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梁王书 - 古文观止

← 返回《古文观止论贵粟疏上书谏猎

狱中上梁王书

文白对照

邹阳

邹阳狱中上书梁王,借历史典故申辩忠信,痛陈谗言之害,望君主明察。

忠臣受疑之痛

臣闻忠无不报,
臣子听说忠心不会得不到报答, 
信不见疑,
诚实不会遭到怀疑, 
以为然,
臣子曾经以为是这样, 
徒虚语耳。
却只不过是空话罢了。 
慕燕丹之义,
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气, 
白虹贯日
以至感动上天出现了白虹横贯太阳的景象, 
太子畏之
太子丹却不放心他; 
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
卫先生为秦国策划趁长平之胜灭赵的计划, 
太白食昴
上天呈现太白星进入昴宿的吉相, 
昭王疑之。
秦昭王却怀疑他。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
精诚使天地出现了变异,忠信却得不到两位主子的理解, 
岂不哀哉!
难道不可悲吗? 
今臣尽忠竭诚,
现在臣子尽忠竭诚, 
毕议愿知,
说出全部见解希望你了解, 
左右不明,
大王左右的人却不明白, 
卒从吏讯
结果使我遭到狱吏的审讯, 
为世所疑。
被世人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
这是让荆轲、卫先生重生, 
而燕、秦不寤也。
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仍然不觉悟啊。 
愿大王孰察之。
希望大王深思明察。 
 
昔玉人献宝
从前卞和献宝, 
楚王诛之
楚王砍掉他的脚; 
李斯竭忠
李斯尽忠, 
胡亥极刑
秦二世处他以极刑。 
是以箕子阳狂
因此箕子装疯, 
接舆避世
接舆隐居, 
恐遭此患也。
是怕遭受这类祸害啊。 
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
希望大王看清卞和、李斯的本心, 
而后楚王、胡亥之听,
置楚王、秦二世的偏听于脑后, 
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
不要使臣子被箕子、接舆笑话。 
臣闻比干剖心
臣子听得比干被开膛破心, 
子胥鸱夷
伍子胥死后被裹在马皮囊里扔进钱塘江, 
臣始不信,
臣子原先不相信, 
乃今知之。
今天才清楚了。 
愿大王孰察,
希望大王深思明察, 
少加怜焉。
稍加怜惜。 
 

知遇与相知之道

语曰:
俗话说: 
“有白头如新,
“有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 
倾盖如故
也有停车交谈一见如故的。” 
何则?
为什么? 
知与不知也。
关键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
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 
借荆轲首以奉丹事;
用自己的头交给荆轲来帮助太子丹的事业; 
王奢去齐之魏
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 
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亲上城楼自杀来退齐军以保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
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 
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
为后两个国君效死, 
行合于志,
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 
慕义无穷也。
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
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 
为燕尾生
却为燕国守信而亡; 
白圭战亡六城
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 
为魏取中山
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 
何则?
为什么? 
诚有以相知也。
确实是因为有了君臣间的相知啊。 
苏秦相燕,
苏秦做燕相时, 
人恶之燕王,
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 
燕王按剑而怒,
燕王按着剑把发怒, 
食以駃騠
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 
白圭显于中山,
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 
人恶之于魏文侯,
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 
文侯赐以夜光之璧。
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 
何则?
为什么? 
两主二臣,
两个君主两个臣子, 
剖心析肝相信,
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 
岂移于浮辞哉!
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 
 
故女无美恶,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 
入宫见妒;
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 
士无贤不肖,
士无论贤不贤, 
入朝见嫉。
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 
昔司马喜膑脚于宋
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 
卒相中山;
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 
范雎拉胁折齿于魏
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 
卒为应侯
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 
此二人者,
这两个人, 
皆信必然之画,
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 
捐朋党之私,
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 
挟孤独之交,
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 
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
因此申徒狄自沉雍水漂入黄河, 
徐衍负石入海
徐衍背负石头跳进大海, 
不容于世,
他们与世俗不相容, 
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坚持操守而不肯苟且结伙在朝廷里改变君主的主意。 
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
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讨饭, 
缪公委之以政
秦穆公把国政托付给他; 
甯戚饭牛车下
甯戚在车下喂牛, 
桓公任之以国
齐桓公委任他治国。 
此二人者,
这两个人, 
岂素宦于朝,
难道是向来在朝廷里做官, 
借誉于左右,
靠了左右亲信说好话, 
然后二主用之哉?
然后两位君主才重用他们的吗? 
感于心,
心相感应, 
合于行,
行动相符合, 
坚如胶漆,
牢如胶漆, 
昆弟不能离,
兄弟都不能离间他们, 
岂惑于众口哉?
难道众人的嘴就能迷惑他们吗? 
故偏听生奸,
所以偏听会产生奸邪, 
独任成乱。
独断独行会造成祸患混乱。 
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
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的坏话赶走了孔子, 
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
宋国采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 
夫以孔、墨之辩,
凭孙子、墨翟的口才, 
不能自免于谗谀,
还免不了受到谗言谀语的中伤, 
而二国以危。
而鲁、宋两国则陷于危险的境地。 
何则?
为什么? 
众口铄金,
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金子熔化, 
积毁销骨也。
积年累月的诽谤是以使骨骸销蚀啊。 
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
秦国任用了戎人由余而称霸于中原, 
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
齐国用了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两代强盛一时。 
此二国岂系于俗,
这两个国家难道受俗见的束缚, 
牵于世,
被世人所牵制, 
系奇偏之浮辞哉?
为奇邪偏颇的不实之辞所左右吗? 
公听并观,
听各种意见,看各个方面, 
垂明当世。
为当时留下一个明智的榜样。 
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
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视为兄弟, 
由余,子臧是矣;
由余、子臧就是例子; 
不合则骨肉为仇敌,
心意不合就是亲骨肉也可以成为仇敌, 
朱、象、管、蔡是矣
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 
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
现在人主要是真能采取齐国、秦国的明智立场, 
后宋、鲁之听,
置宋国、鲁国的偏听偏信于脑后, 
则五伯不足侔
那么五霸将难以相比, 
而三王易为也
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 
 
是以圣王觉寤,
因此圣明的君王能够省悟, 
捐子之之心
抛弃子之那种“忠心”, 
而不说田常之贤
不喜欢田常那种“贤能”, 
封比干之后,
像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人, 
修孕妇之墓
为遭纣王残害的孕妇修墓, 
故功业覆于天下。
所以功业才覆盖天下。 
何则?
为什么? 
欲善亡厌也。
行善的愿望从不以为够了。 
夫晋文亲其雠
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 
强伯诸侯;
终于称霸于诸侯; 
齐桓用其仇
齐桓公任用过去的敌对者, 
而一匡天下。
从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 
何则?
为什么? 
慈仁殷勤,
慈善仁爱情意恳切, 
诚加于心,
确确实实放在心上, 
不可以虚辞借也。
是不能用虚假的言辞来替代的。 
 

用人之术与历史教训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
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 
东弱韩、魏,
东边削弱韩、魏, 
立强天下,
顿时强盛于天下, 
卒车裂之
结果却把商鞅五马分尸了。 
越用大夫种之谋
越王采用大夫种的策略, 
禽劲吴而伯中国,
征服了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于中原, 
遂诛其身
最后却逼迫大夫种自杀了。 
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
因此孙叔敖三次从楚国离开相位也不后悔, 
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
於陵子仲推辞掉三公的聘任去为人浇灌菜园。 
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
当今的君主真要能够去掉骄傲之心, 
怀可报之意,
怀着令人愿意报效的诚意, 
披心腹,
坦露心胸, 
见情素
现出真情, 
堕肝胆
披肝沥胆, 
施德厚,
厚施恩德, 
终与之穷达,
始终与人同甘苦, 
无爱于士,
待人无所吝惜, 
则桀之犬可使呔尧,
那么夏桀的狗也可叫它冲着尧狂吠, 
跖之客可使刺由
盗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许由, 
何况因万乘之权
何况凭着君主的权势, 
假圣王之资乎!
借着圣王的地位呢!这样, 
然则荆轲湛七族
那么荆轲灭七族, 
要离燔妻子
要离烧死妻子儿女, 
岂足为大王道哉!
难道还值得对大王细说吗?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
臣子听说明月珠、夜光璧, 
以闇投人于道,
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 
众莫不按剑相眄者
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看的。 
何则?
为什么? 
无因而至前也。
是因为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啊。 
蟠木根柢,
弯木头、老树桩, 
轮囷离奇
屈曲得怪模怪样, 
而为万乘器者,
倒能够成为君主的用具, 
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是靠了君主身边的人先给它粉饰一番呀。 
故无因而至前,
所以无依无靠来到面前, 
虽出随珠和璧
即使献出随侯珠、和氏璧, 
祗怨结而不见德;
也只能遭忌结怨而不会受到好报; 
有人先游,
有人先说好话, 
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那枯木朽枝也会立下功勋而令人难忘。 
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
当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贫穷的士人, 
虽蒙尧、舜之术,
即使胸中藏着尧、舜的方略, 
挟伊、管之辩
拥有伊尹、管仲的辩才, 
怀龙逢、比干之意
怀着关龙逢、比干的忠诚, 
而素无根柢之容,
可是从来没有老树桩子那种粉饰, 
虽竭精神,
虽然尽心竭力, 
欲开忠于当世之君,
想要向当世的君主打开一片忠贞之心, 
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
那么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剑柄斜看的覆辙了。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连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了啊。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
因此圣明的君主统治世俗, 
独化于陶钧之上
要有主见像独自在转盘上制造陶器一样, 
而不牵乎卑辞之语,
而不被讨好奉承的话牵着鼻子走, 
不夺乎众多之口。
不因众说纷纭而改变主张。 
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
所以秦始皇听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话, 
以信荆轲,
因而相信了荆轲, 
而匕首窃发;
而暗藏的匕首终于出现了; 
周文王猎泾渭
周文王出猎于泾水渭水之间, 
载吕尚归
得到吕尚同车而回, 
以王天下。
从而取得了天下。 
秦信左右而亡,
秦轻信左右而灭亡, 
周用乌集而王
周任用素不相识的人而成王。 
何则?
为什么? 
以其能越挛拘之语
因为文王能跨越卷舌聱牙的羌族语言, 
驰域外之议,
使不受任何局限的议论发表, 
独观乎昭旷之道也。
自看到光明正大的道理。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
当今君主陷在阿谀奉承的包围之中, 
牵帷廧之制
受到妃妾近侍的牵制, 
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
使思想不受陈规拘束的人才与牛马同槽, 
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这就是鲍焦所以愤世嫉俗的原因。 
 

士节与尊严之辩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
臣子听说穿戴着华美服饰进入朝廷的人不用私心去玷污节操, 
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修身立名的人不为私利去败坏行止。 
故里名胜母,
所以里闾以胜母为名, 
曾子不入
曾子就不肯进入; 
邑号朝歌
都邑以朝歌为名, 
墨子回车
墨子就回车而行。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
现在要使天下有远大气度的人才受到威重的权势的囚禁, 
胁于位势之贵,
受到尊位显贵的胁迫, 
回面污行,
转过脸去自坏操行, 
以事谄谀之人
来侍奉进谗阿谀的小人, 
而求亲近于左右,
而求得亲近君主的机会,那么, 
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
士人只有隐伏老死在山洞草泽之中罢了, 
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哪会有竭尽忠信投奔君主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