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赂止战
齐欲伐魏,
齐国欲攻打魏国,
魏使人谓淳于髡曰:
魏国就派人游说齐国大臣淳于髡:
“齐欲伐魏,
“齐国欲攻打魏国,
能解魏患,
能解除魏国祸患的,
唯先生也。
只有先生您。
敝邑有宝璧二双,
敝国有宝璧二双,
文马二驷,
两辆四马拉的纹彩马车,
请致之先生。”
请让我送给先生。”
淳于髡曰:
淳于髡说:
“诺。”
“好吧。”
入说齐王曰:
于是进宫劝说齐王道:
“楚,齐之仇敌也;魏,
“楚国是齐国的仇敌,
齐之与国也。
魏国是齐国共患难的友邦。
夫伐与国,
攻打友邦,
使仇敌制其余敝,
却让仇敌乘机来进攻自己疲惫的军队,这样做,
名丑而实危,
名声不好而且也招来危险,
为王弗取也。”
我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
齐王曰:
齐王说:
“善。”
“好。”
乃不伐魏。
于是就不去讨伐魏国。
智辩自清
客谓齐王曰:
有人对齐王说:
“淳于髡言不伐魏者,
“淳于髡劝您不攻打魏国,
受魏之璧、马也。”
原因在于他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啊。”
王以谓淳于髡曰:
齐王即刻问淳于髡说:
“闻先生受魏之璧、马,
“听说先生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
有诸?”曰:
有这事吗?”淳地髡说:
“有之。”
“有这事。”齐王说:
“然则先生之为寡人计之何如?”淳于髡曰;
“既然这样,那么先生为我所出的主意怎么样呢?”淳于髡说:
“伐魏之事不便,
“如果攻打魏国有利于齐国,
魏虽刺髡,
魏国即使刺死我,
于王何益?若诚不便,
对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知道攻打魏国真的不利于齐国,
魏虽封髡,
魏国即使封赏了我,
于王何损?且夫王无伐与国之诽,
对大王又有什么损失呢?况且不攻打魏国,大王就没有攻打友邦的罪名,
魏无见亡之危,
而魏国也没有被灭亡的危险,
百姓无被兵之患,
百姓更不会遭受兵祸,
髡有璧、马之宝,
我得了玉璧和宝马,
于王何伤乎?”
对于大王又有什么损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