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丞相列传 - 读典籍

← 返回《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郦生陆贾列传

张丞相列传

司马迁

记载汉武帝至汉宣帝时期多位丞相的仕途起伏,包括相位更替、家族兴衰及历史评价。

韦贤丞相世家

汉武帝时丞相很多,就不一一记名了,也不记录他们的出身、籍贯、生卒年以及品行、事迹等等,暂且记下武帝征和年间以来的丞相。 车千秋丞相是长陵人,他去世之后由韦丞相接替。韦丞相名贤,是鲁国人。他因为谙于读书而担任小吏,然后逐渐升官到大鸿胪之职。曾经有相面的人给他相面,说他可以官至丞相。他有四个儿子,也让相面的人给他们相面,相到第二个名叫韦玄成的儿子时,相面的人说:“这个儿子大富大贵,日后可以封侯。”韦丞相说道:“即使我当了丞相,被封为侯,继承侯为的是大儿子,这二儿子怎么会封侯呢?”后来,韦玄果然当了丞相,因病逝失,而它的大儿子因为犯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是不能继承侯位的,因此立韦玄成。韦玄成当时假装精神失常,不肯为继承人,但是最终朝廷还是让他继承了侯位,还赢得了封侯将临而让给别人的好名声。后来因为骑着马径直闯进宗庙,被判为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以前的封邑依然享有。在韦丞相去世之后,由魏丞相接替他的职位。 魏丞相名字叫魏相,是阴济人。由文职小吏升到丞相之职,但是他这人喜好武艺,他要求自己的部下都要佩带宝剑,并且规定只有佩带着宝剑才能上前奏事。若是有没带宝剑的下属官吏,有事需要入内汇报,以至于要向他人借一把宝剑带上,才敢进府。当时的京兆尹是赵君广汉,魏丞相上奏皇帝,说赵广汉犯了应该撤职的罪过,赵广汉派人挟制魏丞相,想得到免罪的许诺,但是魏丞相坚决不答应。然后赵广汉又派人威胁魏丞相,把丞相夫人涉嫌杀死侍从婢女一事抬了出来,私下里奏请重新追查,并且派遣下属官吏士卒到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府的家奴婢女严刑拷打,追查此事。最后问出的结果是死去的婢女并非是魏夫人用利器所杀。这样,丞相的司直繁先生就上奏皇帝,说京兆尹赵广汉威胁丞相,诬告丞相夫人残杀婢女,派遣官吏士卒包围搜查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家人,犯下了残害无辜的不道之罪。同时又查出赵广汉擅自逐遣骑士的情事。因罪行重大,赵广汉被判处腰斩的死刑。其后又有掾使陈平等人揭发检举中尚书,涉嫌擅自劫持、威胁当事人,被判为不敬之罪,致使长史以下数名官员都被处死,还有一些人被处以宫刑,下蚕室。而魏丞相最后在丞相的职位上因病去,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后来也是因为骑马闯进宗庙,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魏丞相死去之后,御史大夫邴(bǐng,丙)吉接替了他的职位。
丞相张苍是阳武人,他非常喜欢图书、乐津及历法。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后来因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沛公攻打南阳。后来张苍因为犯法应该斩首,脱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时,身体又高又大,同时还有一身如同葫芦籽一样肥硕白皙的皮肤,凑巧被王陵看见,惊叹张苍长得好。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说情,赦免了他的死罪。这样,张苍便跟随沛公向西进入武关,到达咸阳。沛公被立为汉王,进入汉中,不久又还师平定三秦。陈余打跑常山王张耳,张耳投归汉王,汉王就任命张苍为常山的郡守。又跟随韩信攻打赵国,张苍擒获陈余。赵地被平定之后,  
邴丞相的名字叫邴吉,是鲁国人。因为喜欢读书和好法令而官至御史大夫。在孝宣帝时,因为和皇帝有旧交的缘故,被封为列侯,接着又做了丞相。他对事理非常明了,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聪明和智慧,被后世所称颂。他在担任丞相期间因病去世,儿子邴显继承了爵位。后来邴显也是因为骑马闯进宗庙,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邴显做官一直到太仆之职,因为为官昏乱不明,自己和儿子都有营私舞弊、贪赃不法的行为,被免官,降为平民。 邴吉丞相去世以后,由黄丞相接替他的职务。从前长安城中有个善相面的人,名字叫田文,他和当时都未做高官的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一家作客时见了面,田文说道:“现在这里的三位先生,将来都能做丞相。”后来,这三个人果然相继为丞相。这个人怎么看得这么清楚啊! 黄丞相名字叫黄霸,是淮阴人。因为喜欢读书而担任官吏,官至颍川太守。治理颍川时,用礼义条例和教令来教喻感化百姓。若是犯有重罪应当斩首的,暗示其情节使其自杀。教化大行于世,名声远近皆知。孝宣帝特意为此下了一道制书,称:“颍川太守黄霸,用宣布国家的诏令来治理百姓,达到了道路之上不拾丢失的东西,男女分途而行,在监狱之中没有犯重罪的囚犯这种地步。特赐给关内侯的爵位,黄金一百斤。”这样,他就被皇帝征调到京城任京兆尹,后来官至丞相。在担任丞相期间,又是以礼义治理国家,最后病死在丞相任上。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后来被封为列侯。黄丞相去世之后,皇帝任命御史大夫于定国接替了他的职位。于定国丞相已经有廷尉传,在《张廷尉》一传的叙述之中。于丞相去职以后,御史大夫韦玄成接替了他的职位。
王任命张苍为代国相国,防备边境敌寇。不久,又被调任赵国相国,辅佑赵王张耳。张耳死后,辅佐赵王张敖。然后又调任代国相国,辅佑代王。燕王臧荼谋反时,高祖带兵前去攻打,张苍以代国相国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高祖六年(前201)中被封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韦玄成丞相就是前边所说的那个韦贤丞相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封爵,后来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韦玄成从小就喜欢读书,对于《诗经》和《论语》都很精熟。做官到卫尉之职时,升任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薛先生被免职之后,韦玄成担任了御史大夫。在于丞相请求告老还乡,皇帝答应他离职之后,韦玄成又成为丞相。皇帝以他旧日的封邑扶阳为名,封他为扶阳侯。数年之后,因病去世,孝元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给与的赏赐特别丰厚。韦玄成治理国家和同不立异,能够随从世俗、上下浮沉,但是有人称他是阿谀奉承,投机取巧。相面的人很早就说他应当代替其父,继承侯位,但是他得到侯位之后又失去了。接着,他又再次游宦,东山再起,官至丞相。同时,他们父子两个人都做丞相。他们父子都为丞相,当时人们都传为美谈,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相面的人事先就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韦丞相去世之后,御史大夫匡衡接替了他的职位。 丞相匡衡是东海人。他好读书,曾经跟随博士学习《诗经》。因家境贫寒,他要靠给人作工来糊口。他才能低下,多次参加朝廷选拔人才的考试,但是都没考中,等考到第九次时才凑合着考中了丙科。对于经书,由于他多次应考不中的缘故,所以非常谙熟。后来,他做了候补平原郡文学卒史。又过了好几年,郡里的人都对他不尊敬。这时,御史征调他进京,以候补百石官属的身份被荐举做郎官,补做博士,拜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孝元帝喜欢《诗经》,就升任匡衡为光禄勋,让他身居皇宫之中担任老师,教授皇帝的侍臣,而皇帝也坐在他的身边听讲,非常喜欢他,因此,他的地位也就一天比一天高贵起来。御史大夫郑弘因为犯法被免官,匡衡先生就继任为御史大夫。一年多之后,韦玄成丞相逝世,匡先生又继任为丞相,被封为乐安侯。在十年之间,他不出长安城门而官至丞相,这难道不是遇到好机会和命中注定吗? 太史公说:我曾经反复地思索,读书人四海游宦,以求取高官厚禄,但是能够得到封侯的人实在太少了!大多数人做到了御史大夫这个职位也就下台了事。这些人已经做了御史大夫,离丞相的位置就还有一步之遥了,他们心里希望丞相立刻死去,自己好取而代之。还有些人大搞阴谋诡计,暗中诋毁中伤,想以此来登上相位。但有的人等了好久,却得不到它;而有的人没等多久就登上相位,被封为列侯:这也许真是命运的安排吧!御史大夫郑先生等了许多年没有登上相位,而匡先生却担任御史大夫未满一年,韦丞相就去世了,立刻他就取而代之,难道这个位置是可以用智巧得到的吗?而那些有圣贤一般才能的人,穷困潦倒多年而不受用,这实在是太多了!
后来,张苍被升任为管理财政的计相。一个月之后,张苍以列侯的爵位改任主计,他担任这个职务达四年之久。此时萧何担任相国,而张苍是从秦时就担任柱下史,非常熟悉天下的图书和各种簿籍,再加上他很精通计算、乐律和历法,因此就命令他以列侯的爵位在相府办公,负责管理各郡国交上来的会计帐簿。黥布谋反未成而逃跑,汉高祖就立他的儿子刘长作淮南王,命令张苍为相国来辅佐他。十四年(应为十六年)之后,张苍调任御史大夫。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
。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有罪,
。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
当斩,解衣服
,身长大,肥白如
,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陈余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汉乃以张苍为常山守。从
击赵,苍得陈余。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
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为北平侯,
千二百户。
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是时萧何为相国,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苍又善
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黥布反亡,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张苍相之。
,迁为御史大夫。 周昌者,沛人也。其
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周昌是沛县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后来他们都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 
楚围汉王荥阳急,
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 
汉王遁出去,
汉王悄悄逃跑出围, 
而使周苛守荥阳城。
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 
楚破荥阳城,
楚军攻破了荥阳, 
欲令周苛
想任命他为将领, 
苛骂曰:
周苛痛斥道: 
趣降汉王!
“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 
不然,
不然的话, 
今为虏矣!”
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 
项羽怒,
项羽听罢大怒, 
周苛。
立刻就烹杀了周苛。 
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因此, 
中与萧、曹等俱封:
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 
封周昌为汾阴侯;
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
周苛的儿子周成因父亲为国捐躯的原因, 
封为高景侯。
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刚直护主

昌为人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 
敢直言,
敢于直言不讳。 
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昌尝
入奏事,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 
高帝方拥戚姬,
高帝正和戚姬拥抱, 
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 
高帝逐得,
高帝连忙上前追赶, 
骑周昌
追上之后, 
问曰:
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 
“我何如主也?”
“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 
昌仰曰:
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 
“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于是上笑之,
高帝听了哈哈大笑, 
然尤
周昌。
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
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 
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
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 
大臣固争之,
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莫能得;
后来, 
上以
即止。
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廷争之强,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 
上问其说,
高帝问他理由何在, 
昌为人吃,
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 
又盛怒,
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 
曰:
他说: 
“臣口不能言,
“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 
然臣
……期……知其不可。
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虽欲废太子,
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 
臣期……期……不奉诏。”
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 
上欣然而笑。
很高兴地笑了。 
既罢,
事过之后, 
吕后侧耳于东箱听,
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 
见周昌,
她见到周昌时, 
为跪谢曰:
就跪谢说: 
君,
“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 
太子几废。”
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 
年十岁,
年纪十岁, 
高祖忧
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 
赵尧年少,
当时有一个名叫赵尧的人,年纪轻轻, 
。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
他的官职是掌管符玺的御史、赵国人方与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 
“君之史赵尧,
“您的御史赵尧, 
年虽少,
年纪虽轻, 
然奇才也,
但他却是一个奇才, 
君必异之,
您对他一定要另眼相待, 
是且代君之位。”
他将来要代替您的职位。” 
周昌笑曰:
周昌笑着说: 
“尧年少,
“赵尧年轻, 
耳,
只不过是一个刀笔小吏罢了, 
何能至是乎!”
哪里会到这种地步!” 
过了不久, 
赵尧侍高祖。
赵尧去侍奉高祖。有一天, 
高祖独心不乐,
高祖独自心中不乐, 
悲歌,
慷慨悲歌, 
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赵尧进请问曰:
赵尧上前请问道: 
“陛下所为不乐,
“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 
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
邪?
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 
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 
高祖曰:
高祖说: 
“然,
“对。 
吾私忧之,
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 
不知所出。”
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尧曰:
赵尧说: 
“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
“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 
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曰:
高祖说道: 
“然。
“对。 
吾念之欲如是,
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 
而群臣谁可者?”
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尧曰:
赵尧说道: 
“御史大夫周昌,
“御史大夫周昌, 
其人坚忍质直,
这个人坚强耿直, 
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 
独昌可。”
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 
高祖曰:
高祖说: 
“善。”
“好。” 
于是乃召周昌,
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 
谓曰:
对他说: 
“吾欲固烦公,
“我想一定得麻烦您, 
公强为我相赵王。”
您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 
周昌泣曰:
周昌哭着回答: 
“臣初起从陛下,
“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 
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
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 
高祖曰:
高祖说: 
“吾极知其
“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 
然吾私忧赵王,
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 
念非公无可者。
其他人谁也不行。 
公不得已强行!”
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 
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 
 
既行久之,
周昌走了以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高祖手拿着御史大夫的官印, 
曰:
轻轻地抚弄着说: 
“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
“谁才是御史大夫最合适的人选呢?” 
赵尧,
然后仔细地看了看赵尧, 
曰:
说道: 
。”
“没有人比赵尧更合适了。”这样, 
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
就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 
尧亦前有军功食邑,
赵尧在以前也有军功和食邑, 
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
等到他以御史大夫之职跟随攻打陈豨立了功, 
封为江邑侯。
被封为江邑侯。 
 
高祖
高祖去世之后, 
吕太后使使召赵王,
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 
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相国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 
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 
于是高后患之,
于是吕后很是忧虑, 
乃使使召周昌。
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 
周昌至,
周昌进京之后, 
高后,
拜见吕后, 
高后怒而骂周昌曰:
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 
“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
“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 
而不遣赵王,
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 
何?”
为什么?” 
昌既
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 
高后使使召赵王,
吕后又派使者召赵王,不久, 
赵王果来。
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 
至长安月余,
他到长安一个多月, 
饮药而死。
就被迫喝下毒药死去了。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太后。 
三岁而死。
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高后元年(前184)的时候, 
高后闻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高祖时定赵王如意之
她听说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在高祖时定下了保全赵王如意的计策, 
于是就除去他江邑侯爵位以抵其罪, 
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并让广阿侯任敖担任了御史大夫。 
 
故沛狱吏。
任敖这个人,原来是沛县的一名狱吏。高祖还是一名普通百姓时,曾躲避官司, 
高祖尝
狱吏找不到高祖本人, 
吏系吕后,
便抓走了吕后, 
遇之
并对她很不礼貌。 
任敖素善高祖,
而任敖一直和高祖很要好, 
怒,
见此情景非常生气, 
击伤主吕后吏。
就打伤了拘管吕后的那位狱吏。 
及高祖初起,
等到高祖开始起兵的时候, 
敖以客从为御史,
任敖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后来担任御史, 
守丰二岁。
驻守丰邑两年。 
高祖立为汉王,
高祖立为汉王, 
东击项籍,
向东进击项羽, 
敖迁为上党守。
任敖升为上党郡守。 
陈豨反时,
在陈豨造反的时候, 
敖坚守,
任敖坚守城池,未被叛军攻陷, 
封为广阿侯,
因功被封为广阿侯, 
食千八百户。
食邑一千八百户。 
高后时为御史大夫。
高后时,担任御史大夫。 
三岁免,
三年后备免职, 
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
任命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 
高后崩,
高后去世之后, 
(不)与大臣共诛吕禄等。
曹窋和大臣们共同诛杀吕禄等人, 
免,
后被免去官职, 
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
任命淮南王相国张苍为御史大夫。 
 

张苍传奇人生

苍与绛侯等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
张苍和绛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 
文帝四年(前176), 
丞相灌婴卒,
丞相灌婴去世, 
张苍为丞相。
张苍继任为丞相。 
 
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
自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时间, 
会天下初定,
当时正处在天下刚刚平定的时候, 
将相公卿皆军吏。
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是军人出身, 
张苍为计相时,
而唯独张苍从担任计相时起, 
律历。
就致力于探讨、订正音律和历法的工作。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
因为高祖是在十月里入关,灭秦到达霸上的, 
弗革。
所以原来秦代以十月为一年开端的旧历法依然沿袭。 
之运,
他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运转的情形, 
以为汉当水德之时,
认为汉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时期, 
尚黑如故。
所以仍然像秦朝那样崇尚黑色。 
张苍还吹奏律管,调整乐调, 
入之音声,
使其合于五声八音, 
及以比定律令。
以此推类其它,来制定律令。 
并且由此制定出各种器物的度量标准, 
天下作
以作为天下百工的规范。 
至于为丞相,
在他担任丞相一职时期, 
终于把这一切都完成了。 
故汉家言律历者,
所以整个汉代研究音律历法的学者, 
本之张苍。
都师承张苍。 
苍本好书,
而张苍这个人又本来就喜欢图书, 
无所不观,
再加上他什么书都读, 
无所不通,
什么学问都精通, 
而尤善律历。
而尤其擅长音律和历法。 
 
张苍
。王陵者,
张苍对于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王陵感恩戴德。 
安国侯也。
王陵就是安国侯。 
及苍贵,
等到张苍当了高官之后, 
经常把王陵当作父亲一般侍奉。 
陵死后,
王陵死后, 
苍为丞相,
张苍已经是丞相了, 
但是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时候,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
总是先拜见王陵夫人,献上美食之后, 
然后敢归家。
才敢回家。 
 
苍为丞相十余年,
张苍担任丞相十几年之后, 
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
鲁国有个人叫公孙臣,他上书给皇帝,说汉朝属于上德旺盛时期, 
其符有黄龙当
其征兆是不久将要有黄龙出现。 
诏下其议张苍,
皇帝下诏把此议交给张苍审鉴, 
张苍以为非是,
张苍认为并非这样, 
罢之。
把这件事扔在了一边。 
其后黄龙见成纪,于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
但是后来黄龙果然出现在天水郡的成纪县于是文帝就把公孙臣召到了朝廷,并任命他为博士, 
草土德之历制度,
让他负责草拟顺应土德的历法制度。同时, 
改定元年。 
张丞相由此自
丞相张苍也就因此自行引退, 
谢病称老。
推说年过多病,不再上朝。 
苍任人为中侯,
张苍曾保举某人作中侯官, 
大为奸利,
但这个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大搞谋求自己私利的事, 
上以
苍,
皇帝以此责备张苍, 
苍遂病免。
张苍就告病退职了。前后算起来, 
苍为丞相十五岁而免。
张苍总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去职, 
,苍卒,
在孝景帝前元五年(前152)时去世, 
谥为文侯。
谥号为文侯, 
子康侯代,
儿子康侯继承侯位, 
八年卒。
八年之后去世。 
子类,代为侯,
康侯的儿子张类继承侯位, 
八年,
又过了八年, 
坐临诸侯丧后就位,
因为犯下了参加诸侯的丧礼后就位不敬的罪名, 
国除。
爵位封邑都被撤消。 
 
初,
从前, 
张苍父长不满五尺,
张苍的父亲身高不足五尺, 
及生苍,
等到生下张苍, 
苍长八尺余,
张苍却身高八尺, 
为侯、丞相。
被封为侯,又做了丞相。 
苍子复长。
张苍的儿子也很高大, 
及孙类,长六尺余,
到了孙子张类却又身高六尺多一点, 
坐法失侯。
因为犯法而失去侯位。 
苍之免相后,
张苍在免去丞相职务之后, 
老,
年岁已经很大了, 
口中无齿,
嘴里没有牙齿, 
食乳,
只能靠吃人奶度日, 
女子为乳母。
让一些女人当他的乳母。 
妻妾以百数,
他的妻妾众多,达百人左右, 
尝孕者
凡是曾经怀孕生育过的就不再亲近。 
苍年百有余岁而卒。
张苍最后活到一百零几岁时才去世。 
 

申屠嘉惩宠臣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
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
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
。文帝尝
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
。”罢朝坐府中,嘉为
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
往,吾
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
,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
,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
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
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
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堙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子共侯蔑代,三年卒。子侯去病代,三十一年卒。子侯臾代,六岁,坐为九江太守受故官
,有罪,国除。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高帝,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的小官。跟随高帝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孝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孝文帝元年(前179),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都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想任命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是又说:“我很害怕这样做会使天下人认为我偏爱广国。”窦广国这个人很有才能,而且品德也好,因此皇上才想任命他为丞相。但是孝文帝经过长时间考虑之后,还是认为他不合适。而高帝时候的大臣又多已死去,活着的人当中看来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自申屠嘉死之后,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当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皇帝的宠爱,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已达万万。 
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
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当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 
及今上时,
而邓通站在皇帝的身边, 
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
礼数上有些简慢。 
皆以
申屠嘉奏事完毕,接着说道: 
廉谨,
“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 
为丞相
而已,
可以让他富贵, 
无所能
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至于朝廷上的礼节,却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皇帝说道:“请您不要再说了, 
我对邓通就是偏爱。” 
太史公曰:
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 
张苍
律历,
下了一道手令, 
为汉名相,
让邓通到相府来, 
而绌
、公孙臣等言
服色事而不遵,
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邓通非常害怕,进宫告诉了文帝。 
明用秦之“
”,
文帝说:“你尽管前去无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进宫。” 
何哉?
邓通来到了丞相府, 
周昌,
摘下帽子, 
人也。
脱下鞋子, 
任敖以
用。
给申屠嘉叩头请罪。 
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
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那里,故意不以礼节对待他,同时还斥责他说:“朝廷嘛, 
然无术学,
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却胆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犯有大不敬之罪, 
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应该杀头。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 
邓通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没有说饶了他。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 
孝武时丞相多甚
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节旄召邓通进宫,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说: 
不记,
“这是我亲狎的臣子,您就饶了他吧!” 
莫录其行
状略,
邓通回到宫中之后,哭着对文帝说: 
且纪
以来。
“丞相差点杀了我!” 
 
,长陵人也。卒而有韦丞相代。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 
韦丞相贤者,
孝文帝去世了, 
鲁人也。
孝景帝即位。 
以读书术为吏,
景帝二年(前155), 
至大鸿胪。有相工相之,当至丞相。
晁错担任内史, 
有男四人,
因为受皇帝宠爱, 
使相工相之,
地位很高, 
至第二子,
权力也很大, 
其名玄成。相工曰:“此子贵,
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 
。”
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 
韦丞相言曰:“我
为丞相,有长子,
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 
是安从得之?”
因此忌恨晁错。 
后竟为丞相,
晁错担任内史, 
病死,
内史府个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 
而长子有罪论,
使他进出有许多不便, 
不得嗣,
这样, 
而立玄成。玄成时佯狂,不肯立,
他就自作主张该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 
竟立之,有让国之名。
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 
后坐骑至庙,
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 
不敬,
申屠嘉听说之后, 
有诏夺爵一级,为关内侯,
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 
失列侯,
把他治罪法办, 
得食其故国邑。
奏请皇上杀掉他。 
韦丞相卒,有魏丞相代。
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晁错非常害怕, 
魏丞相相者,济阴人也。以文吏至丞相。
连夜跑到宫中, 
其人好武,
拜见皇上, 
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或有不带剑者,
向景帝自首, 
当入奏事,至乃借剑而敢入奏事。其时京兆尹
说明情况。 
丞相奏以
,使人
魏丞相,欲求脱罪而不听。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复使人胁恐魏丞相,以夫人
侍婢事而私独奏请验之,发吏卒至丞相舍,
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 
捕奴婢笞击问之,
景帝说道: 
实不以兵刃杀也。
“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 
而丞相司直
奏京兆尹赵君迫胁丞相,诬以夫人贼杀婢,发吏卒围捕丞相舍,
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 
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 
又得擅屏骑士事,
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 
赵京兆坐
。又有使掾陈平等劾中尚书,
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疑以独擅劫事而坐之,大不敬,长史以下皆坐死,
退朝之后, 
或下
。而魏丞相竟以丞相病死。子嗣。
申屠嘉对长史说: 
后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
“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 
为关内侯,失列侯,
却先报告皇帝, 
得食其故国邑。魏丞相卒,
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 
以御史大夫邴吉代。 邴丞相吉者,
回到相府之后, 
鲁国人也。以读书好法令至御史大夫。孝宣帝时,
因气愤吐血而死, 
故,封为列侯,而因为丞相。
谥号为节侯。 
明于事,有大智,
儿子共侯申屠蔑继承侯位, 
后世称之。
三年之后去世。 
以丞相病死。子显嗣。
共侯之子申屠去病继承侯位, 
后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
三十一年之后去世。 
失列侯,
申屠去病的儿子申屠臾继承侯位, 
得食故国邑。
六年之后, 
显为吏至太仆,坐官
,身及
有奸赃,
由于身为九江太守接受原任官员送礼而犯了罪, 
免为庶人。
封国被撤消。 
 
邴丞相卒,黄丞相代。长安中有
田文者,与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微贱时会于客家,田文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后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何见之明也。 黄丞相霸者,淮阳人也。以读书为吏,至颍川太守。治颍川,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犯法者,
令自杀。
大行,名声闻。孝宣帝下制曰:“颍川太守霸,以宣布诏令治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狱中无重囚。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征为京兆尹而至丞相,复以礼义为治。以丞相病死。子嗣,后为列侯。黄丞相卒,以御史大夫于定国代。于丞相已有廷尉传
在《张廷尉》语中。于丞相去,御史大夫韦玄成代。
自从申屠嘉死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先后担任丞相之职。到了当今皇上的时候,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人相继为丞相,他们都是世袭的列侯,平庸无能,谨小慎微,当丞相只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没有一个人是以贡献杰出、功名显赫而著称于世的。  
韦丞相玄成者,即前丞相子也。代父,后失列侯。其人少时好读书,明于《诗》、《论语》。为吏至卫尉,徙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
免,为御史大夫。于丞相
免,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数年,病死。孝元帝亲临丧,赐赏甚厚。子嗣后。其治
随世浮沈,而
。而相工本谓之当为侯代父,而后失之;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岂不命哉!相工其先知之。韦丞相卒,御史大夫匡衡代。 丞相匡衡者,东海人也。好读书,从博士受《诗》。家贫,衡
以给食饮。
,至九,乃中
。其经以不中科故明习。补平原文学卒史。数年,郡不尊敬。御史征之,以补百石属荐为郎,而补博士,拜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孝元好《诗》,而迁为光禄勋,居殿中为师,授教左右,而
坐其旁听,甚善之,日以尊贵。御史大夫郑弘坐事免,而匡君为御史大夫。岁余,韦丞相死,匡君代为丞相,封乐安侯。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曰:
士之游宦所以至封侯者,微甚。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
丞相物故也。或乃阴私相毁害,欲代之。然守之日久不得,或为之日少而得之,至于封侯,真命也夫!御史大夫
守之数年不得,匡君居之未满岁,而韦丞相死,即代之矣,岂可以智巧得哉!多有贤圣之才,困厄不得者众甚也。
太史公说:张苍的文章学问、音乐历法都很精通,是汉朝的一代名相。但是他却把贾生、公孙臣等人提出的采用正朔、改变服色的主张抛在了一边,而不加以实行,却偏偏采用秦朝所实行的颛顼(zhuān xū,专须)历,这是为什么呢?周昌这个人质朴、刚强、正直,是个像木石一般倔强的人。而任敖则是靠旧日他对吕后有恩德才被重用。申屠嘉可以说是刚正坚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却既不懂权术又没有学问,和萧何、曹参、陈平这些前辈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逊色一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