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气运行路径全解
黄帝曰:
黄帝说:
营气之道,
营气能运行全身,
内谷为宝。
以纳入饮食为最宝贵。
谷入于胃,
饮食入胃后,
乃传之肺,
传输到肺,
流溢于中,
流溢于内营养脏腑,
布散于外,
布散于外滋养形体。
精专者,
其中最精纯的部分,
行于经隧,
则行于脉道之中,
常营无已,
经常营运不息,
终而复始,
终而复始,
是谓天地之纪。
这是自然的规律。
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
营气的运行是从手太阴经脉出,注于手阳明经脉,
上行注足阳明,
上行传注足阳明经脉,
下行至跗上,
下行达足跗,
注大指间,
传注足大趾间,
与太阴合;
与足太阴经脉会合。
上行抵脾,
上行股内入脾,
从脾注心中;
从脾上传注心中,
循手少阴,
沿手少阴经脉,
出腋中臂,
出腋窝,下臂,
注小指,
至手小指,
合手太阳;
会合于手太阳经脉。
上行乘腋,
上行经过腋部,
出内,
出眼下眶内,
注目内眦,
注于眼内角,
上巅,
再上行头顶中央,
下项,
下走项后,
合足太阳;
与足太阳经脉会合。
循脊,下尻,
沿脊柱下行于尾骶部,
下行注小指之端,
再下行注于足小指尖,
循足心,
斜入足心,
注足少阴;
注于足少阴经脉。
上行注肾,
上行注入肾脏,
从肾注心外,
由肾转注心脏,
散于胸中;
向外布散于胸中,
循心主脉,
沿手厥阴经脉,
出腋,
出腋窝,
下臂,
下臂,
出两筋之间,
经腕后两筋之间,
入掌中,
入掌中,
出中指之端,
出中指尖,
还注小指次指之端,
回出注无名指尖,
合手少阳;
合手少阳经脉。
上行注膻中,
上行于两乳之间,膈膜之上,
散于三焦,
散布于三焦,
从三焦注胆,
从三焦注胆,
出胁,
出胁肋,
注足少阳;
注入足少阳经脉。
下行至跗上,
下行至足背,
复从跗注大指间,
复从足背注入足大指,
合足厥阴,
合足厥阴经脉。
上行至肝,
上行至肝脏,
从肝上注肺,
从肝脏上注于肺脏,
上循喉咙,
再上沿喉咙,
入颃颡之窍,
入上颚之窍,
究于畜门
。
深入于鼻内通脑之处。
其支别者,
别行的分支,
上额,
由额沿头顶,
循巅,下项中,循脊,
下项后中线,
入骶,
沿脊柱入骶内,
是督脉也;
这是督脉;
络阴器,
再由此环绕阴器,
上过毛中,
从阴毛中部上行,
入脐中,
过脐中,
上循腹里,
上沿腹内,
入缺盆,
入缺盆,
下注肺中,
下注肺脏,
复出太阴。
复出手太阴经脉。
此营气之所行也,
这就是营气运行的途径,无论上行下行,
逆顺之常也。
都循此常道而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