变众人的想法,
未知所出。
不过还没有想出较好的计策来。
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
正好看见远处道路中有一个儒生模样的人,
汉使人召之,
吴汉就派人将他召唤了过来,
为具食
,
为他准备好了饭食,
问以所闻。
询问他一路上所听到的情形。
生因言刘公所过,
这名儒生于是说及刘公经过的地方,
为郡县所归;
那里的郡县都归附于他;
邯郸举尊号者,
而邯郸郡的那个打着皇帝尊号的人,
实非刘氏。
其实并不姓刘。
汉大喜,
吴汉非常高兴,
即诈为光武书,
当即伪造了光武帝的文书,
移檄
渔阳,
发布文告晓谕渔阳郡,
使生赍以诣宠,
并派这名儒生携带着文书去见彭宠,
令具以所闻说之,
让他将所听到的经过都向太守详细地汇报,
汉复随后入。
吴汉又尾随其后进了郡衙。
宠甚然之。
彭宠极为赞同。
于是遣汉将兵与上谷诸将并军而南,
于是派遣吴汉带兵和上谷郡的众将一同挥师南下,
所至击斩王郎将帅。
到了蓟城攻打并斩杀了王郎的将帅。
*
及
光武于广阿,
在广阿县追赶上了光武帝,
拜汉为偏将军。
光武帝任命吴汉为偏将军。
既拔邯郸
,
攻克了邯郸郡后,
赐号建策侯。
又赐予吴汉建策侯封号。
汉为人质厚少文,
吴汉性情朴实仁厚,说话少有文采,
造次
不能以辞自达。
匆忙之际便不能用言辞表达自己的意图。
邓禹及诸将多知之,
邓禹和众将很多人都了解他,
数相荐举,
多次向光武帝举荐他,
及得召见,
等到后来有机会被召见时,
遂见亲信,
就获得了光武帝的亲近和信任,
常居门下
。
并常常住在光武的门庭之下。
光武将发幽州兵,
光武帝准备征发幽州的兵力,
夜召邓禹,
夜里召见邓禹,
问可使行者。
询问可以出行的人选。
禹曰:
邓禹说:
“间数与吴汉言,
“近来多次与吴汉交谈,
其人勇鸷
有智谋,
这个人勇猛强悍并有智谋,
诸将鲜能及者。”
众将里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
即拜汉大将军,
光武帝立即任命吴汉为大将军,
持节北发十郡突骑。
手持他的符节北上征发十郡的突击骑兵。
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
更始帝幽州牧苗曾听到这个消息后,
阴勒兵,
暗地里整顿军队,
敕诸郡不肯应调。
告诫各郡不可发兵。
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
。
而吴汉却率领二十名骑兵先赶到无终县。
曾以汉无备,
苗曾以为吴汉没有防备,
出迎于路,
便出城到路上去迎击,
汉即捴
兵骑,
吴汉当即指挥随从的骑兵,
收曾斩之,
捉拿并斩杀了苗曾,
而夺其军。
夺取了他的军队。
北州震骇,
北方各州郡极为震惊,
城邑莫不望风弭从。
所属城邑看到吴汉的气势很盛没有不顺从的。
遂
悉发其兵,
于是吴汉很顺利地征发了幽州各郡所有的兵力,
引而南,
率军南下,
与光武会清阳。
和光武帝在清阳县会合。
诸将望见汉还,
众将看到吴汉回来,
士马甚盛,
所带回的士卒极多、战马极为强壮,
皆曰:
都说:
“是宁肯分兵与人邪?”
“这能否分些兵力给人呢?”
及汉至莫府,
等吴汉来到军中大帐,
上兵簿,
呈上兵簿,
诸将人人多请之。
众将人人都想多要。
光武曰:
光武帝说:
“属
者恐不与人,
“属于自己的兵马恐怕就不想交给别人,
今所请又何多也?”
现在所要求的为什么又这么多呢?”
诸将皆惭。
众将都感到惭愧。
计除谢躬与北方征伐
初,
当初,
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
更始帝派遣尚书令谢躬率领六位将军攻打王郎,
不能下。
不能获胜。
会光武至,
正好光武帝来到,
共定邯郸,
便一起平定了邯郸郡,
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
而谢躬的副将抢劫掠夺却不前来禀告,
光武深忌之。
光武帝对这种做法深为憎恶。
虽俱在邯郸,
虽然都在邯郸城,
遂分城而处,
却分城驻守,
然每有以慰安之。
不过还是每每过去安抚他们。
躬勤于职事,
谢躬勤勉于自己的职责,
光武常称曰“谢尚书真吏也”,
光武帝常常称赞说“谢尚书是真正尽职的官吏啊”,
故不自疑
。
所以谢躬内心对光武帝不存有什么怀疑。
躬既而率其兵数万,
谢躬不久率领他所属的数万兵力,
还屯于邺。
返回到邺城驻扎。
时光武南击青犊,
这时光武帝南下攻打青犊贼军,
谓躬曰:
对谢躬说:
“我追贼于射犬,
“我到射犬聚去追击贼人,
必破之。
一定会将他们击破的。
尤来在山阳者,
在山阳郡的尤来贼人,
势必当惊走。
势必会惊怕逃跑。
若以君威力,
如果凭借您的威力,
击此散虏,
攻打这股游散的敌虏,
必成禽
也。”
他们一定会被擒获。”
躬曰:
谢躬说:
“善。”
“好啊。”
及青犊破,
等到青犊贼军被击破,
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
而尤来贼人果然向北逃跑到隆虑山,
躬乃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
谢躬于是留下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住邺城,
自率诸将军击之。
亲自率领众位将军追击这股逃敌。
穷寇
死战,
陷入绝境的逃敌拼死作战,
其锋不可当,
势头锐猛无法阻挡,
躬遂大败,
谢躬于是被打得大败,
死者数千人。
被敌人杀死的士卒有数千人。
光武因躬在外,
光武帝趁谢躬带兵在外,
乃使汉与岑彭袭其城。
便派遣吴汉和岑彭袭击了邺城。
汉先令辩士说陈康曰:
吴汉先让善辩之士去劝说陈康:
“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
“听说智慧超群的人不处在危险的境地来希求意外的成功,
中智能因危以为功,
中等智慧的人趁着危机时刻建立自己的功业,
下愚安于危以自亡。
下等愚昧的人对危险无动于衷只能自取灭亡。
危亡之至,
危急灭亡到来的时候,
在人所由
,
就看人采取什么样的做法了,
不可不察。
不能不明察啊。
今京师败乱,
现如今京师长安出现混乱局面,
四方云扰,
四面八方也像乌云一般纷乱,
公所闻也。
这是您所知道的。
萧王兵强士附,
萧王(光武帝)兵力强大士人归附,
河北归命,
河北各州郡都愿意听命于他,
公所见也。
这是您所见到的。
谢躬内
背萧王,
谢躬对内背弃萧王,
外失众心,
在外失去民心,
公所知也。
这也是您所知道的。
公今据孤危之城,
您现在守着孤立而危急的城邑,
待灭亡之祸,
等待着覆灭和消亡的灾祸,
义无所立,
在道义上无所凭借,
节无所成。
在节义上也不会成就美德。
不若开门内军,
不如打开城门接纳大军,
转祸为福,
将灾祸转为幸福,
免下愚之败,
避免下等愚蠢之人的毁灭,
收中智之功,
而获得中等智慧之人所能够建立的功业,
此计之至者也。”
这是最为完善的计策了。”
康然之。
陈康认同了这一番言辞。
于是康收刘庆及躬妻子,
于是陈康拘捕了刘庆和谢躬的妻小,
开门内汉等。
打开城门接纳吴汉等人。
及躬从隆虑归邺,
等到谢躬从隆虑山回到邺城,
不知康已反之,
并不知道陈康已经反叛于他,
乃与数百骑轻入城。
竟带着数百名骑从轻率地进入城内。
汉伏兵收之,
吴汉埋伏兵卒将谢躬拘捕起来,
手击杀躬,
并亲手将谢躬击杀,
其众悉降。
谢躬的随从全部投降。
躬字子张,
谢躬字子张,
南阳人。
南阳郡人。
初,
当初,
其妻知光武不平之,
他的妻子知道光武帝内心对他愤愤不平,
常戒躬曰:
经常告诫谢躬说:
“君与刘公积不相能,
“您与刘公向来就不和睦,
而信其虚谈,
竟听信他的虚伪之辞,
不为之备,
对他不做防备,
终受制矣。”
最终会受他辖制的。”
躬不纳,
谢躬没有听进去,
故及于难。
所以遭到了祸患。
光武北击群贼,
光武帝北上攻打各处贼军,
汉常将突骑五千为军锋,
吴汉常常率领突击骑兵五千人作为军前冲锋挫敌的先锋,
数先登陷陈。
多次率先冲锋陷阵。
及河北平,
等到河北平定后,
汉与诸将奉图书,
吴汉和众将奉呈受命征验的图谶和纬书,
上尊号。
为光武帝敬上皇帝尊号。
光武即位,
光武帝即位后,
拜为大司马,
任命吴汉为大司马,
更封舞阳侯。
并改封为舞阳侯。
建武二年春,
建武二年(26年)春季,
汉率大司空王梁,
吴汉率领大司空王梁,
建义大将军朱祐,
建义大将军朱祐,
大将军杜茂,
大将军杜茂,
执金吾贾复,
执金吾贾复,
扬化将军坚镡,
扬化将军坚镡,
偏将军王霸,
偏将军王霸,
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
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
共击檀乡贼于邺东漳水
上,
在邺城东面的漳水边上共同迎击檀乡的贼军,
大破之,
将其击溃,
降者十余万人。
投降的贼军有十余万人。
帝使使者玺书定封
汉为广平侯,
皇帝派遣使者带着诏书确定吴汉的爵位和封地,封吴汉为广平侯,
食广平、斥漳、曲周、广年,
食邑为广平郡的广平县、斥漳县、曲周县、广年县,
凡四县。
一共四县。
复率诸将击邺西山贼黎伯卿等,
吴汉又率领众将打击邺县西边的山贼黎伯卿等人,
及河内修武,
追击到河内郡所属的修武县,
悉破诸屯聚。
悉数击溃各处屯聚的贼军。
车驾亲幸抚劳。
皇帝乘坐车驾亲自临幸前线抚慰犒赏。
复遣汉进兵南阳,
又派遣吴汉向南阳郡进军,
击宛、涅阳
、郦、穰、新野诸城,
攻打宛县、涅阳县、郦县、穰县、新野县等城池,
皆下之。
都一一将它们攻下。
引兵南,
吴汉率领军队继续南下,
与秦丰战黄邮水
上,
在黄邮水边与秦丰交战,
破之。
将其击破。
又与偏将军冯异击昌城五楼贼张文等,
吴汉又率领偏将军冯异攻打昌城的五楼贼张文等人,
又攻铜马、五幡于新安,
又在新安县攻打铜马、五幡贼军,
皆破之。
都将他们击破了。
明年春,
第二年春季,
率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
吴汉率领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
击青犊于轵西,
在轵县西边攻打青犊贼军,
大破降之。
击溃并降伏了他们。
又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
又率领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人,
围苏茂于广乐。
到广乐县围攻苏茂。
刘永将周建别招聚
收集得十余万人,
刘永的部将周建将其他地方招集到的兵力汇拢在一起得到十余万人,
救广乐。
前往广乐县救援。
汉将轻骑
迎与之战,
吴汉率领轻捷骑兵迎面而来和周建交战,
不利,
战事不利,
堕马伤膝,
落下战马来摔伤了膝盖,
还营,
回到军营中,
建等遂连兵
入城。
周建等人于是集结军队进入广乐城。
诸将谓汉曰:
众将对吴汉说:
“大敌在前
而公伤卧,
“强大的敌人就迫在眼前,而您现在却受伤躺卧在床,
众心惧矣。”
众人的内心都非常恐惧啊。”
汉乃
勃然裹创而起,
吴汉这时猛然裹扎创伤,站起身来,
椎
牛飨士,
拿起木椎,将牛击杀,犒劳将士,
令军中曰:
向军队发布命令道:
“贼众虽多,
“贼军虽然人多,
皆劫掠群盗,
都是些专干抢劫掠夺的盗贼,
‘胜不相让,
‘打了胜仗互不相让,
败不相救’,
吃了败仗互不相救’,
非有仗节死义者也。
没有坚守节操、为义而死的。
今日封侯之秋,
现在正是建功封侯的大好时机,
诸君勉之!”
诸位勉力而行吧!”
于是军士激怒,
这时军士们受激而起、群情激昂,
人倍其气。
士气倍增。
旦日,
第二天早上,
建、茂出兵围汉。
周建、苏茂出兵围攻吴汉。
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
吴汉挑选黄头吴河等四部精兵,
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
和乌桓突击骑兵三千余人,
齐鼓而进。
听到隆隆战鼓便一齐向敌阵冲杀过去。
建军大溃,
周建军队顿时溃不成军,
反还奔城。
都转身向城中逃奔。
汉长驱追击,
吴汉刻不容缓、快速追击,
争门并入,
和敌人抢夺城门,一齐进城,
大破之,
将敌人击溃,
茂、建突走。
苏茂、周建突围逃走。
汉留杜茂、陈俊等守广乐,
吴汉留下杜茂、陈俊等人驻守广乐城,
自将兵助盖延围刘永于睢阳。
亲自率军前去睢阳县帮助盖延围攻刘永。
永既死,
刘永死后,
二城皆降。
这两座城池都投降了。
明年,
第二年(28年),
又率陈俊及前将军王梁,
吴汉又率领陈俊以及前将军王梁,
击破五校贼于临平,
在临平县将五校贼人击败,
追至东郡箕山,
追击到东郡的箕山,
大破之。
将这支贼军击溃。
北击清河长直
及平原五里贼,
并北上攻打清河郡的长直贼军和平原郡的五里贼军,
皆平之。
一一将其平定了。
时鬲县
五姓共逐守长,
这时鬲县的五姓豪族一起驱逐县里的守、长,
据城而反。
占据了城池后带兵谋反。
诸将争欲攻之,
众将争相准备攻打他们,
汉不听,
吴汉没有接受这种说法,
曰:
说:
“使鬲反者,
“让鬲县这五姓豪族造反,
皆守长罪也。
都是县里的守、长们的罪过。
敢轻冒进兵者斩。”
胆敢轻率带兵前住的人处以斩刑。”
乃移檄告郡,
于是向平原郡发布文告,
使收守长,
派人前去逮捕县里的守、长,
而使人谢城中。
又派人前往鬲城谢罪。
五姓大喜,
五姓豪族非常高兴,
即相率
归降。
随即相继归降了朝廷。
诸将乃服,
众将这才心服,
曰:
都说:
“不战而下
城,
“没有作战却降伏全城,
非众所及也。”
这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
西征公孙述
冬,
这年冬季,
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中)[忠]将军王常等,
吴汉率领建威大将军耿弇、汉(中)[忠]将军王常等人,
击富平、获索二贼于平原。
在平原郡攻打富平、获索两处贼军。
明年春,
第二年(29年)春季,
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
贼人率领五万余人趁着黑夜攻打吴汉的军营,
军中惊乱,
军中一片惊慌混乱,
汉坚卧
不动,
而吴汉却按兵不动,等侍战机,
有顷乃定。
过了一会儿便平静下来了。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
,
就在当夜吴汉调拨精兵,突然出营猛攻,
大破其众。
将贼敌击溃。
因追讨余党,
并趁势追讨剩余的党羽,
遂至无盐
,
顺利到达无盐县,
进击勃海
,
并继续进军攻打勃海郡,
皆平之。
一一将所到之处平定了。
又从征董宪,
吴汉又随从皇帝征讨董宪,
围朐城。
围攻朐城。
明年春,
第二年(30年)春季,
拔朐,
攻克了朐县,
斩宪。
将董宪斩杀。
事(以)[已]见刘永传。
具体的事件(以)[已]见于《刘永传》。
东方悉定,
东方悉数平定后,
振旅
还京师。
吴汉稍作整顿便率领出征胜利之师,
回到京城。
会隗嚣畔,
正值隗嚣反叛朝廷,
夏,
这年夏季,
复遣汉西屯长安。
皇帝又派遣吴汉率军西进驻扎在长安。
八年,
建武八年(32年),
从车驾上陇,
吴汉随从皇帝的车驾登上陇山,
遂围隗嚣于西城。
便在西城围攻隗嚣。
帝敕汉曰:
皇帝告诫吴汉说:
“诸郡甲卒但坐费粮食,
“各郡的披甲士卒有很多留下来只是耗费粮食,
若有逃亡,
一旦出现逃亡现象,
则沮败
众心,
就会败坏军中士气,
宜悉罢之。”
应该将他们尽数裁撤掉。”
汉等贪并力攻嚣,
吴汉等人贪图合力围攻隗嚣,
遂不能
遣,
终究不愿遣送这些耗粮甲士;
粮食日少,
而粮食一天天地减少,
吏士疲役
,
军吏和士卒都疲于所役,
逃亡者多,
逃亡的人很多;
及公孙述救至,
等到公孙述援救隗嚣的援军一到,
汉遂退败。
吴汉便兵败溃退了。
十一年春,
建武十一年(35年)春季,
率征南大将军岑彭等伐公孙述。
吴汉率领征南大将军岑彭等人征讨公孙述。
及彭破荆门,
在岑彭攻破荆门,
长驱入江关
,
快速向前驱驰进入江关之后,
汉留夷陵,
吴汉留在夷陵县,
装露桡船
,
装配一种露出短桨的战船,
将南阳兵及弛刑
募士三万人泝江而上。
然后率领南阳士兵和招募而来的遇赦去链镣去囚服的刑徒一共三万人沿江而上。
会岑彭为刺客所杀,
不巧此时岑彭被刺客行刺而遇害,
汉并将其军。
吴汉合并并统率了他的军队。
十二年春,
建武十二年(36年)春季,
与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鱼涪津
,
吴汉在鱼涪津和公孙述的部将魏党、公孙永激战,
大破之,
将他们击溃,
遂围武阳。
于是围攻武阳县。
述遣子塥史兴将五千人救之。
公孙述派遣女婿史兴率领五千人前往营救。
汉迎击兴,
吴汉又迎面攻打史兴,
尽殄
其众,
尽数歼灭了这支援军,
因入犍为
界。
并趁势进入犍为郡地界。
诸县皆城守。
犍为所属各县都坚守城池。
汉乃进军攻广都,
吴汉于是进军攻打广都县,
拔之。
将其攻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
并派遣轻捷骑兵烧毁了成都市桥,
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
武阳县以东各个小城便尽数投降。
晚年与家族事略
帝戒汉曰:
此时皇帝告诫吴汉说:
“成都十余万众,
“成都的敌军有十余万人,
不可轻也。
不能轻敌啊。
但坚据广都,
只可坚持据守广都县,
待其来攻,
等待敌人前来攻城,
勿与争锋
。
千万不要前去与他们交兵作战。
若不敢来,
如果敌人不敢前来,
公转营迫之,
您转移军营靠近他们,
须
其力疲,
并等到他们力量疲惫的时候,
乃可击也。”
才可以发起攻击。”
汉乘利,
而吴汉凭借着胜利的形势,
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
竟亲自率领步卒和骑兵二万余人向前推进并迫近成都,
去城十余里,
直到距离该城十余里的地方,
阻江北
为营,
凭借长江北岸的险阻扎下营寨,
作浮桥,
架起浮桥,
使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并派遣副将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余人屯驻在长江南岸,
相去二十余里。
两地相距二十余里。
帝闻大惊,
皇帝听到这样的安排后非常吃惊,
让汉曰:
责备吴汉说:
“比敕公千条万端
,
“近来告诫您千言万语,
何意临事勃乱!
哪里想到遇事时竟这样违背事理、举止错乱呢!
既轻敌深入,
既轻敌深入,
又与尚别营,
又和刘尚分开安营,
事有缓急,
一旦出现了紧急情况,
不复相及。
就不能相互顾及了。
贼若出兵缀
公,
贼军如果出兵将您牵制住,
以大众攻尚,
派遣大部队攻打刘尚,
尚破,
而刘尚一旦被击破,
公即败矣。
您也就随之失败了。
幸无它者,
希望不会有其他的祸患,
急引兵还广都。”
赶紧带兵回到广都城吧。”
诏书未到,
诏书还没有送到,
述果使其将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
公孙述果然派遣他的部将谢丰、袁吉率领十来万大军,
分为二十余营,
分为二十多营,
并出攻汉。
一齐出动向吴汉发起攻击。
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
并派遣另外的将领率领一万余人挟制住刘尚,
令不得相救。
让他不能前来援救吴汉。
汉与大战一日,
吴汉和敌人大战一整天,
兵败,
战败,
走入壁,
回撤进了军中的壁垒,
丰因围之。
谢丰趁势将他团团围困起来。
汉乃召诸将厉
之曰:
吴汉于是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
“吾共诸君踰越险阻,
“我和诸位一起逾越险阻,
转战千里
,
千里辗转作战,
所在斩获,
所到之处都有所斩获,
遂深入敌地,
因此能够深入敌地,
至其城下。
并到达敌人的城池之下。
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
而今我们和刘尚两处都受到围困,
势既不接
,
两边的兵力已经不能会合,
其祸难量。
这其中的祸患是难以预料的。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
现在准备秘密出兵大江南岸,靠近刘尚,
并兵御之。
和他兵合一处,共同御敌。
若能同心一力,
如果大家能够同心协力,
人自为战,
人人各自作战,
大功可立;
伟大的功绩就可以树立;
如其不然,
如果不能这样,
败必无余。
肯定是彻底的惨败。
成败之机,
是成是败,
在此一举。”
就在这一次举动了。”
诸将皆曰“诺”。
众将齐声回答说“好”。
于是飨士秣马
,
吴汉于是让将士吃饱、将战马喂好,
闭营三日不出,
紧闭营寨三天不出,
乃多树幡旗,
却树起了很多旗帜,
使烟火不绝,
让烟火熊熊不断,
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
趁着黑夜让全军含枚缄口,率领军队和刘尚的部队会合到一起。
丰等不觉,
谢丰等人并没有觉察,
明日,
第二天,
乃分兵拒江北,
就一面分兵防御江北,
自将攻江南。
一面亲自率军攻打长江南岸。
汉悉兵迎战,
吴汉率领全部兵力迎上敌人展开激战,
自旦至晡
,
从早上直杀到傍晚,
遂大破之,
终于将来敌击溃,
斩谢丰、袁吉,
并斩杀了谢丰、袁吉,
获甲首五千余级。
斩获敌人小头目的首级五千余颗。
于是引还广都,
于是率军回到广都城,
留刘尚拒述,
留下刘尚抗拒公孙述。
具以状上,
吴汉详细地将经过写成呈状递交上去,
而深自谴责。
并深深地做了自我谴责。
帝报曰:
皇帝批复说:
“公还广都,
“您回到广都城,
甚得其宜,
确实很合乎情理,
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
公孙述一定不敢越过刘尚向您发起攻击了。
若先攻尚,
如果他先攻击刘尚,
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
您从广都城距刘尚只有50里的地方悉数率领步兵和骑兵赶去援救,
适当值其危困,
假如正值他危困的时候,
破之必矣。”
击破他是确定无疑的。”
自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
从这以后吴汉和公孙述在广都和成都之间交战,
八战八克,
八次作战八次克敌,
遂军于其郭中。
于是将军队驻扎到成都的外城之中。
述自将数万人出城大战,
公孙述亲自率领数万人出城和吴汉大战,
汉使护军高午、唐邯将数万锐卒击之。
吴汉派护军高午、唐邯率领数万精锐士卒进行抗击。
述兵败走,
公孙述军队落败逃走,
高午奔陈刺述,
高午冲进敌阵击剌公孙述,
杀之。
将他杀死。
事已见述传。
具体事状已见于《公孙述传》。
旦日城降,
第二天成都城投降,
斩述首传送洛阳。
吴汉斩下公孙述的首级传递解送到京师洛阳。
明年正月,
第二年(27年)正月,
汉振旅浮江而下。
吴汉整顿部队乘船沿江漂浮而下。
至宛,
到达宛县时,
诏令过家上冢,
皇帝下诏让他扫祭家中墓地,
赐谷二万斛。
并赐给他粮食二万斛。
十五年,
建武十五年(29年),
复率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北击匈奴,
吴汉又率领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北上抗击匈奴,
徙雁门、代郡、上谷吏人六万余口,
并迁徙雁门、代郡、上谷的官吏和民众六万多口人,
置居庸、常[山]关以东。
安置在居庸、常[山]关以东地区。
十八年,
建武十八年(32年),
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
蜀郡守将史歆在成都反叛,
自称大司马,
自称为大司马,
攻太守张穆,
攻打太守张穆,
穆踰
城走广都,
张穆翻越城墙逃到广都城,
歆遂移檄郡县,
史歆于是向所属郡县发布文告,
而宕渠杨伟、朐腮徐容等*
,
而宕渠县杨伟、朐腮县徐容等人,
起兵各数千人以应之。
每人都起兵数千人来响应他。
帝以歆昔为岑彭护军,
皇帝因为史歆过去担任过岑彭的护军,
晓习
兵事,
精通军事,
故遣汉率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将万余人讨之。
所以派遣吴汉率领刘尚以及太中大夫臧宫带着一万多人前去征讨他。
汉入武都,
吴汉入驻武都郡,
乃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成都,
便调拨广汉、巴、蜀三郡的兵力合围成都,
百余日城破,
一百多天将成都城攻破,
诛歆等。
诛杀了史歆等人。
汉乃乘桴
沿江下巴郡,
吴汉于是乘坐桴筏沿江而下到达巴郡,
杨伟、徐容等惶恐解散,
杨伟、徐容等人因惊慌害怕便离散而去,
汉诛其渠帅二百余人,
吴汉诛灭了其中的首领二百多人,
徙其党与数百家于南郡、长沙而还。
迁徙他们的党羽数百家到南郡、长沙后返回。
汉性
强力,
吴汉禀性坚忍自若,
每从征伐,
每次随从皇帝征伐,
帝未安,
皇帝还没有休息的时候,
恒侧足而立。
就一直侧转其足敬重地伺立在一旁。
诸将见战陈
不利,
众将一见对阵交战出现不利,
或多惶惧,
很多人都恐惧惊慌,
失其常度。
失掉了平常应有的风度。
汉意气自若
,
而吴汉的意志及气概却一如既往,
方整厉器械,
多方修整和磨砺作战的器械,
激扬士吏。
使将士军吏们的士气激奋昂扬起来。
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
皇帝有时派人前去看看大司马在做什么,
还言方修战攻之具,
来人回去禀报说他正在多方修整作战进攻的器具,
乃叹曰:
皇帝于是感叹地说:
“吴公差强人意
,
“吴公确实很能振奋人心,
隐若一敌国矣!”
威严庄重得可以匹敌一个国家了!”
每当出师,
每当出兵作战,
朝受诏,
早晨接到诏令,
夕即引道
,
傍晚就已经踏上了征程,
初无办严之日。
完全没有时间准备行装。
故能常任职
,
所以常常能够尽职尽责,
以功名终。
而终身享有功名。此外,
及在朝廷,
他在朝廷任职的时候,
斤斤谨质,
明察秋毫而谨严质朴,
形于体貌
。
言谈举止也中规中矩。
汉尝出征,
吴汉曾经率军出征,
妻子在后买田业。
妻子儿女们在后方购置田产。
汉还,
吴汉回来后,
让之曰:
就责备他们说:
“军师在外,
“军队在外作战,
吏士不足,
军吏和士卒们供给不足,
何多买田宅乎!”
为什么要大量购置田宅呢!”
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于是尽数分给了兄弟和母亲、妻子的娘家人。
二*
十
年,
建武二十年(44年),
汉病笃。
吴汉病情危重。
车驾亲临,
皇帝亲临探视,
问所欲言。
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话。
对曰:
吴汉回答说:
“臣愚无所知识,
“为臣愚昧而没有什么见识,
唯愿陛下慎无赦而已。”
只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动辄大赦天下。”
及薨,
等到逝世后,
有诏悼愍,
皇帝下诏表示哀悼,
赐谥曰忠侯。
赐予吴汉的谥号为忠侯。
发北*
军
五校、轻车、介士送葬,
并征发北军五营士兵、轻车士兵、披甲武士,列成军阵,为吴汉送葬,
如大将军霍光故事。
一切都按照大将军霍光当时葬礼的规制。
子哀侯成嗣,
儿子哀侯吴成作为吴汉的后嗣,
为奴所杀。
后来被家奴所杀。
二十八年,
建武二十八年(52年),
分汉封为三国:
皇帝划分吴汉的封国为三个封国:
成子旦为濯阳
侯,
吴成的儿子吴旦受封为濯阳侯,
以奉汉嗣;
作为承奉吴汉的后嗣;
旦弟盱为筑阳侯;
吴旦的弟弟吴盱受封为筑阳侯;
成弟国为新蔡侯。
吴成的弟弟吴国受封为新蔡侯。
旦卒,
吴旦去世后,
无子,
没有儿子,
国除。
封国被除。
建初八年,
章帝建初八年(83年),
徙封盱为平春侯,
改封吴盱为平春侯,
以奉汉后。
作为承奉吴汉的后嗣。
盱卒,
吴盱去世后,
子胜嗣。
儿子吴胜继承后嗣。
初,
当初,
汉兄尉为将军,
吴汉的兄长吴尉被任命为将军,
从征战死,
随从皇帝征战而死,
封尉子彤为安阳侯。
皇帝赐封吴尉的儿子吴彤为安阳侯。
帝以汉功大,
皇帝因为吴汉功勋卓著,
复封弟翕为褒亲侯。
又分封他的弟弟吴翕为褒亲侯。
吴氏侯者凡五国。
吴氏家族受封为侯的封国一共有五国。
史评与赞颂
初,
当初,
渔阳都尉严宣,
渔阳都尉严宣,
与汉俱会光武于广阿,
和吴汉一起到广阿会见光武,
光武以为偏将军,
光武任用他为偏将军,
封建信侯。
封建信侯。
论曰:
论曰:
吴汉自建武世,
吴汉在光武帝建武年间,
常居上公
之位,
一直处在上公的位置上,
终始倚爱之亲,
自始至终都受到光武帝的倚重和亲信,
谅
由质简而强力也。
想来是因为他质朴简易并坚忍自若了。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说“坚毅质朴而忍于辞令就接近于仁了”,
斯*
岂
汉之方
乎!
这难道是用来比拟吴汉的吗!
昔陈平智有余以见疑,
往昔的时候,陈平有足够的智慧却受到怀疑,
周勃资朴忠而见信。
周勃却因为质性朴实忠厚获得信赖。
夫仁*
义
不足以相怀,
所以说如果仁义之心还不足以相互信赖,
则智者以有余为疑,
那么有智慧的人反会因为有足够的智慧而受到怀疑,
而朴者以不足取信矣。
朴实的人倒因为诚恳耿直而获得信赖。
赞*
曰
:
赞曰:
吴公鸷强,
吴公如鸷鸟一般勇猛而顽强,
实为龙骧。
实在犹如蛟龙昂首飞腾天上。
电扫群*
孽
,
又如雷电迅猛扫除种种邪恶,
风行巴、梁。
又如狂风大作席卷包裹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