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乱 - 吕氏春秋

← 返回《吕氏春秋荡兵禁塞

振乱

文白对照

论述乱世中攻伐与救守之利弊,主张以义兵讨伐无道,反对颠倒赏罚的救守主张。

论攻伐与救守之辩

之世,浊甚矣,黔首之苦,
当今世界十分混乱, 
不可以加矣。
百姓的困苦不可以再增加了。 
周天子名存实亡, 
贤者废伏,
贤能的人都隐居起来,不被重用, 
世主恣行,
各国国君恣意任行, 
与民相离,
与百姓相隔离, 
黔首无所告诉。
百姓没有地方诉苦。 
世有贤主秀士,
世界上有贤能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 
宜察此论也,
应该观察到这种情况, 
则其兵为义矣。
那么他们举兵就是大义的做法。因举兵抗争, 
天下之民,
那么天下的百姓, 
且死者也而生,
将死去的人也会复活, 
且辱者也而荣,
将受辱的人也会荣耀, 
且苦者也而逸。
将受苦的人也会安逸了。 
世主恣行,
当今君主恣意任行, 
则中人将逃其君、去其亲,
那么一般的人将逃离这样的君主,离开他的亲人, 
又况于不肖者乎?
又何况庸俗的人呢? 
故义兵至,
所以义兵到来, 
则世主不能有其民矣,
那当今的昏君就不能再拥有他的百姓, 
人亲不能禁其子矣。
作为父亲的再也不能囚禁儿子了。 
凡为天下之
也,
凡是当国君的人, 
虑莫如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
考虑问题没有比增长有道而消除无道、奖赏有义而惩罚不义更重要的了。 
今之世,
当今世上墨家多反对攻伐战争, 
多非乎攻伐。
反对战争而赞成防守。 
非攻伐而取救守,
赞成防守, 
取救守则乡之所谓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之术不行矣。
就是不能通向助长有道而消除无道、奖赏有义而惩罚无义的道路。 
天下之
天下的君主, 
其利害在察此论也。
是获利还是受害就要看这个道理。 
攻伐之与救守
也,
战争和防守实质是一样的, 
而取舍人异,
只是选择它的人不同。 
以辩说去之,
用辩论的方法去判断它, 
终无所定论。
始终是没有结果的。 
固不知,
自己根本不清楚的, 
悖也;
是糊涂; 
知而欺心,
明明知道但欺骗自己的, 
诬也。诬悖之士,
是违背自己的心意。 
虽辩无用矣。
糊涂虫和骗子虽然巧辩但没有用。 
是非其所取而取其所非也,
反对他所选择的而选择他所反对的, 
是利之而反害之也,
结果是想对人们有利却反而对人们有害, 
安之而反危之也。
是想使人们安逸却使他们危殆。 
为天下之长患,
造成天下的大灾害, 
致黔首之大害者,
使百姓受害严重的, 
说为深。
以这种论说为最。 
夫以利天下之民为心者,
所以要想对天下的百姓有利的人, 
不可以不熟察此论也。
不能不仔细考究这种论说。 
夫攻伐之事,
战争这种事, 
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
没有不对无道发起进攻和不惩罚不义之事的。 
攻无道而伐不义,
攻打无道并惩罚不义, 
则福莫大焉,
那么自己的好处没有比这更大, 
黔首利莫厚焉。
百姓的利处没有比这更多的了。 
禁之者,
禁止这样的做法, 
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
是消除有道并攻打有义之师, 
是穷汤、武之事而
桀纣之过也。
这是结束汤王、武王事业的做法,而助长了桀纣的过错。 
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不义者,为其罚也;所以
有道行有义者,
凡是人们讨厌无道、不义,是因为怕受罚; 
为其赏也。
祈求有道、有义的原因是想受到奖赏。 
今无道不义存,
如今无道、不义的人还存在, 
存者赏之也;
他们的安然存在不啻是一种奖赏, 
而有道行义穷,
而有道、行义的人反而走上穷途末路, 
穷者罚之也。
无路可走实在是一种惩罚啊。 
赏不善而罚善,
奖赏坏人,惩罚好人, 
欲民之治也,
却想把人民管理好, 
不亦难乎?
不是很难吗? 
故乱天下害黔首者,
所以使天下混乱,使百姓受害, 
若论为大。
这种反对攻伐的论说的害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