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古文观止

← 返回《古文观止秦楚之际月表孔子世家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文白对照

司马迁

司马迁分析汉初功臣封侯及其后代衰微之由,借古鉴今论帝王治国得失。

封侯之制与誓词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
正义高祖刚刚平定天下, 
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
表明有功劳的臣子会封侯, 
若萧、曹等。
像萧何,曹参等等。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
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 
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
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 
以言曰劳,
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 
用力曰功,
借助武力的称“功”; 
明其等曰伐,
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 
积日曰阅。
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 
封爵之誓曰:
我朝的封爵誓词上讲: 
“使河如带,
“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 
泰山若厉,
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 
国以永宁,
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 
爰及苗裔。”
还要把对你们的恩泽延及给后代。”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
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稳固这些功臣们的根本, 
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但那些枝枝叶叶却渐渐的衰微了。 
 

侯国兴衰之变

余读高祖侯功臣,
我读了有关高祖给功臣们的封侯的史料, 
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
考察了功臣侯们初次受封及他们后嗣失掉侯位的因由, 
曰:
认为, 
异哉新闻!
这真是和我所听到的传闻不一样! 
《书》曰“协和万国”,
《尚书》说:“各个邦国都应协调和睦”, 
迁于夏、商,
直到夏、商时代, 
或数千岁。
有的邦国竟经历了几千年。 
盖周封八百,
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 
幽、厉之后,
经幽王、厉王之后, 
见于《春秋》。
在《春秋》的记载上还能见的到。 
《尚书》有唐虞之侯伯,
《尚书》上记载了唐尧、虞舜时的侯伯, 
历三代千有余载,
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千余年, 
自全以蕃卫天子,
仍然保全着自己的地位而屏卫着天子。 
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
这难道还不是因为他们深信仁义,遵奉君主的法令吗? 
汉兴,
汉朝兴起了, 
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
受到分封的功臣一百多人。 
天下初定,
当时天下刚刚安定, 
故大城名都散亡,
以前那些大城名都的人口离散逃亡, 
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可以统计的户口不过原来的十之二三,因此, 
是以大侯不过万家,
大侯的封户不过万户, 
小者五六百户。
小的只有五六百户。 
后数世,
以后几代, 
民咸归乡里,
民众们都回归故乡了, 
户益息,
户口才日益繁衍起来。萧何, 
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
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的后裔有的封户达到了四万, 
小侯自倍,
小侯的封户也增加了一倍,财产也象这样不断积累, 
富厚如之。
他们确实富裕厚足了。于是, 
子孙骄溢,
这些人的子孙骄傲自满了, 
忘其先,
忘记了自己祖先创业的艰难, 
淫嬖。
干起了荒淫邪恶的勾当。 
至太初,百年之间,
从开始受封到太初时只有百余年的时间, 
见侯五,
而原来的侯爵保持至今的只剩下五家, 
余皆坐法陨命亡国,
其余的都因犯法而丧命亡国, 
丰耗矣。
一下子就全完了。 
罔亦少密焉,
这由国家法网渐渐严密的缘故, 
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然而他们自己也没有小心翼翼地对待当世的禁令啊! 
 

以史为鉴之论

居今之世,
生活在今世, 
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记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 
未必尽同。
可不一定今天就与古代完全一样。 
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
帝王们完全可以制定不同的利益而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 
要以成功为统纪,
主要还是以成就功业为原则, 
岂可绲乎?
岂能完全一样? 
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
观察功臣侯门为什么受到尊荣恩宠和为什么受到废黜羞辱, 
亦当世得失之林也,
也是当今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 
何必旧闻?
何必非得古代的传闻! 
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
在此, 
颇有所不尽本末,
我考察了功臣侯们的始末, 
著其明,
把关于他们的文献改列成下表, 
疑者阙之。
其中有有些没能完全弄清本末之处。 
后有君子,
不过, 
欲推而列之,
以后如果有人想继续推究和说明其中的道理, 
得以览焉。
这个表还是可以参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