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三十年 - 战国策

← 返回《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武灵王平昼闲居

赵惠文王三十年

文白对照

田单与赵奢辩论用兵数量,赵奢以时势变迁论证大规模用兵必要性

兵法与时势之辩

赵惠文王三十年,
赵惠文王三十年, 
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
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他说: 
“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
“我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用兵策略, 
独将军之用众。
让我不怎么敬佩的只是您使用的兵员太多。 
用众者,
使用的兵员多, 
使民不得耕作,
百姓就不能很好地耕种, 
粮食挽赁不可给也。
粮食也要从别国卖入,远距离输送,不能保证军队供应, 
此坐而自破之道也,
这是不攻自破、坐以待毙的办法, 
非单之所为也。
我不会这样做。 
单闻之,
我听说过, 
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
帝王用兵不超过三万人, 
而天下服矣。
天下就能归服。 
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
现在将军您每次一定要凭借十万乃至二十万的大量兵员才能作战, 
此单之所不服也。”
这是我所不佩服的。” 
 
马服曰:
马服君赵奢说: 
“君非徒不达于兵也,
“看来您不仅不通晓用兵之道, 
又不明其时势。
而且也不明了如今的军事形势。 
夫吴干之剑,
那吴国的干将之剑, 
肉试则断牛马,
加之于肉体可以砍断牛、马, 
金试则截盘繭;
加之于金属可以割断盘、匝。 
薄之柱上而击之,
如果把它靠在柱子上砸, 
则折为三,
就会折为三段; 
质之石上而击之,
把它垫在石头上砸, 
则碎为百。
就会碎为百片。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
现在用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大国家的军队, 
是薄柱击石之类也。
这就像是把宝剑靠在柱子上、垫在石头上砸它一样。 
且夫吴干之剑材,
况且那吴国的干将之剑虽然锋利, 
难夫毋脊之厚,
更难得的是如果剑背不足够厚, 
而锋不入;
剑尖就无法刺人; 
无脾之薄,
剑面不足够轻薄, 
而刃不断。
剑刃就无法断物。 
兼有是两者,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样的剑背和剑面, 
无钩繯镡蒙须之便,
但是没有剑环、剑刃、剑珥、佩带等辅助之物, 
操其刃而刺,
那就只好手持剑刃去刺物了,这样的话, 
则未入而手断。
剑还没有入物,自己的手指就先被割断了。 
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钩繯镡蒙须之便,
您如果不拥有十几、二十万的兵力作为像剑环、剑珥这样的配合部分, 
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
只想凭借三万名精英横行于天下, 
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
怎么能做到呢?何况, 
分为万国。
古时候天下分成很多个诸侯国。 
城虽大,
即使是大城邑, 
不过三百丈者。
城墙也没有超过三百丈的; 
人虽众,
人口即使多, 
不过三千家者。
也没有超过三千家的。 
而以集兵三万,
如果用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攻打这样的城邑, 
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
还有什么困难呢?如今, 
分以为战国七,
古代众多的诸侯国已经归并成为战国七雄, 
能具数十万之兵,
它们可以召集十万兵力, 
旷日持久,
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数岁,
如果这样持续几个年头, 
即君之齐已。
就会出现你们齐国(被燕攻破)那样的状况。 
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
齐国动用二十万兵力攻楚, 
五年乃罢。
五年才结束战争; 
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
赵国出动二十万兵力灭中山, 
五年乃归。
整整打了五年才告成功。假如说, 
今者齐韩相方,
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 
而国围攻焉,
又相互围攻, 
岂有敢曰,
有谁敢对我夸下海口, 
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
说他能用三万兵力去援救这两国呢?现在方圆千丈的大城、户口上万的大邑相互对峙, 
围千丈之城,
如果想用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的大城, 
不存其一角,
恐怕连城的一角都围不住, 
而野战不足用也,
至于进行野战就更加不够了, 
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
你能拿这点兵力去干什么呢?”安平君田单长叹了一口气,说: 
“单不至也!”
“我确实比不上您的高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