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质齐归国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楚襄王做太子时,
质于齐。
在齐国做人质。
怀王薨,
他父亲怀王死了,
太子辞于齐王而归。
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
齐王隘之:
齐王不许,说:
“予我东地五百里,
“你要给我割让东地500里,
乃归子。
我才放你回去;
子不予我,
否则,
不得归。”
不放你回去。”
太子曰:
太子说:
“臣有傅,
“我有个师傅,
请追而问傅。”
让我找他问一问。”
傅慎子曰:
太子的师傅慎子说:
“献之地,
“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500里吧。
所以为身也。
土地是为了安身的,
爱地不送死父,
因为爱地,而不为父亲送葬,
不义。
这是不道义的。所以,
臣故曰献之便。”
我说献地对你有利。”
太子入,
太子便答复齐王,
致命齐王曰:
说:
“敬献地五百里。”
“我敬献出东地500里。”
齐王归楚太子。
齐王这才放太子回国。
群臣献策
太子归,
太子回到楚国,
即位为王。
即位为王。
齐使车五十乘,
齐国派了使车50辆,
来取东地于楚。
来楚国索取东地500里。
楚王告慎子曰:
楚王告诉慎子,说:
“齐使来求东地,
“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
为之奈何?”慎子曰:
该怎么办呢?”
“王明日朝群臣,
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
皆令其献计。”
让大家来想办法吧。”
于是,
上柱国子良入见。
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
王曰:
楚王说:
“寡人之得求反,
“我能够回到楚国来办父亲的丧事,
王坟墓、复群臣、归社稷也,
又能和群臣再次见面,使国家恢复正常,
以东地五百里许齐。
是因为我答应了给齐国割让东地500里。
齐令使来求地,
现在齐国派使臣办理交接手续,
为之奈何?”子良曰:
这可怎么办呢?”子良说:
“王不可不与也。
“大王不能不给,
王身出玉声,
您说话一字千金,
许万强乘之齐,
既然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
而不与,
却又不肯割地,
则不信。
这就失去了信用,
后不可以约结诸侯。
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
请与而复攻之。
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
与之信,
割地,是守信用;
攻之武,
攻齐,是不示弱。
臣故曰与之。”
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子良出,
子良出朝后,
昭常入见。
昭常拜见楚王。
王曰:
楚王说:
“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
“齐国派了使臣来,要求割让东地500里,
为之奈何?”昭常曰:
该如何办呢?”昭常说:
“不可与也。
“不能给。
万乘者,
所谓万乘大国,
以地大为万乘。
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
今去东地五百里,
如果要割让东地500里,
是去东国之半也,
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
有万乘之号,
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
而无千乘之用也,
却无万乘之实了。
不可。臣故曰勿与。
所以我说不能给,
常请守之。”
我愿坚守东地。”
昭常出,
昭常出朝后,
景鲤入见。
景鲤拜见楚王。
王曰:
楚王说:
“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
“齐国派了使臣来,要求割让东地500里,
为之奈何?”景鲤曰:
该怎么办呢?”景鲤说:
“不可与也。
“不能给。不过,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大王说话一字千金,
虽然,
既然亲口答应了强齐,而又不给割地,
楚不能独守。
这就在诸侯而前违背了大义。楚国既然不能单独守住东地,
臣请西索救于秦。”
我愿去求救于秦国。”
景鲤出,
景鲤出朝后,
慎子入。
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
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
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
“子良见寡人曰:
说:
‘不可不与也,
“子良说‘不能不给,
与而复攻之。’常见寡人曰:
给了以后再出兵去进攻齐国’。
‘不可与也,
昭常说‘不能给,
常请守之。
我愿去守卫东地。
’鲤见寡人曰:
’景鲤说:
‘不可与也,
‘不能给,
虽然,楚不能独守也,
既然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
臣请索救于秦。
我愿意去求救于秦国。
’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
’我不知道他们三个人出的主意,到底采用谁的好?”慎子回答说:
“王皆用之!”
“大王都采用。”
王怫然作色曰:
楚王怒容满面地说:
“何谓也?”慎子曰:
“这是什么意思?”
慎子说:
“臣请效其说,
“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
而王且见其诚然也。
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
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
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子良带上兵车50辆,
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
到齐国去进献东地500里;
发子良之明日,
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
遣昭常为大司马,
又任命昭常为大司马,
令往守东地。
要他去守卫东地;
遣昭常之明日,
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
遣景鲤车五十乘,
又派景鲤带领战车50辆,
西索救于秦。”
往西去秦国求救。”
王曰:
楚王说:
“善。”
“好”。
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
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
遣子良之明日,
在派子良的第二天,
立昭常为大司马,
又立昭常为大司马,
使守东地。
要他去守卫东地;
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还派遣景鲤去秦国求救。
智退齐兵
子良至齐,
子良到了齐国,
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齐国派武装来接受东地。
昭常应齐使曰:
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
“我典主东地,
“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
且与死生。
要与东地共存亡,
悉五尺至六十,
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60岁的老人全部入伍,
三十余万弊甲钝兵,
共30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鲁钝,
愿承下尘。”
但愿意奉陪到底。”
齐王谓子良曰:
齐王对子良说:
“大夫来献地,
“您来献地,
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
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
“臣身受弊邑之王,
“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
是常矫也。
这是他假传王命,
王攻之。”
大王可以去进攻他。”
齐王大兴兵,攻东地,
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
伐昭常。
讨伐昭常。
未涉疆,
当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
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秦国已经派了50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
曰:
说:
“夫隘楚太子弗出,
“你们扣押了楚太子,不让回国,
不仁;
这是不讲仁道;
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
又想抢夺楚国东地500里,
不义。
这是不讲正义。
其缩甲则可,
你们如果收兵则罢;
不然,
不然,
则愿待战。”
我们等着决战一场。”
齐王恐焉,
齐王听了害怕,
乃请子良南道楚,
就请求子良去告诉楚国,两国讲和。
西使秦,
又派人出使秦国,声明不进攻楚国,
解齐患。
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
士卒不用,
楚国不用一兵一卒,
东地复全。
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