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宠 - 吕氏春秋

← 返回《吕氏春秋禁塞仲秋

怀宠

文白对照

论述义兵诛暴君、顺天道、救民死,以德服人得民归附之理。

义兵之道与诛暴安民

凡君子之说也,
凡君子出言, 
非苟辩也;
都不苟且辩说; 
士之议也,
士人议论, 
非苟语也。
都不苟且言谈。 
必中理然后说,
君子一定想到符合道理才说, 
必当义然后议。
士人一定想到符合大义才议。所以, 
故说义而王公大人益好理矣,
听了君子和士人的言谈议论,王公贵族越发喜好听道理了, 
士民黔首益行义矣。
士人百姓越发遵行大义。 
义理之道彰,
道义彰明, 
则暴虐、奸诈、侵夺之术息也。
暴虐、奸诈、侵夺之类的行径就会止息。 
暴虐、奸诈、侵夺与义理反也,
暴虐、奸诈、侵夺与理义是刚好相反的, 
其势不俱胜,
势不两立, 
不两立。
不能并存的东西。所以, 
故兵入于敌之境,
正义之军进入乱国的边境, 
则民知所庇矣,
乱国的士人就会知道保护者到了, 
黔首知不死矣。
百姓就知道不会死了。 
至于国邑之郊,
正义之军到了国都及一般城邑的郊外, 
不虐五谷,
不会祸害五谷, 
不掘坟墓,
不会刨坟掘墓, 
不伐树木,
不会砍伐林木, 
不烧积聚,
不会烧毁财物粮草, 
不焚室屋,
不会焚毁房屋, 
不取六畜。
不会掠夺六畜。 
奉而题归之,
都会送回俘虏, 
以彰好恶;
以此表明自己的爱憎; 
信与民期,
使诚信与百姓愿望相合, 
以夺
以此争取乱国的民心。像这样, 
若此而犹有忧恨、冒疾、遂过、不听者,
如果还有顽固不化、嫉妒、坚持错误、不肯归顺的人, 
虽行武焉亦可矣。
那么即使对他们动武也是可以的。用兵之前, 
先发声出号曰:
先要发布檄文,檄文说: 
“兵之来也,
“大军到此, 
以救民之死。
是为了拯救百姓。 
之在上无道,
昏君在上,荒淫无道, 
据傲荒怠,
傲慢自大,迷乱怠惰, 
贪戾虐众,
贪婪暴戾,残害民众,狂妄凶狠, 
恣睢自用也,
自以为是, 
远圣制,
摒弃圣王法制, 
丑先王,
诋毁先王, 
排訾旧典,
排斥毁谤先代法典, 
上不顺天,
上不顺天意, 
下不惠民,
下不爱黎民, 
征敛无期,
征敛不止, 
求索无厌,
责求无度, 
罪杀
刑杀无辜, 
庆赏不当。
奖赏不当。 
若此者,
像这样的人, 
天之所诛也,
是上天诛灭的对象, 
人之所仇也,
是人们共同的仇敌, 
不当为君。
根本不配当国君。 
今兵之来也,
如今大军到此, 
将以诛不当为君者也,
要诛灭不配当国君的人, 
以除民之仇而顺天之道也。
除掉人们的仇敌,顺应上天的旨意。 
民有逆天之道、卫人之仇者,
士民百姓当中如有违背上天旨意,救助人民仇敌的, 
身死家戮不赦。
一律全家处死,绝不赦免。 
有能以家听者,
有能率领一家归顺, 
禄之以家;
将赏他一家作为俸禄; 
以里听者,
率领一里归顺的, 
禄之以里;
将赏他一里作为俸禄; 
以乡听者,
率领一乡归顺的, 
禄之以乡;
赏他一乡作为俸禄; 
以邑听者,
率领一邑归顺的, 
禄之以邑;
赏他一邑作为俸禄; 
以国听者,
率领国都士民百姓归顺的, 
禄之以国。”
赏他国都作为俸禄。”所以, 
故克其国,
攻克乱国, 
不及其民,
不罪及士民百姓, 
独诛所诛而已矣。
只杀当杀的人。 
举其秀士而封侯之,
还要举荐敌国德才优异的人,赐给他们土地、爵位; 
选其贤良而尊显之,
选拔敌国贤明有德之人,授予他们高官显位; 
求其孤寡而振恤之,
寻找敌国的孤儿寡母,救济他们; 
见其长老而敬礼之。
会见敌国的老人,尊重他们, 
皆益其禄,
以礼相待, 
加其级。
全都增加俸禄、级别。 
论其罪人而救出之;
审理敌国的罪人后,赦免释放他们; 
分府库之金,
分发库房中的财物, 
散仓廪之粟,
散发仓廪中的粮食, 
以镇抚其众,
用以安抚民众, 
不私其财;
不把敌国的财物据为己有; 
问其
、大祠民之所不欲废者,
询问敌国人民所不愿意废弃的草木繁茂的社庙宫室, 
而复兴之,
恢复祭祀, 
曲加其祀礼。
并想方设法增加祭祀礼仪。因此, 
是以贤者荣其名,
贤人为自己的名声显扬而感到荣耀, 
而长老说其礼,
老人为自己受到礼遇而高兴, 
民怀其德。
百姓为自己受到恩惠而安定。 
今有人于此,能生死一人,
假如这里有人能够使死人复生, 
则天下必争事之矣。
那天下人一定争着服侍他。 
义兵之生一人亦多矣,
正义之军救活的人太多了, 
人孰不说?
百姓谁不喜欢?所以, 
故义兵至,
正义之军一到, 
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
邻国的百姓归顺于它就像流水一样迅速, 
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
被伐之国的百姓盼望它就像盼望父母一样。 
行地滋远,
正义之军走得越远, 
得民滋众,
得到拥戴的民众越多, 
兵不接刃而民服
不用动兵流血就可以使百姓迅速归降。