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六〔晋书〕·列传一 - 旧五代史

← 返回《旧五代史卷七十四〔唐书〕·列传二十六卷八十七〔晋书〕·列传二

卷八十六〔晋书〕·列传一

文白对照

记载晋朝后妃生平,重点描述李皇后随少帝北迁契丹的遭遇及诸后妃结局。

后妃补遗说明

◎后妃
 
 
〔案:
 
《薛史·晋后妃传》,
 
《永乐大典》已佚,
 
今采《五代会要》、《通鉴》、《契丹国志》、《文献通考》所载晋后妃事,
 
分注以补是书之阙。
 
 
 

高祖皇后李氏

高祖皇后李氏。
 
〔《五代会要》:
 
高祖皇后李氏,
 
唐明宗第三女。
 
天成三年四月,
 
封永宁公主。
 
长兴四年九月,
 
进封魏国公主。
 
清泰二年九月,
 
改封晋国长公主。
 
至天福六年十一月,
 
尊为皇后。
 
七年六月,
 
尊为皇太后。
 
开运四年三月,
 
与少帝同迁於契丹之黄龙府。
 
汉乾祐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崩於蕃中之建丘。
 
《文献通考》云:
 
天福二年,
 
有司请立皇后,
 
帝以宗庙未立,
 
谦抑未遑。
 
帝崩,
 
出帝即位,
 
乃尊为皇太后。
 
《契丹国志》载晋出帝降表云“晋室皇太后媳妇李氏妾言:
 
张彦泽、傅住儿等至,
 
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
 
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
 
适逢屯难,
 
危同累卵,
 
急若倒悬,
 
智勇俱穷,
 
朝夕不保。
 
皇帝阿翁发自冀北,
 
亲抵河东,
 
跋履山川,
 
逾越险阻,
 
立平巨孽,
 
遂定中原。
 
救石氏之覆亡,
 
立晋朝之社稷。
 
不幸先帝厌代,
 
嗣子承祧,
 
不能继好息民,
 
而反亏恩辜义,
 
兵戈屡动,
 
驷马难追,
 
戚实自贻,
 
咎将谁执。
 
今穹旻震怒,
 
中外携离,
 
上将牵羊,
 
六师解甲。
 
妾举宗负衅,
 
视景偷生。
 
惶惑之中,
 
抚问斯至,
 
明宣恩旨,
 
曲赐含容,
 
慰谕丁宁,
 
神爽飞越。
 
岂谓已垂之命,
 
忽蒙更生之恩,
 
省罪责躬,
 
九死未报。
 
今遣孙男延煦、延宝奉表请罪,
 
陈谢以闻”又,
 
《帝纪》云:
 
会同十一年正月朔,
 
出帝、太后迎辽帝於封丘门外,
 
帝辞不见,
 
馆於封禅寺,
 
遣其将崔廷勋以兵守之。
 
是时雨雪连旬,
 
外无供亿,
 
上下冻馁。
 
太后使人谓寺僧曰“吾尝於此饭僧数万,
 
今日岂不相悯耶”僧辞以辽帝之意难测,
 
不敢献食。
 
少帝阴祈守者,
 
乃稍得食。
 
辽降少帝为光禄大夫,
 
检校太尉,
 
封负义侯,
 
迁於黄龙府,
 
即慕容氏和龙城也。
 
帝使人谓太后曰“吾闻尔子重贵,
 
不从母教而至於此,
 
可求自便,
 
勿与俱行”太后答曰“重贵事妾谨慎,
 
所失者违先君之志,
 
绝两国之欢。
 
然重贵此去,
 
幸蒙大惠,
 
全身保家,
 
母不随子,
 
欲何所归”於是太后与冯氏、皇弟重睿。
 
子延煦延宝,
 
举族从晋侯而北。
 
天禄元年四月,
 
帝至辽阳,
 
晋侯白衣纱帽与太后、皇后上谒於帐中。
 
五月,
 
帝上陉,
 
取晋侯所从宦者十五人、东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
 
八月,
 
帝下陉,
 
太后自驰至霸州谒帝,
 
求於汉儿城侧赐地耕牧以为生。
 
许之。
 
帝以太后自行十馀日,
 
遣与延煦俱还辽阳。
 
二年,
 
徙晋侯、太后於建州。
 
三年秋八月,
 
晋李太后病,
 
无医药,
 
仰天号泣,
 
戟手骂杜重威、李守贞曰“吾死不置汝”病亟,
 
谓晋侯曰“吾死,
 
焚其骨送范阳佛寺,
 
无使吾为边地鬼也”〕
 
 

太妃安氏

太妃安氏。
 
〔《文献通考》:
 
安太妃,
 
代北人,
 
不知其世家。
 
生出帝,
 
帝立,
 
尊为皇太妃。
 
《契丹国志》云:
 
天禄二年春二月,
 
徙晋侯、太后於建州,
 
中途安太妃卒,
 
遗命晋侯曰“焚骨为灰,
 
南向扬之,
 
庶几遗魂得返中国也”〕
 
 

少帝后妃及内职

少帝皇后张氏。
 
〔案《五代会要》:
 
天福八年十月追册。
 
考薛史《少帝纪》云:
 
追册故妃张氏为皇后。
 
《张从训传》亦云,
 
高祖镇太原,
 
为少帝娶从训长女为妃。
 
 
 
皇后冯氏。
 
〔案《五代会要》:
 
开运三年十月册。
 
《通鉴》云:
 
天福八年冬十月戊申,
 
立吴国夫人冯氏为皇后。
 
初,
 
高祖爱少弟重胤,
 
养以为子。
 
及留守邺都,
 
娶副留守冯濛女为其妇,
 
重胤早卒,
 
冯夫人寡居,
 
有美色,
 
帝见而悦之。
 
高祖崩,
 
梓宫在殡,
 
帝遂纳之。
 
群臣皆贺,
 
帝谓冯道等曰“皇太后之命,
 
与卿等不任大庆”群臣出,
 
帝与夫人酣饮,
 
过梓宫前,
 
醊而告曰“皇太后之命,
 
与先帝不任大庆”左右失笑,
 
帝亦自笑,
 
谓左右曰“我今日作新婿何如”夫人与左右皆大笑。
 
太后虽恚,
 
而无如之何。
 
既正位中宫,
 
颇预政事。
 
后兄玉,
 
时为礼部郎中、盐铁判官,
 
帝骤擢用至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
 
与议政事。
 
《文献通考》云:
 
契丹入京师,
 
后随帝北迁,
 
不知所终。
 
又,
 
案《五代会要》载晋内职云:
 
高祖颍川郡夫人蔡氏,
 
天福三年八月敕。
 
少帝宝省李氏封陇西郡夫人。
 
张氏封春宫夫人,
 
充皇后宫尚宫,
 
并天福八年十二月二日敕。
 
前左御正齐国夫人吴氏进封燕国夫人,
 
书省魏国夫人崔氏进封梁国夫人,
 
前右御正天水郡夫人赵氏封卫国夫人,
 
司簿孟氏封汧国夫人,
 
前司簿李氏封陇西郡夫人,
 
弟子院使齐氏、大使郭氏、副使贾氏并封本县君,
 
太后宫尚宫陈留郡夫人何氏进封郑国夫人,
 
河南郡夫人元氏进封齐国夫人,
 
知客出使夫人石氏封武威郡夫人,
 
春宫姚氏、常氏、焦氏、王氏、陶氏、魏氏、赵氏七人并超封郡夫人,
 
宝省婉美赵氏封天水郡夫人,
 
武氏以下十一人并授春宫,
 
天福八年十一月敕。
 
清河郡夫人张氏、彭城郡夫人刘氏并充太后宫司宝,
 
南阳郡夫人路氏、出使夫人赵氏白氏并充皇后宫司宾,
 
开运二年八月敕。
 
又,
 
按《薛史》不载外戚传,
 
据《五代会要》云:
 
晋高祖长女长安公主降杨承祚,
 
天福二年五月封,
 
至六年五月卒,
 
追封秦国公主,
 
至七年九月,
 
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从长女高平县主、第二女新平县主、第三女千乘县主、孙女永庆县主,
 
并天福七年五月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