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岫传
○范岫 傅昭弟映 萧琛 陆杲
范岫,
范岫,
字懋宾,
字懋宾,
济阳考城人也。
济阳考城人。
高祖宣,晋征士。父羲,
他的高祖父范宣是晋朝的征士。
宋兖州别驾。
他的父亲范羲是南朝宋代兖州别驾。
岫早孤,
范岫早年丧父,
事母以孝闻,
是精心侍奉母亲的孝子,
与吴兴沈约俱为蔡兴宗所礼。
他和吴兴人沈约都被蔡兴宗所敬重。
泰始中,
泰始年间,
起家奉朝请。
开始到朝中做官。
兴宗为安西将军,
当时蔡兴宗身为安西将军,
引为主簿。
荐举范岫为主簿。
累迁临海、长城二县令,骠骑参军,
此后,
尚书删定郎,护军司马,齐司徒竟陵王子良记室参军。
曾任临海、长城两县县令、骠骑将军、尚书删定郎、护军司马、齐司徒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
累迁太子家令。
以后又升迁为太子家令。
文惠太子之在东宫,
在东宫的文惠太子,
沈约之徒以文才见引,
因看重沈约等人的文才而将他们招进宫内,
岫亦预焉。
范岫也在其中。
岫文虽不逮约,
范岫的文才虽不如沈约,
而名行为时辈所与,
但他的名声和行为很受同辈人的赞许,
博涉多通,
他学识渊博,见多识广,
尤悉魏晋以来吉凶故事。
尤其熟知魏晋以来的吉凶故事。
约常称曰“范公好事该博,
沈约常称赞他说:“范公好做善事,学识渊博,
胡广无以加”南乡范云谓人曰“诸君进止威仪,
远近无人可与他相比。”南乡的范云对人说:“诸君进出如何保持尊严注意修饰仪表,
当问范长头”以岫多识前代旧事也。
常问范长头。”因为范岫很熟悉前代的一些事情。
迁国子博士。
后升迁为国子博士。
永明中,
永明年间(483~493),
魏使至,
魏派使者来齐,
有诏妙选朝士有词辩者,
皇上下令要精选朝中能言善辩的官员,
接使于界首,
到国界处去迎接来使,
以岫兼淮阴长史迎焉。
范岫被选上,兼任淮阴长史前往迎接使者。
还迁尚书左丞,
范岫还一度被提为尚书左丞,
母忧去官,
母亲下世离任服丧,
寻起摄职。
不久在任依旧。
出为宁朔将军、南蛮长史、南义阳太守,
以后又出朝任宁朔将军、南蛮长史、南义阳太守,
未赴职,
未去上任,
迁右军谘议参军,
升迁为右军谘议参军,
郡如故。
依然管辖前郡。
除抚军司马。
又拜官授职为抚军司马,
出为建威将军、安成内史。
出任建成将军、安成内史。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
入朝作给事黄门侍郎,
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南、北兖二州大中正。
又升迁为御史中丞,兼任前军将军、南兖、北兖二州大中正。
永元末,
永元末年(500),
出为辅国将军、冠军晋安王长史,
出任辅国将军、冠军将军晋安王长史,
行南徐州事。
掌管南徐州事务。
义师平京邑,
高祖带兵占领了京城,
承制征为尚书吏部郎,
承接旧制,范岫作为尚书吏部郎,
参大选。
参与大选。
梁台建,
梁朝建立,
为度支尚书。
范岫出任度支尚书。
天监五年,
天监五年(506),
迁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调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侍皇太子,
侍皇太子,
给扶。
给予帮助。
六年,
天监六年(507),
领太子左卫率。
兼任太子左卫军。
七年,
天监七年(508),
徙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任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中正如故。
中正依旧。
其年表致事,
他上表奏请卸职归家,
诏不许。
皇上未许可。
八年,
天监八年(509),
出为晋陵太守,
出朝任晋陵太守,
秩中二千石。
俸禄二千石。
九年,
天监九年(510),
入为祠部尚书,
入朝为祠部尚书,
领右骁骑将军,
兼任右骁骑将军,
其年迁金紫光禄大夫,
当年迁任金紫光禄大夫,
加亲信二十人。
增加亲信二十人。
十三年,
天监十三年(514),
卒官,
死在官任上,
时年七十五。
时年七十五岁。
赙钱五万,
赠钱五万,
布百匹。
布百匹。
岫身长七尺八寸,
范岫身高七尺八寸,
恭敬俨恪,
恭敬端仪,恪尽职守,
进止以礼。
以礼为重。
自亲丧之后,
自从父母离世以后,
蔬食布衣以终身。
一直过着粗食布衣的生活,直到晚年。
每所居官,
无论在哪里做官,
恒以廉洁著称。
都以廉洁著称。
为长城令时,
在他做长城县令时,
有梓材巾箱,
有用木料做成的装头巾的小箧,
至数十年,
敝帚自珍,
经贵遂不改易。
几十年没有更换。
在晋陵,
在晋陵时,
惟作牙管笔一双,
只有所做的一双牙管笔,
犹以为费。
算是比较高档的花费了。
所著文集、《礼论》、《杂仪》、《字训》行于世。
他所著的文集《礼论》、《杂仪》、《字训》流行于当世。
二子褒,
两个儿子一曰范褒,
伟。
一曰范伟。
傅昭传
傅昭,
傅昭,
字茂远,
字茂远,
北地灵州人,
黄河以北灵州人,
晋司隶校尉咸七世孙也。
是晋朝司隶校尉傅咸的第七代孙。
祖和之,
傅昭的祖父傅和之,
父淡,
父亲傅淡,
善《三礼》,
熟悉三礼,
知名宋世。
是宋代知名人士。
淡事宋竟陵王刘诞,
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
诞反,
后来刘诞谋反,
淡坐诛。
傅淡受株连而被处死。
昭六岁而孤,
傅昭六岁便成为孤儿,
哀毁如成人者,
悲哀如同成年人,
宗党咸异之。
家族和亲族的人都因此而惊异。
十一,
十一岁时,
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
跟随外祖父在朱雀航卖历法之书,
为雍州刺史袁顗客,
并成为雍州刺史袁靑的客人。
顗尝来昭所,
袁靑曾经来到傅昭的住处,
昭读书自若,
见傅昭读书自若,
神色不改。
神色不变。
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
袁靑感叹道:“这孩子神情不同寻常,
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
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司徒建安王休仁听说后很高兴,
因欲致昭,
要召见傅昭,
昭以宋氏多故,
傅昭因为宋家多变故,
遂不往。
不去。
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
有人在廷尉虞愿面前称赞傅昭,
愿乃遣车迎昭。
虞愿便派车前去请傅昭。
时愿宗人通之在坐,
当时虞愿的同家族人通之在座,
并当世名流,
还有当地的一些名流,
通之赠昭诗曰“英妙擅山东,
通之赠傅昭诗一首:“英妙擅山东,
才子倾洛阳。
才子倾洛阳。
清尘谁能嗣,
清尘谁能嗣,
及尔遘遗芳”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
及尔遘遗芳。”太原的王延秀将傅昭举荐给丹阳尹袁粲,
深为所礼,
深受袁粲的器重,
辟为郡主簿,
召为郡主簿,
使诸子从昭受学。
袁粲让他的几个儿子拜傅昭为师。
会明帝崩,
明帝死了,
粲造哀策文,
袁粲作哀策文,
乃引昭定其所制。
请傅昭为他定稿。
每经昭户,
袁粲每经过傅昭门前就感叹:
辄叹曰“经其户,
“经过他的门前,
寂若无人,
寂静得如同没有人一样,
披其帷,
打开帷幔一看,
其人斯在,
他在室内。
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这是名贤之人呵!”不久便成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齐永明中,
齐永明中叶(483~493),
累迁员外郎、司徒竟陵王子良参军、尚书仪曹郎。
傅昭曾迁升为员外郎、司徒竟陵王萧子良的参军、尚书仪曹郎。
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武帝,
御史中丞刘休把傅昭举荐给齐武帝,
永明初,
永明初年,
以昭为南郡王侍读。
傅昭做了南郡王的侍读。
王嗣帝位,
南郡王继承帝位后,
故时臣隶争求权宠,
旧臣僚纷纷争权求宠,
惟昭及南阳宗刔保身守正,
惟有傅昭和南阳人宗..,保持中立,洁身自好,
无所参入,
不介入其中,
竟不罹其祸。
最后没有遭受灾祸。
明帝践阼,
齐明帝时,
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亲召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
当时任此职位的人,
皆势倾天下,
都势倾天下,
昭独廉静,
惟有傅昭廉洁清静,
无所干豫。
不干预他人权事。
器服率陋,
他家中的摆设和衣著都很简朴,
身安粗粝。
安心于粗茶淡饭。
常插烛于板床,
他常常把蜡烛插在板床上,
明帝闻之,
明帝听说此事,
赐漆合烛盘等,
赐给他漆盒烛盘等,并赐文:
敕曰“卿有古人之风,
“卿有古人之风,
故赐卿古人之物”累迁车骑临海王记室参军,
所以赐卿古人之物。”
长水校尉,太子家令,骠骑晋安王谘议参军。
后接连迁任车骑将军临海王记室参军、长水校尉、太子家令、骠骑将军晋安王谘议参军。
寻除尚书左丞、本州大中正。
随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左丞、本州大中正。
高祖素悉昭能,
高祖素来知晓傅昭的能力,
建康城平,
建康城安定后,
引为骠骑录事参军。
傅昭被召为骠骑录事参军。
梁台建,
梁朝建立后,
迁给事黄门侍郎,
傅昭升为给事黄门侍郎,
领著作郎,
领著作郎,
顷之,
稍后,
兼御史中丞,
兼御史中丞,
黄门、著作、中正并如故。
黄门、著作、中正等官职依旧在身。
天监三年,
天监三年(504),
兼五兵尚书,
兼五兵尚书,
参选事,
参选事。
四年,
天监四年(505),
即真。
皇帝位稳定确立。
六年,
天监六年(507),
徙为左民尚书,
调职为左民尚书,
未拜,
未拜职,
出为建威将军、平南安成王长史、寻阳太守。
出朝为建威将军、平南将军安成王长史、寻阳太守。
七年,
天监七年(508),
入为振远将军、中权长史。
入朝做振远将军、中权长史。
八年,
天监八年(509),
迁通直散骑常侍,
升为通直散骑常侍,
领步兵校尉,
兼步兵校尉,
复领本州大中正。
又兼本州大中正。
十年,
天监十年(511),
复为左民尚书。
又做左民尚书。
十一年,
天监十一年(512),
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
出朝任信武将军、安成内史。
安成自宋已来兵乱,
安成自宋代以来多有兵乱,
郡舍号凶。
郡舍常有凶猛号叫声。
及昭为郡,
待到傅昭来安成郡,
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
郡内人夜晚梦见兵马铠甲浩荡,
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
又听到有人说“当避善人”,
军众相与腾虚而逝。
众兵士一同腾空消失。
梦者惊起。
做梦的人惊起。顷刻,
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
疾风暴雨倏忽而来,
数间屋俱倒,
几间房屋全倒塌,
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
这就是做梦的人见到的军马践踏的地方。
自后郡舍遂安,
此后郡内房舍便安宁下来,
咸以昭正直所致。
这都是傅昭正直影响的结果。
郡溪无鱼,
安成郡的小河不产鱼,
或有暑月荐昭鱼者,
有人在伏暑季节向傅昭献鱼,
昭既不纳,
傅昭既不接纳,
又不欲拒,
又不想拒绝,
遂委于门侧。
在门旁养起来。
十二年,
天监十二年(513),
入为秘书监,
傅昭入朝做秘书监,
领后军将军。
兼任后军将军。
十四年,迁太常卿。十七年,
天监十四年(515),
出为智武将军、临海太守。
出任智武将军、临海太守。
郡有蜜岩,
临海郡内多高峻的山崖,
前后太守皆自封固,
从前和以后的太守都把它们牢固地封锁起来,
专收其利。
专收其利。
昭以周文之囿,与百姓共之,
傅昭用周文的果园与百姓共享,
大可喻小,
大可喻小,
乃教勿封。
于是下令不要封锁高崖。
县令常饷栗,
县令常送栗子给傅昭,
置绢于薄下,
送时把绢放置于帘子下面,
昭笑而还之。
傅昭笑着归还给县令。
普通二年,
普通二年(521),
入为通直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傅昭入朝任通直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领本州大中正,
兼任本州大中正,
寻领秘书监。
不久兼任秘书监。
五年,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五年后升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中正如故。
中正之位仍旧在身。
昭所莅官,
常以清静为政,
不尚严肃。
居朝廷,
无所请谒,
不畜私门生,
不交私利。
终日端居,
以书记为乐,
虽老不衰。
博极古今,
尤善人物,
魏晋以来,
官宦簿伐,
姻通内外,
举而论之,
无所遗失。
性尤笃慎。
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
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
告之则不可,
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
不负暗室,
类皆如此。
京师后进,
宗其学,
重其道,
人人自以为不逮。
大通二年九月,
卒,
时年七十五。
诏赙钱三万,
布五十匹,
即日举哀,
谥曰贞子。
长子谞,
尚书郎,
临安令。
次子肱。
傅映传
映字徽远,
昭弟也。
三岁而孤。
兄弟友睦,
修身厉行,
非礼不行。
始昭之守临海,
陆倕饯之,
宾主俱欢,
日昏不反,
映以昭年高,
不可连夜极乐,
乃自往迎候,
同乘而归,
兄弟并已斑白,
时人美而服焉。
及昭卒,
映丧之如父,
年逾七十,
哀戚过礼,
服制虽除,
每言辄感恸。
映泛涉记传,
有文才,
而不以篇什自命。
少时与刘绘、萧琛相友善,
绘之为南康相,
映时为府丞,
文教多令具草。
褚彦回闻而悦之,
乃屈与子贲等游处。
年未弱冠,
彦回欲令仕,
映以昭未解褐,
固辞,
须昭仕乃官。
永元元年,
参镇军江夏王军事,
出为武康令。
及高祖师次建康,
吴兴太守袁昂自谓门世忠贞,
固守诚节,
乃访于映曰“卿谓时事云何”映答曰“元嘉之末,
开辟未有,
故太尉杀身以明节,
司徒当寄托之重,
理无苟全,
所以不顾夷险,
以殉名义。
今嗣主昏虐,
狎近群小,
亲贤诛戮,
君子道消,
外难屡作,
曾无悛改。
今荆、雍协举,
乘据上流,
背昏向明,
势无不济。
百姓思治,
天人之意可知。
既明且哲,
忠孝之途无爽。
愿明府更当雅虑,
无祇悔也”寻以公事免。
天监初,
除征虏鄱阳王参军,
建安王中权录事参军,
领军长史,
乌程令。
所受俸禄,
悉归于兄。
复为临川王录事参军,
南台治书,
安成王录事,
太子翊军校尉,
累迁中散大夫、光禄卿,
太中大夫。
大同五年,
卒,
年八十三。
子弘。
萧琛传
萧琛,
字彦瑜,
兰陵人。
祖僧珍,
宋廷尉卿。
父惠训,
太中大夫。
琛年数岁,
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
琛少而朗悟,
有纵横才辩。
起家齐太学博士。
时王俭当朝,
琛年少,
未为俭所识,
负其才气,
欲候俭。
时俭宴于乐游苑,
琛乃著虎皮靴,
策桃枝杖,
直造俭坐,
俭与语,
大悦。
俭为丹阳尹,
辟为主簿,
举为南徐州秀才,
累迁司徒记室。
永明九年,
永明九年(491),
魏始通好,
北魏开始与齐建交友好,
琛再衔命到桑乾,
萧琛再次受命到桑干,
还为通直散骑侍郎。
依旧做通直散骑侍郎。
时魏遣李道固来使,
当时北魏派李道固作为使者来齐,
齐帝宴之。
齐帝设宴招待他,
琛于御筵举酒劝道固,
萧琛在御宴上举杯对李道固劝酒,
道固不受,
李道固不接受,他说:
曰“公庭无私礼,
“公庭上没有私礼,
不容受劝”琛徐答曰“《诗》所谓雨我公田,
所以我不能受您这酒。”萧琛回答说:“《诗》中有这样的说法‘雨下在公田里,
遂及我私”座者皆服,
私田也随之受惠’。”在座的人都佩服萧琛的口才,
道固乃受琛酒。
李道固也便接受了萧琛的劝酒。
迁司徒右长史。
后来萧琛又迁任为司徒右长史。
出为晋熙王长史、行南徐州事。
出朝做晋熙王长史,上辖南徐州。
还兼少府卿、尚书左丞。
回朝任少府卿、尚书左丞。
东昏初嗣立,
东昏侯夺取皇位后,
时议以无庙见之典,
时议认为没有朝见典制,
琛议据《周颂·烈文》、《闵予》皆为即位朝庙之典,
萧琛建议根据《周颂烈文》、《闵予》来立即位朝见之制度,
于是从之。
这个建议得到采纳。
高祖定京邑,
高祖平定东京后,
引为骠骑谘议,
用萧琛为骠骑谘议,
领录事,
兼录事,
迁给事黄门侍郎。
迁任给事黄门侍郎。
梁台建,
梁朝建立以后,
为御史中丞。
萧琛做了御史中丞。
天监元年,
天监元年(502),
迁庶子,
迁任为庶子,
出为宣城太守。
出朝任宣城太守。
征为卫尉卿,
不久任卫尉卿,
俄迁员外散骑常侍。
又迁任员外散骑常侍。
三年,
天监三年(504),
除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
拜官授职为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
九年,
天监九年(510),
出为宁远将军、平西长史、江夏太守。
出朝任宁远将军、平西长史、江夏太守。
起初,
始琛在宣城,
萧琛在宣城,
有北僧南度,
有北方的和尚到了南方,
惟赉一葫芦,
赠给萧琛一个葫芦,
中有《汉书序传》。
里面有《汉书序传》。和尚说:
僧曰“三辅旧老相传,
“京城的遗老相传,
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
认为是班固的真本。”萧琛坚决要求得到此书,
其书多有异今者,
这本书有很多与梁代时的版本不同之处,
而纸墨亦古,
纸和墨迹都很陈旧,
文字多如龙举之例,
文字多是龙起飞一类的样子,
非隶非篆,
既非隶书,也不是篆字,
琛甚秘之。
萧琛对此事十分保密。
及是行也,
后来,
以书饷鄱阳王范,
他把书赠送给鄱阳王萧范,
范乃献于东宫。
萧范就把它献给皇宫。
琛寻迁安西长史、南郡太守,
萧琛不久迁任安西长史、南郡太守。
母忧去官,
母亲去世,离职回家服丧,
又丁父艰。
又逢父亲谢世。
起为信武将军、护军长史,
后被起用为信武将军、护军长史,
俄为贞毅将军、太尉长史。
不久迁为贞毅将军、太尉长史。
出为信威将军、东阳太守,
出朝任信威将军、东阳太守,
迁吴兴太守。
迁任吴兴太守。
郡有项羽庙,
吴兴有项羽庙,
土民名为愤王,
当地百姓把它叫做愤王,
甚有灵验,
很灵验,
遂于郡厅事安施床幕为神座,
于是就在郡府厅堂事安设床幕置神座,
公私请祷,
公事私事都来此请示祷告,
前后二千石皆于厅拜祠,
前后两任郡守都在郡厅开辟神祠,
而避居他室。
自己居住其他地方。
琛至,
萧琛到任,
徙神还庙,
把神位移出归还项羽庙,
处之不疑。
处理此事毫不迟疑,
又禁杀牛解祀,
又禁止杀牛供神,
以脯代肉。
用果干代替肉。
琛频莅大郡,
萧琛频频任郡守,
不治产业,
从不理家私产业,
有阙则取,
有不足则取俸禄,
不以为嫌。
不以这样做为麻烦。
普通元年,
普通元年(520),
征为宗正卿,
被召为宗正卿,
迁左民尚书,
迁左民尚书,
领南徐州大中正,太子右卫率。
兼任南徐州大中正、太子右卫率。
徙度支尚书,左骁骑将军,领军将军,
调任度支尚书、左骁骑将军、领军将军,
转秘书监、后军将军,
转任秘书监、后军将军,
迁侍中。
迁侍中。
高祖在西邸,
梁武帝在西邸时,
早与琛狎,
就与萧琛亲密而随便,
每朝宴,
每当朝中有宴,
接以旧恩,
以旧恩情接待他,
呼为宗老。
称他为宗老。
琛亦奉陈昔恩,
萧琛也恭敬地叙述皇帝的旧恩,说道:
以“早簉中阳,
“早鋍中阳,
夙忝同闬,
夙忝同荶,
虽迷兴运,
虽迷兴运,
犹荷洪慈”上答曰“虽云早契阔,
犹荷洪慈。”武帝回答道:“虽云早契阔,
乃自非同志。
乃自非同志;
勿谈兴运初,
勿谈兴运初,
且道狂奴异”
且道狂奴异。”
琛常言“少壮三好,
萧琛常说:“少壮有三爱好:
音律、书、酒。
音律、书、酒。
年长以来,
年长以后,
二事都废,
音律和酒都不怎么爱了,
惟书籍不衰”而琛性通脱,
惟有对书的兴趣不减。”萧琛性情开朗洒脱,
常自解灶事,
常常自己下厨房做菜肴,
毕狖馀,
做完事吃完饭,
必陶然致醉。
常陶然自乐。
大通二年,
大通二年(528),
为金紫光禄大夫,
萧琛做了金紫光禄大夫,
加特进,
加特进,
给亲信三十人。
给亲信三十人。
中大通元年,
中大通元年(529),
为云麾将军、晋陵太守,
为云麾将军、晋陵太守,
秩中二千石。
食禄二千石,
以疾自解,
因患疾病解除了此职,
改授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卒,
改授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年五十二。
萧琛死时五十二岁。
遗令诸子,与妻同坟异藏,
遗言令儿子们把他和妻子同坟安葬,
祭以蔬菜,
以蔬菜祭祀,
葬日止车十乘,
葬时仅有车十乘,
事存率素。
一切事情都从简。
乘舆临哭甚哀。
乘车送葬的人哭得非常哀恸。
诏赠本官,
皇上下诏赠给他本官,
加云麾将军,
加封云麾将军,
给东园秘器,
赐给东园秘器,
朝服一具,
朝服一具,
衣一袭,
衣一套。
赙钱二十万,
赠钱二十万,
布百匹。
布百匹,
谥曰平子。
谥号平子。
陆杲传
陆杲,
陆杲,
字明霞,
字明霞,
吴郡吴人。
吴郡吴人。
祖徽,
祖父陆徽,
宋辅国将军、益州刺史。
是宋代的辅国将军、益州刺史。
父叡,
父亲陆睿,
扬州治中。
为扬州治中。
杲少好学,
陆杲小时候用功好学,
工书画,
学习书画,
舅张融有高名,
他的舅舅张融有很高的名望,
杲风韵举动,
陆杲的风格举止很像张融,
颇类于融,
当时有人称赞说:
时称之曰“无对日下,
“无对日下,
惟舅与甥”起家齐中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卫军王俭主簿。
惟舅与甥。”初始作齐中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卫军将军王俭的主簿。
迁尚书殿中曹郎,
迁任尚书殿中曹郎,
拜日,
授官那天,
八座丞郎并到上省交礼,
各路官员一并到上省行交接之礼,
而杲至晚,
而陆杲来晚了,
不及时刻,
错过了时间,
坐免官。
被免官。
久之,
事后好久,
以为司徒竟陵王外兵参军,
才让他做了司徒竟陵王外兵参军,
迁征虏宜都王功曹史,
迁任征虏将军宜都王功曹史,
骠骑晋安王谘议参军,司徒从事中郎。
骠骑将军晋安王咨议参军、司徒从事中郎。
梁台建,
梁朝建立后,
以为骠骑记室参军,
陆杲被任为骠骑将军记室参军,
迁相国西曹掾。
升相国西曹掾。
天监元年,
天监元年(502),
除抚军长史,
授任抚军长史,
母忧去职。
母亲去世回家服丧。
服阕,
期满后复职,
拜建威将军、中军临川王谘议参军,
任建威将军、中军将军临川王咨议参军,
寻迁黄门侍郎,右军安成王长史。
不久任黄门侍郎、右军将军安成王长史。
五年,
天监五年(506),
迁御史中丞。
升为御史中丞。
杲性婞直,
陆杲性情固执而耿直,办事果断,
无所顾望。
不左顾右盼。
山阴令虞肩在任,
山阴县令虞肩在任时,
赃污数百万,
贪赃数百万,
杲奏收治。
陆杲上奏,使其遭捕受制裁。
中书舍人黄睦之以肩事托杲,
中书舍人黄睦之为虞肩求情,
杲不答。
陆杲不答应。
高祖闻之,
梁武帝听说了这件事情,
以问杲,
问陆杲,
杲答曰“有之”。
陆杲回答说:“有这回事。”梁武帝说:“你认识黄睦之吗?”
高祖曰“卿识睦之不”杲答曰“臣不识其人”时睦之在御侧,
陆杲回答说:“我不认识这个人。”当时黄睦之就在皇上侧旁,
上指示杲曰“此人是也”杲谓睦之曰“君小人,
皇上指着黄睦之对陆杲说:“这就是黄睦之。”陆杲对黄睦之说:“你是个小人,
何敢以罪人属南司”睦之失色。
怎敢为罪人到衙门求情?”黄睦之大失其色。
领军将军张稷,是杲从舅,
领军将军张稷是陆杲的堂舅,
杲尝以公事弹稷,
陆杲曾因为公事检举张稷,
稷因侍宴诉高祖曰“陆杲是臣通亲,
张稷在宴席上对梁武帝说:“陆杲是我的近亲,
小事弹臣不贷”高祖曰“杲职司其事,
为一点小事检举臣而不宽恕。”梁武帝说:“陆杲行使其职权,
卿何得为嫌”杲在台,
你怎能不满意!”陆杲在任,
号称不畏强御。
号称不畏权贵。
六年,
天监六年(507),
迁秘书监,
陆杲任秘书监,
顷之为太子中庶子、光禄卿。
不久为太子中庶子、光禄卿。
八年,
天监八年(509),
出为义兴太守,
出任义兴太守,
在郡宽惠,
在任时宽宏泽惠,
为民下所称。
为百姓所称赞。
还为司空临川王长史、领扬州大中正。
后升迁为司空临川王长史,兼扬州大中正。
十四年,
天监十四年(515),
迁通直散骑侍郎,俄迁散骑常侍,
迁升加特进,
中正如故。
中正之官如旧。
十五年,迁司徒左长史。十六年,
天监十五年(516),
入为左民尚书,
入朝为左民尚书,
迁太常卿。
升为太常卿。
普通二年,
普通二年(521),
出为仁威将军、临川内史。
出朝为仁威将军、临川内史。
五年,
普通五年(524),
入为金紫光禄大夫,
入朝为金紫光禄大夫,
又领扬州大中正。
又兼扬州大中正。
中大通元年,
中大通元年(529),
加特进,
加特进,
中正如故。
中正之官仍旧担任。
四年,卒,
中大通四年(532)死,
时年七十四。
时年七十四岁,
谥曰质子。
谥号质子。
杲素信佛法,
持戒甚精,
著《沙门传》三十卷。
弟煦,
学涉有思理。
天监初,
历中书侍郎,
尚书左丞,
太子家令,
卒。
撰《晋书》未就。
又著《陆史》十五卷,
《陆氏骊泉志》一卷,
并行于世。
子罩,
少笃学,
有文才,
仕至太子中庶子、光禄卿。
史臣评赞
史臣曰:
范岫、傅昭,
并笃行清慎,
善始令终,
斯石建、石庆之徒矣。
萧琛、陆杲俱以才学著名。
琛朗悟辩捷,
加谙究朝典,
高祖在田,
与琛游旧,
及践天历,
任遇甚隆,
美矣。
杲性婞直,
无所忌惮,
既而执法宪台,
纠绳不避权幸,
可谓允兹正色。
《诗》云“彼己之子,
邦之司直”杲其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