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年第三十三 - 黄帝内经

← 返回《黄帝内经论痛第三十二水胀第三十四

天年第三十三

文白对照

黄帝与岐伯探讨人之生命形成、寿命长短及衰老过程,阐释五脏血气对寿夭的影响。

生命本源与人体构成

黄帝问于岐伯曰:
黄帝问于岐伯说: 
愿闻人之始生,
我想了解一下人在生命开始时, 
何气筑为基,
是以什么作为基础? 
何立而为楯,
以什么作为捍卫呢? 
何失而死,
损失了什么就要死亡? 
何得而生?
得到了什么才能生存? 
岐伯曰:
岐伯说: 
为基,
以母亲的血为基础, 
以父为楯;
以父亲的精为卫外功能,由父精母血结合而产生神气, 
者死,
失神气的就会死亡, 
得神者生也。
有了神气才能维持生命。 
 
黄帝曰:
黄帝问: 
何者为神?
什么是神呢? 
岐伯曰:
岐伯说: 
血气已和,
当人体的血气和调, 
营卫已通,
营气卫气的运行通畅, 
五脏已成,
五脏形成之后, 
神气舍心,
神气藏之于心, 
魂魄毕具,
魂魄也都具备了, 
乃成为人。
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体。 
 

寿夭原理与长寿特征

黄帝曰:
黄帝说: 
人之寿夭各不同,
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有中途夭亡的, 
或夭寿,
有年老长寿的, 
或卒死,
有猝然死亡的, 
或病久,
有的患病很久, 
愿闻其道。
希望听听它的道理。 
岐伯曰:
岐伯说: 
五脏坚固,
如果五脏强健, 
血脉和调,
血脉调顺, 
肌肉解利,
肌肉之间通利无滞, 
皮肤致密,
皮肤固密, 
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营卫的运行不失其常度, 
呼吸微徐,
呼吸均匀徐缓, 
气以度行,
全身之气有规律的运行, 
六腑化谷,
六腑也能正常地消化饮食, 
津液布扬,
使精微、津液能敷布周身,以营养人体, 
各如其常,
各脏腑功能正常, 
故能长久。
所以能够使生命维持长久而多寿。 
 
黄帝曰:
黄帝说: 
人之寿百岁而死,
有些人可活到百岁而死, 
何以致之?
怎么会达到这样的长寿呢? 
岐伯曰:
岐伯说:长寿的人, 
使道隧以长,
他的鼻孔和人中深邃而长, 
基墙高以方,
面部的骨骼高厚而方正, 
通调营卫,
营卫的循行通调无阻, 
起,
面部的三庭耸起而不平陷, 
骨高肉满,
肌肉丰满,骨骼高起,这种壮健的形体, 
百岁乃得终。
是能活到百岁而终其天年的象征。 
 

生命盛衰与衰老进程

黄帝曰:
黄帝说: 
其气之盛衰,
人的血气盛衰, 
以至其死,
以及从生到死这一过程的情况, 
可得闻乎?
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曰:
岐伯说: 
人生十岁,
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 
五脏始定,
五脏开始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 
血气已通,
血气的运行畅通, 
其气在下, 
故好走;
所以喜动而好走。 
二十岁,
人到二十岁, 
血气始盛肌肉方长,
血气开始充盛,肌肉也正在发达,所以行动更为敏捷, 
故好趋;
走路也快。 
三十岁,
人到三十岁, 
五脏大定,
五脏已经发育强健, 
肌肉坚固,
全身的肌肉坚固, 
血脉盛满,
血气充盛, 
故好步;
所以步履稳重,爱好从容不迫地行走。 
四十岁,
人到四十岁,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 
皆大盛以平定,
都很健全已到了不能再继续盛长的程度, 
腠理始疏,
从此腠理开始疏松, 
荣华颓落,
颜面的荣华逐渐衰落, 
发颇斑白,
鬓发开始花白, 
平盛不摇,
经气由平定盛满已到了不能再向上发展的阶段,精力已不十分充沛, 
故好坐;
所以好坐。 
五十岁,
人到五十岁, 
肝气始衰,
肝气开始衰退, 
肝叶始薄,
肝叶薄弱, 
胆汁始减,
胆汁也减少, 
目始不明;
所以两眼开始昏花。 
六十岁,
人到六十岁, 
心气始衰,
心气开始衰弱, 
若忧悲,
会经常忧愁悲伤, 
血气懈惰,
血气已衰,运行不利,形体惰懈, 
故好卧;
所以好卧。 
七十岁,
人到七十岁, 
脾气虚,
脾气虚弱, 
皮肤枯;
皮肤干枯。 
八十岁,肺气衰,
人到八十岁时肺气衰弱, 
魄离,
不能藏魄, 
故言善误;
言语也时常发生错误。 
九十岁,
人到九十岁, 
肾气焦,
肾气也要枯竭了, 
四脏经脉空虚;
其他四脏经脉的血气也都空虚了。 
百岁,
到了百岁, 
五脏皆虚,
五脏的经脉都已空虚, 
神气皆去,
五脏所藏的神气都消失了, 
形骸独居而终矣。
只有形骸存在而死亡。 
 
黄帝曰:
黄帝说: 
其不能终寿而死者,
有人不能活到应该活到的岁数而死亡的, 
何如?
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
岐伯说:不能长寿的人, 
其五脏皆不坚,
是他的五脏不坚固, 
使道不长,
鼻孔和人中沟不深邃, 
空外以张,
鼻孔向外开张着, 
喘息暴疾;
呼吸急促疾速,或者面部之骨骼瘦小, 
又卑基墙薄,
脉管薄弱, 
脉少血,
脉中血少而不充盈, 
其肉不石,
肌肉不坚实,肌腠松弛, 
数中风寒,
再屡被风寒侵袭, 
血气虚,
血气更虚, 
脉不通,
血脉不通利, 
外邪就易于侵入,与真气相攻, 
乱而相引,
真气败乱, 
故中寿而尽也。
促使他中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