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禄的背景与议论
晋侯
赏从亡者,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
禄亦弗及。
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推曰:
介之推说:
“献公
之子九人,
“献公的儿子有九个,
唯君在矣。
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怀无亲,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
内外弃之。
(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未绝晋,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
必将有介之推不言禄主。
(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晋祀者,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
非君而谁?
不是君王又是谁介之推不言禄呢?
天实置之,
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
而二三子
以为己力,
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的认为是自己的贡献,
不亦诬乎?
(这)不是欺骗吗?
窃人之财,
偷窃别人的钱财,
犹谓之盗。
都说是盗窃。
况贪天之功,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
以为己力乎?
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
下义其罪,
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
上赏其奸。
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相蒙,
上下互相欺瞒,
难与处矣。”
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母子对话与隐退决心
其母曰:
他的母亲说:
“盍亦求之?
“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
以死谁怼
?”
(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对曰:
回答说:
“尤而效之,
“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
罪又甚焉!
罪更重啊!
且出怨言,
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
不食其食。”
(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其母曰:
他的母亲说:
“亦使知之,
“也让国君知道这事,
若何?”
好吗?”
对曰:
回答说:
“言,
“言语,
身之文也。
是身体的装饰。
身将隐,
身体将要隐居了,
焉用文之?
还要装饰它吗?
是求显也。”
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其母曰:
他的母亲说:
“能如是乎?
“(你)能够这样做吗?
与汝偕隐。”
(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遂隐而死。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侯的追思与纪念
晋侯求之不获,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
以绵上
(地名)为之田
。
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曰:
说:
“以志吾过,
“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
且旌善人。”
并且表彰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