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叔早年仕途与贯高案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
齐田氏
苗裔也。
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
叔喜剑,
田叔喜欢剑术,
学黄老术
于乐巨公所。
曾在乐巨公的住处向他学习黄、老的学说。
叔为人刻廉
自喜,
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
喜游
诸公。
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
赵人举
之赵相赵午,
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
午言
之赵王张敖所,
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
赵王以为郎中。
赵王任命他为郎中。
数岁,
任职几年,
切直廉平
,
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
赵王贤之
,
赵王虽赏识他,
未及迁
。
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
会
陈豨反代,
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
汉七年
,
汉七年(前200),
高祖
往诛之,
高祖前去诛讨,
过赵,
途径赵国,
赵王张敖自持案
进食,
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
礼恭甚,
礼节十分恭敬,
高祖箕踞
骂之。
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
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
谓张王
曰:
对赵王张敖说:
“王事上
礼备矣,
“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
今遇王如是,
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
臣等请为乱。”
我们要求造反。”
赵王啮指出血,
赵王咬破自己的指头出了血,
曰:
说:
“先人失国
,
“我的父亲失去了国家,
微
陛下,
没有陛下,
臣等当虫出
。
我们会死后尸体生蛆无人收尸,
公等奈何言若是!
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毋复出口矣!”
不要再说了!”
于是贯高等曰:
于是贯高等议论说:
“王长者,
“赵王是忠厚长者,
不倍
德€。”
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
卒私相与谋弑
上。
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
会事发觉,
恰好事情被发觉了,
汉下诏
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
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
唯贯高就系
。
只有贯高愿被囚系。
是时汉下诏书:
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
“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
自髡钳,
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
称
王家奴,
颈上带着刑具,
随赵王敖至长安。
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
贯高事明白,
贯高等人谋反的事搞清楚了,
赵王敖得出,
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
废
为宣平侯,
被废黜为宣平侯,
乃进
言田叔等十余人。
就推荐称赞田叔等十多人。
上尽召见,
皇上全部召见他们,
与语,
跟他们谈话,
汉廷臣毋
能出其右者,
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
上说,
皇上十分高兴,
尽拜
为郡守、诸侯相。
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
会高后
崩,
正逢高后去世,
诸吕
作乱,
诸侯作乱,
大臣诛之,
大臣杀死他们,
立孝文帝。
拥立了汉文帝。
孝文帝问贤与孟舒复职
孝文帝既立,
汉文帝即位后,
召田叔问之曰:
召见田叔问他说:
“公知天下长者乎?”
“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厚长者吗?”
对曰:
田叔回答说:
“臣何足以知之!”
“臣哪里能够知道!”
上曰:
皇帝说:
“公,长者也,
“先生是长者啊,
宜知之。”
应该能够知道。”
叔顿首曰:
田叔叩头说:
“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从前的云中郡太守孟舒是长者。”
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
,
当时孟舒因为抵御匈奴犯边抢劫不力而触犯刑律,
云中尤甚,
云中郡遭侵犯抢劫尤为严重,
免。
被免职。
上曰:
文帝说:
“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
“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
虏曾
一入,
匈奴才入侵,
孟舒不能坚守,
孟舒就不能坚守,
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毫无道理地让士兵死掉几百人。
长者固
杀人乎?
长者本该杀人吗?
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先生怎么能说孟舒是长者呢?”
叔叩头对曰:
田叔叩头回答说: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这就是孟舒为长者的原因。
夫贯高等谋反,
贯高等人谋反,
上下明诏,
皇上下达了确切明白的诏书,
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赵国有敢跟随赵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
然而孟舒自己剃掉头发颈带刑具,
随张王敖之
所在,
跟随赵王张敖到他要去的地方,
欲以身死之
,
想要为他效死,
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自己哪里料到要做云中郡太守呢!
汉与楚相距
,
汉和楚长期对峙,
士卒罢敝
。
士兵疲劳困苦。
匈奴
冒顿新服北夷,
匈奴王冒(mò,墨)顿(dú,读)刚刚征服北夷,
来为边害,
又来我们边塞为害,
孟舒知士卒罢敝,
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
不忍出言
,
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
士争临
城死敌€,
士兵们登城拼死作战,
如子为父,弟为兄,
像儿子为父亲、弟弟为兄长打仗一样,
以故
死者数百人。
由于这个缘故战死者有几百人。
孟舒岂故
驱战之哉!
孟舒哪里是故意驱使他们作战呢!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这就是孟舒是长者的原因。”
于是上曰:
于是皇帝说:
“贤哉孟舒!”
“孟舒真是贤德啊!”
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又召回了孟舒,让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
景帝时期梁王案与鲁相治政
后数岁,
几年后,
叔坐法失官。
田叔因犯法失去汉中郡太守的职务。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
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
景帝召田叔案
梁,
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
具
得其事,
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
还报。
回朝报告。
景帝曰:
汉景帝说:
“梁有之乎?”
“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
叔对曰:
回答说:
“死罪!
“臣死罪!
有之。”
梁王有那件事!”
上曰:
皇帝说:
“其事安在?”
“有罪证吗?”
田叔曰:
田叔说:
“上毋以梁事为也。”
“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
上曰:
皇帝说:
“何也?”
“为什么呢?”
曰:
田叔说:
“今梁王不伏诛
,
“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
是汉法不行也;
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
如其伏法,
如果他伏法而死,
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
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
此忧在陛下也。”
这又是您的忧虑啊!”
景帝大贤之,
汉景帝非常赏识他,
以为鲁
相。
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鲁相初到,
田叔刚刚到任,
民自言相,
一百多位百姓主动找他,
讼
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指责鲁王夺取财务的事情。
田叔取其渠率
二十人,
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
各笞
五十,
每人笞打五十大板,
余各搏
二十,
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
怒之曰:
对他们发怒说:
“王非若主邪?
“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
何自敢言若主!”
怎么敢毁谤君主呢!”
鲁王闻之大惭,
鲁王听说后,
发中府
钱,
非常惭愧,
使相偿之。
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
相曰:
田叔说:
“王自夺之,
“君王自己夺来的,
使相偿之,
让国相偿还,
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
相毋与偿之。”
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
于是王乃尽偿之。
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
鲁王好猎,
鲁王喜欢打猎,
相常从入苑
中,
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
王辄
休相就馆舍,
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
相出,
田叔 就走出苑囿,
常暴
坐待王苑外。
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
王数使人请相休,
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
终不休,
他终究不肯去休息,
曰:
说:
“我王暴露苑中,
“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
我独何为就舍!”
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
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
数年,
几年后,
叔以官卒
,
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
鲁以百金祠
,
鲁王用一百斤黄金给他作祭礼。
少子仁不受也,
小儿子田仁不肯接受,
曰:
说:
“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不能因为一百斤黄金损害先父的名声。”
田仁任安发迹与结局
仁以壮健为卫将军
舍人,
田仁因为身体强健做了卫青将军的门客。
数从击匈奴。
多次跟随他攻打匈奴。
卫将军进言
仁,
卫将军推荐称赞田仁,
仁为郎中。
田仁做了郎中。
数岁,
几年后,
为二千石丞相长史,
担任了享有两千石俸禄的丞相长史,
失官。
接着又失去职位。
其后使刺举
三河。
后来派他侦视纠察河南、河东、河内三郡。
上东巡,
皇帝到东方巡守,
仁奏事有辞,
田仁奏事言辞精妙,
上说,
皇帝很高兴,
拜为京辅
都尉。
任命他做了京辅都尉。
月余,
过了一个多月,
上迁拜为司直。数岁,
皇帝又提升他做了司直。
坐太子事
。
几年后因太子谋反受到牵连。
时左丞相
自将兵,
当时左丞相刘屈牦亲自率领军队和太子作战,
令司直田仁主
闭守城门,
命令司直田仁负责关闭守卫城门,
坐纵
太子,
因田仁使太子从城门逃逸而犯罪,
下吏诛死。
交给法官审理后处以死刑。
仁发兵,
一说田仁带兵到长陵,
长陵令车千秋上变
仁,
长陵令车千秋告发田仁叛变,
仁族
死。
田仁被灭族处死。
陉城今在中山国。
陉城现在属于中山国。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
”,
孔子用称赞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
田叔之谓乎!
这样的话说的也是田叔吧!
义不忘贤,
他有节义而不忘贤德,
明
主之美以救过。
使君王之美发扬光大,还能纠正君王的过失,
仁与余善,
田仁和我关系很好,
余故并论之。
我所以把田叔田仁放在一起进行叙述。
褚先生
曰:
褚先生说:
“臣为郎时,
我做侍郎时,
闻之曰田仁故与任安相善。
听到说田仁早先就和任安关系很好。
任安,荥阳人也。
任安是荥阳人。幼小时就成了孤儿,
少孤贫困,
生活贫困,
为人将车
之长安,
给别人驾驭车子到了长安,
留,
留了下来,
求事为小吏,
想做一个小吏,
未有因缘
也,
没有机会,
因占
著名数。
就了解估算一些地方著录户籍的情况及人口的多少等。
武功,扶风西界小邑也,
武功是在扶风西边的小县,
谷口蜀栈道近山。
山谷口靠山处有通往蜀地的栈道。
安以为武功小邑,
任安认为武功是一个小县,
无豪
,
没有豪门大族,
易高
也,
容易提高自己的地位,
安留,
就留居下来,
代人为求盗、亭父
。
代替别人做求盗,亭父。
后为亭长。
后来做了亭长。
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
县里的百姓都出城打猎、任安常常给人们分配麋鹿、野鸡、野兔等猎获物,
部署老小当壮
剧易处,
合理安排老人、孩子和壮丁到或难或易的地方,
众人皆喜,
大家都很高兴,
曰:
说:
“无伤也,
“没有关系,
任少卿分别
平,
任少卿分析辩别事情公平,
有智略。”
有智谋。”
明日复合会,
明天又集合开会,
会者数百人。
聚会的有几百人。
任少卿曰:
任少卿说:
“某子甲何为不来乎?”
“某某的儿子名叫甲的,为什么不来呢?”
诸人皆怪
其见之疾也。
大家都惊讶他认识人的迅速。
其后除
为三老€,
后来他被任命为乡中的三老,
举为亲民
,
举荐为亲民之吏,主持乡邑之事,后
出为三百石长
,
又被任命为享受三百石俸禄的官长,
治民。
管理百姓。
坐上行出游共帐不办*
,
由于皇帝出巡时陈设帷帐供给使用的事情没有做,
斥免
。
被罢免官职。
乃为卫将军舍人,
这以后就做了卫青将军的门客,
于田仁会,
和田仁在一起,
俱为舍人,
都做门客,
居门下,
住在将军府里,
同心相爱。
二人知心友爱。
此二人家贫,
这二人都家中贫困,
无钱用以事将军家监
,
没有钱去买通将军的管家,
家监使养恶啮马
。
管家让他们喂养主人的烈马。
两人同床卧,
两人同床而眠,
仁窃言曰:
田仁悄悄地说:
“不知人哉家监也!”
“太不了解人了,这个管家!”
任安曰:
任安说:
“将军尚不知人,
“将军尚且不了解人,
何乃家监也!”
何况他是管家呢?”
卫将军从此两人
过平阳主,
一次卫将军让他俩跟随自己拜访平阳公主,
主家令两人与骑奴
同席而食,
公主家的人让他们俩和骑奴同在一张席子上吃饭,
此二子拔刀列
断席别坐。
这两人拔刀割裂席子和骑奴分席而坐。
主家皆怪而恶之,
公主家的人都惊异而厌恶他俩,
莫敢呵。
也没有谁敢大声喝斥。
其后有诏募择
卫将军舍人以为郎,
后来皇帝下诏书征募选拔卫将军的门客做自己的侍从官,
将军取舍人中富给
者,
将军挑选了门客中富裕的人,
令具
鞍马、绛衣
、玉具剑
,
让他们准备好鞍马、绛衣和用玉装饰的剑,
欲入奏之。
然后想去进宫报告。
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
正好贤能的大夫、少府赵禹前来拜访卫将军,
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
将军召集所举荐的门客给赵禹看。
赵禹以次问之,
赵禹依次考问他们,
十余人无一人习事
有智略者。
十多个人中没有一个通晓事理有智谋的。
赵禹曰:
赵禹说:
“吾闻之,
“我听说,
将门之下必有将类。
将军家中一定有能当将军一类的人才。
传
曰:
古书说:
‘不知其君视其所使,
‘不了解那个国君看一看他任用的人,
不知其子视其所友*
’
。
不了解那个人看一看他结交的朋友。
今有诏举将军舍人者,
’现在皇帝下诏书命令举荐将军门客的原因,
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
想要以此看一看将军能够得到怎样贤德的人和文武人才。
今徒取富人子上之,
现在只是挑选有钱人的子弟上报,
又无智略,
这些人没有智谋,
如木偶人衣
之绮绣耳,
就像木偶人穿上锦绣衣服罢了,
将奈之何?”
你准备怎么办呢?”
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余人,
于是赵禹召集卫将军的全部门客一百多人,
以次问之,
又依次考问他们,
得田仁、任安,
发现了田仁,任安,
曰:
说:
“独此两人可耳,
“只有这两个人行啊,
余无可用者。”
其余的都没有能够任用的。”
卫将军见此两人贫,
卫将军看到这两个人贫困,
意
不平。
内心忿忿不平。
赵禹去,
赵禹走后,
谓两人曰:
对他们俩人说:
“各自具鞍马新绛衣。”
“各人自己去准备鞍子和新绛衣等。”
两人对曰:
两人回答说:
“家贫无用具也。”
“家中贫困没有可用的东西。”
将军怒曰:
卫将军发怒说:
“今两君家自为贫,
“现在您两位自己是贫穷的,
何为出此言?
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呢?
鞅鞅
如有移德于我者€,
愤愤不平的样子好像对我有过恩德,
何也?”
这是为什么?”
将军不得已,
卫将军出于无可奈何,
上籍
以闻。
只得写了报告让皇帝闻知。
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
皇帝下达诏书召集卫将军的门客,
此二人前见,
这两个人前去拜见,
诏问能略相推第
也。
皇帝召见时询问他们的才智情况让他们互相推举评价。
田仁对曰:
田仁回答说:
“提桴
鼓立军门,
“手执鼓槌,站立军门,
使士大夫乐死战斗,
使部下甘心情愿为战斗而死,
仁不及任安。
我不如任安。”
”任安对曰:
任安回答说:
“夫决嫌疑,
“决断嫌疑,
定是非,
评判是非,
辩治官*
,
辨别属下的官员,
使百姓无怨心,
使百姓没有怨恨之心,
安不及仁也。”
我不如田仁。”
武帝大笑曰:
汉武帝大笑着说:
“善。”
“好!”
使任安护北军*
,
让任安监护北军,
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
。
让田仁到黄河边上监护边塞的屯田和生产谷物的事情。
此两人立名天下。
这两人马上名播天下。
其后用任安为益州刺史,
后来,让任安做了益州刺史,
以田仁为丞相长史。
让田仁做了丞相长史。
田仁上书言:
田仁曾上书给皇帝说:
“天下郡太守多为奸
利,
“天下各郡太守中很多人行为不轨而谋私利,
三河尤甚,
三河地方(河西,河东,河内)尤为严重,
臣请先刺举三河。
臣请求首先侦视督察三河地区。
三河皆内倚中贵人
,
三河地区的太守都在京城内有宠幸的太监为靠山,
与三公有亲属,
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有亲属关系,
无所畏惮,
没有什么所畏惧忌惮的,
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
应该先纠正三河太守来警告天下行为不轨的官吏。”
是时河南、河内太守皆御史大夫杜
父兄子弟也,
当时,河西郡、河内郡太守都是御史大夫杜周的亲属,
河东太守石丞相
子孙也。
河东郡太守是丞相石庆的后代。
是时石氏九人为二千石,
这时石家有九人担任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吏,
方盛贵。
正处在兴盛显赫的势头上。
田仁数上书言之。
田仁多次上书谈及此事。
杜大夫及石氏使人谢
,
御使大夫杜周和石氏派人来道歉,
谓田少卿曰:
对田少卿说:
“吾非敢有语言也,
“我不是敢于说三道四,
愿少卿无相诬污
也。”
希望少卿不要用诬告玷污我们。”
仁已刺
三河,
田仁侦视督察三河后,
三河太守皆下吏诛死。
三河太守都被送交法官审理后处以死刑。
仁还奏事,
田仁回朝报告,
武帝说,
汉武帝很高兴,
以仁为能不畏强御
,
认为田仁有才干,不畏惧横暴有权势的人,
拜仁为丞相司直,
任命田仁做了丞相司直,
威振天下。
声威震动天下。
其后逢太子有兵事,
后来田仁遇上太子谋反事发,
丞相自将兵,
丞相亲自率领军队,
使司直主城门。
命令司直田仁守卫城门。
司直以为太子骨肉之亲,
田仁认为太子和皇帝是骨肉之亲,
父子之间不甚欲近
,
不想卷进他们父子之间的冲突,
去之诸陵,
就离开城门到各个陵寝去,
过
。
使太子得以逃出城门。
是时武帝在甘泉
,
这时汉武帝正在甘泉宫,
使御史大夫暴君
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
派御史大夫暴胜之前来责问丞相:“为什么放跑太子?”
丞相对言“使司直部守城门而开太子”。
丞相回答说:“我命令司直守卫城门他却开门放了太子。”
上书以闻,
御史大夫上报给皇帝,
请捕系司直。司直下吏,
请求批准逮捕司直。
诛死。
司直被送交法官审问后处死。
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
这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
太子立车
北军南门外,
太子在北军的南门外停下车,
召任安,
召见任安,
与节
令发兵。
把符节给他,命他调动北军。
安拜受节,
任安下拜接受符节,
入,
进去后,
闭门不出。
把军门关上不再出来。
武帝闻之,
汉武帝听说后,
以为任安为详
邪,
既认为任安是假装受节,
不傅
事,
不肯附和太子,
何也?
又心怀疑惑?
任安笞辱北军钱官小吏,
任安曾笞打羞辱北军掌管钱财的小吏,
小吏上书言之,
小吏趁机上书报告,
以为受太子节,
揭发他接受太子符节,及太子还说:
言“幸
与我其鲜好者”。
“希望把好的军队交给我的事”。
书上闻,武帝曰:
汉武帝看过报告,
“是老吏
也,
说“这是老于世故的官吏,
见兵事起,
看到太子谋反的事发生,
欲坐观成败,
想要坐观胜败,
见胜者欲合从
之,
看到谁胜利就附和顺从谁,
有两心。
有二心。
安有当死之罪甚众,
任安犯有判死刑的罪很多,
吾常
活之,
我常常让他活下来,
今怀诈,
现在竟心怀欺诈,
有不忠之心。”
有不忠之心。”
下安吏,诛死。
把任安交法官审判判处了死刑。
夫月满则亏,
月亮圆了就会亏缺,
物盛则衰,
事物极盛就会衰弱,
天地之常也。
这是天地间万物的规律。
知进而不知退,
只知进取却不知后退,
久乘
富贵,
长时间居于富贵之位,
祸积为祟
。
也会因灾殃积累而给人带来祸难。
故范蠡
之去越,
所以范蠡离开越国,
辞不受官位,
不肯接受官职爵位,
名传后世,
才名声传于后世,
万岁不忘,
万年不被人遗忘,
岂可及哉!
一般人哪能比得上他呢!
后进者慎
戒之。
后来者千万要以田仁、任安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