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斶说齐王 - 古文观止

← 返回《古文观止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

颜斶说齐王

文白对照

刘向

颜斶与齐宣王辩论士与王孰贵,以史为证阐明士贵于王,最终拒富贵归隐田园。

初争尊卑

齐宣王见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 
曰:
说: 
“斶前!”
“颜斶,上前来!” 
斶亦曰:
颜斶也说: 
“王前!”
“大王,上前来!” 
宣王不悦。
宣王很不高兴。 
左右曰:
左右近臣说: 
“王,
“大王是人君, 
人君也。
你是人臣;大王说, 
斶,
‘颜斶,上前来! 
人臣也。
‘你也说,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
‘大王,上前来! 
可乎”斶对曰:
’可以吗?”颜斶回答说: 
“夫斶前为慕势,
“我上前是趋炎附势, 
为趋士。
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 
与使斶为趋势,
与其让我趋炎附势, 
不如使王为
。”
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 
王忿然作色曰:
宣王怒容满面,说: 
“王者贵乎?
“是王尊贵, 
士贵乎?”
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 
对曰:
 
“士贵耳,
“士尊贵, 
王者不贵。”
王并不尊贵。” 
王曰:
宣王说: 
“有说乎?”
“可有什么道理吗?” 
斶曰:
颜斶说: 
“有。”
“有, 
昔者秦攻齐,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 
令曰:
秦王下令说: 
‘有敢
柳下季陇五十步而樵采者,
“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 
死不赦。
判以死罪,不予赦免。 
’令曰:
’又下令说: 
‘有能得齐王头者,
‘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 
封万户侯,
封邑万户, 
赐金千镒。
赐金二万两。 
’由是观之,
由此看来, 
生王之头,
活王的头, 
曾不若死士之陇也。”
还不如死士的墓。” 
宣王默然不悦。
宣王听了,一声不吭,很不高兴。 
 

左右劝士

左右皆曰:
左右近臣都说: 
“斶来,
“颜斶过来! 
斶来!
过来! 
大王据千乘之地,
大王拥有万乘大国的土地。 
而建千石锺,
立有千石重的大钟, 
虡。
万石重的钟架; 
天下之士,仁义皆来
天下知仁行义的士人都来到齐国, 
辩士并进,
为齐王服务; 
莫不来语;
有口才有智谋的人莫不来到齐国, 
东西南北,
发挥他们的才能; 
莫敢不服。
四方诸侯莫敢不服; 
求万物不备具,
齐王所要的东西无不齐备; 
而百
亲附。
全国百姓无不拥护。可现在, 
今夫士之高者,
一般所谓高尚之士, 
乃称匹夫,
不过称作匹夫、‘徒步’等鄙贱之人而已, 
徒步而处农亩,
他们身处农村;等而下之者, 
下则鄙野、监门、闾里,
也不过是些边远地方里巷的看门人而已。 
士之贱也,
士人这样下贱呀, 
亦甚矣!”
也真是够呛了。” 
 

论古证道

斶对曰:
颜斶回答说: 
“不然。
“不对。我听说, 
斶闻古大禹之时,
古之大禹时代, 
诸侯万国。
诸侯有万国。 
何则?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德厚之道,
是由于他们掌握了一套重教化、治国、爱民的办法, 
得贵士之力也。
并且重视士人,善于发挥他们的才能。 
故舜起农亩,
所以舜帝出身于农民, 
出于岳鄙,
发迹于穷乡僻壤, 
而为天子。
终成为天子。 
及汤之时,
到了商汤时代, 
诸侯三千。
诸侯也有三千。 
当今之世,
可是到了现在, 
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称孤道寡的只不过二十四家。 
由此观之,
由此看来, 
非得失之策与?
这难道不是由于‘得士’和‘失士’的政策造成的吗? 
诛灭,
如果诸侯渐渐地被杀戮、被消灭, 
灭亡无族之时,
到那时, 
欲为监门、闾里,
就是想要做个里巷的看门人, 
安可得而有乎哉?
又怎么可能呢?所以, 
是故《易传》不云乎。
《易经》上不是这样说吗: 
’居上位,
‘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果不重视士人,善于运用他们的才能, 
未得其
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 
以喜其为名者,
只是一味地喜欢弄虚作假,标榜虚名, 
骄奢为行。
他们必然走入骄傲奢侈的岐途; 
骄奢,
骄傲奢侈, 
则凶中之。
灾祸必然随之而来。 
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
所以没有实际效用,却只喜欢空名的,国土将日益削减,国力将日益衰弱; 
无德而望其福者
没有好的德行,却希望幸福的,必然处境困窘; 
无功而受其禄者辱,
没有建立功勋,却只图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侮辱。 
祸必
这一切必然招致严重的祸害。 
’故曰:
所以说‘好人喜功者, 
‘矜功不立,
必定不能建立功业;空言而无行者, 
虚愿不至。
终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此皆幸乐其名,
’这都是爱虚名、好浮夸, 
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无治国爱民实效者的必然下场。 
是以尧有
所以尧有九佐, 
舜有七友,
舜有七友, 
禹有五丞,
禹有五丞, 
汤有三辅,
汤有三辅。 
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
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 
无有。
从未有过。 
是以君王无羞
问,
所以国君不应该以经常向人请教为耻辱, 
不愧下学;
不应该以向别人学习而感到渐愧。因此,言行符合社会的规律, 
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
德才兼备,而能传扬功名于后世的, 
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象尧、舜、禹、汤、周文王他们就是这样。 
故曰:
所以说: 
也。
‘真正得道、体道, 
无端者,
掌握了规律的人, 
事之本也。
就可以主宰一切。 
’夫上见其原,
’那些在上能窥见事物的本源, 
下通其流,
在下能通晓事物的流变, 
明学,
了解事物很透彻的最圣明的人, 
何不吉之有哉!
怎么会遭到削弱、困窘、受辱等灾祸呢? 
老子曰:
《老子》说: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
‘贵必以贱为根本, 
必以下为基。
高必以下为基础。 
是以侯王称孤寡
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是其贱必本于?
这不正是贵为贱的根本吗?难道不是吗? 
’非夫孤寡者,
’所谓孤、寡, 
人之困贱下位也,
就是人们处于困窘、卑贱的地位。 
而侯王以自谓,
可是侯、王自己称孤道寡, 
下人而尊贵士与?
难道不是侯、王谦居人下、重视士人的证明吗? 
夫尧传舜,
尧传位于舜, 
舜传傅禹,
舜传位于禹, 
周成王任周公旦,
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而世世称曰明主,
世世代代都赞扬他们为英明的君主。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这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士人的可贵。” 
 

辞禄归朴

宣王曰:
宣王说: 
“嗟乎!
“唉! 
君子焉可侮哉,
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 
寡人
耳!
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 
及今闻君子之言,
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 
乃今闻
之行,
现在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 
愿请受为弟子。
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
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 
食必
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 
出必乘车,
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 
妻子衣服
。”
妻子儿女穿着的服装也华贵。  
颜斶辞去曰:
颜斶辞谢而去,说: 
“夫玉生于山,
“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 
制则破焉,
破璞而取玉, 
非弗宝贵矣,
其价值并非不宝贵, 
然夫璞不完。
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 
士生乎鄙野,
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 
推选则禄焉,
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 
非不得
也,
他并非不尊贵、不显赫, 
然而形神不全。
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 
斶愿得归,
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 
晚食以当肉,
晚点吃饭权当吃肉, 
安步以当车,
悠闲散步权当乘车, 
无罪以当贵,
不犯王法权当富贵, 
清静贞正以
清静纯正,自得其乐。 
制言者王也,
如今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 
尽忠直言者斶也。
而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 
已备矣,
我的主要意见已经说了, 
愿得赐归,
希望您允许我回去, 
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于是, 
则再拜而辞去也。
他再一次的拜谢而后离去。  
斶知足矣,
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了,他舍弃功、名、利、禄, 
归反朴,
辞王而归,回到本乡,恢复他本来是老百姓的面目, 
则终身不辱也。
这样终身不受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